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共10篇)
篇1: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X射线衍射仪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x射线衍射仪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测过程安全有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x射线衍射仪的使用过程管理;
3、参考文件 x射线衍射仪使用说明书、《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射方法通则
》 JY/T 009-1996;
4、操作步骤
4.1 开机前的准备
打开循环水,检查水温是否在20摄氏度左右,上下波动范围不超过3度;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上下波动范围不超过3度;湿度小于80%;样品放置在样品台正中间;
4.2 开机检查
记录检查情况,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预热30分钟,加载高压;启动电脑,打开commander软件,点击init drives按钮进行初始化,然后点击Move drives按钮驱动各个轴转动到设定的角度处;在commander软件中将设备功率设定到额定功率,铜靶40KV,40mA;钴靶35KV,40mA;设定2thet角的范围(通常范围在20°到80°)。扫描方式设定为continuous;扫描速度设定为2°/min。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3 开始检测
点击start按钮开始衍射。测试完毕后将数据保存到目标文件夹,文件名与检测样品名一致。检测数据及时记入《物相定性分析项目检测原始记录》;
4.4 关机前的检查
测试完毕后,将已测样品放入已测区或废样区,以免和未测样品混淆。点击设备上high voltage按钮,来卸载高压;设备冷却30分钟,使光管冷却到室温。否则容易使光管氧化,缩短其使用寿命;关闭软件,关闭电脑。点击stop按钮关闭衍射仪;关闭循环水冷机。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5 仪器设备状态恢复
将已检测样品放入已测区,以免和未测样品混淆;将检测完毕的样品台在试验台上摆放整齐;地面保持干净;
5、注意事项
注意ups电源一定不能关闭,它持续给固体探测器在供电。
6、相关记录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物相定性分析项目检测原始记录》
篇2: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机
1.依次打开循环水机、空气压缩机和仪器后方主机开关。
2.按下 “Power on”按钮启动仪器(Power on灯亮,高压显示0KV、0mA,并等待仪器两臂摆动停止)。
3.顺时针向转动90º打开高压锁,这时高压显示15KV 5mA,稍后升到15KV 5mA。4.启动计算机,双击桌面上“Data Collector” 图标,打开测试程序。
6.联接仪器。选菜单“Instrument”中的“Connect”,选择 “flat sample stage” 测试平台,点“OK”,并对弹出的提示框点“OK”。
7.光管老化。在 “Instruments Settings”中,双击“X-ray”,点击 “Breed”按钮。仪器关机时间在48-100h之间,进行快速老化“fast”,超过100h,进行常规老化“normal”。
8.设置电压和电流。在 “Instruments Settings”选项卡中,双击“X-ray”,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先升电压,后升电流,将电压电流升到40Kv,40mA(升幅每次不超过10)。
二、样品测试
(1)粉末物相测试
1.放置被测样品。放样时,将样品中心对准样品台中心线。
2.在菜单“Open Program”中选择General程序后点“OK”,根据测试要求设置对应的实验参数。
3.点击“Measure”菜单中“Program”,选择设置好的程序后点“OK”。在弹出的窗口中,建立或选择自己的目录,并设置文件名和样品名。
5.点“OK”开始测试,显示相应的角度和强度,测试过程中如需中止,可以点工具栏的“STOP”按钮。
6.测试完成。测试完成后打开仪器门取出样品,将数据导出后拷贝带走。(2)薄膜物相测试
1.由测样老师在测量前更换薄膜物相模块以及狭缝。2.其他同粉末物相测试步骤。
三、关机
1.降低仪器的工作电流和电压。在 “Instruments Settings”选项卡中,双击“X-ray”,先降电流,后降电压,将电流电压降到5mA ,15Kv(降幅每次不超过10)。
2.断开电脑与仪器的联接,关闭软件。
3.将仪器面板上的高压锁开关按逆时针向转动90º,关闭仪器高压。4.等待30秒,按“Power Off”按钮关闭仪器。
5.依次关闭仪器后方主机开关,关冷却循环水系统(在关闭高压锁开关后30秒后到2分钟内必须关闭冷却水),关闭空气压缩机。
四、注意事项
1.小心开门、关门,轻推轻拉,避免猛力碰撞。
2.样品要求干燥,粉末样品过200目筛,尽可能的将样品压平,并且填满样品池,样品周围要擦拭干净。
篇3: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关键词:X射线机,应用安全,质量控制
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由形态到结构,由结构到细胞代谢的发展,医疗诊断、治疗技术工程化趋势日趋明显。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医疗影像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图像是否符合客观,将直接关系到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医用X射线诊断质量的决定因素包括了成像因素和诊断因素。成像因素则是读片之前的所有相关内容。成像因素包括了两个方面: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然而应用安全及风险管理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诊断因素更多的涉及临床医学,本篇不多做讨论。
1 应用安全及风险
成像过程中的风险包括:(1)人员风险:病人与使用医生、操作者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辐射。(2)设备风险:不恰当的使用和维护或者超期使用、恶劣的使用环境等引起的机械故障,导致患者的诊断或治疗被中断。(3)成像质量引起的诊断风险:患者摆位并正确选择曝光参数是放射诊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针对上述的状况,我们只有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做好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才能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1.1 安全与防护
做到三个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1.2 设备质量
设备质量的良好不只是指机械生产体系的质量保证,还包括了安装、验收、故障隐患的及时排除和预防性维护。然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现象,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运行良好。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确保设备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
日常维护一般由科室人员或操作人员完成,包括机房及仪器设备的清洁;观察机房温度、湿度,确定其稳定性;检查仪器表面的开关、指示灯、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注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气味和声音,图像质量是否正常。
定期维护定期保养一般由操作技师配合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以数字血管造影机(DSA)为例,包括图像质量检查、功能检查、故障代码检查及系统数据备份、机柜的检查、球管及冷却装置定期检查、机架定期检查、床定期检查、电气环境监测等。
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维修观念,才能保证设备质量,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1.3 严格规范操作和加强技术培训
对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使用该设备的人员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避免因误操作而引起医疗事故和设备故障。加强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往往有很多的设备故障是因为操作不规范,常年累积对设备的运行造成了影响,引起故障。
2 QM——QC&QA
QM(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是一种质量文化,它是结合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质量标准及行为准则,包括了QA(Quality Administration,质量管理)和QC(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活动的全部过程。医用X射线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在医患人员受照剂量、患者花费、医疗资源消耗尽量低的情况下,为诊断提供有效、稳定的高质量医学影像。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存在于设备购置、安装、日常使用、保养与维护的各个环节。
2.1 设备购置
医用X射线设备在其购置前要进行充分认证,了解设备的使用性能、技术参数,市场占有率等,该设备是否能满足本院的临床需要。购置时还要考虑其售后服务情况,良好的售后服务对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CR/DR,在购置时除了要考虑IP板和数字成像板的像素外,还要考虑X线机的容量、滤线栅、X射线球管和图像后处理功能等。比如:滤线栅能吸收散射线,栅比越高,吸收散射线的效果越好,图像的清晰度则越高。X线机球管的有效焦点小,影像清晰度高。反之,清晰度下降。具有不同后处理功能已经成为设备能否提高更多信息的标志之一。
2.2 设备安装
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是创造设备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影像设备一般都要有其特定的环境要求,应遵循下述原则:
⑴防潮防尘防震。潮湿会导致机械部件锈蚀和电器元件绝缘降低,从而引发各种故障。灰尘多,会使某些元件接触不良或热量散发不出去。良好的通风环境和温度环境能及时散热。比如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DR,其拍片工作站因散热不良,导致图像处理系统报错死机。震动会使某些机械固定件松动,影响设备正常使用。
⑵便于设备安装影像设备一般体积较大,较笨重,对地面负重要求严格。机房的面积与高度,防护与通风都有规定的要求。医用X射线设备机房面积一般要求20~40m2,高度一般2.8~3.5m。墙壁的厚度应根据X射线机管电压的高低而定,管电压越高,X射线的穿透力越强,其厚度应越厚,反之,管电压越低,X射线的穿透力越弱,其厚度可以减薄。
2.3 设备使用中的质量控制
利用Deming(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为目标管理的思想方法,以定量化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化的操作流程(SOP)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保证成像质量。例如检查前核对病人信息,能够避免“张冠李戴”、“冒名顶替”等导致的医疗差错。CR/DR检查时,体位摆放标准,准确标识“左、右”,去除影响成像的物品,采用合适的投照技术与条件等。
3 体会
医疗设备是实行医疗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工具,是现代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必须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修、保养和报废等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以便医院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倪萍陈自谦,等.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71-72.
[2]2004·中国(上海)国际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及质量管理论坛专题报道之二——发言摘要[J].常规医疗装备,2004,3(6):10-15.
[3]邵凌云,严百平,等.医疗设备应用安全的实现[J].常规医疗装备,2004,3(6):22-25.
[4]谢松城.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及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J].常规医疗装备,2005,4(1):34-36.
[5]王晓敏,李怡勇,郭赤.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112-114.
篇4: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C形臂和G形臂等X线放射机器被应用到手术室中。随着X线放射机器的应用,能明确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和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在如此大量频繁的使用X线放射机器时,在使用过程中也给操作人员、手术医护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有些手术室护士由于对X射线特性的不了解,在接触射线时认为接触一两次没关系而不采取防护措施,还有大部分的护士谈“线”色变,过于害怕X射线,不了解如何有效防护X射线,而采取了一些不当的防护,例如穿着无菌手术衣到手术间外躲避X射线,这种严重违反无菌原则现象,针对临床的这些不当的防护现象,就手术室护士如何安全,有效的防护X射线做探讨。
防护措施
特定防护手术间的建造或改造:手术室,应设有特定防护手术间,以备X射线检查用。此类手术间应设在底层的一端或边角处,房间墙壁的防护厚度应为不低于24cm厚的实心砖墙,如厚度不够,可加抹一层5~10mm厚的含钡、铅、铁等金属元素的混凝土防护涂料。房间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手术间门窗厚度应用0.3mm铅当量。
防护设施的准备:手术室应齐备各类防护用品,如防护铅屏、铅像胶手套、围裙、防护衣以及供受检查者使用的铅像胶类接触屏蔽,如护颈防护帽、防护巾等。房间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时消除放射线与空气作用产生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正确执行操作规程: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熟练而造成射线的污染。进行X射线检查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严禁在设备异常情况下照射。
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孕妇、授乳妇及实习人员,尽量避免安排入特定防护手术间工作,其他人员也要合理安排,尽量减少连续多次X射线照射的机会。操作时,除手术患者不能移动外,共余人员均应远离X射线机及患者2m以上或退到防护屏后。如必须站在机器旁曝光,应穿戴防护衣具,并使身体避开有用线束的直接照射。如出现恶心、呕吐、血象异常、皮肤红班、水疱等,应立即中止与X射线的接触,接受治疗。
在使用X线放射机器中,要注重对X射线的检测必须保证受照射的剂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目前我国现行的照射手术准规定时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均照射时的年剂量不应超过50msv。根据国家职业卫生防护标准规定,应用X射线工作者不应超过下属剂量限制。①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msv;②任何1年中有效剂量50msv;③眼晶体剂量每年150msv;④其他单位器官或组织剂量每年500msv,因此,定期检测个人和环境的辐射水平,才能真实地评价X射线防护和辐射健康情况。
饮食调节
生活中,除了要加强必要的预防措施外,适当的饮食营养结构也有一定的作用,医护人员日常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注意补充优质足量的蛋白质,以抵抗X射线对蛋白质的破坏。②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B1、B2、C,以此抵X射线对机体内酶系统的破坏,稳定酶系统的功能,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各种新鲜水果、蔬菜、杂粮等食物中,也可集中服用善存、施尔康等复合维生素类保健品。③注意压缩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并提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医务人员的膳食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适当限制动物油,同时,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以保护甲状腺功能。
篇5:x射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1、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2、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工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剂和报警装置。
3、探伤人员必须熟悉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及安全要求。
4、探伤前必须检查仪器及线路是否绝缘好。
5、探伤尽可能在曝光室进行,仪器工作时应有指示标记,防止他人进入曝光室。
6、现场探伤必须划出控制区、监督区,并设立警戒标识,设专人看护。
7、机器在第一次使用或多日未使用时,射线管必须进行训机。
8、曝光室操作时,在切断高压后应五分钟才能进入曝光室。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举例射线装置操作方案:
a.开机曝光前,应查看曝光室里是否还有没有人,门有没有关好,只有一切确定无误时,才能够开机曝光。
b.在开机曝光状态下,当曝光室的门没有关好,或有人开门进去了,发现后应马上切断电源或关机,把人叫出来,并应估算当事人所受照的时间。曝光量的大小等来估算当事人所受剂量,以决定是否送医院进行治疗。还应对这事进行整改,以防这类事再发生。如在曝光室的门上和X射线机的控制箱采取联动装置,这样门没关好或有人误打开门进去,控制箱上的电源就自动断开,X射线机就不产生X射线了,就不会发生辐射事故了。
c.当在曝光室里长时间曝光时,空气经过X射线的长时间电离辐射会产生臭氧,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就应该及时打开换气扇,把臭氧尽可能的排出去。
d.当在现场探伤时,无关人员必须全部撤离现场,并划出控制区且设立警戒标识,专人看护。e.探伤人员要带个人剂量剂和剂量报警器,以保证安全距离,开机前要查看所有人是否撤离曝光区,无人后方可开机。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X射线无损检测仪维护保养制度
本规定确定了X射线探伤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X射线设备维护保养:
a.确保控制器型号与管头型号一致,射线机第一次使用或隔多日未使用前,射线管必须进行试运行,才能正常使用。
b.每天使用前要注意观察管头,不得有气泡,严禁在有气泡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压力表检查X射线发生器中的气压,低于0.35Mpa时禁止使用。c.X射线机正常使用时,电流不能超过机器最大允许值。d.X射线机不得受剧烈振动。
e.探伤仪器设备均应置于空气流通干燥处,切忌潮湿、淋雨和高温,更不得接近酸碱等腐蚀性气体。
f.上高压时应思想集中,密切注意毫安表和电压表的动态和发现异常声音,应立即切断高压,查明原因,确无故障存在,方可工作。
g.保持X射线机清洁,每天下班前都应将X射线机擦干净。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X射线防护与安全保卫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的防护管理及现场射线探伤的防卫制度。
1、X射线检测人员防护。
a.所有X射线探伤人员均应为Ⅰ级以上人员,应了解和掌握X射线探伤的操作规程及防止射线照射的基本知识。
b.所有X射线探伤人员应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参加辐射安全知识培训班,并取的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c.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剂,并定期送检。
2、检测设备管理。
a.X射线发生装置的采购、转让、报废,必须建立健全的档案台帐,由设备科主管,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由探伤室负责。
b.探伤设备必须在完好状态下运行,有故障必须停用,维修合格后再投用,以防因机器故障造成人员误照射。
3、曝光室防护管理。
a.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曝光室应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并通过验收后,方可使用。工作区应设立放射性警示标志,并加装工作信号灯。曝光室必须每年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辐射环境质量检测。
b.曝光室内射线机应与铅门连锁,以防止人员误入。
4、现场探伤防护管理
a.现场探伤须经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探伤作业。
b.在监督区边缘应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警戒线,警示牌、警示灯)。c.探伤人员应合理选择射线的照射方向,尽可能地利用防护角度。
d.探伤人员除佩带个人剂量剂外,还应携带剂量报警器,以保证防护安全距离。开机前必须检查所有人员是否撤离控制区,全部撤离后方可开机。
4、监督与处罚
a.对工作人员不遵守本制度,不按操作规程而发生放射事故的,按厂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b.万一发生放射性事故,必须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X射线无损检测人员岗位职责
1、Ⅰ级人员
Ⅰ级人员在Ⅱ级人员指示下,按JB/T4730标准及工艺卡要求正确从事检测工作,准确反映实测状况,做好记录,对检测过程的准确性负责。
2、Ⅱ级人员
a.指导Ⅰ级人员工作,对自身和在自身指导下Ⅰ级人员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负责。b.必须熟悉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并对产品工艺条件有一定了解。
c.评片应严肃认真,对底片轻拿轻放,以保证底片质量。评片记录应详细、清楚;应有缺陷性质、位置、几何尺寸、等级。
d.测定射线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工艺守则,能正确解释和评价检测结果。
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职责。
a.对产品的无损检测负责,监督检查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b.贯彻执行产品检验法规的标准,参加编制与贯彻手册中无损检测系统的质控文件,组织编写、修订与审核无损检测规程,审定返修及扩大操作比例。
c.保证法规、标准和无损检测工艺正确实施,有权拒绝受理不按法规和标准进行的任何检测活动。
d.检查检测仪器使用情况,提出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措施。e.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的综合能力。
f.审核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委托是否相符,抽查射线底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检测比例和返修扩探比例及对底片评定性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g.负责监督检查射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0一一年九月一日
辐 射 事 故 应 急 方 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为保障辐射环境安全控制或减缓放射性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提高应对放射性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方案。
1、建立本企业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小组,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管理小组的第一负责人,全权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事故处理与安全管理工作。
2、一旦发生有人受到辐射或超剂量照射时,发现人必须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上报(两小时以内)当地环保部、公安、卫生部门,同时积极配合环保、公安、卫生管理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3、射线装置出现异常时,应切断电源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确定故障排队后方可重新使用。
4、发生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单位安全和保卫部门应迅速控制事故现场,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在环保等部门的监控和指导下开展现场监测,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
5、对可能造成辐射伤害的人员应立即将其送至辐射事故应急定点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辐射事故应急定点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求治。
6、在事故发生后,不管正式职工、合同工或其他任何形式员工,不管事故原因是谁造成的,送达辐射伤害人员和开展救治工作必须“立即”,决不允许拖延,同时应采用最快捷、最稳妥的交通方式。
7、在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并及时填报《辐射事故初始报告卡》。
8、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人员及联系电话
篇6:X射线衍射仪操作注意事项
关机后必须等待20分钟以上才能关闭循环冷却水,否则仪器将报警。人员长时间离开后必须关机、20分钟后关循环水,否则万一水管漏水将会损坏仪器。
四、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循环冷却水机组是否正常制冷,水温是否保持在≤27℃。
五、开门时应先按相应按钮,等提示音发出后再开门,否则X射线将自动关闭。
六、七、开门、关门动作应轻缓,以免震动过大导致X射线自动关闭。X衍射制备样品的样品架为玻璃制品,易碎,应轻拿轻放,以免摔坏。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八、测角仪角度限制:广角≤110°,小角≥0.5°,否则将造成探测器和测角仪的损坏。
九、X射线仪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仪器发生报警,应及时通知值班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十、X射线仪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真空突然关闭,则不得再继续使用,应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待查原因。
篇7:心电图、B超、X光机操作规程
1、受检者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查前静卧数分钟,使全身肌肉放松,室内温度不低于18℃,以避免肌肉震颤而引起伪差;为避免基线漂移,描图时,受检者不宜说话、移动肢体以及过度呼吸。
2、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干净,并涂上导电膏,以减少皮肤与电极之间的阻力;先接上四肢电极(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然后胸前导联电极。
3、操作前先将按下心电图机电源开关,平稳1-3分钟,显示波形平稳后,按“记录”键开始记录心电图,记录完成后自动停止。按心电图电源键关机。
4、描记完毕后,应马上在图纸上注明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和时间,然后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东海县中医院体检超声技术操作规程
1、开机,按下面板上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后,表明仪器已进入开机工作状态,预热2-3分钟,调节面板亮度、对比度、增益调节旋钮,直到满足视觉要求为止。开机工作时,荧屏显示固定字符和图形符号的意义参看仪器说明书。
2、观察显示声像图。
3、观察人体正常声像图,在待诊部位皮肤上涂抹适量超声偶合剂,将探头紧密地接触在被诊部位,注意变换探头角度,使入射声束尽量与所测部位外表面垂直,此时显示屏上即可显示该部位的切面声形图。调节增益,待图像清晰度达到满意,即可冻结图像,以备测量或拍照。
4、关机,先使探头停止工作,然后再关掉电源开关,若长期不用仪器时,最好拔掉交流电缆连线。
5、注意事项:1)探头要轻拿轻放,不能跌落、碰撞,切忌在开机状况下插入或拔出探头连接器,以免损坏探头;2)若关机后需要马上重新开机,要等待3分钟后再开机,以避免损坏仪器;3)做完探测后,要冻结图像、探头停摆以减少磨损、延长探头寿命。
东海县中医院体检X光机安全操作规程
X光机操作前的准备
1、现场操作
a)现场进行X射线时,应设置安全线,确定“控制区”及“管理区”,并设明显警告标志。
b)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笔。日常操作顺序:
接通总闸电源,打开工作警示灯 打开X光机电源,按开机键启动X光机 准备胸片
根据病人情况设置电压,电流
篇8: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2.出车前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做好机器保养, 注意下田部位行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以确保收割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作业时, 收割机上可乘坐接粮员1人 (大型机可坐1~2人) , 不准乘坐与操作无关的人员。
4.新的或经过大修后的收割机, 使用前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磨合试运转。未经磨合试运转的, 不准投入正式使用。
5.发动机启动前, 应将变速杆、动力转出轴操纵手柄置于空档位置 (履带式机型应将工作离合器置于分离位置) 。
6.收割机起步、接合动力 (或工作离合器) 转弯, 倒车时应事先鸣喇叭或发出信号、并观察机器前、后、左、右是否有人, 接粮员是否坐稳;起步、接合动力档时速度应由慢逐渐加快;转弯、倒车动作应缓慢。
7.作业中, 驾驶员要集中注意力, 观察、倾听机器各部件的运转情况, 发现异常响声或故障时, 应立即停车, 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
8.接粮员工作时要注意力集中, 如发现出谷口堵塞或其他故障时, 应立即通知驾驶员停机并排除故障, 在机器未完全停止运转前, 严禁用手或工具伸入出粮口, 以免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9.严禁在机器运转时排除故障, 禁止在排除故障时启动发动机或接合动力档 (工作离合器) 。
10.收割机在较长距离的空行中或运输状态时, 应脱开动力档或分离工作离合器;长距离道路行驶时, 应将割台拉杆挂在前支架的滑轮轴上。
11.机组在转移途中或由道路进入田间时, 应事先确认道路、堤坝、便桥、涵洞等能否承受机组重量, 切勿冒险通行。行驶途中左、右制动踏板应连锁, 注意观察道路前方车辆、行人动态, 遇有情况时, 应立即减速靠右行, 必要时应停车避让。上、下坡和上、下渡船以及通过狭窄地段时, 应有人协助指挥驾驶。严禁在不平道路上高速行驶, 禁止空档或发动机熄火溜坡。
12.作业过程中, 水箱水温过高时, 应立即停车, 待机温下降后再拧开水箱盖, 添加冷却水。如发现发动机工作时断水、严重过热时, 应立即怠速运转, 降低机温后, 再徐徐加入冷水。严禁停车后立即加入冷水, 以免机体开裂。冷却水开锅需要打开水箱盖时, 严禁用手直接打开水箱盖, 应用抹布或麻袋包住水箱盖后, 先轻旋使水箱内蒸汽跑出, 待水箱内外压力一致时, 方可打开水箱盖。注意操作时人不可正对着水箱盖口操作, 以防水蒸汽冲出造成人员烫伤。
13.田间固定脱粒时, 应事先将拨禾轮上的传动皮带放松卸下, 并取下拨禾轮, 以便手工喂入作物。喂入时要尽量均匀, 防止堵塞。脱粒时, 驾驶员应自始自终在驾驶位置上, 以免发生意外。
篇9: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浅析
【关键词】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
钳工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制造工种,主要是手持工具对夹紧在钳工工作台虎钳上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可分为辅助性操作、切削性操作、装配性操作以及维修性操作。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已经有多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得到应用,但是由于钳工具有的工具简单、方法灵活、操作方便以及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在许多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钳工操作的劳动强大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对钳工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1.要遵守“一般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钳工分为普通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和装配钳工,机修钳工作为钳工的一种,所以在工作时要遵守一般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工具是要遵守常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所要用的工具禁止有裂纹、毛刺等。
操作设备时要遵守常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前检查防护设备、动力开关等是否符合要求。
起吊和搬运重物时要遵守起重工、挂钩工、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要与行车工等其它工种密切配合。
登高作业时要遵守高处作业相关规定,工作前要检查梯子、脚手架等是否坚固牢靠,操作工具要放在工具袋里,系好安全带,并做好防滑措施。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Ⅰ类工具要使用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干燥的场地上或者使用漏电保护器,在金属器内及潮湿、狭窄环境内工作;Ⅱ类工具要配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配用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每隔3个月应送交有关责任电工检查登记备案。
钳工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加工前清理毛坯等的准备工作,单件零件的修配性加工;零件装配时的钻孔、铰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等;加工刮削或研磨机器等精密零件;零件装配时的配合修整;机器的组装、试车、调整和维修等)工作,当电线路或电动工具、电气插头、插座有故障时,应该交给电工维修,自己不能擅自修理。
手提照明灯在钳工的工作中应用广泛,在使用时要采用安全电压,不能直接使用220伏电压。
工作时要注意周围人员以及自身的安全,防止因挥动工具、工具脱落、工件及铁屑飞溅造成伤害;当两个人以上一起工作时要注意协调配合。
2.机修钳工工作前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钳工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水平比较高,因此工作前,机修钳工要熟悉钳工的工作范围和量具(尝使用的量具有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游标读数量具、螺旋测微量具等)的具体使用,即使有新人上岗,也应该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由师傅带领;机修钳工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不能擅自使用陌生的机床、量具等。
检查所使用的量具,看钢直尺、内外卡钳及塞尺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有没有损裂等不合格的痕迹,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工具。
机修钳工的工作对象一般是大型通电设备,人是导体,因此在进行维护机械前,要确保电源、气源已经切断,必要时,应在电源和气源的开关处悬挂“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对开关箱上锁或派人监护。
要事先确定整理好工作场地,把所有的障碍物清除,清除铁屑时不能用手拉和嘴吹,应该使用所规定的的工具。
3.使用操作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凿、铲工件及清理毛刺时,严禁对着他人工作,并戴好防护镜,防止铁削飞出伤人;使用手锤时禁止戴手套,不准用扳手、锉刀等工具代替手锤敲打物件,不准用嘴吹或手摸铁削,以防伤害眼和手,刮剔的工件不得有凸起凹出时和毛刺;用台钳夹持工件时,钳口不能超过最大行程的2/3;钻小工件时,必须用夹具进行固定,不能用手拿着工件进行钻孔;使用扳手紧固螺丝时,应该检查扳手和螺丝有没有裂纹或损坏,在紧固时不能用过猛的力气或用手锤敲打扳手;使用手提砂轮前,要认真检查砂轮片是否有裂纹,防护罩是否完好,电线是否有磨损,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用完后要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防止砂轮片接触地面或者其他物品。
4.机修钳工工作人员在具体作业时应注意的安全操作
在拆除和安装齿轮箱的箱盖等侧面机件时,要注意操作螺丝的顺序:拆除时要先操作下部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上部的螺丝;当机件的垂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拆除时要先操作远离垂心的螺丝,安装时应先操作较近于垂心的螺丝,目的是避免弹簧崩出伤到工作人员。
机械设备上的零件一般比较零散、数量较多,所以操作工人应尽量把拆卸的零件按照相关规定安防,避免随手乱丢弃的现象,以免影响之后的工作效率。
当用人力转动机件时要遵守起重工、搬运工的安全操作规程,事前要配备好人员,并协调好人员间的相互合作。抬轴杆、螺杆、管子和大梁等一些列的动作要稳起稳放,稳步前进。
铲刮设备或机床导轨面时,工件底部要垫平稳,用千斤顶时下面要垫枕木,以确保安全;刮研操作时,被刮工件必须稳固,不得串支;校准工具时必须装有固定提手环和吊环,不准一个人搬动较大或较重的校准工具;两个人以上操作同一个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刮刀的方向,不准对人操作;搬运工件和校准工具时,要统一行动,步伐一致,往复研合时手指不准伸向吻合错动面或有危险的地方。
当清洗机械的零件时,严禁吸烟、打火或进行其他的明火作业;不能用汽油清洗零件,擦洗设备或地面的废油要倒在指定容器内,定期回收,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倒入下水道,以污染周围的环境。
当温度降到40度以下时,才可以修理容器设备必要时,还应有通风设备和专人监护;检查有毒、易燃的容器或设备时,应严格清洗和通风;修理大型高处作业时要把上面的油污擦洗干净并做好防滑措施,禁止站在圆型或斜度大于20度的突出部位,当角度大于20度时,要搭脚手架或用梯子进行工作。
设备试车要按照单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在没有安装好之前,不能进行试车和移交进入生产状;设备检修完毕后应检查所带的工具是否已经齐全,在确认没有遗留在设备里前提下,方可启动机床进行试车,试车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各种仪表,声响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停车。
检查设备内部注意要用手电筒,不能用明火,防止火灾。
在修理带有油压、气压、风压的设备和管道时,必须先清除压力。
检查修中不能把手伸入到齿轮箱内,摸滑动面和转动部位不能用手指找正对孔和试探螺纹孔;不能用锤打击淬火部件,而要用铜锤或铜棒进行敲打。
工作地点要时刻保持洁净,避免地上有油液污水等液体,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滑倒摔伤;工作后应清理用过的棉纱、油纸等。
5.结论
任何工作都应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大型机械制造业尤其如此。经过本研究的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机修钳工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机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意识,在维护和管理机械设备时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不论是在工作前,还是工作中,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率地完成作业,为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钱泽河.机修钳工在设备保养中的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2]胡占明.钳工实习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成才之路,2009(29).
篇10:医院X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评估报告
某医院X 射线诊断工作场所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1.概述
1.1建设项目名称和地址 1.2建设性质
1.3工程规模和人员结构
该新建项目位南通市通州区某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东侧,拟建设五层门急诊大楼,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00万元。门急诊大楼位于老院区东侧,为地上4层,地下1层。拟建项目放射科位于门急诊大楼底层东北角一块相对独立区域,设有4个X射线机房,其中1个CT机房、1个DR机房、1个胃肠透视室、1个备用摄片室。CT室和DR机房面积各58.5平方米,其中X射线室使用面积35平方米;胃肠透视室和备用机房面积为39平方米,X射线室使用面积29平方米。
放射工作场所的射线装置主要是将现有医用诊断X线机移入使用,放射科现有X线机基本情况见下表。
医用诊断X线机名称生产厂家型号管电压(KV)管电流(mA)X线CT机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公司NeuViz.Dual型140300 DR摄片机德国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MulTix.Compact130500 胃肠透视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XG-510A125500 X线摄片机北京万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ZFs.302-1125300
1.4评价范围
本报告书评价范围涉及《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初步设计》中拟建的放射诊断工作场所,内容包括射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危害因素,并可能对人员及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影响进行专项评价。1.5编制依据(略)1.6评价目标
1.6.1防护设计原则
1.6.1.1对于符合正当化的放射工作实践,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使各类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仅低于规定的限值,而且控制到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辐射水平。这一考虑包括了正常运行、维修以及应急状态,也包括了具有一定概率的导致重大照射的潜在照射的情况。1.6.1.2在防护设计时,充分考虑辐射防护的发展(如GB18871-2002、ICRP60、IAEA115以及国家基本放射防护标准,已把剂量当量限值降低),也考虑到公众对辐射的心理因素,还为防护设计与施工保守地留有二倍安全系数。1.6.2剂量限值
1.6.2.1工作人员剂量的年限值(略)1.6.3评价目标:
1.6.3.1在考虑了最优化原则后,屏蔽设计时,年剂量目标值应不高于下列值: 职业放射工作人员:2 mSv/a 公众成员:0.1 mSv/a 1.6.3.2按防护设计原则和年剂量目标值,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定为:射线装置工作时,距屏蔽室墙外壁30cm处的辐射当量剂量率不大于2.5μSv/h。对于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的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即使居留因子为1,按年照射时间500小时(每年250天,每天2小时)计算,年累积剂量仅为1.25mSv/a,低于年剂量目标值,并低于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对于公众成员,居留因子为1/16时,年累积剂量为0.078 mSv/a,低于年剂量目标值,并低于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
2.场址和对公众的影响 2.1场址环境
2.1.1该新建项目位于南通市某人民医院内,病房大楼东侧,南临平刘公路,西面是医院内病房大楼,东面是农村马路距民房20米远、北面是河道。拟建设门急诊大楼,规划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楼长46米,宽41米。地上4层,地下1层,集门诊、急救、医技工作场所于一体。医院在底层东北侧一端设置放射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为一块相对独立区域。2.1.2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块原为平东村村部和部分居民楼区。无其它放射性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辐射水平目前趋于通州区环境放射性本底背景值水平(2-8)×10-2μGy.h-1。2.2对公众的辐射影响
放射工作场所的X射线机房周边区域,如更衣室、办公室、走廊、庭院及毗邻道路等有人员活动的区域为放射防护主要目标,如屏蔽防护措施得当,其电离辐射水平将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3-2002)和《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安全丛书NO.115,1997年)规定的公众剂量限值和本屏蔽设计的年剂量目标值。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1辐射源项分析 3.2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3.3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1)放射性皮肤损伤
(2)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拟采取放射防护设施 4.1选址
放射工作场所位于门急诊大楼底层东北侧一端,为一块独立区域。4.2机房布局
该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根据医院放射科规模的大小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采用全分隔式布局。将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是X射线工作人员业务活动通道和操作室;中层是各种X射线检查室;外层是患者候诊走廊。各层之间有不同形式的防护门相通。4.3建筑设计
放射工作场所要求每一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均大于24平方米。CT和DR机房使用面积约35平方米,胃肠室和备用机房使用面积约29平方米,层高为3米,机房X射线机主照射方向和其他方位的墙体厚度为370mm的粘土砖墙(1.6g/cm-3),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上下楼板为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防护层,CT室上下楼板要达到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可为25cm厚混凝土浇注体或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再加其它防护;门窗为专业厂家制造的相当2mm厚铅板防护层(其中CT室大门为推拉式的,内衬3mm厚铅板防护层);观察窗用20mm厚普通铅玻璃相当于3个铅当量。4.4分区管理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CT机房、DR机房摄影片机房和透视机房应设为控制区进行管理,机房控制室及走廊应设为监督区进行管理。4.5通风设施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机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可采取开窗或安装换气扇方式,在机房大防护门对侧墙高2.5m以上设置排风扇并应有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工作期间,机房每小时换气2-3次为宜。4.6警告标志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 的规定,在四个机房门外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4.7屏蔽设计
X射线机的核心部分是X射线管,X射线管是装在屏蔽套中的,屏蔽套上留有可供有用线束通过的窗口,即主照射方向,对无用而有害的X射线,出厂时即有足够的屏蔽,泄漏量不超过相应的标准。
机房的屏蔽利用计算模式和项目提供的数据计算相应透射系数B,利用B值即可通过透射曲线得出相应的材料所需厚度。将其与项目提供的屏蔽厚度进行比较,评价项目防护规划是否满足要求。射线照射的防护墙为主屏蔽墙,其余墙壁及屋顶为次屏蔽墙。计算模式 初级射线屏蔽计算B≤HR2/WUT 次级射线屏蔽计算η≤6×104HR2I/WT 式中:W—周工作负荷 U—利用因子 T—居留因子 H—每周剂量控制参考值 R—参考点与放射源的距离 B—透射系数 η—透射比
H—周屏蔽设计目标值(工作人员取0.04mSv/Week,公众取0.002 mSv/Week)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普通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位置东墙南墙西墙北墙屋顶*机房大门防护门 d(m)3.03.23.03.23.03.03.0 参考点所区域控制室备用摄片机房走廊走廊门诊换药室走廊控制室 T11/41/41/41/41/41 计算厚度1.00.80.80.80.80.80.8 设计厚度3.03.03.03.02.02.02.0
表2 CT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位置东墙南墙西墙北墙屋顶机房大门防护门 d(m)3.53.03.53.03.03.04.5 参考点所区域DR机房走廊走廊控制室B超室走廊控制室 T1/41/41/411/41/41 计算厚度2.72.82.72.42.82.82.0 设计厚度3.03.03.03.03.03.02.0
*螺旋CT的X射线管要做360度旋转运动,U利用因子为1/4,北墙处U为1/16。表3 DR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位置东墙南墙西墙北墙屋顶机房大门防护门 d(m)3.53.03.53.03.03.03.0 参考点所区域办公室走廊CT机房控制室B超室走廊控制室 T11/41/411/41/41 计算厚度1.81.41.31.41.41.41.4 设计厚度3.03.03.03.02.02.02.0
根据计算机房防护所需最大屏蔽厚度均低于项目设计屏蔽厚度。因此,该设计满足防护要求。4.8防放射性污染
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断电后即没有射线产生,不产生放射性污染。4.9个人防护用具
医院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计划,计划配置铅眼镜、铅围脖和铅防护服。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机房应配备受检者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的各种用品。4.10三废处理
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不产生放射性三废。5.放射防护监测 5.1个人剂量监测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个人剂量管理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佩戴外照射个人剂量计,并按本单位制定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办法,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的实施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负责。所用热释光剂量计为LiF(Mg.Cu.P)元件,须经过计量部门刻度。个人剂量监测频度为三个月1次,由监测单位出具个人剂量检测报告,遇有事故情况随时送检,受检单位应认真做好剂量片计的收发和佩戴工作,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登记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上。
被监测人员应包括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相关人员。同时建立这些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进行档案化管理,及时登记剂量监测数据,数据应完整,对每个人员的年累积剂量进行评估,并对个人剂量档案妥善保管,保管时间应不少于脱离放射工作后的20年。
遇到较高水平的局部照射时,应佩戴附加剂量计。有可能造成体内污染时,应进行内照射剂量监测。
5.2工作场所监测
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6号令)的规定,放射工作场所应进行定期的放射防护监测。
医用诊断X射线机新安装后,应对X射线机防护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并对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的辐射安全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正常使用中的X射线机,每年应进行一次X射线机主要防护性能检测的监测,以及机房防护设施检查测试。包括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的检测、有用线束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以及机房周围工作场所的透射和泄漏剂量检测,如控制室、防护门缝、窗外,四壁墙外、顶棚上等处,使用合格的X射线剂量仪对以上各处进行剂量检测,重点检测可能发生射线泄漏的地方,并记录检测数据。检测方法参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的要求。
使用单位应对工作场所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妥善保管,并观察监测数据的变化,发现防护薄弱环节。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仪器须经检定合格,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
5.3场所外的环境监测
定期对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安全进行检测,一般每年一次,监测范围和监测点的布置应包括机房周围公众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候诊走廊、毗邻公用房间、护墙外道路等。应重点监测有人员长期驻留的场所。
以上所有监测数据均应认真记录,建立档案。在记录监测结果时,应同时记录监测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放射卫生防护和监测措施的建议。6.辐射危害评价
辐射危害评价暨X射线机房屏蔽厚度的核实,医院放射科已有X射线机中,最大工作管电压为130KV、工作管电流为500mA。选取工作管电压为130KV的CT机和100KV的X射线机分别作为CT室和普通放射的代表性辐射污染源。X射线机在工作状态下对人员及环境的辐射影响主要是X射线通过墙体的透射和门窗的漏射。X射线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减少照射时间,加长与X射线源的距离及进行适当的屏蔽。6.1有用线束屏蔽厚度的核实
a.普通X射线机房普通X射线机机房墙体厚度设计为370mm的粘土砖墙,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mm厚铅板防护层),普通机房工作空间为5.75×5.20m2,预测计算点取墙外0.3m。参考点设于距离X射线机R=3m处,考虑公众,居留因子T=1/16,使用因子U=1,周工作负荷W=1.0×103mA·min,实际工作中周工作负荷达不到这么高。查比透射量B曲线,得100KV的宽束X射线的B=2.0×10-4mGym2/mA·min。由于X射线的品质因子为1,每1Gy的吸收剂量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效于1Sv的有效剂量当量。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38μSv。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7mSv,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值0.1mSv;导出剂量率为0.14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
考虑X射线工作人员,设到工作人员距离X射线机3m,居留因子T=1,使用因子U=1/4,则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5.52μSv。则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0.28mSv,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值2mSv;导出剂量率为0.55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因此,主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b.螺旋CT机房 CT机主照射方向的墙体厚度设计为3mm厚铅板防护层,铅密度为11.35g/cm3,CT机房工作空间为6.5×5.4m2,预测计算点取墙外0.3m。参考点设于距离X射线机R=3m处,考虑公众,居留因子T=1/16,使用因子U=1/4,周工作负荷W=1.0×103mA·min。查比透射量B曲线,得150KV的宽束X射线的B=1.0×10-3mGy m2/mA·min。由于X射线的品质因子为1,每1Gy的吸收剂量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效于1Sv的有效剂量当量。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74μSv。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9mSv,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值0.1mSv;导出剂量率为0.17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考虑X射线工作人员,设工作人员距离X射线机4m,居留因子T=1,使用因子U=1/4,则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5.6μSv。则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0.81mSv,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值;导出剂量率为1.6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因此主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6.2漏射线、散射线屏蔽厚度的核实
侧墙(副防护墙)厚度设计为370mm的粘土砖墙(1.6 g/cm3),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mm厚铅板防护层。根据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医用诊断X射线机距源点1m处的泄漏辐射剂量限值为1.0mGy/h。铅对150KV的宽束X射线的TVT值为0.96mm,设参考点距源点4m,当居留因子为1时,经3mm厚铅板防护层的屏蔽衰减,根据公式NTVT=lgWLT/R2Hw,参考点处的泄漏辐射剂量率为0.08μSv/h,年剂量当量为0.04 mSv。当假设X射线焦点与受检者距离为1m,受检者体表照射面积为400平方厘米,考虑90°散射,散射因子取0.002,则散射线所致周剂量为0.125μSv,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6.25μSv,导出剂量率为0.0125μSv/h。
因此,由漏射线和散射线共同作用所致剂量率为0.093μSv/h,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导出剂量率目标控制值(2.5μSv/h),年剂量当量为0.04mSv,也低于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控制值;若考虑公众,取居留因子为1/16,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03mSv,也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控制值(0.1mSv)。
所以,侧墙(副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6.3顶棚屏蔽厚度的核实
a.普通X射线机房 顶棚设计为15cm厚现浇混凝土(2.35 g/cm3),对应铅当量为2.0mm相当于2mm铅当量。普通机房的X线主方向一般为向下和水平方向,很少对上,故顶棚有2mm铅当量防护,符合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因此,顶棚屏蔽设计符合防护的要求。
b.螺旋CT机房 CT室上下楼板设计要达到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可为25cm厚混凝土浇注体或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再加其它防护(内嵌1mm厚铅板)的复合防护层。对于螺旋CT顶棚设计也是考虑为主照射方向,其对应铅当量为3mm,屏蔽厚度的核实同6.1b,故其防护厚度设计能满足防护的需要。7.放射防护管理
7.1单位安全防护自主管理:必须成立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任组员,人员各有分工,职责明确。医院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小组: 医院应该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医院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的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包括:(1)放射防护管理组织与职责;(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3)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剂量监测办法;(4)放射性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理方案;(5)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6)意外事件应急与处置规程;(7)受检者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另外,还应建立相关档案,并妥善保管,包括射线装置和防护设施技术档案、个人剂量与健康检查档案放射防护监测评价和放射事故档案、辐射检测仪器档案等。7.2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
工作前,应先明确放射性工作岗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经过就业前体检,检查结果须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的要求,体检合格者方允许参加放射性工作,今后还须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参加放射卫生法规教育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证明,才能上岗;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每叁个月一次的个人剂量监测。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1)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评价机构针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认为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2)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内部新建CT机房、DR机房、胃肠透视和备用摄片机房选址可行,医院放射科采用全分隔式布局,将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是X射线工作人员业务活动通道和操作室;中层是各种X射线检查室;外层是患者候诊走廊。各层之间有不同形式的防护门相通。这种布局将工作人员走廊与患者走廊分隔,将X射线机房与操作室分隔,符合机房布局应遵循的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布局合理,面积设置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
(3)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建CT机房、DR 机房、胃肠透视和备用摄片机房防护设计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
(4)预计机房建成后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约束值。
(5)医院已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制定了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防护用具配置计划。8.2建议
(1)各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应严格根据所使用的X射线机最大管电压和有效工作负荷及拟使用屏蔽材料进行屏蔽防护设计,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防护安全的要求。
(2)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至少3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考虑,但CT室上下楼板应视为有用线主束朝向的墙壁考虑,故要有3个铅当量防护,折算成混凝土25cm厚;机房的门、窗必须避开有用线束方向,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但CT室的外防护门应为3mm铅当量防护。(3)机房门外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4)机房大门为推拉式,机房门必须与门洞每边有10cm宽度重叠,机房内门必须与衬铅门框有一定宽度的搭接重叠,与墙体间距小于1cm,防止X射线泄漏。
(5)落实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个人防护用具和受检者防护设备。
(6)非职业工作人员办公、病人及公众候诊、休息场所尽可能远离X射线机房。(7)认真贯彻卫生部第46号令,加强放射诊断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质量和病人的健康安全。应使用防护性能经放射卫生防护机构检测合格的X射线机,并建立落实放射防护安全制度,项目建成后应定期开展稳定性检测并进行定期的防护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
(8)在放射工作场所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确保本意见单中提及的各项防护措施得以落实。
相关文章:
调频收音机安装与调试02-18
电子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实训-教案02-18
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02-18
探索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02-18
X射线衍射技术02-18
X射线衍射02-18
浅谈智能建筑系统安装调试中的心得体会02-18
X射线衍射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02-18
基于总变分模型的工业X射线图像加性噪声与乘型噪声去除比较02-18
X射线无损检测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