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运行调度

关键词: 电力行业 变电站 运行 资源

水电站运行调度(精选十篇)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1

1 变电站运行接线形式和要求

1.1 变电站运行接线形式。

所谓的变电站是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 把电压进行升高, 当连接到用户端时把电压降低的变电设施。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的大小, 可以分为变电所和变电站。变电所一般是电压等级在110k V以下的降压变电站, 变电站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升压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变电站运行的接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它是将配电线路和变压器直接相连, 这样不仅减少了配电设备的数量, 还节省了项目的开支, 但是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方面稍差;二是桥形接线。它是采用多个回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与变压器相连接。在整个系统中, 断路器的数量相对较少, 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接线方法。桥形接线主要分为内桥和外桥两种, 一般来说变压器的供电可靠性远远高于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所以在变电站的建设中常采用内桥接线;三是多角形接线。多角形接线就是将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相互连接, 在每一台断路器两侧都安装隔离开关, 由隔离开关来形成回路。多角形接线所采用的配电设备较少, 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 更具有经济性。而且多角形接线没有母线,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 对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没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多角形接线的线路回路数有一定的限制, 当环形接线中有一台断路器需要检修时, 整个系统要开环运行, 此时当其它回路也发生故障, 就会造成两个回路停电, 扩大了停电的范围, 而且多角形接线所采用的断路器数量较多, 极易产生断路器故障, 因此, 多角形接线的回路不宜过多, 最多四到五个回路;四是单母线分段接线。它是将一段母线用断路器分为两段, 单母线分段接线的接线方法非常简单, 可以减少电力线路的架设时间, 为电力企业减小项目的投资。但是, 一旦母线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会造成部分回路停电, 给用户带来不便;五是双母线接线。它是将工作线、电源线和出线通过一台断路器和两组隔离开关连接到两组母线上, 两组母线都是工作线, 而每一回路都可通过母线联络断路器并列运行。这种接线方法可以提高线路的稳定性, 当其中一组母线发生故障时, 只要将发生故障母线上的回路调到另一组母线, 就可以恢复供电, 减小了对用户的影响。但是这种接线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 由于每条供电线路都有两条回路, 这样就使得供电线路中的配电设备增多, 项目的投资增多, 在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时, 也增加了维护工人的工作强度, 而且极易产生误操作, 给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1.2 变电站运行接线要求。

在选择接线形式时, 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 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在发生电力系统故障时, 可以减小停电的范围, 使整个系统尽快的恢复供电;其次, 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在系统中的电力负荷发生变化时, 可以进行运行方式的切换, 从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 要具有经济性, 电力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 要在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供电质量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的控制来减小电力企业的资金投入。

2 变电站调度运行工作

调度工作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可靠供电而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调度工作是依据各类信息采集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信息和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 结合电网实际运行参数, 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自动系统发布操作指令, 指挥现场操作人员或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整。我国的电力系统实行四级调度, 既网调、省调、地调和县调。变电站在进行调度工作时,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重合闸的使用, 一个是纵差的保护。

2.1 重合闸的使用。

当与变电站相连的架空线路故障被清除后, 在短时间内闭合断路器, 就称为重合闸。重合闸是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常采用的自动恢复供电方法。重合闸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与变电站相连的架空线路中所产生的系统故障大多都是瞬间的, 在解决短路故障后, 线路中所产生的电弧将自动熄灭, 绝大多数情况下短路处可以自动恢复供电。因此, 在架空线路中进行重合闸是十分必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减少停电的范围和损失, 还可以提高配电线路的送电容量, 减少其它电器元件造成的误跳闸, 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纵差的保护。

纵差保护是用某种通信通道将输电线两端的保护装置纵向联结起来, 通过将两端的电气量进行比较, 来判断线路故障是否在本线路, 从而决定是否切断被保护线路。纵差保护被广泛应用到变电站的建设中, 来作为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保护设备。由于变压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电压等级, 构成纵差保护所用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参数各不相同, 由此产生的纵差保护不平衡电流将比发电机的大得多, 所以在进行变电站调度时, 要格外注意变压器的纵差保护工作。

结语

现阶段, 我国的电力系统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捷。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 电力企业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调度来保障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 提高供电的质量, 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随着电力行业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 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 电力企业不仅要保障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 还要保证供电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常见的接线形式和调度工作的重点进行探讨, 从而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接线,运行状态,调度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云柯, 毕红强.110k V变电站运行接线形式及调度运行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3, 11 (12) :311.

[2]蔡高乐.10k V变电站运行接线方式及调度运行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7 (21) :117-118.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2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及上下库的调度运行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已建的`城西水库作为下水库,以日调节方式承担安徽电网调峰、填谷任务,同时还具备事故备用、调相等功能.为协调城西水库向抽水蓄能电站和城市供水矛盾,本文阐述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及下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为保证本站安全运行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 者:唐书童 Tang Shutong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管理处,安徽滁州,239000刊 名:江淮水利科技英文刊名:JIANGHUAI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抽水蓄能 电站 水库 调度运行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调度;环境调度;调度运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6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3-0033-02

1前言

水库的调度运行主要是指围绕发电、防洪、灌溉、供水及排沙等,根据水库的主要开发任务分配水资源,在满足安全、综合利用需求的基础上,以谋求项目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控制运用水库的技术管理方法。一直以来,传统的水库调度运行,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水库的调度运行上,很少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调度,致使很多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对下游生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改善水库调度,补偿或缓解下游河流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考虑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对于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目标多赢,对国家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原有物种所适应的天然径流和水文条件的栖息地丧失。

(2)河流作为生物和营养元素交流廊道的功能不复存在。

(3)沿岸带连接高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过滤”作用降低。

3水电厂水库优化调度的目标和原则

一般情况下,水电厂水库调度运行,应在充分考虑不同需水量和水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来确定水电厂水库优化调度的目标和原则。

3.1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基础。而水作为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资源掠夺式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统筹发电与生态环境保护,在满足河流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电厂的发电效益,使水电厂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从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角度出发,优化工程调度运行以保护区间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3.2以河流的生态需水为基础

河流生态需水是水库进行生态调度的重要依据,水库下泄水量,包括泄流时间、泄流量、泄流历时等应根据下游河道生态需水要求进行泄放。为了保护某一个特定的生态目标,合理的生态用水比例应处在生态需水比例的阈值区间内。

3.3维持下游水生态及库区水环境稳定

水库的调度运用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经研究认为,在现有的调度方式中,为维持下游水生态及库区水环境稳定,可根据各水库的实际情况,通过下泄合理的生态基流(最小或适宜生态需水量),运用适当的调度方式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理化性状与水华爆发、控制河口咸潮入侵等,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对水库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不利影响的目的。

3.4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

水电厂水库形成后,其可能会有利于部分水生生物繁衍生息,但从普遍的情况看来,由于大坝阻隔、水库低温水下泄等原因,其还有可能导致库区原有的急流生境萎缩或消失,极不利于大坝下游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等。因此,在现有的调度方式中,为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可根据各水库的实际情况,采取人造洪峰调度方式、根据水生生物的生活繁衍习性灵活调度、控制低温水下泄、控制下泄水体气体过度饱和等,以达到减小和消除对水库下游水生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目的。

3.5考虑泥沙调控问题

水电厂水库形成后,库区泥沙淤泥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的调整,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水库形成后无法避免的一个自然现象。因此,水电厂的水库优化调度,须结合水库的综合利用、目的和水库本身的具体情况,做好水库的泥沙调度,即可通过调整泄流方式及控制下泄流量、调整出库水流的含沙量和流量过程、减少常规调度情况出库水流对下游河道冲刷范围并延缓其进程,以减小不利影响

3.6以实现河流健康生命为最终目标

水库生态调度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满足河流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的需要,其最终目标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

4水电厂水库优化调度运行

4.1水电厂水库大坝下泄最小生态环境流量

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流量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水电厂水库优化调度应采用生境模拟法、水文学法(Tennant法)和水力学法(R2-Cross法)等不同方法对大坝下泄最小生态环境流量进行计算确定,并利用水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在结合水生生境和水环境功能的要求的基础上,综合确定适于水库的下泄最小生态环境流量。如在郁江桂平航运枢纽、贵港航运枢纽二级水电站工程中,为保证生态流量需求,经过分析,工程设计中其最小下泄生态环境流量为180 m3/s。从而有效缓减了水库调峰运行对下游的影响

4.2采取人造洪峰调度方式

水库的径流调节使坝下河流自然涨落过程弱化,一些对水位涨落过程要求较高的漂流性产卵鱼类繁殖受到影响。根据鱼类繁殖生物学习性,结合坝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通过合理控制水库下泄流量和时间,人为制造洪峰过程,可为这些鱼类创造产卵繁殖的适宜生态条件。

4.3水电厂水库大坝泄放设施和措施调度

4.3.1泄放设施调度

为保护流域生态,从根本上保障河流生态对流量过程(包括时序和空间分布)的需求,并便于工程的调度运行,工程设计中采用相应的放流工程设施。如在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中,根据分析,下游河段的生态环境流量需求在泄放量及变幅方面均较大,为保障不同时段不同流量的下泄,并便于工程的调度运行,工程设计上考虑将导流洞改建成永久生态环境流量泄放洞,泄放洞进口设置闸室,设2孔闸孔,每孔尺寸为5 m×5 m,带胸墙,胸墙底高程1 640 m,顶高程1 654 m,总长26 m,并布置尺寸为5 m×5.5 m(宽×高)的闸门进行调节,有效落实了对河流生态需求条件的保障。

4.3.2泄放措施调度

河流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保护,是大坝建设生态保护的重点目标。为此,水库优化调度运行可通过设置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生境补偿等措施,协调工程建设与水生生物保护的关系

(1)为了减缓大坝阻隔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各水库应根据水库大坝的特点及所开发河流鱼类的生活习性,来选择不同的过鱼设施,即鱼道、鱼闸、升鱼机、集运渔船等。如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老龙口水利枢纽计划采用鱼道作过鱼设施,乌江彭水电站计划选择集运渔船作为过鱼设施,汉江蜀河电站采用300 t升鱼机,配备10 t升鱼设施与人工运鱼相结合的鱼类保护措施。

(2)为减少河流开发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还可采用人工增殖放流的补偿措施,遏制生物资源的衰退。

4.4优化电站调度运行的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保护的基础。在水电工程的运行中,为了解工程运行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需要辅以必要的水生生态监测和下泄流量监测措施,配合鱼类生态习性研究,掌握生态环境流量的实际效果,适时调整生态环境流量大小及其下泄方案,优化工程调度运行。

4.4.1水生生态监测

在水库下游河段设置几个不同的检测点,在水电厂水库形成运行一段时间内,检测下游河段内水体理化指标、饵料生物、鱼类资源及鱼类生态习性等,了解鱼类生长发育规律,并及时反馈到工程运行调度中。

4.4.2下泄流量监测

在实施优选的水库下泄流量调度方案一段时间内,为评估用于实现预定目标的泄洪的有效性,必须设计和建立合适的下泄流量监测系统,即采用生态环境流量在线监控措施,利用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在拦河闸上设置视频监视器,在水电厂远程集控中心对生态环境流量的泄放情况进行视频监控。

在检测的同时,应将流量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电站远程集控中心;同时注意要长期备份流量监测原始数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电厂的优化调度运行,充分考虑了水库下游河段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采用了一系列优化调度运行措施,促进了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但由于河流生态环境健康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维调控问题,水库生态调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调度实施后,还需对河流生态的健康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估准则要充分体现开发与保护的协调,体现多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河流生态健康调控体系,促进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滕 燕、高仕春、梅亚东.面向生态环境的水库调度方式研究[J].水力发电,2008(6)

2 张运凤、徐建新、徐红松、张泽中、张运鑫.基于和谐理念水库调度方式的研究[J].人民黄河,2007(9)

3 蔡其华.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因素完善水库调度方式[J].中国水利,2006(2)

4 江传捷.探讨水环境因素核定水库最小下泄流量[J].东北水利水电,2006.24(9)

5 傅菁菁、芮建良等.基于环境的水库调度运行[J].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2006(10)

Discuss the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Running of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Based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ightly

Liu Guoxian

Abstract: Improving to the reservoir dispatcher, it is that our country structures people and river to compensate or alleviate the downstream river ecology and negative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s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flow. This text is from the adverse effect,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to the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ydroelectric project mainly optimize these three re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running to explain in the goal, principle,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reservoir where the reservoir optimizes the dispatcher.

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现状及策略 篇4

关键词: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策略措施

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对于水电厂的生产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虽然自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速度极大地带动了水电厂的发展, 但在大多数水电厂运行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漏洞。所以, 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各厂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

1.水电厂运行管理的内容

1.1一般运行管理的内容

水电厂在运行时期的管理, 主要是确保电力的供应, 比较注重枢纽工程, 尤其是电厂的管理。随着社会发展, 水电厂运行期管理也在不断细化, 现在主要包括运行前的准备、电厂的调度运行以及运行期的安全生产等。电厂运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电力的生产准备、向相关部门申请并网运行、合理的上网电价制定以及电力销售等;电厂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测水文气象、电厂发电调度以及电厂整体利用调度等;电厂的安全产管理主要包括电厂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大坝的安全系统、电站运行系统以及电厂的定期检修管理等。

1.2对综合管理的范围分析

水电厂在运行时期的综合管理, 应该要从水电工程的特点出发, 即水电厂发挥工程带来的发电效益、综合利用率以及发电工程所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水库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所以, 就水电厂的运行管理而言, 主体范围包括水电厂的枢纽工程区、水库的核心区域、生态屏障区域。对于大型的水电工程建设, 其运行管理还应该考虑对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

第一, 枢纽工程区域:指的是水库大坝、水电站的厂房、通航的建筑物等枢纽所需建筑物及其附属的配套设施、管理所需设施所在区;第二, 水库的核心区域:是指水库土地征收线以下的一些区域, 比如水域、消落地区以及存留的孤岛。其中:消落地区指的是水库季节性的水位涨落导致的水库周边地区被淹没, 呈现周期性露出水的区域, 也就是水库正常蓄水所达到的水位以及防洪时所限制的水位之差;第三, 生态屏障区域:主要是指水库的土地征收线到第一道山脊线形成的具有可以使生态隔离以及缓冲作用的区域;第四, 上游地区生态的影响区域:主要指上游水系的来水水质及水流量等因素是否对本地水库的水环境造成影响;第五, 中下游地区生态影响区域:主要指工程建成后以后, 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否会对中下游流域两岸造成影响的区域, 即中下游的供水、水文情况、河口地带、生态环境以及航运方面等会造成的影响

1.3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就运行时期综合管理的主要范围, 可以把其管理内容分为以下7个方面, 第一, 枢纽地带工程的运行和调度的管理指调度、运行及安全保卫。调度管理主要包括发电、防洪防汛、供水系统、应急补水系统以及航运的调度;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大坝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电力安全生产运行及维护、通航的设施运行及维护等;第二, 水库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水域功能的划分、水资源的保护、取水管理、河道的利用与管理、河岸线资源的管理、水产资源的管理以及水库自然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库区域的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第三, 地质灾害防治:移民所安置的区域与生态屏障保护区的滑坡、泥石流、塌陷、岩体以及坡岸的防护体系、监测报警系统的建设等;第四, 消落区域的治理、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消落区域的治理及保护包括自然地区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综合的治理, 消落区开发利用指合理地利用、进行污染处理以及像鼠类传播病原进行生物监测与控制等;第五, 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库的水质与水环境的保护包括水环境的功能区域的划分、水域污染的防治、流动的污染源的防治以及农村污染源的控制等;生态建设包括生态屏障区域的建设、水土的保持以及土地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分等;生态系统及其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六, 综合监测以及科学性研究:对水库地区的蓄水水文水质情况、人群健康状况、地质灾害发生状况、生物的多样性、水土流失情况以及泥沙状况等的监测;对水库地区以及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出现问题的研究;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对水库所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研究;对水库工程蓄水运用的中下游环境治理研究;第七, 应急处置与信息管理:应急处置, 比如突发的水库污染、重大水上交通事故、库区自然灾害、工程突发状况、水电站出现的生产事故、防洪抗旱应急及卫生状况应急等;信息管理, 即防洪的调度管理系统、电站的运行管理系统、航运的调度系统以及水库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系统、水污染源的控制管理系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系统、应急设施系统、信息传递系统的建设运行。

2.加强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的措施2.1提升相关人员工作能力

对于任何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来说,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由人来亲自完成, 所以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打好其专业素质的基础是相当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水电厂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逐渐大范围地运用自动化系统, 并且由于现代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因此水电厂为了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在现有的条件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相关生产的质量, 就必须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人才, 在生产和调度运行管理工作上, 更多是的从专业人员抓起, 从根本上提高水电厂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是保证水电厂安全管理运行的主要因素, 而且也是决定水电厂运行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工作进一步的提升。

2.2建立激励机制

想要提高工作质量, 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支持员工,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着水电厂的安全生产与健康发展, 只有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才能使得调度运行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跟动机, 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惩罚分明的机制, 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水电厂应该针对现有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目标, 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 以此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且鼓励员工积极认真的工作。激励机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让员工在一个平衡均等的环境之下工作。在奖励面前每个人都会拿出最好的状态去工作, 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不仅如此, 还要充分调动员工的执行力, 才能尽量提高调度人员的满意程度, 激发出员工潜在的创造力。

2.3培训员工技能

从我国现今的水电厂情况看来, 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绝大部分的水电厂缺乏专业的工作技术人员, 因此使得水电厂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得不到很好地完成。一个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紧密相关, 提高员工的素质也就是提高水电厂的生产管理。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培训出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员工,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随着科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各种新型的设备技术取代了人工的操作, 以致于许多管理人员工作散漫、积极性差。由于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 所以相关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工作中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知识体系的更新往往会使得原有的技术相对落后, 生产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渐渐会导致水电厂的衰败, 所以必须加强员工的技能提升,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管理工作, 更大地满足调度需要, 不断促进水电厂的持续发展。

2.4加强调度管理, 深化运行管理

第一, 加强调度管理, 大多数水电厂在调度运行管理中还缺乏紧密的工作协同机制, 员工的运作分配不合理。所以, 为了使得员工之间形成更加完善的运作合力, 水电厂还需要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人性化的科学管理监督机制,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分析以及检查指出工作的重心, 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调度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第二, 深化调度运行管理, 想要真正地管理好水电厂的调度运行工作, 就必须深入到内部的具体矛盾, 彻底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及时与管理者取得相应的联系, 并且探讨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员工在工作和管理上做到精确和严谨。

结语

综上所述, 想要确保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准确无误, 就必须从全方位抓起, 全面地完善与发展。由于管理工作涉及多种因素, 相关的部门及工作人员都要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法, 保证水电厂的生产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不断在实践中强化管理措施, 促进水电厂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毅.水电厂调度运行管理现状及策略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6) :174-175.

[2]陈洋.如何做好水电厂运行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14 (22) :1-1.

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篇5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第一条:总则

1.1 经宁波市计委甬计工(1992)733号文批准立项,并经省电力局同意建设的宁波市白溪水电站是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宁波市白溪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将加强电网峰谷差的调节能力,改善供电这量以及满足电力需求等,发挥积极的作用。1.2为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并维护并网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着统一高度,分级管理,平等互利和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并网经济协议》为根据,特签订本协议,双方共同信守,严格执行。

第二条:用词定义

2.1 发电设备——指发电机、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

2.2 一次电气系统——指发电厂升压站、输电线路、变电所及其所属电气设备。

2.3二次电气系统——指继电保护及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计量装置、通信设施和电网自动化终端等。

2.4电网自动化系统终端——指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电费计费系统按装在乙方的1种或2种终端设备。2.5地调——宁波电业局调度所。2.6县调——宁海县供电局调度所。

第三条:调度关系及管辖范围 3.1乙方发电设备铭牌参数: 3.1.1发电机

型式:立轴、悬式密闭自循环空气冷却 励磁方式:微机自并激励磁 制造厂家:东风电机厂 型号:SF9000-14/3250 额定容量:发电机

11250KVA 3.1.2水轮机技术规范

1#、2#水轮机 型式:立式混流式

额定转速:水轮机工况

428.57r/min 水轮机额定出力:9327KW 水轮机最大出力:12768KW

11600KW 旋转方向:水轮机工况为俯视顺时针旋转3.1.3水库特性:

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176.20m 设计洪水位:174.30m 正常运行设计最高蓄水位:170.0m 正常运行设计低水位:140.0m 工作水深: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水库面积:342万平方米。水库回水长度:12.3K m 水库容积:

总库容:16840万立方米。

滞洪库容:6300万立方米。

正常运行发电调节库容:8100万立方米。年调节库容:8100万立方米。下游调节池: 初期发电尾水位: 供水后最高尾水位:86.20 供水后最低尾水位:73.0 额定工作水头:57.5 最高水头:96.5 最低水头:54.5 3.1.4乙方并网线路名称及电压等级

乙方发电机经1#、2#主变分别由跃白3207线至跃龙变35KVI段母线上,白溪3274线经岔路3208线至跃龙变35KVII段母线上并网发电。

3.1.5乙方并网运行后的管辖范围:

电站1#、2#机有功、无功出力属宁波地调调度管辖。白溪水电站35KV母线及母线设备、跃白3207线、白溪3274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线以及相关的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均属县调调度管辖。白溪水电站1#、2#主变属白溪水电站值长调度管辖。3.1.6属甲方调度许可设备

白溪水电站1#、2#机开停机属地调许可,影响乙方发电出力的有关辅机等设备停、复役以及水库水位高、低情况均需得到地调调度许可。

第四条:并网运行条件和程序

4.1 乙方电站建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4.1.1一次结线方式和配套的输、变、配电工程,符合接入系统设计的审查原则,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4.1.2二次系统应符合二次接入系统设计的审查原则,其中:

(1)继电保护及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应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甲方调度机构负责对与电网配合的继电保护及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整定值进行计算或核算,并下达乙方和有关单位执行。

(2)电网自动化系统终端采集的信息应满足甲方调度运行及电力市场的信息采集要求。

(3)计量关口表计应按《并网经济协议》的有关条款安装。(4)调度通信设施必须满足调度、电网自动化专用通道的要求,保证其畅通可靠;调度总机的选型,配置必须征得甲方同意方能入网。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5)乙方有功、无功电力和电网电压的监测点和考核范围由甲方确定。乙方安装的电力和电压监测点的测量表计精度应符合国家规定或者电力行业标准。

4.1.3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应与电站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经双方验收合格,消除缺陷,并按甲方对接入系统提出的要求做好并网前的准备,电厂才能并网运行。电厂并网调试期间,甲方可向乙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4.2 乙方应在首次并网前三个月,向甲方提供:

4.2.1电气一次接线图(包括发电机、主变压器、母线、出线接线图);

4.2.2发电机、主变压器线路等主要设备规范、设计参数、制造参数和实测参数(需要在启动过程中测量的参数在设产后一个月内补报);

4.2.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图纸(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并网线路和整套保护图纸)、相应的CT和PT变比及与系统运行有关的整定值;

4.2.4电网自动化系统终端设备的技术说明书、设计施工图(其中,电厂上送远动信息表及相应的CT和PT变比和遥测满度值,在机组投产前一个月提供)。

4.2.5调度通信全套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图、竣工文件; 4.2.6现场运行规程;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4.2.7新设备命名的建议报告。

4.3 电厂符合并网条件和要求,乙方应在首次并网前3个月向甲方提出书面新设备投产运行申请和机组调试计划表。当电厂已满足规定的并网技术要求时,甲方应在收到书面申请30天内给予批准,并以所辖调度范围的设备正式命名,乙方应在双方商定的首次并网前七天填写新设备投产运行申请表。4.4 乙方值长和电气运行值班人员及班长应按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网设计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考核办法》(电教<1994>603号)的规定进行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才能持证上网。并将值长和电气运行值班人员的名单报给甲方。值长和电气运行值班人员的名单更换应及时报给甲方。

第五条:调度运行和检修管理

5.1 电厂并入电网运行后,必须服从甲方的统一调度。认真执行《浙江省电力系统调度规程》、《宁波电力系统调度规程》。甲方调度机构对其所发布的调度指令的正确性负责。乙方应根据甲方调度规程和本协议的条款制定现场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等,但不得于上述规程和协议条款相抵触,并上报甲方备案。除调度规程明确规定外,乙方不得利用任何借口拒绝或拖延执行调度指令。

5.2属甲方调度范围内设备,乙方均应遵守和执行调度停复役申请制度和调度操作制度。乙方应如实汇报现场情况,正确回答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甲方的询问,不得隐瞒真相。

5.3乙方应按电力部规程对电厂的继电保护,电网自动化系统终端设备、调度通信设施进行校验和维护。及时消除缺陷,严格执行甲方自动化设备管理规程,做好与地调远动值班人员的配合工作。如需对电网运行有关的装置更新改造等,应事先征得甲方同意后才能实施。一方更新改造或操作,可能影响双方保护、自动化、通信实施正常配合的,应预先通知另一方。在出现下列紧急情况时,甲方值班调按照“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有权向乙方发布调整电站有功和无功功率,带最低技术出力或增加发电出力等指令:

1、电网发生事故或者发生重大设备事故;

2、电网频率或者电压超过规定范围;

3、输变电设备负载超过规定值;

4、主干线中功率值超过规定的稳定限额;

5、其他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紧急情况;

6、汛期水电冲击;

7、社会经济原因,用电负荷发生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乙方接到修改后的计划发电有功曲线,应按机组允许的增减速率及时调整发电机组出力。

5.4 乙方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向甲方值班调度员报告事故情况及继电保护动作信号,并在两天内向甲方提供有关事故数据。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5.5 甲方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规定,措施以及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及有关规定,乙方均应严格执行。电站并网运行后需新增加的涉及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装置以及相应技术改进措施由甲方提出要求,经双方商定后由乙方安排工程费用,组织协调由甲方负责牵头。5.6 甲方依据《并网经济协议》,公平、公正、公开地统一安排乙方的发电方式。乙方应承担电网调峰和事故备用的责任。由甲方下达的电网调峰和事故备用的调度指令,乙方应负责执行。

5.7 甲方向乙方下达日计划发电有功曲线,乙方应严格按照下达的日计划发电有功曲线运行,偏差不应超过±3%。由于乙方原因,偏差超过±3%,甲方将按照《并网经济协议》的有关条款结算。

5.8 乙方根据发电设备健康状态,需要修改发电有功曲线时,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5.8.1当辅机等发生缺陷,要求修改发电有功曲线,必须在2小时前向甲方提出申请。如遇紧急(设备缺陷)情况,应说明具体原因,向甲方汇报修改发电有功曲线。

5.8.2当发电设备非计划停机时,要求修改发电有功曲线,必须在6小时前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给予签发。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5.8.3发生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的事故,乙方可按照现场事故处理规定的要求处理,但事故处理后应及时向甲方值班调度员汇报事故情况。

5.10乙方35KV并网母线电压应控制在上限39.5KV,下限33.95KV范围内,当并网母线电压超出规定范围时,而乙方无法控制时,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当乙方无功出力达不到规定值时,甲方将按照《并网经济协议》的有关条款结算。5.11 乙方应根据电网管理需要向甲方提供有关报表和试验数据等。

5.12乙方按时报送电厂的年、月度生产计划和有关发电设备检修计划。在电厂商业运行日前60天及此后每年的9月30日前,向甲方上报下一的发电设备检修计划表。乙方上报的设备检修计划表应根据电力部检修规程制度。在乙方上报月度计划后,由甲方汇总平衡后,将批复或修改的计划下达给乙方。

5.13 被列入月度计划中的检修项目,乙方应按《宁波电力系统调度规程》在开工前一周星期四之前向甲方提出检修申请,甲方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给予批准。乙方应严格执行批准的计划检修申请,按时完成各项检修工作,若乙方要求调整检修计划亦应按照《宁波电力系统调度规程》执行。

第六条:违约、争议的处理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6.1 双方若违反本协议,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依法由责任方承担责任。由于乙方原因造成甲方系统事故,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如因甲方原因引起乙方少发电或不能正常供电或造成事故,则由甲方承担相应责任。但因下列原因造成一方损失的,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1、不可抗力;

2、一方自身的过错;

3、第三人的过错。

6.2 乙方并网后应严格执行电力调度规章制度,服从统一调度,严格执行设计命令。对违反调度纪律的将按国家颁发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同样甲方在调度工作中,违反条例或规定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乙方如有(但不限于下列)违反甲方调度命令的行为,甲方将酌情予以每次2~10万元违约金。

1、未经甲方调度机构许可,不按照甲方调度机构下达的发电计划执行的;

2、不执行甲方调度机构批准的检查计划的;

3、不如实反映执行调度指令情况的;

4、不如实反映电厂运行情况的。

不执行调度指令或拖延执行调度指令和不执行调度机构下棕的保证电网安全措施的(包括不认真执行继电保护及系统安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和通讯的有关规定),而造成甲方直接经济损失,则按实际承付损失费用。

乙方如不执行,由甲方有权对电厂实行解列,直到其纠正违约,解列后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乙方承担。

6.3 双方如在本协议履行时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省级以上电力管理产门或其授权的电力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如果友好协商和调解未能奏效,可按下列方式解决: 双方约定向宁波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终局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在未协调解决和仲裁终局之前,双方仍需严格执行本协议。

第七条:其它事宜

7.1 本协议未尽事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电网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和电网管理部门的规程,规范。并按中国法律解释,本协议若遇国家政策调整,双方应按政策修改补充。

7.2本协议在《并网经济协议》生效后,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并网经济协议》提前终止本协议也同时终止。协议正式文本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副本四份,双方各执二份。7.3本协议生效后,一方要求对协议进行修订,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修改。

白溪水电站并网调度协议

协议双方:

甲方: 宁波电业局

乙方:宁波市白溪水库

(盖章)

地址:

法定代表人(签章):

或授权代表:

签约地:

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盖章)

地址:

法定代表人(签章):

或授权代表:

签约时间: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6

[关键词]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安全运行

电网的调度管理工作始终是我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大屯电网为例子进行分析时我们能够以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为前提来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电网调度运行管理

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可以体现在管理内容、注意事项、交接工作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网调度运行管理进行了分析。

1.管理内容

电网调度管工作的主要工作通常包括了进行电网管理工作组的编制,然后在编制完毕后执行电网的调度计划,除此之外这一管理内容通常还包括了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设备操作工作及电网的频率、电压的调整工作。其次,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的内容通常还包括了电网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工作,甚至还包括了组织调度系统中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在这些工作的进行过程中电网调度工作人员只有做到精心调度并且恪尽职守,才能够在根本上做到杜绝误调度的事故发生并且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最终有效的实现电网运行的长治久安。

2.注意事项

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有着相应的注意事项,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改造的持续进行,这一方面导致了我国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对于我国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进行往往会因为电网调度工作人员存在的操作不规范、误调度等问题而导致许多严的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为了能够切实的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则电网调度人员应当认真的考虑到自身工作的精确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杜绝误调度、误操作等人为事故的出现。

3.交接工作

交接工作是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电网调度人员在进行电网交接工作时应当首先规范交接班调度人员的交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电网调度人员首先应当严格的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调度管理规程》来执行交接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上、下班交接工作的完整性与此同时不能存在重大的交接遗漏。其次,电网调度人员在进行交接工作时应当对于存在的疑问一定要问清楚否则可能会造成相應的误送、漏送问题甚至是更大电网事故的出现。在这一过程中规范的交接班可以更好地保证调度工作的连续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实际效率。

二、大屯电网安全运行

大屯电网安全运行需要许多工作的支持,例如贯彻安全运行方针、建立规范预防制度、建立规范预防制度等。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大屯电网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

1.贯彻安全运行方针

大屯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需要进一步贯彻安全运行方针。电网调度人员在贯彻安全运行方针首先应当秉持着“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并且在此基础上严格的执行两票三制的安全运行方针。其次,电网调度人员在贯彻安全运行方针时应当注重做到日常工作的严格把关和对于工作细节的认真审查,例如电网调度工作人员可以对于日常工作中所列任务、安全措施等逐项审核,并且坚决杜绝不合格的申请及工作票的通告。与此同时,电网调度人员在贯彻安全运行方针时应当做到细致认真从而能够确保工作正确率接近100%,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避免误操作、误调度等问题的出现并且对工作人员的人身还有电网设备的安全造成影响

2.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大屯电网的安全运行应当建立在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的基础上。电网调度人员在提高自身的事故处理能力时首先应当针对事故中存在的突发性、意外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来进一步的完善自身的工作。其次,电网调度人员在提高自身的事故处理能力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全部机智、果断、遇事不慌乱的心理素质,并且在配合自身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以十足的信心来承受突然事故带来的重大压力。与此同时,电网调度人员在提高自身的事故处理能力时应当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既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才能提高调度业务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

3.建立规范预防制度

大屯电网的安全运行离不开规范预防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在建立规范预防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反事故演习制度,这一制度本身就是增强调度员事故应变能力的重要基础制度,与此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现场培训手段。其次,电力企业在建立规范预防制度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制度的执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并且可以根据当前电网的运行方式、地区天气情况、电网中存在薄弱的环节来进行完善。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建立规范预防制度时应当着眼于故障处理制度的完善,这可以让电网一旦发生故障则调度运行人员就能借鉴或依照已有的制度正确的选择处理预案来迅速、准确的对于故障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并且可以卓有成效的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达到避免事故扩大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屯电网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电网其调度运行管理和安全运行都具备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这也意味着保证大屯电网的平稳、安全、高效运行始终是该地区电网工作人员工作的重心所在。大屯电网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应当在深刻的了解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要点后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促进大屯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鹏.关于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及改进措施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2):199-301.

[2]王国平.如何进行电网事故预案的编写[J].云南电力技术,2009(4):28-29.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7

1 110kV 变电站运行接线方式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单一的变电站运行接线方式已经很难应对社会生活的用电现状,电力变电站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居民用电的不同要求,开发出一些新型的接线方式,比如双母线接线方式、3/2接线方式等等,这些接线方式在保证居民用电要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提升电力资源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而且也可以实现对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下面就对110k V变电站的几种运行接线方式做具体分析。

1.1 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在110kV变电站供电的过程中,变电站可以对一些重要的客户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与普通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其通过设置两个不同的回路,相应的就会产生两个供电电源,而且这两个电源是相互独立的,当一个供电电源出现线路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就会随即被启动,保证用电客户的连续供电,满足用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当供电过程出现故障进行检修时,需要将该线路上的电源和相关用电设备全部关闭,很显然这对110k V变电站的运行时十分不利的。

1.2 双母线接线方式

与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相比,双母线接线方式多出一组供电母线,而且安装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当双母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可以实现对母线的分时、轮流检修,这样就会避免将整个变电站以及整条线路上的设备全部关闭,不仅保证了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而且也大大提升了变电站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方式的不足在于线路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使用的相关设备比较多,安装操作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比较高,不具备一定的经济性

1.3 3/2 接线方式

相比上述两种方式,3/2接线方式的造价比较高,在现实供电过程中使用的比较少,但是它也有它的优势。在110k V变电站供电运行过程中使用这种方式,当变电站中的某一母线出现供电故障需要检修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断电,这对110k V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可见其拥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对于一些大型用电客户以及大功率供电线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减少110k V变电站的供电压力,保证其安全运行。

2 110kV 变电站调度运行研究

110kV变电站往往承载着某一地区的供电任务,而且根据客户的用电要求以及用电量的不同,需要对不同的线路选择不同接线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电力资源的调度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保证供电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就我国110k V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调度工作问题作简要分析。

2.1 重合闸使用问题

在110k V变电站长期的供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线路以及设备的检修工作,此时就需要在检修前对相关线路进行断电处理,当检修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对此线路恢复供电过程,在整个变电站的调度运行中就需要考虑到重合闸的使用问题。一般来讲,重合闸在110k V变电站的调度工作中使用的情况较多,这就需要变电站工作人员检查变电站供电系统线路中是否设有专有的架空线,如果设有架空线,重合闸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架空线出现瞬时故障,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然而,重合闸问题在110k V变电站调度运行中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的使用有可能会造成线路电缆发生故障,而且这些故障往往是难以修复的,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情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重合闸操作时,要把握好时机条件,并在日常工作中对供电线路进行及时的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要及时维修,保证供电线路的运行安全。

2.2 纵差保护缺陷

在110kV变电站的调度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定,采取正确的调度方式方法,保证调度工作的运行安全。在110k V变电站供电的一些线路中,会用到一些灵敏度高、运行速率快的的设备,如果在供电过程中其内部纵差保护装置出现运行安全问题,那么应该及时实施改变信号的举措,以保证变电站整体线路的运行安全。对于110k V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要冷静面对,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进行及时的维修处理,保证变电张调度工作的运行安全。

3 总结

现如今,我国电网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110k V变电站运行接线方式以及调度运行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结合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选用正确的供电接线方式,按照相关管理操作规范,做好110k V变电站的供电调度工作,保证调度运行的安全,保证变电站供电过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为110k V变电站运行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和电网事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电力部门确保在进行电力调配和输送过程中的运行安全。为保证我国社会的用电安全,电力部门一直在进行着电网改革工作,对电力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以及电力资源调度方式不断进行更新换代,本文就目前我国110k V变电站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110k V变电站运行接线方式及调度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8

国外潮汐电站的开发是从19世纪开始的。1912年德国在胡苏兴姆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潮汐电站, 从此开始了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的历史[1]。1967年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潮汐电站——朗斯潮汐电站在法国投入商业运行, 该电站装机24万kW。1968年前苏联建成基斯洛湾潮汐电站, 装机400 kW。我国自1958年开始研究开发利用潮汐能, 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潮汐电站, 1980年中国江夏潮汐试验电站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 电站总装机3 200 kW, 其装机规模目前排名世界第三。至1985年我国先后建成沙山、岳浦和江夏等约40座潮汐电站, 均属小型潮汐电站。自1985年江夏潮汐试验电站全部建成发电至今20年, 我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处于停滞状态, 不仅没有兴建新的潮汐电站, 已建的潮汐电站, 有的因机组失修而报废停运, 有的因大电网延伸到沿海边远地区, 与大电网相比电价过高而退出竞争市场, 有的因经营困难而关闭[2]。目前, 我国正常运行或具备恢复运行条件的潮汐电站有江夏、幸福洋、白洋口、岳浦、浏河、海山、沙山和果子山等8座, 另有甘竹滩洪潮电站1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力不足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为我国的电力负荷中心所在, 每年的电力消费约占全国的40%。而这些地区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贫乏, 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大。因此, 立足于本地区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据全国沿海普查资料统计, 全国有近200个海湾、河口可开发潮汐能。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 平均潮差4~5 m, 最大潮差7~8 m,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坝址, 如钱塘江口, 最大潮差7.5 m[3]。据估计, 上海的长江口北支, 最大潮差6 m, 具有建造700 MW级潮汐电站的潜力。我国适合潮汐发电的港湾面积占大陆沿海港湾面积的65%以上, 这种分布趋势正与我国沿海能源供需形势相吻合。其中浙江省可开发潮汐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为879.8万kW, 占全国总量的40.8%;可提供年发电量达264亿kW·h, 占全国总量的42.7%[4]。

但是, 潮汐发电在我国发展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开发利用潮汐能在我国任重而道远。笔者主要从潮汐电站运行调度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分析及运行调度方式探讨分析3个方面展开论述, 这可为潮汐电站发电运行调度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对提高潮汐电站的综合效益有重大帮助。

2 影响潮汐电站发电运行因素分析

2.1 潮汐电站水文资料分析

潮汐电站水文资料主要包括潮位、潮差、潮汐类型及库区入库河流等内容。潮位分析主要是对潮汐涨潮及落潮的分析, 即对潮汐涨潮过程的分析, 包括对潮汐涨潮时间分析, 潮汐涨潮时间的不同对电站的调度运行有直接的关系, 影响潮汐电站库区蓄水过程, 从而影响电站反向发电, 进一步影响其他因素 (如影响潮汐电站在该过程中的发电量、影响该时段内库区水位变化, 从而影响库区的水产养殖等) ;对潮汐涨潮过程中的高潮及高高潮的分析也十分重要, 其关系到库区蓄水调度方式, 也影响库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潮差分析主要针对潮差的大小, 其关系到潮汐电站的发电水头, 直接影响潮汐电站的能量指标, 是潮汐电站调度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潮差的大小对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汐电站的年发电量与年平均潮差的平方成正比, 另外, 潮差大小对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含有双重作用:一体现在发电水头上, 因一般情况下潮汐电站所利用的水头是取潮差部分值;二是体现在发电流量。潮汐类型主要包括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不正规日潮混合潮、正规日潮等4种类型[5]。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 潮汐日不等现象不明显;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在一个太阴日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 但相邻的2次高潮或低潮高度不相等, 而且涨潮时间和落潮时间不相等;不正规日潮混合潮在一月之中的部分日子里, 每天出现1次高潮、1次低潮的现象;正规日潮在一月之中, 多数日子内只有1次高潮和1次低潮, 少数日子里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 潮汐类型的不同及其变化情况对潮汐电站运行调度影响很大。库区入库河流水文特性分析, 库区入库河流分析非常重要, 根据入库河流来流情况, 可以选择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 如入库流量较为稳定, 则潮汐电站可考虑周调节 (或月调节) 运行调度方式发电, 可在地方电网中承担调峰运行任务。

2.2 水库消落深度、库容等特征参数分析

潮汐电站水库消落深度是直接反映电站调节性能的参数之一, 消落深度大, 则表明电站的调节性能相对较好, 在电网系统中可承担峰荷运行, 电站在实际运行调度中可有多种方式选择;消落深度小, 情况则相反。

潮汐电站库容分析, 水库库容大小与电站的调节性能密切相关, 库容大, 一般情况下, 电站调节性能相对较好, 可供选择的运行调度方式则相对较多;库容小, 情况则相反。另外, 水库库容随水位变化趋势也影响潮汐电站的运行调度方式。

2.3 电网系统、社会效益等因素分析

电网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供电区负荷特性、地区产业结构及负荷输送距离等因素。负荷特性分析主要包括对电站供电区域负荷变化规律 (系统最大负荷及最小负荷等变化) 、系统负荷峰谷差、系统负荷调峰要求及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等因素分析。系统最大负荷和系统负荷调峰要求是分析电站送电可行和工作位置安排的重要制约因素, 根据供电区负荷特性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分析, 分析确定电站在供电区的工作位置, 结合其他因素最终确定电站的运行调度方式, 如电站库容较大, 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 则可根据平衡结果, 将电站工作位置安排在峰荷运行 (一般是日调峰运行) , 如果电站库容较小, 调节能力小, 则将电站安排在腰荷或基荷运行, 结合电站其他综合利用要求, 可初步分析拟定电站日运行调度方式。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主要是根据电站调节性能, 体现在电站根据自身条件, 拟定合适的运行调度方式, 尽可能保持电站稳定发电, 促进电站安全稳定上网送电。

社会效益对潮汐电站发电运行方式也存在潜在影响, 潮汐电站不仅为单一的水工建筑物, 电站运行调度关系到区域景观发展, 影响地区旅游形象, 如在区域旅游高峰季节, 电站将顾及地方旅游发展要求, 协调迎合地区旅游景观状况, 适当调整电站调度方式, 为维护地方旅游形象作出贡献。社会效益还体现在电站促进地方财政发展, 推动地方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

2.4 综合利用开发及电站经济性分析

潮汐电站建设需充分利用电站辖区水、土资源和设备优势、自身技术, 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综合利用项目主要有水产养殖、围涂造田、改善交通及发展旅游业等。潮汐电站发电运行方式与综合利用紧密相关, 如水产养殖, 电站水库库内水位需满足水产生物生长要求, 库区水位不宜太低, 导致水产养殖出现临时水量不够现象, 不利于水产养殖;围涂造田, 在潮汐电站规划设计阶段, 可根据海湾地形、滩涂标高和综合利用要求等, 适当缩小库区或降低发电水位, 将库内近岸滩涂进行圈地, 潮汐电站建成后, 则在实际运行调度过程中, 需考虑库区水位不宜过高;其他方面, 潮汐电站运行方式对海港建设的影响, 潮汐电站满足海港电力需求, 海港海工建筑物为潮汐电站利用, 最终实现纳潮发电、冲淤建港和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

潮汐电站经济性分析, 主要包括潮汐电站发电供电可靠性经济评价和潮汐发电结合综合利用经济评价。潮汐电站运行方式不同直接影响电站供电的可靠性, 电站供电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用户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 电站可靠性是评价电站经济优越性的条件之一。对潮汐电站可靠性的经济分析与评价, 包括两个方面:电站水能可靠性和电站本身设备可靠性。潮汐电站水能可靠性与常规水电站一样, 取决于来水的连续可靠性及水库的调节性能。电站内部设施大致可分为水工建筑物和机械电气设备两大类。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对综合利用经济性存在间接性的影响, 潮汐电站运行方式的不同影响电站综合利用项目, 包括对库区水产养殖和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进而对潮汐电站综合利用经济性造成影响, 潮汐发电结合综合利用经济评价需考虑以下内容:结合相关技术提炼潮汐发电用海水中铀、铜等贵重金属;库区水产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发展旅游业;围涂造田;发展交通;发展附属产业, 如制砖厂等。

3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通过对潮汐电站运行方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可确定影响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潮汐电站水文资料、电站本身特征参数、电站供电电网系统及潮汐电站综合利用等。以下就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潮汐电站水文资料是潮汐电站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 也是潮汐电站系列特征参数选取的依据, 在潮汐电站各特征参数已定的情况下, 潮汐电站在实际运行方式选择时, 需结合水文资料特点与潮汐特征参数进行调度运行, 即考虑水文资料情况下, 依据电站本身技术参数进行相关调度运行。潮汐电站特征参数是电站运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也是影响电站在电网系统中运行位置的直接因素。电站水文资料间接影响电网系统, 水文资料通过影响电站出力来影响电网系统的运行。潮汐电站水文资料与潮汐电站综合利用密切相关, 水文资料是影响库区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 也是影响库区环境的因素之一, 通过影响库区水位及库区环境, 可进一步影响水产养殖以及旅游等产业发展, 综合利用情况反映潮汐变化情况。电站综合利用与电网系统、电站特征参数等因素亦有潜在相互影响关系

根据以上论述, 影响潮汐电站发电运行调度方式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4 权衡各影响因素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探讨

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存在多种选择, 根据对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关系分析结果, 可按各影响因素权重比例选择电站调度运行方式。

潮汐电站水文资料是影响电站运行调度的直接影响因素, 如其在潮汐电站运行调度中所占权重比例大, 则优先考虑以潮汐电站水文资料为依据, 围绕水文资料选定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 同时结合其他因素, 对运行调度方式进行适当修正。

潮汐电站水文特性、电网系统以及综合利用等因素较为稳定时, 则按电站特征参数来确定运行调度方式 (如根据水库消落深度来确定电站运行调度方式, 同时, 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对运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 确定电站的出力过程, 为供电区提供相对稳定的电量。

电网系统一定条件下是电站运行调度运行方式选择的决定条件, 如电站供电范围为当地电网, 则结合电站调节性能, 随时满足电网需求 (主要满足调峰要求) , 在实际运行当中, 在满足电网系统负荷要求的前提下, 结合综合利用等因素进行运行方式的调整。

目前, 综合利用是电站运行调度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大多数潮汐电站处于停运行状态, 少数电站维持正常运行, 且维持正常运行的潮汐电站基本都依靠电站综合利用开发, 电站发电量带来的效益远远不够电站正常运行所需费用。故可得出, 综合利用在潮汐电站运行调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潮汐电站均需以综合利用为依据来选择电站具体运行方式, 如在某一时段t内, 库区综合利用需库水位维持在某一水位a附近, 在其他影响因素要求不高的前提下, 潮汐电站库区必须严格维持水位a附近的运行调度, 保证综合利用开发工作正常进行。

当各影响因素权重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则需据实际情况, 按照先急后缓、顾大局等要求进行运行。

5 总结分析

通过对潮汐电站运行调度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及调度方式选择三者的分析研究, 可初步得到, 综合利用是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选择的基石, 电网系统负荷特性是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选择的向导, 水文资料及电站特征参数是其选择的依据。总言之, 通过对潮汐电站运行调度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及调度方式选择的分析研究, 可为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的制订提供基础, 为潮汐电站运行调度方式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另外, 对潮汐电站运行调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也可为规划拟建的潮汐电站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书恒, 朱大奎.潮汐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C]∥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642-646.

[2]沈祖诒.潮汐电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337-340.

[3]李允武.海洋能源开发[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5-7.

[4]褚同金.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0-12.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9

1 220k V变电站接线方式

220k V变电站使用的接线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双母线接线, 一种是双母单分段接线, 还有一种是双母双分段接线[1]。这三种接线方式各有优点。

1.1 双母线接线方式的特点

可靠性:当限度故障断路器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发出指令时拒绝动作时母线的故障只会在一条母线和这条母线连接的元件上停留, 而且将不是永久性的故障元件切换到没有出现故障的母线上去, 这时就可以实现出现故障后迅速供电;而且如果要检修任何一个元件的母线隔离开关时, 只要使得这个元件和一条母线断电, 把其他的元件切换到另外一条母线上去转换成单母线来运行, 就可以使得其他元件的供电不受影响;在任何一个元件可以不停电的条件下对母线轮流进行检修, 这时主要把要检修的母线上的元件切换到其他母线上就可以实现。

灵活性: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各个电源以及回路的负荷能够任意的分配到母线上去, 而且对于系统中的各种运行方式的调度和潮流变化都能够很好的适应;如果出现了双回架空线路的时候, 要按一定的顺序布置, 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可以避免交叉跨越的连接母线段。

双母线接线方式的缺点:当母联出现故障或者要扩建母线的时候要对整个母线采取停电处理, 这样的话就不利于负荷的可靠供电。

1.2 双母单分段接线

可靠性:采用双母单分段接线可以避免全停电的缺点, 而且对于故障停电的范围可以缩小将近三分之二的母线范围;在检修任何一个母线隔离开关的时候, 另外两条母线还能够维持双母线正常的运行;如果有一台断路器出现了故障或者需要检修的时候可以切除2回以上的线路。

灵活性:具有双母线接线的灵活性特点同时还能满足要限制220KV母线断路电流时对解列运行的需要。

缺点:双母单分段接线方式运行和切换以及操作复杂。

1.3 双母线双分段接线

可靠性:如果一个进出的线路出现了故障或者有一段母线出现了故障, 通电的范围也正是母线的四分之一, 如果分段出现了故障, 停电的范围只是整个母线的一半;对任何一个元件的母线隔离开关进行检修时, 其他的两个母线还可以保证双母线的运行;当有断路器出现了故障或者需要进行检修的时候只要切除2回以上的线路。

灵活性:当要对双母线的任何一个方向进行扩建的时候, 都不会对母线的电源和负荷分配产生影响, 更不会导致原来的回路停电;如果出现了双回架空线路的时候, 要按一定的顺序布置, 采用双母先接线方式可以避免交叉跨越的连接母线段;而且还能满足要限制220KV母线断路电流时对解列运行的需要;能够满足系统变电站分列运行的需要。

缺点:同双母单分段接线一样运行、切换和操作都十分复杂。

2 220k V变电站调度运行要注意的问题

2.1 重合匣使用问题

在适应.220k V变电站的重合匣时一定要对这个线路中是否有长空线进行判断, 要有选择性的使用和投入重合匣。这样的话在避免空线路出现了瞬间的故障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 不足的是容易引起线路电缆出现故障, 尤其是母线的故障, 这是一个永久性故障的关键问题。

2.2 纵差保护的缺陷在处理之中的调度运行

对于纵差保护的缺陷在处理之中的调度运行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变电站如果没有出现环出的现象, 在操作调度的时候就先要对信号进行修改, 以保证线路可以正常的进行运行。当变电站出现了环出的现象, 这时就要在环出的阶段中的纵差保护过程进行信号的更改, 在线路方面这时就要采取停运的处理, 环进阶段在进行纵差保护过程中, 在还没成环时就要保证这个线路可以正常的运转。

2.3 建议使用和推广软件启动器

软件启动器主要是根据启动的时间的或长或短来调节和控制硅原子的器件。因为这是导通角, 可以对电压的变化进行控制。只要科学、合理地对这中软件启动器进行使用, 不仅能够保证启动机器平稳的启动,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拼配负载和转速, 当频繁的启动变电站设备中的软件启动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220k V的变电站最为科学化的调度。同时还要对交流变频的调速和平衡等方面进行研究, 要掌握其影响因素, 同时要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测以及预防准备, 掌握好它的接线方式和调度运行方式的优化配置。

3 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 选择220Kv的变电站接线方式还要考虑变电站是否是中间变电站, 是否要使用限制其的短路电流, 同时还要考虑其配电装置的型号等等。关于其调度运行工作考虑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

参考文献

水电站运行调度 篇10

1环进环出变电站的优缺点

1.1环进环出变电站的优点

1) 与传统110 kV变电站相比, 环进环出变电站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了电源点, 使电网建设投资征地得以减少。

2) 释放了220 kV变压器的110 kV降压容量, 缓解了35 kV侧供电压力, 提高了电网的经济效益。

3) 在任一110 kV线路检修时, 经调整运行方式, 均可满足110 kV变电站双电源供电, 明显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 减少了重复降压,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能损耗。

5) 接线比较简单, 便于调度操作运行。

1.2环进环出变电站的缺点

1) 在未成环运行时, 当某条连接线路检修, 会出现两个变电站仅依靠一条线路供电的情况, 造成两变电站单电源, 可靠性更低, 一旦发生故障则影响更大, 增加了运行风险。

2) 线路后备保护整定配合困难。由于上海地区变电站密集, 线路长度偏短, 电气联系紧密, 造成环进环出线路的后备保护整定值配合比较困难。在纵差保护退出的情况下, 可能需要通过牺牲保护的速动性来保证选择性。

2环进环出变电站接线方式分析

2.1标准接线方式 (成环电系图)

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成环时的标准接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的标准接线方式的特点如下。

1) 2座220 kV变电站电源站, 各出2路110 kV电源间隔。

2) 共计8路110 kV线路, 可供电给3座110 kV变电站。

3) 各110 kV变电站每段110 kV母线上各有2根线路。

4) 任一110 kV线路检修, 经调整运行方式, 均可满足3座110 kV变电站双电源供电。

5) 成环接线, 应采取开环运行方式。

6) 开口点设置灵活, 可根据可靠性、负荷分配或转移需要, 调整运行方式。

2.2典型接线方式

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未成环时的典型接线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 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的典型接线方式特点如下。

1) 有2段110 kV母线, 2段母线间没有分段的直接电系联络。

2) 每段110 kV母线上各有2根线路, 1根为进线 (环进) , 另1根为出线 (环出) 。

3) 每段110 kV母线各带1台110/10/6 kV变压器, 其中10 kV侧各带2段母线, 6 kV平衡绕组侧经避雷器接地运行。

2.3特殊接线方式

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的2种特殊接线图分别如图3 (a) 、 (b) 所示。

方式一的特殊点是每段110 kV母线带3根线路, 1根为进线 (环进) , 2根为出线 (环出) , 其中1根送终端用户站。

方式二的特点是①110 kV二段母线只有1根进线, 无出线;②110 kV二段母线带2台主变压器;③3号主变压器为110/35/10 kV的临时变压器, 35 kV侧带1段母线, 10 kV侧经避雷器接地;④临时解决了35 kV电源点不足的问题。

3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的保护配置

目前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公司范围内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中, 本文分析中涉及市南地调部分的保护仅有110 kV线路保护 (110 kV母线无保护) 。

3.1线路电源侧保护配置

1) 电源侧为超高压变电站的保护配置:

(1) 纵差保护为主保护, 距离第三段+零序电流第四段为后备保护, 重合闸停用。该配置是电源侧为超高压变电站的110 kV线路典型配置方式。

(2) 纵差保护为主保护, 距离第三段+零序电流第四段为后备保护, 重合闸投用。重合闸投用的原因是, 线路上有较长架空线路, 发生瞬时故障的概率较大, 用重合闸予以补救。

(3) 距离第三段+零序电流第四段保护, 其中距离、零序电流1段为主保护, 其他为后备保护。未配置纵差保护的原因:①上述线路投运较早, 当时未要求此线路配置纵差保护;②由于还支接用户站, 不宜采用纵差保护。

2) 电源侧为110kV环进环出变电站的保护配置, 纵差保护为主保护, 过流第二或第三段+零序电流第三段为后备保护。

3.2线路负荷侧保护配置

1) 配置纵差 (跳闸) 、电流速断 (发信) 、零序电流 (发信) 保护。此配置为线路典型保护配置。

2) 配置纵差 (发信) 、电流速断 (发信) 、零序电流 (发信) 保护。纵差保护用发信, 是因为电源侧使用了重合闸。

3) 配置纵差 (发信) 保护。因电源侧使用重合闸, 故纵差保护用发信方式。因该站为线路变压器组终端站, 无环出线, 因此不需要配置其他保护。

4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调度运行问题探讨

4.1对纵差保护线路电源侧是否用重合闸问题的探讨

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公司根据线路是否带较长架空线为依据, 选择性地投入重合闸。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防范架空线路瞬时故障;而缺点是对线路电缆故障, 尤其是110 kV母线永久性故障不利。因110 kV母线在纵差保护范围之外, 需要依靠线路后备保护延时跳闸, 故障切除本身已相对较慢, 再经重合故障, 对设备更加不利。

4.2纵差保护缺陷处理时, 调度运行的问题探讨

1) 目前上海市电力公司未对纵差保护管理进行规定。笔者对纵差保护缺陷处理时的调度运行看法如下:

(1) 对变电站尚无环出时, 因线路配置了对全线有灵敏度且速动时间为0.3 s的距离第三段+零序电流第四段保护, 故在纵差保护装置故障时, 调度应先改信号, 并建议线路维持运行。

(2) 对变电站有环出时, 在环出段纵差保护装置故障时, 调度应先改信号, 并建议有条件时将线路停运, 否则可能造成线路越级;环进段纵差保护装置故障时, 调度应先改信号, 未成环时, 建议线路维持运行。如将线路停役将造成2座变电站单电源运行。

2) 据调研, 南方电网公司深圳调度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如下:

(1) 线路两侧任一开关用旁路代路, 或运行稳定允许, 对不能切换到旁路运行的纵差保护应申请停用, 否则应将该线路停运。

(2) 220 kV电网以纵差保护为主保护, 当线路两套纵差保护同时退出时, 原则上应停止该线路运行。如果一次系统无法满足, 即运行该线路又满足稳定运行的要求时, 允许将该线路两侧对全线有灵敏度的保护时间改为0.3 s。

5结语

1) 110 kV环进环出变电站不仅接线简单, 同时也节省了电源点和投资。但当尚未成环时, 对供电可靠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架空线路的纵差保护电源侧应投入重合闸, 负荷侧纵差保护则改用信号。

3) 在110 kV纵差保护装置故障时, 满足稳定运行的要求时, 笔者建议一般情况下线路可不要求停运。

摘要:110kV变电站环进环出接线方式被普遍推行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接线方式, 变电站运行情况发生了变化, 其规律需要认知和适应。分析了环进环出变电站的优缺点、接线方式以及保护配置, 对环进环出变电站的调度运行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进环出变电站,接线方式,保护配置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落实学校安全教育 下一篇:慢性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