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关键词: 排泄器官 尿液 机体 代谢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精选十篇)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篇1

尿液干化学分析试剂带可用于尿葡萄糖、尿蛋白、尿酮体、尿隐血、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以及pH值等项目的检测。采用目测法, 做尿液化学分析的过筛检测。

对我校2006级五年制高护学生的尿液进行干化学分析试剂带检测, 为学生就餐餐具的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6级高护4班住校生47人。2008年1月4日午餐后17∶00~18∶00进行尿液检验。其午餐均为混合食物, 无一例单纯吃素食, 无一例饮用碱性离子水。其所用餐具按来源分为2类:一类为非己餐具, 包括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校食堂洗刷和饭馆提供餐具等;另一类为自备饭盒和未食用午餐者各占50%。

1.2 材料

尿液干化学分析试剂带为目测八联试剂带, 由广州市花都高尔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澳大利亚独资) 生产, 包装盒内有标准比色板。备大号一次性尿杯。

1.3 尿液检验方法

(1) 准备工作:给每位学生发1套尿检物品, 包括一次性尿杯 (保持洁净干燥) 、尿八项检测报告单、尿液干化学分析试剂带。每人分发1条试剂带 (检验区禁用手触摸) , 依次去洗手间收集自己的尿液, 避免非尿液混入。 (2) 检验过程:手持试剂带的握柄处, 将所有的试垫区 (8个) 浸入样本中, 浸透 (2秒) , 立即将其取出, 将试剂条的边缘沿容器杯口轻拨, 以去除残余尿液。1分钟 (反应时间) 后立即与标准比色板对照, 测出结果。2分钟后的颜色变化无临床诊断意义。

1.4 整理数据

对学生所用餐具、摄入食物和饮料、检测报告单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教师逐一监督、指导操作过程, 确保数据可靠。

2 结果

2.1 尿液pH值与餐具来源关系

将尿液pH值作为横坐标x, 餐具来源百分比作为纵坐标y。将4个pH值和相应的餐具来源百分比作图, 基本呈直线, 见图1。

由图1可见, 尿液pH值不同, 餐具来源占尿液检测人数的百分比不同。pH值上升则非己餐具人数百分比增加, 二者成正比;反之, pH值下降则自备餐具人数百分比上升, 二者成反比。实验数据显示:尿液pH≤5时, 餐具的2类来源各占一半, 呈1∶1;尿液pH=7, 非己餐具来源数值增大, 与自备餐具之比大于2∶1;pH≥8时, 非己餐具与自备餐具之比为19∶1, 见表1。

2.2 非己餐具和自备餐具尿检pH值比较

由表1可见, 将尿液pH≥8和pH≤5的2组学生的餐具来源进行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餐具、食品包装等对人体尿液的pH值有影响, 使用非己餐具者尿检pH值偏高, 这是由机体对混入体内的非营养物质经肝转化处理和肾脏调节造成的。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2

【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样本细菌培养后, 感染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策略 对650例尿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分析其菌株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所有样本中共分离出细菌247株, 阳性检出率为38.0%;排名检出前两位的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占检出病菌数的32.8%、18.2%。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最高的是氨芐青霉素/舒巴坦(84.0%), 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程度最高的是万古霉素(91.1%), 其次为头孢他啶(66.7%)。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较为复杂, 其特点主要为感染菌种较多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复杂, 临床治疗时及时有效的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与镜检关系综述 篇3

在临床尿液常规的检验中,经常遇到尿液自動分析仪检测有问题的标本,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却无异常改变,尤其是隐血“+”、“++”甚至有时“+++”,镜检时却看不到红细胞或只见到少量红细胞的情况,此报告会使临床医生产生疑问

2.标本对结果的影响: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如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红细胞、白细胞破坏溶解,也导致干化学法与镜检法的人为实验误差。干化学法即可测定完整的细胞成分,又能测定因细胞破坏胞浆内容物来辨别细胞的有无(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酯检测白细胞,通过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样反应检测红细胞),某些肾病患者的终尿,由于各种原因使细胞裂解,可导致干化学法与镜检法的差异。

3.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红细胞的关系:干化学法测定细胞既可测定完整的红细胞又可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同时有过氧化酶作用的其他物质。对于在肾脏或泌尿道中破坏的红细胞或由于尿比重过低,因pH值偏高破坏的细胞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出现在尿液中,而镜下又看不见血红蛋白,分析仪则可检测到血红蛋白,因此造成所谓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查“假阳性”现象。所以当尿液分析仪报告阴性和微量的标本时,一般可以省略镜检。如尿液分析仪报告阳性结果时,必须镜检复查。并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找出引起尿液红细胞阳性的原因。

4.关于白细胞:干化学分析仪法只能测中粒细胞的酯酶,不与淋巴细胞反应,但在肾移植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其他病引起的淋巴细胞尿时,会产生阴性结果,此类病人尿液应以镜检为准。而尿液中含大量的先锋IV、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时,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此时镜检必定是阳性。反之,由于尿液在膀胱中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搁置时间延长而导致白细胞破坏,酯酶释放到尿液中而镜下看不见酯酶,造成干化学法阳性、镜检阴性的所谓“假阳性”现象。

5.关于尿蛋白:正常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尿试剂带蛋白反应区对白蛋白比对球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灵敏。一个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些蛋白的存在。所以对镜检有颗粒管型的标本,应做醋酸加热法、蛋白定性、对照试验,可发现有不同程度尿蛋白阳性反应。由此可见,单纯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阴性者,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讨 论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普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由于许多中间环节、干扰因素以及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都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造成临床误解,甚至延误诊断。

尿干化学分析是尿化学成分定性的过筛方法,对明显异常者有较好的过筛作用。结合镜检客观分析,当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深入了解并与临床医生沟通,综合分析,确定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从玉隆,马骏龙,等.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验的对比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10月住院及门诊的患者130例, 纳入标准:年龄20~80岁;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严重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5.2岁;体重指数 (21.45±2.45) kg/m2;来源科室:内科60例、泌尿科35例、耳鼻喉科25例、其他科室10例。

1.2 方法

用洁净尿杯收集患者空腹晨尿, 混匀后分为两份, 分别进行干化学 (桂林优利特Urit 500) 及显微镜 (OLYMPUS显微镜, 日本) 测定, 所用试剂及试纸条均为原装, 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都由专业检验人员盲检完成。每份标本都在30 min之内检测完毕, 每日质控均在受控范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检测方法对于红细胞、白细胞与细菌的检出情况, 正常参考值:白细胞 (WBC) 0~28/μL、红细胞 (RBC) 0~24/μL、细菌0~220/μL, 超出上述范围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分析, 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尿液分析是三大临床检验常规之一, 能够反映患者身体状况及其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尿液分析的内容包括干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外观及物理性状检查等, 外观及物理性状检查为早期的检验方法, 当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少见[4]。为此当前干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是诊断临床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临床医生可通过尿液检测判断疾病的程度,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显微镜检查具有很好的镜检筛选功能, 有助于过滤需确认的尿液样本, 但是容易受尿蛋白、尿胆红素等因素的干扰。干化学分析能快速给临床提供诊断感染的参考依据, 具有定量检测尿液中细菌数量的优点, 较显微镜分析的定性检测又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干化学分析能检测血红蛋白, 是显微镜检查所不能确定的, 弥补了显微镜的不足。本研究显示干化学分析对于红细胞、细菌的检出阳性率 (26.2%、14.6%) 高于显微镜检验 (22.3%、13.1%) , 而显微镜检验对于白细胞检出阳性率 (20.8%) 高于干化学分析 (19.2%) , 主要在于干化学检测利用试带上各模块与尿液中不同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呈现不同颜色来自动判定结果。显微镜检测为阳性而干化学分析检测阴性的标本中有的经显微镜证实为红细胞完全破碎的血尿, 有的分别是由霉菌引起的假阳性。干化学分析检测为阳性而显微镜检测的标本, 由于尿p H值﹥8.0造成白细胞破碎, 显微镜检检测不出。不过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有的标本细菌培养无菌生长, 某些尿液标本培养有菌但尿沉渣分析细菌计数却正常, 但干化学分析的白细胞或细菌数却高于正常。也有研究表明干化学检测通过化学方法提供尿液检测信息, 易受尿液、药物颜色、混浊度等影响, 所以干化学分析可以和显微镜联合过筛尿液常规检查, 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同时在采集标本时,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标本被污染, 尽量采集晨尿, 采集标本后30 min内要送至检验室;对可疑或确诊为肾病者进行诊断和观察疗效时, 必须采取传统手工法检测, 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总之, 相对于显微镜法, 干化学法检查进行尿液分析对于红细胞、细菌异常有更高的检出率, 不过在临床上采用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对比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验的效果, 为临床尿液分析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到2015年10月选择住院及门诊的患者130例, 收集患者空腹晨尿, 分为两份后分别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验。结果:干化学分析对于红细胞、细菌的检出阳性率 (26.2%、14.6%) 高于显微镜检验 (22.3%、13.1%) , 而显微镜检验对于白细胞检出阳性率 (20.8%) 高于干化学分析 (19.2%) , 但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显微镜法, 干化学法检查进行尿液分析对于红细胞、细菌异常有更高的检出率, 不过在临床上应用采用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效果。

关键词:尿液检验,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验,红细胞,白细胞

参考文献

[1]Pesek JJ, Matyksa MT, Modereger B, et al.The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nd other hydrophilic isobaric compounds using aqueous 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 2016, 73 (16) :216-219.

[2]李传保, 樊瑾, 董哲君, 等.干化学与流式细胞联合尿液分析复检标准的制定与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 13 (2) :116-119.

[3]姜朝新, 曾令恒, 叶振望, 等.尿干化学与UF-1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应用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11 (7) :2852-2854.

[4]Li L, Wang M, Chen S, et al.A urinary metabonomics analysis of long-term effect of acetochlor exposure on rats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Pestic Biochem Physiol, 2016, 128 (1) :82-88.

增加干油润滑泵分析 篇5

成品扒料机机组在装置中用于尿素散装粒状尿素扒料,行走机构带动扒料机在轨道上来回行走,当扒料机的门架经过堆积物料堆上方时,升降机构将悬吊在门架上的扒臂放下,使固定在环形扒链上的刮刀插入料堆表面一定深度。随着扒臂回转机构的运行,刮刀收集物料,送到沿料场侧面安放的输送皮带机上,运至下道工序包装。

一、现对成品车间扒料机增设干油润滑泵的分析如下:

1.安装干油润滑泵的不可行性:

(1).扒料机干油润滑点理论上有53点,分布在两端行走机构、门架和主副扒上。各润滑点到干油润滑泵分配器的距离较长且分布不均,安装后难以保证各润滑点的到油量情况。

(2).整个干油润滑系统设备体积较大且重,现场无安装位置。

(3).现场环境粉尘严重,易发生堵管,堵管后难以发现润滑点油脂是否到位。

2、安装干油润滑泵的经济效益分析:

(1)安装干油润滑泵系统费用:

a.盖式电动补脂泵DJB-V70,外形尺寸610X610X1250,重量60Kg,5000元/台; b.电动润滑泵装置DRB6-P235Z-JK/JK,外形尺寸750X850X1000,重量200Kg,12000元/台;

c.二位四通阀、压力开关和电控柜,8000元/套;

d.双线分配器8SSPQ2-P1.5,外形尺寸145X55X115,重量5KgK,150元/台; e.高压球阀,2件,200元/件;

f.干油过滤器GGQ-P20,2件,100元/件;

g.现场配管管路附件含安装费,400元/点,53点,共21200元。安装两台合计费用为:8万元。

(2)安装干油润滑泵的非必要性:

扒料机与刮料机不同,可停下加油,且每个月由2人加油一次,用时1小时。如果安装干油润滑泵,需安装两台,费用(设备+配管+安装)至少为8万元。今后还要对润滑设备维护,故对公司没有带来经济效率,只是减小了每个月中一个小时的劳动强度,故没有必要增设干油润滑泵。

二、由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增加干油润滑泵具有不可行性和无经济效益性。故建议取消此项目。

机动处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篇6

【关键词】干化学法;镜检法;结果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泌尿系统炎症诊断要进行尿液白细胞检验,妇科附件宫颈炎和阴道炎的确诊,尿液白细胞检验是各类炎症检测的主要指标。临床尿常规检测在我国各大医院工作中,尿液干化学的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先进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使用,已有十一项尿液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在临床泌尿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尿检查使用尿干化学检查法,在检测原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一种因素是操作者对仪器原理和操作了解不够,尿液受到一些因素物理、化学、药物等影响检验实际工作中干化学法和镜检法检测尿中白细胞结果之间,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准确分析尿常规报告,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0年1月至3月收集的标本随机选800例,门诊尿液标本,每个尿液标本均在2小时内检验完成。

仪器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与之配套的干化学试纸

1.1 方法 取洁净杯留取晨尿20毫升,女性应该避开月经期、阴道分泌物混入送检尿液。所取每份尿样混均匀后取约10毫升放在两个试管中,仪器与试剂应用深圳美侨Mejer-600Ⅱ尿11项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带;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放置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完成11项干化学测定。再将尿液滴到玻片纤维镜下观察,在低倍镜下(10×10)观察尿沉渣情况,高倍镜下视野(10×40)观察白细胞。

1.2 参考范围 镜检:正常WBC:0/HP~5/HP

2 结果

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结果如下:800份尿液干化学和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

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测法的符合率是82%,干化学法与显微镜检法,检测结果有不符合。干化学法阳性纤维镜镜检法检测不到白细胞的情况下为假阳性,相反称为假阴性。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率是4.2%,假阴性率是10.8%。

3 讨论

尿液分析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技术,尿白细胞是临床常用的化验指标,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根据,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检验设备自动化的应用增多,干化学尿白细胞检查快速简单,越来越多使用在实验室。尤其是大量标本需要检验情况下,大量标本筛查工作时。干化学尿白细胞检测应用的仪器操作简单、检验结果快速等优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受不可干扰的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就可以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显微镜检法是检测尿白细胞的标准方法,其缺点是操作繁琐,最好是两种方法互补应用,提高检查效率,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尿干化学分析法测定尿液中白细胞,是基于中性粒细胞浆内含有酯酶,能催化吲哚酯分解出吲哚酚,吲哚酚和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复合物。颜色深浅和细胞的多少呈比例有关。尿干化学法此项目应该是中性粒细胞的检测。有形成分的检测有局限性,尿液中含有一定的干扰物质。例如高糖和高蛋白尿能降低干化学检查白细胞的阳性比率,也可出现假阴性。再如尿液中有大量先锋IV、庆大霉素药物使白细胞结果低出现假阴性。会导致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假阴性和假阳性,此法适合临床对尿液的初步筛查。显微镜检查没有明显干扰。结果有异议,以镜检为标准。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通过试纸和中性粒细胞的酯酶发生反应,难以测定酯酶缺乏的细胞,另外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内不含有酯酶。在器官移植手术之后,肾炎慢性疾病时尿中会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尿检和临床结果出现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尿液中含有某些药物例如呋喃妥因,女性尿液受到分泌物的污染和冬季温度过低时也会出现结晶,以上因素都可以导致干化学分析仪结果的假阳性。显微镜对有形成份的检测是金标准,特别是在尿液中白细胞含量少的情况下。

4 结论

临床应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液标本优点是速度快、适合应用批量检验普查大量尿液标本,实践证实不可以替代病理尿标本显微镜检查,细胞有形成份的检查仍要以显微镜为主。应用传统显微镜检测法优点是准确,缺点操作较麻烦。在批量需要快速检测时候要以仪器检测为主。能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在使用干化学分析仪法检测尿液WBC结果发现疑问时,重新进行显微镜检查,要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标准的结果。做到零误诊和漏诊,提高检验结果的标准质量,检验人员发送报告之前应该注重和临床医生做好沟通,提高业务水平,责任心要强。遇有疑问的标本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共同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确保每一份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患者取到的检验报告单才是真实有效。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不要草率定结论, 应该综合上述各方面原因, 結合临床资料,多次检验动态观察,这样才能真正对临床明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避免误诊、误治。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三种尿隐血检测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医学综述,2011,14.[2]干化学法对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筛查作用的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3.

[3]尿试条差异对干化学法尿红细胞和白细胞测定影响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

[4]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与镜检关系综述[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19.

[5]尿液分析仪与镜检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3.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12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清晨空腹尿液标本, 其中男75例, 女45例;年龄3~78岁, 平均46.8岁。

1.2 仪器与试剂

尿液分析仪为URISC型及其配套试剂, 显微镜为OLYMPUS显微镜。

1.3 方法

使用一次性尿杯收集清晨洁净的中段尿标本, 取10 ml于试管中, 将试纸条浸入尿中2s后取出, 在滤纸上吸去多余的尿液, 置尿液分析仪传送盘, 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 并打印结果。测试完毕后取10 ml以2500r/min离心5 min, 留0.2 ml沉渣混匀, 混匀后涂片在普通显微镜下镜检。细胞数取10个高倍视野, 以每高倍视野最低至最高值报告, 管型取20个低倍视野的平均值报告。白细胞数在0~5个/HP、红细胞数0~3个/HP、管型≤1个/LP的范围为尿沉渣镜检的参考范围;尿干化学法以出现“+”为阳性。结果符合率为两种方法均为阳性与均为阴性的例数之和占总数的百分比。

2 实验结果

①潜血:干化学法检测潜血阳性85例,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63例, 其中两者均阳性40例, 两者均阴性45例, 两种方法结果符合率为70.83%。②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测阳性35例, 尿沉渣镜检阳性50例, 其中两者均阳性30例, 两者均阴性65例, 符合率为79.17%。③管型:尿沉渣镜检阳性40例, 阳性率为30%。

3 讨论

干化学法测定红细胞主要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 其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 可使纸块中过氧化物分解出新生态氧, 氧化邻联甲苯胺成蓝色, 由此可检测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的存在和含量。干化学法对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镜检法, 干化学法中潜血阳性包括已溶解的红细胞 (即血红蛋白) 和完整的红细胞, 而沉渣镜检只能观察到完整的红细胞, 这可能是镜检红细胞阳性率 (52.5%) 比干化学红细胞阳性率 (70.8% ) 低的原因, 因此干化学法弥补了尿沉渣镜检的不足。但在检测过程中, 有许多中间环节和干扰因素会影响尿液干化学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化学分析法和沉渣镜检法在潜血和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上并不高, 只有70%~80%, 提示在尿液的常规检查中, 只采用干化学法或沉渣镜检并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标准之一, 能够看到的有形成份有: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精子以及各种结晶等, 对肾脏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尿沉渣镜检不能分析破碎细胞, 所以还必须同时做干化学检查进行参照。但是干化学法测定结果易受多种药物或其他外源性物质或人为因素等因素的干扰, 引起检测结果的错误, 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目前的干化学法试纸还无测定管型的试带区, 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管型[1]。如果两种方法明显不符, 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合理解析试验结果, 决不能只看尿液分析仪的结果, 忽视镜检, 更不能以干化学法替代尿沉渣镜检。中华医学会经过研究制定初步筛选标准[2], 即在干化学试纸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的情况下, 测定结果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时可免去显微镜检查, 但肾脏疾患, 不论干化学结果如何应做沉渣镜检。

笔者认为在工作中不能完全依赖干化学法, 要正确认识干化学法的优缺点以及尿液标本身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在尿液分析过程中, 二者有机结合, 互补不足, 对一些微量报告应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检查, 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顾可梁.尿沉渣镜检.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 15 (2) :68.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篇8

关键词: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精密度,符合率,性能评估

0 引言

仪器设备的性能验证及检测评估是ISO 15189实验室认可标准的核心内容,其以检验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为主要特征,亦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及质量持续改进的主要规范和最新标杆,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尿液分析是泌尿系感染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重要筛查指标,尿干化学分析是尿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型号的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逐渐普及应用于各三甲医院实验室。干化学分析仪的性能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YY/T 0475—2004《尿液化学分析仪通用技术条件》和YY/T 0478—2004《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通用技术条件》,对某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了性能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新鲜尿液样本均来自2014年8—9月本院住院患者和体检者。性能评估项目为:比重(SG)、酸碱度(p H)、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蛋白质(PRO)、葡萄糖(GLU)、酮体(KET)、尿胆原(URO)、胆红素(BIL)、潜血(BLD)、维生素C(Vit C)、微量白蛋白(Malb)。

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为迪瑞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试纸条为厂家配套试剂条(批号:201709011);采用伯乐公司生产的尿液质控品:正常水平批号65820,病理水平批号65821。

1.3 方法

1.3.1 批内精密度

收集1份病理性新鲜尿液样本,尽量保证检测各参数覆盖各个量级浓度,检测11次(2 h内完成),去除第1个数据(避免交叉污染),留取剩余10次检测结果,计算一致率。计算方法:设频率最高的结果为靶值,完全一致率=靶值的次数/总次数(n=10)×100%,一般一致率=[靶值±1个量级的次数/总次数(n=10)]×100%(参照卫生部尿干化学分析室间质评标准)[1]。

1.3.2 批间、日间精密度

正常、病理2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检测4次,连续检测5 d,统计20个不同项目的数据,分别评价2个水平的批间精密度;每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检测1次,连续检测20 d,统计20个不同项目的数据,分别评价2个水平的日间精密度。批间和日间精密度的计算方法相同:完全一致率=符合质控品靶值的次数/总次数(n=20)×100%,一般一致率=[符合质控品靶值±1个量级的次数/总次数(n=20)]×100%(参照卫生部尿干化学分析室间质评标准)[1]。

1.3.3 阴阳性符合率

本研究采用2015年度2次本科室卫生部室间质评数据(每次检测项目为10项),观察与靶值的符合率。完全符合率=与靶值一致个数/总个数×100%,一般符合率=在正确范围以内的个数/总个数×100%。

2 结果

2.1 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日间精密度评价结果

批内精密度结果显示:完全一致率达到90%以上的项目有SG、p H、LEU、NIT、PRO、GLU、URO、BLD、Malb等9个指标,KET、BIL、Vit C等3个指标均为85%;一般一致率除SG为95%外,其他指标均达到100%。批间精密度结果显示:完全一致率除正常水平的SG和病理水平的LEU外,其他指标均达到90%以上;一般一致率除SG、p H外,其他指标均达到100%。日间精密度结果显示:完全一致率除SG 2个水平、p H正常水平外,其他指标均达到95%以上;一般一致率除SG正常水平和p H 2个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100%,详见表1~3。

2.2 阴阳性符合率评价结果

%

%

阴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SG和p H 2个指标完全符合率达到90%以上,一般符合率达到100%;NIT指标根据室间质评给出阴阳靶值,验证NIT的完全符合率和一般符合率均为100%;其余7个指标根据室间质评给出的是2~3个量级,通过计算一般符合率,结果除ERY为90%外,其余6项结果均达到100%,详见表4。

3 讨论

某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是国内先进的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一般和同系列的尿沉渣分析仪组成尿液分析仪的流水线,提高了检测速度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率。较多文献[2,3]对尿沉渣分析仪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评价,评价结果均为良好。实际应用中,干化学和尿沉渣是一体化、高度一致的,所以对干化学分析仪的性能评价也较重要。

%

本文对某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日间精密度、阴阳性符合率等性能进行了评价。本研究根据ISO 15189体液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 41:2012)的相关标准实施[4],计算方法参照了万腊根等[5]的报道,批内精密度结果显示:12项指标中只有KET、BIL、Vit C 3项指标为85%,其余均为90%以上。考虑这3项指标的方法学可能受尿液色度影响较大,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实验中的交叉污染,也许会提高这3个指标的精密度和一致率;批间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几乎所有指标均达到100%。根据卫生部室间质评的评价标准:实验室结果与靶值偏倚在一个量级内,且阳性不能为阴性,阴性不能为阳性视为合格,一般一致率达到80%视为达标。故本研究实验结果均达到要求,说明本实验室采用的某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精密度良好,符合ISO 15189的质量要求。

本研究对某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阴阳性符合率进行了验证,将卫生部室间质评质控品的正确结果作为真值,将本实验室上报的检测结果与其比较,判断符合率。室间质评项目共10项,其中SG、p H有具体的靶值,这2个指标的完全符合率和一般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大部分指标达到100%;NIT指标属于定性项目,室间质评给出的是阴性或阳性结果,亦符合完全符合率的计算方法,本研究中其完全符合率和一般符合率均为100%;其余7个指标室间质评给出的是2~3个量级,本研究实验结果均在这个量级范围内,其一般符合率结果除ERY为90%外,其余6项均达到100%。根据卫生部室间质评的要求[1],一般符合率大于或等于80%即为合格,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室的某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阴阳性符合率均达到要求。

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反应过程为:尿液浸湿尿多联试带后,多联试带上的相应试剂模块会根据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不同的反应,反应结果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而颜色深浅与尿液化学成分的浓度呈正比;带有颜色的模块经过仪器光源照射后,产生不同的反射光,仪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微处理器计算出各测试项目的发射率,最终得到尿液中各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测结果。通过以上检测原理可以发现,尿干化学检测很容易受到环境温湿度、仪器内部的清洁等因素影响,对其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评价是检验质量的保障。该品牌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在本院已经使用十多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对其的性能评价必不可少,以确保实验准确性,保障医疗安全。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尿液常规检测多数采用干化学与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即尿液常规分析流水线。尿沉渣分析仪的性能评价已经成熟,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属于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不能运用一些统计学方法进行验证分析。虽然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尚无性能评估的标准,国内外报道较少[6,7]。本文的验证方法较为简单,采用日常的室内质控品即可,且易于操作,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因此该评价办法适合在实验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 406—2012[S].

[2]方雯丹,甘志忠,黄晓荣,等.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Sysmex UF-1000i的性能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6):770-772.

[3]高志琪,王清涛,周睿.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Sysmex UF-1000i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3):121-124.

[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体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 41:2012[S].

[5]万腊根,吕小林.尿液干化学检测系统主要性能评价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80.

[6]李建英,陈倩,史凤梅,等.全自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带的临床性能验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2):1 112-1 117.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篇9

关键词:尿常规检查,干化学分析,尿沉渣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常见的检测之一, 近年来尿液分析仪已广泛使用, 它是试纸法与仪器法相结合的产物, 其操作简单, 快捷方便。但是, 干化学尿液分析常常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检测方式的制约。传统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中所见有形成分是一项对临床多种疾病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的检测。本科在尿液分析仪操作中, 结合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对本院400例无选择标本进行了检测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400例无选择尿标本, 主要来自高校的学生、教工和家属, 多为晨尿, 随到随检。其中男226例, 女174例;年龄1~75岁, 多数在18~50岁。

1.2 干化学尿液分析

使用日本MA-4260型电脑尿液分析仪及该机专用10项试带,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要求进行。以新鲜混匀尿检测。

1.3 尿沉渣显微镜镜检

1.3.1 未离心尿液直接涂片镜检

将新鲜尿液混匀, 取一滴于载玻片上 (适用于尿液标本外观混浊者) , 加盖玻片, 用较弱光线, 以低倍镜观察全貌, 避免漏掉量少而有意义的成分, 再用高倍镜辨认各细胞 (10个视野) 、管型形态 (低倍镜20个视野) , 详细记录。

1.3.2 离心尿沉渣涂片试验

取新鲜尿液10 ml于刻度离心管中 (主要用于尿液标本外观透明者或特殊要求者) , 采用水平式离心机, 有效离心半径15 cm, 1500 r/min, 相对离心力400 g, 离心5 min, 弃去上清液留沉淀0.2 ml。为与尿液分析仪取得一致条件, 尿镜检亦采用混匀尿, 轻摇离心管, 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吸取20 ml滴于玻片, 涂成约18 mm×18 mm面积镜检, 先低倍 (10×10) 、后高倍 (10×40) 观察白细胞 (WBC) 、红细胞 (RBC) 、各种管型等有形成分, 详细记录。

2 报告方式及正常参考值

2.1 干化学尿液分析

颜色-清亮, pH值5~7, 葡萄糖 (GLU) 、胆红素 (BIL) 、尿胆原 (URO) 、蛋白质 (PRO) 、红细胞 (BLD) 、白细胞 (LEU) 、亚硝酸盐均阴性, 比重 (SG) 1.015~1.025。

2.2 尿沉渣镜检。

2.2.1 细胞成分

最低-最高/HPF或平均值/HPF。

2.2.2 管型成分

最低-最高/LPH或平均值/LPF。

2.2.3 结晶成分

占视野1/4为+, 占视野1/2为++, 占视野3/4为+++, 满视野为++++。

3 结果

通过对400例标本分别进行干化学尿液分析与尿沉渣镜检。尿液分析阳性172例, 阴性228例;尿镜检阳性178例, 阴性222例。其中两种方法均为阳性166例, 均为阴性216例。二者不一致18例, 其中尿液分析阳性而尿镜检阴性6例, 可能与放置时间较长和各种因素污染有关;尿液分析阴性而尿镜检阳性12例, 原因是尿蛋白增高所致。

3.1 干化学尿液分析检测与尿沉渣镜检总体结果基本一致

数据显示, 两种方法阳性分别为172例和178例, 阴性分别为228例和222例, 差异仅为1.5%。易造成尿液分析检测与尿沉渣镜检结果一致的表象。

3.2 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一定差异

数据显示, 有18例结果不一致, 占检测总数的4.5%。由此看出, 尿分析仪检测方法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4 讨论

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属正常现象[1]。由于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机制差异, 使二者在检测中各有不同特点。

4.1 干化学分析具有不完全可靠性

尿液分析仪操作简单, 可在30 s内完成几个生化参数的测定, 现在尿十项检测已广泛使用, 扩大了尿常规检测范围。但是, 干扰干化学分析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及其代谢产品, 药及其代谢产物使尿液颜色异常, 从而影响分析结果, 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治疗药物及代谢产物与尿液颜色的关系以及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有过详细报道。尿蛋白浓度增高使干化学分析结果出现假阴性, 尿中热不稳定过氧化酶使干化学分析结果中红细胞出现假阳性, 这些因素常严重影响化学分析结果。此外, 试纸条产地不同, 质量、敏感度以及某些成分的干扰, 使实际工作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误差。因此, 对干化学分析结果, 不可过分依赖, 应结合尿液颜色、浓度、显微镜检查作综合评定[2]。

4.2 尿沉渣镜检方法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常用的方法有混匀一滴尿法、离心玻片法、倒置显微镜法。混匀一滴尿法由于标本未离心, 有形成分检出率偏低;离心玻片法检查视野的随机性较大;这两种方法均有结果不稳定、难以标准化的缺点。倒置显微镜法虽有标本无须离心、细胞成分不破坏、细胞不覆盖、结果稳定等优点, 但需要倒置显微镜, 故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4.3 尿沉渣镜检可对干化学分析进行有效补充[3]

尿沉渣镜检是较为传统的检测方法, 操作费时, 效率偏低。但是, 尿镜检具有尿液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干化学分析中干扰物质引起假阴性和假阳性报道的增加, 尿镜检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检出一些药物在尿中的结晶, 而且能对化学分析中的假阳性结果起到纠正作用, 特别是对白细胞和红细胞。此外, 镜检能够直接观察有形成分, 如巨噬细胞、各种管型、异常细胞、霉菌、毛滴虫和有意义结晶等, 对泌尿系统疾病检测更为重要。

科学使用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 可提高检测效率, 避免漏检和贻误。基本原则如下:使用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法筛选在干化学尿试带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情况下, 试验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亚硝酸盐全部阴性时, 免去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对异常标本使用尿沉渣镜检进行纠正检测, 如果干化学分析中有一项阳性结果, 必须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这一筛选条件既能筛检出正常标本, 又不漏检异常标本, 避免出现假阴性。对假阳性的标本, 可以通过镜检进一步排除, 以达到不误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青.pH值对染色法尿沉渣镜检结果的影响.陕西医学检验, 1997, 12 (2) :30.

[2]魏明竟, 俞善丁, 石自明, 等.临床检验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干化学分析:尿液分析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1-07~2012-06来我科参加健康体检的某单位职工共311例, 年龄25~75岁, 其中男110例, 女201例, 女职工均不在经期, 收集并检查5d的新鲜尿液311份。

1.2 仪器和试剂

优利特-300尿液分析仪, 购于2010年6月, 及其配套用URIT 11A试纸条, 均由桂林市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 O-lympus双目显微镜。

1.3 方法

在本次试验前尿液分析仪由厂家工程师用标准试纸带进行校准后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标本收集后30min内仪器测定完毕后使用显微镜检测,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所有试验2h内完成。

1.4 相关标准

0~15个/μL (-) , 15个/μL (±) , 75个/μL (+) , 125个/μL () , 500个/μL () 。本文以符合率为两种方法的评定指标。

2 结果

311份尿液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两组总的符合份数为257份 (238+5+2+1+11) 总符合率为82.6% (257/311) , 阴性符合率为92.6% (238/257) 总的阳性符合率为39.6%{ (5+2+1+11) / (14+12+11+11) }。综上, 两种不同方法的阴性符合率高, 阳性符合率低, 即尿液分析仪的阳性结果明显高于显微镜检测。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用试纸条检测白细胞采用白细胞酯酶法。粒细胞胞浆内存在酯酶, 这种酶能水解3-羟基吡咯酯类底物, 释放出酚从而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这一反应原理, 笔者分析认为, 导致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总符合率高, 阳性符合率低, 即影响尿液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送检尿液应新鲜, 尽快在2h内进行测定, 时间延长会导致白细胞分解和破坏, 造成与显微镜法不符。

3.2 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异反应时, 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 或者尿液中以单核细胞为主时均可出现干化学法阴性而显微镜检阳性的不符结果。

3.3 如果尿液在膀胱贮留的时间过长或其他原因致使白细胞破坏, 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 可出现干化学法阳性而显微镜检阴性的不符结果。

3.4 任何引起尿异常颜色的物质, 如福尔马林等会产生假阳性。

3.5 试纸条浸入尿中的时间过短反应不充分或时间过长试剂在尿中扩散。

3.6 低比重尿, 碱性尿白细胞容易溶解, 造成白细胞测定结果比镜检结果偏高。高比重尿, 淋巴细胞尿, 高葡萄糖尿 (>55mmol/L) 及室温较低时 (<20℃) 可造成白细胞测定结果偏低或假阴性。头孢氨苄、先锋霉素、四环素均可抑制反应, 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3.7 尿中混入葡萄糖后可使部分患者干化学法测尿中白细胞结果减低或阴性, 主要是因为葡萄糖氧化酶氧化葡萄糖产生过氧化氢, 有抑制白细胞中酯酶的活性, 而使结果呈阴性[2]。

3.8 女性留取标本时污染了白带的标本, 会导致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假阳性, 而显微镜检结果却以上皮细胞, 黏液等为主, 见不到白细胞。

4 建议

尿液分析仪的常规检测虽然提高了检测效率, 减轻了检验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但仍不能替代显微镜检查。干化学法可以弥补显微镜法不能检出的破坏的白细胞之不足, 可以作为尿细胞镜检的筛选方法。但必须注重尿液分析仪及试剂带的质量, 以及在工作中出现的干扰因素[3]。尿分析仪测得准确结果的条件为:仪器稳定, 试纸带质量的可靠, 应使用一次性尿杯, 尿液新鲜, 运用试纸带应吸进多余尿液, 试纸带盒应盖好[4]。为了不误诊, 漏诊, 笔者建议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作为互补,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显微镜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133

[2]苏雪莹.两种不同方法检测尿白细胞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 (6) :104

[3]李利军, 赵玉德, 李满库.三种检测尿中红、白细胞方法的价值及互补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 31 (1) :8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护理风险预警 下一篇:RSA加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