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 硕士 专业学位

管理硕士毕业论文(精选6篇)

篇1: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研究,PDF格式,共50页。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自-重要地位,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而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却很薄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还处于一种粗放、经验型管理的层次上,还存在成本管理定位不清、成本职责不明、成本管理程序和环节缺失、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成本管理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推行项目成本管理,运用科学的成本计划、控制和分析手段,促进和保障企业正确地核算成本,是建筑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指导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对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在案例分析部分,以SI程成本管理为实例,对其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运用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等管理技术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数据提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提供指导意见,希望这些研究能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篇2: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摘 要】人们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对于消费个性化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始终热切的追逐着。

体验经济的发展,就是人们追求消费个性化的一种体现。

体验经济极大的强调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从消费者的体验中获得利润收益。

体验经济的提出,促使全球的商业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验经济的理念影响着很多行业的经济发展,对于行业变革提出了可参考性启示,作为我国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更是受其影响深远。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业发展;启示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经济对于各个行业的积极影响,吸引了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关注。

随之,旅游体验的命题被提了出来,旅游的本质本人提起重新思考。

体验经济是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九十年代末正式提出的。

体验经济被称为即农业、工业、服务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它注重为消费者创造良好舒适的消费过程,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并愿意为这个过程的体验付费。

体验经济除了强调给予游客感官上的刺激外,更注重给予游客对旅游产品全方位的体验,途径主要是通过强化主体印象,向消费者提供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纪念品和体验过程等。

体验经济的提出,促使全球的商业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验经济的理念影响着很多行业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引起了以向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为主要赢利点的旅游业的关注。

一、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体验的理论研究起步很晚,是在体验经济从西方引入中国之后才开始的。

目前我国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是以产品、服务和营销为中心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研究没有从细节出发,而在旅游过程中一些小细节上的感动往往能够触动消费者,给旅游者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虽然我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旅游的本质不在于表面上的经济属性,而更应该注重旅游者的体验。

但是多数学者还是注重于个体化的研究,局限在旅游产业的概念内,没有对旅游体验的整体性产生足够的认识。

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本质思考没有统一,反而自相矛盾。

旅游的根本属性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们体验着文化塑造的真实性。

注重旅游体验的文化真实性思考,才是我国旅游体验发展走出困境的重要条件。

我国学者之所以在旅游发展的研究上大多出现偏差,因为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在产生之初就受着经济上的功利性影响。

各级政府只关注当地的旅游能否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否带动四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样的功利性思想影响了学术界中学者们的研究,过分加重人们对旅游的经济属性的认识,认为是一种可以通过经营变现的经济产业。

在近几代人的旅游学研究中都沿承着这样的认识。

在改革开放过后西方旅游业的先进思想推动了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无法完全的摆脱旅游业中的经济功利心,对于旅游学的研究还只是照搬经济学的思路。

我国旅游体验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源于此。

二、体验经济提出的意义

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作者用不同年代下母亲为女儿过生日的方式,叙述了不同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

农业经济时期母亲用自己农场的面粉做蛋糕,工业经济时期母亲在商店购买面粉回家自己做蛋糕,服务经济时期母亲通过蛋糕店直接定做自己想要的蛋糕,而在体验经济时期,母亲直接将女儿的生日聚会完全承包给第三方,第三方为女儿的生日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这四个经济时期是人类社会消费观念的演化过程。

体验经济是建立在前三个经济已经发展成熟的基础之上的。

体验经济是从服务经济中提炼出来的,它们有相似之处,但更有本质上的不同,服务经济注重的是个体小范围的服务,体验经济比服务经济更加全面的涵盖到每一个细节,为消费者全面考虑,即便是消费者自己没有考虑到的。

三、我国旅游业在体验经济下的发展研究

1.产品主题化、消费参与化

许多学者已经依据派恩和吉尔摩提出的体验经济理论,认为我国各旅游区应该注重差异化原则,强调自身的个性化。

景区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自己的主题,给予游客感官上的个性刺激,通过强化主体印象,向消费者提供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纪念品等。

在消费者体验旅游产品过程时,能够融入到景区营造的氛围中,这是旅游景区通过强调整体的体验给予消费者的感受。

旅游的本质是一项体验文化活动,旅游景区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一个参与体验的舞台,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强调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参与性,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

2.服务情感化

旅游区员工的服务质量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做好旅游产品的解说、游客的管理,在一些容易影响游客体验的地方加强管理,比如游客排队的秩序管理。

用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内容经营、视觉感受、营销理念、管理方式、景区文化五大方面重视个性化的员工服务意识培养。

利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式,比如网络社区、手机软件等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

加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认同,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其参与认清。

同时也为潜在消费者的发觉培养提供途径。

3.注重产品营销氛围的营造

旅游产品的消费者,通过自身的直接体验,是视、听、说、味、触全方位的感知旅游产品给予的旅游体验。

感知的优劣取决于旅游区的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做好这些方面的功能体验,是做好体验经济的根本因素。

篇3: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体裁分析主要是研究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它有助于更深层面地剖析语言特征。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体裁分析主要有三个流派:新修辞学派的体裁分析、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分析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体裁分析。其中,ESP体裁分析主要是分析学术英语语篇的写作情况,因此常被用来分析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语篇结构特征及交际功能,旨在给非英语本土研究者提供一种结构性的语体特征,使他们能更好的阅读和撰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作为一类学术语篇,对其进行体裁分析已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兴趣。

普遍来说,硕士研究生有十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并大部分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理应可以正确无误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从他们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来看,还存在很多缺陷,很难写出有效、规范、符合标准的英文摘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将采用ESP体裁分析的研究理论对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

一、学术论文体裁分析的现状分析

硕士毕业论文能够反映作者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和水平,能反映作者是否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并帮助作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英文摘要不仅是论文的缩影,更是科研成果走向国际的通行证,是独立于学术论文存在的二次检索文献,与论文一样,属于同一类语篇结构且具有特定的交流对象和交流目的。因此,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逐渐加强了对摘要的体裁分析。Graetz(1985)通过研究87篇论文归纳了论文摘要的结构为Proble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四个语步;Salvager-Meyer(1990)总结概括了77篇医学英文摘要得出的摘要结构为Statement-Purpose-Corpu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Recommendation六个部分;Bhatia在1993年提出了IMRD模型,即Introduction-Method-Results-Discussion模型。从事摘要体裁分析的学者很多,如Hyland、Martin、文秋芳、秦秀白等。在众多研究当中,巴希尔(Bhatia)在1993年提出的IMRD模型最受欢迎。他在《体裁分析:专业领域的语言应用》一书中强调学术论文摘要应包括四个语步,即介绍语步、方法语步、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并有不少研究学者基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摘要进行了宏观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的研究。但是,针对学位论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研究的较少。我国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并广泛被人接受,从GB7713-87[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得知,该要求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非常相似。

Hyon(1996)提出,ESP体裁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特殊语篇的结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特殊语篇的语言特征研究,如时态、语态以及人称代词的用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ESP体裁分析理论,对30篇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语料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及微观语言特点分析。就宏观结构而言,笔者基于巴希尔提出的IMRD模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此模型,找出结构上的不足。就微观语言特征而言,主要是从时态、语态和人称代词的用法着手找出摘要中的不足。Cooley and Lewkowicz(2003)提出,如果学者把摘要看成是论文本身的一个缩影的话,在撰写摘要时要用一般现在时,而如果学者把摘要看成是研究过程的一个缩影的话,在撰写时要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已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三种时态是论文摘要中出现最多的时态,所以作者试图验证本数据库中的论文摘要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就语态而言,采用主动还是被动语态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因为摘要很精简,不要随便混用语态。薛欢(2008)和夏德敏(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英美本土学生在撰写论文摘要时主要采用了主动语态,而笔者则考察中国学生撰写论文摘要时时态的应用情况。就人称代词而言,GB6447-86要求在摘要中应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笔者依此要求对语料进行研究,检查摘要是否符合该要求。

二、语料库构建

(一)初始语料库构建

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从300多篇发表在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上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中有规律的选出了30篇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以期待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概括,进一步认识我国研究生在摘要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预料标注

笔者根据IMRD模型,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编码,用数字01~30来代表每一篇摘要。首先,运用wordsmith软件对所有语料进行关键词检索,例如I语步中的关键词有:“purpose”、“aim”、“background...”,M语步中的关键词有“method”、“way...”,R语步中的关键词有“result”、“indicate”、“show”、“find...”,D语步中的关键词有“discuss”、“suggest”、“implication...”。然后,笔者再自己一篇篇阅读,查漏补缺。

三、研究结果

因为数据资料不是很多,笔者在wordsmith软件的帮助下,逐一阅读并且做好每一个语步的记录,分别用I、M、R、D表示。在标记过程中,如果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两个语步的话,就标记最明显的那个语步,如果分不清哪个语步最明显就标记成两个不同的语步。

摘要的宏观结构特征如下:I和M语步出现频率是最高的;50%的摘要给出了R语步;42%的摘要给出了D语步。所有的学生都有呈现I语步,但是只有极少几篇摘要指出了前面研究的缺陷。大部分学生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介绍背景及研究意义上。其实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找出前人研究的缺陷,然后弥补缺陷发现新的问题。所以即便I语步出现频率较高,但仍然需要掌握写作技巧。Martin(2003)指出作者在M语步中应简单的介绍相关的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等。此语步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学生们用到了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评论法、问卷调查及对比研究等。这说明学生们在写摘要的时候知道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至关重要,阐明研究相关数据及研究方法能使论文更有说服力。R语步能够告知读者该研究得出的具体结果。据笔者统计,只有50%的摘要中体现了结果语步。其原因是学生们喜欢在摘要中阐述论文的大纲,所以具体的研究结果大多都省略了。其实此语步很好表达,写的时候可用上一系列关键词:如表明、体现、找出、结果为……等。D语步一般涉及作者对此次研究结果的一些想法及建议等。30篇摘要中只有13篇大概涉及到了此语步,这表明学生得出研究结果后,忽略了对结果的进一步总结。该结果表明学生在撰写摘要时在宏观结构方面有待提高。

笔者在分析摘要宏观结构的同时,对语篇的语言特征研究也有标记,如时态、语态以及人称代词的用法。笔者想考察摘要中的时态是否与Cooley and Lewkowics(2003)提出来的一致。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都可以出现在摘要里,但是在英语本土人写的文章中,主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高,笔者想找出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并找出人称代词的用法是否符合GB6447-86的要求。

时态通常被当作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来进行研究。英语中一共有16种时态,但是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下三种时态常出现在摘要中: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但是在本研究中还出现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具体结果如下:一般现在时在摘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就时态而来,该数据库的30篇论文摘要基本符合Cooley and Lewkowics提出来的观点。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写摘要的时候,时态的运用有些混乱,笔者建议在写摘要时尽量使用简单的时态来实现自己摘要的交际功能。笔者认为,摘要中用一般现在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摘要是整篇论文的一个缩影,用一般现在时的话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研究的时效性得到了体现。

语态的运用通常被当作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来进行研究。薛欢(2008)和夏德敏(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均可出现在摘要中,但是在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中用主动语态居多,在方法语步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在本文中,笔者想调查一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在写摘要时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主动语态占绝大多数,这一研究结果与薛欢和夏德敏的研究结果相当,但是方法语步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低,这与他们的研究结果有点不同。主动语态的盛行是因为能更好的实现其交际功能,如介绍语步、主动语态能使读者更信服作者提出的研究缺陷并且能够体现研究的本质意义。在方法语步中,作者想表明该研究或实验的客观性,通常用非人称主语,所以这样一来被动语态占主流,但从该研究来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写摘要时没有遵循这条规律。总的来说,我们在写文章时最好遵循以下原则:在介绍、结果和讨论语步中尽量用主动语态,而在方法语步中,为了体现研究的客观性最好用被动语态。

就人称代词而来,GB6447-86有明文规定,不要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表述方法。而在我们的语料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用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如作者、本文、本研究等,所以这得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在撰写文摘时一定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四、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宏观结构还是从微观语言特征而言,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英文论文摘要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原因可能是很多高校并未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学生只是在模仿中撰写论文。希望本研究可让读者注意到论文英语摘要的具体宏观结构及微观语言要求,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摘要写作,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笔者建议在当今如此激烈的学术竞争下,高校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这一门课程,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根据ESP体裁分析理论指导学生按规范写作。另外,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应该要注意学习英美文化及总结归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的数据库不够大,选择的专业有限。此研究只能算是通向研究顶峰阶梯中的一级,还需要其他学者添砖加瓦。

摘要:毕业论文是体现读研期间所做研究的载体,它对每一名硕士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作为研究报告的一个缩影,摘要是交流精髓内容的桥梁,也是呈现研究的最简单且最便捷的方法。运用ESP体裁分析理论,基于Bhatia提出来的IMRD模型以及GB 7713-87,采取数据库研究方法对30篇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摘要进行了体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的摘要遵循了4语步模型,时态、语态的使用基本符合写作要求。基于宏观结构缺陷,探讨其原因,希望能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

篇4:国内首位香港扬琴硕士毕业

在当晚的音乐会上,赖应斌演奏了多首风格迥异的扬琴作品,由扬琴和弦乐合作的《潘诺哈尔玛舞曲》和《钦巴龙查尔达什》两首都出自匈牙利作曲家之手,具有浓郁的东欧风格。两首现代作品分别是刘月宁和龚晓婷合作的《亭月竹》以及谭盾创作的《双阙》,而两首传统作品则是《连环扣》和《平湖秋月》。赖应斌的演奏挥洒自如,台风沉稳大气,颇富感染力,表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更丰富的表现能力。

下半场两首扬琴协奏曲分别是由桂习礼编曲、张翰书编配的《凤凰于飞》和作曲家房晓敏的《莲花山素描》,由张列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担任协奏。这两首作品气势宏大,如果说上半场赖应斌带给观众的是扬琴纤巧灵动的一面,那么下半场的则充分展现了扬琴恢宏大气的一面。

赖应斌在香港自幼接受中西方教育,曾蝉联三届香港校际音乐节比赛扬琴专业的冠军和“雨果中乐独奏奖”的总冠军。2001年,赖应斌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刘月宁教授,专攻扬琴演奏艺术。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全面历练其演奏技艺与音乐修为。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七年学习期间,赖应斌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不同主题的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广泛赞誉。

音乐会后赖应斌表示:“今天的音乐会更多的是一种感恩,有幸跟随刘月宁老师学习七年,感觉收获颇多。刘老师对我既有提携之恩,又有知遇之情。从刘老师身上所看得、听得、习得的一切,已经远远不是‘扬琴’二字所能涵括。”对于即将踏上音乐之旅的学生,刘月宁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作为阿斌的老师和朋友,祝福他在即将返港扬起人生新风帆的同时,永远心存真善和感激,恪守信念,继续前行,用他来自心灵的音乐,传播更多的美好”。

篇5: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学理论创新研究

2.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研究

3.我国管理思想发展研究

4.企业管理、非盈利组织管理和政府管理比较研究

5.管理哲学的功能与任务研究

6.管理学研究范式的科学化问题研究

7.德鲁克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研究

8.新现代泰罗主义研究

9.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问题研究

10.复杂系统理论框架下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研究

11.自我管理理论研究

12.东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13.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14.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5.我国管理理论教育的挑战与改革研究

16.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研究

17.文化“走出去”模式的创新研究

18.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内容、方式、手段和运作机制研究

19.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体制机制研究

20.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研究

21.“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

22.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绿色供应链研究

23.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研究

24.公司治理评价标准和治理绩效评估研究

25.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企业节能减排战略研究

26.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27.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研究

28.中国企业集团成长模式研究

29.制度创新与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30.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产生机理与传导机制研究

31.社区小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研究

32.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33.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研究

34.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36.国际化经营环境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研究

37.中国企业跨国营销策略研究

38.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39.企业所有制与政企关系研究

40.商务运作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41.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及商业道德间的关系研究

4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调整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研究

43.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研究

44.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研究

45.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研究

46.改善我国金融监管研究

47.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比较研究

48.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与实现全覆盖预算管理研究

49.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0.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研究

51.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就业趋势研究

5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53.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价格监管机制和手段研究

54.垄断性行业与公益性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研究

55.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56.我国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研究

57.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

58.政府角色定位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59.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体系研究

60.社会建设与第三部门监管研究

61.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间的关系研究

62.转型期我国政府治理结构变革研究

63.政府内部权力配置及运行机制研究

64.区域公共管理的合作和竞争研究

65.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公共治理结构与制度设计研究

6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和方法研究

67.适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政府流程再造研究

68.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监控模式研究

69.公共组织特征、类型及其与私人组织的关系研究

7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71.服务型政府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特征研究

72.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及方式研究

73.公共服务目标群体的需求表达机制研究

74.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75.创新型国家的技术政策与创新管理研究

76.经济体制转型与金融风险监管研究

77.非常规国家安全管理研究

78.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其管理研究

79.城镇化与国土资源管理研究

80.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创新研究

81.和谐社会建设与非政府组织政策研究

82.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研究

83.城市社区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比较研究

84.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和布局研究

85.各类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研究

86.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和机制研究

87.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的重点和难题

88.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创新和体制改革研究

89.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研究

90.中国特色老龄社会管理模式研究

91.扶贫救助管理和模式创新研究

92.非政府防灾救灾应急体制研究

93.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94.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研究

95.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

96.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研究

97.女性人才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成长规律研究

98.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99.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研究

100.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战略和对策研究

101.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102.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研究

篇6: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的支持与陪伴、监督和鞭策使我更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和信心。

其次,感谢我的导师白玉苓老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耐心的指导和帮助,白老师在短短的两年半中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她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我向白老师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感谢各课程教学老师在各们课程的学习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谢谢你们!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机械安全管理论文 下一篇:毕业论文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