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箱盖

关键词: 油箱盖 试验台 检测 汽车

汽车油箱盖(精选九篇)

汽车油箱盖 篇1

关键词:汽车油箱盖,检测试验设备,泄漏流量检测

汽车工业对汽车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试验条件的发展需求, 一直伴随着汽车的发展而发展, 从汽车诞生到现在已有百年时间了, 因而汽车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发展也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在现代社会, 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和科技发展水平。汽车邮箱作为汽车动力能源的支撑部件, 在其制造及检测控制方面都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确保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下面针对汽车油箱泄漏流量检测进行简要分析。

1 汽车油箱密封性检测试验台

1.1 设备概述

按照GB18296-2001的相关性能检测规格中的油箱密封性实验台要求, 在油箱内注入额定的水, 然后进行进出口的翻转实验, 在油箱稳定后, 利用量杯进行接测, 取一分钟的泄漏量来确定其泄漏的具体数据。而这一要求, 在柴油油箱中泄漏量则不允许大于30ml/min, 而汽油油箱则不允许泄漏。

1.2 设备设计

在汽车油箱的密封性实验台的构造设计中, 其结构主要由电动翻转系统和注水系统两部分组成。

电动翻转系统结构包括固定支架、翻转电机和减速器。注水系统则包括了抽水水泵、注水水泵、数显表、自动阀门、流量传感器、计时定时器。

在这个检测试验台的设计中, 我们首先要设计的是油箱的固定, 在流量控制进行注水的过程中, 应严格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注水。注水量可以通过控制器的传感监控器来进行实时监控。表明在注水量达到标准以后, 可以按照流量进行控制, 自动注水过程中, 因注水管道上出现了自动阀门和机电惯性导致的超限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 只有确保其密封箱体的密封性, 才能确保在后续的检测中, 是符合相应的规定的。在密油口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按照油箱的水位和水槽现状, 来确定设计的合格与否。

在设计中, 所先用的电机容量应符合后期的工作要求, 即电机的额定功率要略大于工作的额定工作功率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安全作业。

1.3 应用分析

在汽车油箱的密封性检测设备的结构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出设备对各种型号的油箱都能够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 而这也可以为其建设提供一定的标准要求。

2 汽车油箱锤摆冲击试验台

2.1 设备概述

汽车油箱压强冲击试验台, 主要为完成汽车油箱的抗压冲击试验而设计。在现代汽车的安全稳定性检测中, 油箱的抗压稳定性, 决定了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安全性。在电机驱动涡轮减速机的带动下, 可以根据传动轴来确定两端线轮的机构旋转, 利用线轮结构来确定最终的线性引动。在锁紧衡量调整中, 根据锁紧螺钉将其连接, 通过磁粉礼盒器来进行转动轴的左右移动上, 可以进一步进行转动轴的固定。作用上, 为汽车油箱的抗压能力进行了检测, 其操作面板通过按钮控制来进行试验。

2.2 设备设计

在控制系统的主电路设计上, 利用ATMega8和键盘扫描来完成, 通过LED显示屏来进行观察, 其中编码器和滤波整形电路等, 则针对电路辅助结构来进行总体上的框架分析。其结构图如图1。

伴随着近年来的单片机发展, 世界上的很多集成电路制造厂商也纷纷推广了大量的产品, 其中型号的多样性, 已经很难进行统计。在这些单片机中, ATMega、ATtiny和AT90三个系列是Mega的最高档产品。

ATMega8的主要性能就在于利用8kb的同时读写编程Flash存储装置来进行端口的连续读写, 其中模式比较好的则是在计数统计中的外部穿行连接, 其中的通道ADC和通道TQFP等的封装通道通过更精细的精度来确定其串行端口的软件选择方式, 在空闲模式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根据掉电模式进行工作存储中, 可以通过冻结晶振来规范工作的进度。在结构的选取上, 利用Flash继承芯片和ATMega8进行镶嵌控制, 则可以更为有效的降低建设的成本。而ATMega8的封装则有PDIP、TQFP两种不同的封装结构形式。

在编码器的设计上, 其功效则是通过选用高分辨的倍频变相电路来进行系统的整体分辨率提取, 其中PDC9301倍频鉴相电路的应用, 则需要通过辅助机械来进行位置上的检测固定, 这对电路的信号输出和选取上, 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案。而倍频鉴相电路的结构则如图2。

在NE555的内部, 可以设置几个三极管来进行电路保护, 这样其电压才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保证, 在电阻的选择上, 也应将其作为一个分压装置来进行看待, 在电器的参数比较上, 按照2Vcc/3和1Vcc/3来进行确认。

键盘显示部位, 则应按照测量的控制仪表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在工程人员进行键盘的系统命令发送中, 通过输入相应的数据来确定显示系统的信息, 这样为保证系统的完整性等方面, 都能够给与相应的系统保证, 在操作方面, 也为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保障。键盘显示系统的设计方面, 可以利用微处理器进行定时的核对输入扫描, 在方法上, 需要格外的注意显示驱动系统的影响需求, 在显示装置的系统分配地址上, 根据地址空间的应用, 利用硬件来实现设计方面的有效利用, 对错误过期的编程进行及时的删除淘汰,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后续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显示系统方面则是整个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操作信息供应平台, 人可以根据显示器上显示的动态来确定硬件的现实效应, 利用这一工作动态来保证系统在性能上的使用, 所幸的是, 在这一功能的开发上, 其微处理功能相对于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 有着更为广泛的效应基础。在串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 利用微处理来进行硬件资源方面的指令传输, 其速度相当的快, 在系统的执行方面, 也可以保证其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核心芯片采用MAX7219型号的显示驱动, 在串行和未处理方面都能够更好的利用硬件结构来进行简单的划分, 其实际的灵活运用程度, 也要高于行业平均值。

2.3 设备软件设计

在单片机油箱进行冲压试验中, 其系统化的软件设计方面, 由主程序和初始化程序作为主要的运行程序, 结合键盘扫描程序、摆角显示程序以及能量显示等进行操作上的设置, 其控制和处理的形式, 可以根据此类系统来进行能量上的控制, 为数据处理和控制方面, 通过了有力的软件控制保障。

在程序的模块设计上, 针对整体的程序进行总规划, 从每一个子程序模块上来进行独立设计, 通过编程和测试来进行差错处理, 这样在最终装配上, 进行编写程序控制, 对差错和测试维护方面, 有着更好的帮助。在这个系统的软件方面, 其内容的多模块程序主要采用的设计方法, 除以上外, 在微处理器的各个部件软件安排上, 通过软件设计来进行各方面的数据安排, 这样对系统工作的合理性, 也是工作的保障。

2.4 多项式拟合

在进行多项式的拟合中, 针对三角函数的性质来进行确定其中cos x=sin (x+π/2) , 所以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依次轮推, 在进行泰勒展开式的推导中, 我们可以得出在x=0的情况下有

2.5 系统精度分析

在系统的精密度分析上, 就表现出了测量仪器的使用价值问题。在测量过程中, 精度的分析, 将是对测量仪器最重要的指标性工作之一。而这对本系统来说, 其影响测量的精度越大, 那么导致机制的复杂性, 也就越高涨, 在针对各类影响因素的机理分析中, 可以针对技术措施来进行满意结果上的分析。其测量的方法根据实验环境和设备等因素进行分析, 其技术措施则需要针对各项满意结果来进行方法上的测量讨论, 在试验环境和设备的计算方法方面针对各项因素影响进行测量汇总, 进而将误差有效的控制在了可控制之内。在针对角锤冲击系统的诊断方面, 其误差的来源,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首先, 能量的摆角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 没有计算精确。其次, 角度编码器存在一定的误差, 从而导致在进行摆锤水平位置的时候, 容易适得其反。最后电机的时间常数和交流接触器的反应时间之间引起的误差, 在单片机停止运转的反应时间中, 系统的接触器仍在反应, 其时间一般不小于10ms,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从而导致每分钟的时间误差, 导致最终产生的时间误差。

2.6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在进行系统的设计中, 因为要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使用, 所以在针对外界的干扰侵袭上, 则如果能够保证其系统的可靠性, 那么在噪声导致的误差中, 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摆正。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中, 包括硬件的抗干扰设计等, 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其使用的数据, 在使用的过程中, 这对系统的干扰外源分析, 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其运行的正常。

在单片机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其主要的影响来源则分为:噪声、电磁、电源、过程通道四类干扰。

2.7 冲压试验台应用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 针对汽车的燃油箱冲击试验台的整体机械分析, 针对系统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个别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矫正, 其措施可以保证在实际使用中, 可以有效的利用原有的系统精确度, 进而保证工作的实际有效性。

3 汽车油箱耐压试验台设备

3.1 设备概述

在汽车的油箱耐压试验方面, 针对燃油箱的密封性实验, 可以通过安全阀开启以后进行的压力试验来验证其能否符合后期的承载服务。气压加载的方式主要的采用启动伺服的闭环控制技术, 在结构上, 采用多原件的启动服务来实现试验的等速率加载问题。在进行精度的控制方面, 可以通过安全防护来进行基线的控制, 这样对程控功能等方面是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其结构的合理性。

3.2 设备设计

燃油箱的安全阀设计方面, 针对压力试验进行标准压力的加载速率通常控制在8k Pa/min, 其中普通的气动压力阀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所以子啊进行采用气动伺服的时候, 就需要针对闭环控制技术进行选择, 在按照设定好的自动装置进行自动信号发射以后, 可以针对试验的循环来进行硬件型号上的确定。针对电磁换向阀来进行型号上的选择。

汽车的油箱耐压试验, 主要针对燃油的放置问题进行考虑, 其在控制箱方面加注规定的温度水等问题, 来进行考虑, 其中温度的稳定规定试验, 则需对温度进行更过滤, 才能够确定试验的可行性。

在工控机的恒压控制方面, 针对数控系统的应用, 则可以根据气体的压力来半段这个被控制参数是否符合在不同的工业状态下进行使用, 其控制的节流阀问题, 也会导致其精度的影响, 所以在应用中, 需要考虑到系统控制的压力在要求范围内才性。而油箱耐压试验台中的设备在使用中的加压方式采用功率2.2kw高容积40L的0.7MPa工作压力, 只有能够够符合这个的高压控制, 才能够确保其正常的工作运行。

3.3 软件设计

在应用Visual Basic 6所开发的应用凭条上, 如果要将界面进行简化, 那么在图形方面, 仍需要进行优化处理。在过去, 我们在软件的设计方面, 基本上依托于理论,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 需要针对连续控制来进行研究, 在对象为一阶二阶的惯性连接上, 对滞后的时间等方面, 也需要针对PID进行控制, 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数据的有效性。而在PID的运算中, 针对数据的控制系统来进行广泛的应用调控, 其基本的形式则有位置式算法和增量式算法两个种类。

在进行PID的使用中, 针对p调节器进行调节, 其数据应保证调节器的偏差e在即时反应的偏差范围内, 这样调节器才能够产生对控制方面的有效性。比例的调节特点则是快捷简便。而在PI的处理方面则主要应用调节器来进行比例上的成分分化, 在带有累计成分的计算中, 偏差e不可以为0, 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在微分PID调节器的使用中, 其作为一种线性调节, 就需要针对调节器的定向设定r来进行定向的输出控制。在调节器的相应偏差e的阶跃变化比明显的时候, 才能够保证数据的有效, 保证在环节的处理上, 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导致数据浮动。

3.4 PID参数的调试试验

在进行PID的参数确定中, 针对不同比例系数K的定值确定, 可以通过静差的方式来进行最小值确定来保证K能够随着系统的调整而不发生稳定性上的变化。增大微分时间T的同时, 应相应的进行数据上的调整, 这样才能够按照设定的步奏来进行应用实践。

PID的使用中, 针对参数进行调整以后, 可以利用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 其系统在对静差和动态特征的分析上, 能够利用自控的原理来进行计算机的控制, 这样为数学模型的建立来说, 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参数保障。

4 结语

本文我们针对汽车的油箱检测实验设备进行了分析研究, 针对实验中的各标准进行了分析, 其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整体的机械结构以及软硬件设施, 在应对汽车油箱的综合测试中, 其设计的分析结论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在研究中, 针对汽车油箱盖的测试设备检测中, 针对油箱角锤冲击试验台和油箱耐压试验台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 按照现代经济的发展效应, 针对我国的生产标准, 在满足标准设施的同时, 应合理的进行生产控制, 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升和科技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军城, 阮联钧.泄漏流量检测在汽车油箱盖检测试验设备中的应用[J].五金科技, 2011, 39 (01) :72-74.

[2]钟实.汽车燃油箱综合测试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 2006.

[3]程浩.电动燃油泵装配生产线预测试试验台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李志强.耐久排放试验关键总成温度场监测系统的研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4.

[5]党菲.某轻型载货汽车油箱盖漏油故障原因探究[J].汽车实用技术, 2014 (01) :91-94.

[6]麻文焱, 王巍, 闫亚坤等.轿车油箱锁紧盖失效原因分析[J].汽车技术, 2007 (03) :41-42, 46.

[7]付正飞, 仲银亮.汽车用塑料燃油箱试验台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 2014 (10) :54-56.

[8]田峰, 王文水, 杨菲菲等.基于FA的燃油箱吸瘪问题分析及改进[J].汽车工程师, 2014 (07) :49-51.

[9]李六林.汽车刹车油箱盖注射模设计[J].模具制造, 2007, 7 (08) :39-40.

汽车油箱盖 篇2

载重汽车油箱晃动对其传感器强度的分析

油的粘性较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幅度也很大,在现有的试验手段中,对油箱内传感器受到的冲击力大小很难测定.通过CFD仿真的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以流体计算软件计算出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分析油箱晃动对传感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作为边界条件,计算材料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燃油的晃动是否会对传感器造成破坏.

作 者:耿广锐 杨宇 GENG Guang-rui YANG Yu  作者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 刊 名:汽车科技 英文刊名:AUTOMOBILE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U464.136.5 关键词:油箱晃动   传感器   流体体积函数  

汽车油箱盖 篇3

日前,一篇题为《中石化旗下加油站再曝丑闻:35升油箱加出45升油》的帖子在网络上热传。安徽一位奇瑞QQ3汽车的车主发现,他的汽车油箱竟可以喝进超出容量的汽油,35升油箱加出44.79升汽油。难道是我们被加油站忽悠了?

为了证明是否会出现“35升油箱加出45升油”的情况,记者决定实际体验一下。记者朋友的一辆东风标志307轿车作为我们实验的车型。朋友告诉记者该车的油箱是60升,我们特意在车辆的油箱现时亮起红灯以后再去加油站加油,按照该车使用说明书上的介绍,此时油箱还有6升左右的汽油。记者和朋友选择一家中石化的加油站,告诉员工加满油箱。几分钟过后,加油机跳枪,说明已经加满,加油机显示我们一共加了57升油,加上此前油箱还有的6升汽油,这辆307轿车的油箱共有63升油,比60升的汽车油箱容量整整多出3升。

记者对这次加油提出异议时,加油工表示,经常也会有车主对加油量超出汽车油箱容量产生怀疑,他一般都会做出解释,告诉车友他所说的是汽车油箱的“安全容量”而不是“实际容量”。难道真像加油工所说的,每辆车的油箱都有“安全容量”和“实际容量”吗?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出现这些疑问是车主对汽车油箱“安全容量”和“实际容量”有误解造成的,不是加油站的加油机造成的误差。在国家标准规定GB18296-2001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中规定:油箱的安全性能要求“额定容量应控制在燃油箱最大液体容量的95%”,通常为最大容量的80%~90%左右。这空出来的10%~20%的容量,是为考虑到因温度升高,引起燃油的体积膨胀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保障了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记者也联系了北京的几家汽车4S店的客服,工作人员都答复记者说,汽车使用说明书中标明的“燃油箱容积”并不是油箱的实际容量,而是安全容量。

记者拨打奇瑞汽车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车辆的油箱加注过满会造成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活性碳罐系统中的管路进入汽油,这就会造成碳粉失效,导致整个碳罐的工作能力下降。而且,一旦加油过满,多余的汽油会顺着管路流入进气道引起火花塞“淹死”,对汽车引擎造成伤害,导致加速熄火甚至无法启动的严重后果。或者是在充满整个碳罐后,汽油又从碳罐溢出,从而出现污染环境和浪费燃油的现象。

汽车油箱焊接质量控制 篇4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燃油箱是汽车燃料--汽油的储存介质, 因此其质量涉及人身安全, 属于国家强制安全认证产品, 当今汽车油箱按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油箱和金属油箱两种, 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燃油箱的质量控制。

国标GB/T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对金属油箱提出的型式检验要求为: (1) 耐压试验:金属燃油箱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试验装置上, 密封好所有进出口, 向燃油箱内施加80KPa的压力, 保压30s, 不允许燃油箱有泄漏现象。 (2) 振动耐久性试验:燃油箱模拟装车形式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 往燃油箱内加入额定容量的水, 盖上燃油箱盖, 密封好所有进出口, 振动频率30Hz, 振动加速度30m/s2, 上下振动4小时, 左右振动2小时, 前后振动2小时, 不允许燃油箱有泄漏现象。由此可见对燃油箱任何连接部位均有密封性及强度的要求, 故金属燃油箱各连接部位广泛采用焊接方法。

2 油箱焊接质量控制

由于油箱板材厚度为0.8-1.2mm的薄板, 因此主要采用电阻焊焊接工艺, 包括:上下半壳的附件分别点焊或凸焊、上下半壳的缝焊。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总结, 我认为可以运用5M1E法, 即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进行工序质量的分析, 并对应进行控制。

1) 人 (Man/Manpower) :操作者的电阻焊技能、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规范执行情况等;2) 机器 (Machine) :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维护保养状况等;3) 材料 (Material) :材料的成分、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4) 方法 (Method) :工艺选择、操作规程、参数调试及控制、过程确认等;5) 环境 (Environment) :工作地的照明、清洁条件、电网、冷却水等;6) 测量 (Measurement) :检测采取的方法。

2.1 人的控制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焊接工序所生产的缺陷, 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焊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 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2.1.1 上岗前必要的电阻焊专业技能培训, 使其了解产生电阻焊缺

陷的各种因素, 工序的焊接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合格判定标准, 各项操作规程、操作中主要的注意事项等, 颁发操作合格证, 并进行初期管理, 严格进行监控。通过定期组织焊接技能大赛等各种方法提高操作者技能。

2.1.2 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1.2 通过工序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 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2.2 机器设备控制

油箱焊接主要通过电阻焊设备完成焊接, 同时定位工装、电极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主要控制措施有:

2.2.1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测焊接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 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主要有:

加压机构、变压器、电极等的日点检制度。

2.2.2 采用焊前料片检验, 保证产品焊接前设备焊接条件质量合格。

2.2.3 参数设置及检测:参数设置合理并保证其稳定性。

2.2.4 绝缘部位控制:

工装及设备的绝缘部位必须工作前目测及定期导通检测, 若其出现问题会造成短路, 直接衰减焊接电流, 致使焊接强度不合格, 并且问题不易暴露。

2.2.5 电极质量的控制:

电极是焊接质量的关键, 起着导电、压紧、定位的作用, 其材料既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 又要求在高温下不易软化, 国内一般采用铬锆铜。

2.3 材料控制

油箱焊接主要是焊接钢板和零部件, 对其控制措施有:

2.3.1 钢板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其中影响焊接

质量的最主要项目为基材各元素成分百分比和镀层成分及厚度, 必须控制。

2.3.2 焊接零部件控制:

若采用凸焊工艺应严格控制凸点尺寸及精度;零部件镀层厚度及镀层成分;焊前清洁度要求无氧化皮及油污、杂质影响导电性。

2.4 方法控制

2.4.1 要想获得稳定的焊接质量, 首要合理选择焊接工艺, 根据零部件强度及装配要求选择凸焊、点焊、缝焊等。

2.4.2 工艺确定后, 选择相应设备, 调试焊接参数,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等, 通过试焊料片, 试制产品和长期监测最终确定。

2.4.3 编写明确各种详细的规范文件, 包括:

焊接作业指导书、电极修磨指导书、参数检测规范、设备点检表、料片试制规范等, 要求操作者严格执行, 并每周一次工艺纪律检查, 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4.4 焊接参数的定期检测:

焊接程序及气压每班由操作者班前、班中、班后各检测一次, 并由组长进行确认, 焊接工艺人员1次/周使用电流电压测试仪和压力测试仪定期检测设备的实际输出电流、电压及电极压力, 保证设备稳定性。

2.4.5 过程中焊接强度的检测:

由于一般电阻焊检测为破坏性检测, 因此为了节省成本, 使用与本工序同种材料的板材料片试焊, 通过破坏进行强度检测, 一般点焊做剪切试验, 凸焊做扁铲剥离试验, 缝焊做卷筒剥离试验, 均要求焊接强度大于板材强度, 其频次根据实际焊接质量保证情况制定。

2.5 环境的控制

影响焊接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现场的烟尘、亮度、设备冷却水的温度、气压、电网, 从这几方面进行控制。

2.5.1 烟尘影响焊机的精度、焊接部件的表面质量。

2.5.2 亮度影响操作者操作设备及检测外观质量。

2.5.3 冷却水:

焊接冷却水温度的控制是焊接质量控制最重要方面之一, 其冷却设备及电极的效果不足会直接衰减焊接电流的输出, 并且加速电极磨损, 进而影响焊接质量, 并且焊接强度不足缺陷不易发现。

2.5.4 气压:

管路气压必须高于设备要求的焊接气压, 并且对于用气量大的加压气缸, 应配置单独的储气罐, 焊接时及时补充气体, 保证压力稳定。

2.5.5 电网:电阻焊是通过通电产生电阻热进行焊接, 电网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焊接瞬间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影响熔核的形成。

2.6 检测控制

油箱总成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焊接质量检测:

2.6.1 密封油箱进出口, 充入30KPa气体, 浸水100%检测气密性。

2.6.2 1次/周按油箱国标中的要求打压破坏, 确认密封性及破坏焊道确认焊接强度。

2.6.3 1次/月按国标中要求振动试验检测焊接质量。

2.6.4 在总成检测及焊接过程检测过程中若发现质量隐患, 立即评定之前的产品焊接质量, 进行追溯, 并记入有关文件。

3 结束语

在汽车金属油箱的焊接过程中, 通过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必定会使金属油箱的焊接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当然, 在其它产品焊接过程乃至其它工艺加工过程中也可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及控制。

参考文献

[1]GB/T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001.01.01发布[1]GB/T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001.01.01发布

油箱f和e是什么意思 篇5

1、不要等报警灯亮时再加油

因为汽油泵在油箱中,依靠汽油对它进行散热和润滑,油量过少将不利于油泵正常工作,减少其使用寿命

2、加油时不建议加满

因为汽油受热膨胀和在夏季高温下挥发成汽油蒸汽,需要有空间来容纳。如果加的`过满没有一点空间,汽油蒸汽甚至液体汽油便进入到碳罐储存,碳罐存满了又逸到空气中,不但浪费还污染环境。

3、指示偏差

柴油车油箱清洗装置研制与应用 篇6

【关键词】柴油车;油箱;清洗装置

前言

河南油田车辆服务站负责油田中心区和双江地区公交客运、通勤及垃圾清运等工作,主要运输设备共计129台,其中柴油车124台,占所有车辆的96%。这些车辆中10年以上的车30台,5年以上的车51台。一年内油路故障异常停车64次,油路故障异常率占总故障异常率的68.8%。油路故障均由于长时间运行,车辆油箱内有大量沉积粘稠柴油沉淀物、铁锈等污垢沉积在箱体底部,车辆运行时油箱内柴油晃动造成柴油沉淀物、铁锈翻起,随着柴油慢慢进入管线,造成油管接头、滤芯和阀片的堵塞,对生产保证、作业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作业安全。工人采用傳统的水、气、柴油、人工等方法清洗油箱,无法彻底清理油箱里的污垢,并且造成了部分水遗留在油箱里,遇降温天气易引起结蜡冰,车辆无法正常运转,造成的执行任务中的故障停车,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服务。同时为了减少故障停车,只有缩短车辆燃油系统保养、更换滤芯等造成维护费用增加。为此通过对工人对油箱清洗流程的观察,设想研制一种利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彻底清洗油箱沉淀物的装置。

1.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清洗机主要部件:三相电动机、粗滤总成、细滤总成、齿轮泵、抽油油管、喷油管、喷油杆、直射喷头、旋转喷头、细滤总成压力表、排污阀、观察孔以及主体机架。

图一 油箱清洗机正面图

工作原理:

主要原理是通过控油管将油箱中的柴油抽出,进入粗滤罐进行初级过滤,将大颗粒的杂质和水滤出,再由齿轮泵加压后,打入细滤罐,将小颗粒的杂质通过深层过滤滤出。经过两级过滤后的清洁柴油以1.5公斤压力由高压喷头喷向油管侧壁和死角,油箱内的柴油再以每分钟30升的流量循环过滤,直至油箱内柴油达到清洁。本清洗机在清理油箱时,不需拆卸油箱油管。

图二 油箱清洗机侧面图 图三 油箱清洗机旋转喷头

2.主要技术参数

电机功率:0.37Kw;

工作压力:0.10MPa;

清洗时间:油箱存油量÷30升/分;

循环次数:5—8次.

整机尺寸:600×650×1000

3.应用效果

该装置先后对双江班的豫R98350等13台通勤车油箱实施清理。由于是第一次对车辆油箱清理,耗费时间比较长,当油箱内柴油抽出10分钟内,粗滤罐的观察孔被杂质填满,25分钟后油品渐渐变清,30分钟后完成单车清洗,在对该班13台车辆油箱清洗过程中,清洗机运行正常、平稳,未发现电机发热、压力过大、连接部位泄漏等现象。2105年8月在河南油田车辆服务站推广应用。8月-11月车辆油路故障异常停车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到14%。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受到了司机叔叔的高度评价。

汽车油箱盖 篇7

众所周知, 所有的车辆都有一台油表, 用来显示油箱中油量的多少, 可提醒司机及时加油。但是普通的油表并不能时刻跟踪油表的变化速度, 反应油箱的性能情况, 单靠油表来监测油箱的运行状况, 很难真实反映油料的使用情况。本系统在简单改造原来的油料显示系统后, 提供对油箱中的油量一种精确的度量。利用油料管理模块跟干簧管油浮子组合, 代替原来的油料系统, 独立使用, 提供精确测量的数字显示, 同时对油箱中油量变化速度进行监测。车辆运行 (ACC开) 的过程中, 若石子或其他外力使油箱漏油, 提供漏油报警;车辆停止 (ACC关) 状态下, 监测油箱中的油料变化情况, 如发现油箱工作异常, 通过远程通信[1]的方式向车主提供偷油、漏油报警。即使在油表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 本系统也可以提供油量的数字显示。实时监测车辆油箱中的油量变化情况, 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1 控制理论

在ACC开、车辆行驶的状态下, 检测油表传感线上的电压, 计算出油浮子电阻ui RX。连续5秒内若检测到滤波电压值相等;而且系统是刚从ACC关切换到ACC开状态 (b CTo0=1) , 将此时计算得到的电阻值跟ACC关记录状态下油浮子的电阻值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相差不超过2欧姆, 说明没有任何的异常;如果相差大于5欧姆, 表示油料异常。检测油料传感线上的电压 (Voil) , 采用稳定值算法, 即测量过程中丢掉异常值, 再进行稳定选取, 最后求平均值。求解的平均值和保留值比较, 由于在开车的过程中油料不可能产生突变, 变化过大的电阻值先暂时存储下来, 留作后续参考判断。系统不断的更新电压基准, 以1分钟为刷新频率, 检测油料的消耗情况。

切换继电器前保留的油表电压Vbase、油表等效电阻Roil。计算ACC开油浮子的电阻值:

在ACC开、车辆停止状态下, 在0.5秒~2秒之间检测油表传感线上的电压、通过稳定值算法[2]得出油表上的电压值 (Vbase) , 油表电压在此段时间应该是不变的。切换继电器检测油表传感线上的电压 (Voil) , 得出此段时间内的油表传感器上的电压采样值。采样值大, 等效油浮子电阻就大;电压小, 等效油浮子电阻就小。利用在ACC关情况下, 利用检测到电阻值计算出油表的等效电阻 (Roil) 。每次进行校准的目的是防止油浮子卡住在油箱的某一位置, 引起误判。在车辆振动的情况下, 油浮子不可能稳定在一个状态。

在ACC关状态下, 在0.5~2秒之间切换继电器, 检测油料线 (见图3中蓝色线) 的电压, 计算出电阻值。由于油浮子有可能发生卡住现象, 保留此时计算出的电阻值作为后续的参考电阻值;如果这个值和ACC开状态下测的电阻值一致, 并且在5秒钟内电阻值处于稳定状态 (变化的范围在±1欧姆以内) , 这个值作为基准值, 计算公式为:

系统以100毫秒的频率检测油料线的电阻, 1秒钟进行1次计算, 在10秒钟内, 对比每1秒钟检测到的数据, 若数据变化幅度较大, 而且一直减小, 表示油箱中油量变化异常 (有人偷油或油箱漏油) 。等检测到的油料电阻值稳定时, 记下稳定后的油料电阻。跟检测前ACC关状态下的基准值作比较, 计算油料传感器的电阻的变化值, 从而计算出油量的变化, 作为参考值提供给用户。如果油料数据没有稳定的情况下ACC开的动作发生, 系统将油料传感器的电阻变化值交给ACC开来判断。若整个过程采样值都很稳定的情况下, 每10分钟作为一个刷新周期, 防止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误判。检查ACC关的时间段内有没有异常报警, 若有将稳定的电阻值发送给主控中心。

2 总体设计

通常汽车油表的供电电路有两种, 一种为带总闸供电系统, 另一种为不带总闸供电系统。分别由发电机、稳压电源、油表、油浮、负载电阻组成。油量显示、传感器系统的供电系统是通过汽车供电电路进行稳压后提供的。本系统以带总闸供电系统车辆为研究对象, 将油表电源线剪断, 引出两根线, 一根作为传感器的输入, 另外一根是地线, 同时跟整个车架连接。因带总闸开关的汽车中, 车架地和电源地在总闸关闭的时候是不同的, 在总闸打开的时候, 车架地和电瓶地是同一个地。设计时将车驾作为参考电位对汽车的ACC、Motor进行检测才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系统电源由车机提供5V的电源。系统通过无线方式和通信网络连接实现远程服务器通信, 也可以通过短信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管理者。

2.1 硬件设计

2.1.1 传感器设计

车载油料传感器主要分为压力式, 电阻式传感器。汽车油表的监测电路相当于一个电阻式传感器;汽车的燃油表等效于一个电流表;从电路原理上等效于一个电阻。油耗模块就是通过等效电路模型测得可变电阻RX的值, 间接反映出油箱油量的变化;固定电阻R0是不变化的, 反映的是油表和电源的内阻。

2.1.2 系统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本系统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包括油表线、油浮子线取样器、放大器、RC滤波、CPU、A/D采样、串口通信、电源等主要模块。详细流程及主要芯片选择如图1所示。

2.2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准确的得到油浮子的任一时刻的电阻值, 通过故障代码uc Err Code的设置, 利用C51语言实现车辆工作情况的跟踪和异常情况的报警。软件实现流程图如图2所示。以车辆每行驶100Km消耗10升油, 时速平均为60Km计算, 经过对不同车型的多次测试, 选择采样时间为5秒, 利用车本身油料传感器, 经过校准, 准确率高达97%。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模拟某一种车型油箱, 通过增加油箱中的油量, 监测电阻值。假设油箱的容积为145升, 取样值每20升作为一个间隔, 通过监测电阻值分别为12, 20, 35, 42, 60, 80, 90, 120, 160。增加的油量和对应的电阻值对应值如表1所示。获得油量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模拟曲线 (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车型, 需经现场测试模拟该车型油箱中油量变化和对应电阻值的变化曲线, 该模拟曲线不能通用。

根据油量采样点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 利用线性插值用直线来逼近曲线, 其误差不大

于±0.2%。采用0.618法, 即黄金分割[3]来寻优, 目标值即误差等于0.2%±ε。每取一段直线, 验算一次误差, 然后再修正, 直到满足误差要求再取下一段,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分出合理的直线段数。

假设线性插值函数为R=f (L) =k L+b (k>0, 0≤x≤e, e为油箱的容积) , 其中L表示油量, R表示当前电阻值, 单位欧姆。计算出电阻值在80-90欧姆范围内时, 线性函数为:

假设误差为E (L) =R2-F (L) , d≤L=d+n△L≤R2

假定这次验算误差的结果E (x) <0.2%-ε, 则再前进0.618, 如此类推:R3=0.618 (R1-R2) +R2。

本系统采用汽车电源供电系统, 具有自己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操作系统, 独立运行并时刻监测油箱中油料的变化情况。经过对本系统油量测量的准确性和油料消耗情况两方面进行测试, 均达到预期的效果, 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本系统的实现和投入市场, 使汽车用户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对汽车油箱中油量和油料的消耗情况进行适时监控, 提高用户使用汽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Tamara Dean.远程通信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吉堂.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第3版)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镁合金汽车油箱口的成形技术研究 篇8

将镁合金应用于行走机械,如汽车、高铁列车等,对减轻车体重量,减少耗油和行走方便特别重要。为此,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镁合金代替钢和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得到很快的发展,1991年在全球汽车上采用镁合金约4万~4.5万吨,1998年已达8万~9万吨,2008年约30万吨。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镁合金资源向国外大量流失,令人感到十分心痛,有几位工程院士呼吁科技部应重视我国镁合金的应用,尤其应大力发展在汽车、农用机械和列车上的应用。国家科技部在青岛主持召开了镁合金应用开发研究会,863计划中镁合金的新工艺技术研究得到相应发展。

最近几年除在镁合金压力铸造技术领域攻克一些难题之外,液态模锻技术在镁合金成型领域也开始研究并取得较快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对汽车上的覆盖件,采用镁合金代替铝板和钢板进行了多个零件的开发应用。

2 汽车油箱口零件的结构分析

图1所示为汽车上油箱口零件图。它的形状较复杂,与一般冲压件相比,它有如下成形特点。

(1)形状复杂,尺寸较大。它的轮廓形状不是一般的简单的圆筒形、圆锥形的轴对称零件,也不是一般的盒形规则零件。

(2)该零件必须采用多种类型,多道工序成型,它包含有冲裁、弯曲、拉深、内缘和外缘的翻边。

(3)该类型的零件冲压成型后,一般不再有切削加工等后续加工,相对于其他材料冲压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

糙度好。

(4)镁合金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滑移系少,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低,采用一般的冲压变形工艺相对困难,较难达到工艺设计要求。

3 镁合金的冲压工艺参数选取

鉴于镁合金材料的结构特点,镁合金板材的冲压工艺参数不采用碳素结构钢的工艺参数。对于不同冲压工序镁合金的工艺参数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2,3]。

(1)冲裁间隙

对于厚度小于10mm的镁合金板材,冲裁单边间隙Z与板材厚度T的比值,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1)一般要求不高的零件;2)一般零件;3)要求高的零件;4)有断面垂直度要求的。

(2)最小弯曲半径和弯曲回弹

1)最小弯曲半径用下式表示:

经作者试验并结合有关文献[4],得出如下工艺参数。

最小弯曲系数如表1和表2所示,回弹时回弹量的大小和半径关系及回弹角如表3、表4所示。

注:1.表中数字前的“-”表示负回弹角。2.T表示弯曲时有裂纹。

2)凹模洞口半径

镁合金板料拉深的模具间隙和模具圆角半径大小如表5,表6所示。

注:t—板厚;d—拉深深度。

4 技术措施

采用CAD/CAM设计技术,主模型被计算机绘制的实体模型所代替,实现概念设计、参数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镁合金在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和开裂现象。

(1)防皱措施

失稳起皱实质上是板材内部在变形过程中的压应力引起的,皱纹数量、形状和部位是多种多样,要结合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要求和成型特点,根据失稳起皱力学机理及拉深对失稳起皱的影响因素,从制件的结构、形状工艺和模具设计多方面采取相应的防皱措施。对于形状简单、变形容易、板材厚度较大的制件,一般采用平面压边装置,对于形状复杂,变形困难的制件,则采用拉深筋和设置工艺补充面。

(2)防裂措施

开裂往往发生在圆角部位,因此采取措施为增大圆角半径、增大板料与模具的接触表面、合理选择压边力、增大模具间隙等。

模具的工作零件都采用拼嵌式镶块结构,图2和图3分别为模具结构图和产品照片图。

5 结束语

(1)为减小能耗、保护环境,应大力推广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上的覆盖件上的应用,采用冲压成形,外形美观,重量轻。

(2)镁合金固态变形较困难,覆盖件的板料冲压更困难。因此,应采用不同于钢板冲压的特殊措施。对镁合金冲压工艺参数的研究,用镁合金代替铝合金和优质碳素钢板做汽车覆盖件,对发展镁合金的应用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分析了镁合金在汽车覆盖件上应用的意义,介绍了镁合金汽车覆盖件油箱口冲压后的工艺参数,模具设计的主要问题和防止制件废品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镁合金,汽车覆盖件,油箱口,冲压工艺

参考文献

[1]肖景容,姜奎华.冲压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程永奇,陈振华.镁合金拉深工艺的研究与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4(11):52.

[3]张凯锋,尹德良.AZ31镁合金的热拉深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13(6):1505.

汽车油箱盖 篇9

关键词:逆向设计,快速成型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曲面重构

产品的逆向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是指根据产品实物样件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高效、准确地采集到产品表面的三维几何坐标数据,并运用相应的软件来处理点云数据。利用可实现逆向三维造型设计的软件来重新构造实物的三维CAD模型,进行曲面模型重构[1,2]。产品最终三维模型,经STL数据转换后输入到快速成型设备系统中,完成产品的打印及后处理。

1 油箱盖模型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1.1 扫描

针对油箱盖的外形进行模型分析,确定扫描方案,然后进行油箱盖点云数据的扫描。由于建模思想不一样,点云数据的扫描侧重点也不一样。数据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曲面精度。使用手持式激光扫描仪对油箱盖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完善、精确的油箱盖点云,如图1所示。

1.2 点云数据的处理

油箱盖点云的处理主要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其中包括清除噪点、手动注册、全局注册、合并、补洞、边界优化、简化数据及保存等步骤[3]。

(1)清除噪点。

打开Geomagic Studio软件,运用【统一采样】命令,右击界面中黑色的杂乱点云,可以按下鼠标中键旋转观察,在一起的点云变成绿色。选择除噪的工具栏,在分隔栏中选择“低”,并根据右边选点的多少更改数值的大小,确定后删除噪音点,如图2所示。

(2)精减点云。

在下拉式菜单中选择统一采样,在绝对距离中设置距离值为1。由于存在大量的冗余数据,会影响后期建模的光滑度,并影响加工质量。不同类型的点云可用不同的精减方式:对散乱点云可用随机采样法;对扫描线点云和多边形点云可用等间距缩减、倍率缩减、等量缩减、弦偏差等方法;对网格化点云可用等分布密度和最小区域法,如图3所示。

(3)边界优化。

放大油箱盖的边界,可以看到并不光滑,因此需要对其边界进行优化。菜单栏:边界→编辑,选择“部分边界“选择边界线上的2点,再单击这条线,控制点应在7~8,张力应为0~1之间。可以调节数字使其边界顺滑。

(4)简化数据及保存。

因为点云处理完后可能要被Imageware编辑和处理,所以要保存为stl格式,这种格式也可直接被快速成型机识别。

(5)数据的转换。

使用File→save as命令,选择igs格式保存。igs格式是能被UG、PROE等三维软件识别的一种文件格式。在保存时,注意删除原有的点云,这样才能更快地打开igs格式文件。

2 油箱盖模型的曲面重构

打开UG软件,打开预先保存的,在Geomagic软件中处理好的油箱盖点云数据,导入IGS文件,进入建模模块。

2.1 建立坐标系

用【基本曲线】命令画出两条实线,再用【拉伸】命令选择两条直线拉伸出一个平面,并用动态原点建立好坐标系,如图4所示。

2.2 建立基准平面及绘制草图

运用【基准平面】命令,创建所需的各个基准平面,并根据点云创建如图所示的草图轮廓,如图5所示。

2.3 构建曲面、凹槽及固定件

运用【扫掠】命令,按上一步骤绘制的草图曲线扫掠片体。运用【修剪片体】命令,修剪多余片体。从点云绘制曲线,并用【拉伸】命令,选取曲线拉伸成片体,并选取油箱盖顶面进行修剪。对凹槽内部边进行边倒圆,选择【加厚】命令,并选择片体加厚2.5 mm。最终得到的图形,如图6所示。

3 油箱盖的快速成型设备具体步骤

3.1 导出STL格式

绘制好的图形导出STL格式并修改三角公差为0.002 5、相邻公差为0.12,勾选自动法相生成并让其三角形显示,如图7所示。

3.2 打开Aurora快速成型系统

3.2.1 系统连接、初始化、调试

将机器与Aurora快速成型系统连接,然后进行Aurora快速成型系统初始化,最后调试仪器,检查各喷头的吐丝情况是否正常。

3.2.2 文件导入Aurora快速成型系统

单击【载入模型】,将文件载入快速成型系统,如图8所示。

3.2.3 将工件放入仪器中心并修改分层参数

将导入的文件自动对准,考虑节约支撑材料,将工件放置。把支撑间隔,轮廓线宽,工作台高度等参数修改成自己经验值的数据,如图9所示。

3.3 打印实体及后处理操作

对于油箱盖产品的快速成型,选择3D打印成型强度较好的熔融沉积(FDM)成型方式。产品打印完成图如图10所示。

打印完成后处理包括设备降温、零件保温、去除支撑、表面处理等步骤[4]。

(1)设备降温。

原型制作完毕后,如不继续造型,即可将系统关闭,为使系统充分冷却,至少于10 min后再关闭散热按钮和总开关按钮。

(2)零件保温。

零件加工完毕,下降工作台,将原型留在成形室内,薄壁零件保温15~20 min大型零件20~30 min,过早取出零件会出现应力变形。

(3)模型后处理。

用小铲子小心取出原型。去除支撑,避免破坏零件。用砂纸打磨台阶效应比较明显处,用小刀处理多余部分,用填补液处理台阶效应造成的缺陷。如需要可用少量丙酮溶液把原型表面上光。

4 结论

(1)油箱盖产品的数据采集是使用手持式激光扫描仪对油箱盖进行三维扫描,点云的数据处理主要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其中包括清除噪点、手动注册、全局注册、合并、补洞、边界优化、简化数据及保存等步骤。

(2)油箱盖产品的曲面重构是运用UG软件重新构造实物的三维CAD模型,其中包括导入IGS点云文件、建立坐标系、建立基准平面绘制草图、构建曲面、构建凹槽、创建固定件、边倒圆、得到最终模型等步骤。

(3)产品最终三维模型,经STL数据转换后输入到快速成型设备系统中,选择3D打印成型强度较好的熔融沉积(FDM)成型方式,运用Aurora快速成型系统完成系统连接、初始化、调试及相关参数设置,最终完成油箱盖产品的打印及后处理。

参考文献

[1]颜永年.先进制造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彭燕军,王霜,彭小欧.UG、Imageware在逆向工程三维模型重构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5):85-87.

[3]谢英星,张晓红.基于Geomagic Studio和快速成型技术的产品设计[J].工具技术,2015(6):61-6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中职院校调研报告 下一篇:消防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