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 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 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数和人均国内旅游花费额均持续快速增长。近三年国内旅游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入境旅游继续回暖,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未来的七八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场。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与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滞后形成了供不应求与供需错位等矛盾。
一、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社会存在的快速变化与发展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使命与挑战, 随着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出现很大的缺口,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培养出现严重的“供需错位”现象, 为更好的满足酒店消费者对美好旅程的需求, 酒店相关行业企业期望招到高质量的管理人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 一些高校人才培养仅依靠学校资源和学校教育, 很难培养出适合几年后毕业时的社会要求, 导致毕业生在本行业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虽然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但由于高等教育长期处于学校本位意识, 虽然国家要求地方高校已市场为导向进行转型, 但学校依然是人才培养的单一主体, 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再加上行业指导不到位, 很难形成高效联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共生的新格局。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机构不能故步自封处于孤立状态, 只有与社会、企业、行业等交流合作, 形成协同共生, 互惠互利, 共同促进, 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竞争力, 使人才培养向有序方向发展。
当下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级人才不仅需要诚信、坚毅的品格和敬业、负责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 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 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的业务知识, 掌握酒店的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会展等管理与基本服务技能, 还需要现代服务理念, 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中英文表达能力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因此酒店管理教育应加大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力度, 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 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这就需要行业组织的指导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协同共生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消除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培养出现严重的“供需错位”现象。
二、“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实践与创新
近5年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高校教育的转型让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桂林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 需要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酒店业人才来满足旅游酒店市场的需求, 这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助益。我校酒店管理专业1989年开始招生, 是我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之一, 2007年6月以来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 更新教学理念, 面向市场发展需求, 及时快速适应当今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 深化教学改革, 大力实施深度跨校、跨国、校企协同“融入式”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一) 积极共建多方位、高层次国际性协同育人平台
酒店管理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 国际化特点鲜明, 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实现高质量就业需要, 根本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困境,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我校的酒店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设有营养分析实验室、礼仪实训室、酒店应用软件实验室、前台客服实训室、西餐厅、中餐厅、酒吧等实训室, 既可用于教学, 也可用于运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了基础性实验和过程性实训的实践教学需求。
在世界旅游组织的帮助下,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与香港理工大学达成合作协议, 共建跨校育人平台, 共同制定了面向国际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并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项目班, 为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教学资源, 使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酒店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项目班产出的人才深受酒店行业的青昧。
酒店管理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实训。为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 (集体) 希尔顿酒店集团、联合利华饮食策划等知名企业共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从2013年开始,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与希尔顿酒店集团合作开设了虚拟式的希尔顿班, 这不仅让学生接受到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拓专业视野、享受更好的教学资源、更全面的提升专业职能, 也为希尔顿酒店集团定向培养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 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了校企共同发展。
是否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个单一的“企业”, 而应当看到整个“行业”。因此, 能否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层级,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对酒店行业资源和企业资源、本校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至关重要。
我校构建的“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酒店企业的参与和资金投入, 确保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达到酒店行业设备的先进水平, 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技术技能训练;校外实训主要依托校际资源共享共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实现知行合一。
(二) 打造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轮驱动、齿轮咬合”专业教学团队
良好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前提, 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 在要求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 教师首先要具备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教学手段的能力。我校本专业专职教师主要来自酒店企业, 多数在企业中担任过中高层管理人员, 行业背景良好, 然而, 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 且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变化之中,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难免存在企业实践经验贫乏现象, 即使今天实践经验丰富, 明天或者后天就不一定能满足市场与学生的需求了。
我校酒店管理“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合作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人力资源丰富为本专业, 从行业企业聘用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解决专业教师存在的实践经验短板问题提供了保证。
聘用兼职教师既可以节约教育成本, 提高办学效益, 又可以提高教育水平,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兼职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行业的最新资讯、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 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 可以形成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轮驱动、齿轮咬合”专业教学团队。既能促进学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又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一线专业人员请教, 开阔理论视野、提高教学能力, 实现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丰富其实践经验。地方高校应将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与科研团队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实行“双聘”制度, 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三“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回顾与展望
(一) 提升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形成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协同共生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传授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以为酒店行业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己任, 在推进过程中, 让合作企业深度融入到实践教学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 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深度跨校、跨国、校企协同发挥了希尔顿酒店集团、联合利华饮食策划等企业的产业资源、行业经验及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优势, 实施个性、特色化和多样化培养, 积极推进校内外课堂有机结合, 毕业生素质明显提高, 与传统教学培养模式相比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全面提升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近5年来,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在全国性专业技能赛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于综合能力强,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得到了酒店行业的广泛认可, 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符合转型期深化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内在要求, 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人才的必要途径, 也是促进校企双赢的有效手段。“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不仅能借助企业优势, 节约学校开支, 而且能形成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协同共生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在“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模式下, 近5年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技术性强, 就业机会高失业率低, 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广受行业和企业欢迎, 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近5年我校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40%以上毕业生进入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 美国、中东等地均有分布。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在校内拥有国内一流、区内领先的酒店管理实验实训中心, 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实习。
校外与60多家五星级酒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到迪拜帆船酒店、阿布扎比酋长国宫殿酒店、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凯悦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等国际顶级酒店和酒店管理集团实习。
在实习实践中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开阔视野,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同时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 进行及时查漏补缺, 这样的实习实践可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让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行业和企业中。“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进中培养产出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短, 很快成为单位业务骨干,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 企业获得心仪的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不仅是大学的任务也是企业的任务, 企业全程参与协同育人, 能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紧缺问题, 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避免二次培训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近3年来推行了“管理培训生项目”, 选择了一批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时提供不同的岗位进行轮岗实习, 毕业时由共建的酒店集团录用并为其提供管理岗位待遇、在集团内不同的酒店工作及酒店不同岗位的轮岗工作, 以及涵盖了各相关领域的专题培训, 并将根据其在轮岗过程中的表现提供酒店各部门不同的职位机会, 通过12个月的强化训练计划使其迅速成长为酒店的中坚管理层。为企业人才的培养缩短了时间, 也让本专业的学生加深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 减少人才的流失, 降低酒店业流动率, “管理培训生项目”既能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和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 也可以让企业获得心仪的专业人才, 达成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局面。
行业产业是一直处于变动发展中的, 酒店管理是当今和未来十几年来新兴的热门专业, 五星级酒店将持续批量增长, 酒店产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今后我们仍需积极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新途径和新形式, 加深跨校、跨国、校企协同,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拓展合作育人共生发展人才培养平台, 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让企业深度融入合作教学, 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 努力开创平台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增强协同育人动力, 使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融入式”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 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酒店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 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再加上全球经济回暖, 给酒店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 我国酒店经济迅速发展与酒店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供需错位等矛盾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转型中重大任务与课题, 对此, 我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与多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 在世界旅游组织的帮助下, 积极与名校、名企合作, 共同构建了国家性的协同育人平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平台建成以来, 在人才培养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融入式”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全面提升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平台,转型
参考文献
[1] 郭扬.完善体系的关键在于提升产教融合的高度——兼谈基于“大职业教育”观整合部门资源的地方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07) .
[2]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 2012 (02) .
[3] 候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 (08) .
相关文章:
深入开展电子信息专业指导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育人工作的探索02-07
探索少先队活动形式发挥农村少队育人优势02-07
百尺河小学“探索家乡文化,拓宽育人渠道”活动课程总结02-07
发挥高校电视台育人作用的探索与实践02-07
书院制社区化育人模式下搭建活动平台对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杏花书院为例02-07
师德交流材料02-07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师德师风交流材料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