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一种相对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精心预设的较为完美的活动流程。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凭证,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2爱岗敬业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22爱岗敬业教案
22课新教案
课前游戏: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名著?通过读名著,你又认识了哪些人物?那咱们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怎么样?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摇鹅毛扇。(诸葛亮) 红脸庞、长胡须,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孙悟空)
同学们真聪明,看来,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大家一下就猜出来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导读课中,我们初识的三个人物,大家还记得他们吗?(分别是:《小兵张嘎》中的小嘎子、《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当时这三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 是啊,他们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三个人物,看作者是怎样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
1、找句子。
刚才,我发现大家对严监生很感兴趣,认为他非常吝啬,是吗?(板书:吝啬)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请大家自读《临死前的严监生》,画出最能表现严监生吝啬的语句,读一读。
交流句子:谁来说一下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能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从严监生的动作中,你还感受到什么?) (3)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4)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同学们能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很会学习!】
2、抓变化。
请大家再读这些句子,严监生的哪些表现最让你感受到他的吝啬?(自读)
你能联系上下文,并抓住两个手指这一动作描写来感受到严监生心里的想法,值得学习。那严监生这两个手指有什么变化呢,接着往下谈?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是啊,让严监生在临死的时候还这么着急,甚至都死不瞑目的就是区区一茎灯草啊!难道他家里真是穷的揭不开锅了,还是当时灯草贵的让人买不起呢?读了下面的资料,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指生读资料)
读了这段资料,你又有什么感觉?
3、读课文。
是啊,同学们,严监生这个吝啬鬼被作者透过这两处微妙的动作变化,刻画的入木三分啊。谁来读?
自己再读一读。 展示读:谁来读?
严监生憋着一口气不咽,就是让家人挑掉一茎灯草啊!可是,偏偏大侄子没猜对他的心思,你看严监生急的------,二侄子也没猜准,他急的-------,后来甚至连奶妈都没猜出来,他急的呀--------------。
眼看着严监生就要死不瞑目了呀,最后赵氏终于挑掉一茎灯草,他才(引读)。
【唉,这一茎小小的灯草终于被挑灭了,严监生也终于可以死而无憾了,多么吝啬的严监生啊!在这短短三百多字的描述中,作者就是聚焦两个手指和摇头这夸张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严监生这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吝啬鬼形象啊!】
三、学习小嘎子
1、同样运用动作描写,那在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作者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动作描写的语句,透过这些动作,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呢?
2、谁先来谈,你从哪些动作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怎样的特点?
交流. 同学们真会学习,(幻灯显红)从作者对小嘎子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看到一个顽皮、聪明、争强好胜的小嘎子。(板书:聪明 机灵)
3、同样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预设:学生发现不了,师引导:同学们注意看,我把屏幕上的句子变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发现许多动词,师接:而且是一连串的动词)
正像同学们所说,作者从不同方面选择一系列的连续性动作准确的表现出小嘎子的特点。而在刻画严监生时根据具体情境只是抓住了一个特定的动作进行描写,就表现出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不同人物形象。
4、同学们,作者在刻画小嘎子时,除了抓住人物动作之外,还有心理描写穿插其中呢!(板书:心理)自己你能找到了么?你又体会到什么?
你看,从不同的方面刻画人物,会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谁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在大家的朗读中,一个聪明、机灵、争强好胜的小嘎子又一次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四、学习王熙凤
1、刻画人物形象,除了动作、心理以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貌、语言……)
是啊,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描写刻画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
谁来读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王熙凤性格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特点,并在书的一侧注出体会。
2、把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准备全班交流。】
2、谁先来谈?
外貌:大家看,这就是王熙凤。
(1)正像你们说的,她的穿着非常讲究。你们看,她都穿戴了什么? 髻 钗 圈 佩 袄 褂 裙 齐读 (2)我们往这些饰品前面加了一些修饰词语,
攒珠髻 挂珠钗 璎珞圈 玫瑰佩 窄裉袄 银鼠褂 洋绉裙 齐读 (3) 什么样的攒珠髻?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绉裙
通过朗读,你从华丽外表的背后,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显摆、奢侈、地位高)
3、外貌描写只有这一处吗?生继续交流(出示)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美! 同学们,王熙凤长的呀,可是----范读。
你看,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王熙凤什么样的性格?刁钻,威严。
是啊,相由心生,从王熙凤的外貌中就能大致看出她的性格。咱们就一起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来感受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来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吗?是啊,因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而这与众不同的穿着与容貌又恰恰表现了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4、语言:谁来接着交流?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同学们,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她的语言中,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言外之意”。咱们都来看这段话,其实,王熙凤可不是仅仅在关心林黛玉这么简单。你试着把这几句问话读得紧密些,会有新的发现。
你还看出了什么?
从哪读出的? 是啊,抓住里面的重点词,仔细品一品,就能品出一番“言外之意”啊! 那大家再找一找王熙凤的其它语言,能读出她的言外之意吗?
小结:这就是王熙凤的语言特色,作者恰恰抓住了这个人物特有的语言,将她的 表现的淋漓至尽。
5、侧面描写:
说到语言,这段描写的是谁的语言?可表现的却是——王熙凤。
表面写的是贾母的语言,表现的却是王熙凤的特点,这种写法就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与王熙凤的语言、外貌等正面描写互相配合,使一个能说会道、刁钻泼辣、又善于察言观色的王熙凤,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其实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只是了解到了王熙凤性格中的一个侧面。她是一个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人物,是贾府的大管家,曾大闹宁国府、曾毒设相思局、还曾借剑杀人。如果同学们读了《红楼梦》,会对她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总结写法。
【同学们请看黑板,22课这三个片段同样是写人,写人的方法却有所不同。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不同的人物选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吗?(人物特点不同)是啊,作者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的。我们在写人的文章里,也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侧重点的进行描写。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 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同学们,你读懂了吗?(请一生谈)】
六、作业。
同学们,古今中外名著为我们塑造了许多特点鲜明的人物。比如《红楼梦》中还有叛逆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圆滑世故的薛宝钗等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那一直考到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还有那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竟然高兴疯了的范进等。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经典名著,欣赏更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感受人物形象。
22 人物描写一组
严监生 吝啬 动作
小嘎子 聪明 机灵„„ 心理
王熙凤 张狂 善于奉承„„ 语言
外貌
„„
第二篇:22 九色鹿 教案
22、九色鹿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九色鹿。(板书:九色鹿)
二、检查预习
师: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下面请我们的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幻灯片展示)。
师:谢谢我们的小老师,通过检查,老师发现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自学认读这些词语了,从这三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1组写九色鹿,第2组写国王,第三组写调达) 师:这两个词语,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
师:这个“义”在文中指什么呢?(
1、九色鹿对调达的恩情
2、调达发的誓言) 生1:恩情
师:话讲明白,谁对谁的恩情? 生1:九色鹿对调达的救命之恩。 师:这样话就说明白了。还指什么呢? 生:调达发的誓言。 师: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生字宝宝,上面这个字念?(生齐答),这个字要怎么记才能记得牢呢?(指一生答)大家观察一下,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指一生答)好,我们就来学写这个字吧,请大家描一个写一个。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并概括故事内容。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 教师相机板书:
九色鹿 调达
国王
2、精读课文
师:九色鹿可谓是美的化身,文中是如何描写九色鹿的样子呢? 生:……
师:这真是一只美丽的鹿啊!(板书:美丽)谁来美美的地读第一自然段。 师:九色鹿仅仅是外表美吗?(生答:不是)。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九色鹿,走进它的灵魂深处。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我们还要看他的言行举止,那么九色鹿做了什么事?又说过哪些话呢? 生:它救了调达
师:我们就来再现九色鹿救人的情景吧(出示幻灯片第二自然段“立即”、“纵身跳进”)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立即”就是马上、立刻的意思。“立即”表示速度非常快,九色鹿看到落水人在挣扎就马上跳下河去。
师:看到落水人就立即纵身跳进河中一点儿也不犹豫,还可用一个成语就是—— 生:毫不犹豫。
师: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九色鹿啊(板书:善良),当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生: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师:从哪看出来?
生1:那人在“奋力挣扎”,说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生2:还有那“汹涌的波涛”,落水人很有可能会被冲走的。 生3:还有“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声。 师:你来呼喊一下。 生:。。。。。。
师:呼喊力度还不够,只有三分危急,九色鹿听不见的,谁再来—— 生:“救命啊,救命!”(高声呼喊)这次有了七分危急。
师:我们一起来喊:(齐):“救命啊,救命!”,这次真的是十分危急了。这么危险,九色鹿没有丝毫的犹豫,引读——立即纵身跳进河中。你想到了什么词来形容九色鹿? 生1:舍己为人 生2:奋不顾身 生3:见义勇为
师:真是太勇敢了,面对落水人的感激,九色鹿需要回报吗?(生答:不需要)她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九色鹿的话。
师:从它的语言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1:这是一只不求回报的鹿!
生2:九色鹿只要求调达不向任何人泄露她的住处,她要求的非常少。 师:多善良的九色鹿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九色鹿对调达是救命之恩,被救上岸的调达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师:指课件:想象一下调达连连叩头的样子,带着感激之情读读调达的话(男同学读)
师: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向九色鹿郑重起誓,决不说出它的住处。你们能想象一下他会说些什么吗?
生1:调达郑重起誓说:“我绝不说出你的住处,如果我说了,就天打雷劈!”
生2:我调达今日受九色鹿救命之恩,我发誓绝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生右手五指并拢,对天发誓)否则就不得好死。 生3:。。。。。。
师:可他信守诺言了吗?(生:没有)是什么使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生:金钱
师:是啊,调达看见了国王发布的—— 生齐:皇榜
(课件出示: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 师:你们猜皇榜上会写什么?
生1:知道九色鹿的住处的人,重赏黄金! 生2:知道者种种有赏。
师:瞧,这就是皇榜:(课件出示:传有奇物,名叫九色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今诏告天下,知道其行踪而告于朕者,赏黄金万两,绸缎千匹,良田百亩!钦此!) 生不约而同的发出“啊!
师:从你们的表情中我看出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奖赏啊!面对这丰厚的奖赏,调达此时心里会想什么呢?
(课件出示:调达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 生1:假如我有这么钱的话,我就是百万富翁了! 生2:如果我有这么多钱,我就不用在过苦日子了! 生3:管他什么誓言,发财的机会来了,进攻告密去!
师:要知道,国王捉拿九色鹿可是要把九色鹿的皮拔下来啊,那可是要九色鹿的命啊!可是调达面对钱?丝毫没有犹豫,竟然出卖了它的救命恩人。
师:此时你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调达? 生1:见利忘义 生2:恩将仇报 生3:见钱眼开 生4:背信弃义 生5:财迷心窍 生6:卑鄙小人 生7:无耻 生8:灵魂肮脏 师:大家都非常的痛恨他!
师:我们了解了故事的经过,现在知道九色鹿再次看到调达时为什么如此—— 生齐:气愤!
师:让我们跟着九色鹿一起来斥责这个小人吧!(相机出示幻灯片: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注意“正是这个人”、“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这两个句子,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达那种气愤的语气?
师:我们已经读出了十分愤怒,但还不够,气愤不但通过语言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出来,像调达这样灵魂肮脏、见利忘义的小人我们应该读出万分愤怒!大家加上动作一起用手指着调达一起读 万众一起愤怒吧!再读!
师: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国王明白真相后,做了那三件事? 生:斥责调达、惩罚调达、保护九色鹿 师:真不错,读书让你找到了答案。
师:让我们来做一回国王,发挥你的想象,面对九色鹿、调达以及你的军队,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1: 生2: 生3: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背信弃义的小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课文学到这,真是大快人心啊!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不能像调达一样背信弃义,否则是没有好下场的。 生2:人要守信用,说过的话要算数。
生3:我想到了一诺千金,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要答应! ……
师:是啊,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信。它像春雨,冲刷掉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信任之花;它又像彩虹,装扮着我们美好的人生。老师最后送给大家练习六中和诚信有关的短语。
四、布置作业
第三篇:22夏天和冬天 教案
22、夏天和冬天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读懂相关的生词及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夏、冬两季自然界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引导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夏天、冬天特征,从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l,课件演示,形象感知。 (出示四季景象)教师导语: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
你们看,大自然这位画家为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有着截然不同的季节特点。平时,我们也一定留心过周围景象的变化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感受两个季节的不同情趣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①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
注意读准词语:打卷儿煮熟转圈口哨麦穗
②指名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思考: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季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评读井交流感受。
教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习课文
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炎热?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教师相机贴出“柳叶”、“小花”、“有鱼的湖水”3张图片)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理解:“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湖水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着再说几句。(如:大树垂下双肩。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习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蜒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
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1.指名读
3、4自然段,思考:文小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象, 2.山示课件(雷雨景象),听雨声录音.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习朗读
3、4自然段。 (三)学习5—9自然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
5、
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引导想象:结合平时你的观察,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 3.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晚霞,空气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光彩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4.雨过天睛,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也来到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可以一个人朗读,也可以和小组内同学合作朗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2.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或背诵并评点。
五、习写生字,交流学法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自己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2.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课后拓展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的景物;搜集文中或课外的描写夏天的词句,并进行摘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诵短文《夏》。 2.指名读《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冬天季节的特点,想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二、细读课文,了解冬季特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从哪里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填空练习。cAI出示句子:小雪花给(),()暖暖的。 ①想象“雪白的大衣”、“雪白的被子”是什么样的景象? ②读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随机指导:拟人的写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读了以后,使头脑中的雪景更为具体。 (二)学习:2一6自然段。
1.自由读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北风的? 2.讨论:①从哪里看出北风“淘气”?②联系生活想想“吹口哨”是什么意思? 3.听音响(北风的呼啸声),联系生活想象冬天北风的猛烈。
4.再读思考:冬天,北风凛冽,寒风刺骨。但在作者笔下.北风却是“淘气的”,“吹着口哨”.“滑了一大跤”,使人感到特别有趣。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品读练习:你觉得这一部分哪一段格外有趣?该怎么读?(教师尊重孩子独特体验,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
7、日自然段。
1.指名读
7、8自然段,说说:小麦苗做了什么美梦?
2、练习领读、齐读,,(教师领读每句话的前半句;学生齐读每句话后半句) 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小麦苗还可能会梦见什么?
三、朗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朗读《冬》全文,并练习背诵。 2.同桌交流冬天的景色特点。
四、整体回顾,归纳全文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夏天和冬天的景色各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练习
1.搜集描写冬天的有关词句,进行摘抄。 2.画一画“冬天”。
3、仿照课文,说说“春天”和“秋天”。
[板书设计]
第四篇:22《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22.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21教育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â)
载人(zài)
屏息凝神(bǐng)
无虞(yú) 炽热(chì)
弧度(hú)
轮廓(kuò)
俯瞰(kàn) 模拟(mó)
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ūn)(fù)
舷窗(xián)
赫兹(hâ
zī)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1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出处:】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版权所有:21教育】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3 „„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
科学态度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 (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 (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 (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 (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 (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 (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
(乘组)景海鹏、陈冬
推荐阅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11个神奇之处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完成组合体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在这失重3
34 天的太空之旅中,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哪些神奇之处?
飞得更高——393公里轨道高度的对接与运行
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主要是为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因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时间更长——33天的太空旅程
神舟十一号的技术改进,很重要的一个创新亮点,是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升级光学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难度“太空之吻”
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可保障航天器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
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
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
照明设备点亮“飞天之路”
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态照明光源,当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
热控系统为“太空之家”保驾护航
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航天员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为航天员营造一个温暖如春的居住环境。
舱门快速检漏仪——载人飞船的“小门神”
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舱门在关闭后,门体上的两道密封圈与门框之间会形成一个小空间。检漏仪利用舱门的特有结构,在工作时向小空间内充入一定量的检测气体,通过监测小空间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情况。
仪表板减振器——飞船仪表的“救生衣”
仪表板减振器肩负起了为整个飞船仪表减振的重任,安装在仪表板四个安装点上的仪表板减振器扮演了神舟飞船仪表类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确保了历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
载人飞船的神奇“外衣”
轨道舱厚度约2厘米的外衣,能高效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外衣表面还有一层华丽的复合膜,来提高飞船对轨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护能力。返回舱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为保证在轨期间的返回舱温度条件提供有力支持。推进舱的底部,为有效抑制发动机点火后的高温对推进舱内的影响,这一重点区域运用了多层隔热材料,能够隔离的最高温度达900 。
逃逸发动机——航天员巡天的“定心丸”
逃逸系统承担着航天员安全救生使命,性能特殊,技术复杂,国际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项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突破的三大技术难关之一。
飞船安全返航的法宝
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
思考:通过阅读短文,你对神舟十一号有了怎样的认识?
5
第五篇:高一化学硅教案22
高一化学硅教案2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硅酸盐工业及一些产品。
2、了解一些重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
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回忆Si和Sio2的部分化学性质,默写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介绍硅酸盐的概念及硅酸钠的性质和用途。
解释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科学视野]:介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等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缺点:
抗腐蚀、耐高温,质脆、经不起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强度高,耐高温;
具有电学特性: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
具有光学特性:发光、透光(可见光、红外光、射线);
具有生物功能。
[思考交流]: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
硅酸:Sio2•H2o、Sio2•2H2o
硅酸钾:k2Sio3——k2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例题讨论]:教材P69习题2。
[演示文稿]: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幻灯片
补充习题:
、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传导光的能力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
B、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不可以用于制耐高温设备
c、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轴承
D、人造刚玉硬度高,可用来制造刚玉球磨机
2、熔融苛性钠应选用的器皿是(
)
A、陶瓷坩埚
B、石英坩埚
c、普通玻璃坩埚
D、铁坩埚
3、把下列式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A、正长石kAlSi3o8___________________。
B、石棉camg3Si4o12____________________。
c、蛇纹石H4mg3Si2o9_________________。
4、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曾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时反应获得。
⑴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陶瓷的用途是________(填序号)。
A、制汽轮机叶片
B、制有色玻璃
c、制永久性模具
D、制造柴油机
⑵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试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现用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气氛保护下,加强热发生反应,可得较高纯度的氮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