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修复

关键词: 透光性 牙冠 修复 临床

牙冠修复(精选八篇)

牙冠修复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 我院共使用纤维桩对236颗前牙进行桩冠修复。男性125例, 女性111例, 年龄15~60岁。其中, 残冠189例, 残根47例。

1.2 材料

德国“古莎”CL型光固化机、玻璃纤维桩 (Parapost Fiber) 、粘结预处理剂 (Parapost bond) 、双重固化粘结树脂水门汀 (Parapost cement) 、双重固化桩核树脂 (Para core) 。

1.3 操作方法

(1) 牙体预备:对患牙进行常规根管预备, 深达根长2/3~3/4, 根尖保留4~5 mm的封闭区, 横颈约为牙体横颈的1/3[1]。 (2) 根管桩粘结:常规隔湿, 选择直径与根管相近的纤维桩, 对其一端修整, 使其尽可能长地插入根管, 以保证纤维桩核的固位力, 但不可将纤维桩磨的过细。修整完成后, 用免冲洗的酸蚀剂酸蚀根管壁30 s, 吹干, 再用小毛刷将处理剂涂布于根管壁和纤维桩上30 s, 吹干, 调取适量的paracement双固化粘结树脂水门汀充填在根管内, 纤维桩表面涂一层此水门汀后, 就位于根管内, 于根管口处去除多余的水门汀, 光照30 s固化根管口, 用paracore双重固化树脂塑成核。常规制做烤瓷冠。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成功230例, 失败6例, 分别为纤维桩折断3例, 树脂核折断1例, 桩核脱落2例。

3 讨论

前牙位于面部突出部位, 在颌面外伤中较易折断, 一旦发生前牙冠折, 若缺损少, 牙本质未暴露, 可将锐角磨光;若牙本质已暴露, 并有轻度敏感者, 可行脱敏治疗;若敏感较重者, 用临时塑料冠, 内衬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 待有足够的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后 (6~8周) , 再用复合树脂修复牙冠, 修复时要用氢氧化钙制剂垫底, 以免形成对牙髓的刺激;若牙髓已经暴露的前牙, 对牙根已经暴露者, 应行牙髓摘除术;对年轻恒牙应根据牙髓暴露多少和污染程度作活髓切断术, 以利于牙根的继续发育。对所有牙冠缺失部分, 可用复合树脂或人工冠修复。笔者主要探讨前牙冠折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陈芮娟等[2]曾对比玻璃纤维桩和镍铬合金铸造桩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比镍铬合金铸造桩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与修复效果。秦霞南等[3]选择40例残根残冠患者, 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玻璃纤维制作复合树脂桩核, 再以烤瓷冠修复, 并经过0.5~2.0年临床疗效迫踪观察, 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在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肖成琦等[4]观察玻璃纤维桩和光固化树脂联合修复前牙的疗效, 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桩增强了无髓牙的抗折性, 对前牙的应力分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可见, 玻璃纤维桩的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另外, 由于玻璃纤维桩透光性能好, 在其上制作的全瓷修复体美观性能好, 患者满意度高, 玻璃纤维桩的半透明性和自然颜色为患者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美学修复, 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

经过此次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笔者的体会是: (1) 纤维桩色泽透明、美观, 更适合于前牙全瓷冠美容修复。 (2) 纤维桩的弹性模量与天然牙的接近, 可防止牙根折裂, 保护牙体组织[5]。 (3) 玻璃纤维占组成成分的60%, 并呈同一方向排列。这样既强化了桩的结构, 同时也不会削弱桩的韧性, 其机械强度完全能满足临床要求。 (4) 采用双重固化树脂粘结水门汀, 其外层经光照引发聚合链反应而固化, 而根管内深层水门汀经化学方式固化;纤维桩与粘结剂间形成化学粘结, 粘结剂与牙体质间形成微机械嵌合作用[6]从而达到稳固密合的粘结效果。 (5) 一旦发生折断或根尖炎, 纤维桩较易去除, 利用再次修复和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前牙冠折玻璃纤维桩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使用纤维桩对236颗前牙进行桩冠修复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成功230例, 失败6例, 分别为纤维桩折断3例, 树脂核折断1例, 桩核脱落2例。结论:前牙冠折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佳, 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前牙冠折,残根,残冠,纤维桩,纤维桩核

参考文献

[1]徐君武.口腔修复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1.

[2]陈芮娟, 沈晓峰.玻璃纤维桩和镍铬合金铸造桩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9) :145-146.

[3]秦霞南, 张爱芳.玻璃纤维桩在桩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 2009, 15 (15) :67.

[4]肖成琦, 高青, 郑敏捷.玻璃纤维桩和光固化树脂联合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5) :109-110.

[5]王瑞霞, 李健.桩核冠修复对无髓牙抗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2004, 19 (1) :61.

牙冠修复 篇2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53-02

冠折或残根、根面龈等因素都会使断根在龈下,不过要保留断根,才能对牙体基进行修复,给予牙冠延长术治疗,将牙齿牙冠延长后,还要保证修复体的稳定性,才能防止患者发生牙周病变等疾病[1]。牙冠延长术需要注意的是,切除牙龈时,要把冠向处牙槽骨清除,增加牙槽上牙体长度,才能使生物学宽度得到稳定[2]。了解患牙病因做出正确诊断后,再处理好牙冠短情况,可能为治疗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本次研究中,A组牙根长度在1.5cm以上,临床治疗总有效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牙体缺损均为外伤导致冠折到龈下残根,由根管长度和X线片进行检测,50例患牙根长均大于1.2cm。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3.2±4.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将50颗牙体缺损根据牙根长度进行分类,把牙根长1.5mm以上设定为A组,患牙共24颗,把牙根长1.5mm以下设定为B组,患牙共26颗。所选研究对象排除了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排除了心率紊乱的患者,排除了高血压、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排除了严重牙龈、牙周等疾病的患者,排除了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50例患者在术前4周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实施洁治术与根治术,通过根管治疗,使牙龈炎症得以消除。在手术前要以X线对根管检查,确定根管的填充严密,再检查患者口腔卫生,通过模型对患者理想的牙冠长度进行计算,用于术中参考。同时,还要准备好术中应用的各项器械及高速涡轮手机等。术前进行麻醉,探测好牙根断端范围、位置,根据周围牙齿高度,计算龈缘的位置,再进行牙龈切除,选择内斜切口和翻瓣,将断根面暴露出来以后,再把部分的牙槽骨清除,保持断面和牙槽顶距离3~4mm。去除牙槽骨时,要把涡轮机转速调整低一些,加大喷水量,防止骨面过热发生坏死。把根面残留的牙周纤维组织清理干净,防止再次附着。断龈瓣缝合要控制断端高出龈上1~2mm左右。

术后6周做义齿的修复,把纤维桩作为桩核,离根尖距离在4mm以上,牙龈下留出0.1~0.5mm阶台,修复牙冠体的形态。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确定疗效评价包括有效和无效两种。有效指患者主观的感觉十分良好,叩痛消失,牙齿未发生松动,而且咀嚼功能已基本恢复,牙龈未发生炎症,牙体的修复整体效果好,牙周及牙槽嵴、根尖周等处均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牙龈存在炎症,牙齿有松动且附着差,在根尖周和牙周骨等处透光性过高[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100%,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牙冠延长术通过手术方法对龋齿和折断等牙冠损坏进行修复,通过提高牙冠的方法,实现牙齿的修复,使患者口腔保持美观。牙齿龈沟与牙槽嵴在正常状态下是保持恒定的,也就是常说的生物学宽度,在上皮及牙槽嵴间距离多保持在2mm。健康牙龈沟深保持小于2mm。而牙冠延长术是以此为根据,以牙周手术,将部分的牙槽骨取出,使牙槽嵴的位置发生改变,对龈底沟位置再次确定后,使术后牙冠长度得到恒定的保障。去除牙槽骨如果过多,术后会出现冠与根比例失调,容易出现牙齿松动等症状,导致牙周受到损伤[4]。

本次研究中,选择的50例牙齿损伤为单根牙,受创伤性或重度龋齿导致的龈下残根与断根。术中,医师要注意保持生物学宽度,计算好牙槽嵴顶的高度,确定牙槽骨外形,确保手术成功。A组治疗总有效率100%,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当根长大于1.5mm时,应用牙冠延长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根长小于1.5mm时,对牙周去骨范围过大,患牙预后效果不佳,B组无效5例均为牙齿松动,与黄擎,唐慧,刘瑜,等研究人员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应用牙冠延长术要注意患牙的手术适应证,观察牙槽骨的高度和冠根的比例、断端、龈缘等间的关系

总之,应用牙冠延长术可以使修复体与牙周组织符合生理需求,减少拔牙的痛苦,通过残根与断根基础上完成修复体的制作,防止活动导致的修复不便。所以,牙冠延长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惠民.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97.

[2] 徐燕,袁萍,黃万元,等.牙冠延长术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1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5):278-281.

[3] 曾颖怀,黄建生,曾雄群. 前牙临床短冠或残根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804-2805.

纤维桩再接修复前牙冠折2例 篇3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 46 岁, 因“左上前牙肿痛3 天”于2013年8 月4 日就诊, 3 天前食用硬物, 感觉左上前牙松动, 继而前牙区肿胀疼痛。口腔科检查:左上侧切牙Ⅱ°松动, 唇侧牙龈红肿, 少许溢脓, 波动感不明显, 根尖区无压痛;X线片显示牙颈部线形阴影, 牙周膜间隙无改变, 牙根长度正常。诊断:左上侧切牙冠折。

例2:患者男, 51 岁, 因“右上前牙折断”于2014 年1 月23 日就诊, 患牙1 个月前曾行充填治疗。口腔科检查:右上尖牙冠折断, 牙冠近中邻面见大面积龋损, 断面平齐牙龈, 髓腔暴露, 探 (-) , 叩 (-) , 牙龈未见红肿, 无压痛;X线片显示根管空虚, 牙周间隙、牙根长度正常。诊断:右上尖牙冠折。

治疗方法:常规根管治疗, 观察5 天。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麻, 予以牙龈切除术, 暴露根面至断面下1mm, 根桩预备, 根据桩道角度将冠部断面髓腔适度扩大, 于舌侧切端相通, 选择与根管匹配的石英纤维桩。试桩时取适宜长度, 保持断面能够完全密合, 用金刚砂车针轻磨断面, 小裂钻取一环形浅凹。调拌松风聚羧酸锌水门汀适量置入根管, 纤维桩植入, 待其粘牢后去除根面多余的水门汀。使用3M自酸蚀黏结剂湿润牙冠、根面, 固化, 牙冠按桩道戴入, 使断端紧密接触, 树脂填充固化40 秒, 去除断面溢出的树脂, 调节咬合, 消除早接触。治疗结束后随访1 年, 2例患者除牙龈略有红肿外无明显不适, 纤维桩无松动。

2 讨论

前牙牙冠折断复位再接可以保持外伤牙的自然外形, 使其与邻牙色泽协调, 并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 同时对牙周组织的不良刺激明显小于全冠修复[1]。随着桩核技术与黏结剂性能的改进, 尤其是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及自酸蚀牙釉质牙本质黏结剂的出现, 使牙折修复成功率大为提高。但操作过程中需注意:① 治疗过程中, 离体牙冠置于生理盐水中保存, 防止牙冠变色, 影响美观。② 根管长度测定严格遵循桩体预备要求, 纤维桩牙槽骨内长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内长度的1/2, 保证纤维桩具有足够的固位力。③ 牙冠拔除过程中, 根管治疗到桩体黏结时出现牙龈增生, 采取牙龈切除术后出血会干扰操作, 甚至影响桩体的黏结强度。使用电刀行牙龈切除术可减少出血, 必要时行牙冠延长术或根管治疗术、桩体预备植入等。④ 根管与牙冠髓腔的桩道就位困难, 断面无法紧密接触。适当扩大根管口的直径, 并循纤维桩的角度对冠髓腔进行预备, 必要时切除冠部纤维桩的长度。⑤ 为增强树脂和纤维桩的黏结强度, 可对根管和牙冠进行酸蚀, 并于冠舌侧开髓, 增强光固化的有效性。切忌将酸蚀剂接触创口牙龈, 否则会造成剧烈疼痛。⑥ 去除治疗后的多余树脂和黏结剂, 以免刺激牙周组织, 调节咬合, 嘱患者注意使用, 勿食用硬物。

总之, 采用纤维桩对牙冠完整或部分缺损的冠折前牙进行黏结修复, 可完整地保留牙齿的外形、色泽, 使咬合契合程度高度一致, 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稳定性[2]。

参考文献

[1]镇荣军, 吴细霞, 朱雷, 等.改良型断冠再接在恒前牙冠折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3, 22 (3) :386.

牙冠延长术后上前牙修复的疗效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7~2008年采取SCL治疗患者13例 (16颗患牙) , 其中男8例, 女5例, 年龄16~47岁, 其中外伤致牙折者9例12颗患牙, 龋坏至龈下4例, 中切牙12颗, 侧切牙3颗, 尖牙1颗;断缘均在龈下2~3mm。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有牙龈炎症者行洁刮治术, 消除牙龈炎症。术前常规X线摄牙片, 检查牙根充填是否严密, 根长及牙槽骨情况, 了解牙槽嵴顶与牙根及釉牙骨质界的关系。进行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 签定手术知情同意书。

1.2.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 必兰麻局麻下做内斜切口翻瓣, 暴露牙根断面;观察牙槽骨嵴顶的位置, 用骨凿或球钻除去部分支持骨, 使牙断面与牙槽嵴顶之间至少有3~4mm, 使愈合后露出约3mm的牙体组织。注意使骨嵴高度与邻牙的骨嵴逐渐移行, 不可有明显的台阶, 这样才能在术后获得较好的牙龈外形。龈瓣复位缝合, 放置牙周塞治剂, 1周后去除牙周塞治剂, 拆线。

1.2.3 术后修复

牙周延长术后的桩冠修复, 我们采用铸造核 (镍铬合金铸造核) +烤瓷冠修复。待组织完全愈合, 龈缘位置基本稳定后再开始, 一般术后8周做桩冠修复, 注意冠的边缘放在龈沟中部而不是龈沟底部, 以利保持牙周健康。

1.3 评定标准

成功:患者主观感觉良好, 牙龈颜色正常, 质韧, 龈缘与邻牙协调, 牙根不松动, 修复体边缘密合, 咬合关系好。牙片示牙槽骨嵴顶未见吸收。失败:牙龈充血, 质松软, 龈沟深度>3mm, 探诊牙龈出血, 牙根有松动, 咬合不适或咬合无力, 牙片示牙槽骨嵴顶有吸收。

2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1~2周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 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8周, 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 所有患牙无松动。在冠修复后, 所有患牙边缘符合设计要求位于龈下, 冠缘与基牙边缘探诊密合无台阶。修复术后1年, 有1颗上侧切牙桩核冠修复体根折, 拔除。其余15颗牙经0.5~1年观察, 稳固无松动, 修复效果均较为满意 (见附图) 。

3 讨论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牙外伤、根面龋等原因造成的残根残冠, 如果断缘均在龈下2~3mm , 这时生物学宽度 (BW) 常被破坏。如果未考虑到牙周组织的自身生理特点进行修复, 将会导致炎症、牙龈退缩或增生、骨吸收、修复体边缘暴露以及不美观等结果等。BW是指牙槽嵴顶与龈沟底之间的距离, 是恒定的, 约2mm。牙槽嵴顶与龈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4mm, 其中1.07mm为结缔组织所附着, 0.96mm由结合上皮占据, 1~2mm为龈沟。去除牙槽骨的高度为龈壁根方3~4mm处, 这个高度包括重建生物宽度2.04mm和术后龈沟再生高度1mm[1]。

SCL就是基于BW原理建立的一种术式, 该术式通过龈切除和骨整形, 在龈沟底和牙槽嵴顶之间重建BW的距离, 同时考虑形成龈沟的深度, 使修复后的冠边缘位置不侵犯BW, 从而达到局部牙周组织健康。其目的在于在根面的水平上重建健康的牙周组织。因此, 将骨切除术与根向复位瓣合并应用, 以便在修复体边缘、骨与软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形成易于为患者和牙科医生进行维护的临床环境[2]。此项研究表明, SCL的成功运用可允许并有利于修复治疗的开展, 还可提高修复治疗的效果。

适应证的选择是手术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条件之一, 应严格把握适应证。这方面其他文献报道较多, 在此谈几点禁忌证: (1) 牙根过短、冠根比例失调者; (2) 牙齿折断达龈下过多, 为暴露牙齿下缘而做骨切除后, 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以支持牙齿行使功能者; (3) 为暴露牙齿端缘需切除牙槽骨过多, 从而导致与邻牙不协调或者明显的损害邻牙者; (4) 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在操作中术前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牙根断面在龈下的位置, 总的规律是实际深度比探诊深度大, 所以术前应向患者交待, 可能会术中拔牙。SCL应用于前牙区的修复前, 因为前牙的美观受到更多的关注, 在前牙区部位应考虑术后龈缘的位置与邻牙的协调关系。牙龈切口应循生理外形, 注意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的不同龈缘高度, 并作相应的骨切除术。术后不宜过早制作修复体, 应待组织充分愈合、重建后再开始。樊聪等[3]报道术后修复时间可因手术去骨多少、牙体预备情况的不同而定, 但设计龈下边缘修复时, 于术后6~8周后开始修复为宜。本组患者均在术后8周进行修复。另外, 修复桩核冠时根管必须有3~5mm的根尖封闭区, 尤其要注意牙槽骨内桩长必须≥牙槽骨内根长的1/2[4]。本组中1颗上颌侧切牙因牙根过短, 修复时行核桩冠修复未保留足够的根尖封闭区, 后患牙根折, 最终不得不拔除, 造成整个修复的失败。桩冠修复完成后, 要求患者定期复查, 开始可3个月复诊, 以后间隔期逐渐延长, 检查患牙的牙周情况和咬合情况, 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使患牙的牙周健康得以长期维护

总之, 前牙美学修复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 需要多学科 (牙体、牙周、修复、技工及患者本人) 的联合治疗。综合应用完善的根管治疗术、SCL、桩核冠修复术是保留前牙龈下残根修复牙冠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治疗方案较为复杂, 治疗的成功受多重因素影响, 临床须对各环节严格细致操作, 提高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曹采芳.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349-352.

[2]Bensimon G.Surgical crown lenthening PID cedure to enthefics[J].Int JPerindont Rest Dent, 1999, 19:333-341.

[3]樊聪, 冯海兰, 徐莉, 等.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7, 42 (3) :165-168.

牙冠修复 篇5

外伤、龋坏、切缘磨耗等原因均可造成前牙临床牙冠短, 如果单纯烤瓷冠修复, 患者往往因烤瓷冠短不美观而不满意, 本文初步探讨了临床应用牙冠延长术结合烤瓷冠修复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前牙氟斑牙四环素牙及龋齿等原因要求美容修复但牙冠过短, 修复体难以固位者, 直接烤瓷修复影响固位和美观的患者8例, 男2例, 女6例, 年龄20~40岁, 所有患者均无牙周手术禁忌。X线示预测的术后烤瓷冠长度与牙根的比例小于1。

1.2 具体诊断方法

通过骨探测法探查牙槽嵴顶的位置。局麻下用牙周探针探入沟底, 记录龈沟深度后, 将探针刺透牙周附着, 直到接触牙槽骨, 再记录测量值。正常情况下, 从龈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3mm, 包括1mm的龈沟深度, 2mm的生物学宽度。如果龈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3mm, 且角化龈够宽, 只需切除多余的牙龈, 使龈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保持3mm即可。若龈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3mm, 则需作骨切除和根向复位瓣手术。

1.3 手术方法

首先取诊断模型, 用复合树脂制作模板, 协助确定切口, 常规麻醉、消毒。根据探测结果, 若附着龈宽度不足, 则需采用根向复位瓣术。若龈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3mm, 则进一步行骨切除修整手术。牙龈瓣复位并修整外形后缝合于牙槽嵴顶处水平。冲洗压迫止血后, 放牙周保护剂。常规术后护理。术后1~2周先制作临时冠并戴至永久修复前, 术后2个月开始烤瓷冠修复, 常规备牙, 为了美观, 注意肩台要放在牙龈沟内但不能接触牙龈沟底, 排龈, 精确取模, 灌制超硬石膏模型, 比色, 选择合适的修复体种类, 检查石膏模型标准后并交予技工制作。1周后试戴烤瓷冠, 重点检查冠边缘是否光滑密合, 患者满意后黏固。

1.4 临床观测指标患牙松动度;龈缘的高度;龈缘的色泽。

2 结果

本文对8例病例通过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显示, 患者术后2周~1个月牙龈红肿即消退, 松动逐渐减轻, 不影响咀嚼。1年后随诊, 患牙基本不松动, 修复后患牙龈缘高度与邻牙龈缘高度日趋协调一致, 有7例牙龈色泽正常。另有1例患者牙龈有轻微增生 (1mm) , 对美观影响甚微, 患者欣然接受。1例患者牙龈缘有轻度萎缩迹象, 牙龈灰暗, 用全瓷冠加龈色瓷修饰后, 患者表示可以接受。

3 讨论

牙冠延长术是通过手术方法降低牙龈缘位置, 去除相应的牙槽骨以暴露健康的牙齿结构, 使过短的临床牙冠加长, 从而利于牙齿的修复或解决美观问题[1]。牙冠延长术是基于生物学宽度的原理, 通过手术降低牙槽嵴顶和龈缘的水平, 在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建立符合生物学宽度的距离。生物学宽度是指从在龈沟底与牙槽嵴顶的距离, 约2mm左右, 基本上是恒定的距离[1]。

实施牙冠延长术前应考虑一些因素, 如冠根比、稳定性、邻牙高度等[2]。上前牙唇侧行牙冠延长术者, 应重视术后的美观效果, 说话和大笑时会露出牙龈, 龈边缘形态是否协调将极大地影响美观效果[3]。本文8例患者中1例因为术中龈瓣修剪不足, 颈缘线低于同名牙, 影响了美观效果;1例因为去骨发生唇侧龈退缩, 这可能与唇侧骨板较薄有关。一般骨吸收的量与骨的厚度有关, 骨质薄的部位吸收最多, 因此对唇侧骨板较薄的病例, 应考虑术后可能发生时骨吸收及龈退缩, 术中去骨时可适当减少去骨量。为了减少术后龈乳头的退缩, 在做牙龈手术的水平切口时, 尽量做保留龈乳头切口, 即将整个牙龈乳头保持在某一侧 (唇颊或舌腭侧) 的龈瓣上。对于手术无法避免的颈缘线过高者, 可采用龈色瓷修饰来弥补牙龈形态不良。

牙冠延长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修复时机?牙冠延长术后1~2周牙龈的外观已基本正常, 创面有新生的结缔组织连接龈瓣和骨组织, 并形成新的结合上皮, 但此种连接仍较脆弱, 约需1个月后, 牙龈才能达到较完全的愈合, 并有较明显的新骨形成, 牙周组织的完全重建和修复约需数月, 术后6周至6个月期间龈缘位置仍有<1mm的变化 (继续龈退缩或冠向移动) 。牙冠延长术后的修复不仅要求对功能有所恢复, 而且对美观方面需多加重视, 特别是在前牙的唇颊侧。在过早修复的情况下, 存在将来发生龈退缩的风险, 会导致修复体颈缘线的暴露, 从而影响到美观, 还会产生根面继发龋。患牙松动度也没完全稳定, 使修复体过早地负荷, 从而影响到其功能的恢复。因此有学者建议最好在术后1~2周时先戴临时冠, 永久性修复最好在术后6周以后开始, 涉及美容的修复至少在术后2个月后开始[1]。

当对牙齿进行修复时, 修复体边缘距牙槽嵴顶必须大于生物学宽度, 才能保证牙周组织的健康。如果修复体边缘侵犯了生物学宽度, 就会出现牙龈红肿等炎症表现及牙槽骨吸收。因此, 在解决修复问题而施行牙冠延长术时在充分考虑生物学宽度同时考虑形成龈沟深度和修复体边缘放置的位置。边缘越近龈沟底部, 尤其是边缘质量不佳, 密合性差, 有明显的悬突, 牙龈炎症越明显, 牙槽骨吸收程度也越重。因此术后烤瓷修复体的质量问题也很关键。另外是否选择对牙龈刺激性小的贵金属烤瓷和全瓷冠修复, 也是影响术后美观效果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349-352.

[2]魏红.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桩冠修复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3, 13 (8) :462.

牙冠修复 篇6

关键词: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冠折,美学修复,前牙修复

外伤导致的前牙冠折可见于各年龄段的患者, 但以青少年较多见。前牙牙体缺损对患者可造成功能、心里等方面的较大影响, 因此, 对其修复体的美观性能要求较高, 修复体的色泽、外形、质地、透光性、和抛光性对所修复牙齿的美观影响巨大, 可以说前牙除了切咬功能, 美观特性就是前牙最重要的功能[1]。作者经临床观察, 如果冠折未露髓而且牙髓状态保持良好的, 可利用直接黏接修复的方法将断离的牙冠黏接到残留的牙体组织上, 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如果冠折露髓, 可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然后再进行直接黏接修复[2]。现将外伤冠折牙齿直接黏接美学修复的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 于我科因外伤致前牙冠折的患牙17颗, 应用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进行修复, 观察并记录有无微渗漏、继发龋、断端脱落、牙体颜色改变、牙龈退缩及患者满意度等。

1.2 病例选择:

进行病例选择的标准包括: (1) 前牙冠折 (露髓、未露髓均可) ; (2) 折断线位于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 (3) 断端未遗失; (4) 断端相接吻合、整齐; (5) 排除冠根联合折及根折; (6) 根尖发育完成; (7) 根尖区无病变; (8) 咬合关系良好; (9) 依从性良好者; (10) 身体健康, 无系统性疾病者。

1.3 使用材料:

Super-Bond C&B超级黏接剂。

1.4 操作步骤

(1) 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 向患者介绍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相关事宜, 患者知情同意, 执行治疗计划。 (2) 断离牙冠的处理:将断离的牙冠在无菌条件下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清除表面的污染异物, 浸泡于庆大霉素液中20 min, 大量蒸馏水反复冲洗后浸泡待用。 (3) 护髓、垫底或根管治疗:对于未露髓的患牙, 必要时可使用护髓剂和垫底材料保护牙髓;对于已露髓的患牙, 需于牙体牙髓科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4) 隔湿:强烈推荐使用橡皮障隔离术区。 (5) 黏接面处理:按黏接剂的使用要求对需黏接的牙齿界面进行处理并涂布黏接剂。取备用的折断牙片, 将折断片牙釉质及牙本质用32%磷酸分别酸蚀20 s及10 s, 用水冲洗而不吹干;挤Super-Bond C&B黏接系统中的处理剂A1滴与处理液B1滴混合, 对牙釉质层和牙本质层做20 s及10 s的预处理。 (6) 复合树脂修复:在双侧断面涂抹黏接剂, 将涂抹黏接剂的牙片复位, 对齐, 手指固定, 确保严密对位, 光固化10 s。 (7) 裂纹的处理:黏接后, 可发现断裂处有很明显的裂纹, 将裂纹处的牙体组织做少量斜形磨除, 斜向断裂处, 斜度不宜过大, 边缘不能太规则, 要有移行过渡, 填涂遮色树脂, 光固化。经过比色, 选择一款与自体牙颜色接近的树脂, 恢复牙冠形态, 光固化。此时, 可以看到牙冠断裂处的裂纹消失或不明显。仔细观察牙冠唇面, 如有细小的隐裂痕迹, 用磷酸酸蚀两中切牙牙冠唇面20 s, 用水冲洗, 吹干, 涂上光剂, 用微气流吹均匀, 光固化。 (8) 修整形态和抛光:树脂充填舌侧缺损, 用细车针打磨, 精细抛光, 结束治疗。见图1~8。

2 结果

17颗患牙均未发生微渗漏、继发龋、牙龈退缩, 其中, 发生断端脱落1例、发生牙体颜色改变1例、患者满意度94%。

3 讨论

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有很多优点, 由于直接修复的全部过程均在牙科综合治疗椅旁完成, 不需其他步骤, 所以整个操作可一次完成, 最大程度的减小了缺牙期, 符合国际修复的最新理念,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直接黏接修复利用离断的牙冠直接黏接到残留的牙体组织上, 仅需要在美化时进行少量的调磨, 最大限度的保存了牙体组织;另外, 价格相对便宜及牙髓可以耐受牙本质黏接系统等优点。

复合树脂材料既有美观的特性又较耐用, 是前牙直接修复中最常用的牙体修复材料。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在前牙冠折修复应用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黏接界面要完全隔湿, 强烈推荐使用橡皮障隔离术区, 以保证黏接效果;尽量保持断面的原始形态, 便于复位时严密对位;牙本质断面的黏接使用全酸蚀或自酸蚀黏接技术;断面涂黏接剂后, 先复位离断的牙冠, 再光照固化;唇面裂纹的修复使用牙釉质磷酸酸蚀黏接技术和多色树脂充填技术。

前牙冠折应用复合树脂直接黏接修复技术修复快速、简单、直接、经济, 最大程度保存了健康牙体组织, 减少或避免微渗漏, 黏接界面有利于分散和传导咬合力, 加强薄弱的牙体组织, 扩大了美学修复的适应证,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Jackson RD.Today’s composite resins part l:versatile, aeathetic.and conservative[J].Dent Today, 2009, 28 (7) :116-119.

牙冠修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口腔科抽取初诊患者240例, 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 年龄为20~50岁, 所有患者均无语言表达和肢体活动障碍及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所要修复的患牙无松动脱落现象, 缺损的磨牙残冠应保持在牙龈缘以上且是大面积缺损。

1.2 材料:

口腔科常用材料。

1.3 分组及操作步骤

1.3.1 分组:

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患牙240例, 随机分为2组:成型模组, n=120, 利用成型模行Ag Hg (银汞合金) 充填, 成形片组, n=120, 用最常用的成形片和成形夹行Ag Hg充填残冠。

1.3.2 方法 (共分为两个阶段) :

①基础治疗 (可分两种情况) :分为:a.活髓牙的治疗。b.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牙的治疗。②行Ag Hg充填修复磨牙残冠阶段:a.成型模组:基础治疗:充填活髓牙时, 应用沟槽固位和Ag Hg钉技术在缺损磨牙上安放牙本质钉, 用以成型模的固定。如果是死髓牙或者根尖周炎患牙, 应先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 治疗后需安放根管钉, 也可以同活髓牙一样应用沟槽固位和Ag Hg钉技术在缺损磨牙上安放牙本质钉。后期治疗:将成型模制好后戴入患者口中, 在戴入前患者应先以肾上腺素收龈。带入后应调整模型位置至咬无干扰。填充材料和雕刻成形等。b.成形片组:常规充填。

2 结果

2.1 充填成功率比较

分别统计两组成功率并进行对比 (表1) , 结果显示, 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4.93%和68.33% (χ2=10.402, P=0.01) 。所以成型模方法修复磨牙大面积牙冠缺损成功率高于传统成形片方法。

2.2 充填修复后功能评价 (远期效果)

注:经过临床实际观察并与传统成形片充填修复磨牙相比较, 发现成型模Ag Hg充填修复磨牙残冠优势明显, 修复效果更好

从两组患者中分别抽取50颗患牙, 统计其修复前后咀嚼效率 (CE) 值,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E增值 (表2) ,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CE增值为8.32±4.31和2.95±4.10 (t=4.683, P<0.05) , 差异显著, 所以成型模方法修复磨牙大面积牙冠缺损的咀嚼效率高于传统成形片方法。

2.3 充填后维持时间评价

从两组患者中分别抽取60颗患牙, 一定时间后, 对两组患者充填体脱落或折断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对患牙进行充填修复24个月后, 两组在银汞合金填充体的折断和脱落数量上差异很大 (P<0.01) , 成型模方法修复磨牙大面积牙冠缺损的维持效果优于传统成形片方法。见表3。

3 讨论

磨牙石咀嚼主要受力点, 磨牙损伤会给患者正常饮食及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磨牙的大面积损伤会导致牙髓的病变加重, 使牙齿功能丧失[3]。银汞合金硬度大,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是常用的填充材料, 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 不刺激牙髓的优点, 于是常被用作修复磨牙损伤的填充物。传统成形片的稳定性主要来自缺损牙冠的支持, 它顺着牙冠轴面的曲度也是其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但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后, 患牙就不能继续固定安放成形片, 勉强安放后其稳定性也大打折扣, 这些原因会造成银汞合金填充物的充填困难, 充填质量欠佳, 充填体强度降低及形态改变[4]。成型模的稳固性不受残冠大小的影响, 任何残冠都能使其保持稳定, 所以成型模也不会存在上述缺点。因此, 成型模应用在临床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是很高的, 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比自制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成型模与传统成形片的临床效果, 评估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 在该装置帮助下, 以银汞合金为充填物修复缺损磨牙 (n=120) , 统计成功率, 治疗后充填物的脱落数以及咀嚼效率, 对比分析修复效果。结果 成型模组修复成功率84.93%, 成形片组为68.33%, (P=0.01) ;成型模组咀嚼效率增加 (8.32±4.31) , 成形片组咀嚼效率增加 (2.95±4.1) , (P=0.022) ;成型模组填充体脱落数为2, 成形片组填充体脱落数为24, (P=0.002) 。结论 与传统的成形片修复方法相比较, 自制成型模在成功率以及咀嚼效率的恢复上有明显优势, 但操作程序繁琐, 有待改进。

关键词:磨牙大面积牙冠缺损,咀嚼效率,成型模,成形片,牙模

参考文献

[1]汪竹红, 黄达鸿, 李宏鸣, 等.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缺损下颌磨牙[J].口腔医学研究, 2010, 26 (4) :578-579.

[2]熊连珠.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三种充填材料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z4) :105.

[3]程越, 彭彬.磨牙根管治疗后直接充填修复效果的3年临床评价[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7, 17 (11) :652-654.

牙冠修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54颗牙均为第一磨牙, 牙折线均累及髓腔及部分牙根。其中男性36例, 女性20例, 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42岁。其中上颌第一磨牙20颗, 占57.1%。下颌第一磨牙34颗。排除标准:有严重牙周、牙龈疾患, 劈裂牙剩余部分经治疗后松动Ⅰ°以上。

1.2 治疗及修复方法

劈裂至龈缘下且折裂片松动达Ⅲ°以上, 无法保留者拔除折裂松动的牙片, 进行根管治疗。劈裂至龈下2.0mm以内者以铸造桩钉桩核修复牙冠形态, 再行铸造全冠修复。劈裂至龈下2.0mm以上者, 局麻下行牙龈切除术或牙冠延长术, 愈合好后行再以铸造桩钉桩核修复牙冠、牙体形态, 行铸造全冠修复。全冠修复时根据需要适当减小颊舌径, 以减小负荷。

2 疗效判定标准

成功:修复1年后自诉咬合功能良好, 修复体固位良好, 患牙不松动, 无叩痛, 牙龈无出血及红肿表现;X线片未见牙槽骨吸收及根尖区阴影。良好:修复1年后无主观不适, 修复体固位良好, 患牙不松动, 无叩痛, 轻度牙龈炎, 牙龈红肿;X线片示局部牙槽骨有轻度吸收。失败:基牙肿痛, 修复体脱落, 不能咀嚼, 或基牙松动超过Ⅱ°, 牙槽骨吸收明显, 经牙周治疗后反复发作, 需要拔牙者。成功和良好者视为有效修复。

3 结果

54颗患牙中直接修复者16颗, 牙龈切除术或牙冠延长术后修复38颗, 1年后复诊有效修复47颗, 有效率87.03%。

4 讨论

4.1 后牙冠根纵折的临床发生率较高, 以死髓牙更为常见

牙隐裂和牙根纵裂的发生与牙体组织结构发育存在缺陷有关。牙体组织不是均匀的连续体, 牙本质是具有各向异性断裂性质的脆性材料, 当长期集中的压力直接作用于牙体硬组织时将会产生应力疲劳微裂而易导致牙体组织的折裂。临床资料显示, 牙髓失活后, 牙体组织因失去了营养物质的供给, 脆性加大, 抗折能力降低, 加以后牙咀嚼力较大, 大大增强了后牙纵折的机率[2]。另外, 创伤和早接触也是后牙纵裂的主要原因之一[3]。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纵折磨牙可以有条件的保留。对于斜向折裂至龈下的磨牙治疗, 一般采取桩核冠修复配合牙周手术以提高修复的成功率。

4.2 影响修复成功的因素

修复的成功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 (1) 完善的根管治疗是修复成功的前提; (2) 适应证和修复方法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本组病例全部经完善根管治疗, 凡是龈袋深度超过2.0mm, 均施行牙龈切除及牙冠延长术, 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在直视情况下修复患牙, 保证了修复体的密合性; (2) 去除了深在的龈袋, 减少了菌斑附着机会, 降低了牙周病的发生, 从而提高了修复的成功率; (3) 铸造桩核的使用和全冠适当减轻既精确地恢复了缺损牙体的正常形态又有利于恢复后发挥正常的生理、咀嚼功能。

4.3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看, 桩核联合牙冠延长术修复磨牙纵折1年后复查的总有效率为87.03%, 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1~9 3.

[2]黄建生.完全纵折磨牙的临床固定修复保存[J].广东牙病防治, 2000, 9 (1) :22~2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智能化电气工程 下一篇: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