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词: 通风 开采 矿井 煤矿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精选十篇)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篇1

1.1 煤矿矿井总风量不足。

目前, 在我国个别小煤矿中普遍存在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的问题, 开采矿井时没有详细的计划, 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通常都出现超出矿井通风能力范围的情况。当煤矿市场需求量较大时, 就会组织大量人力去开采煤矿, 而大部分工作人员得不到相应安全保障, 甚至是没有安全措施。原本就相对薄弱的矿井通风能力, 因日夜开采的超负荷生产, 导致矿井中风量不足, 瓦斯聚集超出矿井最大限制, 从而发生了安全事故。如陕西某煤矿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就是因为矿井中的六个作业点同时进行作业, 而当时总风量为172m3/s, 仅是实际需求风量的10%, 最终因风量不足导致瓦斯爆炸, 造成事故的发生。

1.2 通风系统管理混乱。

矿井通风作为煤矿开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其通风效果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目前, 仍有部分煤矿开采单位的矿井通风管理工作十分的混乱, 差强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井下通风所呈现出的是一条直线, 风从一个工作地点到下一个地点时, 致使所产生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 如果在上一个地点中发生瓦斯爆炸必然会引发下一个地点, 这样就会快速的扩大事故发生范围。 (2) 工作地点的通风系统还没有形成就让工人进行开采工作, 部分矿井使用局部通风枪进行通风, 这样所产生的通风系统不稳定、风力小, 因此也会发生安全事故。 (3) 采用落后、非正规的开采方法, 导致工作面中无法形成通风系统。 (4) 对通风系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工作, 随意的对施工系统进行调整。 (5) 对通风系统的管理不够, 安全设施的质量不过关, 随意构件, 在管理上造成很大困难。

1.3 矿井的通风阻力大。

在中型或小型煤矿中的回风巷道断面普遍存在偏小问题, 部分甚至不足一平米, 巷道内出现通风高阻力大的现象。因为巷道断面的大小是不同的, 拐弯角度不大于90°, 导致通风阻力变大, 矿井的负压不断升高。在对某地矿井的调查结果显示, 小型矿井多数存在风阻大负压高的问题。

1.4 中小煤矿中缺少专业通风人员。

因为中小型煤矿的工作环境差、薪资待遇低的原因, 所以很少有技术人员会到中小型煤矿中工作, 因此, 中小型煤矿普遍存在缺少专业通风技术人员的问题。在小型煤矿中, 因为没有专业通风技术人员, 其管理人员对通风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经常出现随意调整、操作错误的情况, 给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对策

近年来煤矿的安全事故频发, 瓦斯煤尘爆炸特别显著, 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重大的人员伤亡, 及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不仅损坏了煤矿企业形象, 还直接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未来发展。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 治理“一通三防”事故的技术手段已经趋近成熟, 但依然无法控制重大通风事故的发展势头, 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去寻找其他途径, 从广义的角度找到问题的关键, 运用联系及发展的观点研究出通风安全的管理问题, 同时提出了通风安全管理模式。通风的安全管理就是人类同自然环境的斗争和抗衡, 积极的改造和适应自然,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具备基本的通风安全技能, 掌握了解通风管理的基础知识, 熟练准确的操作各种仪器, 快速的分析出各种安全隐患并迅速的做出安全预防措施。

2.1 制定通风系统安全管理标准。

在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出台了《煤矿安全规范》与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各个地区的煤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通风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安全、合理、可以得到实施的管理体系。

2.2 建立安全合理的通风系统。

(1) 测定通风系统, 测定时需选取具有资格和专业技术的机构, 在多条线路中选出具有代表的线路进行测定, 对矿井的高阻区段、通风阻力等都需要进行详细测定, 并制定出参数图。通过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 进而制定出一套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 在检查中发现性能较低的通风机需更换, 优化通风系统。 (2) 与周边煤矿进行隔离, 开采作业时要与周边的煤矿保持距离留有足够空间, 煤矿间需设置隔离煤柱, 避免回风进入到其他煤矿的生产系统中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 通风系统的设计时需要严格把关, 杜绝出现平面交叉通风系统, 严禁在开采空间内出现通风串联、通风扩散等安全隐患。 (4) 要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 对密闭、风桥等设施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在主进主回间需要设定三道风门, 设置闭锁装置, 避免两门同时开时出现对流现象。

2.3 改善对风系统装置。

在矿井中通常准备两台以后上的电机与主扇机, 一台用作日常运转, 另一台作备用, 改善供电双回路。对防暴盖、反风道等设施进行休整, 并需要定期的进行反风练习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对通风设施定期进行维护, 降低矿井的外部漏风率, 保证所有设施正常运作。

2.4 核算矿井通风能力。

通过分析各矿井的通风量, 进一步核算出正确的矿井通风能力。根据产一吨煤所需的通风量计算, 保证煤矿通风系统和风量正常运作, 根据得出结果计算出矿井一年的通风力, 平均分配出每月供风计划。按照掘进、开采及其他用风点核算出总和, 总风量必须小于扇风机提供的风量。

2.5 加强工作面的供风管理。

确保掘进工作面供风量的前提下, 根据作业人数、巷道、爆破炸药量等指标的最大数值来确定计算结果, 禁止风筒出现压积、接口漏风、破口等情况发生。在容易出现瓦斯涌现及距离较长的工作面应配备风量大的大直径风筒及高效率的通风机

结语

煤矿生产的理念是“安全第一”, 其重要前提就是安全通风。煤矿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不仅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保障, 更为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好处。因此, 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通风, 并且可以迅速、安全的防治瓦斯事故。瓦斯事故与矿井通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做好通风工作, 就能有效的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占青, 郑宝.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 2011 (06) :258-261.

[2]陈文礼.预先危险性分析在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健康, 2005 (15) :39-40.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篇2

(一)通风设计存在很多不妥之处

较为常见的通风设计问题有巷道内风速很快、通风阻力太大等,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进行通风设计时,巷道断面的设计偏小,这一设计问题始终是煤矿日后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巷道的布置很多时候也存在不妥,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技术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全面考虑,不能单一片面的看问题,如果因为巷道布置不合理导致风量不足,那么就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对此一定要予以重视。所以,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以矿井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设计,这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为了将设计做到更好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及时、适时的根据需要做出调整,以确保设计质量。要做到以上所述,《煤矿安全规定》的相关要求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对于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只有严格遵照相关规程,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准绳,才能使设计有意义有效果,也才能为后续可能的操作提供余地。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的设计人员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就定能实现设计的实际价值与经济意义。设计完成后,还要进行自我核查,优化巷道质量,提升可控性。

(二)通风设施未能实现规范化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将为常见的通风设施问题主要有器材放置位置不合理、器材选取有问题等。而对于器材的选取,造成其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财务支出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一些单位对于通分设施投入较少主要还是相关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对此相关领导要提高认识,适当增加对于通风设施设备的财政支出;对于造成通风设施选取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其调整方式主要是加强对有关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通风设施管理的规范化,是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方面,管理跟上去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才会大大降低,煤矿安全生产运营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概述

(一)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

通风系统管理是否合理、到位,这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能否正常有序开展,所以在开展通风系统管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排除隐患、保障安全。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管理首先要提升管理人员以及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在管理者思想里树立起安全管理的讯息,要将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工作当中;对此,文玉煤矿经常对煤矿工作人员开进行安全教育,让员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文玉煤矿还时常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岗位技能培训,以降低作业事故发生的几率。员工素质的提升是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二)加强对通风安全的控制管理

对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任何姚维妙刘雷陈晨内蒙古鑫泰煤炭开采有限公司文玉煤矿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一个环节都不能够被忽视。那么,如何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呢?首先,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要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预设的目标既要体现相关的安全指标又要能够对于工程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有一个合理的规定,并以此作为煤矿通风安全系统建设的依据。其次,就是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留任,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另外,要明确各部门在通风安全管理中的职责,责权明确。

(三)对通风环境加强管理

通风环境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对于通风环境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的管理人员就要提高自身能力,要做到能够及时排查可能的环境隐患,例如火灾隐患、爆炸隐患等,还要能够考虑到例如天气状况、环境等可能为通风安全带来的威胁,要加强环境安全监测,确保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煤矿安全通风事故的`防范探讨

(一)选择恰当的矿井风量调节方式

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与干扰,往往导致各个作业地点风量需求无法达到预定的标准,对此,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因地制宜地予以调整,以确保风量达到预定要求。风量的调节还要根据施工作业巷道的推进而不断变化,确保风量充足。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调节总风量的方法主要是改变扇风机的特性,而调节局部风量的方法则有增加、降低风阻等。

(二)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作用就是为地下矿井输送新鲜空气同时将矿井中的浊气排出去,因此,通风系统对于整个矿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今通风系统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矿井的通风系统是煤矿企业需要考虑的,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矿井的通风系统,才能确保矿井通风顺畅、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机率,进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在以往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由于通风安全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占比很大,煤矿通风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热点。对于煤矿的通风安全文玉煤矿一直都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切换,进一步提升了煤矿通风安全系数,为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只有做到技术与管理同步前进,煤矿通风安全事故发生机率才能被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于晓宇,魏佳兴,杨文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与通风事件预防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4):144.

[2]陈鹏飞.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探讨[J].科技传播,2013,(20):94-94.

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系统管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79-02

矿井通风系统是保证煤矿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井下工作的安全性,是工人施工以及安全生产的保障。煤矿通风系统由多个系统组成,再加上生产环境特殊,在管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为保证煤矿生产的有效进行,必须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

1 煤矿通风系统概述

煤矿通风系统由通风动力、通风网络、通风方法以及通风设施等方面组成,只有每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行,才能确保整个通风系统的应用效果。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以及应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要求,例如系统作用的任何场所与工作面,都能够顺利将有害气体排出。煤矿通风系统建设以及应用的效果如何,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矿井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想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要解决的就是通风系统的问题。例如通风系统风流流经路线必须具有较高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使风流通过入风井口进入矿井,顺利经过各用风作业地点,然后进入回风井,最后由回风井排出矿井。生产期间通风系统以经济性最高的方式带动通风动力,向井下每个工作点提供充足新鲜空气,稀释井下瓦斯与粉尘浓度,降低井下热量,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保证生产安全,需要控制好通风系统风流方向以及大小,通过对各设备措施的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 煤矿通风系统常见安全问题分析

2.1 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矿资源需求的逐渐增大,在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中,系统设计方案也在不断完善。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降低隐藏危险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必须要提高煤矿通风系统设计的有效性。虽然大部分的煤矿企业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上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在设计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巷道内系统设备的布置应该从整体效益出发,以满足煤矿开采为根本目的,以提高通风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为要求,不断提高巷道布置的合理性,提高通风系统对煤矿工程产生的效果。但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例如无效巷道过多或者是通风路线过长,而导致通风阻力过大,生产安全威胁也不断增大。或者是巷道断面设计过小,导致巷道内风速与阻力增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2.2 通风设备设置不合理

通风设备是构成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内容,其在根本上决定着珍格格系统运行的效果。就现状来看,很多煤矿在对通风设备放置方式以及位置等内容进行设计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论是位置不合理、还是设备选型不合适,都会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综合来看,造成通风设备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包括财务开支预算以及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煤矿开采大多都是在地下,环境潮湿,设备受影响严重,在加上预算比较高,很多承建单位为降低预算,会选择老旧的设备,或者是在系统改造时不对已经安装的不适应生产需要的设备进行更换。这样虽然通风设备还可以工作,但是其整体运作效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煤矿生产需求,增加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威胁。

2.3 系统总风量不足

现在仍然存在部分小煤矿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仍是将生产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煤矿通风系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来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超出通风能力范围的情况。在市场需求增大时,煤矿企业会为了获取更得的效益,组织开展更多的开采活动,这样整个通风系统就会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导致矿井中风量不足,瓦斯的聚集量很快就会超出规定值,对工人安全造成威胁,严重时则会直接发生安全事故。

2.4 通风系统管理混乱

通风系统管理工作开展效果,也会影响到通风系统最终应用的有效性,关系到煤矿开采工程整个工作面的安全性。现在仍存在部分煤矿开采企业对通风系统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是管理人员专业不足等,最终导致整个管理系统混乱。①矿井内工作面通风为细线型,风从一个工作地点到下一个工作点时,将会导致有害气体浓度增加,这样如果上一个地点发生爆炸必将会造成下一个地点的爆炸,扩大了事故影响范围;②矿井内通风系统没有建设完成就开展开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并且会降低风量;③管理工作开展不合理,各通风设备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程度上会对管理工作的进行造成影响。或者是在开采与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不符合生产系统要求,并且在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就对施工系统进行调整,将会增加矿井开采的安全威胁。

3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3.1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通风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必须要提前对矿井各工作面进行详细分析,并保证选择的各通风设备型号、材料等满足工程需求,以满足实际生产为目的来设计通风系统,争取能够不断提高系统的有效性。煤矿通风系统是由多条井巷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由点、线及其属性组成的系统,受井下恶劣条件影响,如地质条件构造复杂、瓦斯涌出量大等,都决定了通风系统安全管理的难度。我国大巷煤矿通风网络节点可达近千个,网络分支可达上千条,角联分支占据总数分支比率的15%~45%,如果巷道长度为50~200 km,所需通风设施数量在几十个以上。通风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输入参数受煤矿内外生产条件影响比较大,例如供电网电压波动引起风机运行不稳、巷道出现高冒、坍塌等事故,都会影响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对矿井构造进行详细分析,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设备数量以及风网布局,争取不断提高通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2 优化通风系统设计

煤矿开采企业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对于煤矿通风设计应从原有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不能一味的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来减少巷道尺寸,这样反而会降低工程质量。同时也不能完全为追求大尺寸以及高成本,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华而不实,不能发挥出去成本应具有效用。因此,在进行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时,应以满足国际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基础,提高生产安全性为目的,严格按照规定来设计,才能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例如精诚煤矿鸳鸯碳掘进工作面,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整体宽2.5 m,高2.65 m。通风系统平均转速设计为41.3 r/min,矫正系数为0.6,其中风表其中初速为7.8 m/min,真风速为32.58 m/min,风量确定为182.45 m3/min。在工作面气压为89 842 Pa,环境温度20 ℃下最终测定瓦斯平均浓度为0.12%,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0.09%,整个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能够满足煤矿开采施工的需要。

3.3 有效规划通风设施

通风系统设施的规划管理,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要求永久风门、临时风门、永久风桥以及测风站等设施设备技术参数以及设置地点,都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设置,不能随意更改地点以及设备型号等,其中在设备设置安装时应该有通风部门进行监督。另外,临时密闭应该采用墙面抹面封闭板墙、钉鱼鳞木板墙等的方式来处理。而如果是用砖来构筑临时密闭,必须要将墙体厚度控制在240 mm以下。同时,对于部分需要拆除的通风设施应先对施工点两侧的两帮与顶板做好固定处理,然后逐一来拆除墙体。如果选择用钎子来拆除砖墙,对领锤工与领钎工的配合程度要求比较高,为避免失误伤人,必须要集中静力来进行施工。如果是拆除木板墙,需要先拆除木板,然后在进行倒柱工作,要注意倒柱的方向,并且10 m范围内不允许任何人存在。并且对于施工现场内存在的各类砖块、木块等废旧材料,应及时清理,还需要做好安全用电,任何施工都不允许对电缆造成影响

3.4 提高通风系统合理性

{1}在正式应用前应做好测试工作,对通风系统的测定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机构来完成,并且在多条巷道中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来完成,对矿井的高阻区段、通风阻力等进行详细的测定,最后还需要制定出参数图。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其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不断优化通风系统。

{2}对通风系统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平面交叉通风系统的出现,并且要杜绝开采空间内出现通风串联、通风扩散等安全隐患。

{3}需要与周边煤矿进行隔离,开采作业时应与周边煤矿保持足够的距离。并且煤矿间应设置隔离煤柱,以免回风进入到其他煤矿生产系统中,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密闭、风桥等设备的定期维护,保证系统中所有组成环节都能正常运行。

4 结 语

煤矿生产环境特殊,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通风系统则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研究。通过确定煤矿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选择最为有效的解决措施,争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贾敏远,杜润魁,甘信锋,等.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州煤炭,2010,(8).

[2] 吴超,王从陆.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的参数调节度数字实验[J].煤炭学报,2011,(5).

[3] 宋岩.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17).

[4] 刘锋.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资讯,2010,(24).

基于瓦斯的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研究 篇4

关键词:瓦斯,安全,瓦斯爆炸

煤炭行业在我国发展很早,直到近代以后人们才真正的大面积开采,在发展的初期仅仅依靠人们的简单工具开采,安全方面得不到保证,后来小的煤矿被不断的取缔,进行集中开采,针对于安全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才用了很多的方法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下面这篇文章针对于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煤矿瓦斯通风的基本要求与作用

“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是适用于各种类型煤矿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能够有效治理防范瓦斯灾害,也是瓦斯通风的基本要求。通风系统的最基本要去就是通风,要求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完备的通风系统,使整个系统内的瓦斯无死角的排出。另外对于高瓦斯、易发火矿井要求必须社里专用回风巷,并且严谨无风、微风、不合理的串联通风作业。必须保证风门、风桥、调风墙、密闭等井下通风设备完好,且通风断面完好。保证作业区的风量充足、风速合理。煤矿瓦斯通风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严谨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

煤矿瓦斯通风的最根本作用是实现矿井中瓦斯的及时排除,避免出现瓦斯爆炸、瓦斯燃烧等安全事故。同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矿井中可建立乏风氧化发电机组,回收利用甲烷,减排二氧化碳,实现经济循环。

2 煤矿通风中基于瓦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设备布置不合理

在多数长久作业的矿井中,往往会出现通风设备老化、维修不及时,造成通风系统不完善,设备布置不合理现象。设备落后或者不合格都会造成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性能低,工作状态不稳定。随着矿井作业开发的进行,前期投入建设的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建筑会慢慢不符合作业要求,标准不符合,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作业的持续进行。另外,一些中小规模的矿井,其采掘工作面的通风设备太少,不足以满足需求,造成实际通风效果不好,带来安全隐患。为降低开支成本,往往有些矿井后期作业时,通风系统设备设置不合理,不完善,出现微风甚至无风作业的情况。通风设备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简化巷道设计,把采掘工作面设置成“一条龙”大串联通风,且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2.2 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不完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瓦斯监测监控设备的作用体现在事故的预警作用上,其能够更加采集的数据,经过分析后提前预测事故的发生几率并发出预警信号,为及时疏散人员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争取时间。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的落后造成检测监控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为缩减生产成本,在某些采区较少安装甚至不安装瓦斯传感器设备,或者传感器老化失检修,传感器读数不准、安装地点不合适,串联通风无任何安全技术保障等。其中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年久失修、检测周期过长、维护人员素专业质低、工作拖沓等。

2.3 矿井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没有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换机

矿井掘进作业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某个作业段的地址条件造成该段没有瓦斯出现的可能性,有些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在该作业段会考虑减少安全投入,甚至不考虑安全投入,在巷道中不按照资质部门的鉴定意见和结果安装双风机。通常是否具有瓦斯是看连续的作业段,某一段不具有瓦斯不代表在掘进的过程中,后面的作业段没有瓦斯,若后面的作业段涌出瓦斯,可能因为前面没有完善的通风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2.4 安全管理水平不高

安全管理问题多存在于中小企业,受限于经营规模、煤层赋存条件、开采工艺等条件,在实际的工作中,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往往会忽视矿井通风系统设备的建设与安装,或者即使安装也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缺乏合理的维护规划。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在煤矿开采极为常见,一旦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瓦斯爆炸。企业缺少安全宣传与教育,造成生产工人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条例和操作规程。

3 矿井通风中瓦斯安全问题防治措施

3.1 优化通风网络及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通风系统必须保障整个采煤工作面的良好通风,并且必须保障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合理的进风会回风线路,避免形成串联通风。另外在实际的煤炭开采作业中,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容易聚集瓦斯,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保证该区域的聚集瓦斯及时排出。常用方法有:挂风障引流法、风筒导风法、移动泵站抽放法、尾巷排放瓦斯法、液压局部通风机吹散法等。

3.2 加大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通风设备的建设安装是一个方面,日常安全检测则是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通风安全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测制度和程序,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做到定期下井深入检查,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并立即处理。严格处分井下电气设备失爆、违章用电、违章放炮、违规烧焊等危险行为。定期检测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并作出记录,制定合理的维护周期。

3.3 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

3.3.1 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拓展知识面,延伸知识范围,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的建立或者资助煤炭专业院校定向委培,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安全知识和意识。

3.3.2 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高层领导需要从意识上重视通风安全工作,强化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强烈的安全意识,做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也重要”。

3.3.3 加强施工工人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辅导,规范工人的操作,以通俗易懂、简单便利的方式进行日常安全教育。比如:案例故事讲解、电教片讲解、现身说教、模拟演习等方式。针对每个安全事故进行反复分析和教育,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元继光.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2]吕元.煤矿通风瓦斯的蓄热氧化处理装置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5.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探讨 篇5

煤矿瓦斯、煤尘、火灾、是矿井发生伤害严重的危害因素,而煤矿通风对防治煤矿瓦斯、煤尘、火灾起着本质的作用.煤矿通风评价首先要做好影响煤矿通风的基础资料.煤矿测风数据是煤矿通风评价的重要依据,测风数据应包括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可能漏风的区域,低风速区域的风量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判断影响发生瓦斯、煤尘、火灾危险的因素.分析煤矿通风系统对各用风点风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漏风、低风速区域的影响因素.对自然风压影响的因素作业评价.根据上述内容分析作出对应的结论和针对性措施.

作 者:曹毓芳 CAO Yu-fang 作者单位:晋中长泰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榆次,030600 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4) 分类号:X936 关键词:煤矿通风   影响因素   安全评价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通风安全;基础材料;测风;风压

Mine ventilation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ventilation system

Bian Feng

(Schenck (Tianji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300385)

【Abstract】Mine is a high-risk industry, in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irstly,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mine ventilation, mine ventil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cause safety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finally how to do Ventilation Safety presented the author's own views.

【Key words】Ventilation and safety;Basic material;Wind;Wind pressure

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以此判断工程和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及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的过程。我国的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为了保证煤矿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的安全,安全评价在煤矿企业中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对煤矿生产系统潜在危险进行相关评价,找出事故原因,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本文旨在介绍煤矿安全通风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确保煤矿的安全通风。

1.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

1.1 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

煤矿通风系统要以保障煤矿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为出发点。煤矿的通风系统分为中央并列式、对角式、分区式等。要根据通风系统的特点,识别留设煤柱或岩柱是否满足该矿通风系统的要求;判别各种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是否符合要求,矿井负压是否符合要求;矿井的风机、反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判别煤矿通风系统中存在的角联部位,特别是煤矿多水平生产,多井口进风的角联,分析、保障角联井巷中通风稳定的措施。合理的采(盘)区通风系统是保障采掘各用风地点实现独立通风、通风稳定的条件。如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盘)区,高瓦斯、或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区,开采容易自燃的煤层,必须设置专用回风巷。低瓦斯开采煤层群,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盘)区必须设置专用回风巷。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系统有上行、下行通风之别,由于煤矿瓦斯密度较空气轻,上行通风风流与瓦斯自然流动状态一致,便于带走瓦斯。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大于12°的煤层必须采用上行通风,如要采用下行通风,工作面的风速必须大于1m/s。煤矿总回风巷的瓦斯及二氧化碳是煤矿通风各使用点通风稳定晴雨表,要通过煤矿一定时期总回风巷瓦斯测定记录,总回风巷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稳定或者变化,来判定通风系统中是否存在问题。

1.2 对矿井通风管理评价。

对矿井的通风管理评价,需要建立并且完善通风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机制和反风演习制度,这些不仅是进行通风管理评价的保证,而且也是保持煤矿通风稳定的根本措施。对煤矿通风管理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矿井通风安全的因素,了解各个通风地点对通风系统的影响作用,为不断改善通风系统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对煤矿通风基础材料的评价。

煤矿比较容易出现瓦斯和氧化物质。煤矿通风的基础材料包括对瓦斯、氧化物浓度检测以及煤层自然发火性和爆炸性的检测结果。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矿井每年都要对瓦斯、氧化物浓度进行鉴定,具体包括二者的涌出量和绝对涌出量,再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在煤矿管理机构备案。同时我国法律对自然发火性和爆炸性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1.4 对煤矿测风的评价。

(1)煤矿测风工作是通风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测风数据一方面必须真实、准确,同时测风地点要全面,能反映出通风的状况。测风地点应包括进、回风井,主要进风巷、回风巷,采(盘)区进、回风巷,采掘用风点进、回风巷;可能漏风区域如:风门、风桥、密闭等;低风速区域: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隔角,角联巷道等。

(2)根据矿井测风数据,计算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流风速。煤矿井下风流状态要求为层流,紊流可将井下有害气体如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随风流带走,紊流状态要求井巷中的风流风速必须大于《规程》规定的最小风速。同时由于巷道风速低的特点,低风速区域也是瓦斯容易积聚的地方,是管理重点。井巷风流风速过大,容易造成煤尘(粉尘)的飞扬,必须低于《规程》规定的最高风速。根据《规程》163条的规定,通过计算评价各用风地点的风量是否满足需要。漏风是矿井的必然现象,通过测风,要计算矿井外部漏风、内部漏风。内部漏风又分直接进回风间的漏风和漏到采空区的漏风。外部漏风,直接进回风间漏风影响矿井的通风效率,而漏入采区的风量,对于开采有自燃发火性煤层的矿井将是严重的自燃发火隐患。

1.5 评价结论的阐述。

根据上述内容进行评价、计算、判断,对下述问题作出结论:(1)影响矿井通风的矿井灾害因素。(2)井下各用风地点对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因素。(3)矿井开拓开采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因素。(4)说明矿井低风速区域、高风速区域。(5)对矿井漏风地点、大小、危害性质作出说明。(6)矿井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影响程度。

2. 煤造成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因素分析

2.1 煤矿系统还不完善。

通风系统不完善指的是通风方法和方式不符合煤矿的实际生产情况。通风系统混乱会直接影响系统风量不足,导致采掘面处于微风甚至是无风的状态下,瓦斯积聚增多,达到爆炸的浓度。

2.2 煤矿通风设施不安全、不可靠。

从已经发生的煤矿事故可以得出,很多煤矿企业的通风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漏风的现象,这样使得矿井环境处于微风的状态下,很容易使瓦斯积聚,甚至会发生爆炸。例如:山西大同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煤矿的通风设施不可靠,使设施破坏,出现严重的漏风现象,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2.3 煤矿安全管理秩序混乱。

有些煤矿事故是由局部通风不合理造成的,有时安装多个通风设施时运用串联的方式,串联的风机和出风口没有密封的装置,也没有负压风机协助工作,这样并没有把地面上的新鲜空气送到地下,只是产生大量的循环风。所以,矿井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没有被排出,在矿井内积聚,严重时会导致人中毒死亡。

2.4 盲巷管理不严格。

煤矿企业对盲巷的管理不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很容易发生煤矿事故。对于盲巷工作区域没有进行封闭工作,工作人员可能会违章误入,导致死亡。对于需要修复的盲巷,更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密闭瓦斯的渗入,留下爆炸的安全隐患。

3. 做好通风安全的措施

3.1 煤矿企业应该把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通风系统方案。

3.2 矿井都是在变化的,根据变化对通风系统加以改进,从而保证矿井的作业安全。对通风系统的改善要坚持以控制通风的稳定性为前提,避免不合理串联通风的出现,从而使煤矿生产得到一定的保障。

3.3 在注重通风管理方面的问题时,还要加强监控管理,不断提高矿井装备的水平,避免出现瓦斯超限工作,甚至发生爆炸。矿井企业要安排专业的瓦斯检测人,对矿井下的瓦斯随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每周或者是每个月都要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技术进行培训工作,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不断完善矿井安全制度。

4. 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4.1 一般规定。

(1)入井空气温度及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温度符合规定;(2)井巷风速及采掘工作面风量配备符合规定;(3)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定;(4)专用回风巷、专用排瓦斯巷、总回风巷及采区进回风巷管理符合规定;(5)矿井、水平、采区、采掘工作面及主要硐室通风符合规定;(6)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符合规定;串联通风符合规定。

4.2 运行管理。

4.2.1 矿井主要通风机的运行管理。

(1)主要通风机安装及漏风率符合规定。(2)主要通风机台数、能力及配套电机符合规定,必须保证连续运转。(3)防爆门至少每6个月检查维修1次。(4)主要通风机至少每月检查1次。(5)主要通风机定期进行性能测定。(6)每季度检查1次反风设施,反风演习符合规定。(7)主要通风机专职司机培训、操作符合规定。

4.2.2 矿井通风设施管理。

(1)进回风井之间及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挡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反向风门。(2)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必须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采区开采结束45天内,必须在所有与采区相连通的巷道中设置防火墙,封闭采空区。(3)不应在倾斜的运输巷中设置风门;如果必须设置,应设置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管理,并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碰坏风门的措施。

4.2.3 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

(1)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2)巷道贯通必须符合108条规定。(3)改变主要通风机转数及叶片安装角度时,必须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4)建立定期测风制度,及时根据需要调整工作面风量。

4.3 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与优化。

4.3.1 及时调查掌握通风系统现状。

(1)进行主要通风机装置的性能测定,了解主要通风机的性能。要求测定风机内部和各种间隙,检查叶片、导叶的安装角度以及风硐中风流控制设施的严密程度,查看风硐和扩散器的结构、断面、转弯和扩散器出口风流的速度分布;测定电机的负荷率。(2)预测待采地区的瓦斯涌出量和地温变化。(3)对矿井最大通风阻力路线进行测定,了解其阻力分布和阻力超常区段,为降低阻力提供依据;对主要分支的风阻值以及典型巷道的阻力系数进行测算,为网络解算提供数据。

4.3.2 分析评价通风系统现状。

核算矿井的通风能力:主要通风机装置通风能力核定,井巷通过能力核定,矿井最大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矿井生产布局分析评价,是否存在集中生产,矿井抽采系统能力的分析评价,提高抽采效果。

4.3.3 方案拟定。

拟定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投资少,见效快,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增风节能

(1)先考虑现系统的维护与优化,再考虑改造,新开掘巷道、开新井和设备更新。(2)注意采取新措施。(3)降低最大阻力路线上的通风阻力,提高主要通风机的综合效率。(4)对多主要通风机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各个系统能力。(5)多方案优选。

4.3.4 主要措施。

(1)改变通风网络。适当开掘新巷道,增加并联风路,封闭旧的串联风路。(2)开掘新风井,改变通风系统。(3)调整和改善通风系统。(4)改造通风网络,降低通风阻力。

5. 结束语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做好煤矿通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这样较科学的判别出在煤矿通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根本,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2005.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 崔刚,陈开岩.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1999.

[4] 刘立平,林登发,何朝远.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定量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1.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篇7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行业属于事故多发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因素多,如:水、火、瓦斯、粉尘、顶板和冲击地压等。尤其是通风不善导致的瓦斯和粉尘事故是煤矿的最大“杀手”。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发生了119起煤矿瓦斯事故,死亡533人,死亡人数占煤矿事故总人数的27%,给煤矿职工家庭带来的灾难,给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煤矿小企业在纷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加强了瓦斯抽放及通风工作,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通风设施不断更新换代,但与大型煤矿企业相比,一些小型煤矿企业的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及相关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有待提高。

1 煤矿瓦斯通风的基本要求及作用

“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体系,适用于各类煤矿,它是对瓦斯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治理防范瓦斯灾害的基本要求。其中,“通风可靠”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系统合理”,就是要求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容易自然发火矿井要设专用回风巷,特别是严禁无风作业、微风作业和不合理的串联通风作业。“设施完好”,就是风门、风桥、调风墙、密闭等井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风量充足”,就是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需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风流稳定”,就是要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用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局部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矿井和采掘工作面建立的可靠稳定通风系统是治理瓦斯的基础。通风可以将足够的新鲜风流替代客观存在于煤炭采掘生产过程中的瓦斯,使瓦斯不聚积、不超限,避免发生瓦斯事故。同时有条件的矿井可以建立乏风氧化发电机组,回收利用甲烷,减排CO2,实现经济循环。

2 瓦斯通风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通风设备老化、性能低,设备布置不合理

落后或不合格的通风设备性能低,工作状态不稳定,导致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矿井总风量不足。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合标准,设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的通风设备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有些地点甚至是微风或无风作业。此环境下如果瓦斯涌出出现异常,造成瓦斯积聚,不及时通过足够风量稀释的话,很可能引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1]。

一些小型煤矿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节省开采成本,常常忽视安全通风配套设施的完善,经常简化巷道设计,把采掘工作面布置成“一条龙”大串联通风,且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增加了瓦斯积聚的可能性,矿井的整体抗灾能力最弱;且任何一个采掘工作面发生灾情,都将波及到与其串联的回风线路上的所有其他工作面,极易造成整个矿井毁灭性灾害,造成井下作业人员“全军覆没”。

2.2 矿井无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没有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换机

一些煤矿企业片面认为某个区域无瓦斯,从节省人工费和设备费的角度考虑可以减少安全投入,忽视相关专家和相关资质单位的鉴定,没有安装双风机。煤矿企业忽略了一个潜在的风险,今天没有,不代表明天没有,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只要向前掘进,就可能会有瓦斯涌出,特别是岩巷揭煤的关键时期。

2.3 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不到位,使用不正常,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在事故发生前足够时间内发出预警信号,为及时疏散人员和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争取时间。监测监控系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原因,会普遍出现一些问题,如:相关采区缺乏瓦斯传感器设备、传感器读数不准、传感器的安装地点不合适、串联通风无任何安全技术保障等。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监测监控系统工作不正常,如:检修周期长、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发现问题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将问题遗留等。

2.4 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一些小煤矿自身生产规模小,煤层赋存条件差,开采工艺落后,通风设施不齐全,并且很多矿井都是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管理不到位,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形成瓦斯爆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条例和操作规程操作,企业为了抢生产往往把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放在次要位置,职工缺乏安全意识,据统计,很多煤矿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没有及时解决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的,小细节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此外,部分矿井没有专门的瓦斯抽放队伍,钻孔施工质量缺乏监管,不按设计施工抽放钻孔,虚报钻孔长度等也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2]。

3 瓦斯通风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止瓦斯积聚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风路畅通,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合理的进风和回风路线,避免形成串联通风。另外在采煤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容易积聚瓦斯,应及时有效地处理该区域积聚的瓦斯。常用的处理方法:挂风障引流法、风筒导风法、移动泵站抽放法、尾巷排放瓦斯法、液压局部通风机吹散法等[3]。

3.2 加强瓦斯抽放管理

瓦斯及时抽放能够降低煤层瓦斯压力和风流中瓦斯浓度,是防止瓦斯事故发生的主要手段。实际工作中,煤矿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瓦斯抽放工作,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只专业瓦斯抽放队伍;配备专业钻孔施工队伍和装备,严把钻孔施工质量关,杜绝虚报钻孔长度;瓦斯抽放系统按规定装设计量仪表、监测设施和放水器,对抽放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漏;对在岗职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3.3 加大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下井深入检查,一旦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应立即处理,严格处分井下电气设备失爆、违章用电、违章放炮、违规烧焊等容易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异常行为。检查通风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如:检查瓦斯抽放、通风管理、瓦斯监测、电气设备防爆等,发现问题要求相关人员立即整改,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减少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和进.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的技术要点和难点[J].煤炭技术,2005(8):30-31.

[2]陈宜亮,马晓钟.魏化兴煤矿通风瓦斯氧化技术及氧化热利用方式[J].中国煤层气,2007(4):45-48.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篇8

通风系统是煤矿采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1]。因此, 从国家至煤炭企业, 对煤矿通风都非常重视, 制定了各种标准、操作规范和技术措施。虽然这些对煤矿的通风管理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但对于煤矿通风管理人员来说, 在应用这些标准、规范和措施时, 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的技术手段, 不能对矿井通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 煤矿通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2,3]。

1 通风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的欠缺之处

1.1 缺乏对瓦检、测风和隐患排查等人员的有效管控及相应的信息交互配套装备

瓦检、测风和隐患排查是矿井通风管理重要工作, 目前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可能存在的漏检和假检等问题进行有效管控, 无法及时发现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对这些隐患进行闭环管理。另外, 即使技术人员能按规范按时按地点进行瓦检、测风和隐患排查工作,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装备, 技术人员工作过程繁琐, 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将所获取的数据反映到通风管理系统中, 通风管理系统无法及时就当前的通风状况作出及时诊断和预测。而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获取通风管理系统作出的诊断和预测, 并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作出处理,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矿井通风的管理工作, 不符合现今矿井通风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1.2 缺乏对通风物资材料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通风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需要各种物资材料, 使用量大, 物资和材料品类繁多, 且井下使用地点、使用单位众多, 常规的纸质管理手段已无法跟上现代化的矿井通风管理需要, 无法及时对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控, 因此需要有必要建立通风物资材料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井下物资清点和管理的信息化装备, 为通风物资材料的管理提供现代化的手段, 提高通风物资材料的管理效率。

1.3 缺乏有效的移动应用支持能力

煤矿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且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不是在办公桌前, 或下井或出差或开会等, 在这些移动工作状态下, 煤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不能处理些日常事务或作出工作决策, 而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逐渐普及的情况下, 通过移动终端来查看想要查看的矿井通风信息, 及时的处理日常事务, 对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及时做出工作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2 通风管理智能装备方面的欠缺之处

2.1 缺乏必要的专业的可靠的通风管理智能化配套装备

煤矿通风管理是一个专业性较强, 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 瓦检、测风、巷道通风特性参数测定等都需要专业的装备, 来保障参数测定的准确, 测试过程的便捷。

瓦检仪是通风瓦斯测定的必备仪器, 但现有的瓦检装备虽然具备了瓦斯浓度的测定功能, 但无法及时将测得的数据及时提交给通风分析软件, 测得的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在应急情况下, 现有瓦检仪不能立即应用在现场, 作为现有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补充, 不能为通风分析软件提供更完整的数据。

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 矿井巷道的通风特性不断发生变化, 通风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这些变化, 并对巷道的通风特性进行准确的测定, 现有的测定工具存在操作麻烦, 数据不可靠等问题, 不利于通风系统的优化和评估, 甚至可能演变为较大的通风隐患,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产生严重威胁。

通风技术人员的工作地点几乎遍及整个矿井的所有巷道, 部分巷道由于很少有工作人员到达, 缺少必要的环境监测和通讯设施, 为避免通风技术人员发生意外或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呼救, 需要为通风技术人员配备能测多种环境参数的便携式检测仪、生命体征监测和通讯联络等装备。

2.2 缺乏通风安全信息发布、交互系统装备

现有的通风系统的参数监测主要实现对井下传感器的数据采集, 然后到地面终端显示, 但井下作业人员, 特别是井下通风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矿井的整体或局部的通风状况, 井下通风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地面主机进行信息交互, 无法获得经过通风系统处理后的有用信息, 无法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内容, 因此有必要建立从井上到井下的信息发布系统及相应装备。

2.3 缺乏瓦斯远期预测和分析预警装备

瓦斯问题是矿井通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但现有的瓦斯监控系统仅仅实现了对瓦斯等环境参数的单点实时监测, 不能系统性对全矿井瓦斯分布规律作出分析, 不能系统性对全矿的瓦斯涌出情况作出远期的分析和预测。而这些恰恰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通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4 缺乏通风网络优化分析和隐患预警装备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 矿井通风网络随着巷道的延续和通风设施的变化, 通风网络的运行可能已不能满足生产变化带来的通风需要, 通风网络状态也已不再处于优化运行的状态, 而现有的通风系统监测仅仅实现了对部分地点的风速监测, 且现有的监测系统无法实现通风系统的优化建议, 无法对可能存在的通风隐患进行实时的分析和预测, 无法为通风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2.5 缺乏主要通风机在线分析预警和工况优化装备

主要通风机是矿井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性设备, 主要通风机的正常运行对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而对主要通风机运行状况的监测以及潜在故障的诊断, 是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通过及时发现主要通风机运行存在的潜在故障和隐患, 可以及时对其进行预防性维护, 避免隐患的进一步扩大而演变成大的故障或事故, 这不但可以延长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寿命, 减少停机维修的次数和时间, 降低通风运行的安全隐患, 而且也节约了维修费用, 解决了通风机检修和欠检修问题。

另外, 主要通风机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煤矿井下提供新鲜风流, 因此, 风机的运行是井下的通风网络密切相连的, 井下通风网络的变化将对风机的运行工况产生影响, 为保证风机的运行工况能保持在较为优化的阶段, 应对风机的运行工况进行必要的监测, 为对风机的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 使风机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 延长风机使用寿命, 减少风机的故障频率。

2.6 缺乏局部通风机优化控制装备

局部通风机是井下掘进过程中的主要设备, 其使用的灵活性和效能直接影响瓦斯的安全排放。局部通风机的功率选择是按照最长掘进距离时必须保证人员正常吸氧和瓦斯浓度不超限的原则进行的。因此局部通风机的选择一般都偏大, 当巷道掘进深度较短时, 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造成电能浪费, 所以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通风量。另一方面, 当巷道出现瓦斯积存时, 需要进行排放处理, 为了保证回风巷中瓦斯浓度不超限, 新鲜风流和乏风流汇合处的瓦斯浓度要求不超过1%-1.5%, 必须控制瓦斯排放的速度, 以防“一风吹”排放瓦斯造成的危害。因此, 需要开发根据瓦斯浓度进行风量调节、控制瓦斯排放速度的局部通风机智能排放系统, 既节能又能达到安全排放瓦斯的目的, 对煤矿的节能降耗、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 通风技术手段方面的欠缺之处

3.1 缺乏有效的通风系统调整方案优选手段

随着矿井巷道的不断延伸和拓展, 矿井的通风系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需要及时调整各类通风设施, 包括挖掘新的通风巷道等。为保证通风系统调整的顺利, 通风技术人员会预先制定出若干通风系统调整技术方案, 通过会商和讨论, 最终确定一种方案实施, 但在此过程中, 通风技术人员仅凭各自经验形成的技术方案, 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对这些方案进行预先的模拟和推演, 不能对可能存在的疏漏进行预先评估, 从而筛选出最优的方案。

3.2 缺乏灾变情况下通风系统在线分析并提出调整方案的技术

煤矿生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在煤矿发生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等灾变的情况下, 通风管理人员无法很快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提出通风系统调整方案, 比如如何反风, 如何调整风量等, 从而可能贻误了最佳的救灾时机。即使通风管理人员通过协商, 根据经验形成了一套调整方案和措施, 但由于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模拟和推演, 难以判断调整方案的有效性或方案是否还可以再优化以及实施效果。另外工作面等地点在正常情况下, 现有的传感器安装要求基本能满足监测监控的要求, 但在发生瓦斯涌出等灾变情况下, 现有的传感器的布置不能准确反映现场环境参数, 亟需一种能快速布置并能形成传感网络, 将数据及时传递给地面监控中心, 便于及时根据现场情况, 制定出有效的通风方案和措施, 避免灾害的进一步扩大。

3.3 缺乏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

现有的通风系统管理还以平面的CAD图形为主, 可以大致了解整个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 通风设置的布置情况, 但平面图形无法反映通风巷道的三维展现效果, 无法直观了解巷道的立体分布情况、相对位置关系、通风设施安装情况和巷道中风量、风压、风阻等相关信息, 这些都不利于矿井对通风系统的认知和管理[4]。在需要对通风巷道进行调整时, 三维模型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以更为形象的方式为技术人员提供通风系统技术调整方案, 为通风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决策支持。

4 结论

由上述可知,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煤矿有必要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全方位管控和决策支持系统, 研发煤矿通风管理所亟需的配套装备, 提高煤矿通风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为煤矿通风安全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S

参考文献

[1]肖保军.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思考[J].煤矿安全, 2005, 36 (07) :52-55.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01) :36-42.

[3]王省身.中国煤矿的通风现状与发展[J].东北煤炭技术, 1995 (04) :2-6.

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9

1.1 对系统问题进行判定

煤矿通风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把握, 首先应明确煤矿通风问题的判定标准。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通风的基础, 因此在对煤矿通风问题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先要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把握。这种把握主要包括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煤矿开采工作实际, 通风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是否具有波动性等。对通风系统进行把握主要侧重于全面性与准确性, 通过对整个通风系统进行全面的把握, 更好地对煤矿通风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判定。

1.2 对设备问题进行判定

设备是煤矿通风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因此煤矿通风系统中的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煤矿通风系统的应用困难。在对设备问题进行判断的过程中, 有关煤矿工作人员, 首先应对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设备有所了解, 并且对设备的数量, 质量, 作用, 性能等进行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对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设备质量进行判断不仅要关注设备本身, 同时还要对煤矿设备应用的环境进行观察, 看工作环境是否会对设备工作质量带来影响

1.3 对特殊问题进行判定

除了设备和系统的问题外, 在煤矿通风的过程中, 还会遇见一些特殊的问题, 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认识, 就要对这些特殊问题的判定方法进行了解。特殊问题一般包括风力小, 无风, 串风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煤矿企业通风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直接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因此对特殊问题进行及时的判定, 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就目前来看特殊问题的判定应从其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结果, 以及特殊问题是否还会有其他的变种表现形式等。

1.4 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判定

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的风险, 通风问题就是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造成煤矿企业通风出现问题的, 除了煤矿企业通风系统本身外, 有时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煤矿通风运行不畅, 影响煤矿通风质量。在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判定的过程中, 一般考虑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要考虑到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问题, 体系问题以及执行力问题。其次, 要考虑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煤矿开采工作以及煤矿通风工作的实际需要。

2 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质量不合格, 风机运行效率不足

要想对煤矿通风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提高我国煤矿通风的质量。首先就要对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就煤矿通风设备而言, 在应用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质量问题。造成煤矿通风设备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在煤矿通风设备选择的过程中没有对煤矿的实际工作进行充分的考虑, 因此选择的设备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符, 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例如,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一些煤矿企业的风机运行效率一直存在不足, 就是由于设备选择欠缺考虑造成的。二是煤矿通风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设备受到磨损, 消耗, 出现正常的功能退化问题, 导致通风设备应用质量受影响

2.2 通风效果不佳, 局部阻力过大

煤矿企业的通风主要是对煤矿井下开采的空气进行置换, 促进空气的流动, 以达到排空瓦斯, 改善井下呼吸环境的目的。因此在进行通风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煤矿通风对风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如果风力无法达到煤矿通风需要, 就会造成煤矿通风的失败。而通风效果不佳是目前煤矿企业通风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井下的生产事故, 系统的局部设置等有关系。由于局部阻力过大, 造成煤矿通风过程中风力受到影响, 无法对井下空气进行有效的改善。

2.3 存在漏风现象, 安全管理不足

煤矿企业在进行通风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漏风现象, 这种通风过程中的漏风问题, 直接导致煤矿通风质量的下降。经调查在我国一些煤矿中漏风量可以达到煤矿企业整体通风量的四分之一。这种大比例的漏风情况出现很容易引起井下安全事故的出现, 对煤矿企业井下生产与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通过对造成煤矿企业通常系统中漏风现象的出现进行研究, 我们发现煤矿通风漏风现象的产生除了与煤矿通风系统本身的设置关系外, 同时还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使得煤矿通风过程中漏风现象频发, 难以被有效的杜绝。

2.4 风量偏低, 瓦斯超标

煤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 一些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高的煤矿企业在煤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时甚至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进行简化, 降低煤矿通风系统的标准。

3 煤矿通风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把握通风工作, 合理选择风机

鉴于煤矿通风过程中, 煤矿通风系统问题属于基础性问题。因此在煤矿通风质量提升的过程中, 应先从煤矿通风系统入手。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把握, 明确煤矿通风系统的工作目的, 工作模式, 运行方式等。在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后, 有关煤矿工作人员应针对通风系统中的不足进行完善, 并积极创新, 促进通风系统功能的丰富与升级。除此之外, 煤矿企业工作人员还应对煤矿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 尤其是针对风机的选择, 要对其质量、性能, 以及与煤矿通风系统的适配性等进行有效的把握。

3.2 减少煤矿事故, 降低通风阻力

煤矿系统的通风阻力, 一般都与局部环境的复杂化有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 煤矿企业工作人员应严格对煤矿企业井下工作环境的控制, 针对煤矿事故造成的局部混乱要进行及时的清理。保障煤矿通风系统可以在畅通的情况下运转。

3.3 分析漏风原因, 调整工作方法

针对煤矿系统的漏风问题, 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 有关工作人员应对漏风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把握, 包括内部原因以及外部原因等。对煤矿通风系统漏风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煤矿企业的工作方法进行调整, 尤其是针对开采的顺序, 巷道的处理等, 有关煤矿工作人员应对这些给予重视, 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3.4 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通风系统

监督工作不仅对提升煤矿企业井下开采的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同时也可以对煤矿通风中的问题解决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进行煤矿企业通风工作的过程中, 有关煤矿企业应在监督工作中加入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监督的工作任务。具体的监督内容包括, 煤矿通风系统的工作情况, 存在问题, 设备的运转状态等。对这些进行有效的监督, 有利于煤矿工作人员对煤矿通风系统的掌握, 并为通风系统的完善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煤矿通风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利于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与完善。为了保障我国煤矿的开采, 经济的发展, 有关煤矿工作人员应积极地对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提升煤矿企业的开采安全。

摘要:目前, 我国煤矿在通风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于煤矿的开采产生严重的阻碍, 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就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希望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矿,通风,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占青, 郑宝, 史卫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7) :25.

[2]袁晓翔.王村煤矿通风系统现状及管理对策[J].山西煤炭, 2011 (6) :15-16.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 篇10

通常情况下矿井矿井通风系统阻力问题分为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类, 它们与风流的状态有关系。一般情况下摩擦阻力是矿井通风总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1.1 摩擦阻力

风流在井巷中流动时, 沿程受到井巷固定壁面的限制, 引起内外摩擦, 因而产生阻力, 这种阻力叫摩擦阻力。

流体在运动中有层流流动和紊流流动两种不同的状态。层流是指流体各层的质点相互不混合, 呈流束状, 为有秩序地流动, 各流束的质点没有能量交换。质点的流动轨迹为直线或有规则的平滑曲线并与其通道轴线方向基本平行。紊流和层流相反流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有强烈混合和相互碰撞, 质点之间有能量交换, 质点的流动轨迹极不规则, 除了有总流方向的流动外, 还有垂直或斜交总流方向的流动, 流体内部存在着时而产生、时而消失的涡流。

根据前人的实验, 水流在各种粗糙面、平直的圆内流动, 当Re≤2000时, 水流呈层流状态;当Re>2000时, 水流开始向紊流过渡, 故称2000为临界雷诺系数;当Re≥10000时, 水流呈完全的紊流。把这些数值近似应用于风流, 便可以大致估算出风流在各种状态下的平均风速。例如某巷道的断面积S=2.5m2, 周长U=6.58m, 风流的运动粘性系数ν=14.4×10-6m2/s。则可以估算出风流开始向紊流过渡的平均风速大约为0.019m/s。由于井巷中最低风速大都在0.95m/s以上, 而且大多数井巷的断面都大于2.5m2, 故井巷风流不会出现层流状态, 多数完全是紊流, 只有一小部分风流可能处于向完全紊流过渡的状态。在完全紊流状态下, 摩擦阻力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h摩-摩擦阻力, Pa;S-巷道的断面, m2;U-巷道的周界, m;L-巷道的长度, m;Q-巷道的风量, m3/s。

对于已经确定的井巷, 巷道的长度L、周长U、断面S以及巷道的支护形式 (摩擦阻力系数α) 都是确定的, 把L、U、S用一个参数R摩来表示, 得到下式:

式中:R摩-摩擦风阻, N·S2/m8。显然R摩是空气密度、巷道的粗糙程度、断面积、断面周长、井巷长度等参数的函数。当这些参数确定时, 摩擦风阻R摩值是固定不变的。所以, 可将R摩看作反映井巷几何特征的参数, 它反映的是井巷通风的难易程度。

上式就是完全紊流时摩擦阻力定律, 它说明了当摩擦风阻一定时, 摩擦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1.2 局部阻力

在风流运动过程中, 由于井巷边壁条件的变化风流在局部地区受到局部阻力物 (如巷道断面突然变化、风流分叉与交汇、断面堵塞等) 的影响和破坏, 引起风流流速大小、方向和分布的突然变化, 导致风流本身产生很强的冲击, 形成极为紊乱的涡流造成风流能量损失, 这种均匀稳定风流经过某些局部地点所造成的附加的能量损失, 就叫做局部阻力。

井下巷道千变万化, 产生局部阻力的地点很多有巷道断面的突然扩大与缩小 (如采区车场、井口调节风窗、风桥、风硐等) , 巷道的各种拐弯 (如各类车场、大巷、采区巷道、工作面巷道等) , 各类巷道的交叉、交汇 (如井底车场、中部车场) 等等。在分析产生局部阻力原因时, 常将局部阻力分为突变类型和渐变类型两种。

2 降阻对策

2.1 摩擦阻力

2.1.1 减少摩擦阻力系数。

矿井通风设计时尽量选用摩擦阻力系数较小的支护方式, 如锚喷、砌碹、锚杆、锚锁、钢带等。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 应尽量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尽可能使井巷壁面平整光滑, 使井巷壁面的凹凸度不大于50mm。对于支架巷道, 要注意支护质量, 支架不仅要整齐一致, 有时还要刹帮背顶, 并且要注意支护密度。及时修复被破坏的支架, 失修率不大于7%。在不设支架的巷道, 一定注意把顶板、两帮和底板修整好, 以减少摩擦阻力。

2.1.2 选择适中的井巷风量。

因为摩擦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在通风设计和技术管理过程中, 不能随意增大风量, 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在保证安全生产要求的条件下, 应尽量减少。掘进初期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时, 要对风量加以控制。及时调节主通风机的工况, 减少矿井富裕总风量。避免巷道内风量过于集中, 要尽可能使矿井的总进风早分开、总回风晚汇合。

2.1.3 选用周界较小的井巷断面。

在井巷断面相同的条件下, 圆形断面的周长最小, 拱形次之, 矩形和梯形的周长较大。因此, 在矿井通风设计时, 一般要求立井井筒采用圆形断面, 斜井、石门、大巷等主要井巷采用拱型断面, 次要巷道及采区内服务年限不长的巷道可以考虑矩形和梯形断面。

2.1.4 保证井巷通风断面。

因为摩擦阻力与通风断面积的3次方成反比, 所以扩大井巷断面能大大降低通风阻力, 当井巷通过的风量一定时, 井巷断面扩大33%, 通风阻力可减少一半, 故常用于主要通风路线上高阻力段的减阻措施中。当受到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不能任意扩大井巷断面时, 可以采用双巷并联通风的方法。

2.1.5 减少巷道长度。

因为巷道的摩擦阻力与巷道长度成正比, 所以在矿井通风设计和通风系统管理时, 在满足开拓开采的条件下, 要尽量缩短风路长度, 及时封闭废弃的旧巷和采空区, 及时对生产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改造, 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

2.1.6 使用并联风道通风。

在矿井通风中, 采用并联风道, 采用并联风道的矿井通风风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式中:R并-巷道并联后的风阻, N·S2/m8;R1-巷道1的风阻, N·S2/m8;R2-巷道2的风阻, N·S2/m8。显然, R并<R1, R并<R2。当主扇风机安装叶片角度一定时, 并联风道法可以降低通风阻力, 改善矿井通风系统。

2.2 局部阻力

产生局部阻力的直接原因, 是由于局部阻力地点巷道断面的变化, 引起了井巷风流速度的大小、方向、分布的变化。因此, 降低局部阻力就是改善局部阻力物断面的变化形态, 减少风流流经局部阻力物时产生的剧烈冲击和巨大涡流, 减少风流能量损失主要措施如下。

(1) 最大限度减少局部阻力地点的数量。井下尽量少使用直径很小的铁风桥, 减少调节风窗的数量;应尽量避免井巷断面的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 断面比值要小。

(2) 当连接不同断面的巷道时, 要把连接的边缘做成斜线或圆弧型。巷道拐弯时, 转角越小越好, 在拐弯的内侧做成斜线型和圆弧型。要尽量避免出现直角弯。巷道尽可能避免突然分叉和突然汇合, 在分叉和汇合处的内侧也要做成斜线或圆弧型。

(3) 减少局部阻力地点的风流速度及巷道的粗糙程度, 在巷道表面粗糙的地方应适当降低风流速度以减小阻力。

(4) 减少井巷正面阻力物, 及时清理巷道中的堆积物, 采掘工作面所用材料要按需使用, 不能集中堆放在井下巷道中。

结论

矿井通风阻力越大, 能量消耗越大, 对矿井通风及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越大, 合理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支护等参数, 采取有效措施, 可以降低通风阻力, 减少能源损失, 从而达到提高矿山企业效益的目的。

摘要:煤矿矿井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分析阻力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和制定实施降低通风系统阻力的措施, 以减少能量损失及降低对矿井通风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矿井通风阻力产生的直接原因作出分析, 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来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系统,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黄元平.矿井通风[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8, 847~73.

[2]陈文义.流体力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2:38~49.

[8]宁尚根.矿井通风与安全[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68:85~1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下一篇:大学部长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