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对抗

关键词: 预设 对抗 前提 广告

广告对抗(精选五篇)

广告对抗 篇1

关键词:广告对抗,预设,语用预设

1.广告对抗及其相关概念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选用广告进行商业竞争,广告对抗突出了自身的优点而突显对手的不足。宗世海,叶花(2006)认为广告对抗活动是指广告主利用广告向消费者传递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相关信息的同时,还直接或间接的传递竞争对手的信息,旨在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区分开来,突显自己的优势,揭示对方的缺陷。

1.1隐性广告对抗,是指广告商家在进行广告竞争时,不允许直接提及对手的产品和名字,而是给广告观看者以暗示和提示,也就是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提供有关的对手的信息,以使得观看者或阅读者能顺利地辨别出其指称的对象。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广告语中不能直接涉及对方的名字和产品,因而此种广告在我国是备受追捧。

1.2显性广告对抗,是指在广告中能够提及对方以及其服务产品的信息。能否运用显性广告对抗,取决于各国广告法及其各项规定,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没有禁止在广告中提及对方的信息。所以这种广告的实例只能是在外国广告中找。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竞争:一位考古学者在未来的世界里带着一群学生挖掘废墟,解释各种文物。当发现一瓶斑驳古老的可口可乐瓶子时,考古学者竟称:“这是怪物,对此我一无所知。”而旁边的女同学喝着百事可乐。

2.预设

预设又称之为前提,先设,它最先出现在哲学领域,而后涉及到了语言学领域,它对于更好理解社会话语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至今它仍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2.1预设的分类

“由于预设这个问题的特殊复杂性,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建立起一种完备的预设理论。”(索振羽,2000:144)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2.1.1语义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两个预设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两个命题A,B要形成预设的关系,这两个命题必须符合下述条件:a,如果A真实,B也真实。b,如果A不真实,B也真实。例如,John is married.这个句子的前提是John exists.如果这句话不真实,即,John is not married.它的前提John exists.仍然是真实的。(何兆熊,2000:279)从中可以看出,预设的真实性是保证命题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果预设为假,那么,命题就没有意义。

2.1.2语用预设,预设关系不能只靠逻辑,因为预设过于复杂,必须将预设放在语境中进行分析,这实际属于一种语用推理。这是预设理论的飞跃性成就。对于语用预设的定义和理解,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有三点,一点是对语用前提的理解认为语用前提是指说话人对语言的语境所做的设想。第二种是把语用前提看作是施行一个语言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第三种对语用前提的理解是把语用前提看作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背景。

2.2预设的特点

合适性和共知性是预设的两个基本特征,语用前提的合适性有助于说话人正确发出语言行为,并使听话人正确理解这个语言行为。除了要了解预设相对于话语理解所具备的两大特点的同时还应该探讨它的自身的特性。

2.2.1隐蔽性,预设是一种语义上的蕴涵或语用上的设定(assumed),它不是通过陈述句的断言、疑问句的提问或祈使句的命令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例如,麦当劳的经典广告“you deserve a break today”中的判断性动词“deserve”就揭示了广告语言中的语用前提“you have been working hard.”(你工作太辛苦了),也体现了麦当劳对广告受众的关怀之意,广告受众或消费者也就自然产生了这样的印象:麦当劳是顾客歇息的好去处。

2.2.2主观性,主观性是指说话人的随意性,与此预设的真实与否没有关系。何自然(2000)认为预设的主观性就是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本身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语用预设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或在句内某些特定的环境中会被取消,这种特性“取决于说话人的态度和信念”。

2.2.3单向性,是指语用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这与预设的共知性并没有矛盾,共知性是普遍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背景上的共知,与具体的见闻没有关系。“会话预设的所谓‘共享’或‘共有’知识并非总算给定的。事实上,只有通过会话我们才能建立起这种知识,予以补充,修正。也只有通过会话,预设在必要时可以明示。”(Mey,1993:206).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运用预设的三个特点,可以衍生出交际所需要的策略性,广告设计语充分体现了这些策略性,对此,下文做出具体的分析。

3.从预设看广告对抗

广告对抗是商家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让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使广告信息为消费者所接受,所信服,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实行购买行动,是广告成败的关键。下面是一些广告对抗运用了各种预设:

3.1事实预设

事实预设是指在广告中运用摆事实来打动人心,取得信任,在广告竞争中更加占优势,得到该行业的地位,多数商家在广告竞争中就采用了这种手段。例如:

抽油烟机品牌“老板”和“方太”的广告战役,“老板”在央视打出广告,“在中国,每卖出去10台吸油烟机,就有6台来自老板,感谢全国人民,让老板高端吸油烟机15年销量遥遥领先。”

紧接着,就有一则“方太”的广告“中国卖得更好的高端油烟机不是洋品牌,而是方太,因为方太更专业。”

两则广告一前一后都说自己是卖的最好的,都用事实来说服消费者。在体现自身优势强于对手的同时,但却使消费者一头雾水。

凉茶“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广告战役是近来大家都熟知的,现在例举其中的运用了事实预设的例子。加多宝在电视等广告上打出“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而广药则在电视,公交车体打出广告“正宗凉茶王老吉从未更名。”这两则广告都用了事实预设,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两家企业的激烈竞争,但是却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困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商品。

3.2信念预设

广告对消费者事施加影响的目的在于改变他们的态度。商家运用信念预设来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商品要比别的品牌的商品更好。例如:清扬和海飞丝的广告,海飞丝是大家熟知的去屑洗发水,但是对于一些消费者效果不是很理想。当海飞丝打出广告“去屑当然海飞丝”后,清扬这个年轻去屑品牌就让小S代言,广告词是“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是立刻甩了他……”矛头指向海飞丝,同时也让消费者明白现在清扬也是一款很好的去屑洗发水。

3.3存在预设

存在预设暗示着某种实体在世界真实存在。“某事物存在是判断真和假的必备条件,或者说,某事物的存在是某句子的肯定否定形式的必备条件,此事物的存在即‘存在性前提’”。广告竞争一项基本功能就是传递商品,劳务信息,让广大消费者认识了解商品的性能、特点等。

例如: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系列广告的一则中,充分体现了存在预设。片中,一位年轻的公司职员在开会时接到母亲电话,母亲劝他更换一个更“健康”的联通CDMA手机,虽然没有提及移动,但是当时中国大陆移动电话只有移动和联通两家联通用CDMA,移动用GSM,显而易见指向移动。没过多久,移动做出了反应,在紧接联通广告之后,就出现了另一则移动广告:年轻人回到家后,父亲教训他:“换什么换?”,父亲紧接着说,即使是在环保标准的欧洲,GSM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咱就别换。

这两则广告中联通首先预设了自己手机比移动的辐射小,对健康的危害小的事实。但是移动用环保标准最为苛刻的欧洲来进行反驳,同时也预设了自己的手机最健康。

结语

广告对抗旨在突显自身优点,暴露对手缺点,由于自身的语言特点,在双方广告对抗语种运用了大量的预设。而预设作为一种语用推理,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文章通过对广告对抗和预设理论的概念和特点的分析,例举大量的广告对抗实例,分析了其中的预设现象。广告对抗中的预设可以分为事实预设,信念预设和存在预设。从中可与看到预设的隐蔽性,主观性和单向性是广告对抗预设的根源。通过预设来分析广告对抗,可以给广告设计者一些启示,使他们创作出更加优质的广告,使得广告对抗的优势得以体现,让广大的消费者受益。另外,由于广告对抗的实例较少,关于广告对抗的分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Mey.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UP,1993.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宗世海,叶花.广告对抗的语用分析[J].暨南学报,2006.

联盟对抗,对抗联盟 篇2

7月19日下午,中国前三大门户的代表人物——新浪总编陈彤、腾讯网总裁孙忠怀、网易COO董瑞豹同时亮相,宣布三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通过各自资源优势的整合,组建强大的“奥运报道联盟”。在随后短短48小时之内,TOM在线、博客网和天极网等15家大网站蜂拥加入了这个被称为“猎狐”的奥运报道联盟。而搜狐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这个组合为“零资产+零资产=零资产”。

有意思的是这几个联盟合作者的身份。一年多来,曾经排行第二的搜狐日子一直过得不太顺。根据2006年中国网站排名,新浪、腾讯、网易占领了前三的位置,而搜狐已经下滑至第四位。搜狐现在最能拿出手的,是其花费重金购入的奥运报道权,张朝阳可能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身份,让三个一直针锋相对的公司站在了一起,上演这场中国互联网上最强大的“合纵连横”的好戏。

此次联盟是门户网站们为争夺资源,争夺用户而寻找合作对象,希望借助彼此的力量把精英阶层、市民阶层一网打尽,同时希望从合作对象那里获取更大利益的商业游戏。三只巨鳄联盟的初衷,针对的自然是搜狐的“奥运会赞助商”身份,是其对抗奥运资源的最终垄断,而广告资源的争夺则是这次联盟的焦点。按照搜狐方面的说法,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和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用奥运会的组合标识投网络广告只能选搜狐。如中国石化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就不能在除搜狐外的网站上做带奥运标志的广告。

然而事实上,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开放性和去中心化,注定了不管有没有奥运报道联盟,搜狐垄断一届奥运会报道的梦想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奥运是全球的盛会,网络已经成为自由言论的推动者,全球的网民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言论力量和注意力经济的参与者。渠道和信息的多样性,将使中国网民获得的信息空前丰富。正如全球知名调研公司AC尼尔森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庾良建在现场公开的对“奥运报道联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浪、腾讯和网易三家门户网站的受众重合率非常低,在体育方面的受众重合率只有不到7-9%。艾瑞分析师认为,门户风格的不同,已经让各自的用户形成了一定的浏览习惯,这些忠实的FANS并不会轻易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那么我们所要关注的,是联盟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联盟会给目前互联网的格局造成多大的影响?联盟会让搜狐现在的角色发生变化吗?

广告对抗 篇3

同场对抗球类项群的“对抗”,既不同于隔网对抗性项群,又有别于格斗对抗性项群的对抗,前者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而后者又以对方的身体作为攻击的目标,无论是对抗的内容还是对抗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同场对抗性项群的对抗是一种手段,通过必要的身体接触来完成一定的技术和战术,最终实现比赛的胜利。

同场对抗球类项群战术中的身体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前国际篮联秘书长斯坦科维奇曾专门撰文指出:“理论上篮球运动是“没有接触”的运动,但实际上身体接触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比赛中的身体接触是不可避免的。”[1]“比赛中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冲撞,是各种对抗的最高形式,表现出来的规律性最为复杂,与篮球比赛的胜负直接相关,也是训练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现代篮球比赛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凶的直接对抗,即身体接触是对抗的主要内容。”[2]因此,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中的身体对抗已不可避免,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体对抗已经成为比赛和完成技战术的一部分。

1 合理性与非合理性身体对抗

(慕眆.《浅谈“躯干防守”技术优势》2005)

合理性的身体对抗和侵犯性的身体对抗:前者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的身体对抗,即在进攻和防守时,不得破坏和侵占对手合法位置和空间的占有权,运用合理的对抗形式(动作、力度等)来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的对抗形式,尽管其也有身体的接触和冲撞,但却被视为合理的冲撞;而后者则是在进攻和防守时,破坏和侵占了对手合法位置和空间的占有权,身体的接触和冲撞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或违反了规则,是规则所不允许的。合理性和侵犯性的界定是由运动员的理解程度和裁判员的判定行为的把握两方面决定的,两者之间有时不相吻合,这就是合理性和非合理性之间的相对性。

(李实等《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身体对抗分析》2005)

非合理性的身体对抗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犯规,而犯规就意味着进攻权的失去和主动权的丧失。如表1[6]是对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犯规的统计,在这个表中犯规最多的是东北师大一共有38次,最少的是新疆大学也有25次之多,手臂和躯体的犯规数占到了全部犯规的80%左右,对这两个部位的侵犯是相当的严重的,其中山东理工大学占到了85%以上,最低的是新疆大学只有56%。表2[5]中可知,中国队在上肢部位、躯干部位等运用次数很多,但犯规率却高于世界强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球员在接触时动作不合理造成的,对于对抗中合理动作与不合理动作辨别不清,中国队员综合部位接触比世界强队运用次数要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篮球比赛中,中国队的失误和犯规分别列第一和第二位,这说明了中国队员在比赛中部习惯身体的对抗,在理解身体对抗上存在不足,因此造成了很多无谓的犯规和失误。

2 身体对抗的主要场区特征

离篮圈或球门越近,命中率就越高,这是本项群制胜的基本规律。双方的争夺总是以篮圈或球门为中心,距离越近对抗就越激烈,成功率也就越高。有人统计过,在篮球比赛中3秒区内的身体接触占全部身体接触的95%~98%,3秒外到三分线一带是2%~3%,而中圈一带的只占1%。[3]在足球比赛中对抗的重点区域则是在中场和罚球区;手球是在球门区和7米线的距离;篮球是在三分线以内,尤其是在三秒区内。

在这些重点区域内,往往是重点攻防区域,人员比较集中,是频繁的身体接触和身体冲撞的多发之地。如手球比赛中,当两队落入阵地战时,防守方在球门区和7米线附近形成了一条防守“屏障”,双方队员基本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在这里有频繁的跑动、掩护、封堵和倒地射门;而篮球的3秒区内,进攻时是有着一对一的身体对抗,防守时又有三、四名球员,甚至是五、六名球员来冲抢篮板球,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身体对抗的区域有扩大化的趋势。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身体对抗的地域已逐渐的外扩。如篮球比赛无球队员的对抗已经扩大到了三分线区域,甚至中圈附近。这种现象和战术形式、比赛场上的局势有关,当队员采用扩大防守或本队在局势方面处于劣势,而急于扭转这种局面时,身体接触的范围必将扩大,以阻止和延缓对手的进攻。但身体对抗区域的扩大,只适合于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战术而言,不可贯穿于比赛的始终,否则将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并不一定能使攻守产生良性的循环,反而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3 身体对抗的表现形式

尽管早期的篮球规则规定篮球运动是一项没有身体接触的运动,但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的不断发展,没有身体接触已经成理想化模式。而正因为有着激烈的身体对抗,才使得进攻和防守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了竞技比赛的观赏性,并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

身体对抗的本质是运动员生理体能的对抗,先天身体素质是对抗的先决条件。可以想象的是:身材高大的和身材矮小的、身体强壮的和身体瘦小的,在合理身体对抗中谁更占优。但身体条件占优,也不能通吃一切,它在本项群的战术对抗中占有重要地位,却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身体对抗的合理性是要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以及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身体对抗不是依靠身体的蛮扛、蛮干,而是要在规则要求的范围内,利用合理的身体动作来完成各种身体接触,即利用了身体对抗又能很好的执行战术任务。相反,单凭身体条件,而不去注意对抗中的技术和技巧,不但会造成自己的犯规,还会造成战术实施过程的中断,使进攻和防守受阻。

随着进攻和防守技战术不断的相互促进和发展,这一对矛盾体必将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身体素质的对抗性。

身体对抗的形式主要有身高、体重等客观条件和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以及爆发力、弹跳力等专项能力综合组成的。

从表3[4]中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的身高虽处于中上水平,但在体重上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如克罗地亚的身高比我们高5cm,体重相差14mg之多,有这样的差距,无论是在运动战还是在阵地中,还是在一对一的对抗中都会处于下风,就会导致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队员运动技术变形或不能正常的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还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而我们的优势则是在身高、灵敏度和对球感的把握上,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的身高优势应该是非常的明显,如我们的足球运动员的身高和欧洲强队的身高是相差无几的,体重的优势也在不断的缩小差距,而我们的差距在于,强对抗下完成技术的能力。

(张培峰.《对现代篮球运动对抗特点和表现形式的探讨》2001)

由上可知,身体对抗的训练是本项群训练周期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训练的周期计划中要特意地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在训练方法上可以请体能教练来担任,因为身体对抗的训练实质是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要加强如力量、速度、耐力的专门性的练习,这些素质都是适应比赛所要求的,也是最基本的,而我们在这方面往往做的还不够。在篮球训练中,针对某一对员还要有一对一的身体对抗练习内容,还要在对抗的时机、对抗的形式以及对抗的合理性上下功夫。

4 关于“假摔”

在现代的足球比赛中,禁区中由于非合理的身体接触造成的犯规会处于“点球”的处罚,这是规则中所规定的,而点球的处罚依靠的仅仅是裁判员的肉眼判断,因此,在受到对方身体接触的时候,摔倒的动作越“逼真”越能够得到点球的机会,而这时候的得分往往可以起到改变比赛结果的作用,于是很多的运动员在禁区中仅仅是轻微的身体接触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身体的接触,却冒着吃黄牌甚至是红牌的危险,在禁区中表演着一幕幕的“假摔”动作,无非是想得到点球的机会。在篮球比赛中这两年也出现了“假摔”迹象,如夸张的动作,离奇的一碰即倒,对于这种所谓的“假摔”,篮球的规则中还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相应的处罚条例,实际的结果是:这种对抗过程中防守者往往被视为“弱势方”,交换球权是对其作出的最后判决。从以上可以看出,“假摔”现象已经普遍出现在篮、足的比赛中,只不过“假摔”在篮球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但这种想象已经有了苗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从目前来看,手球比赛中“假摔”现象还不十分常见,但不能肯定手球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手球运动身体对抗的激烈程度比篮、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就会为“假摔”现象的出现提供可能,而对篮球和手球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则是重中之重。

结论

1.合理性的身体对抗是规则许可的,因此运动员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合理的身体对抗来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2.身体对抗区域的集中性和扩大化趋势已经形成,要在攻防的集中区域合理的运用身体对抗,而在非集中区域则要注意身体对抗的形式和程度。

3.运用身体对抗形式,在强对抗下能顺利完成各种运动技术乃是身体训练的关键所在,而在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已是此项群的发展趋势;

4.“假摔”现象是对竞技体育公平性的直接挑衅,应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使其杜绝,并防止对其他项目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边垣,张晓伦,王春元.论身体对抗、接触和侵人犯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

[2]谭朕斌.论篮球运动的攻守综合性对抗规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3]徐淑玲、张卉.对篮球运动中对抗问题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5).

[4]张培峰.对现代篮球运动对抗特点和表现形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5]李实等.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身体对抗分析[J].体育学刊,2005(4).

对抗·皈依·救赎 篇4

一、对抗:现代文明与原始欲望

现代文明的构建依托于理性秩序、道德以及法律对原始欲望的遮蔽,而遮蔽和约束的目的在于对“人”的本质进行历史性的不断确认。在原始欲望中存在激励个体进步、维护个体正常生存的渴求,但也存在影响群体生活、组织秩序的罪恶。“部落化”来临以后,群族领袖开始试图利用理性秩序对个体进行规训,不断遮蔽存在于个体中的消极因素,在群体中实现对“人”这一概念本质的集体性认同,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完成了基础性的构建。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早已区别于原始社会中群族以及个体之间对食物分配的凝视。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消极性的欲望不断在现代社会中滋生,并与以理性秩序为标志的现代文明进行着对抗。因为“尽管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理性,但是在处理社会关系和个人利益问题上总是倾向于非理性”。宁浩导演的《无人区》正是将生活于纷杂空间里的观众带到了一个无人的地理语境中,在这个无人的世界中野蛮肆意嚣张,主人公潘肖(徐峥饰)带来的理性秩序在面对罪恶时瞬间异化。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宁浩实践着他对人性的深度思考,他将“人”这一群体幻化为个体置于其中,并且用他独特的影像风格见证着个体误入、迷失、自救的整个过程。

影片伊始,导演便将杀手(黄渤饰)捕隼的一组快切镜头推向观众,捕猎作为原始行为的特别意象便瞬问将观众带到了导演所塑造的“无人区”,在这个无人的罪恶之城上演着现代文明与原始欲望的对抗。在这个无人的世界里,个体不会寻求理性秩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暴力是他们在面对争夺时最有力的武器,在这里暴力可以拯救一切,也可以摧毁一切。法律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征,但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法律已经不能成为人们权利、自由、人格以及尊严的保护伞,现代文明选择的理性秩序已经被原始欲望选择的暴力置于依靠本体力量无法翻身的境地。但宁浩导演的单线叙事中也凝聚着多个“意外”,由“意外”组成的叙事空间又为主人公增添着不同的旅途经历,在不同的经历中他代替导演进行着人性的反思与信仰的救赎。舞女(余男饰)作为女性形象开始在故事情节中发力,她的出现让主人公潘肖又看到了存在于人性当中的脆弱与温暖,舞女形象也成了导演为他找回“人”本质的重要叙事支撑。被舞女用打火机爆裂救活的他才认识到“无人区”的生存哲学,他开始选择回归,在最后的博弈中他首先用智慧使交易者之间内讧,最后用“火”炸死自己与盗猎团伙老大,保全了舞女的性命,保存了人性的温暖。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用火,在法律失去效力后,这个迷失在“无人区”中并试图找回自我的律师选择了“无人区’’的规则(暴力),他用火让现代文明在与原始欲望的对抗中实现了最终的胜利。

二、皈依:契约精神与信仰沦陷

旁白中两只猴子的故事是导演传达给观众的一种“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只存在于拥有理性秩序构建的组织群体中。而导演接下来为观众塑造的却是一个充满欲望、贪婪以及暴力的罪恶之城,在这个无序的空间里信仰沦陷;个体争取权力以及利益的方式只有暴力,且暴力与暴力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制衡关系,“无人区”里的个体生存法则只有暴力与利益,存在于“人群”中的集体信仰会在这里瞬间崩坍。正如叔本华所言:“人在根本上看,不过是活脱脱的一团欲望和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凝聚体。”影片《无人区》则是这种凝聚的暴露式呈现,主人公潘肖所携带的契约精神在“无人区”遭遇无序与暴力,而存在于潘肖身体之中被契约精神所遮蔽的消极欲望也必然在无序中变得肆无忌惮,正是这种遭遇与必然建立起了理性与无序的对抗关系,导演用在这种对抗中进发出的人性温暖让主人公潘肖逐渐拾回迷失在利益之中的自我,实现了自身信仰的完整建构,并且最后用潘肖的牺牲完成了对人类集体信仰的艺术推崇。

毫无疑问,导演宁浩眼中的“罪恶之城”是一个艺术空间,它的艺术功能是将现代社会中的贪婪、欲望进行放大处理,这个空间也是契约精神与消极欲望进行博弈的舞台。在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无人区”中信仰被摧毁;无序被扩大;诚信的契约同样消弭。在盗猎团伙老大与杀手;黑店老板与舞女;盗猎团伙老大与黑店老板等各组关系中都不存在契约精神,在他们之间并没有统一的信仰。而带有契约精神的主人公潘肖律师在遭遇各组关系的过程中也必然会经历人格的迷失以及信仰的沦落。他在面对盗猎老大的雇佣时法律被异化;在面对卡车司机的时候其人格被暴力所践踏;在面对杀手的时候残忍被暴露。在“无人区”中主人公潘肖彻底绝望了,在理性秩序中可以被其利用,获得名利的契约精神在这里已毫无作用,而面对舞女时,在被救与施救中他实现了对契约精神的重新解读,从而在自己与舞女之间建立起了符合人的本质的契约关系,使舞女得救,同时也完成了其个体行为对契约精神深度阐释以及皈依。

三、救赎:自我与群像

对于电影叙事而言,将“群像”置于无人的地域空问中可谓极大的暴露,而宁浩导演正是采用单线融合多个“意外”的叙事模式在“无人区”中为观众架构起了一组活生生的“原始性”群像。象征贪婪以及罪恶的群像被导演放置在一个“鸟不生蛋”的“无人区”,一种全景式的艺术放逐便由此而产生,欲望被放大、贪婪被丢弃衣钵,一切的神圣都被屏蔽于“无人区”之外。“人是一种野蛮、可怕的动物,我们所认识的人仅仅是经过驯化和教育、我们称之为文明的东西,人的真正本性偶然爆发出来会使我们惊恐不安。”所以当被赋予人的本质的个体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群像的关系结构必然被打破,个体也必然在遭遇群像的过程中进行自身人性品格的重新建构。

群像艺术张力的实现在于它对社会特征的容纳范围,尤其是融合社会中典型现象所构成的艺术张力能够为电影自身气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性作用。电影《无人区》中的群像则就涵盖了:“贪婪的盗猎老大、野蛮的杀手、愚昧的卡车司机、敲诈勒索的黑店老板等一系列的三教九流”,罪恶之城中的他们是导演对现实生活中各个阶层以及群体中存在的弊病所进行的艺术演绎。误人“无人区”对潘肖来说是其自身精神世界自我升华的一个过程,对导演来说是他对人性丑恶的斥责以及对人性美好的一种张扬。作为不同于群像中其他个体的主人公潘肖在导演的安排下进行着自我的救赎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群像的集体演绎,“无人区”中的贪婪,罪恶都要原原本本的施加于他,让他在对抗与挣扎中逐渐实现自我的重塑。所以,他自我品质的最终确立也历经了从“被救”到“施救”,再到“自救”的一个过程,被救:盗猎团伙老大试图用汽车尾气杀害他,他却被舞女相救;施救:舞女在被鹰隼交易者活埋时,他出手施救;当盗猎老大要杀害舞女时,他选择了牺牲以求得自救。“自救’’是他寻回人性本质,重构自身契约信仰的过程。通过“被救到施救,再到自救”,导演建立起了他对人性探寻以及本我救赎的仪式,以仪式塑造了理性秩序的可贵,传达了人性中真善美的神圣,同时也让主人公潘肖在仪式中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结语

对抗冬日敏感症 篇5

指压按摩:

可在头面与手背四个穴位上按压,舒缓鼻敏感不适。可请中医师替你做针灸,也可在家DIY,以手指按摩五分钟可作短暂舒缓。

印堂:位于两眉头中间。按摩时以拇指为佳。

鼻通: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的尽处。因范围细,宜以食指按摩。

迎香:位于里翼外缘约五分,与鼻唇沟之间。同样宜用食指轻按。

合谷:手心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挠侧,即虎口偏侧向食指边。此穴位对头痛、偏头痛与喉咙痛亦有作用,即“头面合谷收”意思。

生活小贴士

避开致敏原:若果知道个人的致敏原。便要与它完全隔离。

家居清洁:定期清理,避免尘埃积聚,床上用品不时放阳光下晾晒“消毒杀菌之余”亦可预防因潮湿生霉而“自制”致敏原。气味浓烈的清洁剂亦会刺激鼻子,避免选用。

家居布置:避免使用有毛的用品,如地毡;别在床上摆满毛公仔,即使要放,亦要限制数量,宜选择绢面的公仔。毛公仔若用透明胶袋包好亦可减少致敏的债况。

衣着:羊毛衣服亦是常见致敏原之一。避免穿着羊毛衣物,及使用含羊毛成分的床上用品。

日常活动:避免到多花草树木、潮湿、多烟尘的地方,这些都是各类致敏原的“集中地”。

秋冬其它常见敏感症

身体的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气管、眼睛、皮肤里,位置不同但原理一样。因此,有鼻敏感的人,其它器官亦较易有过敏现象。敏感症可能源于先天即家族遗传,或后天因素如外来刺激,气温与湿度下降等。

不同器官的敏感症,你认识多少?

眼睛敏感

眼睛与鼻子,气管等器官一样,接触到致敏原时便会有过敏现象,尤其香港空气污染严重,若你遇上过致敏原后,很快便会眼痕,眼红肿及流眼水,看东西时感到眼球结膜像有一抹尘的时候,你绝对有理由怀疑自己是眼睛过敏。很多人会将眼睛过敏与干眼症混淆。踏入秋冬,天气干燥加上时会刮起大风,若果双眼泪水分泌不足而泪水又过度蒸发,眼睛缺乏水分便会感到刺痛,干涩‘畏光、视线模糊、眼红、感到有异物或有沙入眼等,这便是干眼症。定期以人造泪水替眼睛补充水分,已是折衷之法。然而,若是眼睛过敏,则需以药物抑制。虽然两者病征看来相类似,但眼睛过敏会有眼痕及眼肿,宜及早求医。

气管敏感

由鼻腔到肺部的呼吸道是直通的,因此很多有鼻敏感的人,都不难发现自己有气管敏感甚至更严重的哮喘。而香港大学早前亦有研究指出,患鼻敏感同时患气管敏感与哮喘机会,较一般健康人士高出5.8倍。

气管敏感的人,常见会长期并持续地咳嗽、胸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并会冒冷汗,亦有胸部传出“牵牵”声的喘鸣现象,这些都与气管收缩有密切关系

皮肤湿疹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对抗分析 下一篇:登记对抗效力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