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审计学 转化 审计 教学模式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且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及社会性, 因此, 应创新培养未来审计人员的审计教学模式, 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 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 由重视理论研究变为重视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法又称“哈佛教学法”, 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最先在MBA (工商管理研究生院) 采用[1]。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 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 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 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 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学习方式, 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 以提高教学质量, 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我们总结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阶段

1.1 教师方面

首先应该对学生介绍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让学生有心理准备, 避免在课堂上不知所措。精讲教材内容, 为案例讨论奠定理论基础[2]。依据教学内容, 正确选择教学案例, 为案例讨论准备素材, 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案件, 通过科学删减、加工整合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行文简洁、是非分明的文本, 使之可用于课堂介绍、分析、研讨的过程。这是审计教学案例能否成功的基础, 在选择审计案例在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典型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客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前提下, 应考虑案例的实用性、相关性、典型性和思考性等因素。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搜集和整理审计案例的背景材料, 建立案例试题库, 切忌粗制滥造。可将案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教师教学用案例:二是学生课堂讨论用案例;三是学生课后作业用案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要创设一个“富有思考性的课堂”, 提出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 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富有思考意义的思维活动中来。实践表明, 任课教师能否将其科学开发出的典型案例提供于审计教学中使用是“案例教学法”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典型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抓住不同类型审计的要点和特征, 才能通过案例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方面

案例教学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 否则案例教学就不会成功[3]。所以教师应该提前把审计案例发给学生, 指导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案例分析准备, 学生应在熟知审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先粗读案例, 获得案例资料的基本信息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再精读, 充分了解案例提供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并搜集、查阅有关资料, 围绕审计案例提出的问题理清基本思路, 明确重点、难点, 还可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 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前提下采用综合分析法加以判断, 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制订出最优方案, 互相之间可以商讨交流, 草拟审计案例的分析与评价报告, 为案例课做充分准备。因此,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案例课, 教师和学生必须同时做好课前准备, 做到双方都心中有数[4]。

2 实施阶段

案例分析是进行审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 旨在说明审计案例,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分析、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本教学法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 在进行审计案例分析时, 教师只是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释。每个教学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审计案例广泛地讨论,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 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如果遇到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的时候, 可以展开辩论,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 不断提出问题, 甚至故意出“难题”, 迫使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 不能只当听众, 而不发言, 相互辩论, 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和环境。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点评和鼓励, 先不去肯定或否定发言学生的观点, 更不能在讨论之前就把自己的观点抛给学生, 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和案例的充分讨论。当然,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后, 教师应进行归纳总结, 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阐明案例的重点、难点, 指出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和效果。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 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即教师有时故意把教学案例中的一些已知条件去掉, 让学生观察思考, 充实案例的内容。学生在这种是与非、正与反、点与面、此与彼、表与里的状态中学习, 才能真正学会思考, 变“死学”为“活学”。采用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法, 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学到的知识也最扎实。

3 总结报告阶段

在完成实施阶段后, 在学生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后, 在学生案例发言提纲和案例分析评价初始报告的基础上,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 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 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重新进行认识, 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写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决不能忽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增强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独立思考、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决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 考评制度

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 增加了考评制度这一点, 其形式包括课后作业、课堂参加讨论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来决定最终成绩。课后作业就是学生课后作业案例的完成情况;课堂参加讨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期末试卷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型试题和主观型试题, 其中, 客观型试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审计专业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观型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家财经法规和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分析能力, 对综合案例分析题中涉及计算的内容要求学生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需要进行理论分析的则要求学生注明相应的国家财经法规[5]。

5 结语

“案例引导教学法”旨在以强化案例对学生的吸引作用及实践价值为出发点, 以引导式教学、激发学员主动学习为指导思想, 以教师恰到好处的适时引导为保障, 以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为支撑, 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基本目标[6]。案例教学法适应了审计具有很强烈的技术性及实践性的特点, 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实际问题, 还可以充分体现审计教学宗旨,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 都要保证学生系统掌握审计理论及基本技能, 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案例教学虽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接触到现实中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千变万化的真实情况, 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审计人员角色,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法也并非万能, 更不能取代讲授教学。只有把审计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 提高学生能力和增长学生知识的目的, 才是审计教学的最佳途径, 更好地为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摘要:培养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案例教学法 (Case Study) 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 在审计教学中, 运用审计案例教学法既能针对审计学科的特点, 又有利于深化审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本文对在审计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案例引导教学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淑芬.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74~76.

[2] 谭利云.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5, 10:47~48.

[3] 孙晓立.审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315:85~86.

[4] 李秀珠.关于案例教学法与高校审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 2004, 4:88~89.

[5] 刘淑芬.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74~76.

[6] 张颖萍.用“案例引导教学法”提高审计课教学的有效性[J].会计之友, 2007, 11:85~8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论项目导向教学在高职网络通讯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下一篇:全语言教学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