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为基本目标, 以政治知识、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为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课程。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方法、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将情境教学法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之中, 有助于消解传统教学中的片面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学生价值观生成等问题, 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 可以将情境教学法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之中, 化解课程教学的种种弊端,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
2 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 许多高校都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成可有可无的边缘课程, 不重视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仍采用80年代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 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总体上看, 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生活,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如社会转型期的官员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国企改革、道德滑坡、依法治国等社会热点问题都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中, 如果脱离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那么教师所讲授的政治观点、道德观念、法律原则等就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信仰和行为自觉。但是在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未将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地向学生灌输干巴巴的知识和理论, 不能用理论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失恋、人际关系困惑、就业压力、心理自卑等具体问题, 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 许多教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当成简单的理论课程, 将课堂教学当成教学活动的全部, 不能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业余活动、第二课堂等结合起来, 从而使课程教学脱离了实践。[1]
第二, 课堂教学片面注重教师权威, 缺乏师生互动。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宰整个课堂, 学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和对话。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 教师常以知识代言人的身份自居, 将传授知识、讲解理论作为自己的基本使命, 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 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 同时, 教师还将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要求学生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中,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教师感受不到教学的乐趣,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许多该现象:教师专心致志、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 完全不顾及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忙着看专业书籍、玩手机、打游戏、听音乐等, 丝毫不体谅教师的一片苦心。[2]
3 情境教学法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修养、法律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和功利教育思想影响下,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片面重视理论说教、知识灌输、概念学习等, 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成长和价值生成。情境教学法是以师生共同营造的、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显然, 情境教学法能够改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3.1 情境教学法符合思政课程教学要求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思政课程是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 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现实有着密切联系, 只有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融入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精准扶贫、经济转型、民生发展、体制改革等社会现实问题之中, 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学习情境, 才能使教学内容扣人心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创造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 进而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显然, 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2 情境教学法能够消解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多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展概念、知识点、原理、原则等教学, 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简化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和知识背诵, 导致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产生了厌烦情绪和排斥心理, 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片面重视知识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道德习惯养成等, 不能将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等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认同。然而, 情景式教学能够在生动形象、具体明确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政治意识等,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点、方法原则等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显然, 情境教学法能够消解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4 情景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应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 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艺术情境、生活情境等方式开展情景教学, 以生动形象、真实动人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改变学生, 提高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4.1 创设问题情境法开展教学
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政治知识、道德原则、法律法规等都与问题情境有着紧密联系, 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 就可以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 如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取得伟大成就?这些年来你生活中有哪些巨大变化?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再如, 在讲“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时, 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 让学生思考金钱与健康、快乐、爱情、自由等内容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以下案例:成功地给病人做完手术, 送病人出院;给孩子洗完澡, 抱着婴儿的母亲;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拼搏, 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 等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判断分析这些问题情境, 深入理解金钱的价值以及幸福的含义。
4.2 创设艺术情境开展教学
良好的艺术情境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思想情感, 与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艺术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艺术情景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讲授“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复杂性”时,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播放汉斯·季默 (《狮子王》的作曲人) 的成长短片,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汉斯·季默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故事, 深入理解汉斯·季默的名言“明天的生活取决于今天理想的选择……重要的是付出努力, 有固定的目标, 并一直坚持下去”, 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在讲解人生观和价值观时, 可以播放尼克·胡哲的生活视频, 引导学生体会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业精神;还可以播放音乐《飞扬的青春》, 用独特的节奏和旋律教育和引导学生,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艺术情境之中。此外,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奔放的情感等创设教学情境, 以声情并茂的方式教育和感染学生。比如, 在讲“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时, 可以设计一段激情饱满的结束语:人人都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给予你生命的生母, 一个是给予你身份的祖国……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奋斗不息!通过这种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表现言语, 能够创造出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4.3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总结, 也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所以, 应当利用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开展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价值信仰等。比如, 可以带领学生去法院旁听, 亲自了解法院的司法程序以及法官的审判过程。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查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品质。[4]
情境教学法是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方式,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应当以情境教学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面临着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师生之间的互动缺失等问题, 这些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情境教学法是以学习问题为中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场景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消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种种弊端, 所以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艺术情境、生活情境等方式, 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瑞娟.情境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优先出版[J].教育观察 (上半月) , 2016 (9) .
[2] 周英会.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及应用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7) .
[3] 谢青松.问题情境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9) .
[4] 臧宏, 王立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4) .
相关文章:
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02-17
论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2-17
论体育课中的教学语言与体态语言的教育论文02-17
水处理污泥的处理处置的发展现状探讨02-17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及市场应用分析02-17
论价值澄清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运用02-17
实物模型及图像在《结构与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教学中的运用02-17
论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