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思维(精选五篇)
中式思维 篇1
“中国英语”一词由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葛传椝先生在1980的一篇《漫谈英译汉的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自此, 学术界对其越来越多地关注, 一些国内语言学家如汪榕培、李文中、谢之军等人就从不同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特殊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 由于受汉文化、汉语思维方式及中国人自身生理条件的影响, 中国英语不同于标准英语且带有明显的汉语特色。本文试通过英汉民族不同思维模式的对比说明中国英语形成的内在原因以及其语言特征, 从而使中国英语得到正确的认识。
一、语言与思维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 受思维模式的支配, 即思维的方式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人类的思维方式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 即所谓的民族性。在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接触及交流中思维和语言得到发展。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的不同, 思维方式也就不同。思维上的差异, 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二、中式思维影响下的中国英语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 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连淑能, 2002) 。由于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哲学思想、生活方式和经济体制等的影响, 中式思维和西方思维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在中式思维及语言的影响下, 中国人的英语无法避免地会带有中国特色, 即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是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的。一般而言, 具有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螺旋式思维和直线式思维、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一) 形象思维与中国英语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反, 它是使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意义和情感而不是用概念、推理及判断。中国传统思维模式较重视实践经验和整体思维, 因此中国人通过依靠灵感及领悟的直觉来抓住事物的本质。在直觉思维的影响下中国英语常以时间顺序陈述, 表达抽象的意义时会在抽象名词前添加一些范畴词来表示行为、现象及属性。例如, Everyone in the world is responsible for promoting the caus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这里的the cause of就属于范畴词。大量进入英语中的汉语词汇也保留了中国汉字的形象性, 例如, paper tiger (纸老虎) 、Great Leap (大跃进) 、kowtow (叩头) 、laid-off workers (下岗工人) 、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Golden Week (黄金周) 等。此外, 中国英语中多用动词, 使得句子更形象生动。
(二) 整体性思维与中国英语
整体思维认为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宇宙及个体与社会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宇宙中每个元素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因此, 人们观察并崇拜自然, 并意识到天人合一。春秋时期, 儒、道两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整体思维。儒家把自然人化, 而道教把人类自然化。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体。道家还认为只有人类意识到自身的限制并依赖宇宙的和谐与恩赐才能获得成功。儒家认为个体人类是其环境的一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达到家庭和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整体性思维的影响下, 中国人趋向与遵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 从整体到部分来观察事物, 而西方人则相反。因此中国英语在句法和语篇层面显得重心前移, 作者总是在文章开头先介绍事件背景, 最后才表达对事物的观点和态度, 这样在句末才会出现句子的主要的信息, 也就是从句出现在主句之前。例如, Whetherhewouldjointhearmyisuncertain (China English) 、For me to get there before 9:00 is possible (China English) 。在语篇方面, 中国英语呈现出归纳型结构。也就是说, 中国人倾向于在可接受的事实上得出结论。因 (下转248页) (上接239页) 此, 文章的论据出现在论点之前。
(三) 螺旋式思维与中国英语
Robert Kaplan (1966) 认为说话的模式受思维模式的影响,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呈直线型,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 而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型, 他们认为事物都遵从自然循环, 例如生与死、昼夜更替、四季交换等等。老子把事物的变化看做是周期运动, 一种变化最终会回到其起点。这种循环式的思维活动使人类受到原始自然的庇护, 满足于自然的给予, 而不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孔子及社会制度的影响下, 人们也形成礼貌对人及顺从的特点。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们谈话做事小心谨慎, 不习惯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 而是旁敲侧击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即运用一系列的类比来解释主题, 把主题放在螺旋的中心, 使得主题看起来不言而喻。这也是归纳法, 即在例举出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螺旋式思维的特点即委婉曲折。中国英语也受螺旋式思维的影响, 一般是先介绍事情的背景, 或列举客观事实, 最后得出结论, 说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西方则相反, 他们开门见山, 径直提出要求, 对原因的陈述则可有可无。
(四) 直觉性思维与中国英语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 注重整体思考, 因而借助直觉体悟, 即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连淑能, 2002) 。在语言上, 中国英语趋向于意合, 即以意统形, 词句之间往往以意连接, 没有一定的连接词, 语言形式零散, 讲究上下文的连接, 句式上结构更加灵活, 然而形散意不散。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通常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逐步交代, 层层铺开, 其结构像竹子一样, 一节一节地接下去。在语篇中, 讲究起承转合, 注重对称平衡, 文章主旨或句子的含义往往由读者来领会。
结语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英语变体, 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 中国英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结构。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式思维的影响, 带有中国特点的中国英语将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断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可。正如金惠康 (2002) 所说, 我们没有必要把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改变成现代西方人的行为模式, 把中国人的认知改成西方人的认知, 不能用英语来扭曲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思维形象和意识形态认同, 而只能用英语来真实地描写中国人的行为模式, 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和他们的日常观念和思想。
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式思维的影响下中国英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层面探讨中国英语呈现的不同特征, 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思维,特征
参考文献
[1]葛传桑.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 1980, (2) :1-8.
[2]贾德霖.思维模式与线性序列——汉式英语语序特色[J].外国语, 1990, (69) :12-16.
[3]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中的CHINA ENGLISH[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 .
[4]连淑能.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J].外语学刊, 1993, (2) .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
雅思写作中英式思维VS中式思维 篇2
如果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雅思写作成绩,我想从根本上提高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变思维方式,也就是把中式思维向英式思维靠拢,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雅思考官的喜好,才能得高分。中英两国语言的词汇量只有40%能互通(所谓的equivalent),而这就意味着剩余的60%的表达肯定是和原文有很大出入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强调, 写英语作文,说英语口语,要用英语思维,不要用中式思维。
西方人直线式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就是 西方人说话写文章喜欢开门见山,把关键性的话放在开头,然后再论及其它次要的内容。
而写作涉及到语言的方方面面,从语言的结构上来说最基本的因素包括遣词、造句和篇章。螺旋与直入的思维差异就会影响到这些方面,具体包括修饰语与中心词、句子和篇章。
一、修饰语与中心词
英语的修饰语,如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等皆放在被修饰语的后面;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长短、繁简,皆置于被修饰语的前面。体现了直入与螺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
1. The scient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the efficient methods to make the air clean and protect it from the pollution by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harmful waste gases.
汉语“全世界的科学家”,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净化空气、防止空气受到各种有害工业废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同样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相反。
2. We appreciate your word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汉语“有关我们两国关系的谈话”,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有关我们两国关系”,同样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相反。
3. The hungry boy ate up everything he could have his hands on from the refrigerator.
“他从冰箱里所能拿到的吃的东西”,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
4. The problem arose of how to fairly distribute the world natural resources.
比较而言,该句主语太长,谓语太短,构成了不连续性修饰语,不过还是有些突兀,但修饰语还得后置。而汉语“怎样合理分配世界自然资然的问题”仍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
二、句子
英语句子开门见山,其主谓结构是全句的“纲”,其余成份是“目”,一般先下结论,后叙事,从近到远,新近发生的事先出现,重心落在句首。汉语句子一般以逻辑关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一般先叙事,后下结论,由远及近,重心落在句尾。这种差异体现了直入与螺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会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下面的句子:
1. When I stayed in Guangzhou last month, you helped me. I am grateful for that.
2. Tom’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so he did not remember her.
3.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the natural calamities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in the country. While we read about it at home, we had been dismayed.
4. It looked rain that evening, yet Dad came all the same. That made us very joyful.
如果按英语直入的思维方式,以上几句要改写成:
1. I am very grateful for your help to me during my stay in Guangzhou last month.
2. Tom did not remember his mo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3. We had been dismayed at home while reading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that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4. It looked rain that evening, yet to our great joy, Dad came all the same.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要是更复杂一点,对中国学生来说,是需要操练的。例如:
1. 我认为如果他们初次相识时,她很穷,他未必会爱她。这位女性由于对他有好感而帮助他,使他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之情很容易发展成为真挚的爱情。
I do not suppose he would have loved her if she had been poor when he first knew her, but the gratitude which he felt for the help which he owed to her kindly interest in him easily developed into a sincere affection. (条件关系和多层因果关系的转换)
2. 她去深圳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结束后,她就到香港去购物,昨天才回来。
She came back yesterday from Hong Kong where she had gone shopping after the meeting in Shenzhen.(时间顺序的转换)
三、段落篇章
这里篇章包括段落和全文。总体而言, 英文篇章,一般都采用直线型的形式,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更是一般——具体式的。英语篇章是a 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 即作者在篇章中有责任、有义务向读者交代其主旨或目的。为使读者省时高效,英语篇章开门见山,一开头就直接点明段落的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或全文的中心思想 (thesis statement), 即亮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看法等;或者以引言开门,即“首先用一个熟悉的事实、观点、故事、引言等开头,然后直接见到作者全文的观点思想”。
由以上分析可知, 西方人的直线式思维和中国人的螺旋式思维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中,几乎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单位,包括词汇、句子、段落和全篇。当然,笔者无意说思维模式孰好孰坏,正如我们不能断言文化模式孰好孰坏一样。但作为学英语的中国人,学原汁原味的语言是我们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自然,这里的语言也应包括discourse或text。因此考生们要知道,一种思维是一种文化长期的积淀,它已进入该民族的潜意识,根深蒂固,如果只学语言本身,不会知其所以然,一旦到了使用语言时,汉语思维自然突现,写出Chinglish, 浑然不知。此外, ,如《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上的文章,笔者认为皆为语言的精华,不但文词优美,每课都是一篇范文,原汁原味,多读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有所启发。由此看来,老生常谈而又令人费解的“学会用英语思维”,倒不如换个说法——学会英汉思维转换,即懂得英汉思维的差异,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去真实地领悟,久而久之,就能写出地道的英文来,至少不会写出那么多的Chinglish。
综上所述,想要取得雅思写作7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单靠所谓的模板和复杂的句式是做不到的,只有从写作思维模式上进行改变,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写作成绩。而中式思维的根深蒂固必定会对正确的英语写作思维产生阻力,因此,临摹英式思维的文章以及阅读海外学术著作对于转变写作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雅思大作文模板:儿童观看广告
There are many advertisements directed at children, such as snacks, toys and other goods. Parents argue that children are under pressure. Advertisers claim that the advertisemen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雅思大作文模板范文参考:
As children grow to be the target group of advertisement industry, a range of advertisements aimed at them have been produced, which had caused some controversies in the society.
Those who advocate the spread of advertising targeted at children deem that these advertisements can provide potential customer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s advertised, which can help consumers make well-informed buying decisions. Since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s can present goods in a visual and audio way, this can definitely enhance people’s knowledge of the advertised goods, especially some electronic toys or newly-introduced food.
On the other hand, parents are concerned that children are easily attracted by the vivid advertisement from the Internet or television, and because of it, kids will pester their parents to buy the goods advertised. Obviously, children are a group of consumers without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good from bad and right from wrong. If they are convinced of the benefits of the products from the advertisement, they will not consider the negative aspects or further explore the truth of the advertisement itself.
Besides, peer pressure is another point which needs to be mentioned here. The widespread advertising campaign will make the public overwhelmed by these advertisements, which means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 parents and children purchasing the advertised goods, and therefore, some psychological factor of children may urge a part of them to obtain the products even though they may not need the goods.
Personally, advertisements themselves contain a lot of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quite useful for consumers. If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can be well regulated and children being supervised when they are watching the advertisements, there is no need for parents to worry about the side effects by the widespread advertisements.
雅思写作:一招教你写好图表作文开头段
小作文的结构,一般是由开头引入,中间数据分析和结尾总结组成。
开头段
开头段通常是将题干中的信息进行改写,千万千万不要照抄原句!(敲黑板)
首先,确定动词
以剑4中的Test 3为例
The chart below show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s in Australia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who held them in .
题目中的动词是show,那么就可用以下句型来替换
The chart illustrates/demonstrates that..
The chart provides/presents/gives information about…
This is a graph which illustrates…
The chart illustrates how…
According to the chart,…
改写方法主要有动词的替换和句型的替换
其次,改写关键信息
这一步可用同义词替换,词性替换,句式改变等方式
以剑4的Test1为例
The table below shows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families living in poverty in Australia in 1999.
这题改写的关键词组是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families living in poverty
那么怎么进行改写呢?首先可以做同义词替换,题目中的categories可换成types。其次,题目中用的living in poverty,我们可以将其补充成一个完整的从句,于是,我们的开头段就写好啦~
投资海外房产应抛弃中式思维 篇3
投资海外房产需要认清的第一个事实是,海外市场并不适合中国式炒家的生存。一方面,海外市场上一般房价变化较为平稳,还未遭遇过类似中国市场的暴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中外对房子的认知有很大差别。
美国52%的首次购房者年龄为31岁,超过一半美国人选择在工作10年、婚后5年才买入第一套房,未有负担能力时大多选择租房或和父母同住。可见,多数外国年轻人考虑买房的根本在于量入为出。与他们普遍认为房子首先是供使用的耐用商品不同,对中国人来说,房子则是对抗货币贬值和通胀的保值工具。动机的盲目导致中国房价涨到个人收入的20-30倍,明显高于国际4-6倍的合理区间(4-6年收入可买一套房)。
中国投资人依靠租金收回成本要近30年,年租金收入是房价的2-3%,而在美国一般物业的租售比(年租金与年房价比)在5-12%之间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依靠良好的租金回报,单纯靠物业增值,中国买家买房后马上卖掉的“炒房”举动在扣掉相关税费后,在海外市场难有回报可言(法拍屋投资等不良资产投资模式除外)。
策略的选择决定投资回报
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自住,还是投资,这是海外投资买房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的问题。
在中国,房产投资的通常策略是在低位时买入,升值后再卖掉。但海外成熟市场职业投资人把房产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现金流沉淀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银行按揭杠杆帮助产生高的本金回报。以投资为目的的物业,投资人优先考虑的一定是提高租售比,而出价则是根据回报率来计算的。如一房产还贷前现金收入是每年2万美元,那么按照10%投资回报率要求,投资人能承受的房价是20万美元。
如投资人在买房时掺杂个人喜好,租金回报则往往很难实现最大化。这一点与中国市场的情况类似,通常居住面积大、居住环境好的高价位房,租客反而少,这就导致了租售比大为降低。在中国一线城市,豪宅的租售比在2%以下。
投资类别左右投资回报
房地产投资分商业和住宅两类,二者差异巨大,在海外跨领域投资的投资人较少。
商业地产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租约一般10年、15年较常见,租客多为公司和政府。大型商业房产市场操作十分透明和专业,回报率差别不大。除去贷款费用未计算增值的净回报约为9-11%。住宅地产包括独栋独立屋、联排独立屋(即“别墅”)及四个单元以下单元楼。还有一种则是供投资的公寓楼,这种物业的单元均价低,无论是布局的设计还是功能面积的布局都是为了实现现金流的优化。银行也愿意给投资者贷款。
在房价上涨较快,房价高、租金低的地区,公寓楼出现的较少,因为每个独立产权的单元都能卖出很好的价钱,开发商宁可出售分割的联排独立屋或分割的公寓获利。因此,越是具有商业地产性质的物业,其价值的提升对租金收入的依赖越重。
现金流为王而非升值为王
投资房产有两类回报,一是现金回报,二是保值升值。
中国的房市特殊,全球罕见。过去10年,史无前例的货币泛滥使物业升值成为中国投资人的主流创富模式。房价上涨的同时,房租却未能同步跟上,导致国内住宅物业的出租回报未能达银行按揭贷款利息的一半。因此,中国投资人如果不依靠房产升值基本都是要亏钱的。
美、加、澳等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市场健全成熟,租赁活跃,且空置率低,现金回报是衡量物业的价值准绳,这在商业地产上尤为突出。国外好的房产投资机会,通常都是“以房养房”,即扣除所有开销和银行按揭能带来净的现金回报,而贷款部分的权益能够带来的租金收益可明显跑赢银行按揭利息,最终令投资人的本金回报率提升。因此,在海外市场上,房产价值和租金紧密相关,是否投资房产通过分析现金回报率来决定,而不考虑难以掌握的升值。
充分利用时间杠杆
海外与中国房地产租赁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海外物业出租率高、空置率低。经营性租赁物业的规模巨大,回报率比中国高得多(加拿大除外)。美国的租售比一般在6%-10%左右,最高能达到10%-15%,豪宅租售比则为4%左右。虽然澳大利亚的房价近几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升值,但得益于高达97%-98%的出租率,其物业的租售比大约也在5%。
一般来说,房屋的租金与价格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以美国为例,各城市间居民购买力与消费水平落差不大,同等状况的物业在不同城市的租金因此也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售价之间的差距则非常之大。所以,如果购房的主要目的并非自住,在选择租赁的市场时,就应更多考虑房价便宜的地方,最好避开一线城市或昂贵地段,房子多接近工作区而不是大宅林立的市郊。
一旦成功购得租金稳定的物业,业主可选择多种退出途径。例如,持有物业收取租金或卖给其他投资者。而独立屋业主可选择将房屋卖给投资者或自住客。在房地产周期的某些阶段,相对感性的自住客往往比投资者更愿意付高价,因此,独立屋在购买热情高涨的市场有时能升值套现。
物业管理和持有成本影响回报
持有物业后要考虑后续维护,日常管理牵涉到的矛盾多种多样。而必要的税费和额外的支出,都会左右在海外购置物业的回报水平。其中,税费就是相当复杂的一项,并且会导致持有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投资人在决定下手前,一定要研究各国的房产税,清晰掌握交易税费,衡量税费成本是否可承担。
以美国为例,一笔房产交易,买卖双方各自需要向经纪人支付相当于成交价3%的佣金,加上各种针对打击炒卖的税费,持有物业1年以下即出售,要交纳高达40%的联邦和州收益税,超过1年则交25%。如自住物业持有2年以上,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个人和夫妻自住物业出售收益分别在25万和50万美元以下,则可免收投资收益所得税。个人和夫妻年收入分别在20万和25万美元以上者,则所有投资收益需额外征3.8%的税。
此外,业主每年还需缴纳相当于物业评估价的1-2%作为房产税。因此,如果物业不自住肯定是要出租的,否则无法弥补持有成本。一般月租金达房价的1%才能实现满意的现金流,而投资者一般要求的年回报率在9-11%的区间。且外国公民在美国投资房地产时,可能需缴纳某些美国税项,如所得税、预扣税、赠予税以及(或者)遗产税。如事先未经税务筹划,还可能面临预扣税,需要预扣相当于房产交易总额10%的税费。
不仅如此,在海外许多地方,房客利益受到充分保护,如房主有义务必须提供可居住住房,合乎当地卫生标准,冬天供暖充足等。即使出现了房客不交租的情况,也只能经法律程序将其驱逐,此时若不熟悉当地法律则花费巨大,搞不好房主自己还可能沦为被告。
另一笔可能产生的费用是社区管理费,业主有时会被业主委员会要求缴纳大额维修基金,用于整个居住社区的建设,数额大时可达数万美元。
地域差异巨大,不可一概而论
海外市场投资选择众多,地域投资环境差异大,今后走势基于该地域供求关系变化。因此,同类别的物业在不同地域差异巨大。在投资前要对当地情况、房价走势、政府城市规划政策等深入了解。还要关注国际变化、汇率变化。特别是房价走势,尽量选择在经济蓬勃、房地产上升前期购买。
同时,投资人还应关注政府的投资倾斜区域。政府用的是纳税人的钱,银行也不会亏社保基金的钱,跟着它们走,就会一路走好。政府在哪里建住房、医院、学校,投资人就应该投资到哪里。
作者黄立冲为美国注册会计师、盛富资本与协纵国际总裁。
二手房购买标准手续
在美国,决定购买房产后,买方多会聘用房产经纪人处理包括法律在内的大多数事务,如果不聘请房产经纪,则相关事宜通常会由律师代劳。整个购房手续通常会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签合同报价
买家经纪人会先代买方起草报价书。这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除条件不能获卖方接受或前提条件不满足(如验收不合格等)外,不得撤回。
报价通常是买方希望支付的金额。通常价格比房产主所报售价低3-5%,但也是因地而异的。如买方决定在某些高端房产需求旺盛的地区买房,也许就不得不按全价购买或者加价。在房价非常低的地方,买方经纪人要帮买方快速运作,投竞标价。
买方在初签合同报价上签字后,经纪人将其提交给卖方经纪人或房主(如房主没通过经纪人出售,买方可通过经纪人直接和房主联系)。初签报价通常会在24-48小时内得到答复。
回签
初签报价通常会被拒绝,除非卖方希望尽快卖掉,且认为价格已达到其预期。通常买方的经纪人会收到卖方的回签。届时,他们会提交另一个价格,往往比买方的报价稍高但低于卖家的初始报价。这时买方可接受新报价或回签另一报价,这价格通常高于买方第一报价而低于房主的回签报价。
来回讨价还价虽然很重要,但也可能让买方失去最佳买入机会:如有其他人参与竞购,房主就可能拒绝买方报价,或不接受任何人的报价。有时,房主认为买方报价太低,浪费了他的时间而直接拒绝买方以后任何报价。因此,买方考虑报价时一定要和买方经纪人商讨并尽量采纳他们的专业建议。
销售合同
一旦买方和卖方就房产价格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经纪人就要起草正式销售协议。买方的房产经纪人会为买方准备好一切相关文件,买方只需核实文件的内容并签名即可。此时的销售合同生效,对买卖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双方签署了销售合同,卖方就不得再接受任何其他报价,除非买方没有满足销售合同的任何条款。
买方必须同意卖方要求的付款日期;卖方则要确保房产质量和交房日期,并要通过买方安排的验房程序(费用由买主承担)。买卖双方都有权不执行任何与合同条款不符的安排。
由购房产生的费用
由购房产生的费用源于房子本身以及其他因素,由购房产生的一揽子结算费用必须以被称为“贷款机构诚实费用估算”的形式为买方阐明,由抵押贷款放贷机构提供。时间是在买方获得贷款批准之前。因此买方应当在签订销售合同支付之前就知道其所需费用。
纳税
聘用专业人员帮买方纳税很重要。虽在买房时不必支付,但每年10月和2月是纳房产税的季节,每个州的房产税要求各异。
完成购房
从中式思维方式解读中式英语 篇4
1 语言与思维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直都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各类学者研究的课题, 也一直存在争论。这些争论产生的根源之一是研究角度的不同。但共识是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思维才是语言的本质, 是决定语言形式的关键。没有语言, 思维无法形成。没有思维, 语言无法具有交际功能。具有相同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群体会形成一种稳定的相似的思维形态, 这便是民族思维方式。因此, 每一种语言都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思维特征。
著名的萨贝尔-沃尔夫假说从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两方面阐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决定论认为, 各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民族人民的世界观。而语言相对论则补充说语言结构不是决定世界观的绝对因素, 但却能影响语言使用者看待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中式英语作为带有中文语言特征的英语, 必然受到中式思维的影响, 基于此, 下文将对比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探讨中式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 中英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2.1 重意与重形
汉语民族的思维习惯于靠感觉经验, 即根据直觉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这种思维方式一致的是, 汉语是主题支配的语言, 重意合。英语民族的思维更理性, 倾向于做具体的概念分析。因此英语是主语支配的语言, 重形合。从句法层面上看, 汉语句子之间以并列为主, 结构松散, 汉语句子象竹竿;而英语句法以主从为主要特征, 结构严紧, 英语句子呈树形。中式英语受汉语的影响, 结构也比较松散, 连接词通常被省略了。英语句子则层层相套, 中间必须用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连接, 关联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人学英语往往受汉语的影响, 他们注重意义的传递, 往往忽略形式, 漏用关联词, 使句子成为汉式英语。如:“I got up at six o’clock, had breakfastwent to school on foot at seven o’clock that day.”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式英语, 缺少了关联词, 应用关联词“and”连接。又例如:
渔夫正在做出海前的准备。突然, 他的狗开始大声吠叫, 绕着渔夫打转并拉咬着他的裤管。渔夫从未见过他的狗如此反常, 拍了拍它的背, 寻思着它也许想玩一下, 但抚摸似乎没有作用, 狗依旧吠叫着, 于是笑一笑, 继续埋头做着准备。
The fisherman was getting his little boat ready.All at once the dog began to bark and howl.He circled around the fisherman and tugged at his trousers.The fisherman could not remember when he had seen his dog act so strangely.He patted the dog’s back, thinking the dog wanted to play, but nothing made any difference.The dog kept barking.He laughed and continued getting ready.
对于汉语民族来说, 理解“拍了拍它的背, 寻思着它也许想玩一下, 但抚摸似乎没有作用, 狗依旧吠叫着, 于是笑一笑, 继续埋头做着准备。”的主语很容易。但翻译成英语时, 每个分句都必须加上“he”这个主语来使句子完整。汉语不强调主谓一致, 而英语中主谓必须一致。
2.2 整体与部分
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思维差异还明显体现在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和把握上。汉语民族倾向于整体思维、形象思维, 即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和细节结合起来, 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概念。相对的, 英语民族擅长分析思维、抽象思维, 习惯与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 舍弃事物无关紧要的、非本质的属性, 提取主要的、本质的属性。例如, 当多个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一起使用时, 汉语习惯于从大到小、由近到远排列, 而英语则恰恰相反。而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同时出现时, 汉语习惯于时间状语在前, 地点状语在后, 而英语则常常相反。又如, 当多个定语修饰一个名词时, 在汉语中习惯把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定语放在最接近句首的位置, 而英语表达则是把它放在最靠近所修饰名词之前。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往往将汉语习惯混淆于英语表达中, 形成中式英语。例:
1) 她每天晚上都绕着操场散步
She has a walk around the playground every night.
Chinese English:She has a walk every night around the playground.
2) 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
He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scientist.
Chinese English:He is a Chinese contemporary famous scientist.
2.3 主观性和客观性
中国人的思维注重主体性, 他们认为观察、分析、改造一切事物的主体是人, 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即他们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的习惯, 在进行表达描述时往往重视做这件事情的人, 即动作的执行者, 并把人作为句子的主语。英语民族习惯于客观思维, 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大自然和客观世界。即思维重理性、重客体。他们总是把某件事作为一个句子的主语,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接受者和事情的结果。因此, 中国人在表达时, 常以“我”, “你”, “他”, “我们”, “你们”, “他们”等为主语, 英语学习者总是说出或写出以人为主语的句子就是这一思维特点的显著体现。而事实上, 英语里以事和物为主语的句子很多, 即无灵主语相当普遍。如:
1) He changed a lot in the recent years.
Chinese English: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the great change in him.
2) It’s difficult to find a job because too many people look for jobs in the same place.
Chinese English:The concentration of job locations is the factor causing difficulties of job-hunting.
汉语强调主体, 英语强调客体的思维差异还体现在汉语中多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中被动语态相当普遍。例:
欢迎国内外客商来此进一步加强合作, 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
Custome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welcomed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s.
Chinese English:Welcome custome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s.
此例中的汉语省略了主语“我们”, 这反映了汉语中主题而不是主语的特点, 但英语重主语, 所以一定要补充主语, 即原句中的宾语 (customer) , 于是整个句子变成了被动句。
2.4 隐性和显性
汉语民族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 普遍较为谨慎, 谦逊和内敛, 发表意见尽量避免绝对化和尖锐化, 习惯婉转、迂回的表达方式, 绝不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语言上体现为“头重脚轻”, 最后才会点出中心信息, 即重点在句子或段落的尾部, 悬念一直会持续到段落结束, 。而英语民族在历史上受到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人们习惯开门见山, 大胆直接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阐述事实, 提出意见。因此, 英语句子通常把主要信息放在句子开头部分, 放在主句中, 往往是先点明主旨, 呈现事件结果和作者主观评论, 然后补充各种成分, 充实细节, 在句子结构上表现为“头大尾小”, 即中心信息前置的特点。
1) 她竟然得了第一名, 这真让人吃惊。
It is very surprising that she got the first place.
Chinese English:That she got the first place is very surprising.
2) 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在戛纳电影节上对记者拿纳粹和希特勒开玩笑, 这引起了电影节组织者的震惊和犹太团体的愤怒。他在周三就自己的不当言论表示歉意。
Danish director Lars Von Trier apologized on Wednesday for joking about Nazis and Hitler to reporters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remarks that shocked organizers and caused offence among Jewish groups.
Chinese English:Danish director Lars Von Trier joked about Nazis and Hitler to reporters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His remarks shocked organizers and caused offence among Jewish groups.
He apologized on Wednesday for that.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思维是语言的精神本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 不同的语言形式揭示了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本文从思维方式的角度, 通过对比分析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不同以及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 得出中式英语的产生是由于以中文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受到中式思维的影响, 说出或写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式思维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英语学习者要克服中式英语, 必须了解中西民族思维的差异, 有意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排除中式思维的干扰, 丰富英美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 消除中式思维的消极影响。
摘要:中式英语是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时常见的畸形语言现象。该文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 结合实例, 探讨其成因、特点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西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Pinkham J.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 4, 7, 91.
什么是中式逻辑思维缺陷 篇5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明确概念是判断与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的界定,由此而来的判断和推理就也就很难保证其正确性。
中国人不善于,或者说是不屑于去辨析概念,中国人对于概念的定义一向是模糊的。在中国古代史上,能不能找到一个明晰、全面、准确、严格的定义?几乎没有。中国的哲学家极少下定义,儒家讲仁?什么是仁?众说纷纭。老庄讲道,什么是道?没有定义。《墨子》中有一点,有对“同”、“异”等抽象概念的定义,非常难得,墨子很伟大。
但是,辨析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先生说:“盖一名必有一名之定义,此定义所指,即此名所指之物之所以为此物者,亦即此之要素或概念也。”同样的一个词,可以表达或者说是对应多个不同的概念。讨论问题之前,必须首先弄清这个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定义,即一个概念的内涵。概念不清,那么围绕这个概念的一切讨论都会变得混乱甚至没有意义。辨析概念是逻辑思维中判断与推理的基础,概念不清,判断与推理就难以进行;即使进行,也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或是模糊的结论。
当人们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对于所讨论问题中涉及的概念要有一致的看法。如果对于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那么后面的问题的就没法讨论了,讨论下去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谈的是不同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个人讨论马。第一个人说,我见过一匹10000斤重的马。第二个人说,我见过一匹10厘米长的马。第三个人说,你们是开玩笑吧,哪里有重达万斤的马?更不会有10厘米长的马!第一个人回答道:“我说的是河马!”第二个人回答道:“我说的是海马。”正是因为他们对“马”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观点,这样的讨论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海马和河马都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马,此处只是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
再如范伟的的一个小品《卖车》中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题,问:“你家的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回答说是因为讲卫生,而正确答案却是:“因为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玩意儿来!”范伟说:“你说是出生的生啊!”这个问题也是概念的问题,范伟的理解是“寄生”的生,高秀敏说的是“出生”的生,虽是同一个字,但是表达的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脑筋急转弯都是通过概念的转换来迷惑人的。
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用了“屁精”一词,引起了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质疑,因为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善于拍马屁,二是指同性恋。理解不同,对小品的评价也就有了不同。
再如,我们讨论美女的时候,一个人说这个女孩好漂亮,另一个人说一般情况,又有一个人说根本就是个恐龙嘛!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因为在他们心中,美女的标准是不同的。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讨论,这种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争论,往往各说各理,谁都不服气,虽然大家说的是同一个词语,但是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即这同一个词语,表达的却是不同的概念。既然大家讨论的是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个话题,怎么会有结果呢?当然,对于一些常用的词语,我们应该按约定俗成的理解来讨论。
而在国家政策方针、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概念不清、概念混乱将会造成大量的漏洞,或者被人所利用,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或者造成执行者无所适从,执行不力,效果大打折扣。
在我们的行政区划体制中,“市”便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词。一般来说,城市指的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而在我国,由于实行的是市管县的制度,作为行政区的城市,实际上是既有城市又有农村的地区,很多所谓的城市其农业人口还要多于城市人口,是实际上的名实不符。这种名实不符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在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出现了不少偏差。
比如说“上海市”这个词,作为城市的上海市和作为直辖市行政区的上海市是两个概念。作为城市的上海市就是指市区,作为直辖市则包括郊县。理解不同,做各种研究的时候,结论就不同。所以我国的直辖市根本就不是城市,而是一个即有城市又有农村的省级行政区。所谓重庆是世界最大的城市是无稽之谈,照这样说,中关村就是最大的村了。如果把直辖市当成城市来看,当成城市来研究、规划、制定政策,就会产生很多错误认识。比如,人口密度,上海市区很拥挤,但如果用直辖市的人口和直辖市的面积来算,则小于很多同级别的国际都市。
在这种行政体制下,作为直辖市近郊的郊区便会无所适从。是城市还是农村?应该把建设重点放在哪儿?是放在离市区近的地方,还是放在传统县城?或是另建新城?结果就是四不像,即不像城市又不象农村,缺乏长远建设规划,土地人力财力等资源严重浪费。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区,人口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人口的集聚效应不能发挥。上海市嘉定区就是一个例子。几十年来,嘉定的建设中心便是多变的、分散的,嘉定镇是老县城,后来成立了新成路街道,现在开始建嘉定新城,而安亭镇又新建了安亭新镇,南翔镇、江桥镇也有各自的中心地区,嘉定的城市化太分散。如果从二十年前就能确定一个建设中心,现在嘉定早就发展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了。很多大城市的郊区都处于这种尴尬的状况之中。
在中国的很多法律法规中,往往概念不清。概念不清则造成表述模糊,漏洞百出,我们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不断地出台司法解释,全国人大不断出台立法解释,就是为了填补法律的漏洞,对某些概念和条文做出更为清晰明确地表述。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互相矛盾的解释这样的严重损害法律严肃性的情形并不少见。
再看一个医院乱收费的报道。据《楚天都市报》10月29日报道,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住院的患者收取“健康咨询费”、“疾病健康教育费”。当遭到群众质疑时,医院领导拿出了上级的文件,说明可以收取这个费用。确实,黄冈市卫生局有相关的文件,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文件上。文件只规定了可以收,但是,究竟什么是“健康咨询”?什么是“疾病健康教育”?却没有具体的概念界定,这就留下了漏洞,医院就可以随意地理解这个概念并收费。正如该医院护士所说,“疾病健康教育”“就是我们平时对你说的话。”“健康咨询”就是患者向护士询问的话。按这种理解,他们就是收费有理。实际上,象这家医院这样收费的绝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医院都在钻这个空子。这个事件之所以发生,正是因为制度制定者没有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