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分析

关键词: 饮食结构 高脂血症 预防 饮食

血脂分析(精选十篇)

血脂分析 篇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在我院中体检的职工为对象, 年龄在20~60岁, 所有对象要求空腹12h后, 清晨抽取上臂静脉血, 以3500r/min离心15min后, 分离血清, 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TG (三酰甘油) 、TC (总胆固醇) 、HDL (高密度脂蛋白) 、LDL (低密度脂蛋白) 的检测。

高脂血症是指TG>1.70mmol/L, TC>5.20mmol/L, HDL<0.90mmol/L, LDL>3.60mmol/L, 其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增高为高脂血症。

2 结果

进行体检人员325例, 检出高脂血症108例 (30.7%) , 根据检验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男性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女性。根据检验结果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脂血症在我国较多见,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血脂异常可简单地分为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性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4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脂容易沉积在动脉血管壁, 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速度造成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以上统计资料及临床观察表明 (1) 高血脂症严重呈低龄化发展, 40岁以上易患高血脂症; (2) 随年龄增大患病率增加; (3) 男女教工患病率有差异, 中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老年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长期摄入能量过多是产生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食入的脂肪经小肠内胆汁和酶的作用, 约30%变为可被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由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约70%乳化成乳糜微粒由毛细淋巴管经左胸导管注入血液循环。入血液循环的脂肪, 一部分以储存脂的形式储存于皮下, 作为脂库;一部分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往各组织器官[1]。摄入体内的糖类和蛋白质也可转化为脂肪。所以长期摄入能量物质过多, 易致高血脂症。膳食搭配不合理, 是高血脂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大多长期从事室内工作, 缺乏体育运动, 不利于体内脂肪的消耗, 也易致高血脂症的原因。

预防保健: (1) 膳食要求:注意合理控制热能和糖的摄入, 保持体重; (2) 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应减少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 可使甘油三脂增高, 能加速血液凝固, 促进血栓形成; (3)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成人每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应>500g, 并注意多食深色或绿色蔬菜和水果; (4) 进行适当的体能运动:开始时运动量不宜过大, 逐步加大运动量, 通过运动达到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的目的; (5) 定期查体, 检查血脂, 以减少或延缓高血脂症的发生; (6) 预防高血脂症要从低龄开始。

参考文献

[1]闫自强, 刘迎利, 李建科.高血脂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14) :1314~1316.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临床意义分析 篇2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血脂检验的效果以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择8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再选择80例身体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进行血脂检验,对检验后的TC指标、以及TG指标,还有HDL指标以及LDL指标进行相应地对比和分析。结果 经过血脂检验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脂中的LDL值以及TC值,还包括TG值与健康人群相比都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两组患者血脂中的HDL指标差异不大。结论 在进行血脂检验之后,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血脂中的LDL以及TC和TG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使用血脂检验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价值;血脂检验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患病的原因是由于其体内的糖代谢发生了严重的紊乱,因此导致患者体内的血糖升高[1]。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也可能是由于其体内胰岛受到了生物性的损害导致的,如果患者的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那么长期下来患者的眼睛以及肾脏等多种器官都会受到损害,甚至患者的神经系统也不能避免,因此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产生多种异常,可以根据这些异常进行相应诊断,比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症状,以及对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糖化血清蛋白等的检验进行糖尿病的鉴别和诊断。本文将对血脂检验进行糖尿病鉴定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同时还要选择通过血糖检测各项指标都正常的健康人群80例,在所有人中有男性85例,女性75例,他们的年龄在35~65岁,并且平均年龄为(49.8±7.8)岁,同时还要保证两组患者中均没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在进行血脂检验之前,短时间内没有因为感染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血脂检验之前的12h之内都不能进食,然后在第2d清晨在两组患者的静脉中进行血液采集,然后根据相关的操作步骤,使用生化分析仪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的指标为患者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在此基础之上还包括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然后将检验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使用t值进行检验

二、结果

从表1中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HDL的值为(0.50±0.08),对照组患者的为(0.53±0.14),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TC值、TG值以及LDL值分别为(7.43±1.65)、(2.92±0.73)和(5.23±0.83),而对照组患者分分别为(4.19±0.90)、(1.21±0.18)和(1.81±0.23),对照组患者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的高,并且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三、讨论

使用血脂检验进行糖尿病的鉴别,是因为人体内的TC(总胆固醇)指标是跟生活条件有关系的,并且在年龄达到70岁之后,其指标与年龄之间呈反比的趋势,即随着年龄的升高,人体内的TC值是在不断下降的,并且根据年龄以及性别的不同,在男性和女性身体中的水平也不相同[2]。在临床对于糖尿病的鉴定中,人体内的这种物质是一种常见的参考性指标,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那么患者体内的TC水平就会呈现升高的趋势。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人体内的TC水平升高,比如过量饮酒以及吸烟等,同时如果孕妇的孕期达到了3个月时,TC水平也会升高。而如果人体内的TC水平下降,那么患者就有可能患有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等疾病。

TG指标全称为甘油三酯,还可以称之为中性脂肪或者是三酰甘油,人体内的这种指标与人体的许多条件都有极大的关系,比如人的年龄、性别等等,除此之外,TG水平还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关[3]。如果人体内的TG水平升高那么就极有可能患有冠心病、急性胰腺炎以及肾病综合征、糖原累积症等等,除此之外,如果女性口服避孕药,那么也可能会使体内的TG水平有所升高。如果人体内的TG水平有明显的降低,那么患者可能患有营养不良,或者体内甲状腺的功能出现了亢进,除此之外,如果患者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那么体内的TG的水平也会下降。另外,如果人处于过度饥饿的状态,或者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那么TG水平也会有所下降。

HDL为高密度脂蛋白,人体内的HDL指标同样也与许多条件有关,比如某人如果有HDL水平不正常的.家族史,那么其体内的HDL也会有所异常,同时如果人过度吸烟以及饮酒,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那么也会对体内的HDL值产生影响,除此之外,HDL的值还与人体的体重、饮食习惯等有关[4]。对于冠心病而言,HDL水平是与冠心病的程度呈反比的,即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患者体内的HDL就越低,因此这也是判断冠心病危险性的一项指标。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中也会存在HDL水平的相关指标。

LDL为低密度脂蛋白,它与人体的年龄之间是呈正比的状态,即人的年龄越高,那么体内的LDL越高。除此之外,如果人体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或者运动量过少,以及饮食中含有大量高热量食物,那么人体内的LDL就会有所升高[5]。对于冠心病来说,LDL水平是一项危险因素,如果体内的LDL水平升高,那么患者极有可能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者是多发性肌瘤等,如果体内的LDL水平降低,那么患者可能患有恶性肿瘤或者营养不良等。

血脂分析 篇3

【关键词】血脂康:冠心病:合并高血脂

【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50-1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除冠心病症状以外,实验室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常见患者的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本院对血脂康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疗效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8.1~2009.1老年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60~83岁,中位年龄(72.5±11.5岁)。所有患者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及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为标准的判定,均为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确诊病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36例患者均排除糖尿病、肝病和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TC、LDL—c、TG等指标的检查。随访时间6~12个月。

对照组:0.9%的Nacl250ml中加入10ml消心痛,2次/d,进行静脉滴注。6ml 10%的Kcl加入Nacl250ml中,1次/d。3w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批号为20080109),2次/d,2粒/次,1w为一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查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血脂变化如表1所示,治疗组的TC、TG和LDL—c的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血脂康能起到较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11.11%)患者发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未给予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1例(5.56%)患者出现头晕、皮肤瘙痒及便秘等不适,未中断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肝、肾及血常规异常。

3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的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的聚集,形成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所致,如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高血脂往往是产生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和主要并发症。临床上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种类很多,如降低患者胆固醇水平的他汀类药物,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烟酸类,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β受体阻滞剂等等。本研究所选取的血脂康是经高科技生物技术从特制红曲中提炼而成的降血脂药物,含有十几种天然莫纳可林,能起到他汀类、还原抑制类药物的调脂和降血脂作用,常被用于临床降胆固醇的治疗。本组研究对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进行了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TC、TG和LDL—c的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从实验中证明了血脂康对高血脂症的疗效较好。马好斌[1]等人对血脂康也进行了临床疗效的分析,其方法是与他汀类药物进行疗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对调脂和降脂均有较好的疗效,不同之处是在不良反应方面,他汀患者的不良反应要高于血脂康。同时,他们的实验还证明了血脂康治疗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和血液黏滞的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的研究结果与本组研究中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患者出院后均保持随访6~12个月,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出院后长期服用血脂康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4结语

血脂康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脂,阻止冠心病的恶化,促进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逆转;且副作用少,值得冠心病临床二级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好斌,成守金,原保利,范波胜,王玉洲.血脂康治疗高血脂症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2).

血脂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住院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292例, 男156例, 女136例, 年龄42~76岁, 体质量指数 (BMI) (24.6±3.1) kg/m2, 所有病例符合199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血糖值波动于7.8~13.4 mmol/L, 糖尿病程4~8年, 所选病例3个月内未用过调脂药。在饮食治疗基础上, 2次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6.0 mmol/L的96例;三酰甘油 (TC) ≥1.8 mmol/L的60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04 mmol/L的56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3.1 mmol/L的80例入选, 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给药方法及观察内容

血脂康 (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粒 (0.3/粒) , 2次/天, 饭后服用, 连服4周后复查血脂。292例均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

1.3 血脂测定方法

采用BT-2245Ⅱ型意大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推荐的TC、TG、LDL-C、HDL-C测定酶法。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治疗前后TC, HDL-C均<0.01, 而TG、LDL-C<0.05, 说明血脂康更适合于高TC及低HDL-C的患者

2.2 不良反应

服药过程中24例有轻度消化道症状, 以上腹胀满为主, 服用吗叮琳后症状缓解, 4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经停药后复查恢复正常, 其余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高脂血症。有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占糖尿病患者总病死率的30%,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3,4,5,6]。Henry报道, 冠脉狭窄>75%的患者占糖尿病人数的51.7%[7,8,9,10]。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含量极高, 及时纠正脂质代谢异常可逆转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本次结果表明, 每日口服血脂康2次, 每次2粒 (0.6) , 治疗四周即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TC、TG和LDL-C, 并对HDL-C有明显升高作用 (P<0.01) 。

胆固醇合成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是在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酶A (HMG-COA) 还原酶的作用下, HMG-COA转变为甲基二羟戊酸, 它是合成胆固醇的前体物质, 而血脂康主要成分为红曲, 且每粒含洛伐它汀不少于2.5 mg, 内含有丰富的HMG-COA还原酶的抑制而起作用, 从而阻断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 升高HDL-C, 以达到调脂作用[11,12]。

本次观察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作用好, 起效快, 无明显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在现有的调脂药物中, 不愧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药, 是可供临床选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良药。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调脂药物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 伴有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口服血脂康2粒, 每日2次, 观察服药4周后的血脂变化, 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服血脂康4周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 (P<0.01) 。结论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效果好, 无不良反应。

血脂分析 篇5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摘要】目的:分析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患者血脂异常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6个维吾尔族居民较集中的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529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为64.4%,其中糖调节受损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为87.5%。结论:血脂异常广泛存在于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维吾尔族社区糖尿病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应在社区人群中尤其针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加强糖尿病营养教育的普及工作。

【关健词】维吾尔族;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18-01

糖尿病的发病是一个慢性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认为,在发展至临床糖尿病以前,将经历很长一段糖尿病前期状态。糖调节受损(impaired of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糖尿病的预警,目前国内外对此日益关注。维吾尔族是占新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世居相对独立与隔离。疾病谱特征显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高发,所以探讨其高发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

血脂异常既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能导致和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本研究组在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社区开展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调查,对其血脂情况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新疆维吾尔族社区干预提供依据,现将IGR资料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横断面调查乌鲁木齐市6个维吾尔族居民较集中的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529人,对其测量指尖血随机血糖,将随机血糖值≥7.0 mmol/L的191人定为高危人群,通过对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按照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糖调节受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诊断标准DM和IGR: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脂异常:采用1997年全国”血脂防治建议”: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5.72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0.91mmol/L。

1.2.2生化指标的检测

1.2.2.1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实验当天清晨取空腹静脉血后,口服75g葡萄糖,分别检测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2h的血糖,方法:己糖激酶法。

1.2.2.2四项血脂检测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法:TC测定:推荐酶法(CHOD-PAP法), TG测定:推荐酶法(GPO-PAP法),HDLC测定:化学修饰酶法,LDLC测定:免疫透射比浊法。

1.3质量控制在检测前向受试者解释本次试验的目的、方法和益处,使其志愿参加并充分理解,求得合作,填写知情同意书。采用维吾尔族调查员,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统一方法。在测量前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生化指标采用国际标准分析仪测定,要求受试者空腹,实验中各时点由专人控制。

1.4统计分析数据经核对后用Excel软件双人录入数据,并再次核对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高危人群中检出糖调节受损患者40例,检出率为20.94%,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

2.2IGR组血脂异常检出情况此次从高危人群中检出血脂异常的患者123人,检出率为64.4%。其中40名IGR患者中共检出35名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为87.5%。

2.3IGR组血脂水平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超出正常值范围,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值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普遍偏高。见表1。

3讨论

3.1糖调节受损患者血脂异常分析血脂异常也广泛存在于维吾尔族IGR患者中,检出率为87.5%。糖调节受损患者往往没有自觉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不了解自身状况,他们在饮食上没有加以控制,保持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较为被动,这一系列的危险因素将促进糖调节受损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患者。最近的研究表明,糖代谢的异常是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强有力的前兆[1],而 IGR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会增高[2],由于血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高血糖及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通过多环节导致的慢性炎症作用[3],共同造成了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朱蔚等[4]认为糖调节受损作为糖尿病的前期已经促进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对其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提供了环境条件,从而对脑梗死发生起重要作用。另外也有研究[5]结果表明 ,早在 IGR阶段就已出现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变化 ,其改变早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其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血糖有关 ,提示在 IGR阶段就应进行大血管病变危险因子的干预。由此可见,IGR阶段已经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对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应从IGR阶段加以合理控制,以免带来多个器官的损伤。

3.2建议维吾尔族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以控制。由于血脂异常广泛存在于糖调节受损人群中,建议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六个月检测一次血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行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其发展。

本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普遍存在于维吾尔族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尤其IGR患者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他们的大量存在,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这些都提示开展群众性的预防控制工作已十分迫切,增强维吾尔族居民对自身健康关注的意识,促进营养干预,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预防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等相关措施,应引起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artnik M,Malmberg K, NorhammarA,et al.Newly detected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an importantpredictor of long-term outcom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Heart J, 2004; 25: 1990-7

[2]Tirosh A, Shai I Tekes-Manova D et al.The Israeli diabetes research group: normal fasting plasma glucose levels and type 2 diabetes in young men[J].N Engl JMed,2005,353(14)1454-1462

[3]TropeanoAI, Boutoyrie P,Katsahian S,et al.Glucose level is amajor determinant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with hypertension and hyperglycemia[J].JHyperten, 2004; 22: 2153-60

[4]朱蔚,丁美萍.糖调节受损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0):2015-2017

[5]赵向彤,潘优津,金胜鑫. 糖调节受损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J].重庆医学,2007,36(9):268

中老年人血脂化验情况分析 篇6

1.1 检测对象

来自本社区的中老年1271例, 男685例, 女586例, 年龄在40~80岁之间, 均经详问病史, 体格检查、化验血糖 (GLU) 、三酰甘油 (TG) 、胆固醇 (TC) 、X射线检查。

1.2 检测方法

体检者空腹, 采静脉血2m L, 2h内分离血清待检, 检测血糖 (GLU) 、三酰甘油 (TG) 、胆固醇 (TC) 浓度。试剂是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制造,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血糖检测是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检测是用COD-PAP法;胆固醇检测是用GPO-PAP法;三者均采用酶终点法。

1.3 使用仪器

国产WP21E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 。

2 检测结果分析

1271位中老年人中, 高血糖例数82例 (以往临床已诊断有糖尿病者19例) , 约占总例数的6.45%, 均值为 (8.69±2.04) mmol/L;高胆固醇67例, 约占总例数的5.27%, 均值为 (7.56±1.84) mmol/L;高三酰甘油79例, 约占总例数的6.22%, 均值为 (2.93±1.08) mmol/L。具体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测定结果分析见表1和表2。从表1中可见, 男性超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从表2可见, 中老年例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这次体检, 查出高血糖82例新发现63例, 空腹血糖值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高现象, 可能与老年例的饮食情况有关, 比如多食点心等。而高血糖又是糖尿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所以建议老年例注意合理控制热能和糖, 因例而异。年龄段40~49岁、50~59岁两组中, 三酰甘油、胆固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这一例群将成为高血压、冠心病的高危例群, 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增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要注意饮食,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 讨论

血脂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医院体检人群进行人口学资料、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 在达到入选标准[4]后, 进行血脂、脂蛋白、PWV等指标的检测。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精神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有1558例入选, 其中男742例, 年龄50~61 (55.31±4.23) 岁, 女861例, 年龄52~63 (57.22±3.95) 岁。

1.2 检测方法

1.2.1 血脂及脂蛋白检测

所有标本均为上午8~10时空腹静脉抽血, 取血清, 采用酶法 (日本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四项血脂指标。Lpa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1.2.2 PWV测定[5]

应用自动PWV分析仪 (Complior SP, France) , 受检者取仰卧位。测量颈 ̄股PWV时, 将压力感受器置于右侧颈动脉和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 测量右侧颈动脉至股动脉2点间的体表距离, 并输入计算机。测量颈 ̄桡PWV时, 受检者将右上肢外展45°, 将压力感受器置于右侧颈动脉和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 PWV=距离/时间。连续记录16个压力波形, 去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剩余10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PWV的测定值。测定的颈一股PWV和颈一桡PWV分别作为评估中央大动脉和外周中动脉僵硬度的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以PWV为因变量, 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行单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入选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男性和女性入选者各项检测指标相比较, 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PWV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颈 ̄股PWV与血脂成分中TC、LDL ̄C呈正相关, 与Lpa呈正相关, 颈 ̄股PWV与HDL ̄C呈负相关, 颈 ̄股PWV与TG无相关性;颈 ̄桡PWV与Lpa呈正相关, 颈 ̄桡PWV与HDL ̄C呈负相关, 颈 ̄桡PWV与TC、LDL ̄C、TG无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已知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众多, 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等。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 血脂异常特别是LDL ̄C升高是动脉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4]。有研究报道, 男女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有不同[6]。结果显示无论是各项血脂指标还是Lpa, 男女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 男女之间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性别不宜作为影响动脉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

PWV检测方法是目前公认的简便、重复性好的动脉硬化检测方法, ESH/ESC指南已将其作为动脉损伤及靶器官损害的指标[7]。中央大动脉与外周中动脉硬化的机制及病理生理表现不同, 影响因素亦不同[8]。选择颈 ̄股PWV和颈 ̄桡PWV, 分别反映中央大动脉与外周中动脉硬化程度。在血脂成分中, 颈 ̄股PWV与TC、LDL ̄C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颈-桡PWV与HDL ̄C呈负相关。此结果证明, TC与LDL ̄C与中央大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HDL ̄C则与中央大动脉和外周中动脉均呈负相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均支持LDL ̄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和持续进展的基本要素[9]。但LDL ̄C只反映显示出了与中央大动脉硬化的正相关性, 并未反映与外周中动脉硬化相关, 此结论是否成立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Lpa是一个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病变过程[10]。Kamstrup等[11]对9330例健康人群随访了10年, 发现随着Lpa水平的逐步升高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性也逐步升高, 二者呈正相关, Lpa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较Lpa水平正常的健康人群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升高了3~4倍。由此可见, Lpa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男女之间Lpa水平同样无显著性差异。Lpa与颈-股PWV和颈-桡PWV均呈正相关, 表明Lpa与中央大动脉和外周中动脉硬化均呈正相关, 预示Lpa极有可能与全身动脉硬化有相关性, Lpa水平与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云南大理地区白族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分组

大理市机关事业, 企业, 单位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学生;共850例其中男性466例;女性384例;年龄19~68岁。调查对象均排除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疾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按性别分为:30岁以下组;31~40岁组;41~50岁组, 50~60岁组和>60岁组。

1.2 方法

1.2.1 检查前按标本采集要求做好医嘱空腹1 2 h静脉采血3m L, 37℃温浴30min后分离血清后上机检测。

1.2.2 测定方发TC TG采用酶法检测;HDL-C LDL-C用直接法检测。

1.2.3 仪器与试剂西班牙A-2 5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试剂: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4 质控保正所测项目参与云南省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合格;每批样品检测时均做高、中、底室内质控均在控。

1.3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1997年我国专家“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书”中的建议;2002年美国国家教育计划NCEP-ATPIII中的相应定义。TC<5.2mol/L为最适水平, 5.2~5.7mol/L为危险区域, 大与或等与5.7mol/L为高脂血症;TG<1.7mol/L为最适水平, 1.7~2.26mol/L为边缘性升高, 2.26mol/L以上为高TG血症;HDL-C 1.03~1.55mol/L为最适水平;LDL-C<2.6mol/L为最适水平;2.26~3.16mol/L为边缘区域;>3.16mol/L为血脂异常。

2 结果

2.1 血脂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与年龄成正相关, 各年龄组间TC, TG, 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TC, LDL-C各组性别间男性高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TG, HDL-C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1) 30岁<岁男性80例, TC (4.28±0.76) mol/L, TG (0.95±0.6) mol/L, HDL-C (1.3±0.4) mol/L LDL-C (2.5±0.2) mol/L, 女性72例, TC (4.1±0.78) mol/L, TG (0.98±0.4) mol/L, HDL-C (1.4±0.36) mol/L, LDL-C (2.32±0.24) mol/L, (2) 30~40岁组男性97例。TC (5.0±0.95) mol/L, TG (1.24±0.5) mol/L, HDL-C (1.27±0.2 7) mo l/L, LDL-C (2.98±0.5) mol/L, 女性82例, TC (4.9±0.8) mol/L, TG (1.17±0.55) mol/L, HDL-C (1.35±0.36) mol/L, LDL-C (2.76±0.3) mol/L, (3) 40~50岁组男性123例。TC (5.0±61) mol/L, TG (1.33±0.65) mol/L, HDL-C (1.3 6±0.3) m o l/L, LDL-C (2.9 4±0.9 2) mo l/L, 女性1 0 9例, T C (4.92±0.7 8) mo l/L, TG (1.28±0.5) mol/L, HDL-C (1.29±0.2 5) mol/L, LDL-C (2.85±0.26) mol/L, (4) 50~60岁组男性77例, TC (5.2±0.98) mol/L, TG (1.38±0.6) mol/L, HDL-C (1.9±0.3) mol/L, LDL-C (3.05±0.3) mol/L, 女性87例。TC (5.0±0.74) mol/L, TG (1.3±0.6) mol/L, HDL-C (1.35±0.28) mol/L, LDL-C (2.95±0.29) mol/L, (5) >60岁组男性68例。TC (5.05±0.78) mol/L, TG (1.28±0.45) mol/L, HDL-C (1.4±0.3 4) mo l/L, LDL-C (2.81±0.3 1) mo l/L, 女性53例, TC (5.05±0.82) mol/L, TG (1.2±0.42) mol/L, HDL-C (1.4±0.32) mol/L, LDL-C (2.7±0.2 8) mo l/L。合计总例数男性4 4 5例, T C (4.9 2±0.8 9) mo l/L, TG (1.2 4±0.5 6) mo l/L, HDL-C (1.34±0.32) mol/L, LDL-C (2.82±0.32) mol/L;女性总例数405例TC (4.79±0.78) m o l/L, T G (1.3 6±0.3 1) m o l/L, H D L (1.3 6±0.3 1) m o l/L, L D L (2.72±0.2 7) mo l/L。

2.2 血脂异常率与性别差异分析

经统计受检人群中:39%男性和32.5%女性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高脂血症, 性别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异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且男性显著高与女性 (TC P<0.01) (TG P<0.01) 其中男性TG TC水平40~50岁为高峰, 60岁以后逐渐下降, 而高脂血症 (TC≥5.7) 异常率29.8%;女性为24.2%。男性显著高与女性 (P<0.05) .高TG血症 (TG≥1.7) 异常率男性为26.5%, 女性为24.1%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高LDL-C (LDL-C≥3.2mol/L) 男性为13.2%, 女性为12.4%。二者无显著差异 (P≥0.05) ;低HDL-C (HDL-C<0.9mol/L) 男性8.9%;女性5.2%, 女性组显著低于男性组 (P<0.05) 。高TC, TG, 低HDL-C男性40~60岁组最为显著占总异常率的36.2%。说明这部份人群应进行健康干预;从饮食嗜好等方面注意合理膳食, 改变不良嗜好, 每年进行1次体检;并接受健康指导。

3 讨论

血脂是一类不溶或微溶于水的脂类物质, 正常人群脂类以较恒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存在。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本次对850例5个不同年龄组白族人群进行调查得出大理地区白族男性血脂平均水平为:TC (4.92±0.89) m o l/L, T G (1.2 4±0.5 6) m o l/L;H DL-C (1.3 4±0.3 2) m o l/L, LDL-C (2.82±0.32) mol/L;女性血脂水平:TC (4.79±0.78) mol/L, TG (1.3 6±0.3 1) m o l/L, H DL-C (1.3 6±0.3 1) m o l/L, L D L-C (2.72±0.27) mol/L。同时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男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的原因。通过调查认为该地区血脂平均值过高, 且血脂异常率超过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与膳食习惯有关:喜食腌制品;高盐饮食;食生肉的不良习惯等。因此, 本地区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健康教育, 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练,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1次体检。以降底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提高该民族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云清, 孙红春, 马呈梅.社区高脂血症的宗合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 2004 (2) :16.

绵阳烟厂职工血糖血脂尿酸调查分析 篇9

关键词:烟厂职工,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

血糖、血脂、血尿酸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对绵阳烟厂职工的空腹血糖 (GLU)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尿酸 (UA) 进行检测,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提高该类职业人群的健康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绵阳烟厂职工1480名, 其中男889名, 女591名。

1.2 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为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GLU、TC、TG和UA检测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均购自上海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受检者提前3 d保持正常生活习惯, 低脂饮食, 空腹12 h后于清晨抽取坐位静脉血2~3 m L, 2 h内分离血清及时检测, GLU采用己糖激酶法, TC测定采用胆固醇氧化酶-4-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 (TCD-PAP法) , TG测定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 (GPO-PAP法) , UA的测定采用酶法。

1.4 判断标准

高血糖、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判断标准分别为GLU>6.11 mmol/L;TC>5.18 mmol/L;TG>1.70 mmol/L[1];UA男性>420μmol/L, 女性>35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2]。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血糖血脂尿酸平均水平及异常水平

烟厂职工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平均水平及异常水平值男性均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IU和CHO的异常水平在男女间无差异;TG和UA的异常水平男性高于女性, 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不同性别血糖血脂尿酸异常率比较结果

绵阳烟厂职工高血糖、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高尿酸检出率分别为16.22%, 47.97%, 28.78%和23.51%, 男性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女性, 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脂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 常指血中TC和 (或) TG过高, 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病, 尤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之一。高尿酸血症是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 导致血尿酸升高, 是痛风的主要病因。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三者关系密切, 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3]。烟厂职工的血糖血脂尿酸水平及异常率尚未见报道,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异常率最高达47.97%, 依次是高甘油三脂 (28.78%) 和高尿酸血症 (23.51%) , 血糖升高的比例占到16.22%。总体异常率与张韶斌[4]等的报道:高血脂超标率为47.2%, 高血尿酸超标率为26.8%基本一致, 高于其报道的高血糖超标率9.5%, 这与2次调查研究所划分的高血糖标准有关。烟厂职工血糖血脂尿酸并未出现异常高值, 表明该职业对职工血糖、血脂、尿酸水平影响较小, 血糖、血脂、尿酸水平升高与其他职业类别人群一样主要受行为因素 (饮食、吸烟、锻炼等) 、遗传因素 (遗传性高脂血症等) 的影响

综上所述, 绵阳烟厂职工血糖、血脂、尿酸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处于高位, 应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提倡健康的饮食方式, 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做到提前预防, 及早干预, 对于已诊断为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职工还必须加以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5) :391-394.

[2]叶任高, 陆再英, 谢毅, 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65.

[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2) :73-74.

血脂分析 篇10

【摘要】目的:探究血脂异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血脂异常患者,以此作为观察组,从医院所在地区随机选取350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甲状腺功能FT3、FT4以及TSH和血脂TC、TG、HDL-C以及LDL-C检测,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TC、TG、LDL-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TSH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T3、FT4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异常患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血脂异常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概率要高于一般水平。

【关键词】血脂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99-02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脂异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甲减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目前,国内外对血脂异常与甲状腺异常关系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血脂异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实现更好的对症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血脂异常患者,和医院所在地区随机选取35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医院所在地区随机选取350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0例,男性91例,女性69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1.7)岁;对照组350例,男性225例,女性125例,年龄在36-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均在禁食条件下进行血脂(TC、TG、HDL-C、LDL-C)检测,检测结束后将对照组中血脂异常者的血样以及观察组的血样分别离心、分离血清,根据免疫分析法对甲状腺功能(FT3、FT4、TSH)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甲状腺功能检测(FT3、FT4、TSH)、血脂检测(TC、TG、HDL-C、LDL-C),观察两组检测的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脂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TC、TG、LDL-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TSH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T3、FT4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主要包括甲亢和甲减[1]。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机体代谢亢进;甲减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甲狀腺激素抵抗或是低甲状腺血症而引起的全身性的一种低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血脂异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甲减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2]。目前,国内外对血脂异常与甲状腺异常关系的研究较少,不能很好的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指导。近年来,有报道指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情况,关于血脂异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还需更进一步的深入,以便为以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3]。

本文对160例血脂异常患者和在医院所在地区随机选取350例居民进行研究,发现观察组的FT3、FT4平均水平普遍低于医院所在地区的普通居民,而TSH平均水平普遍高于医院所在地区的普通居民。说明血脂异常患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血脂异常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概率要高于一般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永华,姜庆波,史伟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各指标变化关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9):1539-1540.

[2]劳国娟,严励.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9):866-86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血脂水平异常对糖尿病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下一篇:集约与节约用地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