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自动化系统(精选十篇)
远程自动化系统 篇1
关键词:变电自动化,远程维护,实现方案,技术设计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变电站的总体数量越来越多, 所分布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就给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带来很大难度。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变电站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系统运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难度, 为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尽管如此, 自动化系统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与控制, 若每个变电站都进行现场维护管理, 那么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都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 如何实现一个既安全方便、应用范围广又具备系统性的远程维护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维护效率, 节省大量的时间, 也对于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1 远程维护设计的实现方案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 实现变电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维护已经不是很大的难事, 一般在进行远程维护方案的设计时, 都是采用在局部终端和每个变电站之间连接一个独立运行的维护网络, 通过在维护主机上登陆每个变电站的监控主机, 实现对于各个变电站系统的远程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 网络病毒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并给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带来很大危害和影响。因而在设计远程维护的实现方案时, 其设计难点就在于如何阻止病毒的危害, 保证远程维护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因而, 笔者认为在设计实现方案时, 需要从组网和远程登陆实现等两方面进行方案考虑。
1.1 组网方案考虑
考虑到维护涵盖范围广、需要进行图像等数据流的传输对带宽有很高要求。可以利用电力调度数据网采用2m专用光纤通道接入。这和电力数据网分流的其他通道一样安全度高。各个变电站的维护终端和需维护的计算机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远程维护网络。各维护节点汇集到局端维护网交换机。维护网交换机利用vlan、或端口隔离技术使得各变电站之间不能通信。这样避免了一个网络节点在网络病毒、网络节点异常等故障发生时不会扩散到维护网其他节点。这样也就从根本上解决维护网各节点之间的安全问题。
在变电站端各需要维护的主机监控后台、五防机等需要增加独立网卡, 形成独立的维护网络实现远程维护接入。这样可以隔离维护网与站内监控网, 维护网与站内监控网独立。
1.2 远程登录实现方案考虑
维护主站通过远程桌面登陆的方式登陆到当地监控登陆点计算机的桌面进行维护。在图形桌面模式下远程维护也十分方便, 如同在当地操作一般。远程维护在考虑传输安全性的同时, 也要满足电力系统的管理流程, 通过身份验证等多种权限对符合权限的登录, 开发远程维护功能。而对于一般人员则禁止其远程维护。
远程登陆方式是在rdp协议基础上开发专用的远程维护工具。这样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变电站运行需求开发贴合变电站运行实际、满足变电站运行规程的远程维护工具。这样一种工具开发协议是有使用范围小、难于受到网络上有针对性的攻击、破解。而windows远程登录工具以及pcanywhere等。由于属于公共产品则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针对性的攻击。因此开发专用工具安全性更好、更贴合变电站运行实际。
2 远程维护设计的实施方案
处于对安全的考虑, 我们在实施变电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维护系统设计时, 需要组建专用的网络, 并利用特定的维护软件来实现, 并且在各个变电站的终端监控主机上要接入必要的模块, 以便与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2.1 建立专用远程维护网络
在进行维护网络的组建时, 一般会在局端采用两台交换机进行级联来实现网络连接。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增加更多的设备, 可以使其与原有设备相结合, 这样既能满足新的需要, 又能减少因添加设备而支出的更大成本, 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网络病毒在各个变电站进行病毒传播与扩散, 进一步增大了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2.2 远程维护软件实现
远程维护工具的开发在实施上, 我们应通过用户口令验证、远程维护工具账号及口令验证来避免非法访问, 通过远程桌面连接实例唯一, 同时只能维护一个远方变电站的限制, 来满足操作安全性要求, 通过登陆日志记录、历史日志查询等手段, 使操作记录可询, 增强操作的安全性。
远程维护工具分为变电站端远程维护接入模块server和局端远程维护模块client两部分。在变电站端, 对于所需维护主机, 安装远程维护接入模块。在局端的远程维护主机上安装远程维护管理工具。
2.3 变电站端远程维护接入模块
作为tcp服务端, 等待局端维护工具连接。在通信中, 将维护工具所传递鼠标、键盘事件、位置、区域信息映射到操作系统中, 并将画面推送到局端维护工具中。
在工程实施时, 各变电站远程维护密码按照厂站名+主机ID的规则进行编码。而远程维护时, 在局端登录变电站主机时, 需要输入维护密码。密码的唯一性, 可以避免维护人员维护错主机的情况。同时, 对局端维护模块的登录信息进行记录, 以便有据可查, 便于异常分析, 以及责任划分。
3 技术亮点
3.1 使用交换机端口隔离技术
端口隔离技术是一种实现在客户端的端口间的足够的隔离度以保证一个客户端不会收到另外一个客户端的流量的技术。通过端口隔离技术用户可以将需要进行控制的端口加入到一个隔离组中, 实现隔离组中的端口之间二层、三层数据的隔离, 既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组网方案。通过端口隔离技术, 增强了远程维护网络的安全性。
3.2 专用远程维护工具开发
为了进一步确保远程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隐蔽性, 需要对其所使用的工具进行单独设计, 而不采用商业的维护工具模式。这些专用工具的开发主要包括使数据建模更加符合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特殊需要, 加强对用户名密码等安全认证的权限认证管理, 设置连接限制功能, 使同一时间内的维护主机只能对一台变电站监控主机进行控制, 以较少因操作失误而带来的影响;最后, 建立专用的日志记录功能, 使远程维护系统的所有历史操作活动都得到详细记载, 以保证维护工作能够有据可查, 增大系统的安全性。
结束语
小区电表集中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方案 篇2
随着高科技术与无线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小区电网自动抄表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生活质量。
方案设计
小区集中抄表系统总体设计采用树型拓扑网络结构,以24号楼为中心,通过以太网总线分别向各个楼群延伸,沿小区内预留的管道(埋地管道、架空桥架),直达在每栋楼宇的地下室(电表房)中的数据集中器,集中器连接每层楼的采集器。通过采集器把所有居民家的电表、水表、燃气表连接起来。通信主干网可采用以太网线连接,也可以使用光纤传输。所有总线都汇聚到24号楼。主干通信线缆采用主备方式,预留一路备用通信线路。在24号楼汇聚处需预留8根网线的管道接入室内。
系统功能
1、抄读功能:按设定抄收间隔以及抄表周期自动抄收集中器的各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及其他信息,并具有实时随机召读及按地址选抄功能。
2、设置功能:可设置设备初始参数,即可对集中器设置自动抄表周期、抄收间隔等,也可对电能表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
3、校时功能:可实现系统校时和系统对集中器的校时。
4、自诊断、分析功能:可提示可能有故障或有窃电嫌疑的用户;以及负荷越限报警和用电量异常报警。
5、数据安全保障功能:通过口令或密码实现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并进行权限设置,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采集终端和载波电能表设有铅封。
6、扩展功能:可发布冻结命令,实现指定时间电能表累计电能量的冻结。
7、数据处理功能:包括电表数据的统计,如计算线损、报表生成等。
8、可提供公共数据库接口:供电费核算,用电管理等信息系统访问。数据存储功能 拓扑图如下:
系统特点
1、设置集中器运行参数:系统实现了对集中器参数管理的可配置化,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2、远程集中抄读用户电能表用电量:集中器在工作时段内自动抄读电能表数据,并保存和处理抄读数据,当集中器抄表完成后,主站与集中建立通讯,直接读取集中器内的电能表数据。
3、存储、统计用户电量数据可生成报表并进行打印:系统保存各种抄表数据,并提供了相应的报表。
4、分析配变台(小)区用户电表数据:通过各种方式对用户电表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台区电表的运行状况,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
5、分析台(小)区线损:系统提供了多种线损报表,其中包括台区日、月、季、年线损,日、月、季、年相线损,以不同台区的区段线损。
6、统计台(小区)区用电量和用户用电量:按台(小)区、用户统计相应的日、月、年用电量。
7、安全性管理:采用Oracle或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系统操作员口令加密存储。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对系统基本档案信息提供了导入、导出功能,实现了数据的便携式处理。管理权限设定: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权限管理,实现了功能模块级权限分配;对不同的操作员分配相应的管理权限,实现了数据层权限控制。系统日志:系统记录了每个操作员的操作日志,为故障排查提供了依据。
8、防窃电功能: 通过表记监控功能直接读取前用户表的读数变化情况,从而达到打击窃电的效果。
9、自动抄表:抄表人员首先设定抄表任务,系统检测到满足任务启动条件后,自动进行抄表,并保存相应数据。
10、与电力营销系统无缝连接:用户资料可直接从电力营销系统(MIS)中获取,并保持于电力营销系统(MIS)数据同步。抄表结果可手动或自动导入电力营销系统(MIS),供营销收费统计使用。
11、系统灵活性:本系统将无线通信、低压载波通信、有线网数据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综合地运用于整个管理系统。结束语
远程自动化系统 篇3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V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73-01
当今我国的生产现状,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但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在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生产安全、生产记录等多个方面具备人力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要求的提高,以前那种分散的、各自为战的自动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各个自控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数据联网、协同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远程集中控制管理也正是针对这样的发展要求产生的。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远程监控数据要准确。所谓远程控制管理就是把人工监控的工作转嫁到设备上,远程数据的采集就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基础和准星,现场的温度、压力、物位、浓度等等信息都是靠远程仪表采集,这就要求远传数据的准确程度达到生产工艺的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远传数据的结果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点就是计量单位本身的精度,现场工作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计量仪器要精准,他们负责把现场的工艺数据转换为模拟电流信号。第二点就是传输路径,也就是现场计量仪表到PLC控制柜,以及从PLC控制柜到上位机的传输信号,即我们常说的二次回路。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中由于距离原因或者网络原因产生的二次回路计量偏差也需要专业的鉴定方法进行检定。因此配备一支合格的仪表检定队伍或是制定一套严格的仪表检定规范吗,对以上两点进行严格控制是远程自动化集中控制管理的必备因素之一。
(二)数据归档要合理并且完善。远程自控管理的根本,就是对一系列生产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执行。现场仪表采集到的是数据,PLC逻辑运行的输入输出也是数据,判定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状况的依据依然是数据。生产数据的归档记录就是对这些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执行的根本信息进行记录,从中可以看出生产程序的执行『青况,生产工艺的完成程度,生产质量的控制信息和生产安全的落实情况。但是,数据的归档多少直接影响一个自动控制程序占用硬件资源的大小,重复记录就意味着资源浪费。因此,如何选取关键的生产信息进行归档记录,如何尽量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并且保证生产运行数据的记录,这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的取合度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三)自动控制程序要不断完善。任何的自动控制系统都不是完美的,随着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自动控制程序也需要不断完善。而改进程序的依据就是生产数据,而且是完整精确的生产数据,这就要求在把以上两点严格控制好,这佯才有完善程序的基本保障。当然,提高效率、控制质量、增加产量不是改进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唯一动力,当今的工业生产中,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也成为推动此项改进的主要推动力。一个好的自动控制运行系统,从监控画面到数据调整;从日常操作到生产程序转换;从远程上位机操作到现场触摸屏运用,都必须要考虑到生产运行人员的操作性和现场监控的便捷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可能在监控画面中设置一个表格就可以把整个生产过程所有的监控数据显示完整,也可以在一个监控画面里面设置所有的远程调节按钮,前者便于监控,后者便于控制。但是就目前笔者所接触过的系统,没有一个是这样做的。所以这两方面的协调问题,就是所有自动控制系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四)远程集中管理程序要满足不同管理人群的需求。从具体的生产控制出发,我们了解到的只是一个狭义的自动控制,从一种更高层次的观点看来,工业生产自动控制的服务对象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控制模式。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于1992年提出三层的企业模式:第一级为过程级的自动化监控,第二级为生产级的MES系统,第三级为企业级的ERP系统。在这三级结构中,每一部分都缺少不了自动化系统远程集中控制的理念和数据。也就是说现代化的远程控制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运行操作人员对具体设备的使用,还要把必要的生产过程数据结合不同的企业管理软件传输到不同的企业管理层,协助提升生产活动的效率并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五)控制系统与现场设备的一致性要求。现在的控制系统,通过WinCC、组态王等控制软件,在上位机成功实现了现场生产过程的描述,但是这种描述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还有待完善。由于现在很多的条件局限,所渭的自动化生产缺少不了必要的手动操作,这些手动调整的操作如何准确反映到监控画面上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手动阀门的开关可以导致一个局部系统自控运行的整体瘫痪,而把所有的手动操作单元都反映到上位机控制画面上,又是一种没有必要也过于奢侈的投资。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尽量如实地反映现场并且降低费用和成本。
(六)自动控制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一个好的系统,应该不单单把系统资源投资到效率和工艺上,必要的安全性考虑和稳定性设计也必须达到要求即整个自动控制系统需要达到一定得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等级。现在重要的生产设备都采用一用一备的方式,这种设计也逐渐发展到了自动控制程序的领域。设置必要的备用设备、备用硬盘、备用上位机都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必然要求。现场设备的故障停机有可能是螺栓松动、轴承损坏或者硬件磨损,自动控制系统的瘫痪则有可能是一个静电击穿、或者线路老化、或者绝缘电阻降低等等。这些故障发生的几率虽然比较小,但是发生时的现状比较隐蔽,排查也比较困难。并且一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一个模块或者一部分区域的生产活动就会陷入瘫痪。所以考虑到这种故障的隐蔽性、严重性,必要的备用手段是必须要考虑的。
(七)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要求。对于一套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需要集现场控制与远传集中管理于一身,一次标准的安装可以节省大量的维护成本,而一系列标准的维护,又可以节省大量的生产运营成本。随着现在自动化远传集中控制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安装队伍与维护队伍也越来越显得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特别是数据线路的屏蔽处理、线径要求、铺设规范、压接要求等方面,在安装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再有必要的改建扩建或者工艺革新的要求,每个系统在投入运行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改动,这就需要做好必要的备份与记录工作,特别是改动部分程序的必要注释、线路图纸的重新规范绘制,这些都需要行业规范的不断完善和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
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减少了恶劣环境下人力劳动的工作量。
(三)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以精准的数据为生产活动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撑。
结束语:
总之,远程控制的发展为企业带来的显示意义非常明显,在此不做赘述,而工业自动化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同时还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这是自动控制工程师和中国整个制造业今后工作和努力的重点。相信今后自动化的进步会为我们民族企业的振兴和腾飞提供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卢倩,朱真才,陈光柱等.矿井工业以太网大流量负载实时调度策略[J].煤炭学报.2009(10)
集控自动化系统远程维护问题探讨 篇4
随着电网的扩大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推广,类似于小型主站系统的集控自动化系统在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集控站自动化系统是对所在的220kV枢纽变电站及其周边多个220kV及以下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的局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集实时监控、运行管理、智能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系统配置一般为6机以上的双网络结构[1]。集控自动化系统一般由远动自动化专业人员负责维护,运行维护工作量大,且距地区调度中心相对较远,,通常需要在地调主站机房接入集控站远程维护工作站对集控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监视与维护,如何实现远程工作站的接入将关系到集控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远动人员远程维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2 集控站自动化系统模式
2.1 集中控制模式
集控站在建设初期通常采用集中控制模式,该模式是在调度系统的局域网上远程集控工作站,信息直接送调度端系统,调度员的遥控、遥调命令则由调度员直接送变电站。这种模式只能针对调度系统规模不大,通道容量允许的情况,在巡检班加设几台计算机与系统联网,操作人员从调度端得到信息,并通过远程工作站实现集控功能。对于这种模式的集控站其维护工作直接可以在主站系统进行。
2.2 分级分区域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电网的发展,调度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庞大,变电站接入主站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信息类型更加复杂,巨大的信息量也容易造成网络拥堵,无形中加重了主站值班人员的工作难度。目前大部分集控自动化系统采用分级分区域管理模式。即变电站在向主站传送信息的同时向集控站直接传送信息量,变电站与主站和集控站之间采用独立的通道进行数据传输,集控站系统独立于主站系统[2]。主站值班人员只对集控站运行人员下达操作命令,变电站的监控和操作均有集控人员完成。这种模式的集控站其设置一般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在某地区的1个220kV变电所中设立集控站,对该地区的220kV,110kV和35kV变电所实施混合集控。这种模式可实现抓大放小,在220kV变电所建立集控站仍可实行有人值班,而对电网地位较低的110 kV和35kV变电所则实施无人值班。对于这种模式的集控站如果不接入远程维护计算机则所有维护工作需要到变电站进行,这样会给自动化工作人员增加很大的维护工作量,且随着电网的发展集控站也越来越多,所以有必要在主站机房接入集控站的远程维护计算机集中对所有集控站进行远程维护和调试。
3 集控站与主站的远程网络连接
要实现集控站的远程维护需要地区调度中心和集控站端必须要有网络通道,同时需要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根据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具体现状,为建立远程网络连接,一般可以有光电转换器、光端机10/100Mbit/s(10/100BASE)以太网板、以太网网桥3种方法实现。光端机以太网板实现简单,不需要进行介质转换。以太网网桥是实现以太网延伸的设备,它把以太网的帧格式变换成El的帧格式进行传输,再在对端将E l的帧格式还原成以太网的帧格式,实现以太网在基于2Mbit/s(G 703)的光纤网上的传输。
4 集控站的远程维护工作站实现方式
目前随着集控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集控系统已经能够做到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因此通过远程工作站可以访问集控系统中任一台服务器和工作站,做到查询实时/历史数据及事项记录、查看前置通道报文,对图形、报表、系统数据库等进行修改与发布,能对集控站局域网内各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同时能对系统进行性能调整、问题错误查找、程序编译等深层次的维护工作。集控站自动化系统要实现远程维护需要有相关的通讯设备配合,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来实现集控站的远程维护工作,如何选择合适的远程维护工作站方案在地调主站进行维护,对自动化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以下介绍几种我局实际应用的方案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1 远程登录
对于早期建设的集控自动化系统,系统配置中一般都没有配备专用于远程维护的远程工作站,集控系统的远程维护操作是通过在主站系统工作站的远程登录实现。具体做法是选用主站系统的报表机或其他windows计算机,通过在该计算机中安装Xmanager远程运行服务器软件来实现远程维护。通过Xmanager登录到集控系统的计算机上对其进行操作。其接线方式如图1。
一直以来,应用Xmanager远程运行服务器软件来实现对集控站的远程维护为自动化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Xmanager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远程运行X服务器软件,它是Windows平台下一个性能优秀的X11R6 PC X服务器。就像运行在PC上的任何Windows应用程序一样,它可以无缝拼接到UNIX应用程序中。在UNIX/Linux和Windows网络环境中,Xmanager是最好的连通解决方案。特别对于不可以实现跨平台运行的集控系统,利用Xmanager可以很好的实现远程的维护操作。同时从集控站系统的投资考虑,Xmanager只需要在一台PC机上安装软件就可以同时实现多个集控站的远程维护,大大的节省了资源和投资。但是因为网络带宽的限制和选用的远程维护用计算机限制,所以用Xmanger远程登录运行的集控系统速度很慢,仅仅可以进行数据库修改等简单的操作。如果需要进行绘图或系统维护等复杂的维护工作就只能到集控站进行,给自动化人员的维护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4.2 设置远程节点机
随着集控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通信设备的更新发展,集控站自动化系统可通过足够宽的网络带宽来实现远程节点机进行远程维护,即集控自动化系统配置一台远程维护用节点机,远程节点机通过10M带宽的网络通道接入主站,相当于在主站机房装设一台集控站的工作站。这样既可保证工作站的运行稳定也可满足远程维护的带宽速度,可以轻松地在主站实现集控站的图库操作和系统维护。通常如果通信公司能够为每一个集控站提供一个10M以太网接口,那对于每一个集控站的远程工作站都可以直接通过这个接口接入。但在我们实际应用中,因为通信公司在主站只能提供给我们一个10M以太网的接口,这个接口需要同时接入两个集控站的远程工作站,通过直连的方式无法实现同时接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在主站加装一台交换机,通过对交换机设置TRUNK和划分VLAN进行连接。其接线方式如图2。
按以上模式接入后,需对主站和集控站交换机分别进行设置,把交换机接入通信设备的接口设置为TRUNK口。所谓TRUNK是端口汇聚的意思,就是通过配置软件的设置,将2个或多个物理端口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的路径从而增加在交换机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带宽,将属于这几个端口的带宽合并,给端口提供一个几倍于独立端口的独享的高带宽。主站端新增交换机上对应集控站的口与集控站端交换机的口设在一个VLAN里。同时集控站系统接入集控端交换机的所有口也设置在同一个VLAN里,这才能实现远程维护工作站对集控系统所有节点的访问。完成配置后在主站机房接入的两个集控站远程工作站上同时进行操作,可快速的实现图库修改和系统维护,极大地方便了自动化人员的集控站维护工作。
5 结语
在调度主站接入集控站远程维护工作站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集控站服务器、前置采集、SCADA、报表等系统的缺陷,方便的进行数据库和图库的维护修改,同时还可以降低交通隐患,提高自动化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快速安全的集控站远程维护工作站可以保证电网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开圣武,夏友斌,黄晨,等.基于I P的集控站自动化系统远程KVM维护.华东电力,2006,34(9):85~86
[2]李军.集控站模式的通信通道方案探讨.电力信息化,2007,l5(2):65~67
远程自动化系统 篇5
-厦门四信通信科技
第一部分 概述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在原有的人工手动抄表中已经发展到远程智能抄表,通过现有的网络智能化的从远端把需要的数据采集到一起,那么,在很多必须无人值守的设备或监测点,不适合搭建有线通讯网络。若采用光纤或电台的方式实现无线通讯,不仅设备投入耗资巨大,而且不适应移动的需要。
随着新一代移动通讯业务的产生和全面投入,无线移动数据通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安全的数据传输和永远在线特点,配合按流量收费的资费方式,使GPRS通讯在工业控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商务金融、移动办公、零售服务等行业中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性价比优势。采用GPRS无线通讯网络的移动IP通讯,既可独立作为数传通道,也可作为已经架设光纤、数传电台等方式的辅助手段。
GPRS远程抄表系统是厦门四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系统集成商合作开发的基于GPRS技术的用电管理自动抄表系统。它由电度表、F2103 GPRS IP MODEM(GPRS DTU)、采集器及中心服务器组成。采集器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数据,通过GPRS网络把数据汇集到服务器。具有采集数据快速准确,能快速生成用电统计分析,交费单据等特点,与传统的人工抄表、电话线抄表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本系统除了准确、实时抄表外,还提供了设备管理功能,如告警:开箱告警、停电告警、逆相告警、超温告警、过载告警等;控制:对欠费用户进行拉闸等。并提供停电数据保护功能,在停电48--72小时内仍可抄表和监控。本系统结合联通公司的短信平台,在告警时,可根据具体内容发短信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本系统提供丰富的接口,可与电业系统的MIS系统链接或进行二次开发。
抄表软件系统数据库为ORACLE数据库,运行于WIN98/2000/XP、NT的操作系统,易于使用。软件所能管理的用户数量没有限制。
第二部分 项目分析
本系统由电度表,采集器,F2103 GPRS IP MODEM传输终端,带系统软件的主站组成。手持终端是本系统的补充,在系统出现意外时进行人工抄表。2.1系统组成
2.1.1 电能表: A)三相有功无功多功能表,有功0.5级、无功2级,具有RS485通讯接口,电力部DL/T645通讯规约。或者使用:B)三相有功复费率表,有功1级,具有RS-485通讯接口,电力部DL/T645通讯规约。
2.1.2 采集器:采集器主要特征如下:采用24个I/O口,可带24户电度表,停电数据保护,带后备电源,停电后仍可抄表。
2.1.3 传输终端: 传输终端采用厦门四信的F2103,实时永久在线,内嵌自主知识产权的TCP/IP协议栈,透明传输,同时支持RS232和RS485,支持多种工作模式,支持虚拟数据专用网。2.1.4 中心软件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的抄表软件,用户数量无限制,安全可靠,运行和处理速度快,功能丰富完善。2.2 系统总架构
多个电表通过RS485通信接口把电表数据传到采集集中器上,采集集中器通过RS485通信接口和四信通信的IP modem(F2103)连接,远程数据中心服务器可以使用APN专线或普通ADSL等作为网络接入。当F2103通过GPRS网络连接到远程数据中心服务器主机,建立透明数据通道后,采集终端产生的数据只要送到串口,F2103就会把收到的数据原封不动地发送到数据中心服务器主机;同时服务器主机下发的命令通过通道传输到F2103后,F2103通过串口送到采集终端,从而实现了数据双向透明传输。系统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2.3系统功能
(1)设置电能表的参数,读取各种计量和管理数据;(2)抄表数据的统计、查询、备份、报表、图表生成;(3)厂站管理;
(4)自动抄表、定时上报、实时查询等;(5)掉电数据保存;
(6)瞬时量数据的综合处理;
(7)系统数据备份、存档和向外输出数据;(8)历史数据事件记录功能;(9)实时报警;
(10)根据线路上的表计关系计算线路损耗;
(11)可提供多路模拟量、开关量输入,实现开箱告警、停电告警、逆相告警、超温告警、过压告警、过流告警、过载告警、倾斜或移动报警等其他功能;(12)远程控制断电功能;
(13)采集的参数丰富,如:a.当前、上月、正向有功、反向有功、无功四象限的总及尖、峰、平、谷四费率电量;b.正向、反向、有功、无功的最大需量及最大需量发生时间;c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d失压累计次数、失压累计时间、集抄器停电起止时间等;e单位时间负荷曲线、三相电流曲线、三相电压曲线、有功功率曲线、无功功率曲线、功率因数曲线。
第三部分 项目架构实施 3.1 传输模块与采集终端连接
四信的F2103无线传输模块同时支持RS232/485接口,可通过RS232/485与终端通讯。本系统采用的是485的接口方式。F2103和采集器的接线线序如下:
3.2 数据中心网络接入方式分析 1.APN专线接入
中心采用APN专线,所有点都采用内网固定IP,客户中心通过一条2M APN专线接入移动公司GPRS网络,双方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私有固定IP地址进行广域连接,在GGSN与移动公司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GRE隧道。
为客户分配专用的APN,普通用户不得申请该APN。用于GPRS专网的SIM卡才能进入专网APN,防止其他非法用户的进入。
用户在内部建立RADIUS服务器,作为内部用户接入的远程认证服务器(或在APN路由器内,启用路由器本地认证功能)。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允许接入,用以保证用户内部安全。
用户在内部建立DHCP服务器(或在APN路由器内,启用DHCP功能),为通过认证的用户分配用户内部地址。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平台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避免信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泄漏。双方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并在防火墙上进行IP地址和端口过滤。
中心采用APN专线接入的方式,在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适合于安全性要求较高、数据点比较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之最佳组网方式。
2.ADSL拨号连接(动态公网IP地址)
中心采用ADSL等INTELNET公网连接,采用公网动态IP+DNS解析服务的。客户先与DNS服务商联系开通动态域名,IP MODEM先采用域名寻址方式连接DNS服务器,再由DNS服务器找到中心公网动态IP,建立连接。此种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公网固定IP的费用,但稳定性受制于DNS服务器的稳定,所以要寻找可靠的DNS服务商。此种方案适合小规模应用。
3.通过固定公网IP连接
中心采用ADSL等INTELNET公网连接,采用公网固定IP服务的。此种方案先向INTERNET运营商申请ADSL等宽带业务,中心有公网固定IP的。IP MODEM直接向中心发起连接。虽然申请固定IP费用比较贵,但其运行可靠稳定,组网方式简易方便,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一般推荐此种方案。
3.3 无线数据传输方式
传输设备采用F2103,其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简单易用,它是一款工业级别的无线传输终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工业,金融场合。
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连接好后,设置好各种通讯参数,工作模式后,在传输设备F2103中填入数据中心的地址和应用程序的端口号。这样当终端设备数据传给传输设备F2103,F2103就会把数据透明地传输到中心。终端设备支持多种中心模式(主备中心,多中心),多种激活模式(电话,短信,数据),多种工作模式(TCP,UDP,telnet等),方便用户组网和各种系统需求。心跳包机制,注册包机制,数据帧可控,重连机制等多种机制不仅保证设备实时在线,而且稳定可靠,同时方便客户根据现场的情况,来设置各种传输参数,进而达到最佳效果。
3.4 数据中心软件平台构建
抄表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系统软件,它遵循DL/T645部标通讯规约,并有扩展性。
具有GPRS无线模块的中心端软件建有多种方式,对于传入数据的方式的不同,我们提供不同的软件来帮助客户快速地实现中心端的数据接收和现场设备的管理。目前四信提供三种方式的中心接口:
首先是对于组态软件,目前很多组态软件厂家已经集成了四信通信的驱动了,可以直接配置使用;其次对于原本是读串口的程序,为了兼容原来的系统而不做开发工作,我们提供一个虚拟串口软(TCP2COM);最后是对于想开发自己独有的数据中心软件的客户,会提供一个动态链接库及四信公司的测试版数据中心软件,不仅开放源码还全程协助客户进行自己数据中心软件和功能的开发。客户可能通过动态链接库快速开发一个灵活的,稳定的,功能齐全的终端管理和数据交互的中心软件。如下是该系统的中心站软件:第一个图式web界面的,第二个图是用VB开发的中心站。
在系统安全方面,本公司除了采用大型、多用户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对用户实现分级授权管理和提供防火墙功能及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外,对网络无线数据监控中心还提供了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三.设备的特点和参数 1.电能表
DTS866型三相四线电子式有功电子式电能表,使用在供电部门、工厂、企业、商业、农业的动力、照明设备的有功电能计量。用于计量频率为50Hz的交流三相有功电能,并电量采用计度器显示,读数直观便于抄表,本仪表可扩展红外和RS485通讯功能,为三相电能测量提供先进、可靠的计量工具。本仪表符合标准DL/T 645-1997《多功能表通讯规约》和GB/T 17215.321-2008《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
2.F2103通信模块
F2103 GPRS IP MODEM采用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以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支撑平台,内嵌自主知识产权的TCP/IP协议栈。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可靠,数据终端永远在线,多种协议转换的虚拟专用网络。针对网络流量控制的用户,产品支持语音,短信,数据触发上线以及超时自动断线的功能。同时也支持双数据中心备份,以及多数据中心同步接收数据等功能。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水利,环保,电力,邮政,气象等行业。
它具有丰富的软件功能:
1.智能防掉线,支持在线检测,在线维持,掉线自动重拨,确保设备永远在线。2.支持RSA,RC4加密算法 3.支持虚拟数据专用网(APN)
4.透明数据传输与协议转换,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5.支持数据中心动态域名和IP地址访问 6.支持双数据中心备份 7.支持多数据中心
8.支持短信、语音、数据等唤醒方式以及超时断开网络连接。9.支持短消息备份及告警。10.多重软硬件看门狗 11.数据包传输状态报告。12.标准的AT命令界面 13.可以用做普通拨号MODEM 14.支持telnet功能。15.支持远程配置,远程控制 16.通过串口软件升级
17.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
四.总结
远程自动化系统 篇6
【摘 要】随着烟草工业的发展,由4台变压器组成的配电系统已经成为全厂供配电的核心。本文介绍配电系统谐波治理设备远程监控以及自动降温改进的应用。实际运行效果表明,通过系统横流风机自动运行,最高降温可达20℃,效果非常明显,保证了谐波治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为低压系统提供优质电能做好保障。
【关键词】配电系统,谐波治理,远程监控,自动降温改进
【中图分类号】 TM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71-02
1引言
随着烟草工业的发展,配电系统是全厂供配电的核心部分,配置有4台变压器(2台1600KVA、2台2000KVA)将10KV高压变为400V低压供用户使用。在每台变压器低压侧安装有200A及150A有源滤波设备共4台,用于消除低压电网中的高频谐波,提高供电质量,有效节约电能。但是,有源滤波设备的主要电气元件为电抗器,线圈发热量大,柜内温度高达80-90℃,曾造成控制板烧炸,低压回路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生产,给设备运行带来不安全因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配电系统谐波治理改进措施
首先对设计系统的电气图纸进行改造(如下图),对现有已安装的四台谐波治理柜内部安装测温装置,测量谐波柜中主要造成温度上升元器件电抗器的铁芯(发热区域),通过模拟量模块,将实时的铁芯温度通过工业以太网传送到配电系统服务器数据库中。在配电系统上位监控计算上,开发程序,直接显示铁芯温度,用于监控。当铁芯温度达到警戒温度时,上位机发出报警提示,值班电工做好监控。同时,在谐波柜内部安装横流风机,通过开发程序,根据谐波柜温度,自动控制风机的启停,起到自动节能降温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 安装红外测温装置
在现有已安装的4台谐波治理柜内部安装雷泰远红外测温仪,测量谐波柜中主要造成温度升高的电抗器铁芯(发热区域),将温度信号通过模拟量送入各自对应的远程I/O子站,通过PROFIBUS-DP网络传输到主站PLC,又通过工业以太网与服务器进行通讯,将实时的铁芯温度数据传送到配电系统服务器数据库中。
2 加装横流风机
在谐波治理柜底部安装横流风机,通过开发PLC自控程序块,依据测温仪所检测的谐波治理设备温度,通过监控计算机设置好温度上下限值,对PLC内部进行运算,超上限自动启动风机运行,风冷降温;温度降至下限自动停止风机运行,达到节能目的。
3 PLC自控改造
在每台变压器低压自控系统远程I/O子站箱中,新增模拟量模块及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通过主站CPU硬件组态,完成各个子站的硬件配置,针对每个控制子站,开发编写温度检测及风机控制功能块,实现谐波治理电抗线圈温度的采集及降温横流风机的自动启停控制。
(1) 对新增硬件进行组态配置
4 上位机监控系统改造
对上位监控计算机操作画面进行重新设计,增加温度数据模拟量及风机运行数字量标签,修改相应数据库。直接显示铁芯温度和横流风机的运行状况,用于实时监控 。
对上位监控计算机报警画面重新制作,当谐波柜温度出现时,故障信息会立即弹出并伴有声音提示,在此期间值班电工密切关注横流风机运行降温情况,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改进后的报警画面 监控计算机音响报警
3 治理效果
配电系统值班电工可以实时观察谐波柜中电气元件温度,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通过系统横流风机自动运行,最高降温可达20℃,效果非常明显,保证了谐波治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为低压系统提供优质电能做好保障。此种远程监控及自动降温方式已在我厂现有的四台谐波治理设备中推广应用,还可应用于所有的高发热的配电柜、控制柜及变压器设备系统中。
4 结论
随着烟草工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及设备更新换代,横流风机设备应用愈加广泛,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解决了供电系统电网谐波污染问题,通过系统横流风机自动运行,效果非常明显,保证了谐波治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为低压系统提供优质电能做好保障。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GB/T1454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S].
[2] 中国电能质量网.变频器是怎样产生谐波电流的?[EB/OL].http://www.chinapqc.com/View_Affiche.asp?Id=370. 2011-01-06.
[3] 李良仁.变频调速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王树.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GB12325-90.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误差[S].
远程自动化系统 篇7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 中央泵房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工作是关键性条件之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矿井会因江河湖水的渗入、地层含水的涌出以及低洼处积水等原因, 需要保证中央泵房能够持续向外排水, 否则便有可能发生煤矿透水事故, 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更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传统的排水系统需要由专门人员控制, 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低, 并且由于没有精确的检测和完整的保护, 生产事故率较高。实现中央泵房的远程自动化控制, 则能够彻底解决以上问题, 中央泵房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本文中, 首先分析了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 其次探讨了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1 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
中央泵房的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单台水泵的启动/停止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 并以此为基础, 实现对多台水泵的启动/停止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 最终实现整个中央泵房的远程自动化控制。为了便于理解, 首先以单台水泵启动/停止的远程自动化控制为例, 分析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系统原理框架如图1所示。
1.1 单台水泵启动/停止远程自动化控制的条件
单台水泵启动/停止的远程自动化控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矿井水位上升至预先设定位置;水位上升信号传递给真空泵;真空泵启动;真空泵出口压力检测设备检测出口压力变化;真空泵出水口电动闸阀打开;水位下降到安全位置;水位下降信号传递给真空泵;真空泵停止。具体而言:
(1) 真空泵启动。一般而言, 启动之前需要向水泵内部注水, 才能够保证水泵的正常启动。目前, 通常采用抽真空的方式来向水泵内部注水。本文所提的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共有2套抽真空水泵。这2套抽真空水泵并联于电路当中, 各司其职, 并且能够利用阀门进行切换。
(2) 检测抽真空度。真空泵启动之后, 水泵内部的空气会被排除到外部, 从而在水泵内部形成一定比例的真空度。抽真空会让水泵内部和水仓水位形成一定的大气压力差, 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 水通过吸水管道进入到水泵内部。抽真空度和进入水泵内部的水量呈正比例关系, 即抽真空度越高, 则进入水泵内部的水量越充足。故此, 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抽真空度的方式来检测水泵内部的水量是否充足。
(3) 启动矿井排水泵。泵房启动时直接接入PLC柜, 通过PLC柜便可以启动[1]。自动控制时, 只需将控制信号接入启动柜远控回路并将状态信号返回控制系统即可[2]。
(4) 检测排水泵的出水口压力。通过检测设置于水泵出水口处压力表压力, 可判断水泵是否能够启动或正常运行[3]。采用模拟量压力表, 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并可连续检测压力随电动阀打开时的变化情况, 为水泵工作效率及工况的测量提供充分条件[4]。
1.2 实现对多台水泵启动/停止远程自动化控制
在中央泵房的吸水井当中安装矿井水位传感器, 依照矿井水位传感器传递的信号, 中央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水位上升位置、水位上升速度、单台水泵抽水功率等参数来选择水泵运行的数量。每台水泵运行方式与单台水泵启动/停止的远程自动化控制原理相同。
其中, 水位控制参数是影响中央泵房运行非常重要的参数, 因此, 本文选择采用2套系统来进行水位检测, 即采取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的水位检测。这2套水位检测系统发挥着相互监督的作用, 保证水位信息的一致性;同时, 如果一套水位检测系统出现故障, 另一套水位检测系统还可以发挥备用系统的功能, 保持中央泵房的正常运行工作。
实现对多台水泵的启动/停止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根据水仓水位上、下限启动或停止水泵。 (2) 根据水位的不同级别控制水泵运行的台数[5]。 (3) 依据各水泵的工况参数自动设定备用泵及检修泵, 控制各台水泵之间的交替工作, 使其磨损程度均等[6]。 (4) 安排水泵在供电部门所规定的谷段和平段时间运行, 避免峰段, 即“避峰填谷”。同时还可检测水泵排水流量、出水口压力、电机轴承温度、电机绕组温度、电流、功率等水泵与电机的工作参数, 并通过相应算法得到水泵的运行效率曲线, 通过效率曲线可对水泵的运行状况作出分析, 以便定期对水泵进行检修维护[7]。
1.3 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模式
(1) 智能自动控制模式。系统的全部运行均由电脑全程控制, 包括水泵的自动启动/停止, 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但是在该模式下, 需要预先根据工况设置有关控制参数, 这些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时间、水位以及煤矿用电负荷等。
(2) 混合控制模式, 即有人参与的自动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 操作人员只需要决定何时开启中央泵房的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随后的工作全部由电脑按照预定程序完成。该模式通常为一键式操作, 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3) 完全手动控制模式。系统的全部功能实现均由手动控制实现。一般而言, 该模式主要用于检修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设备故障以及其他问题。
2 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功能
2.1 实现水泵自动轮换运行
自动轮换运行主要是为了防止因备用泵及其电气设备或备用管路长期不用而使电机和电气设备受潮;因其他故障未及时发现, 当工作泵或管路出现紧急故障需投入备用泵或管路时, 而不能及时投入以致影响矿井安全等故障而设计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自动记录并累计水泵启停次数及运行时间、管路使用次数及流量等参数。根据这些运行参数, 系统按一定顺序自动启停水泵和相应管路, 使各水泵及其管路的使用率分布均匀。当某台泵或所属阀门出现故障、某趟管路漏水时, 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记录事故, 同时将故障泵或管路自动退出, 其余各泵和管路继续按一定顺序自动轮换工作, 以达到有故障早发现、早处理, 避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8]。
2.2 具备“避峰填谷”功能
“避峰填谷”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尽量降低在用电“高峰期”运行水泵排水的次数, 而选择在用电“低谷期”来运行水泵排水。具体运行方法是, 在用电“低谷期”, 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会将矿井的水位排至预先设定的最低位, 从而在用电的“高峰期”让矿井在安全水位以下容纳更多地水, 而不用开启水泵排水。
2.3 具备设备保护功能
(1) 水压和水流保护功能。在中央泵房启动水泵之后, 如果检测到水压和水流的数值不正常, 则会向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反馈, 自动停止该水泵的运行以确保安全, 并启动下一台水泵, 同时向工作人员发出故障预警。
(2) 漏水保护功能。如果真空泵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无法达到预定的真空度, 则表示水泵漏水。漏水保护装置会向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反馈, 自动停止该水泵的运行以确保安全, 并启动下一台水泵, 同时向工作人员发出故障预警。
(3) 高温保护功能。如果由于水泵运行时间较长或者其他原因而出现泵轴或者电机温度过高, 则温度检测装置会向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反馈, 自动停止该水泵的运行以确保安全, 并启动下一台水泵, 同时向工作人员发出故障预警。
(4) 过流保护功能。系统主回路中安装有电流检测装置, 如果工作电流出现异常上升, 则该装置会切断电源, 防止水泵和其他设备烧毁。
(5) 电压异常保护功能。系统主回路中安装有电压检测装置, 如果工作电压出现异常上升或者下降, 则该装置会切断电源。
(6) 漏电保护功能。如果系统出现漏电故障, 则漏电保护装置会切断电源, 防止出现人员伤亡。
2.4 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
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装有各种监测装置, 能够实现对系统运行参数 (例如水位、水压、水流、温度、电流、电压等) 的实时监测, 如果发现数据异常, 能够显示故障代码或者故障原因, 并进行报警。
3 结语
中央泵房的正常、可靠运行工作, 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条件之一。所以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保证中央泵房的正常可靠运行, 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摘要:以单台水泵启动/停止的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例, 分析了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原理, 探讨了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中央泵房,远程自动化控制,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勇俊, 蔡科涛, 张培志.双作用三直线电机往复泵运动特性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 2009 (8)
[2]陈子春, 刘向昕.井下中央泵房水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工矿自动化, 2007 (2)
[3]王维军, 田荣焕, 刘新民, 等.一种新型注水泵泵阀[J].石油机械, 2009 (7)
[4]王云花, 李大锋, 楚凡.基于PLC的矿井中央泵房自动控制排水系统[J].煤矿机电, 2011 (1)
[5]王占永, 周立杰, 陈荣杰.FTJ—2型抽油泵防喷脱接器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机械, 2009 (7)
[6]陈国强.水平排水系统直排及综合自动化改造分析——以旗山煤矿-220m至-420m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3)
[7]刘宏林, 孙新梅, 刘宏伟.煤矿井下中央泵房排水设备电控系统的PLC改造[J].机电工程技术, 2009 (8)
综采自动化系统支架远程操作台设计 篇8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综采工作面事故高发。在环境危险、恶劣的综采工作面实现少人或无人开采,直接减少采煤工作面的人员数量是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1]。由发生事故后被动的人员救险转变为主动减少井下工人数量已在业内形成了共识,即无人则安。近年来,在实现综采无人化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取得了一批综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创新成果,一些矿井实现了综采工作面少人化[2,3,4,5]。要达到少人或无人开采,将人员从工作面解放到工作面巷道监控中心或地面,就需要综采系统具备远程操控功能。本文设计了具有独立控制核心、可与工作面和监控中心实时通信的支架远程操作台,实现了工作面巷道监控中心成套装备“一键启停”,提升了综采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程度。远程操控实现了综采系统取代井下工人的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煤炭开采的安全、绿色和高效。
1 综采自动化系统概况
1.1 系统结构
综采自动化系统集成了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气防爆技术、液压技术、流体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实施多功能、自动化控制,是集电子、液压控制为一体的成套控制设备,可控制全工作面的液压支架[6]。整个系统由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巷道监控系统、地面数据分析与调度系统3个层次组成,如图1所示。
1.2 系统原理
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以支架控制器为核心,以检测环节的传感器和由动作执行环节的电磁先导阀和液控主阀组成的阀组为辅助设备,组成一个最小支架控制单元[7]。支架控制器的内嵌操作系统一方面通过传感系统完成工况、环境监测的数据采集,另一方面通过按键操作发出命令,执行支架的全部动作。每个支架控制单元之间以单线CAN总线技术互相连接成为一个通信网络系统,形成第1层次的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器间的数据通信。第2个层次是巷道监控主机与工作面支架远程操作台通过信号转换器连接,形成上位机形式的监控系统,实现工作面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测监控。第3个层次是地面计算机与井下巷道监控主机通过井下交换机连接,在地面完成数据分析,形成网络信息发布系统。
1.3 系统功能
工作面综采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综采信息数据采集、单动动作控制、成组自动控制、跟机自动控制等功能。综采信息数据是系统执行自动控制功能的依据,单动动作控制是系统自动控制功能的初级功能;成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邻架自动控制功能基础上的中级控制功能,实现小组内支架的序列化动作;跟机自动化控制功能是综采自动化系统的高级功能,实现全工作面的自动化操作。同时,系统还具有保障工作面安全的闭锁、紧急停止、动作预报警、自动补压、带压移架等功能。
信息数据采集功能包括支架上各传感器检测反馈和云台摄像仪的视频采集。传感器反馈值主要用于控制器对支架的反馈控制;而云台摄像仪的视频信息则传输至工作面巷道监控中心,配合支架远程操作台完成工作面巷道的监控一体化。
支架远程操作台通过综采自动化系统信息实时反馈来获取工作面工况,将实时监控视频作为依据来操控操作台,完成支架远程控制。
2 支架远程操作台设计
2.1 硬件实现
支架远程操作台的核心控制模块采用M2378-CFNS20I工业控制核心板,其集成了LPC2378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作为操作台的主控CPU;硬件电路具有工业级的物理层芯片、复位电路以及12 MHz工业级有源晶振,保证了控制核心模块的稳定可靠;集成2 MB的数据Flash,保障了足够空间以供应用软件开发扩展。远程操作台的核心功能实现需要稳定高效的数据通信模块支持,本设计所选模块在通信方面具有双路CAN-bus接口,可实现操作台与信号转换器之间实时高效的数据信号传输;3路高速I2C总线与EEPROM存储单元形成了稳定的数据存储模块,数据传输速度范围为0~400kbit/s;而内置URAT控制器用于支架远程操作台与监控主机间的数据通信,使操作台具有向上发送工作面情况、向下指导工作面动作和自身数据存储的完整通信体系。支架远程操作台面板如图所示。
2.2 软件实现
综采自动化系统支架远程操作台在以ARM7为核心的控制模块上,通过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完成软件功能。根据实时操作系统抢占式的特点,通过对各个任务优先级合理排序,操作台软件可稳定高效地实现所有功能。支架远程操作台软件设计依功能可分为按键处理及显示、安全保护和操作台通信3个部分,软件架构如图2所示。
2.2.1 按键处理及显示
由于支架远程操作台需要具备可控制全工作面中间架的单动动作和成组动作的能力,故其面板功能齐全,按键较多。因此,按键处理程序将操作台按键依面板排布顺序划分为4个区域,便于对不同功能按键进行不同类别的处理。第1和第3区域为单动动作按键,如图3所示,当按键触发后,信号通过I/O口传递到控制核心,软件通过按键扫描程序将相应键值变量置位,之后再通过库文件中按键与动作阈值对应关系将所触发按键的动作阈值传递到CAN通信环节,实现单动按键处理。
第2区域为预留备用功能和视频切换功能按键,按键触发后操作台将相关命令通过串口转发给主机,实现对工作面综采情况的监视。第4区域为功能启停及成组动作与数字选择复用按键,如图4所示。
程序根据当前时刻操作台功能执行所处环节而选择相应类型的按键含义,功能选择设置见表1。
不同于单动按键处理,成组动作启动按键触发后,程序会将库文件中与所选成组动作对应的命令码置入通信帧中,再传递到CAN通信环节,实现成组按键处理。
2.2.2 支架安全保护
综采工作面的高度机械化也带来一定安全风险,当采场人员较多时,机械可能会影响人员活动甚至造成危险,因此,对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动作的有效把控至关重要。支架远程操作台软件上设计了急停、闭锁和停止功能,分别对应紧急停止全工作面、锁定操作台控制和停止当前动作的安全需求。急停功能单独设计为操作系统的最高优先级任务,当操作板上急停按钮按下后,便立即执行急停动作,通过CAN总线向信号转换器发送急停信号,再立即转发到工作面控制器通信总线,使全工作面立即急停。为保证急停信号准确无误传出,设计1次急停信号在10ms内由1号架和2号架交替转发2次,避免了由信号干扰造成的1次信号传递失败的情况。操作台处于闭锁状态设定为无授权模式,需要输入密码、经主机授权后才能由闭锁切换到其他控制档位。而停止功能触发前记录操作台控制的动作架号,触发后仅发送停止信号到记录架号,操作台既可有效停止自身操控的支架,也可避免停止工作面其他支架,保证了其操控的精确性。支架远程操作台的3类安全保护功能保障了工作面综采安全指标,启停一体化实现了工作面少人或无人化生产。
2.2.3 操作台通信
支架远程操作台作为综采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执行单元,与上下层的通信为其主要功能。软件上分别设计操作台与主机的232通信架构和操作台与信号转换器的CAN通信架构。其中232通信包含4byte帧头数据、28byte数据和2byte CRC校验信息,通过UART写入函数发出,由监控主机接收,实现自动化系统上位机对信息的采集;同时,由UART接收函数获取主机下发的授权数据帧,用于获取操作台密码校验成功后的控制权。而CAN通信是由指令发送任务与参数查询发送及接收配对任务所组成,指令发送任务负责将动作指令和安全指令发送给信号转换器,实现核心控制功能;参数查询配对任务负责在一定周期内查询并获取工作面各动作参数。操作台软件还设计了EEPROM读写功能,可将获取到的重要参数存储在EEPROM硬件模块上,实现操作台参数数据的独立断电存储。支架远程操作台通信功能如图5所示。
2.3 控制功能实现
支架远程操作台可实现远程单动操作、远程成组操作和远程跟机随动功能的启停安全操控。单动即单个支架的动作控制功能,通过单动按键来触发,用数字键选择可单动区域内的任意架号,确定后工作面上相应架号的控制器即进入单动预警状态。在预警状态下,按下操作台单动区域按键即可实现对应动作,按键抬起后动作停止,完成远程单动动作操作。成组功能即多个支架按一定顺序进行动作,通过成组左键或右键触发成组动作起始架号选择,以起始架号支架为基准,向左或向右连续相邻的数量为成组范围的支架根据控制逻辑进行动作。跟机随动功能是指当工作面支架处于跟机自动化运行时,可通过操作台实现人工远程干预,按键选择干预起始架号,可执行单动和成组随动动作。
对于上述各功能,在某一动作执行过程中均可通过急停和停止按键来远程停止支架动作。其中急停按键触发全工作面急停,可实现任意状况下全工作面的远程一键启停;停止按键可立即停止由操作台操控的动作,实现常规工况下对工作面的精确启停控制;同时设计闭锁档位,可将操作台面板上各动作按键锁定为操作无效。3种安全功能设计全面保障了支架远程操作台对工作面操控的安全性。
3 结语
综采自动化系统支架远程操作台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架构,通过不同优先级的任务和函数设计实现逻辑功能,并将其搭载到M2378-CFNS20I工业控制核心板上,组成操作台软硬件控制核心单元。操作台可将经逻辑处理后的控制信息通过CAN总线和232串口分别发送给工作面信号转换器和监控主机,实现对工作面支架的远程操作,包括单动、成组及跟机随动动作,系统具有急停、停止和闭锁的安全操控功能以及监控主机信息采集功能。目前,该支架远程操作台已在某些煤矿综采工作面投入使用,成功将综采人工操作从工作面转移到监控中心,提升了综采自动化程度及无人化开采水平。
摘要:针对现有工作面综采自动化系统以人工操作控制器为主要控制手段,采场需保证较多工作人员在场的问题,设计了综采自动化系统支架远程操作台。该操作台通过实时操作系统任务和函数完成远程控制逻辑功能,实现了对工作面支架单动、成组及跟机随动动作的远程控制和监控主机信息采集,促进了无人化开采的实现。
关键词:综采自动化,支架远程操作台,远程控制,信息采集,无人化开采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J].工矿自动化,2010,36(6):26-30.
[2]王国法.综采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9):30-34.
[3]付国军,杨明亮,许太山.综采无人工作面的整体设计与实现方法的构想[J].工矿自动化,2013,39(1):39-42.
[4]王金华,黄乐亭,李首滨,等.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J].煤炭学报,2014,39(8):1418-1423.
[5]张良,李首滨,黄曾华,等.煤矿综采工作面无人化开采的内涵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9):26-29.
[6]田成金,魏文艳,朱小林.基于SAC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跟机自动化技术研究[J].煤矿开采,2012,17(2):46-50.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设计 篇9
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由主站端数据采集计算机、客户端基于单片机的抄表模块、具有串行数据通信接口的电能计量仪表三部分组成。客户端的自动抄表模块与数据采集计算机通过RS-485串行通信接口相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远程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用户终端的智能电表通过RS-232协议将数据传送给抄表终端模块,抄表终端在收到命令后把存储的数据信息发送给上级数据采集计算机,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数据交换。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研究客户端基于单片机的电能表远程抄表系统终端的实现方案和硬件设计。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将该终端单片机抄表模块所需实现的主要功能定义如下。
第一,正常情况下采用市电(220 V交流电)供电的方式,即采用交流电源即能维持终端模块的正常工作,系统具有备用电池供电功能以保证在断电情况下的供电。
第二,具有数据掉电保护功能,能保存用户用电电量等信息。
第三,抄表终端与智能电表、远方数据采集计算机分别通过RS-232和RS-485协议进行通信。
第四,终端模块具有实时时钟功能,便于实时测量用户用电电量。
2 系统分析
应用于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电能表有脉冲电能表和智能电能表两类。
脉冲电能表:能够输出与转盘数成正比的脉冲串[1]。
智能电能表:可以通过串行口以编码方式进行通信,按照智能表的输出接口通信方式划分,智能电能表可分为串行通行接口型和低压配电线载波接口型两大类[1]。
电能表的两种输出接口比较:输出脉冲方式技术简单但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丢失脉冲或产生多脉冲现象,而且不能重新发送,而具有串行接口输出方式的智能电表则可以通过相关协议将采集的多项数据进行可靠的远程传输[1]。因而本文中采用的电能表为具有串行通信接口的智能电表。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供电方式设计
由于本模块的使用现场环境相对特殊,故对于电源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以来单片机系统中使用的集成电路器件绝大多数在5 V或3 V的典型电压下工作。为了避免采用多电源供电方案带来的供电模块设计过于复杂等问题,在设计本单片机系统时所采用的集成器件的典型工作电压均为5 V。
在本系统中,220 V的单相交流电作为电源输入,输出为稳定的+5 V电压。供电模块用来实现220~5 V的电压转换。设计方案如下:首先220 V的交流电通过防雷抗干扰电路,接着利用220/18 V变压器降压,再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18 V左右直流电压,再接着通过一系列的隔离滤波进入直流转换稳压器件LM2575最终得到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5 V电压。另外,考虑到现场存在停电的可能性,还应该设计系统的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可以采用比较常见的镍氢电池,当系统正常供电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对于充电的管理可以选用比较常用的电源充电管理芯片MAX713来管理备用电池的充电过程。当现场停电时,自动转为备用电池给抄表终端系统供电[7]。
3.1.1 正常条件下供电电路
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采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方式,提供给单片机稳定的+5 V电源。可以采用典型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得到18 V直流电压,后通过直流转换稳压器件LM2575转换得到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
3.1.2 备用电池充电电路
系统在由外部电源正常供电的同时对备用镍氢电池进行充电。备用电池充电电路的功能主要由电源充电管理芯片MAX713来完成。MAX713系列是Maxim公司生产的快速充电管理芯片,适合1~16节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的充电。它可以通过简单的管脚电压配置进行编程来实现对充电电池数量和最大充电时间的控制。当系统失去外部市电供电电压以后自动切换为由备用电池供电。
3.2 系统基本电路设计
由抄表系统结构原理图可知,抄表终端要使用两个串口分别对上层和下层通信,一个串口用作RS-232,用来和电表进行通信;一个串口用作RS-485,用来和数据采集计算机通信。由于一般的5 1单片机只有一个串口驱动器,因此主控制器可以直接选用华邦公司的具有两个串口驱动器的W77E58单片机或者采用一般单串口单片机外加串口扩展芯片例如16C550来扩展出第二个串口[5]。
下面对这两种方案做简单的对比。
方案1:采用具有两个串口驱动器的增强型单片机W77E58。
由于串口驱动器在单片机内部,所以不用外部再增加硬件设备就可以实现双串口功能,同时这种方案的稳定性好也比较可靠,而且相对于采用单串口单片机外加串口扩展芯片16C550成本要低一些。
方案2:采用具有一个串口驱动器的单片机外加串口扩展芯片16C550。
这种方案是对单片机扩展了一组外部寄存器,硬件投入比方案1多,系统稳定性没有方案1好。
3.2.1 控制核心W77E58单片机
根据上文所述对单片机功能的要求以及方案的对比,本设计采用华邦公司的双串口单片机W77E58。W77E58单片机内含2个增强型串口和32 kB大容量Flash存储器,指令集与5 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非常适合在智能化监控系统中使用[6]。
时钟振荡电路是CPU所需要的各种定时控制信号的必备单元,它为单片机提供时钟脉冲序列。复位电路由22uF的电容和1 k的电阻及IN4148二极管组成。在满足单片机可靠复位的前提下,该复位电路的优点在于降低复位引脚的对地阻抗,可以显著增强单片机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二极管可以实现快速释放电容电量的功能,满足短时间复位的要求。
3.2.2 W77E58单片机核心电路
单片机的核心电路包括单片机W77E58、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74LS373和存储器SRAM6264。
由于单片机的I/O引脚有限,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地址锁存器进行单片机系统总线的扩展。本设计中地址锁存器74LS373用来扩展单片机的系统总线,以连接单片机和存储容量为8kB的片外随机存储器SRAM6264。SRAM6264采用+5 V的单电源,所有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与TTL电路兼容。WE为写信号,CS为片选信号,OE为输出允许信号,D0~D7为8位数据线,A0~A12为13根地址线[3,7,8]。
3.3 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的实现
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通常要保证一些重要的数据在系统掉电后不丢失,当系统再次上电后能够正确地读取这些数据。本设计中就需要实现一些通信数据的掉电保护功能。实现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系统扩展易失性存储器(RAM)外加电池的方法和系统扩展非易失性存储器(ROM)的方法。其中系统扩展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方法中常使用EEPROM和FLASH作为存储介质。EEPROM也称为可擦除可编程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随着技术的发展,EEPROM的擦写速度将不断加快,容量将不断提高,将可作为非易失性的RAM使用。由于所设计的系统中需要实现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的数据不多,所以选用支持IIC总线数据传输协议的串行EEPROM AT24C04作为系统的掉电数据保护介质,它拥有512×8bit的存储容量,具有结构紧凑、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它的IIC接口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存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一些重要参数[7,11]。
3.3.1 IIC总线简介
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由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构成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
IIC总线最主要的有点是简单性和有效性。由于接口直接接在组件之上,因此IIC总线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联成本。但要注意IIC总线的接口一般为开漏或开集电极输出,所以在实际电路连接时需要加上拉电阻[5]。
3.3.2 掉电数据保护电路设计
由于所选用的W77E58单片机没有IIC总线接口,所以我们要用单片机的I/O口模拟IIC总线的时序来实现芯片的读写功能。用单片机的普通I/O口模拟IIC总线的硬件连接非常简单,只需要使用W77E58单片机的P1.0口连接SCL,P1.1口连接SDA即可。
3.4 基于RS-232、RS-485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而存在,它还要与其他单元进行通信。串行接口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常用的通信接口。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系统使用的是TTL电平,单片机中的串口输出的信号也是如此,但是串行通信中一般使用的是RS-232通信协议,二者的电平并不相同,需要外接接口进行电平匹配。实现这种电平变换可以使用分立元件,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芯片,目前较为广泛的是使用集成电路转换芯片[7,8]。
由于抄表终端与数据采集计算机的距离较远,采用RS-232标准进行通信,带负载能力差、通信范围小,传送距离不超过15 m,难以满足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和控制。长距离通信通常采用RS-485方式。在单片机系统中加入RS-485方式的串行通信,就可以完成抄表终端与远程上位数据采集计算机的数据传送。RS-485总线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采用双绞线在100 kbit/s的速率时可以传送的距离为1.2 km,若速率降到9600 bit/s则传送距离可达15 km。RS-485可以实现多个负载的功能。用一对线便可连接多达32个不同设备[13]。
RS-232既是电气标准也是物理标准,而RS-485只是电气标准,没有规定现实其电气特性所必需的物理环境,故可采用RS-232的物理标准。这就为在单片机系统中实现RS-485通信提供了方便。应用时仍使用单片机的串口,但是信号传递过程中使用RS-485协议,以达到较长的传输距离。本系统中需要使用两个串行通信接口,一个用来和数据采集计算机通信,一个用来和电表通信,分别采用RS-485和RS-232标准。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实现各种用户仪表的自动抄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本地和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抄表并达到实时监控电能表的目的,同时减少人工上门抄表、数据输入等繁杂又容易出错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用电管理自动化。自动抄表系统成为电力公司解决抄表问题的一种选择。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用户终端模块的硬件设计。该模块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功能,本文主要解决了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电方式的硬件电路设计;二是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的设计:三是Rs-232、Rs-485串行通信设计;四是实时时钟功能的设计。
远程自动化系统 篇10
计量装置远程巡检主要是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的遥测量数据来判断现场计量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包括接线有无问题,电能表、互感器等是否正常工作,时钟是否准确,有无异常改动等等。远程巡检仅仅是实现部分巡检功能,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巡检工作,其目的主要是尽快发现问题。
1 计量自动化系统介绍
计量自动化系统是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电力营销技术为一体的用电需求侧综合性的实时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它以公共的通信网络为主要通讯载体,以无线、公用电话网、光纤网为辅助通讯载体,通过GPRS、CDMA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系统主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通讯,具有远程抄表、用电计量异常信息报警、电能质量检测、线损分析、电压管理和负荷管理等功能。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能很好地实现计量装置的远程巡检。
2 系统自动巡检功能的实现
2.1 自动巡检功能目标
(1)能在一定周期内(一月),按指定的规则将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计量装置巡检一遍(主要是专变与公变)。
(2)系统对各巡检功能进行整合,能让计量装置运维人员比较方便的,系统地巡检完一个计量装置,能通过实时召读数据绘制六角图,巡检完之后可以导出完整的巡检记录。
2.2 自动巡检功能实现过程
将巡检范围内的计量点平均分配到每天进行巡检(计量点编码对月天数取模=当天日期)
2.2.1 计量回路检查
(1)反极性检查。取前一周内某天负荷高峰时连续三个时间点遥测量数据(电流、电压、功率等二次侧值)进行反极性检查。
或
或
当满足以上一个条件时认为现场有某相反向接线。
或
或
时认为现场有两相反向接线。
(2)计算相位角。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相相位角:
三相四线
三相三线
根据计算出的相位角判断现场接线是否正确
2.2.2 电压电流异常检查
(1)电压异常检查规则。对于每个计量点,若一周内采集的电表的电压数据中(每天采集96点),有96个电压数据小于额定电压值的70%,则认为异常。此类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保险管接触不良、终端未及时将报警事件反馈主站等情况(当某个时刻的三相电压、电流同时为0时需过滤)。
(2)电流异常检查规则。对于每个计量点,如果一周内采集的电流数据中(每天采集96点),某一相的全部电流数据小于0.02并且另外两相或一相的电流数据大于0.5安培,则形成电流失流事件(当某个时刻的三相电压、电流同时为0时需过滤,如果PT变比>1时,不需判断B相电流,并且该段时间内正向有功表码如未走字则过滤该计量点)。
2.2.3 电能表计量误差测量
以月为单位,终端走得快而电表走得慢时,认为电量异常。具体判断条件是:在统计周期内,当负控终端计量的电量比对应电表计量的电量大5%及以上并且终端计量电量要大于1000kwh,(终端或电表的起始表码中任意一个值为0或空需过滤,并且要剔除换表的情况)。
系统取巡检日期的上月电量进行比对。计算公式:(终端电量—电表电量)/电表电量*100%。终端电量<电表电量时认为正常。当一个终端对应多个电能表时,因无法确认终端与哪个电能表是相同的计量回路,故此种情况默认正常。
2.2.4 时钟异常检查
根据最近一周的电能表时钟超差事件判断时钟是否正常,并记录时钟超差量,终端时钟可以通过主站每天进行对时,所以默认终端时钟是正确的。通过终端上报的电能表时钟超差告警事件,可以定位时钟有偏差的电能表,比较告警事件附带的终端时间与电表时间,可以将电能表时钟偏差具体到分钟。
2.2.5 计量合理性检查
根据巡检日期前一周的最大负荷发生时间的三相电流判断CT变比是否合理。判断规则为:
(1)默认电流额定值为5A
(2)当选定的三相电流值都小于额定电流值的5%时认为计量不合理,否则认为计量合理。
2.2.6 功率因数检查
巡检时实时召读当前总功率因数值,当总功率因数值小于或等于0.5时认为功率因数异常。当召读失败或召读到无效数据时认为正常。
2.2.7 多功能表功能检定
检查表码各费率之和与总的比较,若差值绝对值>1,则认为功能检定不通过,具体实现时可以查询该计量点在最近一个月内有无表码异常事件、“各费率之和!=总”事件,若有则认为功能检定不通过,若无则同能检定通过。
3 结语
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系统实现计量装置远程巡检能大大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了解计量装置的健康状态,真正达到精益化管理的要求。从惠州供电局的应用效果看,也确确实实给计量装置运维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运维人员根据巡检结果可以有正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对一些异常的设备进行巡视和整改,确保计量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通过对异常数据的分析,也能及时发现并查处一些窃电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军.电能计量装置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