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韵律教案(精选16篇)
篇1:中班韵律教案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进行律动,并能大胆创编展示自我。
2、乐于参与活动,感受律动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黑猫警长、孙悟空(图片)
重点:
能随音乐进行律动并创编,自我展示。
难点:
能用动作、眼神、表情、肢体方位表现角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画城去闯关,只要成功闯过三关,就能得到奖励。
2)听闯关成功的音乐。
2、第一关“变身城堡”
1)提问:听一听,我们要变成谁?
2)听闯关音乐,教师示范变身黑猫警长。
提问:是谁?想一想,黑猫警长要干什么?
3)听音乐变身黑猫警长
4)听音乐变身孙悟空
提问:我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不是什么样的`孙悟空?
5)听音乐一起律动变身。
3、第二关“镜子城堡”
1)分角色
2)交代要求:如果你听到跟你角色一样的音乐,你就站到中间红点,照镜子变身。坐下来的朋友你就是镜子,你就跟着中间的朋友学一学。
3)听音乐进行变身“照镜子”游戏。
提问:这是谁?
4)听音乐进行律动
师:我们看看哪个黑猫警长最帅?哪个孙悟空最机灵?
5)听闯关成功音乐,恭喜闯关成功。
4、第三关“移动城堡”
1)教师示范律动
提问:我是怎样在移动城堡移动的?
2)幼儿尝试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律动
3)再次尝试移动律动
4)幼儿听音乐尝试完整进行律动
5)幼儿听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6)听闯关成功音乐,恭喜闯关成功。
5、活动结束。
篇2:中班韵律教案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小星星的韵律活动,并能合拍地做动作。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能按乐句变化做动作。
3.愿意和同伴共同表演,享受许多“星星”在一起的闪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天空中星星闪烁的图。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
3.幼儿已熟悉歌曲《闪烁的小星》。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闪烁的小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星星的经验。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
教师: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星星的有趣事情告诉我们吗?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了解的关于星星的经验。
教师:你们见过星星跳舞吗?它会怎么跳?(请幼儿想象。)
(二)带领幼儿感受《闪烁的小星》中的乐句。
师:歌曲就像我们说话一样,它也是一句一句的。《闪烁的小星》有几句呢?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老师长第一句时,边用手指头从左至右画1个圈,边告诉幼儿:这是第1句,我们就画1圈。画1个圈我们就伸出1个手指。唱第2句时,画第2个圈,我们伸出两个手指,那么第3句呢?(3个)。刻画司第6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用“6”表示,伸出大指和小指即可。我们边唱边画圈,看谁能记住我们一共画了几个圈?
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幼儿边唱边画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每句起止处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幼儿)。
教师用正常速度带领幼儿边唱边画圈。
(三)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小星星跳舞的韵律活动。
教师唱《闪烁的小星》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是怎样的呢?谁会用动作做一颗闪烁的小星?
幼儿编出一个动作后,教师唱旋律,并引导全体幼儿学习。
教师唱第2句后,体温。
教师:天空“满天都是小星星”是怎样的呢?谁会用动作来告诉我们呢?
幼儿编出一个动作后,教师再唱此句并引导全体幼儿学习。
用同样的`程序和方法,将歌曲中的前四句都编完。
教师唱到第5句时,引导幼儿发现第5句与第1句是相同的,所以动作也可以相同,重复第1句的动作即可。
教师唱第6句时,提问。教师:这句和前面哪句相同?
引导幼儿迁移第5句的经验,可以重复第2句的动作。
(四)教师边唱边完整地梳理幼儿创编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将“闪烁的小星”舞蹈都编完了。可以你们能记得所有的动作吗?现在我边唱边跳刚才的舞蹈,你们用动作提醒我。
篇3:中班韵律教案
一、妙“听”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基础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孩子们在跳舞时没有韵律感,节奏感不强,多数原因是幼儿对舞蹈的音乐不熟悉,没养成善于倾听音乐而舞蹈的习惯。都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可见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动作是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让幼儿跳出优美的舞蹈,将音乐的“声”和舞蹈动作的“形”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地表现舞蹈的艺术之美。如果动作和音乐不能很好地融合,那幼儿跳出的舞蹈肯定没有韵律感,更谈不上美感,所以,舞蹈活动前先熟悉舞蹈的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期,孩子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年龄特点,在一日生活的各个过渡环境里渗透这段音乐,如幼儿晨间活动时播放该音乐,午餐、午睡、区域游戏、美术活动时也播放此音乐,直到孩子耳熟能详,走路、游玩时都轻轻地哼起了旋律,这时再去进行这个舞蹈的教学,熟悉的音乐配上自己创编的动作,孩子们跳起来就容易多了,很快地,感觉就出来了,跳起来就更优美、更好看了!
二、多“看”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途径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让幼儿走出去,走进大自然,去生活中感受自然的美,积累感性经验,丰富他们的情感,如春天去感受桃红柳绿,小桥流水,春意嫣然的美景;夏天感受骄阳似火、蝉鸣声声中那火热的气氛;秋天的庄稼丰收、硕果累累、人们忙着收割的丰收景象;冬天的雪花纷飞、世界一片莹白的梦幻世界无不让孩子们激发起无限的遐想,只有这样,她们在舞蹈中才能有激情地去投入,去表现。再有就是多让幼儿欣赏一些短小的、节奏明快、韵律感强的优质舞蹈,让她们在欣赏、感知、模仿中学习舞蹈时表情、动作、韵律该如何运用和体现。
三、巧“练”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手段
舞蹈学习离不开多次的练习,只有多跳、多练,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孩子们才有精力去体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才能随着音乐自然地、优美地跳出舞蹈的韵味来,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让她一味地去模仿和“克隆”,孩子们就会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舞蹈中只能僵硬地乱舞,毫无美感可言,所以在训练幼儿舞蹈中我们应注意巧“练”:一是练时舞蹈动作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来的,而不是由成人编排好的,如学习舞蹈《欢乐舞》时,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老师用充满欢快的语气问孩子们:你们过过生日吗?过生日时都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事情,你高兴得都想跳起来了是吗?然后随《欢乐舞》音乐邀请一名幼儿上来跳,跳完问他:一人跳感觉怎么样?你知道怎么跳才能让你在生日宴会上感到更开心快乐呢?对,邀请好朋友一起跳,你想怎么样去邀请朋友跟你一起跳舞呢?幼儿:“我可以走着去,也可以跑着去。”师:“行,你试试看,看哪个动作更适合你现在高兴的心情。”幼儿随音乐试跳后选择小跑步去显得欢快点,于是老师鼓励其他的幼儿跟随该孩子随音乐一起小跑步去邀请自己的好朋友跳舞。也有幼儿说,我想学小兔跳去邀请我的好朋友,有幼儿说学小鱼游也挺好的,老师充分支持孩子的想法说:是啊,你们想得真好,这样吧,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当第一次听到这个音乐时你们就跳小韵想的动作小跑步去邀请好朋友,再听到这个音乐时就用石新月想的动作小兔跳去邀请好朋友,第三次听到这个音乐就用贾宏宇的小鱼游这个动作行吗?孩子们都同意,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更认真了,因为他们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音乐替换不同的动作呢!二是教师的指导语应幽默风趣、简洁明快拟人化,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由于他们的注意分配还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刚跳时又要听音乐又要想动作,往往显得手忙脚乱,这时老师可以放慢音乐速度,辅助语言提示,降低初学时的难度,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如舞蹈《小格桑》,音乐前奏我这样提醒:小手叉腰做好准备,小格桑出发的音乐就要到了,小格桑准备出发了。音乐一到,孩子们的动作立马变成了手握冲锋枪、单靠步的动作,在句末再次提醒:“小格桑骑上大红马保卫祖国保边疆的音乐快到了,做好准备准备上马。”就这样练习过一两遍后,告诉孩子老师不帮忙提醒了,需要自己集中精力,有意识地随音乐去更换自己的动作,孩子们在渐渐熟练的基础上跳的动作自然多了,再练练,节奏感和韵律感就出来了。
篇4:中班韵律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2)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3)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本领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知比较手各部分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三、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2、动物大指偶5个小指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3、操作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3)绘画(涂色:“我的小手”);(4)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四、活动过程
(一)用音乐引出课题
师:昨天老师在网上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我下载下来了,我们来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本领很大
提问:1. 除了歌曲中唱到的本领,小手还有什么本领?(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老师小结:小朋友的小手本领真大,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本领为什么会这么大呢,手上有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观察认识手
提问:你的手上有什么? (手指) 你认识它们吗?
(四)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
师: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挨着大姆指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挨着中指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
2、巩固认识手指。游戏:“戴指偶”
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幼儿说:我把* *戴在* *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 (手掌);(2)手还可以怎样分? (手心、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五)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
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没有手我们就会特别不方便,不能自己喂饭、穿衣服,什么事都要别人帮忙,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做到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六)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的本领更大,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本领更大? 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我们小手的本领能这么大吗?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七)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把操作本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3) (绘画(涂色:“我的小手”)分别放在三张桌子上,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选择操作材料来丰富小手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留意那些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篇5:中班韵律教案 苹果丰收
活动目标:
1、学习小跑步,并合拍地随音乐做摘果子和跳踵趾小跑步动作。
2、感受朝鲜舞蹈的优美,愉快的欣赏和学跳丰收舞。
3、体验劳动和丰收的愉快心情。
活动难点:
初步学习踵趾小跑步,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踵趾小跑步练习。幼儿能随音乐完整律动,并结合情节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观看舞蹈视频导入:
孩子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一群朝鲜姑娘们也来到果园去摘果子了,她们摘着果子跳起了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给她们拍手打节奏。(播放舞蹈视频)
小结:金色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朝鲜的姑娘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二、随音乐做律动。
(听音乐,简述律动动作。)让我们也哼着歌跳舞吧!你最喜欢朝鲜姑娘的哪些动作?这个动作猜猜她们在干什么?(幼儿示范动作)手部动作----摘果子、左看看右看看----庆丰收
老师特别喜欢姑娘们去果园的舞步,(脚跟脚尖跑跑跑)这个叫踵趾小跑步。(师幼学习踵趾小跑步)刚刚我们做的是脚的动作,身体要怎样才会跑得更好看呢?试试把身体与脚打开(教师示范哼唱音乐,幼儿练习踵趾小跑步)
小朋友们跑得真好看,来!让我们一起小手叉腰,踵趾小跑步到果园里去摘果子好吗?(师幼踵趾小跑步,跑到圆上)
(利用舞蹈情节帮助幼儿记忆律动动作)果园到了,摘苹果喽!可以怎么摘?(让幼儿示范,摘一个放进去)除了上面可以摘,还有哪里可以摘呢?(引导幼儿从四个方位进行摘果子)苹果摘好了,给你的好朋友看一看,你看看,他看看,转个圈儿庆丰收。
(幼儿坐下,回忆情节动作)刚刚我们也跟着朝鲜姑娘跳起来了丰收舞,一起说说都做了哪些动作?踵趾小跑步---摘苹果-----庆丰收。
(完整表演)让我们也用优美的舞姿来庆祝苹果丰收吧!小手叉腰准备(师幼跟音乐做律动,摘果子时先伸出戴笑脸的手)完整表演2-3次。
三、结束活动
篇6:中班韵律活动快来拍拍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弱拍起的歌曲,迁移已有的学习经验记忆歌词,通过对比记忆歌词。2.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示即兴填词唱歌。3.唱歌时注意调整自己的音量与速度,努力与集体保持一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小图片一套(头,肩,腰,膝盖,脚),与身体相关的小图片若干(如眼,耳,口,鼻,脖子,腿等)2.音乐《快来拍拍》
经验准备:听过《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1.教师范唱新歌《快来拍拍》,引导幼儿找出这首歌与《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词的异同。师:今天我要教你们唱一首新歌,名字叫《快来拍拍》,它和我们已经学过的一首歌很像,现在我来唱给你们听听,然后请你们说说这首歌像哪首歌?为什么?(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连续范唱歌曲两遍,范唱时示意幼儿认真听,不要抢着说答案,然后请两三个幼儿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在幼儿回答不出时进行引导。)
幼:跟《头发、肩膀、膝盖、脚》很像。(或者回答不出)师:告诉老师,哪里像?
幼:有头、肩膀、膝盖、脚„„
师:这首歌的歌词确实与《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词很像。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头发、肩膀、膝盖、脚》,好不好?一起来把歌词唱出来。幼:好!(齐唱《头发、肩膀、膝盖、脚》)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再仔细听听,这两首歌有没有哪里不一样呢?比如说有没有多出什么或者少了什么部位?(教师以常速连续范唱歌曲两遍)幼1:这首歌里有多一个腰。
幼2:这首歌里面唱的是头,那首歌里面唱的是头发。幼3:就是这首歌头发下来是肩膀然后是腰,那首歌是头发、肩膀、膝盖,它们的顺序不一样„„(或者回答不出)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把相应的小图片有序的贴到黑板上,带着幼儿学唱歌曲。
师:哦,原来这首歌里面还多了一个身体部位,就是我们的腰,小朋友们可以用手摸一下我们的腰(作叉腰状)。还有呢,这首歌里第一个出现的身体部位是什么啊? 幼:头。
师:对,是头。那《头发、肩膀、膝盖、脚》呢? 幼:头发。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棒,都记得呢。没错,就是第一个出现的身体部位不一样。然后,还有小朋友没说出来的,这首歌出现的身体部位的顺序啊也有了变化,之前是头发、肩膀、膝盖、脚,就跟那首歌的名字一样的。现在呢,这首歌里面我们身体部位的顺序啊,是头、肩膀、腰、膝盖、脚。那我们一起试试看,跟着图片把这首歌跟老师唱一下,好不好 ? 幼:好!
依据歌词顺序逐步展示身体部位的小卡片,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先跟老师唱两遍,再独自唱歌曲两遍,随后逐步撤掉小卡片,让幼儿学会逐步记忆歌词,学唱歌曲,要求唱三遍及以上(视实际情况而定)。3.幼儿总结并运用学习经验。
师: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快就学会了一首新歌? 幼1:因为有些歌词是一样的。
幼2:因为老师有给我们看着图片唱歌,我们就知道歌词了。幼3:„„
师:原来可以用已学会的经验来学习新的本领,那么可以怎样用这首歌来玩游戏?
幼:我们可以玩“摸一摸”的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跟我摸摸头,我就跟你摸摸头„„类似语句)4.幼儿即兴填词唱歌并玩游戏。
师:除了用“摸一摸”的游戏来玩,我们还可以用替换歌词的游戏玩,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身体部位的小卡片)幼:眼睛;鼻;耳朵„„
师: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从这些卡片中选出五张,我们来玩填词唱歌的游戏。老师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端正,等会请他上来选卡片,然后等他选好卡片,我们就把卡片上的身体部位唱进我们的歌里,好不好? 幼:好!
师:我看到了xxx坐得最端正,来,你上来选卡片。等他排好了顺序我们就一起唱,下面的小朋友要时刻准备着哟!
教师让幼儿自己将其选出的小图片排序,让他们即兴的唱出来。
师:我们来看看xxx小朋友选的是什么?有xx,有xx,还有xx,xx,xx。小朋友们,那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身体部位填进歌曲里吧!来!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唱!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唱歌玩游戏,进一步增进亲子情感。
篇7:中班韵律教案
动作建议:
[1-3]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准备春”
[4-6]小节:春糯米动作,每小节4次,共16次。教师语词“春、春、春糯米。
[7-10]小节:团糯米动作,每小节2次,共8次。教师语词“团、团糯米;团、团糯米。
[11-12]小节:撒黄豆粉动作,每小节2次,共4次。教师语词“撒、撒黄豆粉;撒、撒黄豆粉”
[13]小节:打斗。教师语词“准备开炮咯,1、2、3”
尾声:双手做端碗的动作,并说“做好了”
游戏玩法:
幼儿围圆,合乐做三大炮。
尾声时幼儿三人一组进入教师准备的碗“圈”。
幼儿可玩三次,三次分别准备大、中、小不同大小的碗“圈”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在用动作的力度或方位表现春、团、撒三个动作。
2、能创编春糯米、团糯米、撒黄豆粉的动作,在表现制作“三大炮”的过程中感受欢快的音乐节奏。
游戏中有挑战精神,能迅速的找到碗并根据碗的大小灵活地与同伴调整站位的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5名幼儿围坐半圆
2、剪辑音乐“麻辣烫”
3、“三大炮”PPT
4、制作好的三种不同大小碗各五个
5、三大炮流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做“三大炮”的过程
1、T:今天我们要去参加一个盛大的厨艺争霸赛,这场比赛里有咱们成都的名小吃,想知道是什么吗?来,我们一起看看就知道了。
2、观看视頻,帮助幼儿简单了解三大炮的制作过程
T:知道是什么小吃吗?(三大炮)
T:刚刚看的短片里师傅怎么做三大炮的呢?(教师请幼儿分别说说在视频看了什么)
3、再次观看视频,请幼儿关注制作三大炮的顺序
T:这一次我们再来看看,视频里的师父做三大炮的时候,是先做的什么?接着做的什么?然后做的什么?最后做的什么?
二、了解做三大炮的过程:春、团、撒、打抖、幼儿创编动作
T:我是制作三大炮的掌门人,今天我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参加美食大赛,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
制作三大炮秘诀里的.顺序弄清楚。
①春糯米:将糯米倒进盆里,拿上一根木棒,从上向下ー下ー下的春糯米的每个地方,春的糯糯的
T:小师傅你们会怎么春糯米?
T:跟着掌门人我的节奏来试试,看看你们能不能把糯米春的黏黏、糯糯的。
(重点强调一下一下,有力)
T:接着做什么?
②团糯米:团成圆圆的三个
T:小师傅们你们怎么团?
③撒黄豆粉:糯米团的每个地方都要撒到
T:你会怎么撒?让黏黏的糯米团每个地方都有香香的黄豆粉
④打斗:看准,不要打到外面去了
⑤三大炮做好了。
三、幼儿合乐做动作
T:刚才我们详细了解了制作三大炮的过程,现在我要带着你们去参赛咯哦,准备好了吗?游戏分3次进行
①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合乐做三大炮
②幼儿站在小椅子前或中间空地做三大炮
③幼儿围成圆圈制作三大炮
四、三人一组合作做成大、中、小碗“三大炮”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T:做三大炮可真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要把做好的三大炮放在碗里寄给北京的观众,等等,我先
去把碗拿出来哈,这一碗要装几个三大炮?那我们现在试一下,等撒了粉之后,我们就要快速的找个碗,然后站在碗里不动。
2、增加挑战,做出有中碗的三大炮
T:哎呀,碗都点大,不能上飞机,换个碗(中)
(教师注意幼儿三人一组进碗的规则,不能掉在碗外面)
3、继续挑战,做出小碗的三大炮
4、终极挑战,抢碗游戏。教师从5个碗减到3个或2个硫,幼儿游戏
五、结束
篇8:中班韵律教案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之前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过类似于这样的韵律活动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实地观察或录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鸭带小鸭一起走路、游泳和哺食的全过程的录像,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部分。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学习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踵步动作,并能手脚协调地做动作。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模仿鸭子走路,鸭子叫、鸭子游水的动作。
3.在舞蹈中主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及调整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和小鸭的头饰,母鸭带小鸭的录像。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
观看鸭子走路的录像,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踵步动作。
1.幼儿回忆观察鸭子的经验,并模仿鸭子走路。
师:“我们都看过鸭子,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2.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边示范做正确的鸭走动作(即踵步动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反方向动作相同)(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录像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3.幼儿随音乐四散找空地方,练习鸭子走路动作。
二、基本部分
变换不同的手部动作,创编模仿鸭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鸭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们除了会学鸭子一摇一摆的走路,还会学鸭子的哪些动作?”
“你们听到小鸭子的声音了吗?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嘎嘎)“又该怎样做动作呢?”双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幼儿对鸭子叫的动作比较熟悉,说以这一动作进行的很顺利。
2.“你见过小鸭子游水吗?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幼儿上前表演,并总结:小鸭子游泳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在体前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不时摇摇尾巴。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上的动作,同时提醒幼儿脚上的踵步动作。
3.听音乐并分析旋律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练习。
师“听一听1~4小节的你听到了什么?(鸭子的叫声)所以,这一段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叫)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叫的动作。“5~6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你又听到了什么?(游来游去真快乐)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游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水的动作。
三、表演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今天天气很好,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或能干的幼儿带上鸭宝宝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忆其中的主要动作。
2.分角色表演。请一半幼儿带上鸭妈妈头饰其余幼儿做鸭宝宝,或请一个动作协调性好的幼儿做鸭妈妈,其余小朋友做鸭宝宝,分角色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一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分角色表演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课后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摘下了头饰。)
【活动反思】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提前让幼儿实地观察和准备了录像教材,尽量地让小鸭子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地请教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地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出来。
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出去散步”表演部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得不太好,总是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问题:刚开始还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走,但是一遍过后,幼儿“鸭宝宝”就走出了自己的队伍,跑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看到“鸭妈妈”独自游来游去……这时,我停止了音乐,把游戏规则又重新讲了一遍,并且带着他们去“池塘”,跟着音乐,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游了起来……课后,侍老师告诉我,要想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问题,先要让他们会做动作,然后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这样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有印象,再者就是控制住幼儿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篇9:人生的韵律
早有人从认识逻辑的角度,将人生分作三段韵律。第一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至纯至清,可触可摸;然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批判怀疑,建设创新;最后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沧桑历练,回归升华。这“三段论”或许是人生韵律的总谱,在人生大戏开演之前,或者可以启悟我们走向未知世界。也有人从文学表达的角度,把人生韵味依次分为诗歌韵味、小说情节和散文意境。年轻时浪漫梦想,求新猎奇;中年时构筑巨制,追求成功;而到了老年,则进入了“形散神不散”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我难以把握认识逻辑的递进和演化,而较为倾心阶段性表达的形象化比喻——但是,重要的不是表达方式,而是表达者,是生命主体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时间节律和空间韵味,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诸葛亮自走出茅庐后的纵横捭阖、智勇沙场、“出师未捷身先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史书上留下绝唱;人生的短暂无法遮掩他们的辉煌。贝多芬失聪后,他将生命律动诉诸音乐,从而在键盘上弹奏出不同凡响的交响曲;史铁生身缠轮椅,写下了许多关于生命的深邃构想;是的,人生的华章也不仅仅借助肢体语言的描述,或者那些不幸残缺的人对于生命反而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和诠释。托尔斯泰一生追求真理,即使到了老年,仍然因为无法忍受世俗压抑而离家出走;是的,人生的追求不会因为年龄而衰老,没有什么比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韵律更重要的了。他们都在按照自己的理想谱写人生……
我想,人生的音符不是物理尺度所能够丈量的,人生的滋味也不是别人的舌头所能品尝的,人生的乐谱靠自己一板一眼奏出来的,人生的美好终曲恰恰在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完成的……
作为自己生命的表达者,于是,我想我会在年轻时用铿锵的韵律激励自我;伴着金属的旋律永不言败地奔跑;在人生的进程中,我也会用舒缓的和弦愉悦自我;在峻岭激流处能雄浑壮阔,于一马平川能婉约柔美,循着生命的韵律,顺势而为,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要尽力奏响独一无二的乐章而绝不模仿,绝不要被社会的喧闹声弄得迷失方向,要相信自己的人生是最独特和最有意义的一生;即使通过努力实在奏不出一曲宏大的交响乐,那就谱一首优美的小夜曲。
我要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绝不单调,我难受地看到,周围有许多人都失去了方向,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竟然只剩下了“钱”,就好像大家都只喜欢一种风格的乐曲;其实,不管是摇滚、爵士、布鲁斯还是通俗、校园、RAP,哪一种乐曲没有自己的高峰呢?
我要尽力用宽广的胸怀面对人生,学会豁达,即使处于逆境中也不发出恼人的噪音,用幽默来面对困难;让自己的乐章充满柔和、宽容的旋律,在与他人乐响的交汇中闪烁出多彩的光芒……
当我们开始独自奏响人生的乐章的时候,请尽力做一个好乐手吧,请认真把握自己的人生,尽力奏出余韵悠长的曲调吧……
篇10: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教案:泥娃娃
1、探索根据歌词表演《泥娃娃》,用肢体语言和歌声表达对泥娃娃的喜爱。
2、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找合适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乐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个、录音机、动作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师:泥娃娃那么可爱,那么想要爸爸妈妈,我们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可爱的你娃娃呢?
2、幼儿一句一句创编。
师: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么动作?眼睛不会眨可以做什么动作?谁愿意来编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老师整理幼儿的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动作一起学一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句。
二、集体学习《泥娃娃》律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套动作,请大家看老师来表演一遍。老师表演幼儿跟着一起学一学。
2、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听着音乐来做一做。
篇11:中班韵律活动小雨点和小青蛙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体验乐曲亲切柔和的意境。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用夸张的`手法创编不同的下雨动作和青蛙的各种有趣动态。
3、结合幼儿生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光盘、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律动入场,谈话导入。
二、学习创编小雨点和小青蛙的动作。
(1)学习小雨点动作,欣赏A段音乐
1、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做小雨点动作。
2、创编舞蹈动作,同伴分享。
3、集体完整表演小雨点的动作。
(2)学习创编小青蛙动作。
猜谜引入:阔嘴巴呱呱叫,会游泳会跳高,不吃米不吃草,我们庄稼它来保。
1、观看视频,启发幼儿创编青蛙的动作。
2、欣赏B段音乐,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做青蛙的动作。
3、集体完整表演(baidu幼儿教育 )小青蛙的动作。
(3)创编表演。
幼儿分角色扮演小雨点和青蛙,听音乐进行表演。
三、扩展活动.
结合幼儿的生活,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分享快乐。
四、结束活动。
篇12:中班韵律教案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篇13:海涂韵律的情怀
海涂拍摄创作是对其规律性追求的表达,是对大海情感的追求。因此,拍好海涂创作实非易事。
掌握规律的拍摄
掌握潮落的规律性是拍摄海涂作品的基本要领。
要拍摄海涂作品,我们应该初步掌握和基本了解潮汐现象。“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潮汐现象比较复杂,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半日潮型、全日潮型和混合潮型。笔者所在的东海之滨属于半日潮型,即一昼夜内出现两次涨潮和退潮现象,也就是海水每12小时就有一次高潮继而退到最低潮,时间相隔平均6小时,而且海水每天的高潮时间点是不同的,会随着天体的运动而变化。因此,拍摄前弄清楚当天的高潮时间点,掌握规律,在适宜的时间抓紧拍摄,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选择中表现的拍摄
海水每天的退潮点是不同的,会随着天体的运动而变化。由于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常呈现涨潮流和退潮流二类。在涨落之间大约有2-3个小时的平潮,此时,也是我们拍摄的时机。考虑到光线对比的拍摄元素,海水、海涂随着阳光色温的变化,神奇地变幻着色彩,或暖调或冷调,给人以遐思。因此,我们在拍摄海涂时,计算大潮退去时间及时机,多利用早、晚进行拍摄。为了更多的表现细节和大海的宽阔,通常在镜头的使用方面为:超广角、广角和中长焦镜头,在相机的选用上,可以选用中高档数码相机或120胶片相机,笔者选用了尼康D2X进行了拍摄。
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海涂之美,回味海涂之韻。
柯小林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自幼生长在东南沿海,与大海结下了深厚感情。2002年始,相机紧随大海的呼声,记录着海的潮来潮去、点点滴滴。《丰收》等4幅作品入选奥赛特别作品回顾,《纤夫》获省、市摄影艺术展金、铜奖。
腾龙光学(上海)有限公司
电话:021-51028880
http://www.tamron.com.cn
腾龙—产业之眼
篇14:中班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洗澡。
2、在音乐律动中感应乐曲A、B段不同的曲式。
3、感受与同伴合作参与音乐律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及准备:
小猪PPT、小猪指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入场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只有一个接着一个走才能到达哦!”
二、故事欣赏,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故事导入活动
——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他没有朋友很烦恼,为什么呢? ——因为它脏脏的,不爱洗澡,那我们一起来我们来教教它洗澡吧!
三、欣赏音乐,发现A、B段不同的曲式。
1)、倾听音乐第一遍,发现音乐中A、B段不同的曲式。——只跟着做拍腿的动作,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别声音?再听一次,如果听到了就请举手。2)倾听音乐第二遍,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B段特定音。
——有什么发现?哪里不一样?老师是怎么做的?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咕噜咕噜的音乐响起时就提示小猫要用沐浴露了 3)倾听音乐第三遍,游戏中再次听辨A、B段不同曲式。
——我要换动作了哦,请小朋友心里默数我们每次抹了几下沐浴露? ——4次
小结:眼睛很亮,很认真,不仅观察到了我手上的动作,还观察到了动作的变化。
四、创造“洗澡”时的肢体动作。
A、思考尝试创造洗澡的地方,开发幼儿不同的肢体创意。——朋友们来说说洗澡要洗身体的哪些部位?怎么洗?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下位倾听
——(鼓励幼儿表达并示范)你来说说洗哪里?怎么洗? ——你喜欢哪个朋友的动作,为什么?
——因为他拍手的时候加上了头,屁股扭起来了;跟上音乐的步伐。——洗澡是有方法的,首先洗头、再洗手臂、肚子,最后洗腿和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试试吧!
B、完整跟随音乐A段时自由洗澡,B段时洒沐浴露。
——刚才小朋友洗澡的动作很美、很帅,我问问小猪学会洗澡了吗?他还想学学更多的动作。
C、进一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同伴不同的肢体动作“洗澡”。(播放音乐)——教师带上指偶,巡视幼儿学洗澡的动作
五、小结
小猪现在觉得洗澡真好玩,想和大家一起来洗澡,我们一起来用你觉得最美、最帅的动作洗澡吧!
——小猪今天真开心学会了洗澡,谢谢你们
2014.11 活动反思:
1、教师的活动流程清晰,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在活动中有律动的氛围,幼儿创编的动作较多,对活动兴趣较高。
2、入场音乐可以直接用要听的第一段音乐,让幼儿提前对音乐有熟悉感。
3、教师在过程中拍打的第二个节奏太快,没有跟上音乐,可以直接用2/4的节奏拍打。
篇15:中班韵律:猴子爬树
内容:贝贝家 宝宝家 饰品店 小超市 小舞台 美术馆 小医院
观察与指导:
1、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给予适时指导。
2、引导幼儿尽快找到“工作”。
3、分享交流中能把自己的游戏经历讲述出来并能参与讨论。
设计思路:
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班级里的小动物----小乌龟最近醒了.小朋友们兴奋地围过去看它,有的给它喂食,有的摸摸它的硬壳.大家讨论着小乌龟的故事.由此我们抓住幼儿的热点,开展了“我喜欢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为孩子们展开畅谈的平台,鼓励他们去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它们交朋友.初步萌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今天设计的“猴子爬树”的活动,就是在认识了解了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韵律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小朋友们一起听听音乐,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并跟着音乐来学学小猴子的动作.从而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名称: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试着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学习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尝试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材料创设:音乐、教具
活动过程:
一、歌曲:老母鸡
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猴子爬树
1、看一看,这是谁?(老师操作教具)
2、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幼儿讲讲)
3、听音乐后说一说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看一看
4、看一看猴子是怎么爬树的?(老师操作教具)一起来学学看.
5、猴子还会在树上干什么?(听音乐做做动作)
6、大家一起学做小猴子
三、音乐游戏:谁饿了
愉快地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与调整:
进行了学习活动“猴子爬树”,感觉班级里的小朋友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的有趣;他们能仔细地观看木偶的表演,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活泼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篇16:中班韵律活动 我爱洗澡
我爱洗澡 活动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体验和同伴合作舞蹈的快乐。2.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3.感受洗澡的乐趣,养成经常洗澡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音乐《我爱洗澡》、《兔子舞》、《摇篮曲》
2.浴帽人手一只
3.事先在场地上布置好浴缸标记 活动过程
一、进行热身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带领幼儿跟随《兔子舞》音乐做各种韵律动作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创编洗澡的舞蹈动作 跳得真热,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
1.创编第一段(打开水龙头—试水温—冲洗身体)
我们先来想一想,前几天我们看的录像里的小朋友是怎么洗澡的,洗澡时,他先做了什么事情?(打开水龙头),干什么呀?(试试水温)那么谁来表演一下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的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还有哪个小朋友也会做的?你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去试水温的,请你也来做做。(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试水温的动作)现在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做做:打开水龙头,先试试水温。(幼儿集体练习)现在水温已经调好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呀?(用水冲冲身体)那你是怎么冲的?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冲身体的动作)刚才的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钻到水龙头底下冲冲身体,要把身体的每个地方都冲到噢?(幼儿集体表演)现在我们一起把刚才想的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冲冲身体的动作跟着音乐来做一遍。(完整表演第一段)2.创编第二段,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分的动作。
(1)身体冲好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呀?(擦肥皂)谁会表演擦肥皂的动作?(请个别幼儿示范擦肥皂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做做擦肥皂的动作,要把全身都擦到噢。(幼儿集体练习)肥皂擦好了,接下来怎么办?(搓搓身体)你会怎么搓,谁来做小老师,教教我们大家。(个别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跟学,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搓身体的动作,并提醒幼儿要有节奏,用力地搓)
(2)重点引导小朋友创编出同伴合作搓背的动作。(3)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搓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搓身体的动作,让我们跟着音乐全身搓一搓,把脏东西都搓掉。3.创编第三段(冲洗身体)
身体搓好了,可全身都是肥皂泡泡,怎么办呀?(冲冲干净)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打开水龙头,把身体冲冲干净,记得全身都要冲一冲噢?(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冲洗身体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一遍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来回忆一下洗澡的过程,想想洗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四、完整地随音乐表演
小朋友已经想好了吧,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只大浴缸,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到大浴缸里去洗澡,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洗,不和别人挤在一起,洗不到的地方,可以找好朋友互相帮帮忙。好开始吧,(作脱衣服、裤子状)戴上浴帽,来吧。
四、引导幼儿创编结束时的造型动作。
(请小朋友坐在浴缸里休息)洗完澡后,你们感觉怎么样?(很舒服,很开心)那么谁会用动作和表情来做一个表示很舒服、很开心的动作)(个别幼儿表演,鼓励幼儿做不一样的动作)刚才的几个小朋友做得真还看,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舒服的表情和动作,真舒服呀!
六、再次随音乐完整舞蹈,提醒幼儿在音乐结束时做舒服的造型动作。
洗澡的感觉真好,让我们再来洗一次吧,洗好了以后,请你记得做一个表示舒服的表情和动作。
五、欣赏摇篮曲,听音乐休息。
相关文章:
武警文山支队爱心捐赠文体用品简讯02-13
武警8621部队团长事迹02-13
阿拉善盟:多措并举抓党建打牢基础促发展02-13
武警指挥02-13
武警边防02-13
大班韵律活动说课稿02-13
诗歌韵律02-13
煤矿巷道掘进施工技术协议02-13
中班韵律教案范文02-13
韵律活动模仿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