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通用18篇)
篇1: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进入21世纪,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眠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xx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xx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谢谢大家!
篇2: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你们一定知道很多的节日,可是你们知道吗?睡觉也有节日,是啊!睡眠占据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卫生组织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位为“世界睡眠日”。本周四就是第13个这样的节日。
许多时候,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学习的质量与我们的成长,它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与情绪,尤其是睡眠以后,呼吸变得深长,心跳也缓慢下来,全身肌肉放松。这时候,疲劳了的`细胞得到休息,又可从血液里得到新的养分,体力也逐渐得到恢复。
通常,我们睡觉的姿势各种各样:有的喜欢向右侧身睡,有的喜欢向左侧身睡,也有的喜欢仰着睡,甚至还有人喜欢趴着睡。从生理卫生的角度来看,究竟哪一种睡觉的姿势好呢?在这些姿势中,向右侧身睡是比较好的。由于侧着身子睡,脊柱会自然地略向前弯,肩膀向前倾,而腿和手臂可以自由弯曲。这样,全身肌肉都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松弛,容易消除疲劳。
为什么不要仰着睡也不要趴着睡呢?因为仰着睡或趴着睡,两腿都必然要伸直,肌肉就不能全部放松。有的人还喜欢把手放在胸部,这样更不好。心脏和肺部受到手的压力,会引起呼吸不畅,容易做梦,醒了以后还会感到胸口发闷。所以,比较起来还是向右侧身睡的姿势最好。
当然,除了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外,我们更要考虑睡眠是否充裕,因为睡眠的时间长短对脑细胞和脑神经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对记忆力的影响很大,另外,它还关系着青春期的青少年能不能长得更高呢!
正如国际卫生组织的口号“良好睡眠,健康人生”所表达的含义一样,我们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睡眠,才能展示自己人生的精彩。因此,我代表骑岸初中初一全体同学向全校同学提出倡议: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裕睡眠;科学营造生活环境,掌握正确睡眠姿势;正确对待学校作息安排,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篇3:国旗下讲话的新思路
那么,如何运用“国旗高高飘扬”这一神圣时刻对学生进行最有效、最科学的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笔者收集了以下几种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力图以全新的思路突破传统的国旗下讲话的模式,让教师乐于“烹制”这道教育大餐,让学生乐于共享这道教育大餐。
一、提问反思型
请每个年段的教师代表收集从学生中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或思想风气,在国旗下讲话时间用罗列的方式摆出问题,如乱丢现象、玩不安全游戏、乱花零用钱等,请全校班级在晨间谈话时间共同反思讨论,提出改进方案、落实措施,让身边的不良现象在班集体的监督管理下最大范围地自然消失。
二、树立榜样型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一批值得推崇的学习榜样,在国旗下讲话时间以每周一星的方式隆重推出,选出的学生要具有典型性,有个性,不能搞形式化,也不能走过场,如选出的都是“学习 + 特长”双优生上台展示,这样的教育效果会被冲淡;应该有学习优等生,有优秀学生干部,有体育积极分子,有劳动模范,有勤奋学习的,勤学苦练的,也有孝敬父母的,有家庭贫困的,有身残志坚的,更有一些普通的学生上台展示,只要有闪光点,只要能代表全校学生中的部分学生,就应该让他们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榜样,这样的教育必将体现出“综合发展”“全面促成”的目标。
三、颁奖鼓励型
对一些优秀路队,一些优胜班级,在国旗下讲话时采用上台领牌或公示宣告的方式实行表扬鼓励,但没有必要每周都做,这样会流于形式,起不到激发竞争意识的作用。反之,偶尔大张旗鼓地搞几次现场颁奖会,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对一些好人好事、获胜个人等以上台领奖的方式予以赞扬,这样,崇尚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让国旗下讲话的平台成为人人心中神圣而光荣的领奖台。
四、宣传激励型
对一些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班级,请他们的代表上台,把自己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宣传的方式在国旗台上亮相,以小集体的力量感染整个大集体,从而强化竞争意识,使全校文明之风盛行。还可以选择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让他们上台说说自己的点滴进步,在平凡中见不平凡,同时也请全校师生共同监督成长过程,从而促成更好、更完善的自我发展。
五、现场表演型
如特色班级,上台把他们班级特色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全校,这样对全校的优化管理有表率的作用;也可以把一些好人好事、文明现象或一些司空见惯的不良习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如家中尊重长辈的故事、热爱劳动的故事、上学路上发生的事、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等,请大家思考:你这样做了吗?你觉得有哪些不对?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从身边事说起,从身边事改起,让每个孩子在直观的“现场教育会”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六、主题对话型
如“怎样做人”这一主题,可以请学生上台客串,可以是师生对话,也可以是生生对话,要引导他们表达各自的真实想法,再请全校学生交互思考:该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从小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人物或历史人物,这样由己及彼的教育将更适合学生的良性发展。
七、负面曝光型
趁雨天不能在操场上进行升国旗仪式的时机,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录像内容,可以是平时拍摄到的不良行为习惯或不良学习现象,也可以是教育工作中屡教不改的一些实例,用“新闻曝光”的方式引起全体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不良现象施加一种集体的压力,让这些教育的“冥顽现象”亮相于全校师生面前,育人以典型,育人以大手笔,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从而敦促他们的自我意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4:国旗下的讲话≠训斥
与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一起聊天,不知何故,她五岁的儿子突然蛮了起来。我和朋友慌了手脚,但还是想方设法赶紧哄骗他,而小家伙却一点也不买账,不管我们怎么施弄伎俩,他也不予理睬。朋友实在没办法,只好亮出最后的撒手锏对儿子说:“你知道这位阿姨是谁吗?她是老师。”嘿,这句话还真灵验,刚才还蛮气通天的孩子一下子就像六月的阴天转为晴天。其实,把老师作为威吓孩子的“武器”并不止朋友一个。邻居家的小孩与父母闹别扭,妈妈只要说“我打电话告诉你的老师。”她马上就乖乖地说“妈妈我错了,不告诉老师,好吗?”这不把老师的力量神话了吗?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总喜欢嘀咕这句话。但每次过后,同一个问题又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力怎么就这么大呢?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星期一早晨。这是第七周,轮到总务主任在国旗下讲话。作为学校后勤部门的主要领导之一,针对当前学校卫生状况较差,学生行为存在诸多不文明等实际现象,主任决定把讲话内容圈定在“文明”上。我们知道,国旗下的讲话与升国旗、唱国歌这两个程序一样庄严而又神圣。因此,总务主任当机立断立于升旗台中央,居高临下地面对全校师生开始了这场演讲。微型话筒虽然很小,但它把总务主任那气势恢宏、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每一位学生在鲜艳的国旗下都认真地聆听着从总务主任嘴里迸发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不知是出于激动,出于职业原因,还是出于对学生平时种种不文明行为的深恶痛绝,总务主任的声音显得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能很清晰地辨别出那是一种批评,一种很严厉的、近似于破口大骂的、使人听了毛骨悚然的批评。我看了看总务主任,此时他正铁青着脸,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全体学生,那架势似乎就要用他机关枪般的眼神和严厉的批评立即扫灭学生所有的不文明行为,使他们立刻与文明起航同行。
无论是作为总务主任,还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确实有必要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文明习惯,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做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礼仪之史的传承者、被别人称道的有教养的人。可利用国旗下的短暂讲话来进行这种大规模的训斥,它真的能立竿见影?让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就此改掉?我想不会。这样的讲话非但起不了好的正面引导效果,还会让学生打心眼里鄙视这位演讲者。国旗下的讲话,在我看来,它应是一种心灵的交织与渲染,灵魂的交流与碰撞。它应该有血有肉,有具体的生命,能让学生在教师激情飞扬的妙语中回味,在典型事例中深省。它应该有很强的辐射力,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让他们听后立即想去干点什么。换句话说,国旗下的讲话应具有励志作用。
不可否认,总务主任的初衷是好的,可他使国旗下的讲话演变成了“批斗会”,这不仅违背了原先国旗下讲话的原则和本质,还让学生对教师更畏惧了三尺。当然,这位总务主任的严肃与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也正给了我“老师缘何在学生心中拥有巨大威力?缘何能成为家长管理孩子撒手锏原因”的最好答案。由此我试想,如果总务主任在写讲话稿时能换一种口气婉转地表达,把坚决的否定改头换面成恰到好处的疑问或反问,就像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喜欢问的“为什么”改换成“你是怎么想的”便于学生回答一样,那么学生在老师的“看到乱扔垃圾的同学你会想些什么?如果看到路过的地方正好有废纸,你会捡吗?这是一座环境多么幽雅的校园啊,我们有理由破坏吗?”等问题的促动下就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篇5:读书日主题国旗下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14)班的汤嘉玮。
如果我问,4月23日是什么节日?大家一定都知道,是“世界读书日”,今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这是值得每一个爱书的人铭记的日子。
我以为,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林语堂说,“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家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诗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十数本书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至,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在应该出现书声琅琅的校园,喜爱读书的人又有多少?
我以为,校园里的同学们,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静静的阅读似乎成为一种极大的奢望。我们习惯用忙来做不读书的理由。其实,忙碌的日子,更要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阅读可以让我们我慢慢变得成熟、冷静、自信。
亲爱的同学们,读书吧。
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正如巴丹所说:“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丰盈的精神世界。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孱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点文学书,读点科技书,读点理论书,毕竟能学到我们所没有的东西。读书,从小处说,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从大处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从近处说,为了我们的学业;从远处说,为了铸就我们明日的辉煌。
亲爱的同学们,读书吧。
读书能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读书能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
面对我国有读书习惯的人只有5%、阅读率持续下降的现状,同学们,我们需要重新唤起读书激情,亲近图书,全校阅读,让我们的校园少一点喧嚣,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学校的风尚。
篇6:初中生扶贫日主题国旗下讲话稿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无处不在。
当我们因考试没有考好而难过时,父母会在一旁安慰;当我们因成功而喜悦高兴时,父母会在一旁替我们开心;当我们受到委屈而伤心时,父母的怀抱总是最温暖的……这便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当课代表抱着作业上楼时,另一双手会帮他分担重力;当一位同学在考场上因忘带了尺子而着急时,一把尺子,让他不再担忧……这便是同学之间的关爱。
老师像一缕清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老师像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老师的一个眼神,带给学生无声的祝福;老师的一句问候,带给学生春天的温暖……这便是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许许多多的人都给予了我们关爱,那么,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又有多少呢?
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你可曾知道父母一天辛苦工作,还要照看你学业的劳累;
你是否认真的完成作业,你可曾知道你的一次测验后,老师要花费多少心思批改;
你是否和谐地与同学相处,你可曾知道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最美好的!
如果你还不曾这样想过,做过,那就从现在开始吧!要知道,被别人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别人更是一种幸福……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多多留心关爱身边的所有人。
在父母一天劳累后,替他们捶捶背,倒杯热茶,向他们讲述自己在学校的事情,并骄傲地拿出可喜的成绩,让父母欣慰的笑。在做作业时,尽量认真书写、认真答题,另外,以优异的成绩去回报老师,让老师欣慰的笑。对于同学,则应该主动帮助,互相关爱,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10月17日,是扶贫日。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的建议,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灭贫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因制裁、各种歧视与财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提高全球的灭贫意识。
我们作为中学生,没有办法去改善中国的贫困问题,也没有办法去真正地参与解决这件事。但是我们可以捐献出几支铅笔,几本本子,几本好书,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帮助贫苦的老人和残疾需要帮助的人;以此来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
关爱,是人间最温暖的词,生活在暖融融的爱的氛围中,多好!
篇7: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创建卫生城市,争做文明学生》。
清晨,我们沐浴在清新的晨风中,鸟语花香;傍晚,我们沉静在夜幕的宁静中,万家灯火。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盐城。在这一派祥和安宁,一片和谐美丽的图画里,各位同学,你可曾想过,我们也在承受着城市的污染和喧嚣。漂亮的街道后面,还堆藏着许多的污垢需要清理,宽阔平整的马路上还有果皮纸屑在飘荡,时尚的霓虹灯下还有随处可见的陋习。如果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以司空见惯;如果说马路摆摊、占道经营可以习以为常,随地吐痰可以当成小事一桩,乱扔乱倒,乱停乱放,视为不值一提;那么,总有一天,当你穿着漂亮得体的时装,走在遍地果皮纸屑垃圾的街道上时,你还会不会再潇洒?当你衣冠楚楚穿过遍地塑料袋的广场和公园时,你还有心情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浪漫和惬意吗?
所以说,创建卫生城市,我们大家既是受益者,更是责任人。改善校园环境,我们更是任重道远。在此,我们倡议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为建设整洁美丽的盐城贡献力量:
一、从我做起,争做文明师生。把创建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和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实际行动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二、从身边做起,搞好校园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学校整治环境行动,清除校园垃圾,消灭卫生死角。拒绝白色污染,爱护一草一木。
三、从现在做起,争当创建活动的宣传员和义务监督员。向自己的家人、亲戚、邻居宣传创建活动,使我们的家庭成员及广大师生认识创建卫生城市的重大意义,维护好家庭、单位、社区、道路的清洁卫生,引导大家共同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美好的家园。
同学们,优美的环境需要美丽的心灵去呵护,整洁的市容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拉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蓝,共同营造出一个整洁和谐的美好家园!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下面公布上周流动红旗评比结果!„„
篇8:如何提高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实效
话题应可感
国旗下讲话相当于一堂面对全校师生的公开课, 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讲话稿, 或者话题不吸引人, 讲话内容脱离学校实际, 就很难吸引学生, 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话题可大可小, 可以关注国际国内时政大局, 可以围绕社会的热点和师生关注的焦点, 也可以围绕学生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来谈。有的学校结合节日选择对应的话题, 也有的学校制定一年的德育话题, 逐周演讲。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多年前顾炎武写的这副楹联恰好为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作了绝妙地注解。
当然有一些国旗下演讲话题也不错, 但是却过于空洞, 流于玄谈, 缺少例子或者未能结合实际。学生听则听之, 没有往心里去, 这就没有效果。真正受学生喜欢的应该是一些切近学生实际、具体可感的话题, 倒不在于话题的大小, 关键是能否打动人心。对此可以总结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比如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举国齐悲, 亿人伸手援助, 这样的话题既重大又有学生实际参与, 效果就比较好。再比如节水节里谈节水, 就容易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责任高度, 让学生明白节水的意义。这样的话题学生喜欢听, 教育效果自然显著。
演讲须精彩
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发言, 应该是一场演讲, 应该从演讲的高度去审视和衡量国旗下讲话。首先, 是演讲者的确定。很多学校习惯性地安排学校领导讲话, 也有安排老师或学生讲的。通常是根据话题选合适的人, 除了领导、老师、学生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花木工人、校友、社会人物等谈相关的话题;也有因人而确定话题的, 比如对师生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嘉宾、重要校友等。演讲者切忌老面孔, 要常换常新。其次, 是演讲者要重视演讲活动, 要作充分的准备, 尤其是演讲稿要准备好, 才能口若悬河、慷慨陈词, 如果照本宣科, 与观众缺少交流, 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的学校一律要求演讲者先试讲, 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自己试讲, 没经验的老师和学生必须公开试讲, 以确保演讲成功。再次, 要尽量提高演讲水平, 力求精彩。每学期国旗下讲话作为全校性的集会屈指可数, 而且又是早上这样的黄金时间, 要是敷衍一下, 这种经济成本就太高了。更关键的是作为劳师动众的校级活动, 大家期望值都比较高, 众目睽睽之下, 评价往往只有两种———“好”与“不好”。一旦不成功, 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直接影响领导的威信和学校的风气。所以说, 演讲精彩是教育高效的关键。
演讲是一门艺术, 做好有难度, 但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却很有必要。诸如外在的形象、衣着、姿势、表情等, 声音的高低强弱, 语速的快慢与节奏等都要考究。有的演讲者满口方言;有的动则训斥学生, 揭露批判不良行为, 尽管用心良苦, 但只会激起学生反感抵触, 自然没有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演讲水平, 有的学校还专门对国旗下演讲进行评价, 邀请学生代表、老师等对演讲的主题、形式、语言、演讲技巧以及演讲者的仪表等打分评议, 使得人人重视, 个个上心, 这样对国旗下讲话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形式务新颖
升旗仪式有简单的程序, 但国旗下讲话没有固定的模式, 没有谁规定必须是一个人讲话大家闭嘴敬听。作为每周一见数十年不变的老套形式, 学生早就看腻了。如果不创新, 光从形式看, 听众就已经失望了一半。有许多老师创新出不少新的形式, 比如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演讲来宣传英语学习, 有的安排两个人演讲, 有的组织几名同学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代替演讲, 也有的安排一个团队进行诗朗诵, 效果都很好。演讲过程中有的老师穿插讲一些笑话、谜语什么的;高明一些的老师演讲时适时抛出一些话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 从而调动全场, 形成上下互动的情势;更有一些老师随身带一些图片、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 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比如有位老师进行“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演讲时, 他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讲起, 讲鸦片的特点、对人体的危害, 然后取出随身带来的图片, 展示鸦片对人体的侵害, 对人性的扭曲, 对人生、家庭的改变等, 图文并茂, 情真意切, 全场学生无不感动。
当然, 形式不需要太过花哨和烦琐, 必须为内容也就是演讲主题服务。原本是利用心理上的“喜新”而行的破冰之举, 一旦变成哗众取宠, 喧宾夺主之举, 则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 演讲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在3—10分钟以内。而就整个升旗仪式来讲, 也应该务求简洁, 力擗繁琐冗长, 以简洁的形式烘托演讲的宏富和精彩。
氛围要创设
演讲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创设, 而环境最起码的要求是净、静二字, 此外就是空间适宜、音响设备良好。一个整洁安静、气氛和谐的环境能给演讲者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 也能给听众以舒服愉悦的心境, 也惟有这样的心境才能使观众更专注、更深入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演讲者形成共鸣。
有时为了特定主题的需要, 演讲现场需要适当准备一些布景道具。比如有一所学校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里演讲时, 事先准备了电影短片、《屠城血证》一书和小红旗等, 演讲者情绪激动慷慨陈词, 场下观众挥舞小旗积极互动, 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环境氛围的适当营造并非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就像要备一节课就要准备适当教具媒体一样, 当我们把国旗下演讲当作一节课去准备;把它当作一场灵魂洗礼, 做些工作也就无足道了;如果真的有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更多学生因为这一场演讲而彻底改变世界观、人生观, 树立理想, 奋发图强, 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做点劳动岂值得一提?又有谁说国旗下讲话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当然, 若非主题特别需要, 一般情况下也以简单便捷为宜, 适当点缀渲染即可。
教育当系统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的各组织共同合力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效果。国旗下讲话也需要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环, 也以自己为中心, 串联学校其他的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一周、一月、一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总动员, 或者成为一项活动的开幕式;可以是一项主题教育系统中的一环, 协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 也可以以国旗下讲话为先导, 引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校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定好计划后, 就在某月开始的升旗仪式上演讲发动, 各班级则利用晨会夕会、进行具体的教育培训, 中途安排适量的文明礼貌实践作业, 月底举行主题队会, 最后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总结。这样的教育就比较系统深入, 真正让学生沿着知、情、意、行一路走来, 效果比较好。
国旗下讲话既可以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 比如主题班会、晨会夕会、实践作业等;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 比如联系科学社会学科谈环境教育, 联系语文学科谈阳光阅读等;还可以将学校最近的重要活动, 比如校庆、创建开放日、友谊赛等结合起来做动员。总之, 国旗下讲话要能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以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篇9:睡眠日谈睡眠
Sleep Camel 睡眠骆驼
Meaning: Sleep camels are ultra-workaholics who go for days without resting, then power-sleep or power-nap for most of the weekend in an attempt to make up for it and to store up energy for the week ahead.
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日对某些极度热爱工作的人来说可能太短了,他们有太多的计划要赶,有很多项目等着他们跟进……所以,他们一周的五天工作日大部分都处在晚睡早起、争分夺秒的状态。那么他们是怎样保持这样旺盛的精力呢?答案就是,他们都是sleep camel,这样的人一般都利用周末补充睡眠,积攒能量。
Sleep camel指那些在工作日争分夺秒工作,睡眠时间很少,到了周末就大睡特睡补充睡眠同时为下一周积聚能量的工作狂,我们可称之为“睡眠骆驼”。我们都知道骆驼是一种积蓄能力很强的动物,它们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和草,便大量贮存。这里把周末补觉的人称为sleep camel大概也是基于这个相似点吧:可以多日少睡,到了休息的时候就充分补足睡眠、积蓄能量。
Many white-collar workers are sleep camels.
很多白领人士都是睡眠骆驼。
Sleep Tattoo 睡眠文身
Meaning: Sleep tattoo refers to the markings on the body from sleeping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caused by blankets, clothing, or any other thing one would sleep on. Commonly found on the chest, face and arms.
夏天铺着凉席睡觉的时候,胳膊、腿,甚至脸上难免会留下一排排竹席的印记。这样的印记在英语里叫做sleep tattoo(睡眠文身),这个说法还挺形象的吧。Sleep tattoo指睡了很长一段时间醒来后,睡觉时盖的毯子、穿的衣服或者碰巧床上的任何物品在身上留下的印记,多见于胸口、脸部以及胳膊。
—I just had the best nap of my life!
我刚睡了一个有生以来最舒服的午觉!—What’s that all over your arm?
你胳膊那儿怎么了?
—Oh those are just some sleep tattoos from my blanket.
哦,那是毯子留下的睡眠文身。
Microsleep 微睡眠
Meaning: A microsleep is an episode of sleep which may last for a fraction[片段] of a second or up to thirty seconds. Often, it is the result of sleep deprivation, mental fatigue, depression, or hypersomnia[嗜睡]. For the sleep-deprived, microsleeping can occur at any time, typically without substantial warning.
加了一夜的班,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开车在往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睡意袭来,你勉强睁着眼睛想要保持清醒。可是下一秒你突然发现自己的车正向一根电线杆驶去,你赶紧刹车。你以为自己一直是醒着的,其实就在你把车开向电线杆的时候,你的大脑已经睡了几秒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微睡眠”。
微睡眠(microsleep)指持续时间不超过30秒的短暂睡眠状态,多由睡眠不足、精神疲乏、抑郁、或嗜睡症引起。对那些睡眠不足的人来说,随时都可能进入微睡眠状态,而且没有任何征兆。在驾车或重型机械作业等需要高度警醒的工作中出现微睡眠状况是极度危险的。经历微睡眠状况的人通常都对此毫不察觉,他们以为自己一直处于清醒状态,或者认为自己只是偶尔走神了。
A tired driver is at very high risk for having an accident during a microsleep.
司机疲劳驾驶时出现微睡眠状况很可能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Sleep Debt 睡眠负债
Meaning: Sleep debt is the cumulative[累积的] effect of not getting enough sleep. A large sleep debt may lead to mental or physical fatigue.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可是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整天被网络、手机、游戏围绕的年轻一代,每天的睡眠时间估计很难达到健康生活的标准。他们都是有“睡眠负债”的人。睡眠负债(sleep debt)指长期睡眠不足产生的影响。睡眠负债过多可能会导致精神或身体疲惫。睡眠负债是由于主动限制睡眠时间而造成的睡眠不足。这一说法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医疗中心的创建者、医学博士威廉姆·戴蒙提出。
A long-term sleep debt can cause emotional issues, compromise work performance. It can weaken one’s memory, alertness, attention and judgment, while also speeding up the ageing process and leading to other types of diseases.
篇10: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浓浓师生情快乐教师节”。老师们,同学们,在我们愉快地迈进新学年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迎来了第29届教师节。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他也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粟。教师不是伟人,不能像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敬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样光芒四射,妇孺皆知„„相比之下,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耗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然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无论是在物质贫乏的时代还是物欲横流的岁月,始终都有数不清的教师们在无怨无悔的坚守着这个岗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捍卫着这个职业的神圣!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们说几句:同学们,质疑问难,老师是你的书;传承文明,老师是你的桥;劈波斩浪,老师是你的帆。难忘师恩,师恩难忘,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最佳的表现感谢老师;用最优的成绩回报老师;用最热烈的掌声传递出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和祝福吧!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我想,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社会的祝福与崇敬。最后再次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永远年轻!谢谢大家!
下面公布上周流动红旗评比结果!„„
篇11: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主题:把微笑献给自己
主讲: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是“把微笑献给自己”。本周五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首先,我预祝同学们节日愉快!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的一个名叫利迪策村的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力、保健权力和受教育的权力,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一次大会上决定每年六月一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府也规定六月一日为儿童节。于是,全世界的儿童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同学们,我们刚刚迈进新世纪,这对于你们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你们的人生历程是与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的,你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要靠你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你们去奋斗!要切实肩负起这样的神圣使命,就必须把自己锻炼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希望你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长大以后推进祖国新世纪大业做好全面准备。
篇12:香港回归日国旗下的讲话
小时候听艾敬的《我的1997》,对香港充满着期待,再长大些,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的电影,港星的名字,剧照遍布我们生活。十多年前,一家三口跟着团队也去过香港,只记得被放到哪里购物,吃难吃的团队餐,在金紫荆花广场拍个照,住在很偏僻的青衣。香港对我们来说,真没有啥深刻的印象。
十年后,我们增了年纪,长了阅历,好在荷包也鼓了些,又因为地理位置较近些,于是想再去深入地感受香港。
下了飞机,就很便利地搭上了机场快线,然后再被凯悦酒店无缝连接的免费巴士带至了尖沙咀。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舒适,象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最喜欢干净,便利。而香港这些公共交通都做得极致得好,在我们回来的时候,酒店巴士至九龙,竟然可以先预办登机手续,把行李先进行托运,也是充分体现了香港较为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这些都体现了香港做为一个大都市的气质,是先进的,全面考虑的,也是历史沉淀的,因为许多的细节问题,不是高速发展的内地,可以全都短期内做到的。
碰到酒店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用粤语招呼,我们一开口,他们就能马上用熟练的普通话交流,问其为何能讲普通话这么好,说因为客人多,讲得多,就自然讲得顺了。这与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当时没有地方播报普通话,除了粤语就是英语。在茶餐厅用餐时,碰到香港当地人,与我们拼一桌(茶餐厅生意很好,而位置又小,小小的一张圆桌,基本还要拼桌一起吃),基本都非常友善,一小伙子一开始用英语与我们交流,听到我们的普通话,就用中文与我们交流。我说你有没有到过内地?他竟然说,他的太太就是北京人,她很不喜欢吃港式的食品,于是她在自己家里烧着吃,他跑出来一个人上这家茶餐厅吃。呵呵!总之,香港当地人,都对我们内地人是友善的,并没有被赶蝗虫的任何感觉。总觉得任何地方,任何国籍,受过较高教育的人们,都是大致相同的:友善,热情。
我们在到达香港当天的下午,步行走了下九龙,很普通的民居讨生活的场景,他们摆地摊,卖着义乌市场贩卖过去的廉价物品。
所以当我在回来的飞机上,看到有报纸上写着:大意指我们香港,向来是个国际城市,面对复杂的时势,我们香港人就是通过灵活应对,来面对生活,我们从不向某些权势摇尾乞怜。看到这段文字,让人感觉,香港自从回归,渐渐失去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多大鄂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香港,就说金庸吧,都在97年回归前卖掉了他的杂志社之类的,因为很多人觉得回归后,不看好香港,所以感觉现在的香港,除了内地人的旅行。香港都给人感觉是空城。而内地在这十几年,一直在高速发展。但是他们从不向权贵摇尾乞怜。香港人还是蛮硬气的。
第二天去参观了香港大学。作为大学,比起我们以前去参观过的剑桥,牛津,哈佛,麻省,哥大,那种感觉,还是蛮有距离的,但是作为亚洲大学,还是值得去看一下,地铁站就是满满的宣传画廊,我们内地人看到的最显眼的,无非是孙中山,张爱玲等的照片。于我个人来说,香港大学离家近,又因为接受中西方文化,是孩子较理想的一个选择,而孩子的心,那是谁都无法掌控的。更何况,香港大学不是一般优秀的人可以进的。总之,参观何妨。
下午坐地铁去了中环,坐在叮叮车,看了遍市容,天空又如英式天气一样,毫无征兆的飘雨。坐在叮叮车的上一层,看到香港最繁华的中环,竟然没有啥购物欲望,于是还是坐叮叮车去了铜锣湾的诚品书店。在内地书店纷纷关门,而台湾的诚品书店,却经营得如此之好,为何在新华书店买书,就没有在诚品书店来得舒服?
篇13:排好队,走好路——国旗下讲话
同学们, 还记得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 母亲会充满关爱地指点“慢慢走哦”。当我们背起书包的时候, 父母又会会语重心长地叮咛我们“路上要小心”, 到了学校, 老师同样担心着我们的安全, 因此, 很多时候在校园里, 我们都会要求大家排队前行。排好队, 走好路是我们每一个学生, 每一天都要经历的一项重要活动。只要你养成了这个好习惯, 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曾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学者到德国旅行, 一周下来, 他发现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 德国公共场所有很多扶手梯, 可是这位学者惊奇发现, 无论结伴同行的家人, 还是朋友, 从来没有人并排站扶手梯上, 总是一前一后自然地排成一排, 空出左侧的一排位置。学者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他就询问导游, 导游笑着解释说:大家走在右侧, 是为了空出左边的位置, 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虽然这不是什么纪律, 但早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学者听了非常钦佩, 接下来的日子他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在德国, 这一左与右的现象到处可见:男士走在左侧, 同行的女士走在右侧, 这是怕车辆突然撞到女士;晚辈走在左侧, 小辈走在右侧, 主人走在左侧, 客人走在右侧, 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便于照顾别人。德国人的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值得人钦佩, 德国人严守规则、自觉履行的品质也令人敬仰。
是的, 走路、排队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它却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质。
同学们平时玩耍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地上的蚂蚁呢?都说蚂蚁是最守纪律的昆虫, 如果你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蚂蚁行走时无论是回家还是出来找食物, 总是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还有天空中的大雁, 他们也总是列队飞行, 人们也常常会为这些小动物的严守纪律而深深折服。
各位同学, 对于我们来说, 排好队, 走好路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每个班班级风貌的体现, 它培养的是我们学生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在我们的校园里, 不管是课间操, 还是中午放学, 下午回家, 都可以在我们的校园里看到同学们也是排着整齐的队伍, 有秩序地走出校门, 构成了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
然而遗憾的是, 在我们身边, 在部分同学身上, 还存在着一些违反路队纪律的不安全、不文明现象。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 老师希望我们硕小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提高自己的自觉性, 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 踏踏实实走好路, 认认真真排好队。
那么, 具体怎么做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排队走路的秘诀。
首先, 排好队我们要做到“快、静、齐”。“快”就是每个同学动作要迅速, 不要让别人都在等你。“静”就是排队是要保持安静, 不能发出谈笑, 吵闹的声音。“齐”显然排队是不能只顾自己, 要注意前后的同学, 脑子里始终有他人, 有集体, 就不愁排不齐队伍。其次, 排队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一定靠右行走, 以免影响他人, 并且在队伍行进中脚步要轻, 不影响他人学习, 不影响老师工作。最后, 我们要做到谦让有礼。当我们在楼梯口、食堂、校门口等处与其他队伍相遇时, 要注意班级和班级的礼让, 原则上年级高的让年纪低的, 后到的让先到的。
另外, 当一个人行走或者和朋友伙伴一起行走时, 我们也要遵守规则。当我们走在路上, 首先, 要注意自己的走姿, 应给人健康, 阳光, 充满朝气的感觉。其次, 走路时要顾及他人, 不论道路宽窄, 路上人多人少, 他们始终按章守法, 沿人行道贴右边行走。再次, 不能多人在道路上并行, 或与同伴边走边聊, 谈到兴奋处偏离人行道, 这样不仅会危及自己的安全, 也会危及别人的安全。最后, 在走路时要注意相互谦让空手的人给负重的人让路, 步行的人给骑车的人让路, 青少年给老人、小孩、残疾人让路。
同学们,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走好路, 排好队, 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当我们规范地行走在路上时, 我们不必担心脚下受到突然的牵绊, 不必担心因拥堵造成时光的消逝, 因为我们不仅在校园里认真行走着, 而且我们也在行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篇14:如何提高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实效
话题应可感
国旗下讲话相当于一堂面对全校师生的公开课,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讲话稿,或者话题不吸引人,讲话内容脱离学校实际,就很难吸引学生,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话题可大可小,可以关注国际国内时政大局,可以围绕社会的热点和师生关注的焦点,也可以围绕学生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来谈。有的学校结合节日选择对应的话题,也有的学校制定一年的德育话题,逐周演讲。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年前顾炎武写的这副楹联恰好为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作了绝妙地注解。
当然有一些国旗下演讲话题也不错,但是却过于空洞,流于玄谈,缺少例子或者未能结合实际。学生听则听之,没有往心里去,这就没有效果。真正受学生喜欢的应该是一些切近学生实际、具体可感的话题,倒不在于话题的大小,关键是能否打动人心。对此可以总结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比如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齐悲,亿人伸手援助,这样的话题既重大又有学生实际参与,效果就比较好,再比如节水节里谈节水,就容易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责任高度,让学生明白节水的意义。这样的话题学生喜欢听,教育效果自然显著。
演讲须精彩
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发言,应该是一场演讲,应该从演讲的高度去审视和衡量国旗下讲话。首先,是演讲者的确定。很多学校习惯性地安排学校领导讲话,也有安排老师或学生讲的,通常是根据话题选合适的人,除了领导、老师、学生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花木工人、校友、社会人物等谈相关的话题;也有因人而确定话题的,比如对师生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嘉宾、重要校友等。演讲者切忌老面孔,要常换常新。其次,是演讲者要重视演讲活动,要作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演讲稿要准备好,才能口若悬河、慷慨陈词,如果照本宣科,与观众缺少交流,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的学校一律要求演讲者先试讲,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自己试讲,没经验的老师和学生必须公开试讲,以确保演讲成功。再次,要尽量提高演讲水平,力求精彩。每学期国旗下讲话作为全校性的集会屈指可数,而且又是早上这样的黄金时间,要是敷衍一下,这种经济成本就太高了。更关键的是作为劳师动众的校级活动,大家期望值都比较高,众目睽睽之下,评价往往只有两种——“好”与“不好”。一旦不成功,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领导的威信和学校的风气。所以说,演讲精彩是教育高效的关键。
演讲是一门艺术,做好有难度,但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却很有必要。诸如外在的形象、衣着、姿势、表情等,声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与节奏等都要考究。有的演讲者满口方言;有的动则训斥学生,揭露批判不良行为,尽管用心良苦,但只会激起学生反感抵触,自然没有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演讲水平,有的学校还专门对国旗下演讲进行评价,邀请学生代表、老师等对演讲的主题、形式、语言、演讲技巧以及演讲者的仪表等打分评议,使得人人重视,个个上心,这样对国旗下讲话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形式务新颖
升旗仪式有简单的程序,但国旗下讲话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谁规定必须是一个人讲话大家闭嘴敬听。作为每周一见数十年不变的老套形式,学生早就看腻了。如果不创新,光从形式看,听众就已经失望了一半。有许多老师创新出不少新的形式,比如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演讲来宣传英语学习,有的安排两个人演讲,有的组织几名同学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代替演讲,也有的安排一个团队进行诗朗诵,效果都很好。演讲过程中有的老师穿插讲一些笑话、谜语什么的;高明一些的老师演讲时适时抛出一些话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从而调动全场,形成上下互动的情势;更有一些老师随身带一些图片、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比如有位老师进行“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演讲时,他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讲起,讲鸦片的特点、对人体的危害,然后取出随身带来的图片,展示鸦片对人体的侵害,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生、家庭的改变等,图文并茂,情真意切,全场学生无不感动。
当然,形式不需要太过花哨和烦琐,必须为内容也就是演讲主题服务。原本是利用心理上的“喜新”而行的破冰之举,一旦变成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举,则画蛇添足过犹不及,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演讲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10分钟以内,而就整个升旗仪式来讲,也应该务求简洁,力擗繁琐冗长,以简洁的形式烘托演讲的宏富和精彩。
氛围要创设
演讲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创设,而环境最起码的要求是净、静二字,此外就是空间适宜、音响设备良好。一个整洁安静、气氛和谐的环境能给演讲者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也能给听众以舒服愉悦的心境,也惟有这样的心境才能使观众更专注、更深入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演讲者形成共鸣。
有时为了特定主题的需要,演讲现场需要适当准备一些布景道具。比如有一所学校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里演讲时,事先准备了电影短片、《屠城血证》一书和小红旗等,演讲者情绪激动慷慨陈词,场下观众挥舞小旗积极互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环境氛围的适当营造并非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就像要备一节课就要准备适当教具媒体一样,当我们把国旗下演讲当作一节课去准备;把它当作一场灵魂洗礼,做些工作也就无足道了;如果真的有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更多学生因为这一场演讲而彻底改变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理想,奋发图强,最终成为国之栋梁,做点劳动岂值得一提?又有谁说国旗下讲话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当然,若非主题特别需要,一般情况下也以简单便捷为宜,适当点缀渲染即可。
教育当系统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各组织共同合力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效果。国旗下讲话也需要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环,也以自己为中心,串联学校其他的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一周、一月、一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总动员,或者成为一项活动的开幕式;可以是一项主题教育系统中的一环,协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也可以以国旗下讲话为先导,引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校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定好计划后,就在某月开始的升旗仪式上演讲发动,各班级则利用晨会夕会、进行具体的教育培训,中途安排适量的文明礼貌实践作业,月底举行主题队会,最后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总结。这样的教育就比较系统深入,真正让学生沿着知、情、意、行一路走来,效果比较好。
国旗下讲话既可以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比如主题班会、晨会夕会、实践作业等;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比如联系科学社会学科谈环境教育,联系语文学科谈阳光阅读等;还可以将学校最近的重要活动,比如校庆、创建开放日、友谊赛等结合起来做动员。总之,国旗下讲话要能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国旗下讲话是一种仪式庄重、气氛肃穆的集体教育形式,与其他德育载体相比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乃至创新这一德育资源,将其建设成为让学生喜欢乃至热爱的校本德育课程,使国旗下演讲这一神圣的仪式回归应有的地位,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而不再是形式和累赘。
篇15:粮食日国旗下讲话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是美德。
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已十分严峻。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全世界有8.54亿人营养不良,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过去两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因旱灾减产,粮食供给减少,粮食库存不断降低,处于历史最低位,20xx年全球粮价上涨42%,20xx年涨幅超过50%。持续上涨的粮价使全球受饥饿困扰的人数从8.5亿增加到9.23亿,30多个国家暴发了粮食危机。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世界粮价大幅波动中保证了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国内粮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我们中华民族经历过缺衣少食的饥饿年代,因此全社会更应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现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存在着种种浪费现象:有扔掉整个馒头的、有不关水龙头的……,我们理解生活不如意时同学们的怨言,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同学们和我们一起努力,克服困难,以学习为重,用刻苦的求学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追求高水平的生活不能作为我们丢弃节约美德的理由。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小事情做起,处处勤俭节约,让节约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美德!
篇16:宪法日国旗下讲话
《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演讲人: 李建芳 时间:2014年12月5日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昨天,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我们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可能有人会说,法离我们很遥远,但我却要告诉大家,法时刻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当有人故意毁坏教室的桌椅,打碎电灯时;当有人骗取他人财物,甚至偷窃时;当有人上下楼梯不靠右侧通行,随意破坏学校规则时;当有人破坏草坪、花卉,随意污染环境时;当有人私自拆毁他人信件,污蔑他人时;当有人携带 易燃易爆品乘车坐船时……这些不都是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吗?这其中有你吗?
法律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有时候违犯法律了还毫不知情。那些犯罪的人为什么犯了罪,罪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缺乏法律意识的一种表现。我们青少年首先要懂法、知法、守法,还要爱护法,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撑上一把健康的雨伞。
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法律意识,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习惯,那么依法治国将永远是一句空话!古人说的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千万不要因小错而酿成终生大错,成为社会的罪人啊!只要我们心中有法,你就会明白: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做,什么样的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篇17:国家公祭日主题国旗下演讲稿
20__年12月13日,是南京__81周年纪念日!
81年过去了,斯人相继远去,南京__的人和事会否变得模糊不清?
历史不能消逝,让我们用互联网的力量筑起、留存一座最鲜活的记忆之城。
朋友们,无论你是南京__的幸存者,还是从教科书、父辈口述、网上文章等认知南京__的后来者,请上传你的“记忆”,为我们建造的“记忆之城”灌注钢筋水泥。
请大家不要忘记历史,唤醒我们的记忆,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虽然那场惨剧已过去了81年,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道伤却是如此的难以愈合。
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扞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篇18:睡眠日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是的,这一切我们都不该忘记,尤其是那些不屈服于命运,顽强拼搏、乐观豁达的残疾人,他们的身体是残疾的,可他们的人格是健全的,是高尚的。他们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汗水,才能换来一个小小的成功,可这个成功的背后却是他们绽开的最美的笑容,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把握了命运。
还记得残奥会上一个蹒跚的身影。100米,对于健全的人来说,也许算不得是一段很长的距离,但是对于腿脚很不灵活的张磊而言,100米却如漫漫征途。因患脑瘫,她四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都没能正常发育,被医学鉴定为T35级伤残。但就是这样一个连走路都很困难的运动员,却在100米的赛道上坚持跑完了全程,即使途中遭遇多次摔倒,即使身体左右摇晃得厉害,步履蹒跚,即使其他运动员早已冲破了前方的终点线,但她依然没有放弃,更不肯借助任何外力,硬是凭自己坚强的意志跑完了全程,虽然用时很多分钟,没有获得很好的名次,但她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
那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奔跑”,因为她每迈动一步,都非常艰难。即使这样,脚步踉跄的张磊依然奋力坚持着,奋力前进着……虽然现实中的她并不是时时刻刻出现在训练场,但是,我们却分明看到了她自强与超越的精神一刻也没有停止。
其实,人生也就是这样的一场赛跑,生活中的你我他都是场上的运动员,赛场上不免有摔跤跌倒与体力不支,但这是为了激发我们超越自我的潜力。不要因为起跑慢了就气馁,也不要因为自己落后了就放弃,我们不妨学学张磊的心态,只要超越自己,坚持到底,每个人都是第一名!记住:Everyone is No.1。
古今中外的名人也有很多是残疾人,可是他们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执着的追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打击,然而贝多芬并没有气馁。浑厚、铿锵的一曲《命运交响曲》,那是他对不公现实的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是他不屈不挠顽强的呐喊!
还有张海迪,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天才作家,虽然身体残疾却始终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充满朝气并给人温暖的男孩阳光,他虽然终日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却用他最唯美的音符为世人带来光明;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著名的作家海伦·凯乐,同样在遭遇了几近毁灭的境地,可他们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用思想、用人格、用尊严证明了自己。他们都是强者,是真正的第一名。
相关文章:
918日国旗下的讲话02-08
《让我们的课间变得更精彩》国旗下讲话02-08
享受读书的乐趣400字02-08
读书是一种享受的读书演讲稿02-08
读书是一种享受作文通用02-08
10月30日国旗下讲话02-08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02-08
国旗下讲话公祭日02-08
国旗下讲话勤俭日02-08
国际宽容日国旗下讲话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