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故乡啊散文摘抄

关键词: 翘着 漫步 呆板 摘抄

我亲爱的故乡啊散文摘抄(共9篇)

篇1:我亲爱的故乡啊散文摘抄

吃过了晚饭,下楼了,漫步着蜿蜒的小路上,脚边是草,身边是树,高处是晴空万里,墨蓝的色彩里白云是那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刻,满天白云哟不是呆板板的图片,那是活着的云,有眼睛有嘴巴有手和脚了......立体着,似乎是千军万马翘着脚成预备的姿势,正在等待谁一声“开始!”就飞奔在八百米跑道上了。

道路两旁,绿树已成荫,不同种类的树啊,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绿。这一种矮矮的,有半米高,它们是浅浅的绿;那一处高高的,魁梧的,直入了蓝天的.,那叶子是深深的绿,是成熟了的墨绿,与整体一起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一回身,路的右面又是另外的一种树了,比高的矮许多,比矮的高一点,站过去,与它比一比,哦,我们个头差不多。它们是碧绿的颜色,就像是玉手镯的那样的绿,绿得优雅,绿得高贵,绿得让人不舍得转移视线......这里简直是树的海,是绿的王国,无论是怎样的丹青都不会淋漓尽致这一种关于绿的柔美啊!

我似乎一个半醉的酒者,眼睛和心都被这样的美意俘虏了。不远处一棵高大的老树,它的沧桑姿态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哦,这么高,这么粗,还有这么褶皱的老树皮!我伸开双手搂住它的腰身,翘着脚尖,仰着脸,尽全力地仰视它的高处,这是一把绿色的大伞吧,它整个罩住了我一个人,其实它可以完全罩住五六个我,我一下子想起来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叫做《大榕树》,它像极了我心里面的那棵神奇的大榕树。我把脸贴在它的粗糙的皮肤上,脸蛋就隐隐约约地疼,心里却盛满了温暖!

一阵轻风正好经过了,树叶儿就微微地颤动着叫出声音来,我听到了,听到了树叶在对我打招呼了,我用眼睛跟它们说着话,嘴里竟然轻轻地数着:“一片,两片,三四片......”这么多这么美的树叶里,会有一片是我吧?哪一片会是我呢?正想着的时候,我忽然被其中的一小片发亮的叶子诱惑了,看它那神情,嫣然是娇羞的女子的脸,它正是我吧,它真的是我!哦:“你好啊,亲爱的‘我’。”我居然从嗓子里发出来声音说的这句话的,我自己听见了,大概风也听见了,还有这么多的树啊、草啊都听见了!好在旁边没有游人,窃喜,笑了……

太贪玩了,记不得了时间,看看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我也开始往回走。但是,心还在那片绿的王国里浮沉。想起来一句话,世界的美丽在于看着它的眼睛。我想说心怀感恩,人生四季尽是春!是啊,生活中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美好的,小的比如叶子的幽绿,大的诸如太阳的光辉......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恩泽里沐浴,心里是满满的感恩之意,行为在诉说着一份份报答......我也在这样的人群里,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你好啊,亲爱的大家!”

篇2:我亲爱的故乡啊散文摘抄

那年夏天,去连云港出差,住的地方好像叫连岛,靠近大海。晚饭后,和朋友顺着海堤散步,晚风不时送来大海的味道,带着缕缕淡淡的海腥。

朋友兴致勃勃,说,明天我们去海里游泳吧。我心里恰也有此念。我喜欢那畅游大海的感觉,喜欢大海深处扬起的点点白帆,喜欢夕照里螺号轻轻吹起的声音,和海腥味,海风,海水,海滩,近处远处的海天一色,氤氲着海的气息。海南的海我曾潜过,背着偌大的氧气瓶,起初用力潜下去,却总与愿违,头刚扎下,身子却来个大调向,早浮出水面了,颇有点顾头不顾腚的味道。

海南的海,千奇百怪的生物让我眼花缭乱,彩色的鱼,美丽的珊瑚,微微颤动的海草。那是亚热带的海洋。连云港地处暖温带,海自然与海南的不同,朋友说,寄居蟹很多。我想借游泳的机会,一睹寄居蟹真正的尊容。

七月连云港的阳光,灼热烤人,整个沙滩滚烫,脚踩上去,会不自觉地踮起脚尖。穿上泳衣,脚刚踏入海水,那股冰凉还是让我一激灵,忍不住打了个颤。常说冰火两重天,炙热的海滩,冰凉的海水,或许,就是那种感觉吧。

海水凉,不过是刚接触海水时的错觉,朋友告诉我。果然,海水里呆得不消几分钟,再站起身,将身体露出水面,就会感觉水底确比水上温暖多了。

近海的岸边,三三两两的游客赤着脚,弯着腰在专心寻觅着什么。朋友说,他们在找贝壳,还有寄居蟹。

真的找寄居蟹?朋友点点头。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乐不可支,加入岸边搜寻的队伍。寄居蟹很多。一阵涌起的潮水过后,好多蟹被海水夹带着,推送到沙滩上,潮水消退后,来不及随波逐流的,就留在在岸边。随手掀起一块小石头,兴许就能看到一个海螺,那里面住着的就是蟹――寄居的蟹。它们背着重重的螺壳,在沙滩上笨拙地独行。它们像一个个怕羞的姑娘,稍稍用手触一下,就会将头躲进壳去,见没有动静,才会慢慢探出头来,小心张望一番后,才放心地继续前行。

游客们比赛似的,不管认识不认识,捡拾到的蟹,开心地比着大小。我是大小兼收,悉数放入剪过口的矿泉水瓶。上岸后,众人大多将蟹放归大海,我则随身带着,准备回家给读小学的女儿欣赏。

女儿闻听是寄居蟹,欣喜地打开瓶,轻轻地倒在盆里,半天不见蟹伸出头。我走近瞧过究竟,发现它们全死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故土难离。蟹也如此,朋友曾这样说。我不信,总疑心是途中颠簸造成的。

女儿一脸正色,说我荼毒生灵,是伤害蟹性命的凶手。我无法辩驳。委实是我,才让它们无法安身立命,魂兮归去。我的心底暗生隐隐的痛。

这,让我想起在甘肃时亲历的事来。十五年前,我在兰州大学读研究生,师从移民专家张志良先生。那时,他正承担由世界银行资助的`疏勒河移民课题。我得以近距离接触那些移民,他们起初住在宕昌、东乡、积石山三县,一座座荒山,平原不多,贫困落后、干旱缺水,转移到相对富饶多水的河西走廊。可那些老人们任你费尽口舌,总不忍心离开先辈们居住的那块土地。他们宁愿坚守着,深爱着,执著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老在那片土地上。无论它怎样贫瘠,都不会嫌弃,不会抛弃,不会离弃。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在城里生活了好多年,心却常默念着远方那个乡下的老家,尘封的记忆不时在夜深人静时打开,浮起在梦里梦外。小时候,那河水清澈透明,小伙伴们打打水仗,摸摸鱼虾,扎扎猛子,舒展地漂游……童真的岁月啊,那些开心不朽,乐趣不朽,友情不朽。老人们说,秋后的河里是不可以游泳的,容易生痱子。我曾多次偷偷地游过,但终未见痱子大驾光临。老家的河不宽,可尽情地游来游去,闭上眼睛,也能得心应手地游上好几个来回。

故乡啊,就是我的螺壳,我就是寄居在她深处的蟹——在她的怀抱里,我才会怡然自得,舒心自如,无拘无束。那可是我安生立命的根啊,别的再安逸再舒适的地方也取代不了――我如是,那些甘肃的老移民们,和那些漂泊四海的游子们亦如是。

篇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与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尽管舒婷与北岛、顾城、江河、杨炼一起被称为“现代派”诗人,他们所出版的《五人诗选》都有舒婷的现代诗(或叫“朦胧诗”),但舒婷并不认为北岛等人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派”。不过,舒婷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探索精神,是关注民族命运,也承认自己受到过他们的影响。舒婷诗作中表现对民族命运之关注的诗并不很多,《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是这类诗作的一个代表。

舒婷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知识青年,初中未毕业就下乡到了闽西山村,直到1972年才返回厦门。在下乡期间,舒婷就写了许多表现知青的喜怒哀乐的诗,其中也涉及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思索。《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正是作者长期对民族命运关注与思索的结晶。这首诗写于1978年,与这时间相关的有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十年“文革”;另一个是1978年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诗中“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指出的正是这些历史;“神话的蛛网”指的是极“左”思潮,“挣脱”指的不只是“文革”的结束,也不只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上至下的思想解放。诗中相应的也有了“簇新的理想”“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但是,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十年浩劫的反思上,而是从历史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两个方面对民族命运展开关注。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字音

干瘪(biě)簇新(cù)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

绯红(fēi)迷惘(wǎng)隧洞(suì)富饶(ráo)纤绳(qiàn)

淤滩(yū)沸腾(fèi)喷薄(bó)

2. 词义

驳船:本身无自航能力,需拖船或顶推船拖带的货船。簇新:全新。

胚芽:诗中指比喻刚萌生的事物。绯红:鲜红,深红,通红。

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迷惘:迷惑失措。

纤绳:纤夫用来拖拉船只的绳索。

(二) 整体把握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怎样通过四个诗段来抒发感情的?

【明确】第一段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重写实;第二段写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的希望,重写虚。这两段写祖国的历史。第三段写祖国的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千年古国又开始了新生。第四段写“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最后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前两段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段流露出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

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主要有哪些抒情特色?

【明确】第一,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诗中所有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生动,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的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诗人不仅创造了“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花朵”“胚芽”等意象,又在它们前面加上或长或短的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簇新”等,较好地传递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且使诗意的语言具有色彩,更加具体可感,一幅幅画面仿佛在读者眼前掠过。

第二,在句法上借鉴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战争的声音。……我是饥饿!……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戈雅。”沃兹涅先斯基写的是“我”和战争的关系,用圆周句式强化对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舒婷写是“我”和祖国的关系,也用了这种句式,既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重复是诗歌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圆周句式则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通常分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的是多成分。

(三) 重点研习

1. 怎样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明确】全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感情,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变化,读出情感。诗的第一段由“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写出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情绪痛苦而沉重,读时应缓慢低沉;第二段“飞天”袖间的花朵虽未曾落地,但那是人们的希望,读时语调较前者可以稍高;第三段“簇新的理解”等意象的运用,写出了祖国的新生,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第四段是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读时要有情感的全心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诗中的四个“──祖国啊”,分别出现在每一段诗歌的结尾,朗读处理是不一样的。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

2. 吟诵祖国,作者与前人不同在哪里?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明确】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首先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其次,以赤子的目光,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然后,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最后,为了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又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 第一段是怎样借鉴圆周句式抒发作者感情的?

【明确】以题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主句,以“我是……老水牛,……;我是……的矿灯,……;我是……稻穗,是……路基;是……驳船,……”等多成分意象构成四个副句,结尾回到主句(省略形式)“——祖国啊”。这样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尤其是选取四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抒发了对祖国历史的反思之情。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回到主句。

4. 第二段是怎样通过先短句后长句方式进行抒情的?

【明确】开始一反前段的抒情方式,运用短句直接叙述,连形容词都不用;然后运用两个长句进行总结,“我”是“希望”的“花朵”。这一段先短句后长句,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倾泻于笔端。

5. 第三段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明确】第三段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6. 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课后检测】

1. 舒婷和同代人_____、_____、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

“ ”大潮,她的《致橡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以第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蜗行( )

胚芽( )迷惘( )隧洞( )

纤绳( )淤滩( )

3. 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 非常疲乏。( )

(2) 极新(多指服装)。( )

(3) 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4) 鲜红。( )

(5) 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

4.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 喂养了 /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诵读,诗句断拍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 / 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 / 挣脱

B. 我 / 是你雪被下古莲 / 的胚芽;我 / 是你挂着眼泪的 / 笑涡

C. 我 / 是新刷出的 / 雪白的起跑线;是 / 绯红的黎明 / 正在 / 喷薄

D. ——祖国啊,我亲爱的 / 祖国!

6. 关于这首诗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自由体新诗 ② 现代格律诗 ③ 叙事诗 ④ 抒情诗 ⑤ 哲理诗 ⑥ 近体诗

A. ①④B. ①③⑥C. ①④⑥D. ②④⑥

7.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诗歌,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 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段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北岛 顾城 朦胧诗 一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2. biě bó wō pēi wǎng suì qiàn yū

3. (1) 疲惫 (2) 簇新 (3) 迷惘 (4) 绯红 (5) 喷薄

4. 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5. B(应为“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6. A(自由体新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的诗体。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7. 示例:(1) 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 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8.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这两句诗是说: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变成现实。

9. (1)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2) “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篇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篇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案

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是一首不论褒扬、还是贬抑诗人的读者,都击节称赞的名篇。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郭沫若在《炉中煤》里把祖国美化为年轻的女郎,舒婷则把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以赤子之情向母亲倾诉内心的痛苦,表达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诗歌的艺术力量不仅在于诗人用新奇意象来关照内心的情感记忆,出格而入理地描绘了祖国深重的灾难与贫困,以及新生的希望,光明的前程;而且还在于诗人把自己摆进历史与未来相交错的现实的中,寓己于形象,对祖国的过去和将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深挚的热爱和献身的决心。作者简介

笔名:舒婷 原名:龚佩瑜 祖籍:福建泉州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在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这首诗获得了中国作协“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整体赏析

全诗共分四节。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词语前面都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排列在最后、也是最受强调的“驳船”,则是在“淤滩上”,在另一头“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的纤绳的牵引下艰难前行。作者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最后一行,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激情咏叹,这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以下两节也都以这种方式结尾。

第二节,没有像第一节那样排列较多的具体意象。在这一节里,“贫穷”“悲哀”“希望”等等,是抽象词语。“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前两节诗都写祖国的历史,第一节重写实,这一节重精神。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第三节,写的是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千年古国又开始了新生。诗人再次排列出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意象,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等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第四节,是“我”的宣言。从个体上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亲的养育之恩呢?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最后,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终篇。

问题探究

1.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成。诗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复出现,将“我”与“你”(即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相关资料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之一

(蔡其矫)

这首诗,在句法上借鉴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战争的声音。……我是饥饿!……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戈雅。”沃兹涅先斯基写的是我和战争的关系,用圆周句式强化对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舒婷写的是我和祖国的关系,也用了这种句式,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

重复是诗歌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圆周句式则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可分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这首诗用的便是多成分。

诗一开始就进入高潮,这是舒婷的一贯手法。第一节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

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于是主词(祖国)出现。

第二节开始一反前节方式,直叙,连形容词都不用;

三、四句是总结前面,然后主词出现。

第三节又是一个变化。五个副句分列七行,节奏松紧交错。如果一、二节是写过去(“‘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地面的花朵”),用现在式;这第三节则是写未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也用现在式,这就更富具体性和现实性,承上启下,痛苦上升为希望,于是主词又再次出现。

第四节头两行,十亿分之一是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是大,大和小统一在一起,是对比中的强化,意即“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下去,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和从我的血肉之躯取去,又是一种对照,从中突出我同祖国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如果前三节在句法上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便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这才是主题所在。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主词的双重呼句中结束全篇(前三段末的主词都是单一呼句),达到最高潮。

诗只有三十四行,却用了十四个分号。这些分号内的副句,时长时短,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绘,也是一个特色。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漂亮,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语言手段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之二(李霆鸣)

一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舒婷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组合成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在诗人的心中,祖国不再是大而空的抽象,而是饱经沧桑的过去、贫穷凋敝的现实与绯红黎明希望的交织体。作为抒情主体,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汇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诗人既是生长在祖**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同时,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共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摘自《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之三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朗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理解诗中“我”的形象内涵,理清“我”与祖国合二为一的关系。其次,对于诗歌中出现的众多意象,也需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并结合课外阅读舒婷其他的诗歌,以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篇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搜集作者舒婷的资料,代表作品

二、初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三、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掌握词的意思。

四、自学课文,思考学案中的问题

五、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知识和技能方面:

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过程和方法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材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祖国土的这中的一首诗歌,是个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后,理解诗人从迷惘到深思到激昂的感情。 教学方法

(一)直观展示法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诗歌中涉及的图景设置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诗歌内容。

(二)研究性学习法

1、学生通过听歌曲,听录音,结合老师简介的作者的基本情况,领会其内涵。?

2、合作探究。方法是自由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诗歌每节主要内容。?

(三)仿写法

将小说里学到的句式整齐的句子用在小作文练习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从美妙的歌声,导入新课。

1. 找一段殷秀梅的歌曲《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课堂放给学生听。

【百度视频】《我亲爱的祖国》

2. 这首歌同学们听过吗?出自哪位歌唱家?

3. 板书课题、交待 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抽查一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讲义上的生字读音。其他同学纠正错误,然后教师强调易错字词,齐读两遍进行巩固。

三、合作探究

教师引入:热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进舒婷感受一下他们这一代人的爱国情怀。

(一)研读第一段

1作者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2、是如何描写这些意象的

明确:“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破料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代表工业,但“熏黑”的矿灯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象蜗牛那样缓慢,这说明中国工业的发展艰难沉重,“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意即班驳的船“淤滩”的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船如何来挣脱这困境!“纤绳”则象征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了祖**亲的肩膊,

3、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深沉、悲痛的感情

(二)研读第二段

篇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读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读这首诗,不禁被诗歌里蕴含的真挚的爱国情感所打动。“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诗歌回环往复的吟唱,表达出作者的赤子情怀。诗歌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诗歌里的“我”,是万千炎黄子孙的代表,“我”见证了祖国的不幸与屈辱。近代以来列强蹂躏着中华大地,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倍受欺凌,祖国在痛苦地呻吟着。诗中的老水车、黑矿灯、隧洞、稻穗、路基等意象,是多灾多难祖国的缩影。诗歌中那些贫穷与滞重的事物,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读来令人无限感慨。是啊,我们怎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儿不嫌娘丑”,“我”仍然对破败的祖国充满爱恋,并满怀着复兴的希望。紧接着作者在诗歌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诗行里,激情澎湃的情愫奔涌;文字中,忧国忧民的情感吞吐。文字人生伴祖国休戚,诗者情怀共黎民喜忧。读着诗歌让人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我忍不住高声朗诵:“祖国啊!我苦难深重的祖国!”

朗诵着诗歌,不禁回想起祖国2008年走过的风雨历程。祖国行进的步履每一步都如此艰难,2008年各种灾难不期而至,华夏儿女为你哭泣———我多灾多难的祖国。2008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各种考验磨难,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大的祖国依然是“充满希望的祖国”。雪灾我们携手走过,西藏叛乱我们捍卫祖国团圆,圣火遇阻我们高唱保护,病毒肆虐我们用爱弥补,特大地震我们八方支援,欢呼奥运成功,喜庆神七飞天。中国人在2008年向世界宣言:我们不当奴隶,我们自有主见;我们不是懦夫,齐心将灾难承担;我们团结一心,定能重建家园。人生就是这样,悲欢离合万事难圆,擦掉眼泪相信会有春天。五千年文明辉煌灿烂,我们展开笑颜,留给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庆幸啊!我是中华大家园中的一员,你看,感动时时刻刻在神州大地上演。多难兴邦!天佑吾华夏!2008年一路豪迈,2009年我们祖国依旧激情满怀,让我们齐声高唱伟大的祖国,祝福可亲可爱的祖国!

篇8:我亲爱的故乡啊散文摘抄

1.知识目标: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3.情感目标: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学手段: 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

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2.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篇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认识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投影:(1)注音:

干瘪(biě)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ɡ)隧洞(suì)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àn)

(2)释义: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

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 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 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

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

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 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篙挨篙/桥接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微金融服务情况汇报 下一篇:在沟通与交流中共成长——读《亲爱的安德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