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精选9篇)
篇1: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0-6岁儿童日常保健知识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1.0-3岁儿童日常保健
饮食调养
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五度。
起居调摄
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着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2.4~6岁儿童日常保健
饮食调养
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起居调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运动保健
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3.儿童饮食禁忌
大便干结
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腹泻
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食欲减退
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儿童保健知识
母乳喂养优点
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率不同,人乳喂养者显著低于其他方式喂养。
2、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污染的缘故。
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儿少患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
4、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辅食添加
一、辅助食品 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二、添加目的 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
1、产后6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
2、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
三、添加时间 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6月),使以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
四、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 第一种辅助食物的选择,应是婴儿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可补充一定量的铁营养素的食物,强化铁米粉为首选,其次是根、块茎、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的水果如香蕉、苹果,动物性食物应延迟到6个月以后,以减少食物过敏的机会。
五、添加方法
1、用勺 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
2、一种到多种 先习惯一种食物,再引入另一种食物,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他辅食,以便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
3、从少量到多量 先每日一到二匙,至婴儿会吞咽不吐,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7~8月后可替代1~2次母乳或配方乳。
4、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4~6个月龄半流质,7~9个月龄后小块固体食物。
六、杯与奶瓶使用 应训练婴儿7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有益于口腔和心理行为健康,婴儿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
七、自己进食 8~12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的发展。
生长监测
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中,观察分析其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目的是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小儿充分生长。
一、定期、连续、准确测量个体儿童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要测量出生体重,一岁内测5次(1、3、5、8、12月龄),1~2岁测3次(16、20、24月龄),2~3岁测2次(30、36月龄),每次测量时间最好在小儿出生日期。
二、在生长发育图中描记小儿的体重曲线 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生长发育图横坐标上找出小儿本次测量体重的月龄,在纵坐标上找出体重测量值,在月龄上方与体重值相交的空格内画一圆点,再画一条线将本次圆点与前次画的圆点连接成线。
三、评价小儿的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四、根据监测儿童体重曲线的变化的形式及变化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
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预以消除。
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
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3天、7天、15天、28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检查一次,3~6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免疫程序的实施
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免疫程序为:
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在儿童 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篇2: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1、四季饮食原则:
a、当季的蔬菜、水果应当多吃。
b、反季节的食物不要吃,如冬天不要吃西瓜。
2、五脏的滋补季节及方法:
a、春季保肝,多吃春季上市的绿色蔬菜,另外适当晒太阳,闭目晒太阳可养眼补肝。肝病不宜吃太多鱼。少油腻,多喝水,宜吃类似种子形式的食物,可助生发,如米饭。b、夏天养心,注意多吃红色食物,如西红柿,饮食宜清淡,要以姜做配料。长夏补脾,不要过多吃冷饮,大汗过后不要饮用冷饮,对心脏不利。c、秋天护肺,多吃白色的食物,如秋季上市的萝卜、梨等;
d、冬天补肾,注意吃热性的温补食物,如狗肉、羊肉或牛肉,冬天适当吃些萝卜理气,利于消化和代谢。(夏吃萝卜冬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二、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
1、韭菜,韭菜清肠道,补肝肾。是唯一一种绿色而属于温热性质的食物;
2、姜,夏季做菜、煮汤添加适量姜做辅料,其他季节都可以添加;炎症时期少吃。
3、蒜头,抗菌消毒,消炎,可防癌。偶尔吃蒜对健康大有益处。不过每次不要吃太多,否则眼睛视物模糊,小便浑浊。
4、茄子,茄子皮含维生素P,营养价值不可忽视。“吃了九月茄,饿死郎中爷”,说明茄子对健康的有益影响。可以软化血管,易于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
5、板栗,补肝肾,适当吃比较好,特别是上市的秋季。脾胃不好的,每次不要吃太多。
6、萝卜,白萝卜、红萝卜不要同吃,同吃影响维生素的吸收,降低营养价值。秋冬适当吃萝卜比较好,可以理气,有利于消化、吸收和运化的功能。
7、西红柿,维生素C比较丰富,番茄红素含量丰富,可以保护前列腺,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的能力好了,便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8、葱,含硒元素较多,能提高免疫力,抗感冒,适当吃益处多多。
9、柿子,秋季佳果,补心,利于心脏病患者。属于寒性,每次不要多吃,特别是脾胃虚的人尤为注意。
10、西瓜,补充水分和糖,利尿解渴,属于寒性食物,脾胃虚弱的要控制。
11、海带,女性卵巢的保护伞,补充矿物质,补肾,调理内分泌。
12、花菜,有白色的菜花还有绿色的西兰花,营养丰富,对喉咙好,能防癌抗癌,绿色的西兰花营养价值比白色的花菜要高一些。
13、鸡肉、鸭肉、鹅肉,补益五脏,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每天食用较好,因此注意至少隔三差五需要补充1餐。
14、鸡蛋,优质蛋白丰富,吸收率高,是所有食物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物。生物价高达96%。(鱼类、瘦肉及豆类也是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
15、豆腐,女性适宜多吃,含丰富雌激素,营养丰富。豆腐每周吃1-2次都是可取的。男性每餐不易多吃,已生育的男性除外。
16、芹菜,营养价值也较高,降压、将血脂,补充矿物质等。
17、黄瓜,营养素丰富。黄瓜把有微苦,但含葫芦素C,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
18、丝瓜,女性多吃,特别是夏季、秋季当季时候,对乳腺有利。
三、特殊人群饮食指导:
1、更年期女性要多吃的食物有豆腐、西红柿、绿色蔬菜、海带及红萝卜,其他鸡肉、瘦肉、鸡蛋等蛋白质丰富的照常补充。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强的。少吃过甜、过咸的食物。
2、糖尿病,可以吃的食物有南瓜、蔬菜、萝卜等常见食物,西瓜、柿子等甜食不要多吃。多吃杂粮,少吃米饭。
3、高血压,注意多吃芹菜、谷类,少吃过咸的食物,多吃含钾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苦瓜、佛手瓜、丝瓜、黄瓜等。
4、小孩子3岁内不要喝茶,6岁内不要吃腌制食品,10岁内不要吃补品。
四、日常保健要点:
1、早餐和午餐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豆类、奶类或家禽类,早餐和午餐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吸收消化率高,利用率高。
2、晚餐注意不要吃太多,以杂粮、果蔬为主。玉米是很好的食物,营养价值高,能提高免疫力,对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调理作用,并且能防癌抗癌。小米、高粱米、麦片等都是优异选择。
3、早上起床后(或刷牙后)喝水有益,能补充水分,增强代谢。喝冷开水可以刺激胃液,激发食欲;喝温开水,降低对胃的刺激;喝茶水能增强清肠的作用。(过夜茶不宜喝,晚上倒杯开水,盖上盖子次日早上喝更好)
4、晚上用温水泡脚,水位要高过足踝骨,泡20-30分钟左右即可。长期坚持,能强健身,解乏困。
5、早上适合吃些咸味的食物,咸入肾经,能激发精力。晚上适当吃点儿甜味的食物,甜味入胃,胃和则卧安,能提高睡眠质量。
6、冬天注意不要冻到脚,特别是老人,注意足部保暖。可以穿着干净袜子睡觉。
7、每天喝水的时间点:
A、早上起床后至早饭前:饮用量≥250ml; B、上午10:00-11:00; C、午饭前喝汤。(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D、午休起床后喝200ml-250ml; E、下午15:00前后 F、17:00前后
G、晚上20:00,喝牛奶加蜂蜜利于睡眠。(喝完牛奶需漱口或刷牙)
指导营养师:李存恩
篇3: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为中心,将辖区的54 家幼儿园按照近、中和远的距离分成3 组,每组随机抽取4 家幼儿园。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又将样本数分为小班组( 3 ~ 4 岁) ,中班组( 4 ~ 5 岁) 和大班组( 5 ~6 岁) 3 层,每组约占总样本量的1/3。共抽取坪山新区12 家幼儿园中900 名流动儿童,对看护人进行调查。流动儿童纳入标准: 非深圳户籍且在深圳居住满6 个月以上的3 ~6 岁儿童。
1.2方法采用儿保专家设计、经预试验修订的问卷,对儿童看护人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看护人及儿童一般情况,看护人的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看护人的儿童保健需求情况。其中儿保知识知晓情况采用定量调查,能准确回答出新生儿访视次数要求、母乳喂养优点、辅食添加月份、不同年龄预防接种次数、儿童贫血与佝偻病发病机制以及儿童卫生重要性的为知晓,知晓率=知晓人数/调查总人数。
1.3质量控制调查员由幼儿园园医担任,调查前统一由区儿保专家组织培训,区级儿保专家组成质控组,进行现场质控。
1. 4 统计方法所有收集的资料统一采用Epi Data3. 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和逻辑检错,核查无误后采用SPSS 20. 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 1 看护人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看护人对预防接种、新生儿访视、母乳喂养及卫生习惯方面的保健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9. 40% ,48. 81% ,47. 86% ,44.88% ,远高于对辅食添加、儿童贫血与佝偻病知识的知晓率( 23.33%,24.05%) 。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月收入的流动儿童看护人在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2. 2 看护人获取儿童保健知识的途径看护人获取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广播、上网、电视、书籍、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体宣传( 596 名,70. 95% ) ,医院发放的宣传册( 268 名,31. 90% ) ,亲戚朋友处了解( 245 名,29. 17% ) ,儿保门诊咨询( 193 名,22. 98% ) ,社区儿童健康知识讲座( 129 名,15. 36% ) ,其他( 89 名,10. 60% ) 。
2. 3 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69. 05% 的看护人认为有必要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排在前3 位的是: 儿童营养指导( 67. 86% ,570 名) 、常见疾病的防治( 62. 98% ,529名) 和心理行为指导( 60. 00% ,564 名) ,其余依次为伤害防治知识( 42. 86% ,360 名) ,定期检查( 41. 31% ,347 名) 和智能检测( 38. 69% ,325 名) 。
3 讨论
调查显示,坪山新区流动儿童看护人儿童保健总知晓率为39. 72% ,高于海南省海口市的29. 20%[4]。可能与深圳流动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本研究中的流动儿童平均来深圳居住时间超过3 a,说明这些儿童自出生以来有一半以上时间在深圳居住; 而深圳市自2007 年9 月起,已经将本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册的流动儿童纳入了深圳市少儿医保,此举对流动儿童看护人儿保意识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中,看护人对辅食添加时间、儿童贫血及佝偻病的知晓率分别为23. 33% 和24. 05% ,表明看护人对婴儿喂养和儿童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国内文献指出,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家庭喂养直接相关,家长缺乏科学的营养与喂养知识是造成婴儿喂养不当、营养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儿童营养状况和贫血状况是衡量健康儿童的灵敏指标[5 - 6]。因此,提高流动人口对婴儿喂养及儿童营养性疾病方面的意识相当重要。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
看护人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职业是影响流动儿童保健质量的直接因素[3]。本研究表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文化程度高的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经济水平好的优于经济水平差的,商业、服务业及技术人员优于工人、农民,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 - 8]。
调查显示,看护人对儿童营养指导、常见疾病防治和心理行为指导的需求排在前3 位,其次是伤害防治、定期检查,需求最少的是智能检测。其中前3 位的需求率均超过了60% ,表明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尤其是儿童营养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有着较高的需求,为在流动人群中开展儿童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篇4:学前儿童日常保健要谈
【关键词】卫生保健;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一、学前儿童期保健要点
学前儿童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这一时期小儿行走及语言能力增强,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自主性及独立性有所发展,但免疫力仍然低下,对危险物的识别能力差。其保健要点为:
(1)保证充足的营养。这一时期由于饮食逐渐由乳类转变为普通食物,故需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
(3)防止意外。防止车祸、烫伤、触电、中毒及摔伤、跌落、异物吸入等。
(4)早期教育。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如背儿歌、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等。同时还要进行认知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5)预防接种,加强免疫。根据各种疫苗初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按期加强免疫接种。
(6)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及体格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日常护理
1.居室
小儿的居室条件首先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清洁舒适。冬季学前儿童的住房不能过冷,一般室温在18~22℃为宜。夏季屋内要凉爽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还要注意防止中暑。室内设置和物品应注意安全防护,床垫软硬适宜。
2.衣着
(1)衣着面料。学前儿童皮肤娇嫩,排汗量多,因而学前儿童的贴身内衣应选用纯棉的面料。
(2)衣着款式。学前儿童衣着款式的选择应该简洁、方便、安全,大小宽松适度,色彩明亮、欢快和醒目,充满童趣。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应培养学前儿童独自睡小床的习惯,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安静、光线暗淡,睡前不拍、不抱、不吮手指,使小儿自然入睡。
(2)卫生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保持被褥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脸、洗脚、洗臀部等习惯。
(3)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食时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卫生;进餐环境应安静舒适。
(二)营养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保证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提供能量。小儿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蛋白质量比成人多,母乳喂養的学前儿童,每日需蛋白质2g/kg,牛乳喂养者每日约需3.5g/kg。
(2)脂肪。脂肪的功能是供给能量,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脏器及保暖,同时还是人体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学前儿童每天应摄入脂肪10-15g/kg。
(3)糖类。糖类是机体能量最主要的来源。婴儿每日需糖类12g/kg。婴儿饮食中糖类不宜过多。同时注意,也不宜供给过少。
(4)维生素。维生素虽然不能供给能量,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功能是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的生理发育。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5)矿物质。矿物质不能供给能量,但是构成人体的成分,并为调节生理功能所需要。根据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刺激肠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泄。但是学前儿童期要注意不要给学前儿童吃很粗的纤维,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7)水。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机体新陈代谢及体温的调节都需要水的参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多。婴儿每日需水150ml/kg,以后每增长3岁每日减少25ml/kg。
(三)体格锻炼
体格锻炼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最好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体格锻炼有两种方式: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然因素,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水浴的三浴锻炼;另一方面是体育运动,如主、被动操,体操,田径,球类等运动。
(四)传染病防控
由于小儿抵抗能力差,对各种传染病有较强的易感性,所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是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有效防治传染病,应从传染源、传染途径和被传染者三个方面都做好防控工作。
(五)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要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我国卫生部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5种疫苗的接种。
参考文献:
[1] 梅国建.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43
[2] 向海英.学前儿童抚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7-118
篇5:日常保健知识及礼仪要求
1、幼儿发烧怎么办?(视情况而定,37度至38度低烧,喝水,冰敷,观察有没退烧,要是退了就在放学时再跟家长说明情况,要是没有退烧就打电话跟家长说明情况,询问要不要接回去。38度以上一边做退烧措施一边打电话通知家长,建议家长接回去。)
2、幼儿磕伤怎么办?(擦伤:消毒伤口擦药,肿了的话就先用冰敷15到20分钟,然后在擦药。)
3、幼儿流鼻血怎么办?(塞住出血孔,用水轻拍额头、掌心、按压穴位)
4、幼儿呕吐怎么办?(发现后看幼儿有无身体不适,如:发烧、发冷等,并询问幼儿有无不适,若无则多注意时刻观察,后放学时跟家长说明情况,若多次呕吐一般就是身体存在不适因素,应打电话跟家长说明情况,询问应该如何处理。)
礼仪规范
1、接待来宾:
主动询问——您好,请问您找谁?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需要帮忙吗? 被动受问——哦,抱歉,这个我还不太清楚,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2、打电话:
打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说事。如:“喂,您好!我是X老师,你是某某的妈妈吗,是这样的„„”
接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询问。如:“喂,您好!东方红幼儿园,请问你找谁?有什么事么?好的,我会帮您转告宝宝的老师。”(做好记录)
家长回答幼儿生病缺勤——好的,那就请您在家多照顾宝宝咯,明天如果情况好些可以来园的话就送宝宝过来,我们在园也会注意多照顾宝贝的,但如果宝贝还是觉得不舒服的话就在家多休息好了再过来。)
反应在园情况——先说近期哪些方面进步了,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然后再说宝宝在园存在的问题,接着再交换意见讨论解决的方法)
家长反应在家情况——好的,我们在园会多教育宝宝,帮宝宝尽快改掉这些坏习惯。催费——先聊聊幼儿情况再提醒家长交费 注意事项:
家长反映问题——态度冷静,让家长把话说完,认真委婉。如:谢谢!让我们再了解一下。请您放心,我们再商量商量,尽量帮你解决。(如遇到不清楚的事件应了解清楚后再下结论:“这件事情我们会再了解一下,明天再给您答复好吗?”)
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稳定家长情绪,分别与家长谈话。如:别着急,孩子在园发生事情,责任在我,您有什么意见和我们说。
孩子发生事故——如实说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对不起,今天„„麻烦您多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时,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与我们联系。
找个别家长谈话——态度平和,讲究艺术。如:对不起,耽误您一会儿时间。
3、对待幼儿:
无意过失——耐心安慰,不指责埋怨幼儿。如:伤着没有?下次小心。
组织活动——语速适中,指令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如:请吃好点心的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到旁边。
师幼互动——热情温和、积极应答、仔细观察、不断提示、给于评价、鼓励欣赏。如:你真爱动脑筋,真棒!
遇到困难——鼓励幼儿增强自信,不讽刺挖苦。如:你肯定能行,试试看吧!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篇6: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一、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婴幼儿时期的乳牙对我们一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国牙医协会(ADA)提醒刚刚当上父母的家长们,在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的6个月之内就应该带他们去看牙医,而且看医生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孩子1周岁的生日。ADA的牙科顾问金伯利·哈姆斯博士表示:“只有家长及时带孩子去看牙医,医生才能就如何确保孩子口腔健康向家长提供恰当的建议,现在很多孩子由于小时候不注意牙齿健康,结果牙齿都成了蛀牙。”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牙齿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健康的牙齿有利于其咀嚼、营养的摄取、学习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防止牙齿排列不齐等等。而牙齿损坏则会容易引起头痛、发烧、淋巴发炎等疾病,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
二、牙列生长分为3个阶段
1.乳牙列阶段(出生6个月~6岁)
乳牙是幼儿的咀嚼器官,可以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保持颅骨和牙弓正常发育是使恒牙能够正常排列的条件之一。充分地咀嚼,不仅可以将固体食物嚼碎,并能放射地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有助于食物地消化和吸收。因此,维护乳牙地健康完好是这一阶段地主要内容。认为乳牙是暂时牙,将来咬替换而不重视乳牙地观点是错误地。
这一阶段是乳牙龋开始患病和逐年增加的时期。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龋病继续发展成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乳牙早失造成恒牙错颌畸形的步骤。★ 预防保健措施:
①2岁前的儿童可由父母使用小纱布蘸温水帮助清洁口腔卫生。②2岁后的儿童趋向于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刷牙。
③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应该培养儿童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方法,使用少量含氟牙膏(黄豆大小)。父母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④氟化物的应用。氟化物涂布于牙面,能增强牙质的抗酸度,对龋损的再矿化有促进作用,并且抑制细菌的的产酸作用。一般每年做1~2个疗程。
⑤窝沟封闭剂的应用。对乳磨牙的窝沟较易患龋的部位予以封闭,能起到较好的防龋作用 ⑥坚决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以免造成颌骨和牙列发育的畸形。
▲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吐舌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
⑦6岁左右儿童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
⑧积极与口腔医生联系配合,定期组织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⑨幼儿园应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和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混合牙列阶段(6岁~12岁)
此阶段从恒牙开始萌出,乳牙依次脱落,到乳牙被完全替换完毕。这个阶段,口腔内既有乳牙,也有恒牙。这是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生长发育期,也是恒牙建立咬合关系的关键时期.,预防错颌畸形,早期矫正、诱导建立正常咬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这个时期儿童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处于龈炎发病的高峰时期,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因此,早期防止恒牙龋,预防和彻底清除牙菌斑与牙石,保持口腔卫生,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是这个时期主要任务。★ 预防保健措施:
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损的扩大。口腔检查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及时治疗。③氟化物的应用。
④窝沟封闭剂的应用。⑤坚决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⑥换牙期间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
3.年轻恒牙列阶段(12岁~15岁)
此阶段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除智齿外,全部恒牙均已萌出。第一恒磨牙由于在恒牙中萌出最早,又由于解剖形态的特点,患龋机率高,龋损也较严重。第二恒磨牙虽在12岁以后萌出,龋病的发生率也很高。★儿童正确刷牙的方法
刷牙是预防牙病最行之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儿童应该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必须坚持2-3分钟。做到认真、细致地刷到每一颗牙齿,才能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齿:
竖刷法:把牙刷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转动刷头,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上下牙列面来回刷。
①刷牙顺序是先刷外面,再刷咬颌面,最后刷里面。
篇7:儿童保健知识
母乳的质和量只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6月后必须添加其他食物来弥补母乳的不足,以满足孩子的营养需要。
(一)添加原则
辅食添加的原则应是循序渐进,也即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同时应少盐不甜,忌油腻。
1、一种到多种
最初给孩子添加的泥糊状食物可选用米粉或自制的稀米粥。从加喂第一种食物的第一天起,就应仔细观察孩子的神态、大便和皮肤。如果孩子精神、食欲正常,无腹泻、便秘和皮疹,可在3~5天后添加第二种食物,以此类推。否则应暂停食物的添加。
2、少量到多量
由于婴儿的营养需求量和消化吸收能力不断增加,食物添加应从少到多。开始时每日加1次辅食;1岁时每日可加3次辅食;2岁时除母乳外幼儿每日可进餐5次。不仅次数增加,每次的数量也应渐次增加。
3、从稀到稠
以谷类为例,从稀粥到稠粥,从稠粥到软饭,就是由稀到稠的典型演变。
4、从细到粗
指添加的泥糊状食物的颗粒从细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如从肉泥、肉末到肉丁、肉片。
5、少盐不甜
小婴儿肾脏稀释和浓缩的功能较差,过多的摄入盐可导致肾损坏,尤其小于8个月的婴儿,食物中不宜加盐。此外,婴儿的食物中宜少加糖,过高的糖量有可能导致腹泻、引起肥胖。
6、忌油腻
主要是指忌油炸食物。因为高温会破坏营养素,且油炸后形成的高脂食物不易消化,有较强的饱腹感,对孩子的进食将产生不良影响
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的发生与社会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防治龋齿是儿童口腔保健的重点。此外还有牙龈炎和错颌畸形。口腔保健的服务内容包括:宣传基本的口腔卫生常识,如避免用奶瓶抵压上颌,避免婴儿含奶瓶入睡,在牛奶与饮料中尽量不加糖,多吃对牙齿保健有益的食品等。3岁以上儿童应学会自己刷牙,培养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或1年检查一次。积极治疗已发现的各种口腔疾病。其中,正确刷牙是预防儿童龋齿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刷牙的好处 预防因细菌引起的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病等,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而刷牙是最简便、易行、最有效的方法。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菌斑(细菌和软垢),不给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产酸腐蚀牙齿的机会,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另外,刷毛对牙龈组织的按摩可以增进牙龈的血液循环,使牙龈保持健康。
(二)刷牙方法
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对,尽管天天刷牙,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目前提倡的刷牙方法是:将刷毛尖端放在牙龈和牙冠交界处,顺着牙齿的方向稍微加压,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均刷到。同一部位要反复刷数次。此方法可有效控制菌斑及软垢,刺激牙龈,使牙龈外形保持正常。刷牙要动作轻柔,反复多次,面面俱到。
(三)刷牙时间
饭后20分钟是最好的刷牙时间,如果没有条件,也应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每次刷牙至少3分钟,刷遍牙齿的每个牙面,以有效地维护口腔卫生。
(四)牙刷与牙膏的选择
选用的牙刷必须符合要求:刷头的大小应适合儿童口腔大小,不宜太大,否则刷牙时不易转动。刷头的形状略尖,便于伸到口腔深处间隙中。牙刷柄要适合儿童手掌大小,握住牙刷能够舒服拉动。因此,一把选好的牙刷应有一样长的毛束2-4排,每排6-8束毛,刷头短窄,且刷毛较软。
目前认为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的效果较好。因为牙膏中的活性氟能促进牙齿表面的硬组织再矿化,增强牙齿对龋病造成的腐蚀作用的抵抗力。但是在含氟高的地区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以免加重氟斑牙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知识及防治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血色素)减少引起。在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对小儿健康和智能发育危害较大。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得这种病?主要因为这一时期婴幼儿: 生长发育快。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最快,3~5个月时为初生体重的2倍,1岁时体重为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快速增加,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容易缺铁。铁摄入不足。引起缺铁的主要原因是小儿铁摄入不足。人乳、牛乳中含铁均很低,但人乳中铁50%可被吸收,牛乳中铁吸收率约为10%。正常足月儿从 母体储存的铁可足够供应生后3~4个月造血的需要。从母体储铁最多是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所以早产儿体内储铁较少。如果生后不及时补充,缺铁是不可避免 的。铁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未经处理的鲜牛奶喂养婴儿可能因蛋白过敏而产生少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毫升。
此外,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均可影响铁的吸收、利用和增加消耗,促进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对小儿健康有什么危害?体内缺铁不是很快会表现出贫血,在贫血出现前缺铁就可危害小儿的健康。缺铁除影响血红蛋白生成外,还影响肌红蛋 白合成,使体内某些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全身各器官功能。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特别注意唇、指甲部分)、乏力、不爱活动,年长儿会说头晕、耳鸣。还 有食欲下降、少数异食癖(喜食泥土、墙皮等),常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缺铁影响小儿智力发育,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不 振,较大儿童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
篇8: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 将全部在园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0年6月3—18日。调查工作开始前由预防保健科医生对参与调查的老师进行统一培训。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分4部分内容:⑴一般情况:采用不记名调查, 了解儿童家长的性别、文化程度。⑵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单项选择法, 了解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共15题, 每题1分, 满分为15分。⑶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得途径。⑷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采用多项选择法, 共9个备选答案, 由家长按自己的意愿多项选择回答。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365份, 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有效答卷325份, 有效率为89.04%。最后对有效答卷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 男性124名, 女性201名, 男女比例为1∶1.62;男性得分为 (11.25±3.01) 分, 女性得分为 (12.49±1.98) 分, 女性的预防保健知识平均分高于男性, 差异非常显著 (t=4.48, P<0.01)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134人, 得分为 (13.11±1.85) 分, 大专以下的有191名, 得分为 (10.58±2.32) 分, 差异非常显著 (t=10.50, P<0.01) , 提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其得分有影响且呈正相关。
2.2 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知晓纯母乳喂养时间的有189人 (58.15%) ;知晓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的有92人 (28.30%) , 锌含量高食物的有71人 (21.85%) , 铁含量高食物的有125人 (38.46%) , 钙含量高食物的有241人 (74.15%) ;知晓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的有299人 (92.00%) , 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的有196人 (60.31%) , 预防龋齿方法的有253人 (77.85%) ;知晓鸡蛋过敏者不能接种流感、麻疹等疫苗的有106人 (32.62%) , 口服小儿麻痹糖丸用凉开水的有186人 (57.23%) ;知晓儿童腹泻如何护理的有74人 (22.77%) ;知晓导致单纯性肥胖原因的有284人 (87.38%) ;知晓手足口病如何预防的有245人 (75.38%) , 甲型H1N1流感如何预防的有254人 (78.15%) ;知晓乙肝传播途径的有52人 (16.00%) 。
2.3 家长获得预防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
网络261人 (80.30%) , 广播电视201人 (61.85%) , 报纸、杂志188人 (57.85%) , 医院内健教99人 (30.46%) , 其他96人 (29.54%) 。
2.4 家长对预防保健知识需求的顺位
儿童生长发育288人 (88.62%) , 儿童喂养275人 (84.62%) , 儿童智力发育265人 (81.54%) , 儿童常见病预防216人 (66.46%) , 意外伤害预防155人 (47.69%) , 预防接种143人 (44.00%) , 儿童心理卫生113人 (34.77%) , 儿童口腔保健104人 (32.00%) , 急救知识81人 (24.92%)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女性家长其预防保健知识平均分高于男性家长,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其预防保健知识平均分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主要原因为女性家长是儿童的日常养教者, 育儿经验代代相传, 更积极参与育儿网站、幼儿园QQ群等活动, 较男性更勤于相互交流育儿知识;而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注重科学育儿, 更愿意了解和学习保健知识。提示我们, 应联合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男性及文化程度较低家长的宣教, 使其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参与保健知识的学习。
3.1 加强对儿童及家长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 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能力
一些常规性的预防保健知识, 如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导致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及预防龋齿方法等内容家长掌握得较好;同时由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 我国加大了对此类传染病的宣传力度, 幼儿园内常见此类疾病的预防知识, 所以其知晓率也较高。但我们不能放松健康宣教, 如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的膳食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不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而且还增加其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肾脏病等的危险性[1]。肥胖群体干预应在幼儿园实施有助于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的控制和儿童体形的改善[2]。因此, 需要医务工作者将相关保健知识传授给保教老师及家长, 对儿童不良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进行干预。知晓率较低的是儿童腹泻处理、锌含量高的食物和乙肝的传播途径等知识, 特别是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最低, 仅为16.00%。主要是因为社会上某些媒体对乙肝进行不科学、不规范的宣传, 刻意夸大乙肝的危害性和传染性, 造成人们对乙肝的恐惧与错误认知。我们应与幼儿园相互配合, 加强对儿童家长此方面的宣教, 用科学知识占领宣教阵地。
3.2 获取知识的途径
家长首选通过电脑网络获得预防保健知识, 其次分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与张峰等的报道不同[3]。现在电脑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 已超越了传统的健康教育媒介。国家应建立专业健康教育网站, 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健教作用。
3.3 家长渴望得到的保健知识
家长最渴望获得的保健知识前3位为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和儿童智力发育, 与张峰等报道一致[3]。要求我们以此为重点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虽然儿童口腔保健的需求不多、预防龋齿方法知晓率较高, 但我国6岁以下儿童龋病患病率高达60%~80%[4], 提示儿童口腔卫生宣教工作还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的发展, 21世纪的儿童保健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儿童保健工作者也应不断地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5]。而健康教育投入少、收益大, 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家长会、宣传画和发放宣传册等各种形式, 构建医—园—家健教网, 提高家长保健知识水平, 促进家长知信行, 共同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曹艳萍.西宁市不同年份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8) :959.
[2]阎淑娟, 滕红红, 陈欣欣, 等.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群体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6) :591-593.
[3]张峰, 谢龙凤, 林小军.学龄前儿童家长210名基本保健知识认知程度现状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 12 (3) :261-262.
[4]郑燕, 张焕丽, 韩卫.预防乳牙早期龋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 :1731-1732.
篇9: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关键词] 儿童亚健康;日常调理;饮食保健;预防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1-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等导致现代人出现亚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成年人会出现亚健康,儿童也同样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也叫做“次健康”或者“病前态”等。本文主要抽取的2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出现亚健康的原因和分析调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收并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根据抽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定。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20例,女性80例,年龄区间在5-10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 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逐项评分,分数大于85分以上的定为健康状态;分数在84-70分之间的为亚健康状态;分数小于70分的定为疾病状态。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有听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 果
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
3 讨 论
3.1 导致儿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儿童都会有厌食和挑食的习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体内缺乏钙元素、碘元素和锌元素等元素,使得小儿的身材矮小,骨骼发育不良,头发没有光泽且枯黄,并且会在夜间出现磨牙等现象。同时由于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还会让儿童体内缺铁,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另外缺锌也会让儿童出现多动症等症状,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乱作小动作,啃铅笔头、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如果儿童因为饮食的不良习惯导致机体缺碘,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更大,缺碘元素会直接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增加了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极易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肥胖一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甜食等食物摄入量过多,再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和锻炼,导致体内热量无法释放。
3.2 日常调理
3.2.1 营养均衡摄入 家长要监督儿童不厌食,不挑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可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荤素搭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衡营养。
3.2.2 日光浴 适当的让儿童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吸收,避免佝偻病的产生。
3.2.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常言道“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一个人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就会丧失精力,面无神采,身体容易虚弱,疾病缠身。如果儿童出现了身材矮小,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其睡眠状况相关。因为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会让脑细胞得以充氧,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和生活。所以要让儿童保证睡眠时间在6-8h以上,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小时,保证早睡早起。
3.2.4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气血,提高免疫力,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助于消化。
3.2.5 興趣的培养 加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要让其抑郁烦躁,多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成长。
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总而言之,儿童亚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儿童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制定日常调理的方案,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针对儿童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案,研究和分析出儿童亚健康的具体原因,然后在日常调理过程中从运动锻炼、日常睡眠起居、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理,并加以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林元,陈水仙,邱行光,陈曦,陈起燕,黄欣欣,欧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患病率的5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815-2817.
[2] 金铃,孙远岭,蒋丽蓉,冯一.运脾方早期干预对营养缺乏性亚健康儿童食量和皮下脂肪厚度等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01):75-76.
相关文章:
儿童沙盘游戏相关知识02-18
《儿童营养知识讲座》听后感02-18
儿童节的活动总结02-18
儿童法律知识大全02-18
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02-18
六一儿童节知识普及02-18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常识02-18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02-18
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02-18
营养不良留守儿童论文提纲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