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移植(精选三篇)
肿瘤移植 篇1
自1980年ENNEKING提出了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外科分期以来,骨肿瘤手术切除边界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对ⅡA或ⅡB期骨肿瘤往往需扩大切除,骨组织距肿瘤边缘3~6 cm,软组织距肿瘤边缘1~3cm,手术切除造成大范围骨缺损。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虽然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是以牺牲自体健康组织为代价“以伤治伤”,会导致患者很多并发症及附加损伤[1]。由于自体骨来源极为有限,又增加伤病员创伤,因而很多国家采用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冷冻大段异体骨段或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于1998年6月~2008年1月,应用冷冻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选择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岁。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成骨肉瘤5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转移瘤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应用异体半关节移植12例,骨段移植10例,人工关节复合异体骨3例。
1.2 手术方法
良性及瘤样病变行包膜内切除,低度恶性骨肿瘤及骨巨细胞瘤行边缘切除,高度恶性肿瘤行广泛切除。异体骨取自健康脑死亡患者捐献尸体骨,2~8 h内严格无菌操作,截取连同关节端骨干,清除周围软组织及骨髓,置于-80℃深低温冰箱中。使用时50~60℃水浴复温30 min,0.5%洗泌泰溶液中4℃浸泡12 h,75%酒精浸泡30 min灭菌脱脂,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备用。设计好异体骨与受体骨接合面,选择适当内固定方法固定。本组应用螺丝钉固定6例,重建钢板固定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5例,交锁髓内钉固定9例。软组织重建用可吸收丝线或钢丝将主要韧带、侧副韧带、关节囊和肌腱固定于异体骨附着处,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本组异体骨段长度15~30 cm,平均20 cm,异体骨保存时间为3周~6个月。典型病例见附图。
股骨中上段皮质旁骨肉瘤,行包括病灶在内的2/3骨皮质切除,保留内侧1/3骨皮质,行长度为25 cm的大段同种异体冷冻骨移植修复缺损,行交锁髓内针内固定:A:术前;B:术后
1.3 术后处理
术后创面负压引流2~3 d,24 h引流液少于50m L可将引流管拔出,应用抗生素5~7 d。本组采用螺丝钉固定病例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4~6周后,开始行关节屈伸活动,术后3~6个月负重,扶拐保护至少18个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病例不用外固定,术后2~3 d开始行持续被动活动锻炼。
2 结果
2.1 局部复发及存活
8例骨巨细胞瘤全部存活,无肿瘤复发。成骨肉瘤无瘤存活3例,其中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截肢后于术后2年远处转移死亡,1例术后2年因肺转移死亡。其他12例恶性肿瘤,无瘤存活9例,带瘤存活2例,死亡1例。并发症感染1例,骨不连1例,关节强直1例。
2.2 骨愈合情况
X线检查提示坚强的外骨痂或骨性连接为骨愈合标准,术后12个月提示移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清晰,无骨痂生长或宿主骨端硬化为骨不连标准。本组共24例骨愈合,1例骨不连。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
2.3 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MANKIN等[2]评定标准,将功能恢复分为优、良、中、差4级。优:无并发症,肢体或局部功能基本正常,日常生活稍有受限;良:无明显并发症及疼痛,但肢体功能受限,不用支具可以负重;中:无肿瘤复发,但功能严重受限,需用支具,日常生活能力不如术前;差:肿瘤复发、感染、骨折需将异体骨取出或截肢者,以及死于远处转移者。本组优12例,良7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为76%。
3 讨论
煮沸、冷冻或冻干等处理的生物骨经历了蜂蜜或血浆的保存,以及酒精、福尔马林或硫柳酸汞等化学消毒液的保存[3]。目前,国内外对于异体骨和异种骨的保存积累了丰富经验,具体保存方法是:异体骨干、半关节骨段和全关节骨段保存于-80℃深低温环境中或冻干后保存于室温下的无菌真空容器中;异体骨粒和骨板经脱钙或脱蛋白处理后冻干,4℃冰箱冷藏保存[4]。冷冻保存异体骨可抑制有破骨作用的蛋白酶及细菌生长,保存其生物活性和生物力学特性[5]。同种异体骨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与自体骨相近,可以长期保存,是目前最常用的替代自体骨移植材料。由于同种异体骨与宿主之间有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可诱发宿主的免疫排异反应,导致异体移植骨与宿主骨的愈合过程延迟或移植骨被吸收。适当对异体骨进行预处理可减弱其诱发的宿主排异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采用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物,可减弱移植骨的抗原性。低温保存前刮除不必要的软组织、骨膜和骨髓,用50~60℃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助于去除骨髓脂肪等抗原成份,而不破坏移植物的骨诱导活性[6]。本组25例术后均未见严重的免疫排异反应,有2例长段骨关节移植术后早期伤口有较多淡黄色渗出液,经激素等药物治疗2周后渗出液消失,移植骨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愈合过程相似,但自体骨愈合能力明显优于异体骨。异体骨的愈合是爬行替代过程,其爬行替代不仅从异体骨与宿主骨连接处,也从植骨周围向中央进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修复程度与移植骨的性质和大小有关,较小的松质骨粒移植容易达到完全修复,长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在体内“爬行替代”同化的速度非常缓慢,但这一过程始终都在进行[7]。ENNEKING等[8]发现移植骨内部“爬行替代”主要发生在移植骨浅表面和两端,移植骨术后5年仅有20%被新骨替代,深层未修复部分仍保持原有的结构。MUSCOLO等[9]对股骨骨关节或骨干移植22年以上的随访表明,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的远期疗效令人鼓舞,虽然一些患者移植骨发生疲劳骨折,但骨折经适当处理可自行愈合,说明移植骨已“活化”而获得修复再生的能力。MANKIN等[10]报道219例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2年以上随访,最终优良率在75.3%,但曾有6%的关节不稳定,13.7%的延迟连接,18.9%的骨折,14%的感染。针对同种异体骨干或骨关节移植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充分负压引流以防止感染;选择最佳形态匹配的关节移植物,保持正常软组织张力,完善的关节韧带和关节囊重建以避免关节不稳定;移植骨与宿主骨紧密对合,坚强的内固定,结合部植入自体松质骨,以减少骨不连接的发生;适当外固定,长期配用支具以预防疲劳骨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疗效优良率。
摘要:目的探讨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和关节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8年1月,应用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术后巨大骨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的25例。应用异体半关节移植12例,骨段移植10例,人工关节复合异体骨3例,螺丝钉固定6例,重建钢板固定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5例,交锁髓内钉固定9例。结果该组24例骨愈合,1例骨不连,愈合时间3~10个月。按Mankin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7例,优良率为76%。结论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骨肿瘤,同种异体,移植
参考文献
[1]LAN X,YANG ZM,GE BF,et al.Culture of osteoblasts on bio-derived bones[J].Chin J Traumatol,2005,8(2):86-90.
[2]DONATI D,GIACOMINI S,GOZZI E,et al.Allograft arthrodesis treatment of bone tumors:a two-center stud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400):217-224.
[3]CHANG DW,WEBER KL.Use of a vascularized fibula bone flap and intercalary allograft for diaphyseal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primary extremity bone sarcomas[J].Plast Reconstr Surg,2005,116(7):1918-1925.
[4]BAE DS,WATERS PM,GEBHARDT MC.Results of free vascularized fibula grafting for allograft nonunion after limb salvage surgery for malignant bone tumors[J].J Pediatr Orthop,2006,26(6):809-814.
[5]MNAYMNEH WA,TEMPLE HT,MALININ TI.Allograft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scapula[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405):223-229.
[6]GERRAND CH,BELL RS,GRIFFIN AM,et al.Instability after major tumor resec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Orthop Clin North Am,2001,32(4):697-710.
[7]MATEJOVSKY Z JR,MATEJOVSKY Z,KOFRANEK I.Massive allografts in tumour surgery[J].Int Orthop,2006,30(6):478-483.
[8]MUSCOLO DL,AYERZA MA,APONTE TINAO LA,et al.Use of distal femoral osteoarticular allografts in limb salvage surger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11):2449-2455.
[9]MOORE DR,HALPERN JL,SCHWARTZ HS.Allograft ankle arthrodesis:a limb salvage technique for distal tibial tumor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40:213-221.
肿瘤移植 篇2
关键词:自体组织瓣移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是肿瘤好发部位之一[1], 肿瘤切除后遗留下的缺损, 尤其部分缺损会出现功能丧失、面容破坏等后遗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 患者术后护理十分关键, 术中根据病灶范围对口腔颔面部缺损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 使患者基本功能得到恢复, 术后加强护理干预能够辅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选取2012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在我院耳鼻喉、口腔科病房治疗口腔颔面部缺损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肯定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来本院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治疗的40例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年龄40~70 (55.2±2.5) 岁, 其中舌癌16例, 颊癌4例。前臂桡侧皮瓣修复11例,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7例, 腓骨肌皮瓣修复2例。2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 其余18例均未发生张口、吞咽困难。观察组年龄42~67 (54.5±2.3) 岁, 其中舌癌15例, 颊癌5例。前臂桡侧皮瓣修复10例,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7例, 腓骨肌皮瓣修复3例。1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 其余19例均未发生张口、吞咽困难。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 确诊为颔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患者; (2) 能按计划坚持治疗并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手术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腓骨组织瓣均采用小腿侧作为供区, 常规取小腿外侧, 根据软组织缺损范围来规划皮岛, 切开皮肤自上而下解剖腓骨血管蒂, 保留1cm左右肌袖以保证腓骨供血完整[2], 在切开骨膜时做环形剥离, 使用线锯斩断腓骨上下端, 腓骨旋转后结扎切断肺血管远端, 切开腓骨后肌, 进行腓动、静脉解剖至腓骨干发处, 沿途结扎分支对腓骨进一步解剖, 为缩短腓骨瓣离体时间过长, 用铝丝夹板制作外科模板并用钛板固定, 将腓骨瓣断蒂移至受区, 先行静脉吻合再行动脉吻合。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在肌膜表面上翻起组织瓣, 根据需要解剖皮瓣的长度取头静脉和桡动脉, 结扎分支, 受区血管制备后断蒂, 拉拢对位缝合。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 术前护理。部分患者会因为手术治疗改变外表而犹豫不决, 也有部分患者因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反复、手术过程中对器官造成的毁坏、生命质量下降等, 而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行为。因此针对不同患者应采用不同的疏导措施, 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具体情况。如面部肿瘤会影响患者的食物摄入情况[3], 咀嚼、吞咽困难, 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具体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并做出判断,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于咀嚼、吞食困难的患者, 在遵医嘱的情况下, 给予鼻饲饮食。依据个体情况, 术前告知患者术后会对语言、卧位、进食等造成一定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取得患者配合。告知患者术后注意静卧, 勿侧卧。指导患者术前与家属练习手势及图文表达方式, 以便术后用手势或图文代替讲话。指导患者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口腔感染。 (2) 术后护理。 (1) 患者应固定头部位置, 禁动1w左右, 防止血管蒂过度牵拉。1w后患者可逐步下床活动, 不可扭转头部, 保持组织瓣正常提供血液[4], 防止压迫皮瓣。保持皮肤清洁度, 定时观察并记录皮肤情况。气管切开者术后注意气管套管常规护理, 套管系带不应过紧, 防止压迫血管蒂造成组织瓣坏死。 (2) 定时观察并记录移植皮瓣颜色是否与供应皮瓣颜色一致, 皮瓣变为紫黑色斑时应及时处理并通知主治医生。 (3) 口腔护理, 为防止伤口感染, 确保组织瓣成活率, 护理人员每天给患者口腔特殊护理, 用3%双氧水擦拭口腔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次/d。若患者对双氧水产生抗拒则改用0.2%呋喃西林漱口液代替。冲洗时为避免误咽、呛咳, 采用本科室新近开展的吊瓶式口腔冲洗法, 边冲边吸, 动作轻柔, 避免口腔缝线脱落及刺激伤口, 同时应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 (4) 供区护理, 前臂取皮后将肢体抬高, 观察血液循环程度;胸部取皮后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防止气胸并发症;腓骨去皮后将患者下肢肢体抬高, 观察血液流通情况。 (3) 舌癌患者在行舌部分切除术+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虽然缺损舌已修复, 但舌功能恢复较慢, 3w左右舌部才能进行锻炼, 本组患者在6w后舌部可灵活运动, 语言逐渐清晰。 (4) 颊癌患者在组织瓣移植修复后, 患者张口困难, 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锻炼防止移植组织挛缩, 本组患者2w可恢复张口功能, 术后恢复良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修复满意度: (1) 术后可正常恢复口腔咬合, 张口度正常, 面部无瘢痕, 经X检查良好对位, 为满意; (2) X检查良好对位, 面部有不清晰瘢痕存在, 张口度对日常生活无影响, 为一般; (3) 口腔咬合对位不严, 对语言功能有影响, 为不满意。满意度= (满意+一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由2名实验员交叉记录、校验, 得出完整数据导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 (±s) 、 (%) 表示, 采用t、χ2检验, 结果以P<0.05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
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5.0% (19/20) , 对照组修复满意度为65.0% (13/20)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2.2 比较两组修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 (1/20) ,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5/20) ,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口腔颔面部肿瘤切除会导致组织大块缺损, 严重者会造成面容破坏和器官缺失。恢复术后组织缺损和生理功能问题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类组织瓣应用于整复组织缺损, 较好的恢复了颔面部外形缺损和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组织瓣分为带蒂组织瓣和游离组织瓣[6], 带蒂组织瓣有供血良好、成活率高的特性, 常用于不同缺损部位修复;游离组织瓣随着显微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 广泛应用于口腔颔面部肿瘤切除手术后缺损修复中[7],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晚期口腔颔面部肿瘤术后大型缺损修复最佳游离组织瓣是胸大肌肌皮, 胸大肌肌皮具有供血好、成活率高的特性, 能提供大量皮肤、肌肉组织, 可填充头部多处缺损, 供区可直接缝合。
成雨生等[8]表示口腔颌面部缺损自体组织瓣修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患者需静卧1w, 不能自理, 因此, 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使患者建立信心,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 与家属就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沟通,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注意患者移植皮瓣是否正常, 及时发现组织瓣血运、是否存在变色等情况, 观察并做好记录, 注意口腔护理与皮瓣供区护理, 患者在皮瓣移植后语言功能暂时会受到影响, 恢复期间注意张口锻炼防止移植组织挛缩。相关文献报道, 105块组织瓣修复成功率达到98.5%。本研究中显示自体组织瓣修复成功率达到95%, 影响修复术结果的因素有:较有临床移植能确保使用组织瓣无损伤[9];手术相关人员均有血管管腔吻合经验;术中患者原病灶可能出现出血过多, 导致手术失败;血管摆放不合理, 血管扭转形成血栓;是否正确放置引流管;术后应及时检测患者情况, 若有意外马上采取抢救措施。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5.0% (19/2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 (13/20) , 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 (1/2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5/20) , 差异显著 (P<0.05) 。因此, 对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行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志琼, 陈丽慧, 方雪梅, 等.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0) :326-326.
[2]陆金星, 朱海艳.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早期监测及干预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3) :2177-2179.
[3]程燕波, 霍秀英, 李瑞平, 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 2013, 25 (11) :1618-1620.
[4]陈丹, 杨凯, 陈睿, 等.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4, 43 (12) :1445-1447, 1451.
[5]邓伟, 黄代营, 王鸿, 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4, 37 (4) :404-405.
[6]刘凤林.细致化护理模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围术期中的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 2012, 9 (12) :116.
[7]胡昕.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27) :2555-2556.
[8]成雨生, 李文鹿, 许磊, 等.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8 (3) :161-164.
肿瘤移植 篇3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三叶青:由华东医药公司中药分公司提供。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制备:将1kg三叶青用8L乙酸乙酯提取3次, 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后, 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实验动物与瘤株
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C57BL/6J小鼠, 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实验试剂
小鼠血清IFN-γ、TNF-α、IL-2检测试剂盒:美国R&D公司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
取接种Lewis肺癌瘤株10~14天的C57BL/6J荷瘤小鼠3只, 颈椎脱臼处死, 无菌条件下取瘤组织, 剥离血管及黏附的其它组织, 在无菌平皿中剪碎, 置组织研磨器中加4℃生理盐水, 轻轻研磨过滤, 制成瘤细胞悬液, 0.4%台盼蓝计数, 细胞活力大于95%, 调整细胞为1×107/ml。消毒小鼠右前腋, 取0.2ml上述瘤细胞混悬液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建立模型。
2.2 分组与给药
体重20~22g小鼠接种24小时后随机分组、编号, 分为4组:三叶青高剂量组 (10只) 、三叶青中剂量组 (10只) 、三叶青低剂量组 (10只) 、模型对照组 (10只) 。将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用无菌蒸馏水配制成低 (相当于生药0.5g/ml) 、中 (相当于原药1.5g/ml) 、高 (相当于原药2.5g/ml) 3个浓度, 于小鼠瘤细胞接种后24小时开始每天灌胃给药, 每只0.2ml, 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每天1次, 连续给药14天。
2.3 观察指标与测定
末次给药后24小时, 摘取小鼠右侧眼球取血后脱颈处死, 用眼科剪分离剥取肿瘤, 胸腺及脾脏, 称取质量。计算各组小鼠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抑瘤率 (%) = (对照组平均瘤重-治疗组平均瘤重) /模型组平均瘤重×100%;胸腺 (脾) 指数=胸腺 (脾) 重 (mg) /10g体重。取小鼠静脉血0.4~0.6ml, 室温静置后离心取上清液, 采用美国R&D公司提供的试剂盒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TNF-α、IL-2的含量,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显著性水准为P<0.05。
3 结果
3.1 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
见表1。
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3.2 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见表2。
3.3 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肺癌移植瘤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见表3。
4 讨论
目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其治疗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中药对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改善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都有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均可减轻瘤体质量, 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 瘤体质量逐渐减轻, 抑瘤率逐渐增高, 表明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其抑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胸腺为机体免疫的主要调节者, 是人类主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通过分泌胸腺激素, 影响并调节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脾脏和胸腺结构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实验结果表明:三叶青高、中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一定提高, 表明三叶青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IL-2、IFN-γ主要由Th1细胞分泌, 不仅能促进CTL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的增殖, 增强CTL的功能, 激活NK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巨噬细胞, 增强其杀伤活性;而且还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IL-2能够促进IFN-γ的分泌。IFN-γ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增加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Ⅱ分子的表达;并且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抗肿瘤血管生成。TNF-α是一种单核因子, 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TNF-α在体内、体外均能杀死某些肿瘤细胞, 或抑制其增殖。本实验结果显示, 三叶青高、中剂量可使肺癌小鼠血清中IFN-γ和TNF-α提高, 较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明三叶青能通过提高肺癌小鼠血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来发挥抗肿瘤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丁钢强, 郑军献, 魏克民, 等, 三叶青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及原代大鼠肝细胞的体外毒作用研究.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