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游戏整理(精选6篇)
篇1:课堂游戏整理
课堂游戏整理
1.心有灵犀(普通版):一个比划一个猜。
道具: 单词卡片、计时器 【通用】 2.心有灵犀(声音版):只能用拟声的声音来描述物体。
道具:单词卡片、计时器 【通用】 3.心有灵犀(隔墙板):其他人转过身去,依次转回来,模仿前一个人的动作表演给下一个人。最后一个人要猜出来是什么。注意:要一组一组的来进行,不能两组同时进行。【高年级】
道具:单词卡片、计时器
4.萝卜蹲。道具:单词卡片 【低年级】
5.看这边:先是个人游戏,谁出错了就要读单词。升级版是小组游戏,小组全部通过才算通过,不通过就得全组读单词。
道具:硬板手掌、单词卡片 【高年级】
6.60秒不NG:小组内的成员每人把单词全都读一遍,且要在60秒之内。否则就要重新开始。
道具:单词卡片、计时器 【高年级】
7.终极密码:确定一个数字,两组分别猜,并根据猜的内容缩小范围。最后猜中的那一组接受惩罚(读课文读单词或者其他)。【高年级】 8.Yes or No:两个人头上分别有一个单词,可以问对方问题,对方只能用yes 或者no来回答。
道具:单词卡片 【高年级】
9.贴鼻子:画一个脸在黑板上,画一个鼻子在纸上,鼻子纸后面贴双面胶,两人一组,一个蒙着眼睛,一个指挥贴。(根据年龄大小分别用中文和英文)。
道具:把鼻子画在纸上、双面胶 【通用】 10.猜谜语(英文)
道具:教师准备多个英语 【通用】
11.一反常态:教师说口令,同学要做相反的动作。例如:turn left,学生要做 turn right。
道具:教师准备多个口令。【高年级】 12.七巧板:分成两组,分别拼出指定的图案。
道具:两幅七巧板、七巧板拼图 【通用】
13.碰地雷:把单词卡片放到白板上,在画一个地雷,大家一起读单词,地雷遮住的单词不能读,读了就要受惩罚。
道具:单词卡片、地雷卡片 【低年级】 14.补全句子:针对本节课学的对话,例如:教师说my name,学生则要说my name is XX。【低年级】
15.拍手掌:教师拍皮球,学生闭眼数教师拍了几下,当教师问到what is the number?时,学生要用英语说出数字。教师可以拍几下停顿并且再拍。【低年级】 16.各就各位:每个人指定一个角色,教师读一篇短文,读到哪个角色做什么动作就要相应的做出来,反应不出来的要接受惩罚。
道具:角色丰富的小短文,可以根据课文所学的内容来找短文。【高年级】 17.滚皮球:教师说字母,把皮球滚到谁,谁就要说相同数量的后面的字母。
道具:皮球 【低年级】
18.友谊之圈:内外两圈面对面站好,音乐开始,两圈反方向开始转。音乐停止,对面的两个人要进行问候。【通用】
19.找颜色:5种颜色卡片按照顺序摆放,规定时间内大家记,并且找一位同学上来蒙住眼睛,按照顺序指出来。(或者是,抽走一张,让蒙住眼睛的同学猜是哪一张。也可以是其他单词)。道具:单词卡片。
20.指鼻指眼(普通版)21.指鼻指眼(增加难度版):说到什么不能做什么。
22.听单词做动作:教师说到的词组,学生要相应做出动词的动作。(注:本课如果学的是动词或者动词词组)。23.Bingo(普通版):能够写出单词,教师只需要准备bingo的空白纸。
道具:bingo空白纸 24.Bingo(简单版):教师把单词都写好,学生只需画叉就可以。25.数字敏感(联合版):每个学生写在纸上一组数字,交叉进行说数字。26.数字敏感(对抗版):每一组谁先传到最后谁就赢。27.Hangle man 28.击鼓传花,读单词
道具:花
29.拼字母:每组有26个字母的卡片,教师说到哪个单词,就要拼出来,用时最少的获胜。
道具:字母卡片
30.字母大小写:一组拿大写字母,一组拿小写字母,说字母,谁先站起来谁赢。31.Listen and touch:把单词卡片放到白板上,让同学上来,说到哪个要拍哪个卡片。
32.幸运52猜价格:一个同学猜价格,一个同学说more or less。33.一列为一组,给最前面同学说一个单词,一直传到最后,谁先说出来谁就赢。34.What’s time is it?12名同学分别代表钟表12个时间,围成一圈,大家一起说what’s time is it?What’s time is it?教师突然指向一个同学,大家根据数字回答,It’s ···,同时蹲下,只有被指到的小朋友站着。35.I’m going on a vacation,I need···或者是 I have a bag,there are ···。充分发挥想象。
篇2:课堂游戏整理
发音
A.Mouth game T:look at my mouth, what did I say(ss will pay attention on t`s mouth)e.g:cat / dog /monkey/
t:dog ,which one B.pass the sound
T:I will tell the fist student(e,g:Tom)how to read the word ,the others can`t listen and see.Tom tell the sound to next one ,and one by one.the last one should tell me what he she heard.C.Do the action with me(音标操)单词(很多亦适用于句子)1.Up and down蘑菇蹲
For example:Lily 蹲,lily蹲,lily蹲完Echo蹲;Echo 蹲,Echo蹲,Echo蹲完Rindy 蹲;…
A.Magic finger T: let`s paly “magic finger”game,(e.g: cat)how many fingers can you see?If two,read the “cat”-cat cat More difficult(加大其难度):plus(+)/Minus(-)1、2、3....B.Bitting the words t:look at these, i need 2 ss come here,I say one of them and say go, you 2 go to bit the word asap.who got it first,who win!(图片可以贴在黑板上墙上地上|椅子)
C.Ball game(道具:1~2 ball(s)
(a)catch the ball
T:everyone read the word”cat”if I throw the ball to you(动作),you need to catch(动作),you should stand up, say”cat”
Read after me “cat cat cat…” Ss:cat cat cat…
(b)pass the ball T: pass the ball one by one(动作分解),you should keep reading“cat cat cat…”.when I say stop,who hold my ball,stand up and say”cat”twice/three times/…(罚读逐渐加倍)
(c)hiding the ball T:hide the ball and keep reading“cat cat cat…”,when you ok,I wii turn around to find the ball.i have twice to find it(机会根据人数)If I cann`t find it,everyone got one star!(奖惩可以给星星,或画吊死鬼,吃苹果,爬楼梯)Ps:这个游戏适合:t-s /s-s/b-g/g-g
(d)wolf game(搭上小火车)T:1.I have a train,the train is coming,(火车的动作)if you read it well,you can come up ,and get on my train,(keep reading“cat cat cat…”)
2.the wolf is coming,you need to go back to your seat and sit down
3.if I catch you,read it 4 times Ps:游戏规则比较复杂,可以用适当的中文解释
D.listen to my order(听指令做动作)
T:(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Touch your head(eye,ear,nose...)/Put up your hands/Close your eyes/ …who is fastest,who is winner.ss:(听到后便做这一动作)。
Ps: 这个游戏可训练学生听祈使句并快速反应的能力。
1.可以用来发出指令的词句还有:Touch your book(your pen,the desk...)Open the door(your book...)。Hold your book(pen, pencil...)。Wash your face(hands,teeth...)等。2.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或该两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上前继续进行。
E.Simon says 西蒙说(Joy says)T: let`s play “Simon says ”game
“Simon says, touch your nose.” Just say “touch my nose”and touch your nose if“Touch your nose.”(“Simon says”,也可以不说。)Don`t touch your nose。
Ps:如教师说“Touch your nose.”,而学生做了摸鼻子的动作,便算错了,要扣分。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获胜。这个游戏的玩法与[d]差不多,不同的是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E.passing my words.传话
T:I will give the last ss in the group the same card,I say begin,the last s say the words to the s in front of you,like this(动作说明)one by one,I need the fist s to tell me,which group is the fastest ,which one win!Ps:每一纵排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老师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写一句话。在老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把纸上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话写到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F.telescope.望眼镜
T:I need a s come here.just like me ,look at the word as you like.let the others guess.if you know rise up your hand,say “let me try”to tell me the answer.H.carpet.地毯
T:(在黑板上画一个地毯)
句子
A.complete my sentence(完成句子)T:can you complete my sentence,e.g:this is train.Ss: this is train.T: this is xx.Ss: train.T: this xx Ss:is train B.clap your hands!拍手
T:do whit me“this is my train”(边说边拍,一拍一个词),Where did I stop? Eg:(1
3)
this is train, Ps:一开始有出声读,后面就用嘴型提醒.C.Where is my chair?(抢椅子)T:game time “Where is my chair?”from this one to that one ,we can sit down(比参与人数少一张).Understand?/clear?
Everyone stand up,follow me ,do with me!“this is my train…”
One two three,stop!find your chair!You don`t have a chair,say it 4 times.Ps:游戏可以玩三轮,没被淘汰的ss就有奖励 catch the finger
T:Everybody put your finger under Other′s hand,keep reading〝Listen!my mother is calling me.…”,when I say stop,if catch other′s finger,you can get the point.﹝或:说单词时让学生点老师的手掌,老师来抓﹞
high low voice
T: If I say 〝cat〞loudly, you should say it lowly.If I say 〝cat lowly, you should say it loudly.﹝比手势,亦可在黑板上画大喇叭小喇叭,当老师指到哪个学生就用大音量小音量读,可分两组PK﹞
Stand on one foot
T: Stand up with one foot and keep reading 〝My mother is calling ,too.〞,who stands more longer can get more point.Hold the flag﹝举旗子﹞
T:I will give you 2 flags, one is blue, one is red, you should hold the flag one by one and keep reading〝cat〞,when I say stop, if red on you can get one point,if blue on you can not get point.Paper scissor rock T:Paper scissor rock,read the word for 3 times.﹝孙悟空唐僧妖怪﹞
Jumping game T:put all the word cards on the floor﹞When I say 〝cat〞,you should jump to the 〝cat〞.﹝亦可让两人PK学生﹞
2.touch game For example: colour T:If I say touch red ,you should touch anything red in the classroom.Such as,red chair,red wall… ﹝也可用于touch身体部位等。﹞
3.Who is more quickly?
T:I need 2 Ss to come here,I will give each of you one card,and you hide it.When I say 〝One Two Three,go!〞Show you card to each other,and who say the word more quickly can get one point.S1&S2各拿一张卡片,背对背,教师说:“1 2 3 turn”,两位学生迅速转过来读出对方卡片的单词。快的2分,慢的1分。
4.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游戏玩法:两名学生面对面用手搭桥,其他人边说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边从桥下经过,当老师说stop的时候,搭桥的学生将手放下,被捉到的学生得一分,其他人得两分。
5.Throw the handkerchief﹝丢手绢﹞
游戏玩法:全班围成一个圈,先决定由谁开始先丢,拿着闪卡(或是手帕)丢在一个人的背后,被丢到的人应该立刻捡起闪卡去追丢的人,追到就拍他一下,丢的人要尽力绕一圈跑到被丢的人的位子上坐下,输的人必须到前面做下一个丢闪卡的人
1.spider man T:the spider man want to save people,but he need your help,if you can read the word lowly,he will save more people.2.wooden child﹝123木头人﹞
教师或选一名学生背对学生进行单词操练,当教师或学生转过身时其他同学保持原来的姿势变成木头人。3.spider man﹝蜘蛛侠﹞ 4.Pad Pad 教师背对着学生站立,学生一边读单词或句子一边向前走,教师回过头必须停下来,谁先拍到教师的后背并且没被教师抓到就算赢。对方的单词谁获胜。5.Play basketball 6.Whose name? 来时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单词或句子,当老师突然喊学生名字时,被喊到名字的学生马上起立说出单词,老师在喊名字时手指同时指向另外一个孩子,如果被知道的孩子起立就会被扣分。7.We are the same 根据教师说到得数字,学生站起来并读出来,可用骰子积分。
8.Good memory 学完的单词反扣过来放在地上,让学生回忆。9.Left Right﹝向左走向右走﹞
教师踏步走,当踏左脚时男孩读,踏右脚时女孩读。10.Who is the best? 当给学生看的是单词时,学生只需坐着说出单词;当给学生看的是单词图片时,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出单词,谁最快最准得分。11.Say and do ﹝心有灵犀﹞
当学过两三个单词后,两个学生站前面,在老师的指令下同时转一圈说出单词,若说出的是一样的则两人得分,否则不得分。12.Carry water﹝小和尚挑水﹞
当教师叫到一同学名字,与他相邻的两个人要说出单词或句子
具体句子或语法
a.Guess game(in 10 questions十个问题)T:I need a s to guess,come here!the others j
这个游戏可以由一人出题一人猜,可以一人出题多人猜,也可以将学生编成每组10人的两个组,在两组间比赛。出题的人可以想出任何一样东西,例如一种动物、植物、一种交通工具,或一个人等,把它写在纸上,并将纸扣放在讲台上。猜的学生可以问10个问题,但只能问一般疑问句,如“Is it an animal?”“Does it have four legs?”等。出题的人只回答:“Yes.”或“No.”。如果问了10个问题还猜不出,就算输了。如果采取两组比赛的形式,由一组出题另一组答,则猜的组可以每人轮流问一个问题,出题的组每人轮流回答。
[71]排队造句
这个游戏可以用来练习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的变换。教师根据句子的长短准备若干卡片。如句子“This is a red pen.” 要准备6张卡片,其中 “this”和“is”,要在正面大写“This”和“Is”,反面小写“this”和“is”,标点符号正面写句号“.”,反面写问号“?”。游戏开始,教师将这六张卡片发给六位学生,然后说一句话,如“这是一枝红色的钢笔吗?”(或用英语说:“Is this a red pen?”), 这6位学生听到后应立即按句子次序排好队并将卡片高高举起。拿“is”的要将大写的一面朝外,拿“this”的要将小写的一面朝外,拿标点符号要将问号朝外。这个游戏也可以在两个组之间竞赛,站队站得快和准的组获胜。
这个游戏还可以用于these are句型、have句型、there be句型、be going to句型、以及现在进行时态、过去进行时态、一般将来时态、现在完成时态等。[72]自我介绍
这个游戏可以用来练习am 和 is 的用法。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卡片,上面写上一个人名和三个数字,如:“Mike,12,6,3”,其中“12”代表年纪,“6”代表班级,“3”代表年级。游戏开始,教师将卡片扣着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上前来抽卡片。学生要根据卡片上的内容作自我介绍说“I am a boy.My name is Mike.I am twelve years old.I am in Class Six,Grade Three.”这个游戏也可以在两个组之间竞赛,由两组轮流派一位学生上前抽卡片并作自我介绍。如果说错了就要扣分,扣分少的组获胜。
[73]看图猜人
这个游戏可以用来练习说fat, thin, tall,short等形容词。教师事先准备好4张画片:Tom又胖又高,Jim又胖又矮,Mike又瘦又高,Bob又瘦又矮。然后让一位学生上来,用一分钟看这4张画片,然后面对全班站立,另找一名学生站在他身后,抽一张画高举过头,并说“Who is he? Please guess.”猜的学生可以问“Is he tall?”“Is he fat?”等,全班学生用“Yes.”或“No.”回答。猜的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后可说“Oh,I see.He is Mike.”
[74]传东西
篇3:幼儿区角游戏中整理习惯培养策略
一、借助图标创设发展性的区角环境, 帮助幼儿学 习自觉整理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认知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前提, 行为和认知间有着密切联系, 幼儿整理能力的发展不是被动地接受, 幼儿具有对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主动性, 环境的力量只有在适合幼儿当前认知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才对幼儿发展有意义。因此, 发展幼儿的整理能力必须在创设良好的区角游戏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实践证明, 宽松、自主的环境是幼儿喜欢的, 开放、操作性强的材料是幼儿乐于接受的, 清楚、明确的图标是易于幼儿摆放的。
1.以规则性图标提高幼儿自觉整理的意识
(1) 师幼共同制定区角规则, 形成自我约束意识。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建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规则是行为与活动的准则, 而规则的制定与遵守不能只依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应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 尊重幼儿的意愿, 满足其需要, 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观。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等。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 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
(2) 设计规则性图标, 帮助幼儿认识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的指示做游戏。所谓规则性图标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简单的标记, 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 从而抑制不良行为, 促使他们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教师鼓励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图标。如讨论图书区的规则时, 幼儿提出“不能撕书, 要看一本书拿一本书”, 该怎么画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 分组合作画出不同的图示, 再通过选举“我最喜欢的标记”、大家投票决定, 最后采用画“一只手碰到破书、书哭了”的标记表示“要爱护图书, 不能撕书”的规则;画“一只眼睛加上一只手、数字1、书”表示一句话规则:“要看一本书拿一本书。”表达了孩子的情感和童趣,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为了保证不随便摆放物品, 为了让幼儿较快地收拾整理, 孩子们还在每个区角给物品贴上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 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
2.以循序渐进的图标,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整理的方法
图标是教师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 更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显现。巧妙地运用图标, 利于教师有效地管理幼儿和开展活动。但图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游戏区角内, 图标的使用应随幼儿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随之改变。因此, 设计循序渐进的图标更能促进幼儿对整理方法的习得。
(1) 深化图标。刚开始孩子对图标运用不熟悉, 许多学习方法尚未形成, 一些常规还需不断提醒。根据这一特点可设计一些具体形象的实物图标, 力求以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表示事物最主要的特点或内容, 通过图标暗示作用, 提醒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学习整理。但随着幼儿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应不断深化图标, 从具体形象的实物图标逐渐转化为暗示性图标。这一环境中的每一类物品, 都已整理了一半, 已整理好的部分, 也就是幼儿模仿的范例, 它暗示着一定的方法或操作要点。比如, 中大型积木要整齐地、紧密地排列在盒子里、箱子里或堆放在某处;图书要从小到大理好, 书脊朝一个方向, 或者整齐插放在书架上。
(2) 优化图标。当图标不能适应幼儿或游戏需要时应对其进行优化。例如, 我们在游戏开始前把“爸爸“”妈妈”等象征不同身份的人物挂牌分别投放到了跳跳兔家和灰灰鼠家, 并将不同人物的使用物件也做了相应摆放位置的图标。游戏结束, 玩具的摆放位置基本无误。但随着孩子观察能力及认知水平的提高, 原先的图标不再适合幼儿的游戏需要。因此, 我们更换了那些具体形象的图标, 提供一些分类摆放的图标。如设计餐具、床上用品和家用电器的简化图标, 提醒幼儿整理物品可进行归类摆放, 通过图标的优化让幼儿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
(3) 淡化图标。当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后应逐渐淡化那些特别具体的标记, 进而渗透一些抽象的标记。这一环境对幼儿来说, 无范例和暗示, 幼儿主要凭借自己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经验, 通过反复尝试, 甚至在一次次“失误”后, 方会整理各种玩具材料。比如, 一盒积木要反复多次, 才能放整齐。我们还根据各组幼儿的能力水平, 酌情提供了“好办法画册” (里面画了一些整理某些玩具用品的方法、要点、主要步骤) , 供幼儿遇到困难时参考。
二、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促进幼儿形成自觉整理的 行为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采用比喻、拟人化的情境, 吸引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参与, 以游戏诱导的方法, 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 在无意识中受到诱导。比如, 放回原处, 是“回家”;把玩具拆下来放好, 是“脱衣服睡觉休息了”; 同一类玩具放在一起, 可以说成“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等。拟人化的情境、儿童化的语言, 幼儿喜欢、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 使幼儿关于整理的认知逐步内化。在幼儿活动过程中, 教师是观察者、参与者, 要善于发现幼儿整理方面的问题;进而成为帮助幼儿习得经验、拓展经验的引导者、合作者;当幼儿出现问题时, 教师又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支持者与帮助者。既是教师更要善于“退位”, 当固有的一切已不能适应幼儿、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时候, 就应支持幼儿的大胆创新, 才能促使幼儿在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中不断发展进步, 逐步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而无论以何种角色出现, 教师始终要处于隐性控制地位, 既要撑起“支架”, 又要适时拆除“支架”,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 提高规范性的整理能力。
2.幼儿自主推选管理者, 调动幼儿自觉整理的积极性
幼儿是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学习发展的, 同伴是幼儿共同学习的主体, 同伴资源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幼儿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受诱导能力强的幼儿就表现为更快获得关于整理方面的认知, 体现发展的差异性。他们的进步在不知不觉中给能力弱的幼儿作出了示范和指导, 因而成功地利用榜样的示范, 让其余幼儿也能在榜样的启发下, 由他人的活动经验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转化, 变成一种自我意识或能力, 也就是初步有序的整理习惯的养成。
最后, 在巩固阶段孩子们自由进行推荐或自愿报名的方式担当各区角中的督察小组长, 督察长可以督察或者利用权力支配其他小朋友。如有些区域因人数较多, 有玩具、积木掉地上的现象, 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把材料一扔就走。诸如此类情况, 这时, 小组长就有权利让他们打扫整理好, 否则不能让他们玩其他的材料或者离开。有大班小朋友在美工区中制作“我的标志牌”时, 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 难免会有些小纸片飘落在地。活动结束时, 小组长一声令下, 这个组的八名小朋友不大一会工夫, 就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盒子里的材料也摆得整整齐齐。可见, 通过小组长的认真管理, 其他孩子们的配合, 在整个区角活动结束, 地上的积木不见了, 剪刀也不用到处找了。就这样, 多次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互换, 幼儿们就懂得区角活动一结束, 就主动收拾玩具物品, 并有序地放好。让幼儿轮流担任管理员是同伴因素的进一步发挥, 不仅让他们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荣誉感、认真负责的责任感, 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 又监督并帮助同伴强化、巩固整理能力, 是一种共同的进步, 而且还使交往、合作能力伴随着在发展。
三、通过区角活动的及时评价, 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 习惯
1.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评价
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与同伴竞争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所以说, 利用评比活动来促进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 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在幼儿进入区角之前, 定出区角活动的标准。如在大班纸工活动开始时, 我会对幼儿说:“今天我们要看哪一组幼儿的桌面、地面最干净!”活动区开始后, 我会说:“看今天哪个区域的小朋友活动最安静、最会动脑筋!”使小组成为一个评价对象或评价的标准, 可以避免幼儿争夺个人荣誉。再如, 小班结构区的孩子为了获得老师颁发的共同荣誉, 这个区的孩子不一会儿工夫就把地上的积木及盒子收拾好了, 连平时不爱劳动的豆豆小朋友也很积极地参与其中。可见为了共同获得荣誉, 幼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 还会不断提醒小组其他成员。
2.设计整理记录表, 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评价
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 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教师要引导幼儿就游戏中材料的整理与摆放进行讲述讨论分析, 帮助幼儿获得经验, 分享成功的喜悦, 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下次自觉整理作好准备。因此, 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材料的整理记录表悬挂在个游戏区角, 让幼儿游戏结束后对自己的整理行为进行一个自我评价, 并在评价记录中不修正自己的整理行为。
篇4:课堂游戏整理
可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规则意识淡薄,整理能力弱,所以,仅仅依靠教师单纯地说教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要挖掘身边的环境,探寻培养的途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整理达人”。如果有心,我们会发现区角中的材料整理正好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这与区角材料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首先,区角中的材料有不同种类,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放在一起的,为学习初步的物品归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每个区角的材料数量不是很多,孩子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理任务,便于体验到整理的成功感,为这一行为的强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第三,班级区角中的材料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孩子们经常会面临不同材料的整理工作,这种小小的挑战正好可以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思维需要,以维持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不断地参与整理活动。第四,区角活动时,幼儿都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这样的组合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小范围内互相学习整理的经验,并得以不断地提升。那么,我们该如何逐步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整洁有序的环境,让整理有“本”可照
说到环境,让我想起了我们自己也经常面临的一种心理体验:我们在大街上行走,手上有一张想丢弃的餐巾纸,如果我们看到的大街是井然有序,整洁美丽的,我们手中的这张纸怎么也丢不下去,总觉得如果丢了,就破坏了眼前的这一份美好。相反,如果我们看到的大街到处都是垃圾,凌乱不堪,我想,会有很多人很自然地将手中的纸随手扔出去,而且没有丝毫的内疚感。这其实就是环境对我们行为的一种影响。孩子们也一样,他们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要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首先得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序的游戏环境。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前提,行为和认知间有着密切联系,儿童整理能力的发展不是被动接受,儿童具有对环境适应的主动性,环境的力量只有在适合儿童当前认知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才对儿童发展有意义。因此,发展幼儿的整理能力必须在创设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比如在建构区内,我们可以将中、大型积木整齐地、紧密地排列在大纸盒里、箱子里或整齐地堆放在某处;小型的积木就收纳在各种篮子或盒子里;再如图书角,我们可以将书按大小归类,摆的时候,书脊朝一个方向……这些物品的有序摆放既是幼儿整理时的一个参照,也是对幼儿行为的一种暗示。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有的时候,他想做,却无从下手,有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们的整理就有“本”可照,就可以帮助他们迈出整理的第一步。
此外,幼儿模仿能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孩子整理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每次活动后,及时收好幼儿的作品及自己的教具,主动摆放好教室里的玩具、学具、活动器械、操作材料等,默默地帮助幼儿折好衣服、摆好鞋子等。当整理完教室里的物品时,我会组织幼儿欣赏我的“杰作”:“瞧我多能干,把教室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很舒服,很漂亮?”让幼儿产生参与整理活动的欲望。
二、便捷漂亮的工具,让整理有“乐”可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幼儿做任何事最大的动力,而快乐的体验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最大力量来源,如何让幼儿觉得整理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去参与整理,而不再是教师要求其完成的一项被动的任务,我们可以从支撑的材料着手。
幼儿园里的孩子都很喜欢摆弄一些小盒子、小瓶子之类的器皿玩具,就在平时,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些东西放进盒子,再从盒子里拿出来,并乐此不疲。我们就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区角材料的整理收集一些操作方便且结实美观的各种盒子、箱子,如中秋节时的月饼盒、家里不用的食品包装盒等等,这些盒子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玩具,有了这些工具的加入,区角材料的整理便不再是游戏结束时的一种附加“任务”,而是幼儿未完成的游戏,整理活动也不再是束缚幼儿进入下一个活动的牵绊,而是幼儿主动要进行的游戏后续活动。而且,很多包装盒内本来就有分隔栏,这些分隔栏也正好为区角材料的分类提供了方便,如在美术区角内,孩子们就可以把剪刀放在一个格子里,将胶水放在另一个格子里,既美观,拿取也很方便,还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类整理概念。便捷漂亮的工具,让我们的区角材料有了许多美观的“新家”,为我们的区角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工具的出现,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材料整理的兴趣。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整理的快乐,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清晰明了的图示,让整理有“据”可依
当然,要使幼儿的整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还需要形象规则的指导。就引导幼儿的整理习惯而言,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方便、操作性强的整理工具以外,还需要以具体的形象来引领所有的幼儿都来做区角的主人,还需要用明确的规则来启示幼儿获取更多的整理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给幼儿讲述这方面的故事,如《小象要回家》、《红皮球哭了》等等,这些故事让幼儿了解到整理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一些标记图卡,贴在摆放、收纳玩具、用具的盒子上。如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整理,这些图示可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指导幼儿用既科学又省力的方法将材料整理好。图示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整理的支架,让幼儿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完成任务,进一步发展了幼儿整理的能力。
四、奖罚分明的规则,让整理有“线”可抓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一项活动的坚持性是很有限的,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可能出于兴趣,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较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也较强,而有的幼儿则可能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通过适时适当地指导促进幼儿的整理行为。我们可以针对幼儿的整理行为制定一些奖惩规则,巧妙地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内心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肯定和认同的渴望,幼儿也不例外。在参与区角材料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以不断激发自我管理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当然,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比如榜样、表扬和鼓励等方法,就是培养幼儿整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幼儿的良好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如:“洋洋把图书放得真好,大的和大的在起,而且都朝着一个方向排队。”教师以表扬来激发幼儿整理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其他幼儿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导向。
篇5:整理可玩拓展游戏
1)蒙眼夹乒乓(单人游戏)
规则:选手带上眼罩,用筷子将水里的乒乓球依次夹出,规定时间内(60秒)内,夹出8个即可通关。通关获得现金红包一个,未通关的可以获得纪念品。道具:眼罩,容器(加水),乒乓球,筷子
2)咬纸袋
选手除脚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不能触碰地面,用嘴咬起纸袋后,放在指定的圆柱上,在60秒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个数即为成功。
3)抽出彩带【单人游戏,双人对抗】
规则:选择两名选手同时进行比赛。每位选手快速取出压在瓶子下面的彩带,并保持瓶子不倒,在60 秒内最新完成8个的选手即获胜。道具:水瓶,彩带,秒表,桌子(竞技性质的
如60秒内率先完成8个的获胜,后完成的只要要在规定时间内也有小奖品)
第二期 4)舞
选手双脚均带上计步器,然后躺在垫子上,比赛开始后,选手快速抖动带有计步器的部位,在60秒时间内,计步器上的数字相加最多者,即为胜利。
5)蒙眼夹弹珠(单人游戏)
规则:选手带上眼罩,用筷子将水里的弹珠依次夹出,规定时间内(60秒)内,夹出8个即可通关。通关获得现金红包一个,未通关的可以获得纪念品。道具:眼罩,容器(加水),弹珠,筷子
6)皮球进框
选手扯直固定在前方杆子上的绳圈,使球沿着两条绳子滚动,并准确落入下面篮子中,在60秒时间内,完成规定个数即为成功。(三个框从第一个框开始一个个进去)
第三期 7)筷子立胶棒
选手用筷子夹起胶棒,以叠罗汉的形式,在胶棒上面叠胶棒,在60秒内,完成最多的即为胜利。(也可以是完成规定个数即为成功)
8)乒乓水上漂【单人游戏】
规则:选手将乒乓球从装有水的杯子吹到另一个杯子里去,按照顺序依次通过桌上所有的水杯。在规定时间60秒内,成功运送5个几个通关。道具:桌子,纸杯,水,乒乓球,秒表
9)袋鼠跳【单人游戏,双人对抗】
规则:选择两位选手,钻入麻袋中,快速跳向前面的桌子,用气筒将三个气球吹爆,然后跳回终点。用时最短者为胜。胜者可抽取现金红包一个,败者获得精美纪念品。
道具:麻袋,桌子,气球,打气筒,秒表 第四期
10)管管相连(双人游戏)
规则:两位选手利用吸管传递乒乓球。第一位选手用吸管将容器中的乒乓球吸出,第二名选
手接着用吸管吸住前一名选手的乒乓球,再送入一边的容器中。在规定时间内(90秒内)成功搬运8个乒乓球即可每人获得一个现金红包。未能完成则获得精美纪念品。
道具:乒乓球,吸管,两个容器。
11)
挤眉弄眼吃薯片(单人游戏)
规则:薯片放在挑战者的额头,挑战者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将薯片运至嘴中,每人3次机会,成功运送1片可抽取1个红包,运送2片可抽取2个红包,运送3片可抽取3个红包。道具:计时器、薯片若干。
12)粉扑满面吹乒乓(单人游戏)
在一透明的盆内,装入面粉和乒乓球,参赛者带好护眼后,用力吹出乒乓球,在规定时间内,吹出X个乒乓球为胜。道具:透明水缸,面粉,乒乓球 第五期
13)乒乓搬运工(分开进行)规则:
单人比赛,选择两位选手,分开进行对抗。
在规定时间内(90秒或者60秒),选手用吸管将乒乓球从容器中吸出,放入另一个空的容器中内,中途不能掉落乒乓球,否则该球作废。最后搬运数量多的选手取胜。
14)踩气球(双人游戏)
规则:一位选手带上眼罩之后,原地转6圈,在另一位选手的口令指引下,踩爆地上的气球。在规定时间内(90秒内)成功踩爆所有气球,即可每人获得现金红包一个。未能完成则获得精美纪念品。道具:蒙眼布,秒表,气球
15)呼啦圈套可乐
篇6:小班结构游戏:动物园(整理)
设计执教:陈宁
活动由来:
小班入学一个月后,幼儿逐渐对玩具柜里的成型玩具失去了兴趣;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建构区”里的那些色彩多样、外形各异的胶粒,并喜欢经常到“建构区”里试着将不同形状的胶粒连一连、摆一摆、搭一搭,建构区逐渐热闹了起来。由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日常文学读物的早期阅读中,已经对动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同时,在节假日的亲子外出中,家长也常常带幼儿去动物园看动物,幼儿对动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建构区投放了较多比较适合搭动物的胶粒。幼儿在自由搭建活动中,老师常常会听到幼儿一边搭胶粒一边交谈关于动物的话题:“我要搭一只恐龙,我是恐龙队长。”说着抓起一个恐龙头形状的胶粒安在另一块胶粒上。另一位幼儿抓起一个动物身体形状的胶粒说“我的大象比你厉害。”„„因此,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开展了《动物园》的建构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迁移对动物园的感知,大胆尝试用连接、围合、镶嵌的建构技能搭建自己喜欢的动物,组合成动物园。
2、喜欢建构活动,能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出不同动态的动物。
3、能克服困难,坚持搭建出许多完整的建构作品。
4、懂得爱惜建构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胶粒。
5、在老师的帮助下,会将胶粒分类收拾整理。
6、懂得珍惜自己和同伴的建构作品,能将搭建好的作品合理地摆放在展示台上供大家欣赏。
7、能大胆向老师和同伴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会安静地倾听同伴的介绍。
动物园(一)活动目标:
1、大胆使用建构材料,完整地搭出自己熟悉的动物,并能说出名称。
2、能克服困难,坚持搭完自己的建构作品。
3、懂得爱惜自己的建构作品,会合理摆放、观赏自己与同伴的建构作品。
4、能爱护建构材料,在老师的提醒帮助下,初步懂分类收拾整理。
活动准备:三种搭动物的胶粒、上次建构的作品、作品展示台。活动指导:
1、师幼交流以前在建构区搭建动物的经验:(1)说说搭过的动物的名字。
师:“前几天,小朋友都在建构区用胶粒来搭动物。你搭过什么动物?”(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动物的名称)
(2)说说以前搭建动物的方法。(加长、加高„„)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搭动物的?”
2、出示在区角里收集到的几只搭得不完整的动物作品,指出不足,提出本次建构要求:(1)观察范例,指出不足。
师:“看!我这儿有几只从建构区的展示台里找到的动物,你能看出他们是什么动物吗?”“他们少了什么?”
(2)师幼共同复习有关动物身体结构的知识,并提出本次建构活动在动物身体“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师:“我们都知道,动物的身体分为„„可是为什么小朋友在搭动物的时候却会忘了这、忘了那?”
(3)教师出示几种搭动物的材料,共同回顾以往的搭动物的经验,并提出分类收拾玩具材料的要求。师:“看,这篮圆圆的胶粒可以搭什么动物?这种呢„„” 师:“呆会儿听到收拾的音乐,小朋友要先把你搭好的动物送到展示台,再把桌上的胶粒分类收拾好,让相同的胶粒宝宝住在一起,让不一样的胶粒宝宝住在不同的篮子里。”
3、幼儿搭建动物,教师重点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搭出外形完整的动物。
4、听音乐分类收拾建构材料。
5、师幼共同观赏作品,分享交流建构体验。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
师:“今天你搭了什么动物?”
(2)教师筛选出若干外形完整、有特色的动物作品,供大家欣赏。
(3)教师表扬不怕困难,坚持搭完作品的幼儿,和收拾材料时会分类整理建构材料的幼儿。
6、教师提出本次游戏在摆放建构作品方面存在的不足,引发幼儿深入思考关于“不同的动物要怎样合理摆放”的问题。
观察与推进:
在本阶段的结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选择相应的胶粒来拼搭自己熟悉的动物:有的用有动物头的胶粒搭长颈鹿、老虎、鳄鱼,有的用齿状胶粒搭小鸡,有的用圆鼓鼓胶粒搭兔子、青蛙。他们通过《动物》主题活动,懂得了动物的身体一般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因此在用胶粒搭动物时会有意识地搭出外形比较完整的动物。他们初步懂得了要将搭好的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给大家观赏,不去碰坏它们。
但是,教师发现:许多幼儿搭完一只动物后就坐回座位等待,不再动手搭建。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幼儿尚未产生游戏性体验,把搭动物当作完成任务。为了让小班幼儿融入游戏,就要从他们爱幻想、思维具体形象的年龄特点出发,把建构游戏情节化。所以我拍了许多动物作品的照片,利用专门的讲述活动,来说说“动物在干什么”,充分调动幼儿想象的翅膀,让作品“活”起来。幼儿看到照片都抢着说,他们会联系以往对动物的认知经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作品以拟人化、生活化。
同时,教师还发现:许多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常常把胶粒碰丢,而没有及时捡起来收到篮子里。他们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时很随意,将各种“动物”混杂成一堆,这样不仅看起来比较凌乱,同时也折射出幼儿对动物的相关知识的匮乏。怎样丰富幼儿关于动物群居的知识?怎样让幼儿们搭的动物能组合成为一个“动物园”?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第二阶段的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深入地研究。
结构游戏:动物园
(二)第二阶段游戏目标:
1、继续大胆使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出许多外形完整的动物作品。
2、能迁移对动物的感知,将搭建好的“动物”按名称分类摆放。
3、尝试用连接、镶嵌的方法,搭建动物园的栏杆。
4、在搭建过程中懂得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胶粒,分类放在篮子中。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动物》主题活动之二 :《动物分类》
(1)了解动物群居的粗浅常识,会按名称的不同,将动物进行分类。(2)懂得动物园有栏杆、栏杆是长长的。
2、亲子活动:周末参观西湖动物园。
3、领域教学: 数学活动:《按名称分类》《ABAB排序》 讲述活动:《动物在干什么》
4、区域活动:
聪明谷:《动物找家》(提供贴有动物图片小房子的操作板、不同动态、大小和色彩的动物图片,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复习按动物名称分类。)《ABAB排序》(提供排序底板、两种不同图片的游戏材料若干组。)
建构区:《插接栏杆》(提供柱形胶粒、药瓶等材料,按照ABAB的规律,用连接、镶嵌的方法插出长长的栏杆。)
美工区:手掌印画《动物园的树》
●材料准备:搭栏杆的胶粒、搭动物的胶粒、展示台(事先在桌子上贴若干纸条,把桌子划分成六个方块,用来分隔不同动物;在每个方块贴动物图片,用来当作动物的“家”。)
游戏过程:
1、师幼共同回忆上次参观动物园的经历,帮助幼儿疏理对动物的已有经验:
(1)大多数动物喜欢群居,每个“家”里都有许多动物。(2)动物园的每个“家”之间,都用栏杆来分隔。
2、教师展示幼儿在建构区搭建的“栏杆”和“动物”作品,提出本次建构要求:
(1)按照动物图片的提示,把名称不同的动物送到不同的“家”里。(2)要在每个“家”放许多外形完整的动物,让“家”热闹起来。(3)用连接、镶嵌的方法插出长长的栏杆。
(4)在搭建过程中要及时捡起碰丢在地上的胶粒,分类放在篮子中。
3、幼儿按意愿分成“搭栏杆组”和“搭动物组”,大胆选择建构材料搭建。教师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搭出许多动物,提醒那些一搭完就坐回座位的幼儿再到桌子旁搭建。(2)提醒幼儿观察每个“家”的图片,按名称不同分类摆放动物作品。(3)帮助 “搭栏杆组”的幼儿用连接、围合的方法,搭建长长的栏杆。(4)关注能搭出不同动物的幼儿和他们的动物作品。
4、听音乐分类收拾建构材料。
5、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幼分享交流建构体验。(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师:“今天你搭了哪些动物放在动物园里?是什么?”(2)参观“动物园”,继续帮助幼儿按名称分类摆放动物。
师:“今天的动物园真热闹,每家都住着许多动物。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住到自己家了?有没有哪只动物住错房子?我们把它送回自己的家吧!”
(3)让幼儿评评“哪个家最热闹?”,教师表扬能搭出许多动物的幼儿。(4)引导幼儿关注“栏杆”,讨论怎样搭“栏杆”才会更像?
6、引发幼儿活动后继续寻找有关动物生活环境的知识,解决“除了栏杆之外,还能用什么来分隔不同的动物?”的问题。观察与推进:
基于幼儿上阶段结构游戏中表现出的对动物“群居”方面知识经验的不足,我们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亲子活动,参观西湖动物园。幼儿在参观中发现原来象鹿、鸡、兔子„„名称相同的动物都可以住在一起。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探讨关于《XX动物的一家》的活动,引导幼儿排除同类动物在大小、颜色、外形方面的干扰,将相同的动物归为一类。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在“聪明谷”活动的幼儿玩《动物分类》的活动材料。
由于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相关经验,因此,当结构游戏中有部分幼儿
再次将各种“动物”混杂成一堆时,就有几个聪明的幼儿提出质疑:“老虎不能和小兔住在一起啊,他会把小兔吃掉的。”“长颈鹿个子那么高,小鸡会被他踩扁的。”教师在讨论中适时迁移以往参观动物园的经验,提出问题:“怎样把它们分开呢?”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将搭好的“动物”分别住到不同的“家”里,并且搭一些栏杆作为分界。
刚刚分好“家”的“动物园”里看上去很冷清,每个“家”里的动物都不多。我在思考:小班幼儿本身动作就慢,若将全班幼儿分成两组搭“动物”的幼儿人数势必减少,那么,在对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开展结构游戏中,是否有必要分组呢?我决定在下阶段的游戏中尝试不分组。另外,“栏杆”组由于材料的问题,一直很难连接出长长的栏杆,所以纵观整个“动物园”,不同名称的动物之间的分界还不是很明显。教师怎样帮助幼儿顺利地将头脑中的经验转化成游戏中的行为?怎样为幼儿架构一个阶梯?解决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不同动物之间用什么来分界?”这个问题上。我想: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居住环境,有的动物喜欢呆在树比较多的地方、有的动物喜欢呆在山上、有的动物喜欢呆在水多的地方„„而树、山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很容易搭建出来的物体。在下阶段的建构中我就试着用树、山、栏杆这些物体来分隔不同动物,以降低小班幼儿建构的难度。
动物园
(三)第三阶段游戏目标:
1、能继续运用连接、围合、镶嵌的技能,用不同建构材料拼搭同一种动物,用同一种材料拼搭不同动物,表现出动物的不同动作神态。
2、能搭建树、山、栏杆作为不同类动物之间的分界,并按动物名称的不同,分类摆放动物。
3、喜欢结构游戏活动,在搭建过程中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搭建动物园。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动物》主题活动之三 :《我的动物朋友》(共同收集资料,了解“我”喜爱的某种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食物?并将收集来的资料与同伴共同分享。)
2、亲子活动:亲子手工制作大赛《我的动物朋友》。
3、区域活动:
聪明谷:《动物的家》《给动物喂食》。美工区:撕贴《动物穿新衣》、手掌印画《动物园的树》。
4、环境布置:
主题展板粘贴关于《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的资料供家长与幼儿自由观看。班级悬挂亲子手工制作《我的动物朋友》的作品。美工区墙面展示幼儿撕贴《动物穿新衣》的作品。●材料准备:
搭动物的胶粒;栏杆、小山、树、草地等辅助材料; 动物图片、布置成动物园背景的展示台; 以前搭的胶粒“动物”的照片。
游戏过程:
1、以介绍“动物园”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名称,导入游戏:
师:“这是我们的动物园,呆会有哪些动物要住到动物园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都有谁。” 师:“这是谁的家?”“这个呢?”
2、引导幼儿欣赏前几次结构游戏中幼儿曾经搭建过的动物照片,帮助幼儿懂得许多材料都可以搭动物、动物的姿态多种多样。
3、针对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1)要求幼儿继续搭出有不同动作、不同神态的动物。(2)要把搭出来的“动物”按名称分类放在“动物园”里。
4、幼儿按意愿,大胆选择建构材料自由搭建“动物”和“动物园”里的“栏杆、树、小山、草地”等其他设施,共同组合成动物园。教师指导重点:
(1)观察并鼓励幼儿用不同建构材料拼搭同一种动物,用同一种材料拼搭不同动物,表现出动物的不同动作神态。(2)能按动物的名称,分类摆放动物。
(3)大胆尝试在动物的“笼子”内外摆放“栏杆、树、小山、草地”等设施,共同组合成动物园。
5、听音乐收拾材料、回座位。
6、欣赏建构作品,分享交流建构体验。(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师:“今天你搭了什么动物?”“你搭的动物在干嘛?”(2)展示教师在幼儿拼搭时拍的“动物明星秀”照片,欣赏几件有创意的建构作品。(3)教师肯定幼儿能创造性地搭建动物园。师:“今天的动物园里不仅有动物,还有树、山、草地、水池。小动物说谢谢小一班宝宝让它们住进这么漂亮的动物园里,他们真开心。”
观察与推进:
教师在导入中有意识地运用“回放以往建构作品”的方法,借助照片,用拟人的口气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 帮助幼儿将建构作品与幼儿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动物的动作、神态的生活经验之间,架构桥梁。由于教师的提问比较儿童化、生活化,所以幼儿的回答非常积极:“小鸡在看天空”“兔子老师在带着小兔子做早操”“小鸡在聊天”“小青蛙在跳舞”„„在融洽的互动氛围中,幼儿自然沉浸到想象的世界中,他们搭出了许多有不同动作、不同神态的动物,并把搭出来的“动物”按名称分类放在“动物园”里。还会边搭边向老师介绍:“我的小兔在唱歌”“长颈鹿把头低下来吃长得比较低的树叶。”
在建构中,由于了使用树、山、栏杆这些物体来分隔不同动物,降低了小班幼儿建构的难度,所以幼儿将更多地时间花在搭动物方面。所以最近“动物园”里的动物都很多,教师不得不换了更大的桌子来当展台。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的要求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该年龄段幼儿心里发展相一致的话,我们施加的教育就会在幼儿身上开花、结果。
游戏总体反思
结构游戏《动物园》开展两个月以来,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仅养成了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建构作品、大胆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分类整理建构材料等开展建构游戏必须要具备的良好习惯;还在活动中获得了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学会了运用建构这种表征的手段。通过指导《动物园》的结构游戏,我体会到:指导小班幼儿开展结构游戏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题儿童化、生活化。
为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更深的游戏性体验、在游戏中尽可能多地去想象,教师在开展 游戏活动时要从幼儿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提出要求。例如第二阶段游戏时教师要求“把名称不同的动物送到不同的“家”里。”“要在每个‘家’放许多外形完整的动物,让‘家’热闹起来。”指导第三阶段游戏时教师常常指着作品问幼儿:“它在干什么?”儿童化的提问为作品赋予生命,让幼儿感到它们就是自己身边那些会和自己玩的、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啊!在这样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再去建构,游戏的创造性就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
2、同一类的建构材料要根据功能,尽可能再分得细致一些。
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较直观、想象力不够丰富、注意力又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所以若象中大班那样将同类建构材料集中放在一个大筐里,让幼儿自己边找边搭会因为材料的干扰,导致幼儿难以完成作品。所以在组织小班结构游戏之前,教师事先都要花时间,将同类材料进行分类,而且要尽可能分得细致些。例如整理搭小兔的材料时,我就将圆弧形搭手脚的胶粒单独放;又如,整理搭长颈鹿和老虎的材料时,我将材料分成头、尾巴、身体三篮。尤其在建构越早期,分得越细。把搭动物不同部位的材料分篮放,就会避免幼儿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受干扰而忘记自己原先要搭的动物,帮助幼儿更快地搭出作品。
3、建构材料的投放宜“一桌多种材料”。
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较单一,他们大多喜欢在一个地方活动,不容易挪窝,更不会“跑组活动”。我们起初提供材料时是将不同材料分放在不同桌子,结果发现幼儿在搭动物时大多简单地重复,缺乏创造性表现。把材料按“一桌多种”的方法调整放置后,幼儿就很容易用不同建构材料拼搭出同一种动物,用同一种材料拼搭不同动物了。
相关文章:
初二生活学习计划02-14
公司户外游戏活动总结02-14
户外亲子游戏活动总结02-14
中班组户外游戏总结02-14
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总结02-14
音乐课堂游戏02-14
矿山设备公司简介02-14
课堂小游戏02-14
浅议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2-14
中班课堂游戏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