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

关键词: 农技站 关区 试验 毕节市

七星关区(精选五篇)

七星关区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梨树大坝子村一农户责任地中, 该地块离毕节市区13 km, 海拔1 460 m, 年均温9~12℃, 年降雨量900~1 100 mm, 无霜期239 d, 该试验地块是较为典型的坝子地, 地势平整, 土壤肥力中上等, 质地黄壤, 地力均匀, 前作为玉米, 冬季休闲, 播种前农户管理水平较高。

1.2 试验材料

参试杂交玉米组合为:筑黄1号 (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筑黄1972 (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SW424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毕试2041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毕单13号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鲁3二号 (云南鲁甸种子公司) 、鲁3三号 (云南鲁甸种子公司) 、鲁3五号 (云南鲁甸种子公司) 、宣白单 (云南宣威种子公司) 、毕单10号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2,3]。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毕节10号作对照 (CK) 。本试验采取顺序排列, 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26.4 m2, 种植6行, 每行21株, 行距80 cm, 株距25 cm, 每小区共126株, 密度4.95万株/hm2, 四周设保护行4行, 试验地面积340 m2, 采用营养坨育苗等距离定向移栽。

1.4 试验实施

播种前深翻, 除草并精细整地, 于4月20日播种, 单株育苗, 5月8日移栽, 幼苗2叶1心, 长势较好, 同时指导农户再次精耕整地和除草, 划经分厢、分组合定苗, 分级定向移栽, 土壤墒情一般, 施用复合肥750 kg/hm2、农家有机肥15 t/hm2作底肥, 5月28日进行第1次耕除草并追施尿素150 kg/hm2作苗肥, 7月10日第2次耕除草和培土并追施尿素450 kg/hm2作穗肥, 各参试组合于9月13—17日先后成熟, 9月23日收获, 实施全小区收获称重计产, 从中依次取20个样品作室内考种和统计分析[4,5,6,7,8,9,1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所有参试组合生育期为137~146 d, 较短的是筑黄1972和毕试2041, 均为137 d, 较长的是毕单10号 (CK) 146 d和鲁3二号143 d。

2.2 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株高较为适中的是筑黄1号、SW424、毕试2041、毕单10号等, 一般为240~250 cm;最高的是毕单13号, 为282.5 cm。穗位最高是毕单10号 (CK) 为116.3 cm;最低是鲁3五号, 为56.9 cm;而筑黄1号、SW424、毕试2041都较适中, 分别为82.2、87.4、104.3 cm。茎粗SW424、毕单13号都为2.4 cm, 较毕单10号 (CK) 粗0.1 cm, 筑黄1号和鲁3五号最细为2.0 cm, 较毕单10号 (CK) 细0.3 cm。

2.3 经济性

从表2可以看出, 穗长19 cm以上的品种共6个, 毕单13号最长为21.35 cm;SW424稍短, 为18.90 cm;最短的是宣白单, 为16.00 cm;毕单10号 (CK) 为19.20 cm。穗粗5 cm以上的品种共5个, 其中筑黄1号、SW424、毕试2041均为5.20 cm;毕单10号 (CK) 最小, 仅为4.60 cm。穗行数超过16行的有SW424、毕试2041、毕单13号、鲁3三号;毕单10号 (CK) 穗行数为15.2行, 最少的是鲁3五号, 为14.0行。行粒数最多的是毕单13号, 为42.8粒, 毕试2041为42.5粒;毕单10号 (CK) 为32.3粒, 最少的是宣白单, 为30.7粒。穗粒数600粒以上的有5个品种, 毕试2041为714粒;毕单13号为685粒;最少的是宣白单, 仅381粒。千粒重超过400 g的仅有4个品种, 鲁3二号为408 g, 毕单13号、宣白单均为405 g, 毕单10号 (CK) 为404 g, 最低是筑黄1972, 仅320 g。出籽率最高的是毕单10号和鲁3三号, 均为88.8%;毕单13号为88.5%;宣白单为88.2%;毕试2041为86.8%;SW424为84.8%;最低是筑黄1号和筑黄1972, 仅分别为71.4%和71.8%。

2.4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 毕试2041产量为11 460.3 kg/hm2, 比对照毕节10号增产1 315.1 kg/hm2, 增幅12.96%, 居第1位;SW424产量为11 445.1 kg/hm2, 比对照毕节10号增产1 299.9kg/hm2, 增幅12.81%, 居第2位;毕单13号产量为11 100.2kg/hm2, 比对照毕节10号增产955.0 kg/hm2, 增幅9.41%, 居第3位;鲁3三号产量为1 0982.8 kg/hm2, 比对照毕节10号增产837.6 kg/hm2, 增幅8.26%, 居第4位;筑黄1号产量为10 744.0kg/hm2, 比对照毕节10号增产598.8 kg/hm2, 增幅5.90%, 居第5位;对照毕单10号产量为10 145.2 kg/hm2, 居第6位;其余品种鲁3二号、筑黄1972、鲁3五号、宣白单均比对照毕节10号减产, 减幅分别为3.88%、4.00%、27.16%、39.52%。

2.5 抗病性

从表1可以看出, 大斑病各参试种不同程度都有发生, 其中SW424、毕单10号、毕单13号、鲁3五号、宣白单发病最轻, 仅为1级;最重是筑黄1972, 为5级。小斑病也不同程度都有发生, 最轻是筑黄1号、SW424、毕试2041、宣白单, 均为1级;最重的是鲁3二号为5级。纹枯病:毕单10号、鲁3二号、鲁3三号为3级, 其他品种均为5级。丝黑穗病抗性最强是毕单13号、毕单10号和鲁3五号, 没有感染丝黑穗病, 其次抗性较好的是SW424, 仅有1株发病, 鲁3二号发病率最高达4.76%。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产量水平居前3位的是毕试2041 (11460.3 kg/hm2) 、SW424 (11 445.1 kg/hm2) 、毕单13号 (11 100.2kg/hm2) , 综合抗性较好的是毕单13号、毕单10号、SW424、毕试2041。株叶型较好的首推SW424, 其次是筑黄1号、毕试2041和毕单10号, 毕单13号植株稍显高大, 均达到活秆成熟水平。生育期最长是毕单10号, 为146 d, 上述几个品种分别比对照毕节10号短6~9 d。总之, SW424、毕试2041、筑黄1号、毕单13号等4个组合在七星关区中海拔地区示范推广是基本可行的, 其中黄粒型在丝黑穗病易发区最好包衣或慎用。

参考文献

[1]吴娟娟, 林爱华, 林芳, 等.春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13 (7) :9-12.

[2]田圣忠, 李小敏, 田圣保, 等.几个玉米品种宜昌市夷陵区的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 (22) :4995-4997.

[3]王怀勇, 任祖益, 杨国凤, 等.低热河谷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4) :49, 61.

[4]宫庆友, 贾正民, 吕海明, 等.7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11) :7-8.

[5]段梅堂, 韩淑华, 刘艳芳, 等.乐陵市高产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13, 45 (6) :61-62.

[6]陈苍, 杨国华, 汪来田, 等.河西走廊甜玉米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13 (6) :7-9.

[7]石明, 姜紫勤, 王国富, 等.黔西南州杂交玉米大面积示范研究[J].种子, 2001 (4) :60-61.

[8]王怀勇, 任祖益, 杨国凤, 等.杂交玉米正大868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9) :149-150.

[9]梁春勋, 张旭峰, 刘亚配.杂交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8) :117-118.

七星关区 篇2

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汛期学校安全工作,严防因恶劣天气条件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师生伤害事故和学校财产损失,根据4月20日全区“大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和4月23日全省、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以及《毕节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全面做好2018年学校防汛工作的通知》(毕教办发„2018‟71号)精神,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区教育局成立七星关区教育系统汛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万泽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陈 勇 党组成员、常务副局长

卢启霞 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 洺 党组成员、副局长 葛芝洪 党组成员、营养办主任 赵秀梅 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赵 碧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成 员:区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稳股,赵秀梅同志担任办公室主 —2— 任,孟强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汛期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组织协调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各教管中心、各校(园)要根据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因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应急处臵预案,明确预警信号、警示标记、疏散转移路线、安臵地点、应急联络等措施,利用升国旗、课间操等时机开展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学生可迅速撤往安全地带,切实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二)加强师生防汛安全教育。各校(园)要利用校会、班会、广播、展板、安全教育课、印发小册子、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防溺水、防雷击、防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在雷电、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我保护。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明确学生家长加强对子女离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监管,防止学生到没有安全保障的河流、沟渠、水库、池塘等地玩耍,教育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注意安全,严防溺水及其它安全事故发生。

(三)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各校(园)要迅速组织人员,针对汛期到来极易造成的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校舍基础浸泡、地基下陷、屋顶漏水等不安全因素,对学校周边山体、土坡、—3— 树木、水域、桥梁、地质灾害点、易滑坡地段、易雷击区域和校园内所有建筑物、排水沟、下水道、在建工程、闲臵用房、用电线路、体育设施等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防汛台账,列出责任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并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学校能力范围不能整改的,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请求整改,并做好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存在防汛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隐患的学校要建立防汛隐患专项检查领导机构,认真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安排专人24小时对隐患点进行监测,做好监测记录。

(四)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校(园)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汛期师生生命安全。节假日期间,各校(园)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学生集体上课或补课,不得未经批准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等集体户外活动,不得将学校的教学场所、设施租借给社会培训机构。

(五)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区教育局将根据区防汛指挥部发布的汛情分级,通过七星教育云、七星关学校安全管理群等平台进行预警,及时发布有关汛情信息,督促指导学校落实相应防范措施。各校(园)要主动加强与气象、国土、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渠道及时获知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针对暴雨、洪水、雷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事故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准备、早处臵。对于重要灾情预测、预报 —4— 信息要通过信息、会议等多种形式传送到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学校一旦发生灾情,要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灾工作,全力保障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在险情发生时,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各司其责,责任到人,有序组织学生安全撤离,必要时采取停课、调整上课时间、转移学生等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有专门人员在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值班巡查,配备必要通讯设施以便及时报告险情,及时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域等待救援。

三、有关要求

(一)切实提高对做好今年防汛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空分布、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入春以来,降雨提前、降雹频繁,气温陡升陡降,给防汛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各教管中心、各校(园)要充分认识今年汛期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进一步提高做好汛期校园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加强学校防汛工作的管理,提高学校备汛保障能力,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汛期安全工作。

(二)细化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各教管中心、各校(园)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干和教职工“一岗双责”的汛期安全责任制,通过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职责,把加强汛期学校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各校(园)对校园在汛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要做到预测在前、预防有措、—5— 胸中有数、有备无患。特别是处于河流附近、水库下游、低洼、内涝地带和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学校,要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来分析汛期可能出现的灾情,及早部署,周密安排,抓细抓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科学防范。

(三)严格汛期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各教管中心、各校(园)要制定4月25日至9月30日期间的防汛值班表,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即发即报制度,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信息畅通,以应对突发的险情;发生险情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不得拖延,更不得隐瞒不报。

(四)加强防汛督导检查。各教管中心、各校(园)要对本辖区、本校(园)防汛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自查,重点检查防汛工作领导机构和安全责任制建立、师生安全教育情况、防汛预案完善与演练、防汛队伍建设和校舍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与相关部门联动的预警机制建立等,要及早发现问题,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在自查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将对各教管中心、各校(园)的防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五)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各教管中心、各校(园)务必将学校汛期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细、抓严、抓实,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师生伤害和学校财产损失,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如因意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教育不到位、排查抢险不到位、隐患整治不到位而造成不良后果的,—6— 将从严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请各教管中心、各校(园)于5月9日前将本辖区、本校(园)汛期工作方案及汛期值班表上传到安稳股邮箱。

—7—

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8年4月25日印

共印110份

七星关区 篇3

经调查,2014年7月,贵耀公司在毕节海子街镇马过河村建厂,主要从事石英砂洗矿项目经营,自2015年10月投入生产以来,该公司一直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马过河,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2016年5月、6月,七星关区环保局对贵耀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开展约谈,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生产,并处罚款5万元;要求其及时完成环评审批、安装相关环保设施等。此后,贵耀公司并未停止生产,也未补办环评手续,违法排污行为一直持续。

2016年7月5日,七星关区检察院向七星关区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该局及时制止和查处贵耀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并限期将处理结果书面回复检察机关。七星关区环保局既未作出书面回复,也未对贵耀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有效制止,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

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该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决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以及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环境保护案件指定集中管辖的规定(试行)》相关规定,就该案向贵州省仁怀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文/金召武 周礼鹏 吴万相)

七星关区 篇4

1 玉米栽培现状

1.1 玉米良种现状

毕节市七星关区目前推广的玉米良种有3.47万hm2左右, 占玉米播种量的80%, 年需玉米良种1 041 t, 就良种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1 育种水平跟不上玉米生产发展的需求。

截至目前, 虽然先后育成了毕单、毕玉、贵毕系列和黔西4号等杂交良种, 使玉米的选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也为该区玉米增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在生产应用上, 这些玉米杂交种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不能达到品种的更换步伐需求。同时, 因为该区属于高海拔低纬度山区, 海拔高差较大, 立体农业气候明显, 复杂多元的生态气候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玉米良种来满足生产的需要。

1.1.2 玉米杂交种的市场混乱。

由于受市场利益的影响和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 玉米良种的交易市场存在违法经营, 销售假冒、伪劣种子, 坑害广大农业生产现象经常发生[1]。

1.1.3 亲本自交系严重退化。

连续多年的繁殖, 又缺乏严格的保纯措施和提纯手段, 导致亲本种子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病虫等新小种的侵袭及自交衰退等原因, 造成自交系的综合性状退化、配合力下降、抗逆能力降低、适应性差等退化现象。

1.1.4 繁殖种子管理不严。

在制种过程中, 因各种原因导致授粉不良, 去杂不彻底等, 从而形成了由低纯度质量自交系组配下合格良种的纯度和良种优势不能突出表现, 影响了玉米增产增收。

因此, 在玉米良种的繁育和推广方面应该在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的同时建立完善杂交玉米自交系的繁殖体系, 从根本上保证玉米杂交种的纯度和产量, 真正实现种子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经营集团化, 确保玉米高产[2,3]。

1.2 玉米种植新技术

1.2.1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在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时, 要考虑与玉米的品种相适应, 一般情况下, 对耐密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可适当增加至6.30万~6.75万株/hm2, 对大穗型品种可留苗4.8万~5.7万株/hm2, 土壤肥力较好, 排灌方便的高产田可适当增大种植密度。

1.2.2 推广直播及栽培机械化。

加快推广玉米抢茬直播技术, 推广免耕直播, 及时足墒播种。提高玉米栽培的机械化水平, 用投入最少的人力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

1.2.3 改粗放型的施肥方式为科学的配方施肥,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般地块要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 根据产量指标和地理基础条件确定施肥量, 注意增施磷、钾和微肥, 氮肥应分期施用, 即注意轻施苗肥, 重施穗肥, 补施花粒肥, 特别是灌浆期必须施足磷、钾肥, 从而确保增产增收[4]。

1.2.4 加强田间管理的力度。

苗期注意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查缺窝断行影响增产, 生长期注意及时除草中耕, 确保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能被植株很好的吸收, 后期注重及时采收, 防止产量损失。另外, 整个生长过程中防倒伏避免产量损失。

2 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玉米病虫害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常年发生的危害面积达9 333.33 hm2次左右。玉米重大病虫有粘虫、玉米螟、小地老虎、大 (小) 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等。其中以粘虫、玉米螟、大 (小) 斑病发生面积大, 危害损失重, 应该针对不同靶标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1 小地老虎

俗称土蚕子, 其幼虫白天潜伏在土壤中, 夜间出来危害, 尤其是3龄幼虫咬食玉米根部, 造成缺窝断行, 当幼虫达4龄以后, 抗药性增强, 防治难度增大, 因此对小地老虎争取在3龄以前用有效方法防治, 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降低虫口基数;二是中耕除草, 破坏产卵场所, 降低虫口基数;三是在玉米出土时期, 可用撒施毒土或毒饵诱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对杀虫剂的选择可选用胃毒效果好的, 在小地老虎1~3龄幼虫期, 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浇灌或地面喷施。饵料可选择小地老虎适口性好的, 如用炒香的油菜粒等在黄昏时撒施在大田中, 效果较好。

2.2 玉米螟

也称玉米钻心虫, 主要是蛀食玉米茎秆和咬食玉米叶片等, 造成倒伏, 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 青枯早衰, 严重减产。对玉米螟的防治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越冬防治力度, 因其在玉米秆和穗轴内越冬, 翌春化蛹, 4月底开始危害, 因此对上一年秸秆可采用烧毁、捣碎, 不留在田间或周围的方法来降低越冬幼虫密度。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和穗期撒施颗粒剂防治。花叶株率达10%时, 可用50%辛硫磷乳油0.25 kg拌细泥或煤渣100 kg撒施于玉米心内。穗期防治主要在卵孵化盛期, 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立即防治, 颗粒剂主要撒施于雌穗顶端花丝基部、雌穗上叶腋、下1叶腋及雌穗叶腋。

2.3 粘虫

粘虫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上危害最为严重, 俗称五色虫、行军虫, 属迁飞性害虫, 具有间歇性暴发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玉米, 该虫取食寄主作物叶片成为缺刻, 严重时可以吃光全田叶片, 造成严重损失, 甚至绝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一是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用1.5份红糖, 2份食用醋, 0.5份白酒, 1份水加少许敌百虫或其他农药搅匀后, 盛于盆内, 置于距地面1 m左右的田间, 500 m左右设1个点, 每5 d更换1次药液, 把毒死的成虫埋掉。二是小谷草把诱卵。用谷草捆成10 cm粗的草把, 插300~375把/hm2, 谷草下端与地面保持0.5 m的距离, 诱集成虫产卵, 在诱卵量大时, 每5 d左右更换1次枯草把, 并烧掉旧草把, 以消灭虫卵, 减少发生基数, 降低防治压力, 控制危害。三是药防。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 (3龄以前) , 在玉米有虫株率达20%时, 选用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 交替轮换使用。

2.4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轮作或倒茬深翻清除病株残体, 减少侵染源, 同时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5];三是药防。主要采取挑治, 抽穗前后病叶率达10%~20%时, 选用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对水750~900 kg/hm2喷雾。

2.5 玉米丝黑穗病

俗称灰包, 危害果穗造成全株无收, 属于系统性侵染病害, 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进行种子处理, 用25%粉锈灵拌种;三是合理轮作, 实行3年以上轮作;四是深耕、浅覆、防病原菌侵染;五是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禁止将其作粪肥。

2.6 玉米纹枯病

主要在玉米抽穗期后侵害叶鞘, 造成籽粒不饱满, 产量降低等, 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良种;二是清除田间病株, 深翻土壤灭菌;三是合理密植, 确保通风透光[6];四是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托1 500 g/hm2对水750~900 kg/hm2喷茎秆基部, 防效较好。

摘要:介绍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栽培现状, 总结当地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以促进当地玉米产业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现状,病虫害,防治对策,贵州毕节,七星关区

参考文献

[1]王显立, 潘园元, 吴学忠.贵州省毕节地区玉米杂交种的现状与对策[J].种子, 2000 (4) :20.

[2]杨远平, 罗仕文, 梁黔云, 等.毕单18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 (11) :95-97.

[3]田红琳, 许明陆, 杨华, 等.重庆市玉米栽培现状与发展态势及对策[J].耕作与栽培, 2012 (4) :55-56.

[4]王福泽.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7) :85.

[5]王玉苹.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4) :284.

七星关区 篇5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

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4号)、《关于做好2018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黔财农〔2018〕13号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整合项目、聚焦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总体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建立项目资金整合平台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方式,把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益,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统筹目标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激发内生动力,— 1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

坚持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精准脱贫原则。依托脱贫攻坚规划,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筹整合的财政专项涉农资金主要用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保障脱贫攻坚支出,兼顾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坚持权责对等、以区为主原则。省、市将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按原渠道下达到区,区人民政府根据脱贫攻坚项目规划和全面小康建设需要编制整合方案,承担整合资金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享有与主体责任相对应的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审批等自主权,可根据脱贫攻坚规划改变上级专项涉农资金用途。整合资金由毕节市开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源公司”)在合作银行开设专户管理使用。

3.坚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原则。成立七星关区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牧局、林业局、民宗局、国土局、水务局、科技办、小康办、考核办、审计局、督办督察局、开源公司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区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资金整合办和项目规划办,资金整合办设在— 2 —

区财政局,项目规划办设在区扶贫办。(1)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项目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以及资金整合计划,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协商机制,定期召集召开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区政府);(2)资金整合办认真核定当年可纳入整合的资金规模并提交整合领导小组,根据整合领导小组研究结果,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在下达整合资金文件和区本级相关预算后,及时拨付资金到整合专户并认真记好资金整合账,详细记录纳入整合资金的来龙去脉,对于用途发生调整的资金,要按程序及时调整预算指标,按实际用途列相应支出科目(区财政局);(3)项目规划办具体负责涉农资金整合项目库的建立,会商相关部门根据脱贫攻坚目标及同步小康建设任务缓急程度分、分类别编制实施计划,报请区政府同意实施,及时提供给区财政局编制方案,加强项目监管(区扶贫办);(4)各乡镇街道办、各主管部门负责依据脱贫攻坚规划,制定本乡镇本部门需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总体规划,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报项目规划办审核汇总,并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责任跟踪(各乡镇街道办、各主管部门);(5)开源公司负责根据区政府审定并纳入脱贫规划实施的项目规划,在发改、扶贫等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实施方案》、资金文件、《资金分配表》及用款单位提供的《涉农资金整合用款申请表》对整合资金进行管理和拨付(开源公司);(6)审计、扶贫、财政等部门负责

加强对开源公司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监管,确保开源公司按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管理办法规定对整合资金进行管理,实现整合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区审计局、区扶贫办、区财政局);(7)区考核办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年终进行绩效评价,将各部门整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区考核办)。

4.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实效原则。瞄准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困局,改革创新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体制机制,找准整合平台,突出脱贫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紧紧围绕全区主导产业,针对薄弱环节,通过资金整合集中,项目支撑等措施,使涉农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基础设施薄弱环节集中。

6.坚持运行规范、强化监管原则。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制度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安全规范、高效透明。

二、整合范围

中央、省级层面十七大类,具体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水利发展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改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 4 —

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旅游发展基金、中央预算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及其他。

市、区级涉农财政资金中除救灾救济资金、特殊用途资金以及国家规定补贴到农民个人之外的涉农和扶贫资金,均可纳入整合范围,包括农业、林业、扶贫、水利、交通、民宗、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公路、农业基本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涉农项目资金和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年实际纳入整合的资金,以前可以盘活的存量资金。

三、整合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重点投向

整合的财政专项涉农资金主要用于脱贫攻坚规划中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投向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投入优势产业和“短、平、快”产业,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扶贫产业、农技推广、畜牧标准化建设、资产收益扶贫、扶贫小额

贷款贴息、贫困人员人身保险、产业奖补等方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通村通组公路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综合开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六项行动、农村危房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安全饮水、院坝硬化、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治理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建立资金储备库。整合的涉农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专户,按整合后的用途安排使用。

四、整合方式

(一)统一建立项目库。各涉农部门要根据项目规划办编制的脱贫攻坚规划和本部门自行编制的专项规划,收集各乡镇脱贫攻坚阶段要实施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分轻重缓急、脱贫效益,拟订项目实施计划,报项目规划办审核、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进入整合资金项目库,项目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具体名称和实施部门(责任部门);项目实施地点和项目建设起止时间;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预期效益(惠及多少个贫困村、覆盖多少贫困户、带动多少农户致富);项目投资计划,包括需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其他资金。实施计划实行每年一编,每年10月份编制下项目实施计划。各涉农部门既是实施计划的编制部门,又是项目实施的责任部门,编制的实施计划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统一下达涉农资金指标。本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由区财政局统一划拨到开源公司在合作银行开设的专户,项目主管部门和开源公司共同对涉农整合资金进行管理。项目启动实施后,开源公司根据主管部门提供的资金分配表和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用款申请表将整合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三)整合后资金使用、管理。开源公司负责对整合资金的拨付、管理,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财政、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开源公司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制定和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梳理报账程序,优化报账流程,确保报账程序的合规性和可操作性。

(四)统一项目实施

涉农整合实施方案及资金计划下达后,项目主管单位按“原渠道实施、归口管理”原则,负责项目管理与监督。

1.实行项目法人制度。整合项目按照“职能与职责不变、管理权限不变”原则,确定项目建设法人。比如整合后的资金用于修路项目的,就由交通局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对于“打包整合”的项目,由区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项目的建设法人,负责项目管理和实施。

2.实行项目勘测设计制度。按规定需要进行勘测设计的,项目主管部门应组织具备相关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3.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凡申报整合资金的涉农项目工程,— 7 —

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有明确规定的,按上级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相关规定办理。对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要实行严格的合同制管理,中标单位要按项目实施要求和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并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未经区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且没有履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程序的项目,任何部门或单位、个人都不得擅自组织开工,否则不予拨付资金。

4.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建设,必须执行工程监理制度。上级主管部门有监理委派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项目主管单位委派监理。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理,并按规定出具监理报告和相关资料。

5.实行资产移交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登记工程设施并会同施工单位及时与工程设施受益单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6.实行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区考核办年终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认真评价项目整合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单位、部门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单位、部门的目标考核,实行绩效考评,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完善扶贫项目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将有关扶贫资金和项目建设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实施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科学、透明地用于专项资金分配和考核问责中,使绩效评价真正发挥其规范效应和震慑效应。以便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 8 —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到“绩效型管理”的飞跃。强化责任追究,对于在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致使资金投向出现偏移,项目实施不成功等,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考核办法细则由区考核办制定。

(五)统一竣工验收。整合项目建成竣工后,由施工单位向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办或项目主管单位申请验收。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办或项目主管单位按照行业管理规定对项目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建设任务、资金使用、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竣工验收,出具相关验收报告或意见。

五、2018年计划实施的项目及纳入整合的涉农资金

(一)项目实施计划。根据“十三五”规划,2018年计划整合涉农资金70000.00万元,其中51245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755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发展项目。

(二)涉农资金整合。2018年,预计纳入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70000.0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495.00 万元、水利发展资金2259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939.40万元、林业改革资金428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579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6403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724.10万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2876万元、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支持农村公路建设部分)资金17173.80万元、农村危房

改造补助资金11429.70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656万元、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178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区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及相关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统一指挥、有序开展、落到实处,各相关涉农项目责任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经费保障。加大对涉农项目规划编制、打包申报、资金整合的专项投入,保障项目整合的工作经费。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涉农部门,按相关政策的规定安排必要的项目前期费用;对积极配合整合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涉农项目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三)监督保障。由区督办督查局牵头,区审计、财政、扶贫办、实绩考核办配合,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全程监管。重点监督检查各涉农部门项目总体规划和计划实施情况、项目建设完成情况、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等,并适时通报。

附件:1.七星关区2018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统计表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均衡设计02-21

均衡与非均衡发展02-21

数字均衡02-21

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02-21

均衡调度02-21

人口均衡02-21

线性均衡02-21

动态均衡02-21

城乡均衡02-21

师资均衡02-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均衡设计 下一篇:人口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