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患者 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精选十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1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其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1]。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病型及病期等有关。对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例临床护理方法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临床资料收治的病人共24例, 其中男13例, 女11例。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4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注意病情观察护理病情, 对病情较轻者应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减少活动量;病情较重的患者或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充足, 以减少肠的蠕动并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渣、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 以供给机体足够的营养。忌寒凉刺激性食物如水果、冷饮等减轻对黏膜及肠的持续性刺激, 防止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发生。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有严重肠道症状。严重营养消耗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应用PN或EN对维持和恢复患者营养, 保持病变组织质量和功能是有益的, 但对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发展无缓解作用。观察有无脱水症,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清蛋白、体重及电解质的变化, 配合医师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饮食以高蛋白、少渣、易消化食物为宜, 忌食生冷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在急性发作期宜给无渣半流质饮食, 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素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2.2 用药护理

需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可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减少、溶血反应等, 用药过程中, 加强监护, 如患者出现荨麻疹、多形性红斑, 同时或相继出现黏膜、皮肤和眼部损害等斯-约综合征表现, 应告知医生, 立即停药, 密切观察, 并做好对症治疗。护理上注意口腔、眼、鼻、耳及外阴等黏膜卫生及护理, 尤其注意防止眼睑粘连及继发感染。应餐后服用, 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象。严密观察环孢菌素的不良反应, 本药可出现感觉异常、血压升高、恶心、呕吐, 极个别患者可出现头痛及癫痫样大发作。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血肌酐浓度、肝功能, 若分别超过患者入院时正常值的30%和50%时, 需酌情减量;同时也要监测血压变化, 尤其是舒张压, 若持续超过12 k Pa, 应立即减药量观察5-ASA的不良反应, 如密色拉嗪会引起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脓尿和血中肌酐、尿素升高, 故原有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2]。用药过程中每周要随访2次尿常规, 每周测1次肾功能, 尿中一旦出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蛋白或血清肌酐、尿素升高时, 立即减量或停用。

2.3 腹泻的护理

患者必须保持身体干净、干燥、无气味, 直到腹泻得到控制, 患者房间内应放除臭剂, 且应方便患者如厕, 要用清水 (不用肥皂) , 手纸应选择柔软, 动作要轻柔, 仔细护理肛周皮肤, 这对治疗和预防皮肤破损很有必要。坐浴, 地布卡因, 雾气熏蒸或其他外敷方法或软膏都可以减少刺激和肛门不适。当严重腹泻时要及时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及电解质等, 用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2.4 临床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因不明, 症状反复发作、持续存在, 且进行性加重, 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 抑郁或焦虑。此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向与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多沟通, 耐心解释治疗方法, 倾听患者的倾诉, 使其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生活中注意自我调节, 可使症状得到较好控制和长期缓解,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协助患者及亲属认识患者目前的实际健康状态, 明确精神因素是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 同时要安慰患者, 使患者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应对疾病, 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3 健康教育

患者共同制订饮食计划, 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营养, 避免辛辣、多纤维、冷饮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本病反复发作, 应嘱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及停药, 服药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出现异常情况如疲乏、手脚发麻、头痛、发热、排尿不畅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5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篇2

1月~1月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经过合理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为降低其反复发作率,现将其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25~70岁,病程1~。

1.2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做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加活检,肠道狭窄或进镜困难者加钡灌肠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1.3治疗策略

全部患者均采用间歇疗法,每次住院时间为7~10d为1个有效疗程,一般共需3~6个有效疗程,经过几个有效疗程后,轻度、中度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重度的患者亦可获得有效的缓解。

治疗主要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病情急、重者,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西药主要用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蒙脱石散剂、肠道益生菌等;保留灌肠主要用甲硝唑或环丙沙星、锡类散、山莨菪碱、云南白药、蒙脱石散剂、肠道益生菌等。

2结果

55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肠黏膜恢复正常,65例取得好的效果,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肠镜检查黏膜肿胀减轻、溃疡减少,继续接受治疗。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具有内向、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而激动之后又难以平复的个性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给予其关心、安慰、耐心的指导,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经常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的变化,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增加治愈的信心

同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看电视、聊天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使心情舒畅,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

3.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的规律性,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注意休息和安静,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精神紧张要补充B族维生素,急性发作期可以禁食或者经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改为流质、半流质,再到普食,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开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宜食山药、扁豆、红枣,少食易胀气、多纤维的蔬菜、水果、饮料等食物,如西瓜、韭菜、大蒜、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不宜饮用牛奶或乳制品,少食高脂食物,以免因为其难以消化而加重肠胃的负担,例如高脂的快餐,避开过量饮酒,避开过敏食物

本病以柔软、易消化,富含营养,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部分患者无法制约自己,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健康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3用药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期间,会不同程度地应用抗生素,保护肠黏膜的药物等,护士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性能、疗效、剂量及副作用,按照医嘱准确无误地给患者用药,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按正规治疗用药的`重要性,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3.4感染的预防

加强对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对于住院患者积极寻找潜在的慢性感染灶,除了有针对性地制约感染,如应用抗生素外,应每日对其病房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用0.05%的健之素喷洒地面,擦桌面,避开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4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他的反复发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

①饮食因素是脾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在饮食方面若不制约,进食一些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会诱其发病;

②精神因素,长期焦虑、紧张、工作压力大、劳累等因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内环境失去平衡,从而诱发本病;

③感染是本病发生和继发的理由;

④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未坚持正规疗程治疗,病情稍缓解就自行停止用药,中断治疗,使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早地进行护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如康复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对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阎焕兰,姚小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0):11.

[2]钟玉莲,王倩琴,何玉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16):2563-256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3

【摘要】 目的:分析營养不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溃疡性结肠炎80例进行前瞻性分析,依照主观整体评估(SGA) 标准对营养状况与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受累范围、发病部位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无或轻度营养不良组与中或重度营养不良严重程度、受累范围、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发病部位对营养不良的影响最大,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营养不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发生率高, 需提高营养不良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状况;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full of the data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ive standard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overall assessment (SGA) onset time, severity, complications, and affected scope, risk factors, such a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no or mild malnutrition or severe malnutrition in group and group the onset time, serious degree, affected scope and area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severity of the ulcers colitis, the influence of the high risk of malnutrition is the largest, should actively treat the primary disease; Malnutri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cidence rate is high, need to improv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alnutrition.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 Nutritional status; Factors affecting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55-02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而营养问题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国外研究表明蛋白质营养不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病率约为85%[1],对因治疗较为困难,治疗方向为改善患者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评价方法主要有测定身体组成评估(BCA)及主观整体评估(SGA)标准。本文旨在分析营养不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 至2014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0~45岁。

1 .2 研究方法参照 SGA 标准, 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或轻度营养不良者组(记为 A 组)及有中或重度营养不良者(记为B 组)。并详细记录患者性别、严重程度、内镜下受累范围[2]、发病部位。

1.3采用 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在80例住院的炎溃疡性结肠炎中,35例存在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45例轻度营养不良。

2.2 两组严重程度、 内镜下受累范围、 发病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一)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随着肠内、肠外营养的不断开展,营养不良的治疗变得相对容易。 肠内营养就常常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治疗,另有研究发现, 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还可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状态。

参考文献

[1] Han PD, Burke A, Baldassano RN, et al.Nutrition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North merica,1 999,28(2):423-44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医院住院患者35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5例, 平均45.7岁。女20例, 平均46.5岁。35例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 都符合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灌肠药物准备

首先制备中药灌肠汤剂:黄连10g, 黄芩10g, 白头翁10g, 白芍10g, 苍术10g, 白术10g, 黄柏10g, 三七粉10g, 白及粉10g, 葛根粉10g, 甘草5g。浓煎后去药渣取汤汁100mL备用;取思密达粉3g放入100mL的中药汤剂中调匀, 再加热至35~40℃备用。

1.2.2 灌肠方法

患者灌肠前, 首先让患者去卫生间排大小便, 然后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及肛门, 指导患者取舒适的左侧卧位。选择使用适合型号的一次性导尿管, 以代替肛管, 并且与一次性输液器相连接, 准备插灌肠管前, 要应用石蜡油润滑一下导尿管的前端, 然后插入肛门深度约15~20cm[3], 如果肛门深度浅不易使灌肠的药物保留, 如果肛门深度太深, 患者会有不舒适感。灌肠过程保持灌肠液平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30cm。灌肠液量适中, 一次性灌入量约120mL左右, 滴速要慢, 40~50滴/min, 25~30min滴完。每天1次, 10d 1个疗程, 灌肠2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周期。

2 结果

本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5例患者经过精心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与细致护理, 总有效率91.43%。显效19例, 占54.29%;有效13例, 占37.14%;无效3例, 占8.57%。效果满意。

3 护理

3.1 生活指导

灌肠治疗期间,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摄入足够的营养, 避免多纤维及刺激性食物, 忌生冷, 忌饮酒。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有关知识,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性、反复性;向患者说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正确的自我护理对缓解本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觉地进行自我照护, 自我调节好心理状态, 使他 (她) 们保持稳定的情绪, 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吩咐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 按照医嘱用药, 切莫按照自己意愿随便更换药物或擅自停药;向患者说明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教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例如头痛、疲乏、发热等应报告医生, 出现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要立即就诊。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病情观察, 并且定期门诊复诊。教育患者及家属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大出血等, 让患者时刻注意有否并发症出现, 如果发现异常马上就诊。

3.2 饮食护理

观察并记录大便的次数、量和性状;观察饮食、定期测体质量, 监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 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皮肤黏膜的弹性及电解质检查结果以判断有无脱水表现;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指导患者食用细软、易消化、富含营养、富含维生素、少纤维素的饮食,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饮咖啡, 禁烟酒, 忌食牛乳或乳制品, 因其可能是本病的致敏食物。急性发作期患者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病情严重者应暂禁食, 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以改善全身状况, 使肠道得以休息, 有利于减轻炎症和控制症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以促进患者食欲。

4 讨论

4.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大多数起病缓慢, 疾病进展呈慢性经过, 临床上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少部分患者表现为症状持续并且逐渐的加重。在疾病缓解期大部分患者可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或者劳累、身体感染等因素诱发而致本病加重[4]。临床上患者的症状表现与发生病变的部位、病变范围、病变类型以及病程长短等有关。病变大多数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 也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 也有少数患者可累及全结肠, 少见累及回肠末端的, 呈连续性非节段分布。早期表现为黏膜弥漫性炎症, 可见肠黏膜水肿充血与灶性出血, 局部由于炎性细胞的持续浸润, 可导致肠黏膜广泛浅小不规则溃疡, 随着病情进展溃疡面可逐渐扩大。后期表现为病变一般局限于肠道黏膜与黏膜下层, 少数患者病变可累及肠道肌层, 常出现炎性息肉。由于肠道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 导致丧失正常结构, 即使在溃疡愈合也形成瘢痕及增生, 黏膜与肌层增厚, 最后结肠变形缩短, 结肠袋也消失, 主要者甚至肠腔狭窄。

4.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

医药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癖、脏毒等范畴, 主要的病变部位在脾胃、大肠, 病邪主要是湿邪, 兼热毒有之[5]。临床上我们选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其药配方中的黄芩、黄连等性苦寒燥湿, 以解患者肠中热毒, 大黄苦寒与黄芩、黄连共凑泻火燥湿之功;白头翁、黄柏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自及、赤芍起到化瘀止血、通经活络的功效, 消肿生肌而不留瘀滞, 有利于结肠炎溃疡面修复。护理人员正确严格的灌肠操作, 保证导尿管插入的足够长度, 中药达到患处即可迅速减轻患者症状, 提高临床上本病的治愈率。临床实践我们观察中发现, 中西药结合灌肠疗法对轻度疡性结肠炎和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早期诊断, 及早应用灌肠治疗, 对阻止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复发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总结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护理方法, 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愈率和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来我医院求医并且住院治疗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给他 (她) 们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 配合细致护理。结果 35例患者经过精心灌肠治疗与护理, 总有效率91.43%。显效19例, 占54.29%;有效13例, 占37.14%;无效3例, 占8.57%。结论 中西药保留灌肠及良好的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了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治愈率和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秦化珍.中药灌肠并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乡村医生, 2001, 17 (4) :41.

[2]王风, 张红.艾迪沙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 7 (1) :44.

[3]冯丽娟, 段艳萍, 王云, 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4) :20-21.

[4]赵启香, 庄慧.中药保留灌肠治疗2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05, 34 (7) :439-440.

中医怎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篇5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中医疾病认识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系因因大肠气血运行失常,肠壅血瘀,血败肉腐,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赤白而成脓血所导致。作为中医的“久痢”范畴,与脏腑虚实、情志变化有很大关系。另外,不同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要注意辩证施治,其原因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个体差异性大,适合运用中医调节,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治疗方法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6

【关键词】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皮质激素;环孢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38-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当病变累及全结肠,伴肠外表现并全身症状明显时属重型病例,约占16%左右[1]。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凶险,有诸多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回顾我院多年来治疗的68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我院2005——2012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症患者,男41例,女27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22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3年。本组68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学术会议拟订的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标准[2]。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充分休息,进行心理治疗,保持心态平衡;禁食,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积极抢救,纠正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1.2.2 抗生素治疗 利复星静脉滴注,每次0.2g,每日1-2次,疗程2周。合并厌氧菌感染则加用甲硝唑。

1.2.3 糖皮质激素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d,分1-2次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用药7天后改为强的松60mg/d口服。便常规连续3次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1.2.4 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应用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并减量期间,加用美沙拉嗪,每日4g,分4次吞服,用药4周;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每4周减量1次,最后改为维持量每天2g,分次口服,维持3-5年。

1.2.5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用氨甲蝶呤,每次2.5mg,每日1次或每次5mg,每周2次。

1.2.6 手术治疗 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的患者

2 结果与预后

本组66例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后,急性期症状逐渐缓解,转为维持缓解治疗。2例因并发结肠内大出血及肠穿孔而行手术治疗,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3 讨 论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是指慢性复发型活动期以及暴发型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体温>37.5℃至少持续2天以上,脉搏>90次/min,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0mm/h,伴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肠镜表现为病变累及全结肠,呈连续性分布,黏膜多发性浅溃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通过68例病例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与结肠镜检查下黏膜病变程度不一致,有10例病人仅表现为轻中度临床症状,但结肠镜下却呈重度结肠炎改变,我们认为此应为重度结肠炎的早期表现,只有将临床症状与结肠镜检查结果相结合才能增强对早期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识别,而这对于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迅速控制发作,减少手术率和病死率,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是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总的治疗原则。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及时入院进行综合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UC的一线药物,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重症患者应先予以较大剂量静脉滴注。感染是诱发重症UC的重要因素[3],我们认为喹诺酮类、硝咪唑类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最佳,应慎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当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缓解并减量期间,应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作为UC的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无效者,环孢素是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有研究表明应用环孢素可使2/3的激素抵抗型重度UC患者免于手术治疗[4]。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及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有严重毒血症状者应行紧急手术。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早期识别、密切观察,依据病变的特点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联合应用各种药物,迅速控制急性发作,及时诱导缓解,然后长期控制发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娣,吴铁镛,韩春丽.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6,28(6):325-327.

[2] 欧阳钦,温中慧,万学红,等.危重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与转归.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9,54-5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诊断标准,临床类型为初发型以及复发性。实验组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51.3±6.8)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0.3±5.3)年;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53.1±8.6)岁,病程4~27年,平均病程(12.3±5.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和药物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性的治疗基础上,又进行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饮食以及作息方面: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常因过度疲劳或者是饮食不当而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因此,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以保障其补充必要的营养。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少量多餐,七八分饱即可。多吃清淡不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营养价值高,纤维少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此外,还可以吃中医药膳来提高免疫力。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忌食辛辣、生、冷食物,戒烟酒。

1.2.2 进行适当的锻炼:

建议患者多休息。对于病情较轻的,可以打打太极、散散步;若病情较严重,建议多卧床休息,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减少肠的蠕动,以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不建议做一些剧烈的运动,防止因过度疲劳而引发病情加重或诱发其它一些并发症。

1.2.3 肛周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因护理不当而引发肛周的皮肤发炎。主要原因是该病的患者有腹泻的症状。若症状较严重,应在室内放置大便器,用柔软的纸巾,擦拭时也要轻柔。便后充分清洗肛周,确保其保持干净状态,用肥皂清洗,水温需适宜,洗后用柔软的纸巾或棉布轻拭,防止力度过大导致肛周皮肤出现发炎或者是破损。还要保持衣裤以及床单的清洁。

1.3 观察和评价的标准:

观察和评价的标准分为五个方面: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平均的住院时间;遵医行为和10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本院自己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百分制,评分多85分认为已达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根据美国品质管理拟定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标准,根据十个方面的问题来评定,填写时间为患者出院后半年左右,最后统计总满意例数;累计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遵医行为具体标准: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或者改变剂量、注意饮食、戒烟酒、保持健康的情绪、定期复查;统计10个月内患者复发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2.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遵医行为等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平均住院时间(14.8d)显著短于对照组(11.2d);10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46.2%)显著高于对照组(3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实验组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达标人数由10个增加到12个;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由84.6%增加到92.3%;遵医行为等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由14.8d下降到11.2d;10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由46.2%下降到30.8%。

综上所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非常大的帮助,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遵医行为和10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后,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遵医行为等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10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非常大的帮助,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书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658.659.

[2]杨茜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6):546_547.

[3]周秀平,白素琼.临床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7(8):121-12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 04 ~ 2015 - 03 在我院确诊并住院的UC患者231 例, 均符合UC的诊断标准[2]。其中, 男126 例, 女105 例; 年龄18 ~ 62 岁, 平均 ( 37. 26 ± 11. 38) 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76 例、高中或中专85 例、大专以上70 例; 严重程度 (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UC临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2]) : 轻度133 例, 中度61 例, 重度37 例。并选择同期112 例健康志愿者, 其中, 男63 例, 女49 例; 年龄19 ~ 65 岁, 平均 ( 38. 24 ± 12. 51) 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36 例、高中或中专44 例、大专以上32 例。所有被调查对象均无精神疾病及情感障碍, 被调查的UC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231 例UC患者和同期112 例健康志愿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 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n = 115) 和观察组 ( n = 116) ,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 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对其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 鼓励患者倾诉心中的不适感受, 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 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 指导家属给予患者亲情关怀、鼓励、尊重和支持。②认知教育: 耐心向患者讲解UC的相关知识, 发放UC防治知识手册, 提高其对UC的认知程度, 使患者认识到UC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病程较长, 良好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 3 评价工具

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 ( HAD) [3]进行评分。HAD包括14 项条目, 其中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各7 项, 按0 ~ 3 级评分。总分为≤7 分提示正常, 8 ~ 10 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 11 ~ 14 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 15 ~ 21 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 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 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SNK - q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 1 UC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231例UC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49.35% (114/231) , 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41.13% (95/231) , 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的9.82% (11/112) 和8.04% (9/112)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UC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为 (5.47±3.16) 分和 (5.31±3.42) 分, 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的 (2.91±2.48) 分和 (2.97±2.24) 分 (P<0.05) , 而且重度UC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 (P<0.05) , 中度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轻度患者 (P<0.05) , 见表1。

2. 2 UC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2。

3 讨论

虽然U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 但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其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在UC中的作用仍有争论, 有研究认为UC症状可随患者的情绪波动而改变, 精神心理因素是UC诱发因素[4], 也有研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着74% UC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心理应激能加重UC的炎症损伤及溃疡形成[5]。本研究对231 例确诊的UC患者进行调查, 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49. 35% 和41. 13% , 其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 ( 5.47 ± 3. 16) 分和 ( 5. 31 ± 3. 42 ) 分, 两者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 ( P < 0. 05) , 而且重度UC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 ( P < 0. 05) , 中度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轻度患者 ( P < 0. 05) , 提示UC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而且伴随病情的加剧而加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不仅是配合医生完成医疗活动, 其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整体规范的身心医疗服务已受到广泛关注,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成为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方梅[6]对30 例UC伴抑郁焦虑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 有显著性差异 ( P < 0.05) , 提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和治疗康复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及疾病认知教育, 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进一步说明心理护理对缓解U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 UC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而且伴随病情的加剧而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 而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改善其心理状态, 因而值得临床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红兵.焦虑和抑郁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D].湖南:中南大学, 2008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 13 (2) :139-145

[3]Zigmond A S, Snaith R P.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J].Acta Psychiatr Scand, 1983, 67 (6) :361-370

[4]Bitton A, Sewitch MJ, Peppercom MA, et al.Psycosocial determinants of relapse in ulcerative colitis, a longitudinal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 2003, 98 (10) :2203-2208

[5]Moser G, Maeir-Dobersberger T, Vogelsang H, et al.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patient's beliefs about the etiology of their disease-a controlled study[J].Psychosom Med, 1993, 55:13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 男55例, 女55例;发病年龄18~59岁, 中位年龄34岁;病程2~10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5例。2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 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舒适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变化。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有无脱水的表现, 配合医师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腹痛、腹泻明显者, 经医师同意可给予阿托品, 应注意观察腹泻、腹部压痛及肠鸣音情况, 如出现肠鸣音消失、腹痛加剧等情况, 要考虑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 应及时报告医师, 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其他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等发生均应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 同时主动采取抢救措施。

1.2.2 休息:

急性发作期和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轻型患者要求生活有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 可适当从事轻体力工作, 以减轻心理压力,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以减少患者的胃肠蠕动及体力消耗。

1.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质软、易消化、少纤维又富有营养的食物, 保证患者每天摄入所需的热量,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牛奶、乳制品。急性发作期和暴发型患者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多的蔬菜。病情严重者应禁食, 并给予胃肠外营养。贫血者按医嘱给予治疗。

1.2.4 心理指导:

患者解释情绪波动是本病起因或加重的诱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病程长, 患者大多神经过敏、抑郁或焦眠, 思想顾虑较重, 通过心理疏导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保持乐观积极情绪配合治疗。在患者情况许可时, 可参加适当的活动分散注意力, 使其自己能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1.2.5 腹泻护理:

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注意观察粪便的量、性状和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急性发作期或重症患者腹泻次数每天可达10~20次, 应注意保暖。如排便次数多, 并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时应及时报告医师, 共同商讨补液措施。要保持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清洁和干燥, 手纸要柔软, 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 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皮肤, 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

1.2.6 药物护理:

对本病常用的药物的作用原理、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配制要求护理人员均应熟悉, 便于更好地协助医师进行药物治疗。由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药物不良反应, 嘱患者饭后服用。对于采用灌肠疗法的患者, 应指导患者尽量抬高臀部, 达到延长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问的目的, 以增加疗效[1]。

1.3 观测指标

比较2组舒适率和焦虑缓解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舒适率和焦虑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慢性起病, 病程漫长, 常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可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过度劳累而诱发或使病情加重。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炎症使肠黏膜分泌增加, 肠道蠕动加快, 肠内水、钠吸收障碍, 表现为糊状或稀水样便, 由于黏膜糜烂及溃疡形成, 可伴有黏液便或脓血便, 病变累及直肠者可仅有血便, 并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 少数患者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次数轻者每天3~4次, 重者10余次甚至更多, 一般每次排便量不多, 下腹部或左下腹部轻、中度腹痛, 表现为隐痛、钝痛、胀痛, 偶有绞痛, 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轻度或缓解期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常有骶部不适, 一般体温正常, 可有轻度贫血, 急性期可有发热, 重症时出现全身毒血症, 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致体质量减轻、体力下降, 偶尔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 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其文化、职业及社会人员交往关系, 对不同的患者予以多样化、多形式的沟通, 采用熟练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减轻痛苦。不同年龄的患者身体功能有差异, 当为患者肠道护理时, 应根据患者的感受、位置和来选择不同的液量、时间和温度, 动作轻柔, 力度不宜过大, 用力不当或方法不对都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甚至加重病情。应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本病, 从休息、饮食及合理用药等多方面自我护理,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逐步缓解至康复。轻型患者可从事一般轻便工作, 生活要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以高热量、高营养、少纤维、少刺激的食物为主, 补充营养和减少对肠道刺激。避免饮用牛奶及奶制品, 以免导致腹泻加重。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出现腹泻、腹痛加剧、便血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结果显示, 试验组舒适率及焦虑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舒适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精神抑郁、焦虑的患者74例, 其中男39例, 女35例;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 (39.4±1.6) 岁;文化水平为:大学14例, 大专12例, 高中36例, 初中7例, 小学5例;在专业精神科人员指导下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 其中61例患者>14分, 15例患者>7分。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焦虑抑郁症状, 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等症状。将其分为A、B两组, 每组37例,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评分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本次研究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 根据病变的轻重程度、范围、临床分期及类型进行药物选择, 一般给予5-氨基水杨酸治疗, 注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对全身性治疗及营养治疗采取密切重视, 针对个别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原则, 病变局限者可以采用灌肠剂, 重者可根据病情需要应用微生态制剂及抗生素, 对于有条件患者, 可以考虑生物治疗和白细胞洗脱疗法, 重症患者应慎用药, 避免造成中毒性巨结肠, 对于已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者, 溃溃疡部位癌变及症状加重, 对抗生素耐受的患者, 可以考虑手术治疗。A、B组常规治疗措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心理治疗:A组患者采用日常护理方法加之心理干预。日常护理具体表现在: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热情, 态度良好,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加强与患者沟通, 鼓励患者阐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并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入院宣教, 利用交谈和观察技巧, 使得患者对与自己所患疾病有一定了解, 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预后, 进而给予患者充分的信心, 解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使之在愉快、平和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以促进患者康复[2.3]。另外, 应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 让其了解患者心理因素对其此疾病的影响, 给患者更多心理的支持和理解, 帮助患者放松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干预包括个别心理干预、集体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干预是在对患者年龄、职业、文本化程度、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及心理活动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 进行有目的的心理干预, 使其意识到自身疾病的大概及治疗情况, 提高患者依从性[4];集体干预是指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群中进行一些座谈会, 促进患者交流, 使患者能进一步了解病情, 缓解心理压力;健康教育是指指导患者如何合理安排营养, 防止粘膜炎症, 引起并发症。

B组患者在A组患者心理干预的基础下根据患者心理情况适当使用音乐心理干预, 如患者具有抑郁倾向, 可以选择针对抑郁型的音乐, 例如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 使患者进入与自己本身情况相同境界的情形下, 再在心理治疗师的暗示下, 进行舒缓情绪。具体类型与所选曲目详见表1。

1.3 焦虑抑郁状态评价

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进行评分, 将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若超过14分, 证明一定有焦虑;超过7分, 证明可能有焦虑, <7分, 证明没有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得出, B组患者治疗后的>14分的评分例数 (0) 明显低于宇A组治疗后的例数 (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43, P<0.05) 。

3 讨论

慢性躯体性疾病常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5]。躯体疾病也可以以抑郁等精神症状表现出来[6.7], 因此, 对于慢性躯体性疾病患者应注重其心理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由于疾病的困扰而明显下降, 其病情的反复更加重患者精神上的负面情绪, 而治疗的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问题使得病后工作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患者增加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原因都可以诱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进而影响躯体的免疫状态, 加重病情反复。因此, 合理的心理干预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

音乐心理干预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治疗法, 其主要是用音乐营造出与患者相匹配的环境, 使之能够更加舒缓心情, 配合心理治疗, 增加临床效果。音乐通过特殊的物理特性、不同的频率配合适当的声音, 与患者生理节奏达到共鸣, 焦虑、抑郁是情绪的外在表现, 而音乐是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的一种形式, 而音乐提供了情绪宣泄的一种出口, 使得患者能够发现自我, 达到自我心理调节的目的。有研究表示欢快的情绪可以使人动脉压下降20mm Hg, 脉率可减少8次/分钟, 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状态的维持。音乐正是通过其特性化的性能使得患者在情智上起到调节抑郁、焦虑的作用, 从而舒缓心情。使得心理状态达到稳定, 促进身心康复。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结合音乐疗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次研究表明, 经过音乐干预心理疗法的患者—B组, 其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低于未经音乐治疗的患者, 其所患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相对A组好转的多, 由此可见, 音乐心理干预疗法在临床上的效果值得肯定。

摘要:目的 探讨音乐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精神抑郁、焦虑的患者74例, 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37例;A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法, B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法的同时加以音乐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14分3例, 7~14分24例, <7分10例, , 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所减轻;治疗后B组>14分0例, 7~13分18例, <7分19例, 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消失。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4.5343, P<0.05) 。结论 音乐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音乐,心理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张奉春, 裴玉芳, 张连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6) :361-362.

[2]马丽昕.中西药复合灌肠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学杂志, 2006, 12 (6) :1030-1031.

[3]王福欣, 周建华.韩洪冰.碘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0B) :1506.

[4]刘爱云.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27) :129.

[5]罗春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抑郁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24 (4) :356-357.

[6]王琛.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10 (26) :133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25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