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论文提纲

关键词: 高效性 解题 数学 中学生

论文题目: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摘要:中学生数学解题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中学生为确保解题的高效性和正确率,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意识活动的目标,主动对解题过程进行计划、调整、检验、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解题本身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数学知识运用的重要途径,是深入领会、探求知识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提升的体现。数学解题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并且有研究表明,数学解题的自我监控能力与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国.内外关于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已有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具体学科、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对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对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而且对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本论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在数学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在对学习理论以及自我监控相关理论进一步回顾与评价的基础上,对中学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概述。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针对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最终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选取了石家庄一所初中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修编的中学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生性格倾向类型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并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23.0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了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现状,并探究了各因素对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影响情况。调查显示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与学生的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性格倾向类型具有显著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借助波利亚的研究成果,从思辨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文中通过例题的讲解案例尝试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应用。论文的研究中具体探究了各因素对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计划、调节、检验、管理、评价的影响情况,并探究了不同性格类型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水平差异,是对以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但是文中所提出的具体策略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证。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教学策略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1.2.2 提升中学数学教学的总体水平

1.2.3 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统计分析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理论概述

2.1.1 数学解题的概念界定

2.1.2 自我监控的理论概述

2.1.3 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含义

2.2 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元认知理论

2.3.2 认知建构理论

2.3.3 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4.1 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问卷

3.4.2 数学学习动机问卷

3.4.3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3.4.4 学生性格倾向问卷

3.5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3.5.1 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3.5.2 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年级差异

3.5.3 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3.5.4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对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3.5.5 性格倾向性对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第4章 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策略

4.1 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策略

4.1.1 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4.1.2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4.1.3 针对学生性格类型采取教学策略

4.2 应用“解题表”指导数学解题过程

4.2.1 理解题目环节

4.2.2 拟定方案环节

4.2.3 执行方案环节

4.2.4 回顾环节

4.3 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解题案例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5.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智能监控系统论文提纲 下一篇:教学质量监控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