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关键词: 可能 拓展 变成 训练

第一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拓展心得体会:拓展训练--把不可能的事变成有可能

拓展训练--把不可能的事变成有可能

一位参加过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组织的拓展训练的女士这样回答:真的是很惊喜的一次培训经历,刚开始接到通知的的时候还非常不情愿去,去了才发现,真的很好玩!在为期一天半的素质拓展中,我们一直在玩游戏。

教练把我们50多个人分成了4个队,每个队都要取自己的名字、口号、队歌,队长,画出队旗。第一天我们体验了生死电网、极速60秒、雷中取水、孤岛求生几个大项目。这些项目都是考验团队合作的,我们在互相配合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彼此增进了了解,建立了身后的友谊。

比如电网,一个人是不可能通过的,都是大家齐心协力把人一个一个抬过去。雷中取水考的是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才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还有极速60秒,每个人都有任务,一个人失误,整个项目都失败,这也是我们唯一失败的项目。

还有后来的驿站传书,考的就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在集体中的发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昨天的翻越高墙。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教练要求我们50多个人,必须要在半个小时内集体翻越目测有4米的高墙,没有任何外力,就是靠搭人墙!开始真的觉得没可能,而且很害怕。没想到在男同事的努力下,把我们女同志一个一个拉上去了,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感谢他们!最后只用了19分钟就完成了任务,我们感到很自豪。

在此项训练中,我们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很多道理。教练每次要求我们完成一个项目后,都会让我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体会到要学会感恩。感谢那些曾经蹲下来,让我们踩着他往上爬的人,感谢那些在高处伸出手来拉我们一把的人!拓展培训,真的值得”拓展训练就是让我们把不可能的事变成有可能!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作文教案范文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游戏作文教案

中心小学吴素美

一、课前絮语:

1、为什么“1+1 可以等于1”?

这几年,我们的周围变化大极了。随时随处地看到拆迁、建造,整个乡村几乎就是一个大工地。每当我走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旁,就要不停地埋怨:“好好地„„拆!拆个没完没了!”

然而过了一年半载,再去这些地方时,漂亮宽阔的马路,新颖别致,玲珑典雅的楼群引得我眼球发亮,又情不自禁赞叹起来:“旧的拆了就是好!否则怎么会这么好的新气象?”

这时候,我明白:拆和建,旧和新在对立地转化着的,奇迹似乎是在破坏中诞生起来的。这个想法很使我振奋,很想与大家交流交流,听听大家的想法。恰好,今天有快乐作文课,交流的最佳时机到了。

开始上作文课前,我先请大家做这个算术题:

“1+1=?”

别以为我在发烧!我希望大家想想,除了“1加1等于2”,还可能有多少答案?

教师举例:“1+1=1。这里指的是1(里)+1(里)=1公里。”

2、学生自由回答后看着大家说出了那么多的答案。赶紧推出一组“奇怪”的算术题:“请学生解释这些算术等式的意思。

3+4=110+14=17+5=149+51=1„„”

老师提示:“能否跳出数学运算的一般规律,在等式的数字后加上个适当的量词,就象‘1里+1里=1公里’。也许,这答案就出来了。„„”(“3天+4天=1周”„„ “10小时+14小时=1天”„„?

7个月+5个月=1年”„„“49厘米+51厘米=1米。” )

3、小结: “依照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则看,‘3+4=1’是荒唐的。但是,当我们的思维从这些计算法则中跳开来,把生活中某些数量关系的数据放到题目中,我们就能得到不同一般计算的答案,而且,答案不再是唯一的一个。之所以出现这样奇怪的等式,我们只是在数字后面加上了‘量词’。数与数的关系就变成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了,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出现了!”“这就是说,当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很广阔的充满无穷趣味的境界,很多原先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也能变为“可能”的了。这大概可以看作是数学中的‘拆迁’和‘建造’。”

二、课堂游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游戏

1、把一只充满气的塑料袋装进小口瓶里

(1)教师把一只细长的象一截甘蔗似的玻璃饮料瓶放到讲台上,它直棱柱的瓶体,圆圆的瓶口。再拿出了一个薄薄的、透明的塑料保鲜袋,张开塑料袋的口,使劲地挥了几下,再迅速旋紧袋口, 扎起了一个鼓鼓的塑料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桌上的这个瓶子和手中的这袋子,哪个体积大?”„„„„„„

“好,现在请你们把这个鼓鼓的塑料袋装进圆嘴巴的玻璃瓶。”

(2)学生动手操作

(3)教师小结:“看来,只要改变一下塑料袋的形状,就能把‘不可能’变成

‘可能’了。”

游戏2;把一个瓶子装到另一个瓶子里去

再出示一个玻璃瓶。那种装酱菜的圆口短瓶子,象个圆圆的番茄似的。把又短又圆的玻璃瓶和那个细长的瓶子放在一起。要求:“把一个瓶子装到另一个瓶子里去。”

三、出什么题目好?

这个游戏确实有点新奇,建议大家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颖的题目,并能把这个题目里的意思写明白,题目写到作文中去。

四、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语:今天的这个游戏,是想引导大家学习和理解“破旧立新”的思维方式,而且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游戏,能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更灵活,思考得更远。

第三篇:可能与不可能的诗歌

从没想过,一个人走多久,不是不想停,是找不到借口说好累....忘了这条街,来回走了第几遍...

中途,是否转向别个地方...

因为,我仍不知倦地重复,等待....

-------- 题记

在清晨里醒来,脸上依旧不悲不喜,对生活依旧只是恬淡...

收拾一身地疲乏,用另一幅脸庞对待,早不想最初地样子...

把时间勒紧,不让它大口喘息,有空闲想,脱离生活地外壳...

走在街上,即使又听见它乞求慢些地声响,也还是将音量调制刚好漫过...

那么多人,根本就没有可能一一地记下,两只眼不停地眨,到晕眩都不行...

倘若.我认死理地等.将时间停下,定格...

又要用多久地时间,才能逐一筛选,认定...

所以,请原谅,我闭上地眼睛已失去张开地力气,没能够再看到你的身影...

如果,我只是早一秒,或晚一步地刚好错过微妙地时机,就请别通知到是这个原因...

因为,我仍会用余下地时光再找寻,其实还有地可能,害怕遗憾会发生...

哪怕,这次地期限要等到飘渺地轮回,可别笑我太认真...

或许,不是别人地故事有多美多悲,只是太轻易地就被感动,但请别只感动了自己...

因为,我从来不认得你的脸,即使遇见凭什么识别,相认...

话总那么煽情,可以相信几成......

所以,我也忘了还有地那种可能...

可能,还是会遇见...

可能,还是一个人...

可能,我只打动了别人地眼泪,与自己地心...

第四篇:可能性:可能性(三)-1.DOC

可能性:可能性

(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第五篇:关于针对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媒体报道

1、10月20日,成都商报对我校首席教师、特、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

签订“老带新”协议一事进行了报道。

2、11月13日,成都晚报教育专栏登载了对我校常务校长张诗德的专访文章《造就名师 创办名校》。张校长就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培养目标、保障条件及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3、11月

13、14日,成都日报、成都早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我校邓冬梅老师做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她在周末空余时间跟学生通过OICQ或电子邮件聊天,利用网络平台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4、11月20日,成都商报对我校半期考试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巡考一事进行了报道。

好人好事

1、10月份,学校进行图书馆搬迁工作,总务主任汪明广在患病情况下

坚持工作,带领处内同志争分夺秒搬运图书资料。由于领导身先士卒,勇作表率,使整个搬迁工作缩短了不少时间,确保了新图书馆的按期运作,汪主任的行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2、初一年级的一位同学拾得饭卡一张,主动交给学校老师,并且没留下自己的姓名。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现象值得大力提倡。

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45017电子信箱:bsdsy@cdei.net.cn 报:北师大领导、北师大海威公司领导、成都市教育局、学校领导。

送:各兄弟学校、学校各处、室、组。印50份

4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校 园 简 讯

二OO二年第1期(总第1期)

学校办公室主办2002年11月20日

综合信息

1、9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举行了盛大的落成暨开学典礼。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北师大副校长戴家干、北师大出版社社长常汝吉、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汪风雄、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杨伟、北师大附校中心办公室主任孙汉银等各级领导、部分校友代表、友好单位负责人、学校从北京聘请的六位首席教师和2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了这次盛大的庆典活动。

在庆典上,校长李林宁首先致词,代表学校对所有来宾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一年来新学校的筹备、建设情况,介绍了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条件,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发展前景等。教师和学生代表也相继发言。最后,各级领导发表了主题讲话,对新学校的落成暨开学表示祝贺,对学校今后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本次活动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次日,省、市主流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对这一盛典进行了报道。

2、10月8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常务校长张诗德在朝会上作了题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强校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明确了学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心,对本学期教育教学两条线的工作提出了具体

要求,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根据常务校长张诗德的讲话精神,学校迅速启动教育科研计划。10月8日和15日,在副校长杨柳青的主持下,请首席教师陈振兴分别作了题为“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教育科研问题与假设”两个讲座。常务校长张诗德在两次会后的总结发言中都要求全校教职工把教育科研与个人教学结合起来,人人参与,自愿组合,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教科处主任廖云对本学期教学科研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3、10月17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学校办公室组织全体离退休同志外出庆祝九九重阳节。在庆祝会上,常务校长张诗德和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杨延凤分别讲话。首先向老同志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其次介绍了学校各项

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埃蒙斯(美国思想家)

工作进展情况,最后寄语老同志们要保重身体,继续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宣传学校。副校长王延玲、办公室主任张继东及总务主任汪明广参加了本次活动。会后,部分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同志同台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此次活动受到了离退休同志的广泛赞誉。

4、10月19日、20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教科处组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各处室工作人员参加了校园网网络培训。目前,学校各部门正积极录入资料,建设校园网。

5、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召开中、召开后,我校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及时收听收看有关新闻,并分两次组织教职工对十六大报告进行了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六大给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扎实工作,争创新的辉煌。

6、在刚结束的市人事局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双选会”上,我校展位异常火爆,前来咨询应聘的学生超过千人,短短的两个小时,就收到自荐书几百份,这充分显示出我校的吸引力。目前,学校的招聘工作即将开始。

教育信息

1、10月份,为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减轻班主任工作重担,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教育处在普遍使用“家校联系卡”的基础上,从本月开始与“中微电脑”合作进行“天府家校通”的试点工作。

2、10月30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教育处组织全校班主任进行“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体会”的学习讲座。讲座由特级教师、学校首席教师杨雄生老师主讲。常务校长张诗德、分管副校长王延玲等学校领导聆听了讲座。

3、11月15日,学校组织初中三个年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冲出亚马逊》。

教学科研动态

1、10月工作重心转移后,全校掀起了教育科研热。学校教学科研处将分两批推出有水平的研究课。10月22日,物理组在首席教师杨雄生的指导下,推出了由青年教师李俭惠主讲的“蒸发”。整个课全是由她自己设计,简易教具学生易操作,结论准确。10月24日语文组在首席教师李喻增的具体指导下,推出刚毕业的李俊青和苟燕华两位教师的课“狼”。三节公开课生动地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全校引起

2

在生活中是没有旁观者的.

-----伏契克(捷克民族英雄)

了极大的反响。

2、11月5日,我校举行校级课题开题报告会。物理组和语文组的老师 分别做了开题报告。

3、11月13-15日,我校举行了期中考试

4、11月14日至17日,在常务校长张诗德的带领下,我校共有5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举行的附属学校理科研讨会。

外交

1、10月27日下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张继东、教科处主任廖云和总务主任汪明广接待了河南省信阳市教育局组织的学习考察团。会上常务校长张诗德就“坚持先进教育理念,努力办好现代化教育”为题,向参观团作了主要讲话。内容涉及“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诞生的背景及办学方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及目前工作”和“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发展前景展望”及“当前民办校发展的生命力在何处”等方面。最后,张校长还就各位校长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商讨性的解答。会后参观团参观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

专家讲座

1、9月17日下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举行专家报告会。北京市特级教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首席教师杨雄生给全体教师作了题为《提高课堂效益跳出题海解放师生》的报告。在报告中,杨老师结合中学物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途径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益,跳出题海,解放教师和学生等系列问题。在长达2小时的报告中,

全体教师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报告会后,大家都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2、9月25日下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举行专题讲座。邀请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李立介绍该校抓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的成功经验,学校领导、全体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及教育处、教学处的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通过讲座,大家都深感我们的教研组、年级组建设步伐还需加快,要进一步调动组内同志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水平。

3、10月8日和15日,学校首席教师陈振兴分两次作了题为“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教育科研问题与假设”两个讲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可能性 下一篇:可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