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小班户外体育游戏总结
小班户外体育游戏
小班户外体育游戏:身体骨碌碌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身体有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选择设计了《身体骨碌碌》这一活动,既认识了身体,发展了能力,有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垫上自由滚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时学会躲避,不与他人碰撞。
活动准备
大垫子若干块。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激趣。
老师今天变成老鼠妈妈,你们今天变成我的老鼠宝宝们。今天鼠妈妈带鼠宝宝们到大眼猫家偷油吃,在偷油吃之前,我们得先学学本领。
二、玩一玩,找一找。
带领幼儿跑起来,围成一个圈 (音乐起) 玩游戏,寻找身体上能转动的部位。
1.玩游戏“动一动”。
师幼一起:小手骨碌碌碌.碌,上面骨碌碌碌.碌,下面骨碌碌碌.碌,左面.......,右面 ……; 小拳头骨碌碌碌.碌, 小脚骨碌碌碌.碌,左脚骨碌碌碌.碌,右脚骨碌碌碌.碌 (音乐停)
2.师问:“除了我们的小手骨碌碌碌.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骨碌碌碌.碌”?
这是什么?头。师幼一起做,头骨碌碌碌.碌,(音乐起)
这是什么?胳膊。师:我的胳膊骨碌碌碌.碌。左面骨碌碌碌. 碌,右面骨碌碌碌碌. 碌, 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我们的身体同样能够骨碌碌碌. 碌,(教师示范,同时强调规则),幼儿们也跟着老师做。(垫子呈现)
好,下面我们去大脸猫家偷油吃了,但是去大脸猫家要过两座桥呢 ,先看老师是怎么偷油的,(教师再次示范)
3.幼儿们一个个开始偷油了(教师同时鼓励)
三、自然结束
四、鼓励幼儿自由转动身体,体验“身体骨碌碌”的快乐。
第二篇:小班户外体育游戏
小班户外体育游戏:身体骨碌碌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身体有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选择设计了《身体骨碌碌》这一活动,既认识了身体,发展了能力,有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垫上自由滚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时学会躲避,不与他人碰撞。
活动准备
大垫子若干块。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激趣。
老师今天变成老鼠妈妈,你们今天变成我的老鼠宝宝们。今天鼠妈妈带鼠宝宝们到大眼猫家偷油吃,在偷油吃之前,我们得先学学本领。
二、玩一玩,找一找。
带领幼儿跑起来,围成一个圈 (音乐起) 玩游戏,寻找身体上能转动的部位。
1.玩游戏“动一动”。
师幼一起:小手骨碌碌碌.碌,上面骨碌碌碌.碌,下面骨碌碌碌.碌,左面.......,右面 ……; 小拳头骨碌碌碌.碌, 小脚骨碌碌碌.碌,左脚骨碌碌碌.碌,右脚骨碌碌碌.碌 (音乐停)
2.师问:“除了我们的小手骨碌碌碌.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骨碌碌碌.碌”?
这是什么?头。师幼一起做,头骨碌碌碌.碌,(音乐起)
这是什么?胳膊。师:我的胳膊骨碌碌碌.碌。左面骨碌碌碌. 碌,右面骨碌碌碌碌. 碌, 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我们的身体同样能够骨碌碌碌. 碌,(教师示范,同时强调规则),幼儿们也跟着老师做。(垫子呈现)
好,下面我们去大脸猫家偷油吃了,但是去大脸猫家要过两座桥呢 ,先看老师是怎么偷油的,(教师再次示范)
3.幼儿们一个个开始偷油了(教师同时鼓励)
三、自然结束
四、鼓励幼儿自由转动身体,体验“身体骨碌碌”的快乐。
第三篇:小班户外游戏
1、游戏:快乐的皮球目的:1. 以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弹跳的特性2. 能够根据信号作出反应过程:—:请看我来拍皮球。我先轻轻拍,然后用力拍。儿童观察排球的力度和“球”弹跳时的高度。—:轻轻拍时球弹得低,用力拍时球跳得高。—:你们做我的小皮球吧。教师边讲解边做手势,什么时候孩子跳得高什么时候跳得低。儿歌:我们都是小皮球,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的重,跳得高。跳跳跳,跳跳跳,真是快乐的小皮球。幼儿跟念,并跳跃动作。请一对幼儿做拍球人和小皮球,先请2-3对示范,最后所有幼儿自由结伴,游戏结束
2、小鸡捉虫(快速跑)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材料准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3吹泡泡
一、设计思路: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嚷着要吹泡泡,看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空中慢慢飘落,孩子们都会追着泡泡跑,用小手去抓住,然后大声叫着:“老师,我抓到泡泡啦!”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象是一只只回归到大自然的小鸟,此次活动就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玩游戏的快乐吧!
二、活动目标:①、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②、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③、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三、活动准备:①、泡泡水②、幼儿已有牵圆圈进行游戏的经验。
四、活动流程:①、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带幼儿整队走到户外花园,提醒幼儿户外的常规要求。○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自由抓泡泡,比比谁抓的多,提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②、基础部分○ 引导幼儿学习踮脚、下蹲、后跳的动作,注意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教幼儿游戏的儿歌。
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一吹吹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讲解游戏规则。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③、结束部分:引导幼儿课后放松活动,带幼儿一起观察地上的小草,说说小草的特征;感受一下在草地上走是什么感觉?
4、 小兔采蘑菇
活动目标: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活动准备: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二.基本部分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三.结束部分1.兔妈妈表扬认真学本领的小兔,小兔们把蘑菇送给兔奶奶吃。2.复习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
5、小青蛙跳荷叶(跳)
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过程:
1、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2、进行游戏:请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③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④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3、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6、小鸡学本领(跑)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2.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3.能在游戏中充分发展幼儿的智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活动准备:一条围巾;小鸡头饰若干;小鸡和狐狸的家场景;狐狸头饰1个;“虫子”若干;草地、树、草丛。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1.“小鸡跟着鸡妈妈”从家里走出来。2.鸡宝宝”在“鸡妈妈”的带领下随音乐活动身体(头部、肢体等)
二、小鸡学本领1、鸡妈妈示范提“虫子”。提问:“妈妈示范是怎么过去提虫子的?”(幼儿学习跑的动作,双手握空拳,前后自然摆动,双脚跑动)2、请四个鸡宝宝去草地上学习提虫子(提示鸡宝宝不与别人碰撞,注意安全)
三、游戏《小鸡提虫》1、第一次游戏请一个宝宝前去观察狐狸是否在家,然后再一起去草地上提虫子2、第二次游戏一个鸡宝宝被狐狸提去了3、商量营救的方法提问:“一个鸡宝宝被狐狸提去了,怎么办呢?”①第一次营救(失败,再与宝宝们商量)②第二次营救(妈妈去狐狸那里抢宝宝,宝宝们用棒、石头来帮忙救同伴,成功救回家并指出为什么会被狐狸提去的原因)3、讲评结束(宝宝们,我们有这么多的虫子,我们给邻居鸡妈妈送去好吗?)小青蛙跳荷叶(跳)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过程:
1、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小青蛙》“
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 (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2、进行游戏:请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③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④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3、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7小鸡学本领(跑)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2.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3.能在游戏中充分发展幼儿的智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活动准备:一条围巾;小鸡头饰若干;小鸡和狐狸的家场景;狐狸头饰1个;虫子若干;草地、树、草丛。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1.“小鸡跟着鸡妈妈” 从家里走出来。鸡宝宝在鸡妈妈的带领下随音乐活动身体(头部、肢体等)
二、小鸡学本领1、鸡妈妈示范提虫子提问:妈妈示范是怎么过去提虫子的?(幼儿学习跑的动作,双手握空拳,前后自然摆动,双脚跑动)2、请四个鸡宝宝去草地上学习提虫子(提示鸡宝宝不与别人碰撞,注意安全)
三、游戏《小鸡提虫》1、第一次游戏请一个宝宝前去观察狐狸是否在家,然后再一起去草地上提虫子 2、第二次游戏一个鸡宝宝被狐狸提去了3、商量营救的方法提问:一个鸡宝宝被狐狸提去了,怎么办呢?①第一次营救(失败,再与宝宝们商量)②第二次营救(妈妈去狐狸那里抢宝宝,宝宝们用棒、石头来帮忙救同伴,成功救回家并指出为什么会被狐狸提去的原因)3、讲评结束(宝宝们,我们有这么多的虫子,我们给邻居鸡妈妈送去好吗?)
8、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小保龄球
功能:
1、发展滚球知识和技能;
2、促进肘、腕、指关节和前臂与手部肌肉的发育,提高其机能以及提高
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滚球击物的兴趣,发展方位、距离、力度和速度知觉。玩法:幼儿排成一列横队人手一球听信号后,用不同的滚球姿势与动作去击放在身前10一5米处的易拉罐或积木块。每人连续击3次,击中2次为合格。指导建议:
1、滚球的姿势有蹲滚、跪滚、站滚、移动滚;滚球动作有推滚、拨滚、击滚、抛滚,每一种滚都可用双手或单手,闭目或不闭目滚。要引导幼儿掌握多种多样的滚球姿势和动作以丰 富他们的滚球经验,提高其滚球能力。
2、球是操作对象,它的大小、轻重、充气程度、光滑度、颜色、图案甚至形状都是可变的。要创造条件不断变化它们以促进幼儿感知觉和力量素质的发展。
3、滚球的目标物可以是易拉罐、积木块、圈等静态的物,也可以是流动的球、跑动并能
主动躲闪的人。不同的目标对滚球入的滚击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也要不断变化它们。
4、要多引导幼儿体验和分辨滚球的肌肉感觉,以提高他们感知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闭
目滚球是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好方法,可多创编一些这一类的游戏。
“小飞燕”即投纸镖游戏。
游戏16:小猪回家
游戏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戏玩法:幼儿双手推动“小猪”(皮球)在地面滚到指定的“家”(纸箱)。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如:帮助“小猪”钻过“山洞”(障碍物),走过“小桥”(障碍物),绕过“危险”(障碍物)回到“家”。
游戏17:喂小动物吃饭
游戏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游戏玩法:在大纸盒上贴动物头像,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锻炼投掷和目测能力。
游戏18:我是小小传球手
游戏规则:幼儿要先站好,然后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游戏玩法:幼儿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顶开始传球,也可以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传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配合、协作的能力。
游戏19:比比谁的本领大
游戏玩法:老师向前爬时,幼儿就后退爬,想法不让幼儿抓住,如果快要抓着你时,幼儿就像小乌龟一样用伸缩的本领保护自己;当老师后退爬时,幼儿就向前爬来抓我,看看是幼儿的本领大,还是老师的本领大?不让对方抓着。
游戏20:看标志爬
游戏玩法:老师这儿有两朵什么颜色的花?当你看到红花时,就必须向前爬;当你看到黄花时,就必须后退爬,看谁先到终点拿到小兔娃娃,谁就是冠军。
游戏21:切西瓜
游戏玩法: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继续开始。
游戏22:老鹰抓小鸡
游戏玩法: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游戏23:拉“大锯”
儿歌:拉大锯,扯打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去看戏。
游戏玩法: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游戏24:打籽
游戏玩法: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游戏25:捉人
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
游戏玩法: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游戏26:“瞎子”摸“拐子”
游戏玩法:可多位幼儿共同参加游戏。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当“瞎子”,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子”。游戏开始,“拐子”吹口哨,其他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开,“瞎子”听声去摸“拐子” ,“拐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
第四篇:小班户外游戏教案
小班户外游戏教案:切西瓜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飞跃、追逐的爱好。
2、能按照指令做响应的举措。
活动准备:
1、已熟悉西瓜,相识西瓜的形状特性。作文900字
2、吃过西瓜。
活动过程:
一、回忆西瓜的形状特性
1、西瓜长得什么样?
2、我们想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
二、手拉手变成大西瓜
1、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2、酿成一个小西瓜。(幼儿手拉手,碎步朝圆心走,酿成一个小西瓜)
三、游戏:切西瓜
1、幼儿围成圆圈,师幼配合有节拍地念童谣:“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老师边走边有节拍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童谣念完时,老师的手逗留在哪两位小伴侣中间,这两位小伴侣就把手铺开,拉着别的小伴侣的手往圆心跑,暗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各人做吃西瓜状。
2、游戏多玩几次后可由幼儿自己来玩切西瓜游戏。
儿童网
第五篇:小班户外体育游戏:圈的游戏
小班户外体育游戏:
圈的游戏(钻、跳)
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尝试各种玩法,愿意与同伴合作玩。
2、通过各种方式地玩圈,练习钻、跳的动作,锻炼肢体的灵活性与协调能力。
3、通过玩圈,探索并发现圈的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可以是大小不同的呼啦圈)、录音机、两根长绳、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入活动场所,准备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听音乐做四节圈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转体运动,跳跃运动)
二、幼儿自由玩圈,探索圈的不同玩法。
1、幼儿分散玩圈,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多种玩法。
2、幼儿个别示范,介绍自己玩圈的方法,其他幼儿学习。
总结:圈有不同的玩法,除了用手玩,腿玩,用身体摇圈,还可以把圈放在地上跳圈,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几个小朋友组合玩圈,把圈搭成城堡去钻圈。
三、组织幼儿玩各种游戏,体验圈的不同玩法。
1、游戏“网小鱼”
玩法: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网住的鱼,站到池塘边,要求幼儿跑时用前脚掌着地。
2、游戏“跳圈”
玩法:每组小朋友互相合作,用圈排出与别的组不同的图形。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跳圈的方法,请个别幼儿来跳给大家看,共同总结出每一组的跳法。
要求:幼儿可以单脚跳、双脚跳,跳时要用前脚掌着地。
3、游戏:看谁钻的快
玩法:用两根长绳把圈固定成一行,重点悬挂一面小鼓没有分两组进行比赛,开始后第一名幼儿出发,钻过所有的圈去敲响小鼓,后面的幼儿再继续向前面的幼儿一样,两组谁先跑完谁就是冠军。 总结:一个小小的圈能编出各种各样的游戏。
四、放松活动
幼儿“开火车”结束活动,做整理运动。
分析:幼儿通过各种方法来玩,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并在活动中提供了xxx,在不打击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探索新玩法的前提下,给幼儿提供运动的安全保证。既保证了幼儿运动的安全,也让幼儿觉得活动更有趣了,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一物多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