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范文

关键词: 苏教版 朗读课文 腰鼓 教学

腰鼓范文(精选7篇)

篇1:腰鼓范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3.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了解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正音。)3.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每一个舞姿都使人站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

三、理清层次

(1)按照课文气势起伏,师生分工合作朗读课文。

(2)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按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分三段。)一(1~4)安静的腰鼓。二(5~17)激昂的腰鼓。三(18~20)静寂的腰鼓。

(3)迅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并在下面画上波浪线。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的安塞腰鼓”

(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也串起了此次腰鼓的表演。想想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四、学习课文

(一)欣赏“火烈的舞蹈”:

1.让我们再一次踏上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吧!(播放录像。)2.说说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学生自由表达。)

3.放声朗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舞蹈火烈)4.交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出喜欢的理由。(指导孩子多角度品味语言。)5.是呀,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震撼了整个世界呀,难怪作者会脱口而出:(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齐读。

6.总结读书方法: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抓关键词语、善联系生活、品表现手法读懂了5到8自然段。其实体会句子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板书:„„)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文字

(二)聆听“激越的鼓声”:

1.安塞腰鼓的表演激动人心,摄人心魄。听,鼓声又响起来了!(范读)2.你听到些什么?(板书:鼓声隆隆)

3.仅仅只有我们听到了这些声音吗,还有谁也听到了? 4.引读。5.想像说话。

6.真想发自内心大喊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安塞腰鼓给与的启示和联想”:

1.安塞腰鼓给我们带来了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耳畔响起的是激越的鼓声,那么,它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联想呢?

请同学们默读12~17自然段,画出深有感触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2.交流读书体会:

*预设12自然段:(相机出示)。(1)自由交流句子谈体会。

(2)这段话是在写击鼓的后生搏击。(板书:后生搏击)(3)体会“搏击”的深层含义。

a把“搏击”换成“敲击”行不行?(点击突显三个搏击)

b通过黄土高原图片感受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出示黄土高原图片)c想想后生们还在与什么搏击? d鼓槌敲碎的是痛苦,似乎也敲出了这样一句话:“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白活一回。”(出示)

(4)作者又一次发自内心地赞美——(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预设第15自然段

学生说完批注后,师小结:这是安塞腰鼓以完美的形式吸引人。*预设第17自然段

(1)交流写的批注。师小结:这是安塞腰鼓以强烈的激情打动人。(2)这鼓声愈捶愈烈!从这隆隆的鼓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3)让我们高诵吧!(出示: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3.指导背诵第十二自然段

(1)你们觉得哪一小节的背诵最具有挑战性?你们有好的背诵点子吗?(2)学生自由练背。(3)检查背书情况。

三、总结升华

1.出示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称赞安塞腰鼓的话。齐读。2.为“安塞腰鼓”品牌做宣传,拟一则广告词。

3.让我们时刻珍藏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白活一回。板书设计:

篇2:腰鼓范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陕北黄土高原风情图片展示+背景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伴奏》+导入语)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

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什么?

二、新课学习

1.听课文范读,思考:听了老师范读后,请你说说整篇文章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震撼

2.那么文章为什么会深深震撼了你?

文章的意蕴美和文章的形式美

3.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文章的意蕴美和形式美是怎样来表现的?

(1)形式美:(排比和反复)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语气一致、疑似密切相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划出文章中的排比句,并分析这些排比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E、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F、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排比层层递进,把安塞腰鼓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在分析的过程中,请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者句子。)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B、“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通过具有音乐性的复叠咏叹,来进一步加强散文中情感的传达。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有变化,层层递进,直把感情步步推向高峰,同时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的得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2)意蕴美:结合课后研讨和练习第二题分析。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B.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4.文章主旨: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5.作者介绍:

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课外扩展

三、请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喝着节奏,请学生一起加入安塞腰鼓的表演队伍,来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四、作业布置

1.以“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为题,写一段100字以上描绘性的文字

篇3:腰鼓范文

自2009年以来, 我校开展第二课堂, 初步成立了校腰鼓队, 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 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构建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加强学校特色教育”的办学模式, 着力探索腰鼓教学的新思路, 逐渐走出一条腰鼓文化的特色建设之路。

一、师生共同学习, 传承腰鼓文化

学校腰鼓队组建初期, 师资短缺一度成了制约发展腰鼓特色教育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校领导立足学校实际, 决定采取边学习边教学的方案, 即先对学校中青年教师进行集训, 老师们在群艺馆外聘辅导老师吴老师的指导下集中接受了技能培训。开始训练时, 老师们的动作、姿态不标准, 有时手的动作学会了, 但脚的步伐又不协调, 但是大家并没有气馁, 主动向辅导老师或音乐老师请教。常常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 谁也没有叫过一声苦, 有的老师干脆把腰鼓背回家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 老师们不但把基础的鼓点都学会了, 还学会了花点、碎点、单点等各种击鼓花样, 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在对腰鼓教育品牌进行开发、打造的过程中, 全校师生及家长惊喜地发现:学打腰鼓, 可以练耐力, 提情绪, 张扬个性, 可以促成学生学会团结与学会合作;学打腰鼓, 听节奏, 练招式, 重身手, 讲秩序, 从心中长“知识”、练“思维”。这种融“树理想”、“长知识”、“炼身体”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民间技艺在学校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创编校腰鼓操, 激发师生热情

腰鼓的打击动作形式多样, 方式繁多, 特别是那些动态的行进中的表演式腰鼓,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 为了既锻炼学生的身心又不耽误学生的学习, 不让学生产生负担, 德育处又组织编排了一套结合音乐的小学生腰鼓操,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较快较容易地掌握本套腰鼓训练, 按照基本套路的动作名称顺序编排了本套腰鼓训练, 这样, 编排的《坝小腰鼓操》让学生既容易学又不容易忘记。通过“鼓韵励志”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受腰鼓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鼓韵励志”的训练, 让全校师生熟练掌握腰鼓的动作和技巧;通过“鼓韵励志”腰鼓的表演, 激发师生的生活热情, 提高师生综合素养;通过“鼓韵励志”特色学校创建, 积淀学校文化底蕴, 逐步形成我校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学科教学渗透, 腰鼓文化延伸

1.各学科教学渗透腰鼓文化, 让腰鼓文化拓展延伸。学校倡导每位教师对本学科中与鼓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 以年级为单位, 形成比较统一的方案。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低年级可结合识字教学, 了解“鼓”形象的造字过程, 以及与鼓相关的字词;中年级可以了解“锣鼓喧天”、“一鼓作气”等成语, 了解相关习俗, 并积累有关鼓的诗歌、名篇;高年级同学通过研究性学习, 了解鼓的历史, 了解不同民族的鼓以及分类;在音乐课上安排适量腰鼓节奏训练;在美术课中尝试腰鼓作品创作……将腰鼓特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实施, 同德育、艺术等教育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鼓韵励志”的初衷。

2.阳光体育活动依托腰鼓形式, 让腰鼓成为健身项目。学校以“腰鼓”为大课间主打活动, 丰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项目。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班级腰鼓表演, 再加上五百人腰鼓齐奏, 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兴趣盎然, 在击鼓中愉悦了身心。因此, “腰鼓大课间”有了特别的“文化韵味”, 诠释了学校“鼓韵励志”的办学理念。

3.以课题研究提升腰鼓特色教育的品位。学校以课程为载体, 以课题为抓手, 积极成功申报了淮安市级课题《校园特色文化促进学生个性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并结合学校的腰鼓特色教育, 开展系列研究。为学校腰鼓特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寻到了最佳契合点。

四、重视理论研究, 整合校本教材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 老师均积累了很多资料, 德育处编写了一套通俗易懂、贴近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快乐腰鼓》, 本套腰鼓教材, 共分为三册包含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真正实现腰鼓特色课程化、校本化。学校艺体组教师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腰鼓校本教研, 让腰鼓教育的新理念根植于教师的脑海中, 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五、走进社区展演, 拓展活动领域

学校以“人人参与, 让健康娱乐走进万家;常常参与, 让人们拥有健康身心;家家参与, 让社区充满欢乐”为总体目标, 与社区居委会积极联系, 如社区建党90周年的庆祝活动, 市孔子文化节的纪念活动等, 我们都克服困难坚持参加, 此外, 我们还走进运河广场, 通过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给越来越多的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无形中宣传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篇4:老年腰鼓敲起来

悄悄地敲鼓,扰民的不要

说起腰鼓队,还得从队长陈桂英说起,陈桂英现年58岁,她热爱舞蹈和音乐,对于腰鼓情有独钟。2013年冬天,她买来光盘,在家和四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自学腰鼓,场地是陈家小院,设备是一个板儿砖大的小录音机,一来二去腰鼓练得有模有样,吸引了不少邻居粉丝。大家期待加入陈老师腰鼓队,但苦于被场地、设备,服装,一大堆问题困扰。陈老师对于腰鼓的暗恋执着,得到了村里金艳红书记的支持,她“伯乐登门”,亲自“请陈队长出山”,鼓励她带着邻居粉丝们一起嗨,还援助音响设备,提供服装,竭尽所能,打造腰鼓队!

消息传开刚一周,就有30人报名,大家热情踊跃,陈老师指导队友如何敲打腰鼓、如何甩胳膊,紧锣密鼓开始训练。她的“职务”可不少,既是腰鼓队队长,又是教练和导演,还兼职团结友爱大使。

腰鼓看似簡单,其实还真有些门道,绝非胡敲乱打,必须手脚并用,赶着节奏跟着鼓点儿,既不能太安静轻缓,放不开手脚,动作僵硬,又不能凭着体力猛打乱敲,狂躁症一般把大家的节奏搞乱……开始的时候,每天练习一个半小时下来,大汗淋漓,腰鼓是艺术,又是体力活儿。

刚学打腰鼓时,因为发力点不准,打断鼓槌,练到手上都出血疱,大家热情丝毫不减,完全是“跟定陈老师”了。

可是几个月后,腰鼓队员们正在学得如痴如醉之际,遭到训练场附近住户抗议。队员们很无辜,真是忍着没敢折腾太大动静,也没敢放开了敲,甚至为了开心还不扰民,练习时有时敲肚子、拍大腿,大腿拍红了不要紧,咱喜欢腰鼓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多美好的活动都会遭遇反对的声音,和谐比腰鼓更重要,大家心情沉痛地准备吃散伙饭,腰鼓队面临“偃旗息鼓”。

民间文化倡导者金艳红书记帮助协调安排,给腰鼓队开辟专用新天地,腰鼓队转战河边广场,那边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每天练习时间在早晨8点后,不再有打扰他人之忧。再也不用悄悄地敲鼓啦!

爱腰鼓,一起来!

腰鼓舞起来!加入者越来越多,来者不拒,周末时会有年轻人加入,最小的队员才5岁,有的老夫妻同来,有的一家三代齐上阵,敲击鼓面、鼓身,可刺激手部反射区,随着悠扬的音乐扭腰踏步,愉悦精神有益身心,绝对是健身首选。人们发现,打起腰鼓之后,整个人变了,可以今年84,明年48啊。李阿姨练习4个月后,腰也不弯了,脸色也红润了,简直就回到中年,陈队长幽默地说:“看看我们这气色精神,年轻20岁啊,这么练下去,肯定让老伴儿们有危机感!”大爷们听了,坐不住了,丢开电视,放下麻将,也纷纷来报名参加,陈桂英队长乐呵呵全收。

大家庭的家不好当,腰鼓真不是简单的运动,一群没有专业基础的人,领悟力参差不齐,遇到愁人的队员,队长也有遭受委屈的时候。一位有点学问的宅大爷和老伴加入了腰鼓队,大爷学起来很吃力,十多天过去了,别的学员都娴熟优美,宅大爷仍“决不提高”。陈老师耐心指点,可是宅大爷越学不会越生气着急,动作僵硬“恶狠狠”,有位小学员忍不住笑出声,这一笑,好面子的宅大爷要急眼,老伴儿一把没拉住,宅大爷气呼呼对着陈队长吼:“今儿你必须给我说清楚,为什么她们都学会了,我就学不会!”弄得大家觉得又可气又可笑,暗暗为队长不平。陈队长不急不恼,还要耐心哄着老小孩。

晨练结束了,陈队长悄悄告诉宅大爷的老伴儿,晚上带着大爷到我家,咱一起练。于是,每天晚上,队长给开小灶,还鼓励优秀生们来一起交流,家里成了腰鼓分会场,晚上补课不能敲鼓扰民,敲肚皮拍大腿训练,打开小录音机也能代替鼓点儿,“拍自己的大腿,让街坊睡去吧”。补课效果好,宅大爷摸到了门道,事后不好意思地说:“队长人真好,我们不好好学,都对不住她。”

腰鼓队的感召力太强大。2014年夏天,队里来了位特殊队员,93岁的王奶奶!原来,是王奶奶家里六十多岁的儿媳在腰鼓队练成骨干,感染了婆婆,老奶奶耳聪目明,外向开朗,做了儿媳的粉丝后,坚决要加入。有人说,人过八十,任何活动人家都不敢带了,九十多岁高龄做了太奶奶的老人家,谁敢带着您一边敲鼓一边舞啊扭啊跳啊。九旬王奶奶一抬腿一扭腰,你们看看我这身板儿,绝不是那种令人鄙视的“骨脆脆”,大可放心!

陈队长感动地说:“健康快乐人人有份,欢迎您加入!”她为老人家调整定制了轻缓版,动作点到即止,绝不强劲。九旬老奶奶乐极了。2015年春天,老人家94岁大寿,金艳红书记带着鲜花和蛋糕,与腰鼓队员们一起,给老奶奶登门贺寿,咚咚舞到老寿星家门口,过个腰鼓气魄的生日,老人家开心得如小孩子一般。

孤山口腰鼓队成了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腰鼓明星们名气越来越大,百人队伍实力震撼,创建者之一程美丽女士说:“我们已参加了很多演出、元宵庆典,腰鼓队走出了房山,赢得了很多粉丝。”队员们说:“我们继续努力,欢迎更多老人加入我们,一起找回青春和自信,舞到春晚去!”

(责编:辛娅)

篇5:腰鼓活动方案

腰鼓表演一直以来就是北龙港小学的特色传统项目,为进一步传承北小特色,建立了腰鼓社团,并制定了详细靠实的工作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腰鼓社团已成为我校社团工作中一面亮丽的旗帜,成为学校文艺社团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我们对腰鼓社团进行了更多的强化训练。队员通过参加训练,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了加强。

二、机构设置

负责人:沈秀莲 指导老师:梅葛兄

腰鼓社团成员:附成员名单

三、日常管理

1、及时制定计划,工作有目的、有措施。

2、加强腰鼓社团队伍建设。学期初由老队员开展招募,从三、四年级学生中找了一些对腰鼓兴趣、有较强音乐感的学生增加到队伍中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选好苗子。

3、做好腰鼓社团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爱校、爱队的教育。

4、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科学方法训练。

⑴“以旧带新”,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适当的利用六年级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的方法,手把手教会新人,使新的腰鼓社团队员更快地融入到队伍中来。

⑵在训练时,我们注意了训练内容的联系。利用每周三40分钟左右的社团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鼓点和步伐的指导。

5、坚持定期的训练。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腰鼓社团队员们坚持定期训练。

四、训练内容及步骤

内容安排:

(1)、腰鼓的预备姿势(2)、腰鼓的右手打法(3)、腰鼓的左手打法(4)、腰鼓的基本鼓点

(5)、腰鼓的动作学习–十字步和秧歌步的动作(6)、花样腰鼓的学习(7)、队形队列的变换练习(8)、完整的腰鼓表演 训练步骤:

(1)学生掌握腰鼓的基本演奏、鼓点节奏。(2)各种花鼓动作。

(3)秧歌步和十字步的学习。(4)各种成套腰鼓学习

五、主要活动

富坪学校腰鼓队是我校文艺社团的中坚力量。在每年校六一“文娱汇演”上,学校腰鼓队的表现总是让人耳目一新,并多次荣获一等奖。在每年的“社团进社区”活动中,腰鼓社团的表演总能赢得老百姓的声声赞誉。

六、意义及影响

篇6:腰鼓教案

腰鼓队训练教案

辅导员

龚千军 二〇一四年二月

白湖镇中少年宫2014年腰鼓队训练教案

辅导员

龚千军

第一周:认识腰鼓

教学目标:

让学员初步的认识腰鼓,了解腰鼓,激发对打腰鼓的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腰鼓 教学过程:

1、对腰鼓的起源、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

2、认识鼓棒和鼓槌。

鼓棒长25公分左右,两头一样粗细,不过,一头系有红绸的是表演者用来抓握的,红绸长约50厘米。鼓槌长度比鼓棒长些,一头较粗,在粗的一端扎有一块红绸,形似一个红绣球,不过,表演者抓握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没有红绸的一端。每个腰鼓配有两支鼓棒或两支鼓槌,当你们两臂挥舞时,红绸随之飘舞,耀眼无比。

3、了解腰鼓的服装

腰鼓的服装分夏季服装和秋季服装。男生和女生的服装可以着不同颜色,也可着相同颜色,男女的脚上都是穿运动鞋。男生在着夏季服装时,可增加一条扎巾扎在头上,以现男士阳刚之气。

4、教学鼓棒的抓法。

每人两支鼓棒,左右手各一支。其中,左手是掌心向上,抓住一根鼓棒系有红绸的一端,鼓棒的另一端指向右边;右手是掌心向下,抓住另一根鼓棒系有红绸的一端,鼓棒的另一端指向左边。

第二周:学习背腰鼓

教学目标:

让学员初学习掌握如何背腰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腰鼓

1.教师示范如何背腰鼓 2.分步教学员如何背腰鼓

3.巩固腰鼓的背法:让学员把腰鼓背好系好,解下来,再重新背起来系起来。4.老师一边检查一边指导,学员之间也同时相互学习。

第三周:握棍方法及站姿

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员对于腰鼓有初步的了解。

2、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腰鼓的站姿和握棍方法。教学方法:欣赏、讲授、分解和分组练习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学员观看,然后让学员发表一下感想。

2、对腰鼓的站姿、握棍进行介绍和示范。

身体立正站好,眼睛正视前方。右手抓住鼓棒高高举起,要超过头部,臂膀稍微向内弯曲,棒尖指向左下方。左手抓住鼓棒放在腰的左边,臂膀伸展下垂,棒尖指向右上方。

3、学员进行站姿和握棍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注意左右手的不同与要求)

4、分组练习,让学员们相互学习,讨论。

5、集体进行一次练习,教师给予点评指导,归纳总结。

第四周 初步认识基本鼓点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基本鼓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识鼓点的几种声音

1)“咚、咚”的单点敲打,右手从上往下敲打一次再从下往上敲打一次,都是用棒尖敲打鼓皮的中心。2)“吧、吧”的左手碰击,左手抓住鼓棒往怀中运行,棒尖朝外碰击一次,再将左手臂往前伸展,棒尖朝着自己碰击一次,都是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

3)学习“咚吧”的花点敲打,就是先用右手敲打一次,再用左手碰击一次。

2、教师念出“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的鼓点,反复念几次,掌握好节奏,然后,再学习右手、左手的敲打,特别注意第三拍“咚咚吧”的打法,右手敲打两次以后,才能用左手敲打。

3、学员一边念口令“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一边进行右手和左手的协调摆动.(让学员明白,这就像走路时的两只膀臂的甩动。)

4、学员练习,师指导。

第五周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2、认清“咚”的鼓点来源,它是由右手单击鼓皮的中心发出来的。分清单点和碎点的区别。

1)单点是有节奏的“咚”,可以是一个“咚”一拍,可以是一个“咚”半拍,也可以是一个“咚”两拍等。

2)碎点是许多个“咚”的发出,没有任何节奏,这是连续的,很快的“咚”声,在敲击时,身体可以进行弯腰等动作。

3)单点的敲打,除了按照前面所学的基本鼓点的打法之外,右手还可以根据“咚—”的鼓点的延长,将右手做出各种优美的姿势,可以画上面半圆弧,也可以画下面半圆弧。

3、强调要记住两点,一是敲打要注意运用手腕的转动,二是要注意右手的敲打是腰鼓表演的最主要动作,所以,右手的运动要灵活自如。

4、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六周学习左手“吧”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左手“吧”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认清“咚”的鼓点来源,“吧”的鼓点来源,它是由左手单击鼓皮的中心发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会是“吧”的声音,要解释清楚鼓棒在碰击鼓皮中心后,不是将鼓棒立即移开,而是先将鼓棒放在腰鼓的鼓皮上,待右手的鼓棒来敲打时再移开。

2.注意“吧”的敲打手势,它是要随着右手的摆动而摆动,始终注意和右手摆动方向的一致,在一致的基础上,保持左手臂向怀内和向胸外的反复运行。

3.强调“吧”的敲打比较轻,也就是在敲打时,左手的力量没有右手的力量大。

4、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七周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清“咚吧”鼓点的敲打,是靠左手和右手两只手的交替敲打发出来的,两只手在摆动时,那鼓棒的红绸随风飘舞,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表演者就像一棵绽开的花朵,所以,我们称这样的“咚吧”鼓点为花点。

2、学习两只手是如何摆动的。

首先预备姿势站好,右手抓住鼓棒举过头顶,鼓棒的棒尖是朝下的,在让右手往下时,右手的鼓棒的棒尖随着调整为棒尖朝上,当右手下落到左腰处的腰鼓时,用力敲打一下鼓皮的中心,发出“咚”的鼓点,并利用敲打的回弹之力迅速将右手下摆到身体的右侧,这时,左手由开始的下垂立即弯曲,往自己的怀中运行,让鼓棒的棒尖朝外,同时碰击鼓皮的中心,发出“吧”的鼓点,这样,经过两只手的运行敲打,所发出来的就是“咚吧”的鼓点,我们把这样的鼓点也称之为花点。

3、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第八周学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2、认清两个“咚”是怎样打出来的,它是在猛力敲打第一个“咚”之后,手臂不要着急向右摆动,而是紧跟着再敲一个“咚吧”发出来的,当再敲一个“咚吧”的时候,两手才能随之摆动到位。

“咚咚吧”虽然只比“咚吧”多了一个“咚”,但学员在练习时,却很不容易调节过来,所以,需要进行一个从慢节奏到快节奏的适应过程,教学时需要学员自己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才能达到正确的鼓点节奏。

3、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九周学习“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 “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2、学习第一个“咚吧”的敲打。

第一个“咚吧”的敲打就是我们前面所学的。

3、学习第二个“咚吧”的敲打。

第二个“咚吧”的敲打,是在第一个“咚吧”敲打完之后,因此,这时的姿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候的右手已经下落到身体的右侧,而左手是弯曲在胸前,左手中的鼓棒按在鼓皮之上。所以,这时的手臂摆动是将放在右侧的右手臂往左边摆动,在摆动中,右手臂自然弯曲,当右手摆动到腰旁的腰鼓时,转动右手的手腕,让右手的鼓棒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发出响亮的“咚”,这时,再将左手往外伸展,让左手的鼓棒棒尖朝着自己,再对准鼓皮的中心碰击一次,发出“吧”的声音。这样,右手和左手合起来就是第二个“咚吧”了。

4、强调无论是第一个“咚吧”,还是第二个“咚吧”,我们都要记住,总是先动右手,再动左手。简单的口诀就是:右左=“咚吧”,右左=“咚吧”

5、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周学习“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摆好预备姿势,右手举起在头上,棒尖朝下,左手垂落在左侧。

2、再进行“咚咚吧”的敲打,注意两臂的自然摆动,在摆动中注意右手先动,当右手下落到腰鼓时,就用力地敲打鼓皮的中心两次,要让学员知道,这是一个有力量的鼓点。

3、左手再动,左手紧跟着自然的弯曲摆动,让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后,左手鼓棒不要着急移开。

4、注意两手臂姿势的还原,在还原过程中进行“咚吧”的敲打,还是先动右手,当右手摆动到腰鼓的位置时,立即转动右手腕,用右手敲打鼓皮的中心一次,这时再动左手,左手跟着往前方伸展,让棒尖朝着自己,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

5、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一周学习“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四拍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四拍的敲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个“咚吧”的敲打。

预备姿势站好,让右手从左边下落,同时将这手中的鼓棒的棒尖调整为棒尖朝上,在右手下落到腰鼓的地方,立即转动右手手腕敲打腰鼓一次,然后立即将右手移开到身体的右侧,跟着左手弯曲到胸前,同时将左手的鼓棒的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腰鼓一次,碰击后,左手臂不动,这打在鼓皮上的鼓棒放在鼓皮上也不要动。这就完成了第一拍的鼓点“咚吧”。

2、学习第二个“咚吧”的敲打。

将放在右侧的右手臂往左边摆动,在摆动中,右手臂自然弯曲,当右手摆动到腰旁的腰鼓时,转动右手的手腕,让右手的鼓棒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发出响亮的“咚”,这时,再将左手往外伸展,让左手的鼓棒棒尖朝着自己,再对准鼓皮的中心碰击一次,发出“吧”的声音。这样,右手和左手合起来就是第二个“咚吧”了。

3、敲打出第三拍的鼓点“咚咚吧”。

注意两臂的自然摆动,在摆动中注意右手先动,当右手下落到腰鼓时,就用力地敲打鼓皮的中心两次,要让学员知道,这是一个有力量的鼓点。紧跟着左手再动,左手紧跟着自然的弯曲摆动,让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后,左手鼓棒不要着急移开。

4、敲打第四拍的鼓点“咚吧”。

先动右手,当右手摆动到腰鼓的位置时,立即转动右手腕,用右手敲打鼓皮的中心一次,这时再动左手,左手跟着往前方伸展,让棒尖朝着自己,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

5、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二周学习“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咚咚吧”的敲打。

预备姿势站好,让右手从左边下落,同时将这手中的鼓棒的棒尖调整为棒尖朝上,在右手下落到腰鼓的地方,立即转动右手手腕敲打腰鼓鼓皮两次发出“咚咚”,跟着左手弯曲到胸前,同时将左手的鼓棒的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腰鼓鼓皮一次发出“吧”,此时,右手摆动也正好到位,垂落到身体的右侧。这就是第一拍鼓点“咚咚吧”的敲打,注意这里的鼓点“咚”要强劲。

2、学习“咚吧”的敲打。

右手再往左上方摆动,当右手摆动到腰旁的腰鼓时,转动右手的手腕,让右手的鼓棒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发出响亮的“咚”,这时,再将左手往外伸展,让左手的鼓棒棒尖朝着自己,再对准鼓皮的中心碰击一次,发出“吧”的声音,此时右手也正好摆动到头部面前。这样,右手和左手合起来就是第二拍鼓点“咚吧”了,注意这里的鼓点“咚”要稍弱。

3、学习“咚”的敲打。

将已经举在头顶部位的右手从左侧下落,当下落到腰鼓时,再用右手鼓棒用力敲打鼓皮一次后,将右手摆动到身体右侧。这就是第三拍“咚”的敲打,注意这里的鼓点“咚”又要强劲些。

4、了解过度鼓点。

这次所学鼓点在腰鼓表演中也是多处使用,一般用在每一套动作转换的时候敲打一遍,敲打时一般应用的鼓点节奏是四四拍,就是这样的敲打“咚咚吧、咚吧、咚、0”,也就是打三拍,停一拍。因此,我们把“咚咚吧、咚吧、咚”这样的鼓点也叫做过度鼓点。

5、学员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三周“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第一种打法:首先是两脚八字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同时敲打右边的鼓皮,先是两手往下挥动,同时击打鼓皮一次发出“咚”,后是两手往上挥动,同时击打鼓皮发出“咚”,再双手往下打一个“咚”,接着双手往上打一个“咚”。

2、第二种打法:先两脚八字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后左手敲打左边的鼓皮一次,同时右手敲打右边的鼓皮一次,一块打出一个“咚”。

注意在敲打时,两脚弹跳一次。下面的三个“咚”,敲打方法相同,也就是两手分两边一块打三次,两脚也是跟着弹跳三次。

3、学员反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十四周:学习“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理解什么是帮点,它是用鼓棒击打鼓身发出来的声音

2、学习怎么敲打。

右手在鼓身上方敲打,鼓棒棒尖指向身体外侧,从上往下敲打,先是连续打三下,后是连续打两下,最后是打一下,要注意节奏。左手的击打是从下往上击打鼓身,棒尖指向内侧,要和右手同步击打,所以也是先往上击打三下,后是往上击打两下,左后是往上击打一下。这样,两只手同时击打发出来的鼓点就是“啪啪啪、啪啪、啪”。当然,也可以左手不敲打,就右手一只手敲打也行。

3、学员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五周:学习“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释: 单点的敲打

单点的敲打,就是由一只手敲打出来的鼓点,但是,一只手不代表只能打出一种声音

2、学习“咚、啪、咚、啪”的敲打方法。

1)两脚立正站立,右手敲打右边的鼓皮一次发出“咚”,在击打时要同时将两腿弯曲站直一次。然后还是右手从上往下击打腰鼓的鼓身一次发出“啪”,在击打时要同时将两腿弯曲站直一次。以上合起来就是两拍“咚、啪”。

2)右手再击打鼓皮一次,两腿弯曲站直一次;右手再击打鼓皮一次,两腿弯曲站直一次。以上合起来又是两拍“咚、啪”。

3)将上面的四拍连起来敲打,注意两手的敲打和两腿的弯曲要协调一致好。

3、教师示范敲打,学员学习模仿。

4、学员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六周:学习“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如何敲打。

①右手敲打鼓皮中心一次,发出“咚”,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②右手从上往下敲打鼓身一次,发出“啪”,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③右手敲打鼓皮中心一次,发出“咚”,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④右手从上往下敲打鼓身一次,发出“啪”,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⑤抬左脚踏地,同时两手敲打出“咚咚吧”的鼓点。⑥抬右脚踏地,同时两手敲打出“咚吧”的鼓点。⑦抬左脚踏地,同时右手敲打出“咚”的鼓点。⑧抬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3、教师示范敲打,学员学习模仿。

4、学员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七周学习“咚咚吧、咚吧、咚、啪啪啪、啪啪、啪”的敲打

首先要让学员明白,这里有两个停顿节拍,所以,实际的节拍是“咚咚吧、咚吧、咚、0、啪啪啪、啪啪、啪、0”

①左脚踏地,两手敲打鼓点“咚咚吧”。②右脚踏地,两手敲打鼓点“咚吧”。③左脚踏地,右手敲打鼓点“咚”。④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⑤身体左转90度,同时左脚踏地,两手击打帮点“啪啪啪”。⑥右脚踏地,两手击打帮点“啪啪”。⑦左脚踏地,两手击打帮点“啪”。⑧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第十八至二十周“咚、—、咚、—、咚咚吧、咚吧、咚、0”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熟悉基本鼓点,掌握基本鼓点。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分解和分组练习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腰鼓。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腰鼓表演视频,认识鼓点。

鼓点有花点、碎点、单点、双点、边点、帮点等。所谓“花点”,就是“咚”和“吧”的穿插进行。所谓“碎点”,就是“咚„„”的轻轻地连续无节拍的敲打。所谓“单点”,就是“咚、咚、咚、咚”右手的敲打。所谓“双点”,就是右手和左手同时敲打一面鼓皮,或者右手敲打右边的鼓皮,左手同时敲打左边的鼓皮。所谓“帮点”,就是用鼓棒敲打鼓身发出来的“啪”的声音。所谓“边点”,就是用鼓棒敲击鼓皮的边缘发出来的“啲”的声音

2、学习基本鼓点;

1)腰鼓手表演讲究“六劲”,即表演起来有股猛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在足劲。动作规律概括起来有跑、跳、扭、转、蹬、闪、跺、摇、跨、昂、跃、快等构成要素。其中扭是腰鼓最基本动作之一,扭有正步扭、十字扭、扭软腰等。

2)基本的鼓点节奏“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是采用了四四拍的节奏,也就是我们体育课上原地踏步所喊的口令“1、2、3、4 ”差不多。

3、熟悉基本鼓点

1)“咚吧”的敲打方法是用右手的棒尖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打中之后要立即将鼓棒移开,将右手移动到身体的右侧,这个右手的敲打发出来的叫“咚”的响声,这里一要注意右手腕灵活,二是要注意右手下落时,鼓棒棒尖由原先的朝上变为朝下。在右手往身体右侧运行时,再用左手的棒尖碰击鼓皮一次,碰击之后鼓棒仍然放在鼓皮上,待右手再次摆动时才将左手鼓棒移开,这个左手的碰击发出来的叫“吧”的声音,这里同样注意一是左手腕灵活,二是要注意左手弯曲时,鼓棒棒尖由原先的向内变为向外。这样,右手发出的“咚”和左手发出的“吧”合起来的声音就是“咚吧”的鼓点节奏。

2)“咚咚吧”的敲打方法同上面“咚吧”的打法一样,只是用右手的棒尖连续敲打鼓皮两次以后,再用左手的棒尖碰击鼓皮,就是“咚咚吧”的节奏,其他注意点都与“咚吧”的相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咚咚吧”的鼓点节奏,它不像“咚吧”,左手跟着右手自然连接就可以,而是要在右手连续两次敲打以后,左手迅速跟着碰击,否则,“咚吧”和“咚咚吧”所占用的节拍长短就不一致。另外右手鼓棒在打出 “咚咚吧”里的“咚咚”的时候,要比前两次“咚吧、咚吧” 的“咚”要响一些,击打时要用力一些。

3)在正确敲打鼓点节奏的同时,还要注意两只手摆动的方向。

4、如何敲打完整的四拍鼓点节奏“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1)先是预备姿势站好,然后将举过头顶的右手从上往下运行,注意鼓棒棒尖的方向调整,由朝下变为朝上,还要注意经过腰鼓,也就是让右手从身体面前的左侧落下,这样右手的鼓棒才能够够着腰鼓敲打。当右手落到腰鼓位置时,用右手击打鼓皮一次发出“咚”,之后,左手臂就要开始自然弯曲,把左手往胸前运行,在右手移到身体右侧后,左手的鼓棒刚好碰击腰鼓一次发出“吧”,注意这时左手的鼓棒棒尖应该是指向前方的,也就是指向身体的外侧,所以,这是在左手的鼓棒棒尖指向外侧时才碰击鼓皮发出“吧”的。就这样,在以上的两手摆动中,就完成了第一拍“咚吧”的鼓点敲击。

2)然后,还是先动右手,将刚下摆到身体右侧的右手往上弯曲,往胸前运行,还是注意要经过腰鼓,当右手运行到腰鼓处,击打鼓皮一次发出“咚”,接着是左手向左前方伸展,注意这里要转动左手手腕,将左手的鼓棒棒尖指向自己,然后用棒尖碰击鼓皮一次发出“吧”,这时候的右手也刚好摆动上举到胸前的位置,注意鼓棒在上举的时候要棒尖朝下。这样,两手在以上的摆动中也就完成了第二拍“咚吧”的鼓点敲击。

3)再接着,还是先把举着的右手从上往下运行,接着把左手弯曲放在胸前,当右手鼓棒敲打鼓皮两次“咚咚”之后,左手也跟着往胸前摆动。当右手下摆到身体右侧的同时,左手鼓棒正好碰击鼓皮一次“吧”。在这样的摆动中,完成右手鼓棒击打鼓皮两次,左手鼓棒碰击鼓皮一次,这样,也就完成了第三拍“咚咚吧”的鼓点敲击。

4)最后,还是先动右手,将右手往上举起,注意右手在上举时,鼓棒棒尖要指向下方,不过这次把右手弯曲放置头部面前,也就是这次比前两次要举得高一些。左手后动,将左手还是伸向左前方,左手的鼓棒棒尖要变成指向自己。在这样的摆动中,右手鼓棒击鼓一次“咚”,左手鼓棒跟着碰击腰鼓一次“吧”,这样,也就完成了第四拍“咚吧”的鼓点敲击。

5)以上四个动作步骤合起来就是一个四拍,鼓点节奏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如果继续往下打,就按照以上顺序反复进行即可。

5、学员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6、分组练习,让学员们相互学习,讨论。

篇7:安塞腰鼓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感受安塞腰鼓の恢宏氣勢。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の運用,體會文章の節奏美、詩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の深刻含義,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の生命力量。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の運用,體會文章の節奏美、詩意美。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一些句子の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の生命力量。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水鄉少年看來一場社戲,感受到水鄉人民那種淳樸、熱情、好客の性格。今天我們將隨陝西作家劉成章到西北到黃土高原去看一場熱情奔放の腰鼓表演—安塞腰鼓 1.腰鼓の簡介:

老師為同學們准備了一段視頻,同學們在看視頻の同時,注意提取相關信息。看完後,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什麼是安塞腰鼓,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段視頻。(視頻展示)安塞腰鼓這是一種獨特の民間大 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の曆史。獨具魅力の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の性格,張揚出獨特の藝術個性 2.走進作者:

劉成章1937年生,陝西省延安市人。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安塞腰鼓》是《羊想雲彩》中の一篇。3.字音詞義

瞳仁(tóng)

恬靜(tián)

亢奮(kàng)

羈絆(jī)冗雜(rǒng)

燒灼(zhuó)

顫栗(lì)

驀然(mò)晦暗(huì)

戛然而止(jiá)

磅礴(páng

bó)二:傾聽範讀、感知全文

光聽這個介紹,你們能感受到黃土高原人民の樸素而豪放の性格嗎?當然不能.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閱讀來理解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安塞腰鼓の?好!下面我們就進入課文の學習。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名家の範讀,但在範讀過程中,老師有一個任務要交給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反複出現並標志文章脈絡の句子

1、在課文中找出反複出現並標志文章脈絡の句子

大家聽完了,能完成解決老師の問題嗎?能找出在課文中找出反複出現並標志文章脈絡の句子?

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請問這個句子在文中出現幾次 明確:四次

這四句“好一個對安塞腰鼓”の反複詠歎之中又有變化有新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の回環美和音樂の節奏美。來,讓我們一起飽含贊美之情の來讀它們!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の安塞腰鼓!(1)請同學們仔細跳讀課文,看看它每出現一次,分別是在贊美安塞腰鼓哪個方面の“好”? 明確:第1次出現主要是贊美安塞腰鼓表演時壯闊、火烈の場面。

第2次出現是在贊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の沉重の響聲。

第3次出現是贊美充滿力量の動作和舞姿。

第4次出現是贊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們豐富の想象。(2)分組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

中の“好”體現在哪兒?

請用“好在……,你看(聽)…….”句式敘述 ①好在有火烈の舞蹈場面。你看…… ②好在鼓聲の巨大力量。

你聽…… ③好在有茂騰騰の擊鼓後生。你看…… ④好在變幻の舞姿。你看……

明確:好在於那火熱の舞蹈場面。他們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就沒命了。後生們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の石頭,瘋狂地舞動在你の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の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の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の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の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の風姿。這是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の舞蹈哇——安塞腰鼓。

好在於那激烈の鼓聲。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了沉重の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の山崖上,山崖暮然變成牛皮鼓了,只要聽到這震撼人心の聲音,我們の心境就會立刻變の有聲有色。

好在於那激烈の鼓聲。你看!後生們の胳臂、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の存在、活躍和強盛。他們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の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の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の力量。

好在於變幻の舞姿。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の匆匆の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栗在濃烈の藝術享受之中,使人歎為觀止。

2.用------の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內容)

好一個

壯闊の安塞腰鼓

元氣淋漓の安塞腰鼓 豪放の安塞腰鼓

驚心動魄の安塞腰鼓 火烈の安塞腰鼓

奇偉磅礴の安塞腰鼓

有力の安塞腰鼓

......好一個

一錘起來就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來!の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得安塞腰鼓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の安塞腰鼓!

三: 自由誦讀、品味

品讀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の氣勢、節奏與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樣の有“勁”,作家描繪它の語言帶“勁”嗎?這“勁”是大量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帶來の?

明確:排比。

2、請找出文中の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歡の語句仔細品味,准備讀給大家聽,並簡要說說它好在哪裏。

說說你喜歡の句子。請你有感情地讀出來,讓我們在聽讀中能感受到你の喜愛!

如:(1)我喜歡“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の思緒!/愈捶愈烈!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寫出了安塞腰鼓表演の熱烈場面。

明確:

(1)三個“愈捶愈烈”層層推進,表明安塞腰鼓表演達到了高潮,隨著鼓點の此伏彼起,人們の思想也在騰飛。這裏段與段之間構成了排比,這個排比,要讀出此伏彼起の交錯感。

誰將這句再讀一遍?(2)“驟雨一樣,是急促の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の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の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の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の風姿。”寫出了安塞腰鼓表演開始時壯闊の場景。

明確:這是句與句之間の排比,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齊工整,要讀出明快の節奏。

下面老師請兩個同學來讀這一句,一個讀前半句,一個讀後半句,注意好銜接,一定要讀得緊湊明快。(指明兩名同學分兩個聲部唱和式齊讀:前一聲部讀前半句,後一聲部讀後半句)

(3)我喜歡“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の那麼一股勁!”寫出了安塞腰鼓表演の力量。

師:這裏句子內部詞與詞之間の構成了排比。從內容上來看,三個“了”之間強度層層遞增。

來,我們一起把這一句朗讀一篇,語氣要越來越強烈,讀得如同排山倒海讓人透不過氣來。(指導全班再讀體會)

3、同學們想一想,本文用了大量の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の排比,這種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層層遞進。

增強語言氣勢。

形成排山倒海の氣勢。

有如江河一泄萬裏。

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場面の磅礴氣勢,充分地表達出作者對安塞腰鼓強烈の贊美之情。

課文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快節奏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強調了安塞腰鼓の強勁!

文中還有很多鏗鏘の短句、激昂の排比句、節奏鮮明の反複句,從變幻の舞姿、鏗鏘の鼓聲、擊鼓の後生等角度來描繪安塞腰鼓,我們不一一舉例了,留給同學們課後繼續去體會。

4.你對文章の語言特色有什麼感受?

很有氣勢,有強烈の節奏感,象鼓點一樣使人震撼。語言運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這種氣勢? 運用了排比、反複、比喻の修辭手法。本文の語言の特點

多用短詞、短句、鏗鏘有力,具有節奏感 運用反複、排比、層層遞進,具有層次感 善用誇張、比喻,形象生動,具有畫面感 全班齊讀課文最精彩の段落第七段

第四板塊主旨探究:體會安塞腰鼓所蘊含の文化價值、生命意識

好一個劉成章!若不是你“陝北生來陝北長,因為你魂牽著地方”哪能寫出如此激揚文字!讓我們從無聲の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那你們認為安塞腰鼓體現一種“________之美”(屏顯)。壯觀之美!(師在空白處上一行填“壯觀”)

還有嗎?(提示)你看這鼓,沒人去敲它,它會響嗎?

力量之美!

那這力量來自何處?

體現人の力量美。

人是生命の載體,生命與力量合一。

(學生齊讀):體現生命力量之美!《安塞腰鼓》主旨 表現陽剛之美

表現激蕩の生命和磅礴の力量 表現一種痛快淋漓の生活方式。

表現被貧困壓抑,而想沖破一切束縛、羈絆の渴望。表現安塞人不甘貧困,奮發向上,追求幸福美好の生活。、、、、、、小

本文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の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の舞姿、沉重の響聲、震撼人心の力量の強烈の思想感情贊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の性格特征。

六、作業:

背誦你認為寫好の句子、段落。

七、教師寄語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全员育人导师 下一篇:全员育人导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