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五单元课题3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

关键词: 方程式 计算 课题 化学

示范教案(第五单元课题3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共3篇)

篇1:示范教案(第五单元课题3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说课

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应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教材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行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

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例题讲解→总结归纳→学生练习→巩固提高。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有关例题的投影片、一些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习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总结。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 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

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

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投影]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师生共同阅读、讨论]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 2×158 32 21586g32x,x=326g2158=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

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

要进行单位换

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21586g32x;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 2158158g32x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投影]展示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100 56 x 10 t 100x10t10010t5656,x==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

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选择学生板演并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板演]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H2+Cl2点燃2HCl 2 71 73 100g x y 2100g2100g71x73y,x100g712100g7323550g,,y3650g。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

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 可以这样求出:71x=73x

代入x=3550 g,713550g=73x,解得y=3650 g。

可见计算结果相同。

[评价]该同学不仅计算步骤和结果完全正确,而且讲解得也非常好,讲出了多种方法,真是难能可贵。[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篇2:示范教案(第五单元课题3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格式。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提高审题能力。(4)逐步养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结合亲身体会,培养严谨求实、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比关系

教法学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为: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回顾反思,温故知新—→自主合作,探究例题—→交流共享,总结方法—→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媒体选择:

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演、练习,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在科研中也会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请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的视频。它有三级推进器,在二子级推进器中,其上部是装有液氢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的氧化剂箱。当确定需要液氢燃烧剂为45t时,填充多少吨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质量比 2.根据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设问40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 45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且成正比例是我们计算的依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

1.小组活动:自学例题1,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1)在例1中哪几种物质与计算有关? 这些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2)请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补充完整

① 设 ; ②写出反应的 ; ③ 写出 的质量比 ④ 列出 ; ⑤求解 ⑥简明的写出。

教师引导分析解题过程,讲解注意事项,强调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是解题的关键。

3.学习例2,明确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还可以再简化一些。

(1)展示例2,和例1比较,不需要写上步骤名称,按照计算的步骤就可以,简明规范。(2)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实际参加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其他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根据其中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其他反应物的质量,例如例2,能不能根据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其他生成物的质量呢? 你能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吗?

4.练习:在“长征五号”火箭二子级推进器发射火箭时,若需要45t的液氢,那么同时还需要多少吨的液氧呢?

5.应用所学知识纠错,认识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易错之处及要注意的事项。见学案“合作探究”3。学生活动:谈一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总结交流,成果共享

学生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分层练习(A组),在完成A组练习的基础上,试着完成B组练习。

交流评价学生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般步骤: 要求:

篇3:示范教案(第五单元课题3_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doc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计算题的能力,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作用,培养辩证思想,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教学重点:

由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规范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2H2O 通电

2H2↑ +

O2↑ 36 4 32 36g()()18g()()72g()()由学生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求出括号内的值。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虽然水的质量发生了改变,但是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进行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即可求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这是我们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由。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学习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例1:(投影)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本题涉及的方程式是_________

题中给出KMnO4质量为已知量,未知量为氧气质量。【步骤】(以上例逐一分析并板书)

1、设未知量;

2、正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比例式求解;

6、解比例式

7、简明写出答案。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将课本的例2作为习题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学生练习后,用展台将学生作品展示,进行点评。【归纳】据方程式计算应注意: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设、写、算、标、列、解、答);(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课题:3.寻找遗传和变异 下一篇:《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