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我国民航的发展现状,指出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性。空管是民航强国的重要构成部分,依据空管原因导致的民航不安全事件和严重事故征候,对空管安全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构建空管安全文化的必要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调度所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调度所安全文化论文 篇1:
创新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探索实践
摘 要:电网调度安全管理事关重大,供电企业应积极探索实践电网调度安全管理有效方法。文章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方式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创新
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电网安全、平稳、可靠运行,意义重大。为了切实提高电网调度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企业应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势下电网调度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1 创新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
意识
①对调度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要求调度人员每周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内容应当包括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指示与精神,有关安全事故案例调查、总结以及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从中获得教训。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安全教育的调度人员,应当择期补课,让每一名调度人员都参加安全学习,全面落实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使得安全教育更具针对性。
②注重安全教育的效果。电网调度是否安全稳定主要受到调度人员的安全方面的技能水平、文化理念等影响。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呢,除了企业的教育、学习之外,还受到家庭环境深刻的影响。所以,应该针对调度人员的自身实际,进行家访并举办形式多样、以安全为主题的职工家属交流会,交流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让安全文化能够融入每个职工家庭,使得企业的安全工作能够获得职工家属的认同与支持,使职工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珍惜生命、珍爱家庭、热爱企业,让安全工作变得更加主动。
2 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使调度人员的安
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①根据电网调度的具体实际,定期组织人员对调度中心的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实施梳理、补充、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并更具操作性。根据调度人员的岗位实际,和他们签订对应的安全责任状与安全承诺书,使他们能够充分明白各自岗位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个人。并进一步规范安全调度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开展创建调度业务工作标准化。
②安全工作是一项必须持续改进的工作,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调度人员,都必须对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使安全管理工作警钟长鸣。定期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例会,针对调度中心前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薄弱环节仔细进行研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防止出现麻痹思想与侥幸心理,切实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③加强安全督查工作,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安全督查工作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不实行严格的安全督查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就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安全工作实际效果将大大降低。在实际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要做到通过定期检查结合突击检查、常规性检查与结合项检查、自我抽查结合交叉检查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到位。
④严格按照调度有关操作细则执行,真正将三审制度(即副值调度员先进行自审,正值调度员实施二审,值班负责人负责三审)落实到位。在实施停、复电倒闸操作之前,调度班长对全部有关操作的指令票再次实施检查。一旦出现大型操作或者牵涉到数个变电所的停、复电倒闸操作的时候,安全员、调度班长以及正、副主任均需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监护。每个月的固定时间对与调度操作相关的指令票以及申请检修票实施检查并进行分析,切实抓好调度相关录音的监听工作,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提出整改意见,落实相关责任人,进一步规范调度操作与调度管理工作。
3 创新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式,提高调度人员的安
全技能
①提升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成效。调度中心或者企业其余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的某一项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一般很早就会介入到该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工作以及设备十分清楚,有些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还有可能变成该领域的技术骨干。调度中心应当按照不同阶段的培训需要,聘请这部分技术人员成为兼职教师对企业的调度员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升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成效。
②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所谓内培就是在企业内部培训,这时可以将社会上的技术专家请到企业来授课,尤其是新设备投入运行之后,更应该邀请有关的技术专家来企业讲授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以及有关技术关键点,使得调度人员能够尽快掌握新设备的操作与运用。所谓外培就是出去培训,对于某个重点课题把企业的调度人员送到专业对口的有关科研院校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调度人员的安全技能。
③举办技术交流研讨会。通过举办技术交流研讨会,讨论电力调度系统中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体会与心得以及合理的建议,进一步提升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拓宽视角,提高他们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调度人员也能够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提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充分地交流、分析与探讨,最终找出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此举能够有效提升所有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素质比较高的调度员团队。
4 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增强调度人员处理事故的能
力
①加强岗位风险防范管理。岗位性质不一样,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也不一样,应当按照调度人员的岗位不同性质,仔细研究其面临的安全风险,认真做好安全风险的相关评估工作,并且按照不同岗位面临的安全风险提出对应的防范安全风险的措施。此外,在经过学习、交流与充分讨论的前提下,与调度人员签订对应的岗位安全相关责任状,做到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增强调度人员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
②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为了预防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尽量降低事故造成的伤害必须提前编制好事故应急预案。在平时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根据电网运行的具体实际 (比如,夏季用电高峰期、特定时期的保电与供电任务、汛期等),制定当变电站出现失压等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将那些有可能产生的、产生之后造成的影响比较大的事故应急处理过程,编制成书面方案。事故应急预案必须体现出具体、实用、操作性比较强。如果电网由于检修线路或者设备、运行方式出现变动的时候,调度部门应当立即下发电网安全风险防范业务联系通知单,对有关单位、班组进行潜在风险预警提示,并要求各单位和班级及时做出调整,做到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 刘远龙.新形势下电网调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电力,2004,(5).
[2] 陈昭.浅谈电网调度班组的安全管理[J].安全与健康,2005,(19).
作者:尹超峰 鲜文军
调度所安全文化论文 篇2:
基于民航不安全事件的空管安全文化研究
摘 要:结合我国民航的发展现状,指出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性。空管是民航强国的重要构成部分,依据空管原因导致的民航不安全事件和严重事故征候,对空管安全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构建空管安全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从构建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等入手构建空管安全文化,并注重加强风险管理和危险源识别,定期开展安全文化评估,力求降低民航事故发生率,推进航空安全运行。
关键词:航空安全 安全文化 空管 不安全事件
Research on Air Traffic Control Safety Culture Based on Civil Aviation Unsafe Events
DU Yaqian
(School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Sichuan Province, 618307 China)
民航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6.6亿人次,同比增长7.9%,运输总周转量1292.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1%[1],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民航大国,在迈向民航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良好的安全管理是民航强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安全水平高,将会促进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同时民航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投入又必然会提高民航安全水平;反之,如果民航安全水平低则将会制约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所以安全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我国民航安全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摸索管理阶段到改革开放后经验管理阶段,再到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頒布后的规章管理阶段,最后到现今的体系管理阶段[2],民航事故率逐渐降低,民航安全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我国的民航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空管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研究对民航的发展至关重要。国际民航组织ICAO、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联合航空局JAA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实现新技术推广,推行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3-5]。霍志勤等人对1995—2006年民航的不安全事故和事故征候进行分析,得出机械、机务、机组等是我国民航事故和事故征候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预警和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民航事故发生率[6]。孙瑞山等人采用卡方检验对2006—2011年697起民航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民航事故多发生在11:00~12:00、15:00~16:00之间,建议航空公司加强高峰时期的安全管理,考虑人体昼夜节律,降低事故发生率[7]。杜红兵等人对2000—2014年370起飞行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得出跑道安全类、失控类、可控飞行类占到航空事故的76%[8];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民用机场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要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必须树立安全观念[9]。杨昊、王旭分别以北京首都机场和东方航空为例,对机场和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10-11]。姚光明对空管系统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空管安全管理建设的相关建议[12]。孙瑞山等研究者依据我国空管单位安全文化现状,设计了一种评价量表,对空管单位的安全文化进行测量[13]。于航等研究者对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理在民航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14]。已有相关文献多是对民航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鲜有文献对民航安全文化及空管安全文化进行研究。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使民航从业人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心理的转变,对降低民航事故率、促进民航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1 民航发展现状与安全文化
2019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93.25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1705.30亿人公里、成货邮运输量753.14万t、运输航空公司完成运输飞行小时1231.13万h。
2015—2019年民航运输周转量和运输量以及机场起降架次逐年上升,民航行业有序高效发展。安全、经济、高效是民航追求的目标,但安全是民航业的根本,为促进民航业稳固发展,需将安全放到日常工作的首位。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安全的定义: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对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组织为达到预期水平的安全指标而采取的系统地管理组织运行风险的行为。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影响安全绩效的重要因素。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和个人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所具有的特性和态度的综合,是情境、心理、行为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安全文化通过个体和组织的安全态度加以表征[15]。民航安全文化是民用航空活动中形成的航空安全资源和技术,以及航空活动相关人员的安全信念、安全观念的行为准则。安全文化具有指引、规范、传播、激励等作业,它能够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安全防线前移,保证运行安全,降低民航事故率。
2 空管原因的民航不安全事件分析
空管是民航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建设民航强国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全程需要空管人员提供服务,因此空管安全对飞机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后,民航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事故率逐年降低,现今民航飞机的事故万时率在万分之0.02以下,但不乏有因空管原因导致的民航不安全事件及事故征候。
2002年7月1日,BTC2937号班机和DHL611号班机在德国的乌伯林根附近的半空中相撞,两机共71人全部丧生,该空难发生原因为当天只有空管员皮特·尼尔森一人值班,他同时在两个控制台上进行调度操作,直到空難发生前1min他才发现两架班机的航线冲突。此次事故发生原因为管制员未按照要求,一人同时指挥两个控制台。
2014年7月8日东航客机MU2528航班在武汉进近阶段多次呼叫塔台人员均无应答,随后,在进近管制员的指挥下完成12 min的复飞后安全降落,后经调查发现为当天两个塔台管制员在值班时未进行分工,都在职位上睡着。此事件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一起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塔台管制员违反值班规定,在职位上睡着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进近管制员在未完成交接班的情况下就指挥飞机复飞,也违反了空中交通管理规则。
2016年10月11日东航A320MU5643航班由上海虹桥起飞,经塔台管制员指挥飞机进跑道36L,执行了起飞动作,飞机在滑跑过程中机长突然发现有一架A330正准备横穿36L跑道,在立即询问塔台时,机长观察并确认该A330飞机确实是在穿越跑道,此时飞机速度已达130节(每小时240km)。东方航空MU5106航班(A330)也得到空管指令穿越跑道前往航站楼停靠,在穿越36L跑道过程中,MU5106航班机组也发现了有飞机正在滑跑起飞,立即加速滑行以尽快脱离跑道。当时,在操纵A320飞机迅速接过了操纵,以7.03°/s的速率,带杆到机械止动位,最终,A320飞机从A330飞机的上空飞越。此事件随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属于严重事故征候,此次机场跑道入侵事故原因为塔台管制员遗忘飞机动态。
空管安全文化是建设是民航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空管人员在工作中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以上三起事故均为因空管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空管人员的关于安全的理念只停留在“要我安全”的层面,未达到真正的“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为加强建设空管安全文化,空管单位、民航企业及空管从业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和举措。
3 空管安全文化建设
为降低民航事故率,促进民航业长久稳固发展,民航业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是民航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2020年民航空管系统工作会议暨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空管系统要加强构建空管安全文化。
3.1 开展安全文化评估
空管单位需定期开展安全文化评估,设置合理的安全文化指标评价体系,找出单位存在的安全漏洞[16-17]。通过开展安全文化评估,调查员工对单位安全文化的态度,收集单位需要整改和优化的事项,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依据海恩法则,一起严重的航空空难事故背后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失误,即风险存在于日常,空难单位在进行安全文化评估时,同时需注意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理,从而使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3.2 构建安全物质文化
空管单位在构建安全物质文化时,加强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雷达S模式、冲突探测、防跑道侵入、ADS-B与雷达设备的融合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注意安全领域科技的创新,中小机场应配备雷达监控、ADS-B等设备,让科技为安全保驾护航。
3.3 构建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空管单位制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强化各级责任主体,同时监管部门需起到监管作用。乌伯林根空难发生后,事后调查发现一个管制员操作两个控制台时已存在一段时间,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可避免此次空难发生。安全责任制度不应该一成不变,空管单位需结合民航发展状况,及时完善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员工安全责任制度培训,管制员如遇特情时,按照特情处置方案进行处理,避免进近独自指挥飞机复飞的情况再次发生。
空管从业人员应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按照空管条例开展日常工作。
3.4 构建安全精神文化
空管单位需要根据日常工作知识、经验积累,总结提炼出利于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和规律,在工作中进行推广,注重员工安全习惯的养成;汲取其他国家和其他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吸取良好的部分,但不能照搬照抄;在构建空管安全文化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开展相关讲座、论坛,树立标杆模范,同时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民航的不安全事件及事故征候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形成特色空管安全文化管理理念[18]。
作为空管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相关培训,像标杆模范学习,树立“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精神文化理念。
4 结语
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是民航强国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我国民航运输客、货周转量、机场日均起降架次等逐年提高,航班流量越来越大,民航事故率明显低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但民航事故死亡率、财产损失较其他运输方式更为严峻。因此在民航流量逐年增加的同时,需注重进行空管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安全文化评估,构建良好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www.caac.gov.cn/XXGK/XXGK/TJSJ/202006/t20200605_202977.html.
[2] 杨昌其.空中交通安全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ED Pooley.Putting air safety management into practice demands a positive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J].ICAO Journal,1999,54(1):10-14.
[4] Golaszewski, R. The influence of total flight time, recent flight time and age on pilot accident rates [R].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Aviation Safety, Final Report No. DTRS57-83-P-80750, 1983.
[5] Gellman Research Associate. Safety reports: aviation safety data accessibility study index[R].Office of System Safety,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DC,1997.
[6] 霍志勤,羅帆.近十年中国民航事故及事故征候的统计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2):65-71.
[7] 孙瑞山,孟令慧.航空飞行事故时间分布规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31(2):83-87.
[8] 杜红兵,张庆庆.民航飞行事故统计及原因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8):17-20.
[9] 杜红兵,高大磊.民用机场安全文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34(4):121-126.
[10] 杨昊.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11] 王旭.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东航为例[D].天津工业大学,2018.
[12] 姚光明.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管理知识导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
[13] 孙瑞山,张凯,陈梓莉.空管安全文化量表设计[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1):120-125.
[14] 于航,杨烛川,龙显忠,等.浅谈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民航管理, 2019,340(2):151-154.
[15] 晏碧华,姬鸣,赵小军,等.根植于航空安全文化的内隐安全态度的预测效应[J].心理学报,2015, 1(1):119-128.
[16] 马跃,傅贵,臧亚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4): 124-129.
[17] 宋晓燕,谢中朋,漆旺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7):144-148.
[18] 梅强,张超,李雯,等.安全文化、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研究——基于高危行业中小企业的实证[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2):277-286.
作者:杜亚倩
调度所安全文化论文 篇3:
浅谈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
摘 要: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的灵魂,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手段。近年来,龙矿集团北皂煤矿在安全生产特别是推进海下采煤的生产过程中,遵循着“持续改进、务实创新、系统创建、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矿井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实施安全文化落地工程,务实与创新同步,提速与提素并重,有效提升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矿井树立起安全生产、和谐发展的崭新形象。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
1 明晰思路,创新思维,构建北煤安全文化体系
龙矿集团北皂煤矿是一座国有大型矿井,也是中国第一座实施海下采煤的矿井。近年来,伴随着产能的大幅度提升以及矿井开采向深部和海域下转移,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为此,矿井选择了通过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来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管理,并且通过持续改进以及系统创建来实现创新思维、整理提炼,创建了一套具有北煤特色的系统化的完全文化体系。
统一安全文化理念。近年来,北皂煤矿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倡导了一些安全文化理念,也萌生了一些新的安全管理经验,但这些理念还处于原生态,既不系统,也不完善,缺乏影响力。随着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矿井首先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原先朦胧不清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加以确切描述,对原有杂乱无章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了重新整理、提炼和升华,并博采众长注入创新元素,建立了包括“三老四严、三带五敢、四个始终”等在内的安全理念系统,进而使矿井的安全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且变成一种思想上指导安全生产的武器。
1.1 安全行为文化标准化。根据我国的煤矿数据来看,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危险行为,其中80%以上都是由于员工的危险行为所造成的。员工的行为不标准以及安全意识淡薄,已经成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北皂煤矿针对矿井由于技术人才短缺和新工人不断增加,带来的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安全生产素质偏低的现状,结合渗透安全文化理念,着力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1.2 安全环境文化的建立。安全文化建设要遵循“环境能够影响人,良好的环境能够教育人和造就人”这一观点。北皂煤矿在规范安全行为和整合安全理念的过程中,创建了许多安全环境刷新的工程,全部都使用了视觉上的冲击,形成了一种安全气氛,从而传播了安全知识,为行为规范指引了方向,并且展现了北皂煤矿的安全形象。矿井以蓝色为主基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精心设计安装了160块以安全文化理念、煤矿安全规程、亲情寄语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牌板,同时在井下大巷和重要岗位设置了反光标志牌和安全警示牌,员工进入矿区、在上下井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环境文化带来的警示和教育。
2 创新运作,持续改进,实施安全文化落地工程
安全文化只有“落地”,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了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导向、凝聚、提素、约束和激励的功能,进而实现安全管理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北皂煤矿不断创新安全文化宣教的载体和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同时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将“122346”北煤安全文化付诸实践、落到实处。
2.1 强化安全宣教。一是充分利用内部电视、局域网和电子显示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先后播放了《安全在我心中》、《人命关天的大事》、《细节决定成败》等安全文化音像资料,在北煤信息港设置了《“三违”亮相台》、《安全监查》、《安全生产简报》等栏目,在全矿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建立了党政工团安全教育体系,明确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为矿、区两级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者,负责组织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了事故案例剖析展览、井口手抄报展览、“三违”帮教等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全矿安全生产敲响保安促安的边鼓。
2.2 加强制度建设。安全文化的落地离不开制度的支撑。近年来,矿井遵循“122346”的安全文化理念,对20多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废止了部分不符合安全文化的管理制度,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使其更好地体现安全文化的实质,使无形变有形、软约束变硬约束。先后推行了安全风险抵押金制、自主安全检查制、安全信息公示制、安全生产联责制、区队干部盯班带班制、工程质量挂牌制等八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诠释了“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的理念;实行了“三违”人员累计记分考核制度、员工违章与班组长挂钩考核制度、安全质量评估管理制度、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管理办法,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落实安全文化。
3 虚功实做,重在结合,发挥安全文化整体功效
安全文化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评价其功效的指标无疑是安全生产的客观效果。近年来,北皂煤矿在建设安全文化过程中,不仅注重从安全生产中提炼和升华安全文化理念,更关注安全文化作用于安全生产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虚功实做,强化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1 以素质提升保安全生产。通过安全文化的建立和落地,将“关爱生活、珍惜生命”,“生命本无价,论价已是垂泪日;除患应有期,久拖必生悲苦事”等安全理念逐步渗透到全矿员工的头脑,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3.2 将安全文化融入海下采煤技术的研究。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海下采煤面临地质资料不祥,安全风险较大的局面。困难面前,北皂煤矿干部员工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秉承“安全为首、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对海域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分析处理和动态解析,为安全开采积累资料;对海域岩石力学性质、围岩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摸索出较为有效的安全支护方式;对海域开拓布局和生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海域巷道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先后完成了海域首采面试采综采放顶煤可行性论证、防止海水溃入防治水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国海域下煤炭安全开采的技术体系。
3.3 落实“科技保安、科技兴矿”的理念。近年来,北皂煤矿在科技保安、科技兴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矿井建立起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中心和监控中心,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搭建起以百兆工业以太环网为总平台的煤矿“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的四大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井下瓦斯、风速、风量、温度等安全环境参数和风门、风机、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以及入井人员的实时查询。矿井逐年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引进和采用了全新的综采放顶煤设备、水射流除尘风机、井口推车机、乘人电车、海域索道等一大批既能保障安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设备和设施,创造出人本化的作业条件,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魏芳亮
相关文章:
国内患者安全文化论文02-11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论文02-11
高职院校安全文化论文02-11
安全文化素养论文02-11
铁路安全文化论文02-11
文化安全论文范文02-11
医院护理安全文化论文02-11
企业安全文化论文02-11
公交安全文化论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