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接口(精选五篇)
交换接口 篇1
如图1所示。
1 Mc接口
Mc接口为MSC Server与MGW间的接口, MGW的承载连接行为正是MSC Server通过这个接口来实现控制和监视的。现有的规定中并没有对该接口的编码进行规定, 所以能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编码:即二进制和文本。但事实上, Mc接口采用二进制编码的时候是比较常见的, 原因是它的编码要比文本编码更省时间;另一个原因是, 现在的生产厂家因为习惯了二进制编码, 所以也比较倾向采用这种方式。
M c接口的实现方式很灵活, 3 G P P2 3.2 0 5中给出的消息流程也是供大家参考的, 没有具体的做出规定, 加上各方理解的差异性, 必然造成Mc接口上实施相同功能的消息流程差异性, 包括消息顺序、消息的参数设置、消息出现的场合、与Iu/N c口消息配合的顺序等。另外Mc接口的消息流程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就是H.248中规定了的基本结构, 也为其接口的开放奠定了基础。这些条件虽然给了厂家很大的便利, 但是给我们联系沟通上带来的困难。真正实现Mc接口的开放, 必须对各种实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比较各种方式的优劣性, 并通过标准化的工作解决这些不确定性的问题。比如, 首先确定编码方式、承载方式、协议栈等, 在保证系统性能最佳的前提下, 对影响互通的问题确定可行方案。
Mc的应用层协议主要基于H.248及其扩展Q.1950。此外, 3GPP 29.232对H.248进行扩展, 以实现移动环境的特有应用。Mc接口可以基于ATM或IP承载, 其相应的协议栈如下。
(1) 纯I P连接时, 协议栈为H.2 4 8/SCTP/IP, 也可将M3UA加在SCTP之上。为了更好地与基于H.248的固定软交换系统进行互通, 在纯IP连接时, 可选采用UDP承载, 即H.248/UDP/IP。
(2) 纯A T M连接时, 协议栈为H.2 4 8/M T P 3 b/S S C F/S S C O P/A A L 5/A T M。
(3) 混合AT M, I P连接时, 协议栈为H.2 4 8/M 3 U A/S C T P/I P。
2 Nc接口
Nc接口为MSC Server间的接口, 采用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协议, 与承载完全没有关联, 这种协议是采用了控制分离和承载的方式。BICC与ISUP的消息结构上是很类似的。它们两个的区别是, ISUP消息是同时携载两种控制, 即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物理承载电路将用电路标识码来标注。在BICC协议模型中, 两种控制, 呼叫和承载的功能是完全区分开来的, 承载控制是增加了APP参数和APM消息, 在ISUP之上, 删除了和承载有关的消息, 而是和多种承载方式进行了控制, 比如说ATM/IP/TDM等等。
对比上面所讲的Mc接口, Nc接口使用的是传统ISUP基础上修订的BICC协议, 但是两种协议在结构式是很类似的。BICC协议的特点是确定因素是很多的, 统一的消息结构, 所以人们对于这个协议的辩论也比较少。所以, Nc接口的互通是可以实现的, 相比较而言, 也是简单的。
Nc接口可以基于ATM/IP/TDM承载, 相应的协议栈是:
(1) I P承载时, 为B I C C/M3 U A/S C T P/I P或B I C C/S C T P/I P。
(2) A T M承载时, 为B I C C/M T P 3 b/S A A L/A A L 5;T D M承载时, 为B I C C/MT P 3/MT P 2/MT P 1。
3 Nb接口
MGW包括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 主要是用ATM或IP方式来承担电路的业务, 它的接口是Nb接口。由于Nb接口在3GPP的条文规范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规定, 所以虽然它的接口协议即便复杂, 而且大家的意见也不统一, 但是有了规定, 也变得简单。由于Nb接口的ATM和IP方式的两种承载电路域的业务, 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控制信令截然不同。
(1) 以ATM方式作为承载时, Nb接口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都在两个MGW之间直接传输。用户平面基于AAL2, 协议栈为AAL-2 SAR SSCS (I.366.1) /AAL2 (I.3632) /AT M;控制平面基于A A L5, 协议栈为AAL2连接信令 (Q.2630.2) /用于MTP3b的AAL 2信令传送转换 (Q.2 15 0.1) /MT P3 b S S C F-N N I/S S C O P/A A L 5/A T M。
(2) Nb接口的IP承载业务时, 它的两个平面的传输路径不同, 一个控制平面, 一个用户平面。控制平面是需要通过两个接口Mc和Nc的传输隧道, 采用的是Q.1970。用户平面则是在MGW上传输, 基于RTP上协议栈是RTP/UDP/IP。
4 结语
纯光纤接口以太网交换机介绍 篇2
光纤以太网设备是以第2层LAN交换机、第3层LAN交换机,SONET设备和DWDM为基础。一些公司推出专为出了光纤以太网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具有多种特性,可以尽量确保服务质量(如实现数据包分类和拥塞管理等)。这种产品均可能要求下列关键技术和性能:高可靠性、高端口密度、服务质量保证等功能。
光纤以太网业务与其他宽带接入相比更为经济高效,但到目前为止它的使用只限于办公大楼或楼群内已铺设光纤的地方。使用以太网的这种新方法的战略价值不仅仅限于廉价的接入。它既可用于接入网,也可用于服务供应商网络中的本地骨干网。它可以只用在第2 层,也可以作为实现第3层业务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支持IP、IPX以及其他传统协议。此外,由于在本质上它仍属于LAN,因此可用来帮助服务供应商管理企业LAN及企业LAN和其他网之间的互连。
光纤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入方案
如图,网络核心设备是放置于小区机房或大厦机房的光纤交换机,该光纤交换机通过光纤以1000M/100M速率与Internet边缘路由器或汇集交换机相联,实现小区网络接入Internet。光纤交换机通过光纤和点对点的方式以双工100M速率与放置在用户家中的光网络单元或内置光纤以太网卡相联,实现用户通过光纤高速接入Internet。光纤交换机与光网络单元的链接是选择单纤双向方式 。
与现有的基于5类线的LAN宽带接入方式比,这种接入方案具有如下突出特点:是低成本的FTTH解决方案;省去楼层交换机,只有小区机房是有源节点,降低维护成本;小区机房单一交换节点,有效提高交换机端口利用率;超高带宽,是ADSL的100倍;接入距离远;网络远程监控各端口光电模块;具有端口隔离和端口带宽控制功能;强大Web Server网管功能。该方案特别适合于普通住宅用户、写字楼、学校、医院等,适合于传统电信运营商,驻地网运营商。
光纤以太网交换机产品介绍
由于使用光纤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提供高速度低成本的光纤接入方案,目前很多厂家都有推出自己的具有光纤接口以太网交换机产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全光纤接口的交换机并不很多。下面就介绍几款全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TP-LINK 100M全光纤智能以太网交换机 TL-SF2808C
智能交换机TL-SF2808C提供8个100M多模光纤SC端口,最大传输距离可达2km。TL-SF2808C支持配置软件配置,支持Port VLAN,端口屏蔽,MAC地址绑定等智能配置。TL-SF2808C整体性能优越,使用简单,价格适宜,为工作组用户及智能小区宽带接入提供理想的组网解决方案。
TL-SF2808C具有8个100M ST多模光纤端口和1个共享的RJ-45端口,支持IEEE802.3x 全双工流控和背压式半双工流控具有,动态LED指示灯,提供简单的工作状态提示及故障排除并且提供一个终端(DTE)设备配置串口。支持最大8个VLAN 配置,支持静态MAC地址绑定功能(最多支持18组)和MAC地址老化时间设置。支持广播风暴控制,可减少广播风暴和分割广播风暴,提供一个终端设备 (DTE)配置串口,支持配置软件设置,全中文配置界面,内置通用电源,采用19英寸标准钢壳结构设计,
OnAccess 1224S 24+2G端口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深圳市首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以太网点对点网络拓扑结构的光接入系统OnAccess?。OnAccess是一种基于小区机房交换的光接入网,是目前技术成熟、成本低、在北美和日本已广泛应用的光纤到户(FTTH)接入技术。OnAccess 1224S是首迈通信最新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带本地网管的24+2G端口光纤以太网交换机,取代了当前普遍采用的RJ45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和外接光电转换模块的网络结构。
1224S可灵活配置1G上联光电端口数量 (最多2个)和100M下联端口的光或电端口数量(最多24个),使端口配置非常容易扩展和升级,下联端口可以选择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五类线三种不同接入媒介;它具有网管监控各端口光电模块工作状态功能,采用相对外接光电转换器网络结构,大大提高网络可靠性。并且具有端口隔离和端口带宽控制功能,特别适合于传输距离超出五类线传输距离和需要抗电磁干扰的场合。
OnAccess主要应用于住宅小区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宽带接入网络、企业高速光纤局域网络、高可靠工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光纤数字视频监控网络、医院高速光纤局域网络、校园网络等。
安奈特 AT-8216FXL/SC
安奈特 推出的AT-8216FXL/SC 是一款全光纤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对于光纤最终的用户接入,安奈特公司摒弃了传统的集线器接入,推出了10M或10/100M交换到用户的概念,AT- 8126系列交换机(10M/100M端口)为用户灵活的接入和管理创造了条件。
AT-8216FXL/SC完全支持 802.3u网络协议,具有16个100Base FX 光口 (SC)。并且具有两个千兆光纤扩展插槽。可支持AT-A15/SX 1 Gigabit Ethernet (1000Base-SX) port;AT-A15/LX 1 Gigabit Ethernet (1000Base-LX) port;AT-A16 2 100Base-FX fiber ports with VF-45 connectors等模块。它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基于Web的管理。与安奈特AT-FS709SC共同使用可以为小区光纤宽带接入,或者是企业或者写字楼的光纤接入提供完美方案。
BATM TopSwitch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BATM TopSwitch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高带宽,低花费,长距离,高速度的传输。集成了交换机家族的先进技术,Top Switch交换机包含24个钢缆或光纤以太网接口及1个快速以太网1O/100BaseTX端口与骨干网互连。一个附加的上连槽可以插入多种可用上连模块。光纤端口使用3M公司最新的Volition技术使当今光纤到桌面(FTTD)真正地可行。这种交换机是贴近用户需求而设计的。符合中型企业的要求,以满足用户越来越快的计算机,带宽要求越来越高的应用。
TopSwitch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用户可以灵活地增加端口,经济地倍增带宽,通过快速以大网上连将企业网与远程站点相连。上连模块可适用与多种光纤及铜缆介质,包括:多模光纤,单模光纤,长距离单模端口。前面板的LED 指示提供了每个交换机和端口完整的状态和网络活动情况。
通过集成于内部的SNMP管理平台中SNMP组件,可以完成复杂的故障诊断,监测及配置。带内或带外SLIP协议访问远程或本地管理SNMP以支持MIB II、以大网MIB、RMON和企业MIB。其它的特性包括:支持生成树、VLAN、自动隔离和优先权排队。
小结:
交换接口 篇3
为解决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量大、 交换效率低、 可靠性能低等问题,数据交换通常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和企业服务总线系统架构设计实现。 面向服务的架构由可重用的服务组成, 通过Web Service接口实现的服务组件装配复杂,应用系统出现数据交换需求变更后要重新生成服务,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 总线 ) 上的服务组件需要重新装配, 会造成交换网络中断,交换数据丢失的问题, 并且Web服务地址暴露存在遭受恶意攻击的可能。
应用程序间可以在消息中间件的基础上通过配置消息队列进行数据交换,随交换对象的增加,配置消息队列的复杂度会增大,消息中间件的设计模式将要应对大量的队列修改、配置工作。
基于JMS的数据交换总线为应用程序提供简单清晰的数据接口, 实现了应用程序和消息中间件的解耦, 并在数据传输前进行安全认证,用以保证系统间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
2相关技术
JMS是一组规范了消息传输方式的消息中间件的操作接口,定义了消息的格式和传输模式,为应用集成提供了与厂商无关的消息收发服务,用户可以根据JMS规范来实现数据通信接口。 Apache Service Mix使用嵌入的Active MQ作为消息中间件, 充分兼容JMS规范,提供消息持久化的传输功能,支持多集群和高可用性。 消息持久化可以保证消息的可靠传输,本文在Service Mix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实验。
基于用户规则的数据交换总线实现了自定义的寻址方式和路由规则, 可以很好地支持应用集成和扩展。 基于用户规则的路由是在数据传输通道中从拆分后的交换数据中找出路由信息, 包含schema和facility两个属性,scheme用于描述消息传输的内容,facility用于描述消息的来源。
3基于JMS的数据交换总线定义
基于JMS的数据交换总线在基于用户规则的消息路由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总线消息队列来接收所有应用程序发送的消息,总线根据路由规则表查询出消息的接收端队列地址,并将消息路由分发到各个目标队列中,接收端的数据接口的监听程序再从各自接收消息的队列中定时读取消息,从而实现Socket通信方式的数据交换总线。 通过设计总线队列的优点是,发送端不用配置消息目的地址,不会因为其他应用程序变更接收消息的队列地址而修改消息的目的地址,减少了发送接口运行维护的复杂度。
如图1是总线定义的数据规范,交换数据必须被定义为符合本文数据规范的Message数据类型,并设置消息头和消息体的内容,消息头包括scheme、facility、reply和mode四个属性。 reply用于发送端设置消息的应答队列地址;mode用于设置客户端发送消息的模式,取值可以是1、2、3,分别代表直接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三种模式。
消息体的构建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1)消息体为业务数据直接构造的对象消息。 应用程序将需要发送的业务数据直接以Object类型存入消息体中。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快捷地构建需要发送的数据,可以快速地将待交换的数据发送到目的接收端。 缺点是数据的接收方收取数据要有相同数据类型定义的业务类来实现消息的解析。 如果交换对象不断增加,系统间需要不断扩展业务类来辅助消息的解析程序。
(2) 消息体为业务数据转换为XML格式后的对象消息。 针对上述问题,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将数据转换为XML格式,然后存入消息体中,接收端只需要解析消息体中的XML文档内容就可以获取到交换对象数据。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接收方不需要进行业务类的扩展就可以实现快速的消息解析, 就可以获取到有效的数据。 缺点是数据的发送方需要先将业务数据对象转换为XML格式,这会耗费发送端的资源 ,占用发送时间。
(3)消息体为文档的对象消息。 数据交换对象可以是文档类型,发送接口把文档转换为字节流,通过数组对象发送出去,接收接口将数据流解析并保存为本地的文件。
4主要功能和流程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实现数据接口后,系统间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 每个应用程序对应一个消息接收队列, 所有发送端的目的地址是总线队列,总线队列接收所有应用程序发送的消息,然后总线对消息头的路由信息做拆分处理,再根据数据库中载入总线的路由规则将消息路由分发到各个应用接收消息的队列中,应用程序数据接口的监听器定时从各自接收消息的队列中读取消息, 如图2所示。
数据交换编程接口的功能主要是客户端将指定格式的业务对象数据传递到服务器,并在服务器处理完从总线队列中读取的数据后获得反馈的信息。 服务器端的总线队列在接收到数据后根据客户端消息的传输模式把消息传递给相应的处理器对象,消息处理器调用消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 客户端发送数据到服务器的模式可以分为直接传输、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三种,在建立传输通道前需要进行用户口令认证。
(1)数据直接处理 。 服务器收取客户端的直接请求数据后将得到的数据交给相应的直接数据处理接口做处理,并且不返回任何处理结果给客户端。
(2)同步数据处理 。 服务器收取客户端的同步请求数据后将得到的数据交给相应的同步数据处理接口做处理并得到处理结果,将其发送到响应客户端请求的临时队列中。
(3)异步数据处理 。 服务器收取客户端的异步请求数据后会将得到的数据交给相应的异步数据处理接口做处理并得到处理结果,将其发送到响应客户端请求的临时队列中。
图2数据交换总线实现模型
在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封装成Message数据类型后, 配置消息头的mode属性来选择数据传输模式, 输入IP地址即可将数据发送到指定的消息中间件服务器。 客户端的处理流程:
1输入要传递的数据并选择发送模式,将消息传输到总线队列上;如果是异步传输,转2;如果是同步传输,转3;
2客户端从异步消息临时应答队列中取出总线返回的处理结果;
3客户端从同步消息临时应答队列中取出总线返回的处理结果;
4客户端发送完全部数据后退出。
服务器端的处理流程:
1总线监听器定时从总线队列中接收数据,并判断数据的传输模式;如果是异步传输,转2;如果是同步传输,转3;否则转4;
2调用异步数据处理器;
3调用同步 数据处理器;
4调用数据 直接处理器;
5处理器完 成数据处理后退出。
服务器端 从总线队 列中读取消息后,处理器的流程:
1总线收取 数据后中 找出其中 包含路由 信息的内容, 并与从数据库中载入的路由规则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可以得到目标系统接收数据的队列地址,转2;否则产生错误消息返回,转6;
2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目标队列;
3判断消息发送方式;同步发送,则转4; 异步发送,则转5;
4返回转发结果到同步消息临时应答队列;
5返回转发结果到异步消息临时应答队列;
6返回错误信息;
7交换完成。
在数据交换过程中, 拆分消息是通过消息头的路由信息scheme和facility两个属性生成该条消息的路由规则。 scheme取值可以为多个实体概念的名称组合,名称间用逗号分隔。 facility属性取值唯一。 消息拆分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总线收取到的数据分 为若干更 小的单元 。 如果scheme取值如下 : scheme=”Queue:a,Queue:b,Queue:c”, 则scheme可以被拆分为三个独立的数据, 这三个数据包含的scheme取值分别为“Queue:a”、“Queue:b”和“Queue:c”。 消息拆分完成后,总线路由模块根据数据库中载入的路由规则匹配到消息要分发到的目的队列地址, 具体路由规则样例,如表1所示。
图4总线消息队列路由示意图
数据交换总线根据客户端发送的交换数据的内容, 基于设定好的如表1所示的路由规则,将消息路由分发到目的消息队列中,总线消息路由如图4所示。
5实验结果与评价
基于JMS的数据交换总线性能测试环境。 客户端包括CPU:Intel T6670 2.20GHz, 内存:4G, 操作系统: Windows7; 服务器端 包括CPU:Intel E5-2650 v22.60GHz,内存 :4G,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8。
通过客户 端创建若 干并发同步 请求以不 同的发送 时间间隔发送到总线,总线将交换数据 拆分后路 由分发到3个接收端程序,性能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图5中的交换 时间是指 发送端通过 总线与目 标系统进 行数据交 换中总线 所用的平均时间,可以看出发送间隔越大,数据交换时间越长;固定的发送间隔下,发送端并发数越大,数据交换时间越长,并发数大于100,交换时间明显增长,测试发现,总线处理器在接收大量同步消息时,需要耗费大量的内存来创建临时应答队列来存放响应客户端的同步发送消息。 如果客户端的并发量过大,总线会出现JVM(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 内存溢出的问题。 这时需要通过增大JVM内存,提高主机性能来解决总线的性能瓶颈。
客户端创建若干并发同步请求以固定时间间隔发送到总线,总线将交换数据拆分后路由分发到3个接收端程序,性能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
图6中的响应时间是指发送端通过总线与目标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均响应时间,可以看出发送端并发数越大,响应时间越长,当并发数大于400,响应时间明显增长,这是由于发送端的消息拆分后发送到3个接收端的目标消息队列中,总线系统中缓存的消息数增加了3倍 ,并要与接收端程序保持连接进行消息读取 , 系统开销增加。
6结束语
交换接口 篇4
1 V5.2接口的概念
V5.2接口是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 (ITU-T) 正式采用的概念, 它是一个适用于各种业务和技术, 有严格规定并以较高的功能角度描述的网络接口概念;V5.2接口接入侧 (AN) 是市话端局或远端交换模块 (RSU) 与用户之间的部分, 主要完成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 没有交换功能;V5.2接口交换机 (LE) 侧负责呼叫控制、负责业务管理 (即业务由LE实现) 。
2 EWSD交换机V5.2接口的性能指标
(1) V5.2采用的标准:符合ETSI300 347和ITU-T建议G.965。
(2) V5.2对接入网的物理接口:LTGM (B功能的) 中的DIU120A。
(3) 接入 (AN) 与交换 (LE) 之间的PCM30链路:可提供1~8条链路对称地分配在一个或两个LTGM上。
(4) V5.2接口数量限制:每个LTG最多提供4个V5.2接口。
(5) 可接入的用户类型:模拟用户、数字用户 (2B+D) 。
3 EWSD V5.2数据库的创建
(1) 对EWSD而言, V5.2接口需软件V11版本以上, 硬件LTGM (B功能DIU120A32MBIT内存) 等的支持。LTGM中DIU120A模块对AN提供4条PCM30链路, 每个LTGM可提供4个V5.2接口, 每个V5.2可支持2048个用户。
(2) 以下是我局EWSD与华为HONET接入网连接示意图1, 以V5.2接入模块6000创建为例, EWSD侧数据生成如下:
参数说明:
V5IF:V5 interface number, 取值范围6000-8999, 在交换机内唯一。
V5IFID:V5 interface identification, EWSD操作人员与AN操作人员要协商设定, 并在交换机内唯一。
IFTYPE:INTERFACE TYPE, V5接口类型。
PROVAR:PROVISIONING VARIANT, EWSD侧与AN侧要一致。
参数说明:
V5IF:V5 interface number。
V5LINK=a-b-c, a-b:LTG号, c:DIU号。
V5LINKID:V5 LINK IDENTIFICATION链路标识, EWSD侧与AN侧要一致。
·定义保护组
参数说明:
V5IF:V5 interface number。
V5LINKID:V5 LINK IDENTIFICATION链路标识。
V5TS:V5 TIME SLOT NUMBER, V5时隙号, 取值范围15/16/31。
USAGE:USAGE, 规定V5TS时隙的用途, 取值CCH:COMMUNICATION。
CHANNEL, PROTGRP:PROTECTION GROUP保护组, 取值范围1, 2。
·创建逻辑V5通信通道
参数说明:
V5IF:V5 interface number。
V5LINKID:V5 LINK IDENTIFICATION链路标识。
V5TS:V5 TIME SLOT NUMBER, V5时隙号, 取值范围15/16/31。
V5CHANID:V5 CHANNEL IDENTIFICATION, v5通道标识, 取值范围0~3, EWSD侧与AN侧要一致。
·分配具体协议
参数说明:
注:在EWSD和AN中, 下面值必须一致。
以上是我局创建EWSD交换机V5.2接入模块6000数据库的完整过程。
4 V5.2在EWSD交换机上的维护
(1) 开V5.2接口时碰到的问题:
我局与华为HONET接入网对接时, 出现的问题是STAT-V5IF的状态为DST。
处理此问题的过程是开始认为传输断, 换传输后还是不行, 经过与华为反复核对数据, 才发现问题出在CRC4校验, 而我方:
DISPPDCCHR:PDCLINK=0-3-X; (查看基群特性) 其FORMAT=CRC4MF;FORMAT=STDFRM (不用CRC4校验, 用基本校验) 后正常。
(2) V5.2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1) 到我局生产基地的某个V5.2接入模块开通后, 用户反映, 有时听不到拨号音, 且通话时断时续, 与华为核对数据, V5.2参数变量V5IFID、V5LINKID、V5CHANID、PROVAR、V5ACCID均设置一致, 用命令STATV5IF、STATV5INK、STATV5PORT查看V5.2接口、链路、端口状态均正常。经仔细检查华为接入侧数据发现在“接口2M链路配置表”中对应该生产基地的2条链路的链路标识都为0 (未区分) , 重新配置为0和1, 恢复正常。
(2) 我局某变电所反映, 用户摘机听不到拨号音, 而LE侧用户拨打AN侧该变电所用户能听到回铃音。因为AN侧用户的拨号音由LE侧提供, 所以问题一定在LE侧。经查, 该变电所用户通过V5接入6003模块放下去, LTG=0-3;CRPOS=0-3、1-3;经重新激活CR后问题消失, 命令如下:
5 结语
V5.2接口的应用扩展了传统用户接入的容量, 使用户采用标准的接口接入本地交换机。目前该技术已在衢州电力局各变电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大改善了电力调度系统对边远变电站的生产调度能力, 提高了通道使用率, 同时主站也节省了大量的CDI板, 减少了维护量, 还能不断适应现代电网调度新业务和无人值班站的发展需要。
摘要:V5.2接口是用户数字传输系统和程控交换机相结合的新型数字接口, 可以有效地取代交换机原有的模拟接口、各种专线及ISDN用户接口, 使得不同厂家的交换设备和不同厂家的接入设备可以互相组合, 同时丰富的综合业务接入能力适应接入网范围内的多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和多种业务需求, 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V5.2接口的概念、EWSD交换机在V5.2接口方面的性能指标、创建V5.2接口数据库的完整过程以及维护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V5.2接口,EWSD数据库,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交换接口 篇5
关键词:IP化,指定出接口,MSC Server,MGW
移动网络IP化的发展趋势, 带来的不仅仅是组网上的变化, 而且给运维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IP组网的最大特点是使用包交换, 在现有IP站点负荷分担组网的情况下, 出向报文随机选择IP出接口。在运维IP化软交换设备期间, 进行MGW更换IP接口板或站点路由器更换/升级时, 需要根据IP出接口来测试业务情况, 这样就与组网特点产生了冲突。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实现呼叫指定IP出接口功能, 来解决IP运维过程中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1 现网背景分析
目前保定现网建设有18个MSC Server和18个MGW, 到关口局、汇接局均完成了Nc、Nb接口IP化改造。现网软交换设备与站点CE之间呈口字型接入。
从接口互联来看, 现网软交换设备信令面的Nc、Mc信令接入站点CE, 用户面的Nb、部分完成IP化改造的RNC的Iu-CS用户面接入站点CE。从物理接口来看, 现网软交换设备MSC Server两块SIGIPI单板负荷分担接入站点CE, 现网软交换设备MGW两块SIGIPI和多块GIPI负荷分担接入站点CE。站点CE提供两个VRF:CS信令面VRF和CS用户面VRF, 各CS域接口媒体流量在CS媒体VRF内, 通过CS CE接入IP专网;各CS域接口信令流量在CS信令VRF内, 通过CS CE接入IP专网。
2 指定IP出接口的分析
信令面协议栈为业务信令/SCTP/IP, SCTP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用户面协议栈为用户信令用户业务/UDP/IP, UDP提供了无连接的服务。
对于信令面, 一个偶联举例, 会有两个通路。一个偶联的两个通路会从不同的信令接口板出。SCT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协议本身提供了检测功能。也就是说, 如果不同的接口板, 乃至于路由器, 出现了端到端的问题, 偶联会回将问题检测出来, 上报告警。因此信令面不需要指定IP接口拨打功能就可以观测到业务的运行情况。
对于用户面, 用户面是无连接的UDP协议, 协议本身只提供传输功能, 并不提供链路本身的通断检测。并且在平时验证的时候, 逐流分发的算法是均衡所有用户来进行。所以不能保证我们测试的用户面报文, 一定是通过我们要测试的接口/路径。因此使用指定接口功能就可以起到指定接口, 避免逐流分发算法给运维/测试带来的困扰。
综上所述, 我们将指定IP接口出呼叫功能界定为, 针对用户面实现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 以达到用户面端到端主观检测的目的。
3 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的实现原理
在呼叫建立H248终端时, MSC Server在T1终端建立的时候携带指定拨打的号码到MGW, MGW实现号码和特定IPI接口绑定。通过分析来看, MSC Server和MGW均需配合该功能进行修改。
3.1 MSC Server相关
因为原有的指定资源拨打功能, 已经实现MSC Server在ADD Term的H248消息中, 携带被跟踪的用户号码到MGW, 所以本此功能不涉及MSC Server的修改。在使用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前, 需要在MSCS进行信令跟踪, 并确认H248消息将指定的号码带给MGW。
3.2 MGW相关
MGW需要实现指定IP出接口拨打的任务设置, 需要实现指定任务的保存, 并提供查询相应的信息;对于已经指定的任务可以执行取消操作;MGW对于符合关联条件的呼叫, 路由使用指定的接口;指定拨打成功之后的显示。
3.2.1 MGW进行指定IPI接口的绑定
MSC Server通过H248消息将用户号码下发给MGW, MGW在取得用户号码后, 采用如下流程:
⑴查询用户号码是否被设置了指定IPI接口
⑵如果用户号码与指定IP出接口拨打的号码一致, 则用户面通过IP路由查询的时候, 携带被指定的IP出接口信息
⑶IP路由查询优先以指定的IP出接口选择出接口
⑷其他情况, 均按照普通选择IP出接口流程。
⑸MGW需能够正确路由发生变化的场景:IP路由发生变化, 导致指定失败;以及IP路由发生变化, 可以使用指定资源的场景。
3.2.2 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对其他功能的交互
MGW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 与现在IP相关的技术均有交互, 因此对于交互情况下的处理采用如下建议:
⑴如果使用端口聚合功能, 则按照非聚合情况下的处理。
⑵如果使用子接口功能, 用户只需指定物理接口, 对于路由涉及到多个子接口, 则对子接口的路由进轮选的方式。
⑶考虑IP出接口为多个呼叫所共用, 则建议多个呼叫可使用相同的指定接口。
⑷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需要考虑用户面使用的多种接口, 例如GIPI、POS等接口。
⑸对于指定失败的场景, IP路由可按照普通呼叫的路由进行接续。
4 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的实测情况
针对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 我们进行如下条目的测试, 测试情况如下:
5 总结
通过本次指定IP出接口研究, 我们分析了IP化相关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验证了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通过我们针对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的测试来看, 指定IP出接口功能满足了预期的功能, 在更换接口板等场景下, 指定IP出接口呼叫功能可进行有针对的测试。同时, 本功能研究成功, 为今后IP化背景下网络运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婉云.江门移动核心网IP化改造研究与实施, 信息通信, 2011年6月.
[2]李赟, 邱钧.核心网电路域IP化改造工程实施要点,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年11月.
[3]杨超.核心网软交换IP化组网方案的设计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年9月.
相关文章:
接口优化01-23
2025年高考讲座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 高考讲座主持人主持词(通用12篇)01-23
信令接口01-23
最新高考心理讲座主持词(五篇)01-23
联网接口01-23
数字接口01-23
算法接口01-23
可编程数码管/键盘串行接口芯片HD7279A的原理与应用01-2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01-23
可编程接口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