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原野》

关键词: 原野 典型人物 金子 歌剧

歌剧《原野》(精选三篇)

歌剧《原野》 篇1

一、鲜明的民族性

《原野》虽吸收借鉴了西方的歌剧形式与西方现代技法, 但其是以民族戏剧为根基创作的。在《原野》中, 作者将本民族的本土元素注入宣叙调中, 重视音乐与语言的结合, 使中国戏曲中韵白的魅力展现在作品中。古典诗词的吟诵方式以及说唱音乐中的形式, 赋予了宣叙调以中国特色和多样性的艺术特点。在节奏上, 作曲家仍从中国戏曲音乐中汲取养料, 在全剧中多次运用了京剧中“乱锤”的节奏特点, 主要由板鼓奏出, 节奏由慢逐渐加快, 动力性十足, 有力地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

二、深入人心, 感人至深的咏叹调

细数历来受人喜爱、经久不衰的歌剧,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都有脍炙人口、优美动听的咏叹调。咏叹调本身在歌剧中担当的角色十分重要, 不仅要推进剧情的发展, 还要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人物的剧情形象。在《原野》中不乏打动人心, 悠扬细腻的旋律, 正如金子的唱调《哦, 天又黑了》, 这首咏叹调让观众深刻的感受到金子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下艰难痛苦的处境中, 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盼, 顽强地抵抗, 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另一首咏叹调《你们打我吧》是金子宣泄情绪的另一首出彩的咏叹调, 她在痛苦的生活中勇敢抵抗, 奋不顾身地追求爱情。这些咏叹调让观众深深地同情着苦难的金子和虎子, 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描绘我们似乎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样的咏叹调让作品变得更有生命力, 在传承中逐渐成为经典。

三、深刻地思想内涵

曹禺本人指明, 歌剧《原野》是表现受尽封建压迫的农民的一生和逐渐的觉醒。笔者从作品中学习到我们应将有仇必报, 冤冤相报的传统价值观抛弃, 因为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仇恨虽解但人却失去了很多东西, 甚至是生命。事实就是如此, 将仇恨占据自己的生活, 不可避免地将失去大把快乐的时光。一部好的作品除了外在的丰富表现形式, 更为重要的是其赋予的内在深意, 起到启发人、教育人的作用, 通过一个接一个紧张的矛盾冲突, 最终回归到最朴实无华的现实中来。

四、演员优秀, 舞美、灯光配合出色

演员的出色演绎是这部歌剧的又一大亮点。如金子的饰演者万山红, 她的声音浑厚有力, 这对人物情感自由的倾吐和性格的展现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观众通过她出神入化地演唱, 心中感到十分痛快。另外, 本歌剧的舞台布景并没有多余冗赘的布置, 但是必要的景又恰到好处的陈设出来, 无论是焦母烧香用的社台, 还是森林中树影斑驳, 包括第二幕一开始陈设的桌子, 仇虎抱着金子靠在桌子上, 让人完全能设想那是他们在家中的场景。灯光的配合也是恰到好处, 在仇虎迷失在森林中时, 他的精神压力已经让他产生了幻觉, 那时使用的灯光让人感受到了仇虎心中的情绪冲击, 还有金子心中的恐惧与心急如焚地期盼仇虎恢复神智。优秀的演员加以合适的舞美灯光, 加强了歌剧的视觉观赏性。

五、创作手法多样

在《原野》这部歌剧中, 对唱、重唱、合唱的创作十分精彩。例如第三幕仇虎、金子、焦大星的三重唱中, 作曲家以立体重叠、不同音乐形态的旋律矛盾、并行进行的手法, 使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以共识地呈现和发展。无论是重唱还是合唱, 都不会让听众觉得很乱或是不和谐, 这样的创作手法给观众听觉享受的同时, 还能直观地看到剧情的冲突点, 很好地感受剧情的发展。

《原野》这部经典的歌剧作品为未来歌剧的发展出路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路, 首先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的同时, 更要挖掘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加入创作, 我们本民族的民间曲调与器乐内容丰富, 植根于本土的土壤才能提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汁液;其次在创作咏叹调时要注意咏叹调的动听性, 因为这样才是受观众喜欢容易被传唱的;至于歌剧的剧情内容一定要有思想内涵, 与文学结合, 使作品富有深意;最后, 演员的演唱技能高超也是作品能很好呈现的保证, 我们还应继续在舞美和灯光上继续下功夫, 为歌剧更立体的表现而服务。此外, 未来歌剧发展中要避免拘泥于一种演唱形式, 可以依据剧情适当加入对唱重唱合唱等手法。只要我们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未来的歌剧定会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摘要: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 起源于欧洲, 虽说它被引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 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种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诸部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中, 民族歌剧《原野》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堪称经典之作, 为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关键词:歌剧,原野,中国歌剧,歌剧出路

参考文献

[1]王文, 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角色塑造及主要唱段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2]李立娟, 论歌剧《原野》的金子形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

歌剧《原野》 篇2

关键词:歌剧《原野》,“金子”,艺术形象

金子的艺术形象自诞生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 这个艺术角色不但没有褪色, 反而更加有活力,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去演绎她, 实在令人叹服。金子的角色评价各不相同, 褒贬不一, 为金子的身上蒙了一次灰尘。通过对金子的艺术形象的分析, 对金子形象有个全新的认识。

一、艺术情景——人物性格展现的基石

在歌剧《原野》的序幕中, 音乐悠长、低沉、缓慢的旋律出来, 整个气氛压抑的人喘不出气来, 犹如一座坟墓。 (谱例1)

这段很富有民族风格的符合调式旋律是全剧的主题, 同时也是唯一的一次完整呈现。这段旋律把原野的深沉广袤变现的淋漓尽致。剧中的女主角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 为她以后行动的发展坐下铺垫。仇虎的出现, 两人旧情复燃, 这样让仇虎的复仇计划由单音变成的复音, 即杀人与夺妻并存。由于焦阎王已经死去, 杀人”这条线索有明朗变得很模糊, 而“夺妻”这条线索自开始便一直很明确, 这样金子在全剧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重要, 并且她似乎成了全剧的焦点, 她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在关系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这个社会环境的另外一个特点。民国时期, 火车的声音已经在村里可以听见了, 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资产阶级思想已经开始沿着铁道四处蔓延, 新时代的气息促使金子求生存求自由的欲望更加强烈。当客观环境为她提供求生的可能性时, 她便不顾一切的为之奋斗。偷情——控诉——出奔, 所有的剧情都是那样的合情合理。从而, 我们都得到这样一个认识: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影响艺术情景的真实为人物个性的显现提供了好的基础。

二、性格——人物行动的“天然轨道”

在歌剧《原野》中, 金子拥有复杂身份, 这些特殊的身份和情节的发展决定金子性格的特殊性和真实性。首先她与仇虎扮演者情人的角色, 她爱仇虎的敢于反抗, 无视权威, 爱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其次, 金子与大星之间是夫妻关系, 大星的懦弱让金子既失望又无奈。再次, 她与焦母之间又是婆媳关系, 自从金子“押”到焦家之后, 她便成了婆婆焦氏的眼中钉, 事事为难他, 欺压她, 婆媳之间的矛盾日益剧增。通过金子三重身份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仇虎的痴爱, 对大星的蔑视和无奈, 对婆婆的痛恨体现的和谐而又统一。金子不信神, 她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更不受旧社会三从四德的礼教约束;对自由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持这她活下去。随着剧情的发展的, 焦氏察觉了金子的行为。金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在多方严厉威逼下, 她横下了心, 满腔怨怒猛然爆发, 她宁愿死也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从而看以看到金子的性格是多么的坚定、果断。仇虎报完仇之后一时精神开始错乱, 在绝望的时刻, 金子时刻给予虎子力量, 形象却得到了升华……这个不信封建统治者的谎言, 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女子最后选择了艰难的生活, 完成了她全部的性格。仇虎的自杀, 是金子爱情的破灭, 然而却又是她新生命的开始。金子之所以能配称“金子”, 就是因为她经得起烈火的冶炼, 靠的是它那种执着而又坚定的个性, 她将在美的世界里追求美的极致。所以说人物的性格是情节发展的基础, 性格的发展推动着情节沿着“天然轨道”自由的向前发展。

三、金子形象所彰显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在我们讨论金子的形象价值之前我们先看看她的“天性”的倾向性。金子天性的核心就是“野”, 由野性而迸发出来的不驯服和反抗。这种反抗的意识和要求不代表金子一个人具有, 而是代表着一个阶级的人们和一个时代的人们都具有。因此, 她的形象体现出了时代的人民性, 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问题是这种“人民性”和“时代性”怎样表现出来才能符合艺术规律。我们不妨仔细回想一下当时的那个年代, 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 官员欺压百姓, 地主横行霸道, 强烈的压迫必然激起农民的反抗。但是笨拙的反抗、盲目的仇杀还不能足够的代表时代的倾向, 而金子的艺术形象真的可称之为“黑暗王国里的一束光明呀”。其次, 金子的性格非常人所具有, 她的性格中存在一定的“怪异”。在金子所生的那个时代, 一般的女性大多都是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忍受着封建社会的束缚, 而金子却是一位妖冶的风流妇女, 聪明中含着狡猾, 强悍中夹杂着凶狠, 妩媚中闪现着泼辣和野性。她与焦母的性格截然不同, 焦母犹如一块变了形的磐石, 金子就像压在磐石下的一棵小草, 她为了获得阳光, 艰难地从岩石下弯弯曲曲的长出来。而正是这种扭曲状态下的反抗, 才是一曲可能走出自觉斗争的前奏曲。虽然金子的性格具有奇特的怪异性, 但是确实是社会的产物, 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典型, 而且是最能代表人民的要求, 最能接受革命的新思想, 新意识的群体。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剧作家必须在熟悉生活并对所要表现的具体题材获得了丰富、真切、深刻的感受的基础上, 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来体现。在歌剧《原野》中的金子既是活生生的社会存在, 又是当时社会新力量的代表, 所以曲作家金湘先生艺术创作的特点, 用各种音乐手法来展现人物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金湘《困惑与求索》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周星华《谈歌剧表演艺术》四川省文艺馆1984年8月第1版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4]崔峥嵘.《我心中的金子形象》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5]陈传才《艺术本质特征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歌剧《原野》 篇3

金子是歌剧《原野》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可以说,《原野》这部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创作的歌剧,其主要矛盾的开展和戏剧高潮的迭起都离不开金子这个人物的起转承和。本文尝试着对以该角色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表演技巧进行探讨,通过对其中铺陈开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互动进展的研究,找出《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规律或特点,同时从表演的角度揭示出该歌剧的成功之处。

在《原野》这部具有较多复杂情节线的歌剧当中,金子所延伸出的情节始终是贯穿全剧始终的主线。歌剧的跌宕起伏围绕的始终是金子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强烈自我救赎。从整部戏剧的描述中,观众的脑海里会逐步清晰地树立起一个为了追求自由与理想爱情的女性,不惜与封建落后社会现象作斗争,即便是在生活困苦压抑的艰难时刻,依然不放弃内心对于信仰的执着和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这样一个坚强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对于歌剧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来说,无疑是十分亮眼和突出的,她把女性求新求变的自立形象塑造得非常感人。同时,金子在剧中的身份又随着剧情的变化有着多重的复杂性,其人物命运的悲悯与内心强烈的冲突挣扎,反而对比出人物在时代中无奈抗争的悲情,这一强烈对比又更增添了戏剧的感染力,使得观众更能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强化歌剧的艺术效果。

如果我们追溯《原野》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就会发现,该剧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创新是那个年代的主基调,而《原野》这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歌剧,正好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契合了当下时代的发展走向,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在当时被誉为“第一部叩响西方宫殿大门的东方歌剧”。[2]这其中,优美的唱段配合演员的精湛表演,不可不谓是成就该幕歌剧的一大功臣。

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已经通过其中的典型代表——金子做出了一定的论述,在演员角色身份的变化中,女主角由“叛逆女性”转变为“东方女性”,这深刻揭示了歌剧锐意突破的时代性和先锋性。除此之外,在另一个层面,即表演技巧的展现方面,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找出《原野》的艺术魅力所在。

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金子在歌唱表演上一是利用唱腔,二是利用唱词,很好地表达了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在剧中,金子与焦母是两个矛盾对立的女性人物。其中,焦母作为封建社会落后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与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金子形成强烈的反差冲突,这既因为她们的阶级背景不同,同时她们二人的内在性格也存在巨大反差,这些戏剧的冲突强化了歌剧的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在表演上创作者通过了两处三重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两段的表演中,亮点突出在唱词的选择上。创作者有意使用民间宗教的素材,通过类似“阎王小鬼你听真”、“天有灵,盼着地狱早开门”等民间封建迷信词汇,以民俗文化的形式来渲染人物内在的激烈情绪,强化了两个女性人物之间的强烈对立冲突。尤其是金子唱到“变猫变狗”的这段唱词时,创作者要求演员尽量不要过多追逐音色等专业技巧的变化,而是回归情绪的本身,迎合歌剧发展的节奏,快速的唱出歌词,甚至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翻腾,在音色上可以夸张变形,乃至嘶哑。这一表演技巧,就是融合了演唱技巧和影视表演技巧,当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丰富歌剧的戏剧张力,体现音乐的戏剧性特点。另外,在体现音乐的抒情性上,鉴于《原野》这部歌剧除了描写复仇、仇恨外,还有爱情的主题成分。[3]女主角金子就有几处出色的抒情表演。比如,当金子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再与当年的爱人仇虎相见的时候,唱了一首《啊!我的虎子哥哥》。这首歌曲在风格的演绎上就采用了北方民歌的演绎方式,男主角与女主角一前一后,交替演唱,衬托出二者爱情的水乳交融,两相应和的焦灼情感,让观众对他们之间爱情的曲折悲怆感同身受,引入共鸣。

摘要:歌剧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塑造等几大要素。其中,作为强化艺术效果与感染力的主要要素之一的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现作用。本文将从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出发,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对于一部歌剧成功的重要性。

关键词:原野,女性人物,表演,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1]邓雅娟.中国歌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阚志伟.追求自由爱情歌唱人性解放——歌剧人物“子君”与“金子”的形象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20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cect的使用教程 下一篇:歌剧《伤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