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有关的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精选14篇)
篇1:与龙有关的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与龙有关的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成语推荐(一)
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盘凤逸:比喻怀才不遇。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盘凤翥: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龙蟠凤翥:指贤者遁世归隐。
龙韬豹略:指兵法。
龙腾豹变:比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比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I虎卧:犹言龙蟠虎踞。比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的样子。
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腾虎踯: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掷: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比喻笔势。
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龙飞虎跳: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多乃旱:比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肝凤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成语推荐(二)
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画龙点晴: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龟龙麟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攀龙凤:犹言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鱼龙变化: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龙曼羡:比喻世事变幻。
鱼龙曼延: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
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鱼龙漫衍: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后多比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漫,通“曼”。
元龙高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元龙豪气: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真龙活现:形容逼真。
成语推荐(三)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烹龙炮凤: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烹龙h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青龙金匮: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群龙无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活龙鲜健:形容健壮有活力。
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神龙马壮: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失耍罕扔魇去权位。耍同“势”。
[与龙有关的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篇2:与龙有关的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扳龙附凤:指依附龙凤而升空。
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禅世雕龙:指文章世代相传。
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乘龙快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乘龙配凤: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雕龙画凤:刻绘龙凤。
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飞龙乘云: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
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凤附龙攀 指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附凤攀龙: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据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窟龙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 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与“蛇”有关的成语
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蝉蜕蛇解: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篇3:与龙有关的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联想起当年的生肖。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渐渐对中国的生肖文化产生了兴趣。不仅在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以表达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福。
1. 中国文化中的“猴”文化。
猴年了,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长久以来,猴子被中国人视作吉祥物,它的吉祥之意在于与古代爵位之“侯”同音。猴子的形象深入中国人的心,可以说是因为吴承恩整理创作的《西游记》,该小说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神猴形象。孙悟空勇猛、乐观,却又叛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年,终于修成正果。跟美国电影里的蜘蛛侠等超级英雄一样,孙悟空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英雄的化身。
2. 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猴子被用来形容灵活、聪慧的人,具有褒义。而在英语中,如果你用“a little monkey”来称赞西方小孩的话,他可能不会高兴。因为在英语中,“little monkey”有“淘气鬼、捣蛋鬼”的含义,而非夸奖“聪明、机灵”的用法。因此在英语中,monkey多与顽皮、淘气的形象有关。
二、汉语和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和习语概况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多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大多数都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成语往往源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因此从文化角度看汉语成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汉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概况。
在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的成语。例如,朝三暮四,成语中虽没有“猴”字,说的却是养猴人与猴子的故事,现用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以讥讽依附权贵窃取名位之人。树倒猢狲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
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2. 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习语概况。
To monkey around鬼混,胡闹。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monkey around in the factory.
在工厂里胡闹是非常危险的。
Monkey business捣鬼;恶作剧。
You must stop the monkey business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你要是不想惹麻烦,就不要干那些非法的事。
To make a monkey(out)of someone愚弄、戏弄某人
It is impolite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in public.
当众愚弄某人是不礼貌的。
Monkey see,monkey do跟风,赶潮流
It is a case of monkey see,monkey do.He does everything that his brother does.
他就是东施效颦,他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上述句子和词组中,monkey大都跟“捣蛋、胡闹、捉弄”的意思相关。
三、汉语和英语成语、习语的异同之处
成语是从古沿用至今,经过提炼积累而来的,很多成语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习语。把中文中的成语和英文中对应的习语排列出来,进行对照分析,不难发现: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大都可以找到出处,英语习语多源于口头流传,很难找到出处。汉语成语在用词上保留着古代书面语的庄重、典雅,英语习语则多具有口头语的用词和结构特点。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用以说明一个道理,英语习语则以小动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借寓,阐明一个立论。虽然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却都文字凝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四、汉语成语的翻译技巧——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研究对象
汉语成语,往往源于历史故事,寓意往往不是其字面意义。成语结构紧凑,词序不能任意变换,成分不能随便更换。下面我们就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对象,探讨其翻译技巧。
1. 同义习语借用法。
有些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在结构、内容和感情色彩上都相符合,有相同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借用来翻译。
杀鸡骇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在英语中,有句习语“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字面意思是打狗给狮子看,让狮子知道厉害。但是它要表达的意思跟汉语中的杀鸡骇猴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英语的同义习语进行翻译,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这样更符合英语的文化背景,能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猴年马月,指期盼的事情遥遥无期。而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说法“Donkey's years”。这里的years其实是来自ears,因为驴的耳朵长,所以donkey's ears就指代很长的时间,后来演变成donkey's years意思不变,也是因为驴的寿命普遍较长。
2. 直译法。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前提是直译过去不会引起歧义或造成不解。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在翻译该成语时,因为成语本身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a monkey with a hat on”,这样,不仅能简单直白地表达汉语成语的意思,而且还能生动逼真地将其神情态度表现出来。
3. 意译法。
有些成语如果采取直译,外国人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却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具有相同含义的习语,则可采取意译策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成语的意思传递出来。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这个短语,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可以借用的同义习语,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Undisciplined person”,既能表达清楚汉语成语的内涵,又符合英语的文化及语法特征。
4. 增添法。
树倒猢狲散: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手忙脚乱”的意思,是译文中增加的成分,增加之后形象生动,译文栩栩如生。
纵观以上汉语成语的英语翻译,不难发现,虽然两种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可能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尤为相近的。这就是充分考虑了译入语——英语的文化特征,采取了符合其特点的翻译方法得到的译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翻译汉语成语时,找到英语语言中对等的表达异常重要。
篇4: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期,有名清官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官十分清廉,他甚至亲自铡草喂马,别人问他是否有私心,他毫不掩饰地说有,举例说侄儿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去看望,每次都能安然入睡,而自己的儿子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心中有所牵挂就通夜难眠。
一夜十起的意思是: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举一反三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人们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三令五申的意思是: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篇5:有关兔的成语_经典成语
乌飞兔走: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乌Z兔走: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兔死狗烹: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兔丝燕麦: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兔起凫举: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兔角龟毛: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形容景象荒凉。
兔起乌沉: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沉:犹兔走乌飞。
兔死凫举: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兔死犬饥: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头脑: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兔走鹘落:见“兔起鹘落”。
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势若脱兔: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犬兔俱毙: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见兔放鹰: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篇6:中国成语_经典成语介绍
成语精选(一)
[枪林弹雨]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肉薄骨并]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战火纷飞]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枪林刀树]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硝云弹雨]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金鼓连天]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炮火连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烽火连天] 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刀光剑影]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杀气腾腾]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剑拔弩张]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精选(二)
[荒诞不经] 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扶墙摸壁] 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
[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望空捉影]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河汉无极] 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剑头一]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桑合笊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剑首一] 桑合笊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伞薄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
[高睨大谈]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汪洋恣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汪洋闳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汪洋大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迷惑视听]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阿平绝倒]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足音空谷]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跫响空谷] 空谷中的行人之声。常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等。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一秉大公] 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超超玄箸] 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显。指言论文辞高妙又明切。
[矫言伪行]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持论公允] 指言论公平并合于情理。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成语精选(三)
[无亲无故]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形只影单] 形容孤单。
[孤苦零丁]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形影相依] ①指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影相吊] 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影自吊]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形影相对]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孤形吊影] 指孤单一人。
[只身孤影]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鸾只凤单] 孤独的鸾凤。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后的孤单情形。
[另楚寒巫] 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
[零丁孤苦] 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孑然一身] 孤孤单单一个人。
[根孤伎薄]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伶仃孤苦]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孤苦伶仃]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凌弱暴寡] 凌:侵犯;暴:欺负、践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别鹤孤鸾]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单鹄寡凫] 鹄:天鹅;凫:罢鸭。孤单的天鹅,独居的野鸭。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孤鸿寡鹄] 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篇7:四字成语及解释_经典成语介绍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袅袅婷婷: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婆婆妈妈: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其势汹汹:汹汹:形容水声大,引伸为声势大。形容来势凶猛。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千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群雌粥粥: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人心惶惶: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人们心中惊惶不安。
人言藉藉: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杀气腾腾: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下汹汹: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篇8:与龙的成语
十二生肖相比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一个生肖—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和龙有关的成语有那些吧。
祖龙之虐
拼音:zǔlóngzhīnüè简拼:zlzn
解释: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掷杖成龙
拼音:zhìzhàngchénglóng简拼:zzcl
解释: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云蒸龙变
拼音:yúnzhēnglóngbiàn简拼:yzlb
解释: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直捣黄龙
拼音:zhídǎohuánglóng简拼:zdhl
近义词:深入虎穴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含褒义
解释: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例子:~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吴玉章《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
真龙活现
拼音:zhēnlónghuóxiàn简拼:zlhx
解释:形容逼真。
鱼龙混杂
拼音:yúlónghùnzá简拼:ylhz
近义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出处: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例子: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元龙高卧
拼音:yuánlónggāowò简拼:ylgw
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元龙豪气
拼音:yuánlóngháoqì简拼:ylhq
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药店飞龙
拼音:yàodiànfēilóng简拼:ydfl
解释: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叶公好龙
拼音:yègōnghàolóng简拼:yghl
近义词: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谜语:倾古雄才爱中华 绣虎雕龙
拼音:xiùhǔdiāolóng简拼:xhdl
解释: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一龙一蛇
拼音:yīlóngyīshé简拼:ylys
近义词:或隐或显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
解释: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匣里龙吟
拼音:xiálǐlóngyīn简拼:xlly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土龙沐猴
拼音:tǔlóngmùhóu简拼:tlmh
解释: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事火咒龙
拼音:shìhuǒzhòulóng简拼:shzl
解释: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如龙似虎
拼音:rúlóngsìhǔ简拼:rlsh
篇9:与龙相关的成语
一、龙蛇飞动
【成语】龙蛇飞动
【读音】lóng shé fēi dòng
【释义】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出自】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形容书法气势奔放
【近义词】龙飞凤舞 龙蛇飞舞
二、群龙无首
【成语】群龙无首
【读音】qún lóng wú shǒu
【释义】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出自】《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近义词】各自为政 乌合之众
【反义词】一呼百应
三、一鳞半爪
【成语】一鳞半爪
【读音】yī lín bàn zhǎo
【释义】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自】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近义词】支离破碎 残缺不全
【反义词】完美无缺 十全十美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白居易请诗人元稹、刘禹锡、韦楚到家里做客,建议赋诗饮酒,以《金陵怀古》为题作 诗。刘禹锡因官场不得志就作一首《西塞山怀古》,怀古叹今,意味深长。白居易赞叹道:“我们四人下海探宝,你得龙珠,我们只得一鳞半爪而已。”
四、一龙一猪
【成语】一龙一猪
【读音】yī lóng yī zhū
【释义】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故事】唐代文学家韩愈给儿子韩符写了一首诗勉励他用功读书,诗中写道:有两户人家各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到了12岁左右,渐渐发现他们有了差异,30岁时一个有了成就就像呼风唤雨的龙,一个什么也不会,就像是一只蠢笨无能的猪,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隐鳞藏彩
【成语】隐鳞藏彩
【读音】yǐn lín cáng cǎi
【释义】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出自】《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
六、云龙井蛙
【成语】:云龙井蛙
【拼音】:yún lóng jǐng wā
【解释】: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清·周鲁辑《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七、九江八河
【成语】九江八河
【读音】jiǔ jiāng bā hé
【释义】泛指所有的江河。
【出自】《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八、龙潭虎窟
【成语】龙潭虎窟
【读音】lóng tán hǔ kū
【释义】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自】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九、天兵天将
【成语】天兵天将
【读音】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释义】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出自】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十、鱼跃龙门
【成语】鱼跃龙门
【读音】yú yuè lóng mén
【释义】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自】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十一、土龙刍狗
【成语】土龙刍狗
【读音】tǔ lóng chú gǒu
【释义】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自】《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陶鸡瓦犬
十二、伏虎降龙
【成语】伏虎降龙
【读音】fú hǔ xiáng lóng
【释义】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自】清·吴v《飞龙全传》第二回:“岂不知俺赵匡胤是个打光棍的行手,凭你什么三头六臂,伏虎降龙的手段,若遇了俺时,须叫他走了进来,爬了出去。”
篇10:有关鸟的成语_推荐成语
笼鸟池鱼: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青鸟殷勤: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
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飞鸟依人: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笼鸟槛猿:笼中鸟槛中猿。比喻受拘禁没有自由的人。
越鸟南栖: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
小鸟依人: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如鸟兽散: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鸟生翼:旧传^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穷鸟入怀: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篇11:有关带马的成语_成语
仗马寒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上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走马章台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走马观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赴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蛛丝马迹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招军买马 犹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走马到任 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一马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倚马七纸 比喻文章写得快。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篇12:有关春夏秋冬的成语_季节成语
一、有关春的成语: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雨如油: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满面春风: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春风风人: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树暮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回春妙手: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回春之术: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同“妙手回春”。
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
春宵一刻: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琼岛春云:即琼华岛。明代北京八景之一。亦指北京十景之一。
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如登春台: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二、有关夏的成语:
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虫疑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痔骸V妇幼√跫优越。
冬温夏酰酰毫埂6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三、有关秋的成语:
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独有千秋: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秋波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秋风扫叶: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千秋万世: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秋风纨扇: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秋高气和: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毫见捐: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千秋人物: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秋毫勿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秋后算账: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千秋万古: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秋风团扇: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四、有关冬的成语: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同“头脑冬烘”。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温夏酰酰毫埂6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无冬历夏:指一年到头。
篇13:与虎有关的成语_中国成语阅读
成语精选(一)
虎啸风生: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虎掷龙拿: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口余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窟龙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虎落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落平阳: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虎珀拾芥: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成语精选(二)
画虎不成: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画虎成狗: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类犬: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刺虎持鹬: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一虎不河: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养虎贻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杨虎围匡: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养虎留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养虎遗患: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养虎自毙: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同“养虎自啮”。
养虎自残: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同“养虎自啮”。
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捉虎擒蛟: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纵虎出匣: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柙虎樊熊: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猛虎出山: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猛虎深山:比喻勇武而势盛。
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龙虎风云:①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养虎自m: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m,同“啮”。
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精选(三)
雕虎焦原:指壮士履险。
饿虎饥鹰:比喻凶残贪婪。
饿虎扑食: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擒羊: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比喻迅猛贪婪。
饿虎吞羊: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饿虎之蹊: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放虎遗患:放掉老虎,留下后患。
放虎自卫: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官虎吏狼: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画虎不成: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画虎成狗: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类犬: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刺虎持鹬: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篇14:带春的成语_经典成语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妙手回春 指医生医术高明。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满袖春风 〖解释〗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满面春风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满脸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马耳春风 见“马耳东风”。
漏春光 〖解释〗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柳暖花春 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料峭春寒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丽藻春葩 比喻美妙的言谈。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枯树逢春 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口角春风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回春之术 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参见“妙手回春”。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鸿爪春泥 同“鸿爪雪泥”。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富于春秋 谓年少,年轻。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大地春回 见“大地回春”。
寸草春晖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意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宵一刻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笋怒发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春树暮云 仰慕、怀念友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色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葩丽藻 比喻美妙的言谈。
春暖花香 【出处】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解释】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示例】【故事】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梦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春满人间 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华秋实 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花秋实 见“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