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想价值研究论文

关键词: 存在论 美学 存在 思想

【摘要】丰子恺的美学思想根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康德“审美无利害关系”命题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想潮流,还有一方面是,传统的佛教思想。第一当面是为丰子恺的美学提出最开始的理论生长点,而第二方面主要是明确了自身主导价值取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美学思想价值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学思想价值研究论文 篇1:

论海德格尔美学中的存在思想

摘 要: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是以存在为基础的美学思想,其存在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处于重要地位,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提出了以存在论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即生存、实践、语言的美学思想。这启示人们要在人的存在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美学。同时他的存在思想也实现了对现代美学思想的完成,之后又开启了后现代美学思想的大门,对当时以及现代的人们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存在 此在 人的存在 诗性存在

一、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开始形成于传统美学盛行的时候,海德格尔存在思想最初就是为了反对传统美学中的认识论思想,促进现代美学思想的建立。当时哲学普遍以认识论为核心展开研究,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思想在当时成为了主流,然后这又阻碍了美学思想向现代美学思想的发展。所以海德格尔进行了两个方向的重要努力,一方面就是反对绝对理性主义的本质,二就是反对认识论思想,即不认为认识是哲学和美学的本原。从而在继承前人思想、批判同时代一些美学家时,提出了“人的存在”、“时间的存在”、“生灵的存在”等存在论美学思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黑格尔存在美学思想源于他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海德格尔深刻理解并吸收了胡塞尔的“现象存在”理论,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理论当中,形成了“此在现象学”理论。将美学中的现象作为“存在的审美对象”去研究美学,直接奠定了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理论。黑格尔的存在美,既没有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也没有站在批判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而是建立了在存在论基础上,这也是对当时西方哲学和美学学术分氛围的一大突破。

二、海德格尔美学中的存在思想的解析

关于存在,从美学角度上,常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美学上的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存在可以引起人的惊讶吗?首先,分析海德格尔先生的存在美学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的存在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不同于科学主义者、实物主义者的研究范畴和观点,甚至被一些实证和科学主义者们认为是无意义的存在。但是,以文学史上来看,他的观点就极为有意义,因为,文学史上很多思想就是通过对研究社会意义上和哲学意义上的人做出的解析,其中关于人、时间、生灵、诗学上的存在的思想也就都可以将其归类入文学史中。

由对存在本身的浅析和思考,我们继而可以深入到存在的意义及与人和生活的关系。海德格尔在探究“人的存在”时,认为作为一种比较简单的存在标志的代表——人,就是存在的最好体现之一。实现人的存在,人首先应该要去敞开存在,理解存在,并将其扩展到人的自身和思想上,以实现存在的扩展,以影响到人,证明人的存在。同时实现存在的意义和更高的价值,分析这个问题也要注意从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去把握这个存在的概念,关于人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中,处于重要地位。同时,他以这种敞开的方式去激励和鼓舞人们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去深刻理解它的意义。同时,在思考存在的意义同时,海德格尔也反对形而上学对存在意义的影响,他指出,如果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存在的意义时,就应当克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思想和观点,以达到正确地对其认识和把握。

在从人和生活的角度发起对美学的思考时,通常会对存在产生惊讶。理解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时,这种对存在意义发起的本身惊叹和惊讶就更为明显。同时更为奇妙的是,当你想去读懂和发现在存在基础上的惊讶的意义时,它就离我们研究惊讶的出发点越远。而当我们不刻意追求这个问题去研究其内涵和意义时,我们又往往会感到,其就在我们研究的存在中。同时,关于存在的美学思想触发的惊讶,也构成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思想探索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作品中,也可以发现,出于这种惊讶,构成了海德格尔研究美学思想的热情和深邃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德格尔美学存在论下的“人”

人的存在有什么独特性?人的存在与此在有什么关系?人的情感中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学习和分析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人都关于其思想的重要的部分。在海德格尔的很多著作中就着重分析了这一点。研究人类本身也是研究很多美学存在意义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作为一个和动物有着紧密关系,又在思想和存在意义上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生物,他的存在的独特点是什么?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中,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理解是:要思考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就要对人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存在进行一次深刻分析。将人放在世界中分析,本身就是将人还原到其所处的环境下,理解其生活、思想、情感的存在,更为真实和有意义。通过这种研究,其又更深层级地认为,作为一个有存在意义价值上的人,他应该拥有这个世界,当然世界的存在也是包容他的。这一有趣的观点是海德格尔吸收前人文学和哲学美学思想,尤其是胡塞尔先生的“现象”中的存在观点所形成的,这同时也体现了其存在思想美学更为偏重于文化史的内容。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实则是揭示了在美学角度上人存在自己的独特性。

解析海德格尔关于人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其对此在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在美学存在意义上的独特性。从此在意义上来讲,此在可以刺激人的心理、情感,通过外物的存在,刺激人本身的存在。同时,这也就成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即动物的很多行为达不到人的那种外物对其的刺激,引发的本体的思考。这种思考反过来,又促进了对此在本身的思考,因为此在本身也是存在的重要研究线索。这些研究包括了很多内容,其中存在这样一个思考:人在受到外界世界的刺激时,头脑和思想进行转变时的灵活性,与人的存在有关系吗?分析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存在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即使此在对人有很大的独特性的影响,但在这个问题上,它是无能为力的。

分析人在美学意义上的存在,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情感的存在也是极为普遍和有着重要意义的研究对象。作为存在本体之一的人,在对外物的存在进行接触、交流、赏析等情况时,人容易产生悲伤、憧憬等感情。这感情中又进一步表达了这种存在,例如当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去实现梦想时,人本身一个一个存在去追求另一个可能实现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人又要突破旧的存在,打破自身本体的存在,重新建立新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追求存在,也可以引发起人对事物的悲伤、憧憬等感情思想,更引起了人对存在本身的思考,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这也是美学中存在帮助人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

关于人的存在这个问题,它是否具有普遍性这个特性?海德格尔在分析前人思想,结合当时学术研究思想氛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即他认为美学意义上的存在是有普遍性特性的,但这个普遍性又不用于一般的普遍性。基于这个特性,他甚至认为,哲学上对“存在”是很难下定义的。因为这普遍性中包含了很多思想和意识,甚至感情。例如人的感情的存在上往往存在着悲伤这样的感情色彩,对“悲伤”的存在观,古往今来,中外文学上都对其显现着独特的存在意义。如读完文学名著《李尔王》之后,人们就会对这存在着的故事、感情产生自己心中的悲伤感,和对主人公的怜惜。海德格尔关于存在普遍性的独特观点,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四、海德格尔诗性美学中的存在观点

海德格尔诗性美学中的“诗意地栖居”怎样体现存在观点?其诗性美学与存在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发挥存在的作用实现其诗学的目的?这些都是海德格尔先生诗性美学中试图解答的问题。海德格尔在通过对生活中的许多文艺、哲学作品的鉴赏后,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体现了海德格尔美学存在思想与诗性、人性的种种重要关系,这些观点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对现代和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这些思想也存在着较高的价值,在我们对人性、诗性、生活的存在意义探索时,产生了重要价值。

在海德格尔诗性美学思想中,很明确地认为,诗应该是人实现最有意义的存在形式的重要方式。其诗性美学思想中核心为:人最终要通过诗性的作用,进入到“诗意地栖居”的境地 。这个过程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存在价值的实现的重要方式。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难免被异化,人的思想开始变得偏离本性、诗性,这样的人生不符合人对自己本体存在的合理需求。作为体现人性存在的重要流露方式——诗,也就成为了恢复人对本体内心需求的重要方式,诗中展现了符合人性存在需求的思想,符合了被异化的人渴求诗性化的人性存在的需求,人要通过诗的作用,体现自己本体的存在,愉悦人的心灵,使人真正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诗性的美好、生命的充实、自然与宇宙的和谐,从而使人最终进入了诗意地栖居的完美的人生存在境地。

由诗性美学中的存在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品读海德格尔经典美学存在思想,继续深化去探究其诗性与存在的关系。诗的创作本身就源于存在,反映存在也是诗本身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诗是衡量和展现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作为一种真理,其也是诗应该符合的东西。诗性是实现符合人内心本质需求存在的重要方式,诗意地栖居是衡量人身存在价值和本体实现方式层次的重要尺度,所以诗和人的存在有着很微妙的关系。海德格尔也鼓舞人们通过诗意的激励和引导,去寻找和追求诗意的人生,去让自己的人生进入到诗意意栖居地。这个思想在当时极为有创新意义,也符合了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被社会所牵引,内心极度空乏,需要追寻人生存在意义的需求。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海德格尔诗意美学思想对人生存在的重要影响。继续研读其著作和思想,我们该怎样通过诗性,去实现人生的存在价值呢。人么应该去寻找到与自己人生思想、心灵空间相符合的诗意,因为,人本身就应该以诗性的方式存在于这个社会中,诗意的人生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灵和思想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人要使自己的精神不断完满,沉浸在诗意的思想天空下,在诗意的栖居地,感受到充实的自我的存在,感受到心灵的舒适、宁和,感受到人生、自然、宇宙的美好。这样人才能达到自己的审美需要,达到一种突破异化世界的思想境界。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存在思想得以体现和回归到人的本体需要。诗意的栖居地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该收到了存在的意义,感受到了来自本体的愉快。海德格尔诗意存在美学对当时甚至当今的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诗性的重要作用对人存在的重要意义,什么时候都经得起推敲,对人们其实很大启示和鼓舞作用。

五、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对今天的影响

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促进了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完成,同时也开启了后现代美学思想的大门,在西方美学起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今天起思想中的存在思想在诗性方面的体现,依然对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升华起着重要影响。其存在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体现着其思想的价值和历史影响力,其对今天的影响,又对当今美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社会思想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起着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对今天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海德格尔存在美学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实现和完成产,以及后现代美学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海德格尔承认人的本体论、存在论思想,直接否定了认识论为核心的近代美学思想,而形成了以存在思想为核心的现代西方美学思想。同时也纠正了康德为主一些人完全脱离认识论而形成的空乏思想,正确地确认了“此在”的正确含义,即其实体现人的超越性的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对存在思想的合理确认构成了其对现代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认识。海德格尔关于语言是体现人存在的形式,体现着人的颠覆思想的观点,同时也是后现代西方美学核心研究的问题,所以其对后现代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存在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德格尔诗学中的存在美学思想对当今社会人的精神升华起着重要影响,当今社会的人依然可以利用诗性对人的启示,去寻找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超越存在,去升华自己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借助诗性存在的重要影响,使人回归本我,回归到人存在的本质意义,回归到生命的意义之中,人也将与自然、社会达到最大的和谐度。海德格尔诗性美学思想中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帮助人们超脱既定的世界,达到人性的最终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使人超脱了存在的意义,在此在中,充分享受人生的重要力量。所以演究其诗性存在美学思想,对当今人类思想、精神以及发展需求,都产生了重要意义。人性的存在终需要得到回归,海德格尔的存在美学思想将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经常被物欲所蒙蔽,人的自我存在经常被歪曲,人的内心对人性本身的存在的意义的探索和渴求欲愈发强烈。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中合理地揭示了人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人如何恢复人的此在价值。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内容的研究,纵观其历史作用和地位,细心品读海德格尔先生的美学思想,寻找到其对满足对当今人类心理需要和美学发展都骑着重要影响。海德格尔先生的存在美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3]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 叶秀山.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于欣贺

美学思想价值研究论文 篇2:

关于丰子恺美学观念的思想根源

【摘要】丰子恺的美学思想根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康德“审美无利害关系”命题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想潮流,还有一方面是,传统的佛教思想。第一当面是为丰子恺的美学提出最开始的理论生长点,而第二方面主要是明确了自身主导价值取向。丰子恺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源于西方美学资源的吸收和阐发,但是在整体的理论中可以表现出用佛教思想改变成西方思想,通过传统的观念来融合西方观念,这种方式为传统的文明为现代的更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丰子恺;美学观念;思想根源

引言

丰子恺的美学思想是我国现代美学观念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丰子恺美学想进行有效的整理和阐发其理论的内涵和其理论的价值都对于现代美学研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而丰子恺美学思想根源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所以本文主要根据这一问题来进行重点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通过将研究对象和范围在丰子恺美学思想根源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的泰兴出丰子恺美学理论的整体情况。

一、丰子恺美学思想根源的先决条件

对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根源进行研究,第一点,需要对丰子恺美学思想有一定总体的掌握,主要是对丰子恺美学观念中具备价值和特色的理论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有效掌握丰子恺美学思想的价值,才能保证根源的几点,并明确正确的研究方向,从而真正的掌握丰子恺美学的思想根源。如果想要充分的了解丰子恺美学思想的理念特点,需要将丰子恺美学放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将丰子恺美学与其他美学家的思想进行有效对比,寻找出丰子恺美学观念中不能被替代之处,从而保证其历史的定位。

丰子恺美学落脚点从一方面来说可以是现实中的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对于现实人生的超越性最求中得到有效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还有一方面,在丰子恺美学中的审美精神中可以体现出宗教想通的远大境界,并有效的实现出人信仰层面的充实与完整,这就是丰子恺美学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以及基本特征。根据丰子恺没美学的核心内涵,去寻找丰子恺美学所具备的思想源头,可以从中发现其主要的源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西方美学观念中,主要以康德美学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美学思想所建立的丰子恺美学对与人生苦闷人生的超越性追求,并使其成为中国现代美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还具备了20世纪美学发展沟通的现代色彩;还有一种是佛学思想主要是丰子恺具有特点的美学思想所形成的一种理论滋养,丰子恺美学其中最为主要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他自身对于佛学思想的吸收和创新。总的来说,从这两方面来讲,是丰子恺美学思想形成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丰子恺美学思想的基础,丰子恺自身开启了较为独特的美学理论建设。

二、丰子恺美学思想最初理论生长点

丰子恺作为沐浴着“五四”环境中成长的美学家,他自身的美学思想的形成与西学这一宏观的学术背景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也可以说,整个现代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与西方美术资源的滋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同样作为中国现代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丰子恺美术与西方美术资源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丰子恺自身对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兴趣和喜爱,使丰子恺在1921年东渡日本进行求学,通过在日本对近代西方文化的中转站类进行西方思想和艺术的接触。同时也是在西方学术资源的引导下,丰子恺在自身艺术基础上进行美学理论的建立。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学术资源是丰子恺美学思想中出现的理论触发点,丰子恺之所以成为我国现代美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因为丰子恺自身对于西方学术资源的吸收。所以,对丰子恺美学思想根源的研究,第一点需要对其西方学术背景进行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丰子恺美学思想的先决条件。

从最为根本的理论资源可以看出,丰子恺自身对于西方学术资源的参考和借鉴,可以有效的体现出丰子恺对“距离说”,尤其是尤其是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理论的借鉴上。丰子恺美学主要的核心观点是“绝缘”,同时也是丰子恺所建造的美学空间成立最为关键的要素。丰子恺理论构架中,审美和艺术可以帮助人从现实的关系中脱离出来,主要是因为“绝缘”的存在,为艺术和审美的超越性精神的掌握,也是因为艺术和审美可以使人与现实生活“绝缘”,从而进入到一个更为唯美的世界当中。由此可以来说,人生艺术化可以在美学理想和现实中充分的体现出出来,艺术和审美都是超越精神的出现,都是因为“绝缘”。“绝缘”是丰子恺美学的基本理念,如果沒有这一理念的支撑,丰子恺美学大厦将无法出现。

三、丰子恺美学在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改造中确立的价值取向

丰子恺美学思想以西方学术思想最为直接的接触点,在对西方学术思想进行了解和掌握中,引导自身的理论进行构建。但是,在进行西方学术思想吸收中,虽然美学的出现形成了直接的契机,并在其中融合了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的洪流,并给予了一定的学术支撑,但是其具备较为独特的理论风格,或者说丰子恺美学本身具备的特点,并不是简单的在于西方思想的接收中。真正上形成丰子恺美学观念的风格,主要是在吸收西方文化资源的根本上,对佛学思想的影响进行吸收和创新,丰子恺美学思想中佛学思想是最为重要的源头,对于丰子恺的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丰子恺美学获得归宿和落脚点,主要是因为其对于佛学思想的吸收。

结语

丰子恺思想主要是两个思想源头,其中一个是康德“审美无利害关系”为主要核心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同时也是也丰子恺美学思想生成的理论出发点;还有一个是传统的佛学思想,佛学思想对于丰子恺美学观点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情怀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丰子恺美学的基本面貌以及丰子恺美学特点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剑.丰子恺美学观念的思想根源探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7,29(03):5-10.

[2]梁逸卿.丰子恺美学教育思想与绘画之关系[J].明日风尚,2016(05):227.

[3]刘晓峰.漫画人间 笔墨一生——宋雪君、丰羽、王立军谈丰子恺的艺术人生[J].美术观察,2021(06):95-100+161.

[4]周睿珊.“善巧兼得,圆满人格”——抗战时期丰子恺美育思想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21(05):128-132.

[5]陆静一.“漫”舞之美:丰子恺“古诗新画”平和化美学风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03):22-23.

作者:贾国利

美学思想价值研究论文 篇3:

西方各时期主要美学思想浅析

摘要:美学思想作为具有强烈主观性、抽象性的思想认知,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而了解、学习美学思想,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西方美学的研究,更是构建我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启蒙运动时期、近现代时期几个阶段入手,对西方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西方美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美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

引言:西方美学思想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早期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十分多样化的思想流派,如狄德罗美学思想、柏拉图美学思想、卢梭美学思想等,都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为了明确西方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相关研究者则通常会将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西方美学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早期,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属于这一时期的美学家,并为西方美学思想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毕达哥拉斯更是被称为古希腊第一位美学家。当当然,由于美学思想的主观性非常强,而古希腊美学家们对事物本原的思考和追求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都是从美的本质问题出发,属于本体论的一部分(是指),但在观点上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1]。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习惯于利用自然科学观点解释“美”的概念,其中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使自然界中统摄一切的本体,所谓的“美”,实际上就是和谐,如图形、建筑雕刻、人体等,只要能够达到理想、和谐的数量关系,促使人的内在小宇宙(心灵)产生共鸣,那么就可以将其称之为“美”的事物。赫拉克利特则在毕达哥拉斯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对立、矛盾的运动或事物纳入到了“和谐”的范畴中,认为“火”才是统摄一切的自然界本体,“事物内部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美的根源。相比之下,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则要更侧重于社会科学,如苏格拉底认为“美”等同于“善”,每一项事物只要能够有效服务于其目的,那么它就是“美”的、“善”的,而柏拉图则提出“美”是一种具体、普遍的“理式”,同时也是永恒不变的理性标准,要想判定事物的“美”或“丑”,就必须要透过其现实表象,对其真善美本体加以认识。

在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美学思想逐渐发展起来,虽然自亚里士多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并未再诞生出新的代表人物,但当西方政治中心从希腊转移至马其顿、罗马后,贺拉斯、郎吉弩斯、普洛丁等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家们,仍然在继承古希腊美学传统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如郎吉弩斯在著作《論崇高》中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并将“崇高”这一概念与“美”联系了起来,并对崇高美学及崇高的本质展开了阐述[2]。而普洛丁则改变了以往美学家们对“客体的本体存在的追求”,认为“美”属于“彼岸世界”,事物在取得一种理式或形式后,才能够被称之为“美”,在此之前则是“丑的”、“异己的”。

二、中世纪时期

在古罗马文明没落后的中世纪时期,西方美学思想本质上仍处于“本体论”阶段,“美”这一概念仍然被美学家们与其本体联系起来,认为“美”是本体的表现,但在文化与神学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主流美学思想仍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受基督教发展的影响,中世纪初期(公元4-7世纪)的很多美学家都对基督教教义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进行了融合,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美学理论体系[3]。如神学美学家奥古斯丁就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及普洛丁的美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神学改造,认为“美”实际上是上帝的一种属性,上帝本身就是最高形式的美,而世间一切“美”的事物,则是上帝的作品,只有上帝为事物添加“和谐”、“比例”等属性后,事物才从此具有了“美”的定义。当然,这一时期的西方美学思想并非完全为基督教色彩所渲染,部分美学家也同样提出了与基督教完全无关或相关较少的理论,如波埃提乌斯就以哲学思想为中心,提出了“美”是直观意识上的一种短暂感觉,事物本质上的善才是其更为重要的特性。

其次,在经历了长期的混乱后,随着卡尔大帝建立加罗林王朝,欧洲大地在中世纪时期重新迎来了统一,而卡尔大帝在当时推行的文艺复兴政策,则使经院哲学的美学思想迅速发展了起来。这累美学思想吸收了日耳曼理念与拜占庭理念,并在文学、建筑、音乐、美术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渗透,虽然不同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有所不同,但基本都与神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院哲学本身也是为宗教神学而服务的。如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斯就提出“美”应该被定义为具有完整、和谐、鲜明等特性的事物,但事物具有这些特性的原因则应归属于神,最终得出了“神是美的”这一结论。

最后,在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后,西方美学思想又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但丁曾在文艺复兴早期强调“俗语”的美学价值,认为无论是美学理论还是审美活动,都应该向着平民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此后的达芬奇则认为“审美”活动应尊重人的理性、感性和经验。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美学思想已经突破了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的限制,但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尚未得到太大发展,神学在美学思想中的影响也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一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结束,西方美学思想实际上仍处于本体论阶段。

三、启蒙运动时期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后续影响下,西方美学思想从17世纪开始逐渐进入到了认识论阶段,尤其是在启蒙运动开始后,对于人本身以及人对世界认识的关注更是成为了当时美学思想的核心,而各种基于认识论的美学思想也随之迅速发展了起来。例如笛卡尔认为人对于“美”或“丑”的定义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及个人经验,而是其与生俱来的先天良知及理性,只有依据这一平等的标准,才能够实现顺利完成审美活动,实现对事物的准确认知。而培根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应以观察、经验、实验为基础,并通过观察、实验所得到的信息来做出合理归纳与科学认知,最终明确与此相关的自然规律,而在审美活动中,也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任凭经验自由发挥[4]。与培根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相比,处于同一时期的理性主义美学思想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其中法国理性主义的代表布瓦洛认为“真才是美”,只有保证审美对象的艺术真实,使其具有真理的普遍性与规律性特征,才能够将视作为“美”的事物。而德国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莱布尼茨则认为,清晰、可靠、明确的认识才是最高的认识,审美活动在尊重“感性直观”的同时,也必须要对审美对象做出理性认识[5]。在经历了这一“百家争鸣”的关键发展阶段后,西方美学思想的认识论阶段最终由德国古典美学画上了句号,这一阶段的西方美学理论突破了以往的限制,从心理学视角对审美认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使认识论美学思想发展至顶峰,如康德、黑格尔等人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也都集中在“认识界限”、“认识表现形式”等方面。

四、近现代时期

二十世纪后的西方美学思想完成了“语言学转向”,再次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而美学所研究的问题,也从对人类认识的研究转为了对语言本质的研究。例如在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中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美”的认知,实际上只不过是对自身情感、态度的主观表达,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则是一种对语言的误用,而这种理论也使得很多美学家、哲学家形成了“美学取消主义”观念,虽然在此之后,索绪尔、伽达默尔、雅各布森等人均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观点,如雅各布森就受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启发,提出了运用语言结构、模式来解释文学现象的结构主义美学思想,但基本都未能超出语言学的范畴,而在几种不同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美学思想也因此变得更加完善。

结束语:总而言之,西方美学思想在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启蒙运动、近现代等多个时期,虽然从古希腊早期开始,如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但丁、奥古斯丁、笛卡尔等人的理论观念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其对西方美学思想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仍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曾昕.中西方美学思想之“和谐”比较研究——以先秦与古希腊为例[J].美术大观,2020(02):64-66.

[2]张畅.论崇高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中的演变[J].艺术评鉴,2018(21):39-40.

[3].卢卡奇早期美学思想研究(专题讨论)[J].学习与探索,2018(11):142.

[4]刘晓男.卢梭美学思想的道德意蕴——以西方审美范式浪漫转型为背景[J].学术交流,2017(06):66-71.

[5]赵春月.西方美学思想下诉诸内心的现代主义艺术[J].文艺评论,2014(09):109-112.

作者简介:

展丽丹(1976.7.3),女,汉族,吉林长春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学专业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本科,博物馆学专业,中级职称。

作者:展丽丹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朱子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实践和中国当代美学建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