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5月4日调查地点:学校附近调查目的:了解青蛙的现状,呼吁人类保护青蛙。调查人:
调查记录: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它们一般被视为环境卫生的准确的晴雨表或指示器。青蛙小时称蝌蚪,尾巴修长,全身黑乎乎的,经过一个星期左右长出四条很短的腿,再过几天尾巴就没了,身体变壮了,身上出现青黑相间的条纹,从原来的水域移居到水田里,开始捕捉害虫。
在上个世纪,那时的青蛙有很多,可是由于我们本地人为了一时的口鲜,竟然大肆捕杀青蛙,并且不注意环境保护,使得青蛙的数量逐渐减少,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于是人们便使用农药,而我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影响了身体的健康。
调查报告
(二)调查时间:5月4日调查地点:学校附近调查目的:了解麻雀,让我们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调查人:
调查记录:麻雀本来是我们这里最常见的鸟类,据长辈们说在他们那个年代,麻雀停留在电线上,把电线都压弯了。但是近几年人们大肆捕杀它们,使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有人认为麻雀是害鸟,所以就拼命捕杀。但是有一个事例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真相:那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他们看见有麻雀吃稻子,所以就拿网捕捉麻雀,消灭了这些馋嘴的麻雀。可没过多久,害虫成灾,粮食也颗粒无收。可见,麻雀并不是害虫,只是在找不到虫子时,会吃些庄稼,但它们的功大于过。而如今,麻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私卖和捕捉。
调查报告
(三)调查时间:5月4日调查地点:学校附近调查目的:了解蛇的现状,提高全民保护动物的意识。
调查人:
调查记录:蛇是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也没有用来咀嚼的牙齿,它吃食物就靠吞。在蛇的头和下巴之间,有一条韧带连接着,松松软软的韧带就像一根橡皮筋能胀大能缩小,所以能吞下比自己身体还大的东西。蛇的种类很多,我们这里常见的有:水蛇、腹蛇、赤练蛇、黄烽梢、乌烽梢、菜花蛇等。
现在,我们这里来了很多外地人,他们没什么工作,为了生存就去捉蛇。他们到处布网,一天下来,收获很大,就可以拿着蛇到处去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庄稼地里的蛇就逐渐变少,于是庄稼地里的害虫、老鼠越繁殖越多,使得庄稼得不到好的收成。
另外,同学们还调查到,我们这儿猫头鹰、刺猬、乌龟等野生动物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由此,大家认为野生动物的锐减与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大声地呼吁:我们人类也应该醒悟了,不要再捕杀野生动物了,也不要再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了。
同学们决定从自己做起,拒绝餐桌上的野味;并劝说亲朋好友一起来保护野生动物。
篇2: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1003班赵晓燕 设计思想:
我们知道,现在环境污染严重,已经让有些动物没法生存下去了,加之人类对动物的滥杀,使现在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的生命遭到了威胁,为什么我要以这个主题来做这个策划呢,主要目的就是想越来越多的人能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动物就是资源,我们必须得珍惜。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这就是生物链,生物链要是被破坏了,整个自然界都会发生变化,就像如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都是因为我们人类没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缘故。如果我们能善待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那么我们也将会受益无穷。据统计,主要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地球上有15%-20%的物种将在不久的未来消失,其灭绝速度是单纯自然进化条件下的1000倍。到2025年,全球物种灭绝速度是总数估计达到66万-186万种,人类将因此丧失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似乎淡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淡忘了人与动物与大自然之间不可能割断的亲密关系。只有让全世界的朋友们携起手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我们同在一个地球!
设计步骤:
第一步:新建Flash,设背景颜色为黑色,大小700*500像素
第二步:新建一个图层,用文本工具输入“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新建一个图层,用矩形工具的椭圆工具画一个小圆,放置在文字中间,在15帧处插入关键帧,创建补间动画,并在15帧处将圆放大,使之覆盖住文字,接着在图层二右键遮罩层,就可以预览出文字逐渐闪现出的效果。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其他文字的效果
第三步:新建图层,插入图片,同样用遮罩的方法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可是是椭圆,矩形,五角星状;并且调节图片的Alphy值。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仔细。图片的切换完成后,新建图层,用文本工具插入文字,接着插入关键帧,创建补间动画,在第一帧处,将文字移到舞台下方,在最后一帧处,将文字移至舞台上方。最后插入一张图片,同理创建补间动画,在图片上右键—特效—模糊。所有步骤到此结束,接着新建—保存—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
设计心得:
首先,这一次的设计灵感还是因为看了一个网上视频,那个视频里全是野生动物们的生活场景。我想现在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人类的生活受到了威胁,更不用说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动物了。人们面临自然灾害都无能为力,那动物们呢,他们只能面临死亡的到来。这个设计,没有用太多的技术对之进行处理,因为这个公益广告是用来唤醒人类,要保护好我们的朋友—所有野生动物们。以开头的公益广告语来突出主题,接着是动物们幸福生活的图片,再接着是一些动物们受到人类抢杀的场景,以此告示人们要好好保护动物,最后输出公益广告倡导语。
篇3: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1 自然概况
猫街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层属中生代三迭纪砂页岩,地貌为山原山地,一般海拔在800~1000 m之间,相对高度为100~ 600 m,境内最高峰王子山海拔1883 m。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是古障河,全长58.1 km,另一条是清水江,发源于云南省,流经猫街华石板,与八大河汇合注入南盘江,县内长度30.5 km。该保护区处于南亚热带西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受西南风和东南季风的控制,具有桂西北山区冬暖夏凉的特殊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260.9 mm,集中在5~9月。干湿季明显,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由砂页岩发育而成。区内现有森林面积146 km2,覆盖率55.8%。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基带的典型森林已遭破坏,现存植被为次生林植被。海拔830~900 m为由栓皮栎、白栎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海拔8900~1200 m为针阔混交林,以细叶云南松、栓皮栎、麻栎、白栎为共建种,灌木层以南烛、毛杨梅为主;海拔1200 m以上,主要是由瓦山栲、光叶柯、罗浮栲、广西木莲组成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17科、319属、422种。保护区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森林植被为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栖息环境[1]。
2 调查统计方法
2.1 调查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同时辅以访问法调查。野外调查以路线调查法为主、区域集中调查为辅。根据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征以及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点,设置调查样线及调查区域,对不同类型生境分白天和夜晚时间段进行,白天主要调查森林和山涧溪流,夜晚调查农田、溪沟、河流。利用调查的空余时间访问当地农民及林场职工,并发动群众提供信息和标本,从而获得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结果。
2.2 统计方法
参照杨道德等[2]的方法确定资源量等级,分别将采集和观察到的两栖类个体总数在5只以下、6~15只、16只以上,确定为资源量稀少(稀有种)、一般(常见种)、丰富(优势种)。
采用公式:I=2c/(a+b)计算相似系数,比较猫街自然保护区同广西其它地区两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其中I表示A、 B两地的相似系数,a和b分别表示A地和B地的物种数,c为A地和B地的共有物种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
根据野外调查采集标本鉴定[3,4]两栖类15种,加上文献[1]记载1种,猫街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6种(物种名录见表1),隶属12属6科2目,分别占广西科、属、种总数[3]的60.0%、48.0%、21.1%,占全国科、属、种总数[5]的54.5%、20.3%、4.9%,由此可见猫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有尾目1科1属1种,占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8.3%和6.3%;无尾目5科11属15种,其中蛙科有6属7种,分别占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50.0%和43.8%,为优势科;树蛙科有2属3种,分别占16.7%和18.8%;姬蛙科和蟾蜍科均有1属2种,各分别占8.3%和12.5%;雨蛙科1属1种,分别占8.3%和6.3%。黑眶蟾蜍、泽陆蛙、饰纹姬蛙等为数量优势种。
猫街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外围向桂中低山丘陵过渡、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一个特殊地带,气候温暖且湿润多雨,地形错综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水文资源丰富,为两栖动物生长繁衍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是猫街自然保护区具有两栖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2 区系分析
根据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6]中的划分,我国动物地理划分为2界,3亚界,7区,19亚区,54个地理省,猫街自然保护区隶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省,生态地理动物群落为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农田动物群。作者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征。分析表1可知: 保护区16种两栖动物除大鲵属于古北东洋界广布种外,其余15种均属东洋界种类,其中华中华南区物种有9种,占该区总数的56.3%,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物种则各有2种,各占该区总数的12.5%。不难看出,区系组成上该区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成分占优势,但华中区成分、华南区成分、西南区成分也渗透到其中。张荣祖在概括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特征时指出:本亚区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而以典型的热带性成分作为本亚区的标志[6]。猫街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众多的华中华南区成分,如黑眶蟾蜍、沼水蛙、泽陆蛙、虎纹蛙等,而且有无声囊树蛙、锯腿小树蛙等典型的热带成分分布,表明该区两栖动物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特点。但由于该区位于闽广沿海亚区的西北部,属于动物地理的华南区向华中区、西南区过渡的地带,故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西南区成分渗透到该动物区系中,而且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体现了猫街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生态环境,为这里的两栖动物群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使它们能顺利的繁衍生息。综上所述,猫街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区系在地理区划上确应划归东洋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同时,具有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三个动物地理区之间过渡地带的特点。
续表
注:区系:①为华中区;②为华中华南区;③为华南区;④为西南区;⑤为广布种。数量等级:+++: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生态类型:R为流水型;TR为陆栖流水型;Q为静水型;TQ为陆栖静水型;A为树栖型。依据:C:采到或见到标本;Z文献记载。
3.3 生态类型
依据两栖类成体主要栖息地,综合考虑产卵、蝌蚪及其幼体生活的水域状态,可将两栖类归为5种生态类型[7]:流水型R、陆栖流水型TR、静水型Q、陆栖静水型TQ和树栖型A。猫街保护区两栖动物所属生态类型见表1。上述5种生态类型依次有5、0、2、5、4种,以流水型和陆栖静水型种类占优势,这反映了该区两栖动物生态类型的主要特征,也表明该保护区具有较大的生境多样性。猫街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水文资源丰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为各种生态类型的两栖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场所。
3.4 与广西其它地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比较
相似系数的高低可反映出两地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的相异性,也可反映出不同地区动物区系成分的差异。将猫街自然保护区与广西其它地区的两栖动物群落[8,9,10,11,12,13]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猫街自然保护区同大王岭自然保护区[8]的相似系数最高,表明猫街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同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最相似,另外与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9]的相似系数也较高,而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10]和玉林市挂榜山[11]的相似系数最小。这和猫街与大王岭、岑王老山同属桂西地区,地理位置相近,植被类型、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有关,也说明桂西与桂南、桂北地区在两栖动物种类、区系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5 资源现状
保护区16种两栖动物中,大鲵、虎纹蛙不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分别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附录Ⅱ;大鲵、棘腹蛙、棘胸蛙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4];除大鲵外的其它15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5],黑眶蟾蜍、沼水蛙、泽陆蛙、花姬蛙等8种被列入《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此可见,保护区不仅物种多样性丰富,而且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也较为丰富。两栖类多以昆虫为食,是农林业害虫的天敌,本身又是一些小型兽类、爬行类、鸟类的食物,因此在农林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访问调查中,许多老农反映目前蛙的数量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过去成百上千只蛙聚集在一个池塘跳跃欢唱的壮观场面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娃娃鱼在本地可能已经绝迹。作者野外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6种两栖类中,优势种仅3种,占总数的18.8%,而稀有种却达9种,占56.3%,说明保护区两栖类尽管种类较为丰富,但种群数量却普遍稀少。可见,加强两栖动物保护已迫在眉睫。
4 资源保护
4.1 两栖类致危因素
4.1.1 生境破碎及改变
生境破碎及改变是导致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16]。两栖类是从水栖向陆栖生活的过渡类群,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尚不完善,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大。由于种种原因,当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破坏生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
4.1.2 环境污染
两栖动物不能远离水域,大多数种类依赖于水环境而生存。而保护区地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居民环保意识很差。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使许多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污染对两栖类的分布、繁殖、卵及幼体的成长和存活均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两栖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4.1.3 乱捕滥猎
两广地区喜食蛙类,捕食、倒卖蛙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保护区内就有一些人把捕蛙贩蛙作为脱贫致富的手段。而当地一些部门对中央有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指示等执行不严,组织管理不善,宣传不力,对乱捕、买卖两栖动物不闻不问。过度捕猎导致娃娃鱼、棘蛙类、虎纹蛙等经济两栖动物资源锐减。
4.2 保护对策
4.2.1 加强保护区的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物实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猫街保护区成立20多年来,一直由国营古障林场代管,目前仍未建立保护管理机构和配备保护人员。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保护管理经费,健全保护机构,切实发挥保护区的作用。
4.2.2 加强栖息地保护
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要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止破坏森林和动物栖息地的现象发生,改善动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两栖动物资源。
4.2.3 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在保护区内的各村、屯利用广告牌、图片宣传栏开展动物标本展览、本地生物资源介绍和环保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接受科普教育。通过不断的普及、提高,使人们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中来。
4.2.4 加大执法力度,合理开发利用
篇4: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报告
为规范调查方法,明确技术要求,确保调查方法符合实际,增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编写了《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操作细则》,明确了内容、细化了标准,规范了程序和方法。一是扩大了调查物种的范围,在国家规定的7个调查物种的基础上,将山槐、水曲柳、风箱果、黄菠萝、紫椴、人参等6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纳入了调查范围。二是根据调查物种的生长环境及分布范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物种的分布区特点,分别采用线路调查,验证一类、二类和国家公益林样地、补充增设样地等方法,确定其分布范围和数量。结合二类调查林相图、地形图、卫星影像图以及全国第一次调查成果资料,对调查物种的分布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对分布区内各物种调查线、一类样地、国家公益林固定样地进行图面布设。
2.技术方法
(1)根据二类调查成果确定分布区: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对于大多数调查物种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红松、兴凯赤松、核桃楸等乔木树种是调查的主要内容,历次调查已对其起源、胸径、株数、面积等测树因子进行了详细记载;分布比较广的刺五加等灌木树种,在植被调查中均记载了其盖度、高度等因子。
(2)利用样地资料确定物种分布区:我省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林区的森林资源固定和临时样地数据库,包括一类清查样地数据库、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数据库、二类调查样地数据库。本次调查我们对样地样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样地空间位置,作为修正二类调查资料确定物种分布范围界线的依据。
(3)线路调查验证分布区界线:利用二类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物种的分布区,经样地空间位置修正后,考虑调查成果的时效性和调查成果精度,根据调查物种生境和立地条件,采取线路调查的方法进一步核实验证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植物群系的变化对调查物种分布的影响,采用GPS定位在卫星图像上细化调查物种的分布界线的方法,确定分布界线并绘制成图。
3.调查物种的数量确定
(1)利用资源监测样地调查:对于红松、核桃楸等乔木物种,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调查。即提取调查物种分布区域内的一类清查样地、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并对其进行现地调查,用调查后的样地数据计算调查物种的数量。
(2)固定样地加补充临时样地调查:由于兴凯赤松分布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且面积区较小,仅采用一类清查样地、国家级公益林监测样地数据推算其数精度太低,因此,我们在调查中采用了在兴凯赤松的分布区内等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与一类清查、公益林监测样地合并计算的方法,推算调查物种的数量。
(3)设置临时样方调查:对于兴凯赤松、松口蘑、刺五加等非乔木物种或分布区较小,不适合系统抽样法调查的物种,采用典型抽样法进行调查。即在该物种的分布区内等距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根据样方内物种的密度计算调查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4.目的物种调查情况
(1)兴凯赤松分布范围与面积:根据二类调查林相图,确定兴凯赤松的分布范围,将兴凯赤松纯林及混交林单独勾绘,参照高清卫片对其分布范围进行修正和调整。共勾绘卫片6幅,区划有兴凯赤松分布的小班138个。设置一条长度为3000米的调查线,经线路调查后,确定共有4个群系分布有兴凯赤松,分别是赤松林、柞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软阔叶混交林。其比重分别为赤松林1500米,占50%;柞树林600米,占20%;针阔叶混交林300米,占10%;软阔叶混交林600米,占20%。根据线路调查结果,再次修正兴凯赤松的分布范围,最后确定兴凯赤松的分布面积为5653公顷。
(2)物种数量调查:采用设置临时样方典型抽样法调查。在兴凯赤松所处植物群落中选取代表性的地段,设置临时样方,共设置了20m×20m的正方形主样方21个,副样方84个。其中赤松林内设置6个主样方,柞树林、针阔叶混交林、软阔叶混交林各设置5个主样方,具体计算见下表:
结果兴凯赤松的分布面积为5653公顷;株数为2689558株;蓄积为208273立方米。
5.几点体会
一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是提高调查科学性前提:针对植物调查专业性强、手段要求新、精度要求高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调查工作质量,提高调查工作精度,提升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经查阅相关资料,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确定了调查物种的生长习性、分布特点以及分布的林分类型、植被类型等信息,为外业调查提供理论基础;确定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具有针对性的各目的物种调查方法,为高效、优质完成调查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加强培训和考核,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础:在外业开展前,采取集中讲解、分组讨论、集中答疑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定,统一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习与考核,增长了调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先进性的依据:在内业准备中,利用“GIS”技术将二类调查小班线与前期调查物种范围进行叠加,应用坐标系统转换使其相互匹配,参考历年森林资源监测样地和二类调查样地点位数据属性,为准确确定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应用“RS”遥感技术,将各调查物种的分布范围落实到卫星影像图上,并根据影像特征进一步修正调查物种的分布界线,形成了符合林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物种分布区图;在样地布设和线路调查工作中,应用“GPS”定位技术,实行所有样地、样方以及调查线路的轨迹定位,并将定位坐标或轨迹落实到调查物种分布图上,作为修正物种分布区界线的参考依据。“3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工作的先进性。
四是以往调查成果的应用,是提高调查效率的保证:近年来,我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林区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立了监测、调查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经7次复查的一类固定样地9076个;经过两次复查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监测固定样地20170个;经过2次复查的县级固定样地10370个;二类调查临时样地79000个;二类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200余万个。本次野生植物调查,充分借用了这些小班数据和样地数据,优化了调查手段,提高了调查工作效率。
6.建议
(1)优化部分物种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受气象因素影响,分布及产量不稳定的物种,优化调查方法,采取三年连续调查,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分布区及产量情况。建议对珍贵稀有物种,要求现地不设调查标志,建立稀有植物空间信息保密制度,加强调查过程中的植物保护措施。
(2)细化部分物种调查内容:保护植物调查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确定相应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如数量很多、分布广,药用价值高、采集量大。建议调查时增加产量或生物量等调查内容,通过连续调查,反映刺五加的再生能力,以及资源消耗和动态变化情况。
篇5:流浪动物保护报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流浪的猫狗被汽车压断腿,只能在旁边看着 却束手无策。很多时候,我们走在大街上都会看到狠狠多多的流浪狗,并且随社 会的进步,流浪狗数量数来越多,这是不是就是人类所谓的社会文明的进步呢? 我看不是。
在动物保护这门课程中,通过上课期间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关于社会上许多的流浪动物无家可归的社会现象,反映除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通常也只有我们了解 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才能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虽然大多数人珍视身边动物
带给我们的爱和友情,但是仍有人不负责任地抛弃他们的宠物,甚至虐待它们,于是才有了这一只只的流浪动物。
流浪动物,系指无主人的宠物,常见原因包括饲主刻意遗弃、自行走失或野
生等。尽管各大城市都有“流浪宠物救助站 ”来看管这些流浪的动物,但是这依
然没能很好的解决社会上流浪动物的问题,很多还被用于科学家们残酷的实验。
绝大部分城市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堪忧:它们被遗忘在角落的生命,不
受重视;它们身体遭受病痛的折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残疾带来的痛苦 ;
它们承受未绝育带来的生殖繁育风险,小宝宝一出生就面临着巨大的死亡危机 ;
它们经常要面对酷暑、严寒和饥饿,四处寻找躲藏之处 ;它们时刻面临着各种危 险,每一刻都有可能惨死在街边 ;它们甚至还要面对一小部分人为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而做出的种种虐待和伤害 ……流浪动物们大多还保存这对主人的忠诚,被
弃主要是因为有乱跳乱咬乱叫的恶习、饲主不具饲养能力、搬家后空间不足、家
人反对等等诸多原因,很多人饲养小动物是由于一时的兴起,还有一点就是它们 的繁殖没得到控制,饲主们对自己所饲养的动物没负好责任,没对饲养的宠物做 避孕的措施,当宠物怀孕并生下数量过的幼崽时,无力或没有意愿饲养的饲主又
无法通过正常渠道送给别人,只能将其抛弃,任其自生自灭,造成流浪的问题,这样容易一起生态平衡的问题。残酷的生存环境、悲惨的生活遭遇,使得我们身边的这些伙伴的生命凋零 ……
人类是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物种之一,我们在爱自己同类的同时,也应
该尊重其他生命,善意对待和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保护动物,我们就要尊重生命,尊重动物,不吝啬自己的爱心 ;无论自己的宠物年老、体弱、生病还是残
疾,都不放弃、不抛弃它们,保证动物不受饥渴、伤害和疾病威胁,保证动物有
一定的自由,让它们生活无所恐惧,能自由表达天性。有能力和条件的人,对流
浪动物进行有责任感的收养、领养、寄养。依法合理、人道的利用动物,不从
非法商贩处购买动物,不虐待、不伤害流浪动物,最重要的还是 将“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的理念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虽然中国现在还没建立完全的保护动物的结构体系,但是我们有希望相信在 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生命意识的提高,会越来越重视身边的小生命的,这不是 法律所强制就一定能做到的,只要每一个人都心存善念,社会上的小生命就会得 到更多的保护。
生命在汶川地震、日本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的微弱、渺小……同样
拥有生命的动物与人类一样,多么需要得到关爱!我们人类啊!应该觉悟了!相信
篇6:关于保护动物的社会实践报告
近几年,我们看见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看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与我们同等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越来越少。由于人们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的两栖动物,13的鱼类,都濒临灭绝。关键字:
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调查目的:
通过去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亲身感受,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调查对象: 大连自然博物馆
调查途径:观看灭绝的野生动物标本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日 所观
在这次参加大连自然博物馆中,我发现馆内现收藏各种动植物、古生物及岩矿标本20万余件,其中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标本是该馆的突出特色。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一级藏品264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大型鲸类、儒艮、白鳍豚、大熊猫、金丝猴、针鼹、鸭嘴兽、朱鹮、极乐鸟、蜂鸟及最早的食虫类远藤兽化石等,均为世界珍贵标本。黑露脊鲸体长17.1米,体重66.7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黑露脊鲸外形标本。长须鲸体长18.4米,体重 34.7 吨,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长须鲸外形标本。古莲子被埋藏距今约821~1251年,经过培育仍可发芽开花。该馆还保存着成套的台湾省昆虫和大量的世界昆虫标本及德国、日本、朝鲜、苏联等国的岩矿标本。其中朝鲜半岛的正长石晶族,其晶簇之大,晶形之美,为国内外罕见。“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在国内是种类最多最有特点的,其中一窝鹦鹉嘴龙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惊世界的国宝级化石标本。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鱼类。其中有我们特有的古老珍稀鱼。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的中华鲟。同样珍贵的欧洲巨鲶,巨骨舌鱼,巨型淡水黄貂鱼。红石斑鱼等等。所感
相关文章:
郓城县质监局范文02-03
拜城县科技局范文02-03
河南省虞城县02-03
郸城县蓝天中学校长02-03
凉城县岱海湖散文02-03
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自查报告02-03
鄄城县一完小校长02-03
宁城县简介范文02-03
颍上县检察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