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的歌谣

关键词: 编唱 红军 叙事 歌谣

山林的歌谣(共19篇)

篇1:山林的歌谣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篇2: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步虚词

作者:皎然朝代:唐体裁:乐府 予因览真诀,遂感西域君。玉笙下青冥,人间未曾闻。

日华炼魂魄,皎皎无垢氛。谓我有仙骨,且令饵氤氲。

篇3:山林里的歌手

每年的夏天,在田野和山林间总能听到这种悦耳动听的歌声,“呜-哇、呜-哇、知-了、知-了”……时而静默片刻,时而又连成一片。“蝉嗓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山里的人们总是一边干着活一边欣赏着昆虫委婉动听的旋律和错落有致的合声,古往今来,构成了一道幽静恬淡的田园风景!唱出这种优美歌声的昆虫就是蝉,俗称“知了”,被誉为“山林里的歌手”。

歌手的档案

俗称“知了”的蝉,原是上个冰河期存活下来的远古昆虫之一。古老的身世让人对其产生敬畏与好奇。多少年来,人类与蝉都保持着良好的互惠关系。我们的果园和山林给蝉提供了栖息地,它们可以在这里不知疲倦地唱着原生态的恋歌。而蝉蜕下来的空壳则成为人们的治病药材,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像金蝉脱壳、薄如蝉翼、仗马寒蝉、蛙鸣蝉噪,都是与山林歌手密切相关的成语。

蝉(同翅目)属于不完全变态动物,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蝉的成虫的寿命是两个多月,雄蝉完成交尾后会相继死去,受精后的雌蝉承担最后的产卵工作。为了使自己产的卵最大限度地存活,它们往往选择在枯萎的干树杈上产卵。枯萎的干树杈很容易被秋风吹落,从卵里孵化出来的若虫也随之落到了地面,自行掘洞并钻入土中栖身。在土中,它们把长有针一样的吸管刺入树根,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存。蝉的若虫期比成虫期要漫长很多,一般要经历4次蜕皮,才能最终羽化为成虫。这个成熟的过程需要1~5年的时间,最长的要属美国的17年蝉,它要经过17年的若虫期才能重见天日,可以想象它们的歌声有多珍贵。据说,蝉的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是为了避免天敌的侵害,安全延续了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伏派歌手鸣鸣蝉

目前世界上已知蝉的种类有近两千种,我国也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鸣鸣蝉、寒蝉、蚱蝉、斑蝉、薄翅蝉、草蝉、蟪蛄等等。在大自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手”有两大派,即鸣鸣蝉和寒蝉。

鸣鸣蝉在蝉科里算是个头最大的,因其嗓门粗,又名“老哇哇”,其个性孤僻,在城市周边很难见到,大多都分布在山区。由于鸣鸣蝉选择在伏天羽化,山里的人们又称为“伏蝉”,当然就是伏派歌手了。

入伏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时而阴云密布,时而电闪雷鸣,时而阳光直射,时而大雨倾盆。正是这变化无常的季节,惊醒了地下的若虫并引起它们的阵阵骚动。

一场山雨让山坡上的泥土像喝醉了酒似的,原本结实的身体显得松软起来。各种植被相互依偎着,因为它们知道,这个时候哪怕是刮一点轻风都会把它们连根拔起。这个时候对蝉来说却是羽化的绝好时机,若虫们算准了时间耐心地等待着日落。

夜幕降临了,蝉的若虫开始行动,它们用长有锯齿的钩状前足轻松地挖出一个圆形洞口,然后顺着洞穴从地里拱了出来,如果赶上洞口的地势高,它们就蜷缩六足顺势滚到低洼处,一动不动,先对身边的地貌做出判断,然后才缓慢地爬行,就近爬到树枝上、草杆上以及能支撑住自己身体的树叶上,把自己挂牢后就静止不动等待羽化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蝉若的胸部出现一道裂缝,羽化开始了。蝉的羽化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以若虫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铠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让自己的双翼展开。这个阶段,蝉的翅膀很软,如果在这个时候受到干扰,这只蝉就终生残废了。蝉完成了这关键的一步后,便用尽所有的力气让自己倒挂的身体翻上来,尾部顺势从壳中抽出,羽化宣布结束。余下的时间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坚硬,身上的颜色也由黄白色向暗绿色转变。蝉之所以选择在夜间羽化,是因为白天的气温太高会使它的翅膀干得过快而导致破裂。

02/03/04/05.鸣鸣蝉羽化过程

02/03/04/05.鸣鸣蝉羽化过程

02/03/04/05.鸣鸣蝉羽化过程

06.雌性鸣鸣蝉躲在在枯萎的干树杈下面小心翼翼地产卵

天还没亮,鸣鸣蝉就抢在鸡打鸣之前开始唱歌了,用歌声告诉山里的人们,伏天已经来了。

秋派歌手的吟唱

寒蝉个头比鸣鸣蝉小很多,但音量很高。行动灵活,善于爬到高处鸣叫,立秋后出来羽化,所以又称秋蝉。

秋后的三伏天,蝉的歌声能给人带来惬意、宁静和凉爽。一场秋雨过后,在树根周围的地面上会出现很多圆形的洞穴,这就是蝉的若虫爬出的地方。它们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时就已经悄悄地爬出来羽化了。个别急性子的若虫,雨刚停下就迫不及待地爬出地表。秋天的天气是早晚凉爽,所以人们经常看到清晨羽化的蝉就不足为怪了。这也给喜欢生态摄影的朋友提供了绝佳的观察和拍摄时机。

秋蝉完成羽化后,在树干上稍做停留就陆续爬向树的顶端,与茂盛的叶子融为一体。这不仅保证了安全,还产生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蝉”的神秘效果。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的就是蝉。声音传播得远是因为蝉站得高,而不是借助了秋天的风力。随着节气的更迭,鸣鸣蝉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逐渐退出“歌坛”,秋蝉才刚刚登场,“知-了、知-了”替代了“呜-哇、呜-哇”,悦耳的歌声再次响遍整个山林。

11.鸣鸣蝉用针一样的吸管刺入树皮,在炎炎的夏日里为自己开一口“泉眼”

12.可怜的草蝉不小心成了食虫虻的盘中餐

如果你认真品听蝉的歌声,就会领略到歌声里有三种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第一种是求偶时发出的舒缓、有节奏的鸣唱。蝉的成虫一般寿命都不是很长,为了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雄蝉们必须抓紧时间不停地鸣叫来吸引异性。只有得到异性的赏识,雄蝉才能与其完成交尾。第二种是受到惊吓飞走时粗厉的鸣声。蝉能一边吸吮汁液,一边鸣叫,吃东西和唱歌两不耽误。但是这期间一旦受到干扰,它们会马上改变声调同时飞到另一棵树上,待危险解除后就再开一口“泉眼”并继续鸣叫。第三种是被捕食者捉住时发出的急促尖鸣声,以悲鸣用来求救。当蝉沉醉于求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周围的敌情,所以一旦出现尖鸣声就可判断树上又有一只蝉落入天敌之口,也就意味着又一位歌手的消失。

歌手的天敌

蝉贵为歌手,非但没有“保镖”,连个像样的防卫武器都没有,面对天敌的进攻毫无还击之力,只能靠机敏和躲藏保存生命。除了鸟类,蜘蛛、螳螂、猎蝽、食虫虻等都是蝉的顶级克星,小小的寄生螨虫对蝉也是觑觎已久,只要机会成熟就会悄悄地爬到蝉的身上寄生,蝉竟然毫无察觉。很多时候就连蝉的正常排尿都得小心翼翼地进行,一旦暴露目标马上就会惹来蜂群、蚁群的围剿。这是因为,蝉吸食树的汁液里,不但有需要的蛋白质,还有不需要的糖分,而多余的糖分必须排掉,糖分可是蜂和蚁的最爱,蝉为了确保排尿时不招惹麻烦,它们就采用喷射的方式,使排出的糖滴远离树干,这样蜂群和蚁群就找不到糖源了。蝉要想寿终正寝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捕食者的美餐。另一方面,由于靠吸食树枝的汁液来维持生命,蝉的数量如果太多,就会直接影响树木的存活,对山林不利。多少年来,蝉的天敌们一直控制着蝉的数量,不由得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到了深秋,大自然的精灵们依依不舍地先后谢幕了,山林的歌手也不例外。植物的枯萎凋零让昔日躲藏在暗处羽化的蝉蜕暴露出来,让人感叹它们当初羽化的神奇。此时的山林间会偶尔传出秋蝉稀疏、沙哑的歌声,这已是秋日里最后的绝唱。

篇4:秋天的歌谣

拇指小人坐在窗前读书,一阵寒风吹进屋里,好冷呀!拇指小人合上书本,打开一个雕花的壁橱,想把棉被抱出来晾晒一下。他的棉被已经盖了好几个冬天,变得又薄又硬,可是他想,只要好好晾晒一下,还是可以抵御寒冷的。

“哎呀,我的棉被不见了!”拇指小人看着空荡荡的壁橱说。

拇指小人走出家门,一边背书一边低头寻找棉被: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拇指小人,你在寻找什么?”喜鹊大婶问。

“我的棉被丢了,喜鹊大婶,您见到了吗?”拇指小人抬起头。

“没见到。”喜鹊大婶说,“好奇怪呀,我的围巾也丢了,还丢了一根银针呢——我一直都用它来装饰我在白杨树上的家。”

拇指小人告别了喜鹊大婶,一边背书一边低头继续寻找棉被: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

“拇指小人,你在寻找什么?”蚕蛾姐姐问。

“我的棉被丢了,蚕蛾姐姐,您见到了吗?”拇指小人抬起头。

“没见到。”蚕蛾姐姐说,“好奇怪呀,我的夹袄也丢了,还丢了一团丝线──我刚刚从茧壳里抽出来的丝线。”

拇指小人告别了蚕蛾姐姐,一边背书一边低头继续寻找棉被: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

“拇指小人,你在寻找什么?”皂角树爷爷问。

“我的棉被丢了,皂角树爷爷,您见到了吗?”拇指小人抬起头。

“没见到。”皂角树爷爷说,“我的皂角也丢过,不过后来,一只蟋蟀告诉我,是他拿去洗衣服了。为了表示对我的感谢,他每天晚上都来这儿为我唱歌……”

“皂角树爷爷,是在《诗经》里歌唱的那只蟋蟀?还是在《古诗十九首》里歌唱的那只蟋蟀?要么就是在木兰的织机旁歌唱的那只蟋蟀吧?”拇指小人问。

“我不记得了,我已经活了上千年,在我身边唱过歌的蟋蟀多得数都数不清。那只蟋蟀,也许就是诗中蟋蟀的孩子吧——他们的歌声都是一样动听的。”

拇指小人告别了皂角树爷爷,向蟋蟀的家走去。他来到蟋蟀的家门前,忽然听见屋里传来一首歌儿:

拆拆洗洗,

浆浆理理,

补补连连,

好过寒天。

……

拇指小人敲开蟋蟀家的门,啊,蟋蟀的家里正摆放着一床拆洗干净的棉被,又厚实又松软,还有一条崭新的围巾和一件干净的夹袄。

“拇指小人,”蟋蟀说,“你愿意帮我把这床棉被放进一个雕花的壁橱里,把这条围巾放在一棵白杨树上的鸟巢旁,把这件夹袄放在蚕蛾姐姐的茧壳边吗?──我还有许多活儿要做呢!”蟋蟀挥了挥手中的银针和丝线。

“我非常愿意!”拇指小人惊喜地说。

拇指小人抱着棉被、围巾和夹袄离开的时候,听见蟋蟀的歌声又响了起来:

拆拆洗洗,

浆浆理理,

补补连连,

好过寒天。

篇5: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步虚词

作者:高骈朝代:唐体裁:乐府 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篇6: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步虚词

作者:韦渠牟朝代:唐体裁:乐府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

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

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

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

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凰。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

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

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羽节忽排烟,苏君已得仙。命风驱日月,缩地走山川。

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一朝骑白虎,直上紫微天。

静发降灵香,思神意智长。虎存时促步,龙想更成章。

扣齿风雷响,挑灯日月光。仙云在何处,仿佛满空堂。

几度游三洞,何方召百神。风云皆守一,龙虎亦全真。

执节仙童小,烧香玉女春。应须绝岩内,委曲问皇人。

上法杳无营,玄修似有情。道宫琼作想,真帝玉为名。

召岳驱旌节,驰雷发吏兵。云车降何处,斋室有仙卿。

羽卫一何鲜,香云起暮烟。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凤曲凝犹吹,龙骖俨欲前。真文几时降,知在永和年。

大道何年学,真符此日催。还持金作印,未要玉为台。

羽节分明授,霞衣整顿裁。应缘五云使,教上列仙来。

独自授金书,萧条咏紫虚。龙行还当马,云起自成车。

九转风烟合,千年井灶馀。参差从太一,寿等混元初。

道学已通神,香花会女真。霞床珠斗帐,金荐玉舆轮。

一室心偏静,三天夜正春。灵官竟谁降,仙相有夫人。

上界有黄房,仙家道路长。神来知位次,乐变协宫商。

竞把琉璃碗,谁倾白玉浆。霞衣最芬馥,苏合是灵香。

珠佩紫霞缨,夫人会八灵。太霄犹有观,绝宅岂无形。

暮雨徘徊降,仙歌宛转听。谁逢玉妃辇,应检九真经。

西海辞金母,东方拜木公。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羽袖挥丹凤,霞巾曳彩虹。飘u九霄外,下视望仙宫。

玉树杂金花,天河织女家。月邀丹凤舄,风送紫鸾车。

雾毂笼绡带,云屏列锦霞。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赊。

舞凤凌天出,歌麟入夜听。云容衣眇眇,风韵曲泠泠。

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仙宫知不远,只近太微星。

紫府与玄洲,谁来物外游。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篇7: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鸡鸣曲

作者:李廓朝代:唐体裁:乐府 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征人牵马出门立,

辞妾欲向安西行。再鸣引颈檐头下,月中角声催上马。

才分地色第三鸣,旌旗红尘已出城。妇人上城乱招手,

篇8:山林的歌谣

一、长征歌谣的民间性

长征期间,除了文艺宣传工作者之外,众多非专业人员也积极参与到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活动中。他们常常在行军作战之余,几个人聚在一起共同编唱歌谣,并在军民中进行传播。这类作品多为山歌民谣、快板、顺口溜、打油诗等大众化形式,创作便捷,韵律简单,节奏明快,句式较为整齐,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富有宣传鼓动性,不论对方有无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明白歌谣所宣讲的革命道理。

红军的文艺创作还受到当地风土人情、戏曲歌谣等的影响,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戏曲、民歌等大众化形式,进行二度创作。如采用“贵州山歌调”“贵州薅秧歌”“苗族飞歌”等曲调编唱歌谣;用民间《十月怀胎调》填词创作《送郎当红军歌》,如《瓦解敌军歌》歌词描述敌军士兵的苦难生活,曲子采用的则是《孟姜女哭长城》。

红军在创作时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艺术,不断探索大众化的文艺手段,将长期流传于民间、类型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宣传工具,有效地启发和感染了群众。而接受了红军文艺教育和影响群众,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传唱和编唱革命歌谣,也成为革命文化传播队伍中的一员。

群众歌谣中,比较常见的是时序体民歌。将时间观念与叙事内容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民间歌谣中的一种体现。时序体民歌主要有三种模式及多种变体:四季体、十二月体、五更体,它们以季节、月份、五更的顺序展开叙事,每段句式相同,形成了“定格联章”的结构。时序体民歌历史久远,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歌唱的内容也丰富多样。

“四季体”如流传于毕节、梨树坪一带的《四季盼红军》:

春季到来百花香,干人天天在巴望。望断云山不见影,红军大哥在何方?

夏季里来柳丝长,听说红军在打仗。早日打败日本鬼,万里河山放红光。

秋季里来月朗朗,红军前线打仗忙。打得鬼子哇哇叫,平型关前惩恶狼。

冬季到来雪茫茫,干人夜夜望北方。遥祝红军大发展,打败日蒋两条狼[1]。

“五更体”如流传于毕节大方的《五更念红军》、流传于遵义县的《五更调》,流传于剑河、台江的《苗家想五更》;“十二月体”如遵义蔡恒昌编唱的《十二月唱红军》,流传在枫香平家寨地区,仡佬族群众编唱的民歌《十二月唱红军》。

此外,如《三杯美酒敬红军》:“一杯美酒敬红军,红军吃了有精神……二杯美酒敬红军,红军吃了往前行……三杯美酒敬红军,红军百姓心连心……”《十送红军》:“一送红军出大门,全村老少泪盈盈,粗茶淡饭未曾尝,为着穷人赶路程……十送红军千里远,路途茫茫太阳偏,朝行夜宿多保重,杀尽土豪早日还。”《新数九歌》:“一九、一九!红军来喽……二九、二九!遵义街头……”等歌谣,都是这三种时序体民歌的变体。

有的虽然标题没有体现出来,但也采用了时序体民歌的形式。如流传于仁怀的《红军灯》用的是“五更体”;流传于安顺的《唱红军》、流传于黎平的《贵生当兵》,还有遵义南白镇一位黄姓农民编唱的山歌《双手拉住我的手》,采用的都是“十二月体”。

以“时令”为顺序,按时间的推进和季节的变化来展开内容,可以让歌谣的容量更大,叙事更有条理,节奏更有规律,情感的抒发更浓烈。但有时也会显得模式化、简单化。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还体现在语言上。无论是民谣山歌、顺口溜、快板,还是曲艺作品,多以群众口语为基础,融入当地方言,通俗明快,生动鲜活,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歌谣《拣相因》:

碰到贵州兵,拣得烟枪几千根;碰到云南兵,拣得龙洋几十斤;

碰到四川兵,拣得铜板几百担;碰到中央军,专门“拣相因”[2]。

歌谣中的“拣相因”是川黔一带的方言,意为拣便宜。“龙洋”指的云南军阀自铸的银元,“铜板”指的是四川军阀铸造的铜元。这首歌谣将几支军队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贵州兵喜欢抽大烟,云南兵、四川兵用的都是两省军阀自铸的货币。中央军则装备精良,红军与中央军打仗,缴获的新式枪炮多,比和川、滇,黔三家军阀兵打仗要划算,故称“拣相因”。

“家里干得不得了,一世讨不到老婆”(《当白军的坏处》)中的“干”是“贫困”的意思,“红军到,干人笑”(《红军到,干人笑》)中的“干人”指的是“穷人”。“红军邀我打老庚,我杀雄鸡来作证”(《生死都是一家人》)中的“打老庚”是结拜弟兄之意。“老二来了,个个逃跑”(《红军到时腊梅开》)中的“老二”指的是土匪。

群众歌谣表现了质朴直接的民间情绪,老百姓为了更好地表达爱憎,往往会对歌谣中的情节、人物、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渲染、夸张和对比,有时甚至赋予红军将士和红军事迹一些神话、传奇色彩。比如“红军有如天兵将,腾云驾雾山中跑”(《他会对着红军笑》),“天上星星有多少,过路红军有多少”(《过路红军有多少》),“红军送我一把壶,装进凉水当吃肉,穷人吃了壶中水,千年穷根要拔除”(《红军送我一把壶》)。这种表达方式使歌谣中红军的形象更加高大鲜明,英勇杀敌、救济百姓的情节更加神奇动人

传统民歌中经常使用的夸张、对偶、反复、比兴、排比、拟人、顶真、衬托、谐音等手法,在长征歌谣的创作中也随处可见。这些表现手法的使用,使长征歌谣显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人们乐于接受和传唱,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长征歌谣的变异性

由于地处经济文化落后的偏僻山区,贵州广大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甚至目不识丁。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创作出了大量的歌谣,表达了拥戴红军、支持革命的朴素心声,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广泛传唱。

在长期的口头流传中,长征歌谣的结构、形式、主题等要素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长征歌谣作为一种活的语言艺术,其集体的、口头的创作与传播方式,使之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它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3]。这些歌谣在流传过程和具体唱述中,有时会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唱者表达的重点和内容的取舍等,而产生词语的变异、人物的变异及情节的变异。

如《工农政权搞起来》这首歌谣,在贵州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内容相同,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有些变异,词语有些不同。还有的歌谣,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版本。如《红军要入川》,在习水传唱的内容是:

民国二十三,红军来吼滩,先打赵善尧,后打赵泽三。

民国二十三,红军要入川,打倒王家烈,吓死侯之担。

民国二十三,红军要入川,拖死中央军,累死贵州兵[4]。

歌谣中的“吼滩”是习水地名,赵警尧、赵泽三则是当地反动势力。

在赤水,这首民谣被改为:

民国二十三,红军要入川,打死黄平正、气死黄厚安。

民国二十三,红军要入川,打齐黄陂洞、退齐碓窝滩。

民国二十三,红军要入川,累死四川军,气死贵州兵[5]。

人物改成了“黄平正、黄厚安”,地点改为了“黄陂洞、碓窝滩”,“齐”是方言,即“到”之意,“打齐”“退齐”即“打到”“退到”。两首歌谣大同小异,只是两地群众根据本县情况而采用了不同的表述。

红军歌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长征时期,从事文艺创作和宣传活动的人员具有群体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战斗经历和生活感受,有的在创作时相对比较随意,属于“急就章”式的作品,随后又会对这些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和拓展,使其更加完善。

红军歌谣在传播时采用得最普遍的方式是口头说唱,如说唱、对唱、歌唱、朗诵等。这种口传方式使得歌谣的内容往往随着创作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如下面这两首行军鼓动词,前一首是设在仁怀两路口的红军宣传队鼓动站为了鼓动由坛厂奔赴仁怀县城中枢镇的红军部队而即兴创作的,后一首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由于行军目的地不同,出现了地点的变化:

同志们,快加油,不怕脚痛汗水流。

飞到仁怀打白狗,胜利捏在手里头[6]。

同志们,快加油,不怕脚痛汗水流。

飞到土城打白鬼,胜利捏在手里头[7]。

长征歌谣的变异性蕴涵着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传播方式、接受群体等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摘要:中央红军在贵州期间由红军将士和当地群众创作的长征歌谣,以另一种形式对中央红军的行动进行了记录和叙述。这些歌谣在表达上具有民间性,在内容上存在变异性,值得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央红军,长征歌谣,民间性,变异性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文化厅史志办.红军及其游击队在贵州的革命文化史料汇集,1993,206.

[2][4]董有刚.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123,190.

[3]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

[5]李安葆.长征诗歌选.北京出版社,1982,62.

[6]穆升凡.红色仁怀.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56-57.

篇9:成长的歌谣

百灵鸟欢快的歌声,蟋蟀们的交响乐,我随着它们的节奏从一个少不经事的小丫头成长为一个深懂人心的女孩。

童年的我,曾选择了一条欢快的路。曾经因为好奇而拔起邻居家的大白菜,也因此被妈妈称之为“小坏蛋”;曾经因为好玩而爬上自家屋顶下不来而嗷嗷大哭,也因此被爸爸称为“小顽皮”。童年的路是快乐的、美丽的,好似茂密的树林,里面有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两旁有美丽的郁金香,我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唱着欢乐的歌,自由飞翔。

现在的我,再也回不到小时候了。进入初中的我,不能再那么任性、贪玩了。做什么事情都在“对”与“不对”之间徘徊。进而,我就好似走在一条通往理想的路,它虽荒草萋萋,满是荆棘,但更显得美丽、诱人。我慢慢地、细心地走着,因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这路上必定有很多凶险,但我选择了就义无反顾。此时的我就像是个沉着的小大人,为自己的理想坚守着。

从童年到现在,成长过程就是一首永不停止的歌,里面融入我的欢笑、忧愁、苦涩、甜美,组成一只交响乐在我身边回荡。不知多少年后,我再次回头看看,这首成长歌谣会越来越动听。

篇10: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渔父歌

作者:张志和朝代:唐体裁:乐府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春江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

笑着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

篇11:山林的歌谣

山林休日田家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  体裁:五排   归休乘暇日,v稼返秋场。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

篇12:山林的歌谣

郭氏山林十六玉佩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t仙停鹤驭,玉佩摇空山。

篇1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 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 不去自傲。就这样, 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 去面对挫折, 去接受幸福, 去品味孤独, 去战胜忧伤。

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去把“人”字写直写大, 活出一种尊严, 活出一种力量, 不向金钱献媚, 不向权势卑躬。清贫, 是一首朴素的歌;平凡, 是一行亮丽的诗。微笑着, 我们去唱去吟, 在平静中看红尘飞舞, 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浮。

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敞开, 让狭隘 (ài) 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 让豁 (huò) 达宽容回归。这样, 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叠叠地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潇洒快活地一路过去, 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鼻边醉人萦绕, 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身边曼妙起舞。

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眼泪, 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仁慈, 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同情, 给予不幸的朋友;关怀, 温暖鳏 (ɡuān) 寡孤独的凄凉。微笑着的我们, 要用微笑的力量, 去关照周围, 去感化周围, 去影响周围, 直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起一片不落的灿烂笑容。

是的, 就这样, 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

赏析

这是一篇洋溢着生活热情的抒情散文。

文章以“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为段首句, 一连五段, 构成排比结构, 告诉人们生活中要笑对磨难, 笑对挫折, 活出尊严,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

篇14:云水的歌谣

闽南的8月,天气总是阴晴交错地变幻着。

雾很大。汽车在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边的停车场停了下来。巨大的圆形和方形的黑色屋顶在云中雾里时隐时现。那几栋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已经成为世遗的标志。

18年前我曾经画过一件土楼题材的作品,使用的素材就是田螺坑土楼群。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一层层绿色的梯田在雾中如披了一层轻纱。梯田的曲线如舞动的緑色飘带,在土楼的周围轻轻地散落,从容而有秩序。小溪里的流水潺潺地响着,透过薄薄的雾气,能看到天光反射到水里闪动的光点,天边有一角的蓝色,穿云破雾,不断变化着它的形态。

雾散了,我终于可以把它们看得清清楚楚。

土楼里的居民们不太理解的是,这老屋明明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怎么说变就变成世界的呢?以往朴实恬静、有序而自在的生活情景消失了。 土楼里摆了很多摊子,游客来来往往,叫卖声,导游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遗产成了世界的了,是好事,也是不好的事。

塔下村有一条河穿流而过,不下雨的时候显得宁静而安祥,河两边依着山坡建着大土楼,也有精致的小屋。土楼申遗成功之后,这里慢慢也有了一些游客来观光。村民们把自己的房子收拾一番成了民宿式的客桟,游客们有时也住下来,体验一下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和安祥,入夜时候,客栈的红灯笼把河里的水照得波光闪闪。

我们住的客栈不在河边,但也挂着红灯笼。村子不大,参差错落的土楼、河边芭蕉树和竹林、山坡上茶园是这里主要景致,可以入画的地方很多。河边总是有流水的声音,不时有小鸟在树丛中张开翅膀,从漂浮着白云的天空飞过。

很久没有听到公鸡报晓的叫声了。沉寂的天空在山的后面一点点明亮起来,屋后的山坡抬头看去,青灰色空中昨夜的星星依稀可见,炊烟和晨雾让村边的树林里有一种迷离梦魇的气氛,有几个早起的学生已经在河边画速写了。

土楼高高的墻。两座土楼中间有几株芭蕉,近处山坡上种着一畦畦茶树,芭蕉的叶子从围墙里伸展出来,随着山边吹来的风摇曳着。路边的瓜棚绿叶有些密集、有些疏朗,枝条毫无顾忌地随意生长,形成错综复杂的线条。阳光透过瓜棚在地上留下斑澜的光点。一只精神饱满的狗坐在路边竖起耳朵四处张望着。这样的情景,似乎很熟悉,又很陌生,但很亲切。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动。

我画完一张写生,蝉声又鸣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天空怱然变了脸,随即劈里啪啦一阵大雨,土地和树木浇了个透,空气也像被洗过一样散发出一股淸新的草木气息。随后的几天每天这个时候都会下这样的一阵雨。那气息伴着凉风吹拂着,撩着你的面颊,撩着你的头发,也撩着你的绮思。

书洋乡长教村的云水谣古镇离塔下村20公里。是个十分秀美的山村,也有一条小溪,沿着村边由北南行。河道的两边,是一簇簇茂密的翠竹,交替着不同的杂树,与村头几棵巨大的千年古榕相映,呈现出一派绿色的和谐景象。石板筑成的古道在在水边映着天光。晴岚四野,水声一溪,与塔下村所不同的是这里地势较为开阔,还因为这里曾经是多部怀旧电影的拍摄地,所以有很多地方看得出来被刻意地收拾过,相比之下反而少了一些朴素和沧桑,多了几分灵秀和温情。我知道从未来过这里,但这一切又似曾相识。

在家或工作室画画经常会因为过于熟悉或依赖环境而分心,有时令人十分懒散,有时则令人过于自信。对景写生的时候让你会更具备专注力,观察和思考的同时下笔凸显出一种兴奋状态。面对着置身其中的美丽风景,你会不知不觉地沉溺、融入,让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表达的东西朴素而真实。没有刻意安排,没有花梢的笔触。而你在某个角落坐下来开始写生,这样的风景就成了你作品的一部分,成了你自己构筑的世界的一部分。这既是一种旅途中的邂逅,也是一种生命的留存。

其实在内心里,真正的需要是能够让自己沉静和明确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态度,需要的是能够让自己回到清静的质朴的画面,但它们大都会契合于某种古老而又浪漫的理想和某些经典的启示,似乎与当今纷纷扰扰的喧嚣世界没有太多的关系

云水谣,好听的名字,美丽的地方。

山色清明,阳光暖煦,空气清新,草木繁华——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自然焕发的本能和生命朴素的本质。这里似乎与当今纷纷扰扰的喧嚣世界也没有太多的关系

我知道它们从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但愿它以后还是这样。

Lin Rongsheng was born in Fuzhou, Fujian Province 1958 and graduated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with the major of Fine Arts in 1982. Currently he is a researcher of China National Art Academy, a special invited professor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 doctoral supervisor, a membe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the deputy chairman of Fujian Artists Association, etc.

篇15: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黄昙子歌,杂歌谣辞・黄昙子歌温庭筠,杂歌谣辞・黄昙子歌的意思,杂歌谣辞・黄昙子歌赏析 -诗词大全

杂歌谣辞・黄昙子歌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参差绿蒲短,摇艳云塘满。红潋荡融融,莺翁暖。

萋芊小城路,马上修蛾懒。罗衫枭向风,点粉金鹂卵。

篇16:山林的歌谣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作者:张祜朝代:唐体裁:乐府 延年不语望三星,莫说夫人上涕零。

篇17:山林的歌谣

郭氏山林十六石井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酌泉咽冰玉,肺腑生惨凛。

篇18:以歌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理论上来说,语言的第一要素是口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听说领先、读写跟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准则。英语课程标准就此对小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级目标(三、四年级):(1) 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2) 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3)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4) 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5) 能够根据表演猜意思、说词语;(6) 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 首左右;(7) 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二级目标(五、六年级):(1)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2)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3) 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话(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4) 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5)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小故事。

以牛津译林版3A《Unit 5 How old are you》中Rhyme time部分的教学为例。这首歌谣较长,生词较多,且出现了学生比较陌生的长句。想要让学生有节奏感地朗读,必须把长句拿出来重点教学。另外歌谣的节奏感很强,学生学起来较困难,需要课前大量的铺垫以及课堂上的反复练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如下:

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数字1 到10,活跃课堂气氛,念数字的时候带有一点节奏,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同时用课前提问的方式把数字带入复习:

T:Can you count from one to ten?

S:One,two,three...ten.

T:Now,can you say it with a rhyme?

S:One...

T:Let’s have a daily talk.How old are you?

S:I’m...

S1:I’m...What about you?

S2:I’m...

T:How old is Sam/Bobby...?

S:He’s...

通过以上句型的巩固,学生正式进入课堂学习,为歌谣的呈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提前消化生词、词组,夯实基础,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time for class”时,简单强调“time for...”的中文意思。其中time的发音学生较难掌握,嘴型不容易张大,需要反复强调。另外,but这个单词也需要特别强调,口型不能张得太大,也不能太小。教师可以先说几个单词让学生感受一下,如worry、hurry、up等,让学生先感受元音发音,然后再反复教学,为后面的整体节奏教学铺垫良好的学习基础。在这个部分,教师可以用以下课堂用语: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S: Run...

T: Yes, they are running, because it’s time for class. Now, follow me, time for...

S: Time for...

T: Listen to the words: worry, hurry, up. Let’s read together.

S: Worry, hurry, up.

T:Now,look at this word:but.

S:But,but...

T: Very good.

第三步:正式进入歌谣教学,掌握节奏。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光盘,一起进入歌谣学习。首先整体听一遍光盘,然后一句一句跟读。数字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说起来比较容易。数字后面的三句话要花大量的时间教读。重点在后两句,必须向学生强调每句话的节奏点:

Come in please and/close the door

Time for class/but/you’re late

Don’t be / late for class a/gain

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轻声跟着光盘读,熟悉了之后再大声跟读。最后,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大声齐读。

基本步骤如下:

T:Let’s watch the cartoon together.

S:OK.

T:Now,let’s repeat.

S:One...

T:Now read it with the rhyme.

S:...

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se sentences: Time for class, but you’re late. Don’t be late for class again.

第四步:巩固歌谣练习,选词填空。教师让学生看着空格练习,齐声说出歌谣。

One, two ____ , ____ .

Come____,please,____close the door.

Five,____,____,eight.

Time for____,but you’re____.

Nine,____,nine,ten.

Don’t be late ____ class ____ .

篇19:唱响童年的歌谣

第一板块 家乡的童谣

1. 我知道小朋友会说很多童谣,谁来给大家念一首?

2. 老师也想给大家念一首童谣,欢迎吗?(出示童谣)

教师用方言念童谣: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糕一包,糖一包,囡囡吃了哈哈笑。

3. 我念的童谣和你们刚才念的童谣有什么不一样吗?我念的是咱们家乡的童谣,充满乡音。你们想不想念?

4. 学生用方言念。

5. 这首童谣是小时侯,我的外婆一边拍着我睡觉,一边说给我听的,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第二板块 丰富多彩的童谣

1. 除了家乡的童谣,我们小朋友还读到了很多其他的儿歌。你读了什么?

2. 到《阅读手册》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读读,看能不能读出些什么?(例如:一个毽踢八踢、老鹰抓小鸡、打大麦、数数歌、野牵牛、小槐树……)

集体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童谣,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

3. 根据学生的交流,用菜单式朗读、学习下列童谣:

《问答歌》。

(1) 问答歌有什么特点?(问答歌,是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儿歌)

(2) 谁来出个好主意,我们怎么读出问答歌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一问一答的情趣。

连锁调。我们读读连锁调,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出示《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

一边读,一边想,看会不会发现什么?

摇篮歌。

(1) 下面老师给大家听首歌。(老师清唱)舒缓的旋律,柔和的歌声,仿佛把你带回到了什么时候?

(2) 我们躺在摇篮里,妈妈就在我们的身旁,她轻轻地摇着摇篮,嘴里哼唱着这动人的歌伴我入眠。我们轻轻地、柔柔地,一起读一读这首温馨的摇篮歌。

(3) 听着摇篮歌,你有什么感觉吗?(摇篮歌饱含着妈妈和其他的亲人对我们最美好、最温暖的感情)

第三板块 歌谣伴我成长

1. 听,这里有一首小朋友们都会唱的歌谣。(播放《丢手绢》的歌谣)这首歌你在什么时候唱过?歌谣把我们带回到了丢手绢的游戏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

丢手绢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那就让我们来玩玩这个快乐的游戏。(几个学生玩,其余学生一起唱)

2. 像“丢手绢”这样记载我们童年生活的儿歌有很多。请小朋友读读小册子里的游戏儿歌,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多读几遍,还可以一边说一边试着玩一玩。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玩得最开心。

(学生练读与交流。唱童歌《跳绳歌》《跷跷板》《长干行》……)

3. 唱着儿歌游戏你有什么感觉?

4. 儿歌游戏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的童年生活。

5. 小结:古诗、童谣,都记载着我们缤纷的童年生活,即使长大了,它们也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留下一份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儿童歌谣顺口溜范文 下一篇:安全知识儿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