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品条件下的定位规则

关键词: 铁岗 供水 调度 水库

不同产品条件下的定位规则(通用4篇)

篇1:不同产品条件下的定位规则

-3-26 来源:全球品牌网文:刘永炬

市场环境对产品定位的影响

一个产品的好坏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的,而是要消费者认同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市场,消费者对产品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当时的消费者对产自上海的手表是认可的,但是在今天的市场上,即使是一块很好的上海产的手表消费者也未必会认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消费者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分辨产品的。所以现在在产品定位的时候就要考虑市场环境,尤其是产品的竞争者参与进来的都是哪些类别的产品,是产品的功能利益选择方面的,还是个性化的或者差异化的产品。企业要针对这些产品的类别,参考市场的需求状况,来选择如何定位自己的产品。

产品阶段对产品定位的影响

产品定位还要考虑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被教育的程度,如果是产品的初级阶段,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不高,就需要向市场传达产品的共性利益,

在这个阶段,如果在产品的定位中赋予太多的品牌利益或是以诸如产品的颜色、款式等个性利益作为推广重点,市场是不会接受的。因为消费者首先接受产品的共性利益,然后才会考虑其他的个性利益。到了产品的成熟阶段,虽然也有以产品共性利益为诉求的企业,那是因为该企业的品牌有足够的影响力,而且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又足够大。比如,宝洁公司生产的舒肤佳香皂,向市场传达的就是产品的共性利益――“去污”“杀菌”,这是因为宝洁的品牌足够强大。如果你的产品不具有足够强大的品牌,这个时候就应该以产品的个性利益为主要诉求点。如果一个小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也像舒肤佳那样定位为“去污”“杀菌”的共性利益,想去和宝洁公司争大众市场,就无异于以卵击石。

在不同的时间点里会有不同的产品条件,不同的产品阶段会给产品增添不同的个性利益,有时是功能利益以外的产品附加利益,有时是功能利益以外的品牌利益。而附加品牌利益的时候,还需要提前运作,以便让市场有一定的接受度。

产品的定位要有条件,品牌定位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些条件,为产品定位所准备的条件有些对品牌同样适用,比如说产品的款式、色彩、外形等,都是产品的定位条件,这些产品的定位条件会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考虑产品阶段的不同性,考虑产品面对市场的时候是个性的还是大众的,而这些又都是和市场对接的品牌条件所需要的。

篇2:不同产品条件下的定位规则

一、宁波开发旅游产品的资源基础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 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宁波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要素: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历史文化胜迹吸引了无数游客寻踪觅迹, 祭拜观瞻;古建筑保国寺、它山堰等成为中外游人重要的游览参观地。

二、宁波开发旅游产品的经济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宁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地方财政收入得到进一步增强。宁波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 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2007年宁波旅游产业基础日趋雄厚, 旅游业发展势头更是强劲, 各项指标均为全省第二。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带动了相关产业、县市区建设的发展, 特别是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推出, 使原先被认为旅游资源贫乏的地区发展为旅游大县。持续高速发展的宁波经济给宁波旅游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旅游项目建设、区域合作日益活跃, 旅游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宁波开发旅游产品的市场基础

即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也要对本地旅游业的优劣势有充分的了解, 扬长避短, 适应市场方能开拓市场。宁波市旅游市场中观光旅游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 宁波是一个商务活动频繁的城市, 商务往来是宁波的重要的特色之一, 商务旅游市场前景仍然广阔。就国际市场而言, 日本的宗教客源市场是宁波国际市场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 上海在地域文化、血统、亲缘与宁波有着特殊趋同的关系, 也是宁波主要的外地客源市场, 市场前景同样光明。

四、宁波开发旅游产品的区位交通基础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 大陆海岸线中段, 长江三角洲南翼。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这个状况已明显改善, 宁波已建或在建的高速公路骨架中, 呈明显“十”字形。另外, 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将沟通沪杭和沪甬高速公路, 使长三角地区形成一个交叉往复的交通网络, 变以前长三角旅游交通“一条道走到头”实现所有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三小时交通圈”。区位条件的变化, 打开了宁波可进入性的“瓶颈”, 不仅有利于宁波在更大范围的旅游区域经济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而且为宁波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宁波开发旅游产品的定位研究

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 在沪、杭、绍、舟山等各有特色的旅游业发达城市包围之中, 如果缺乏竞争意识, 找不到宁波市旅游业的特色定位, 势必会与周边地区在客源、资金的竞争上处于弱势。因此, 宁波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进行正确定位, 根据自身资源特色, 集中力量创造几项旅游精品, 像服务业一样构成名牌产品谱系, 形成旅游群体竞争优势。

要对宁波旅游产品做出定位, 我们首先需分析、研究与周边省市区旅游产品竞争状况、旅游特色, 对于宁波的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定位具有借鉴意义。总体上而言, 周边各省市区的旅游特色与宁波有所不同, 能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上海具有浓厚的都市风情, 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杭州定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制定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四大发展战略, 全力打好西湖、会展、文化、生态四张牌, 力争将杭州打造成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苏州凭借园林文化的特色, 全力打造“古城居中, 东园西区”的“一体两翼”新格局, 提出了发挥外向优势, 借助上海国际平台, 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开发思路。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甬政办发[2005]20号) 提出要把宁波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的区域性旅游强市。因此, 宁波旅游产品的定位应按照这一要求, 从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市场特色、时代特色来研究定位, 从上述四个方面找出最有说服力、最有知名度的、最能够进行旅游产品宣传的产品定位。

(一) 宁波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问题

文化是旅游业取之不尽的源泉, 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一个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的, 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浙东学术文化、河姆渡文化、水文化、服装文化、海洋文化、商帮文化, 为宁波享誉海内外提供了本质内涵, 但宁波在这些文化上的挖掘并不多, 没有变成旅游亮点。宁波如何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一大批特色文化, 打好文化牌, 发挥特色文化对游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形成以文化促进旅游, 让旅游展示文化的新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现在所体现出的数种文化, 如果独尊其一、罢黜其它, 则会削弱宁波的整体文化基础;如果无所取舍, 几种文化相互冲撞, 主题文化定位不明, 在营销过程中就难以有效推广。笔者以为, 宁波在文化定位上应坚持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创新有机结合, 以浙东学术文化为核心、以宁波海洋文化为主线, 深入挖掘从河姆渡、徐福东渡到近代通商口岸, 以至“宁波帮”的海外开拓的文化精粹, 有效整合, 合理利用佛教文化、藏书文化、民间文化等地方文化形式, 形成对市场的冲击合力。

(二) 宁波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定位问题

1.自然景观的特色定位。

自然环境是展现城市特色的基础。分析宁波的自然环境, 水体是宁波自然环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宁波最早在奉化江上游鄞江, 后来迁移到目前三江口 (即甬江、奉化江、姚江三江交汇处) , 城区内有众多河流, 市区南面有东钱湖。充分利用依水优势来开发设计旅游产品, 开发好三江口、甬江两岸、甬江口、滨海地带、东钱湖、月湖, 突出水的景观, 再现江南水乡的传统风貌。

2.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定位。

宁波是有着独特的优势才造就了宁波海洋文化。宁波作为中国古代通过海洋对外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不但经济具有开放的性质, 而且文化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 河姆渡遗址的先民涉海的船桨;明清时期抗击海外列强的历史又给宁波的海洋文化作了最好的佐证。宁波应发挥海洋的优势和特色, 挖掘宁波海洋文化这最具个性和特色之处的旅游产品, 让来自日、韩、东南亚、波斯湾的游客踏着其祖先的足迹, 到他们祖先曾经游历、旅居过的遗址、遗迹去游览、凭吊、发思古之幽情, 必能增加其对宁波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建设成为世界性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观光基地。

3.土特产旅游产品的定位。

土特产是旅游产品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可缺少的。茶叶是宁波农村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 全市已建成四明山, 福泉山, 望海岗等为重点的名茶基地5万余亩。水果主要有奉化玉露水蜜桃、慈溪余姚杨梅、宁波金柑。海鲜主要有青蟹、牡蛎、蛏子、蚶子、泥螺等。宁波可通过不同季节开发相应的旅游线路吸引周边的客源, 把宁波建设成为享受海产品和南方土特产休闲的重要城市。

4.生态旅游产品的特色定位。

绿色是21世纪主题, 应以生态旅游为导向, 积极开发面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产品, 开展绿色旅游, 倡导绿色生活。根据宁波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主要开发融于自然、融于山水, 既带有健身娱乐, 又富含探险乐趣的滨海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和人文山水生态旅游。在杭州湾大桥建成后, 成为对上海及江苏, 甚至海外游客重要的生态旅游场所。

(三) 宁波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宁波旅游资源丰富, 区位条件良好, 区域背景较好, 但是宁波先天性缺乏大级别的强震撼力的旅游吸引物, 城市旅游的主题形象影响力还不是很大。因此, 宁波在市场定位上应采取差异性定位策略, 扬长避短。一是国际市场定位。近年来, 宁波通过连续举办国际服装节, 向世人展示了国际港口旅游城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和远大发展前景, 极大地提高了宁波的知名度。考虑到用来拓展国际市场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根植于民族性的文化景观产品, 宁波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重点开发文化旅游、名人故里旅游、古镇旅游、现代生态及节庆会展等旅游产品。二是国内市场定位。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将达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宁波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精心打造沪杭甬旅游金三角为目标, 全面构建“一圈四带”旅游板块, 使宁波成为上海、杭州居民以及过境游客的又一新的旅游目的地。重点以“海洋和文化”为主题, 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自然山水景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 宁波应根据市场的变化, 不断修整定位, 把强势产品做强, 优势产品做优, 努力使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总体需求保持一致, 更好地把握市场商机。

(四) 宁波旅游产品的时代特色定位问题

篇3:青岛站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抓球

关键词:l波段雷达;特殊天气;观测环境;抓球

引言

对于L波段雷达,GFEL-l型电子探空仪探测系统来说,值班除了保证释放合格仪器,记录处理正确,及时发报和打印出合格的探空、测风报表,及时上传G文件等外,最重要的就是气球释放时的抓球了。与P波段雷达,59式探空仪探测系统不同,L波段雷达是带有自动搜索、自动跟踪,自动测距功能的,雷达的珩架上还装有红外线望远镜,释放后可以实时观察雷达跟踪探空仪正确与否。

青岛站L波段雷达的南边是地面观测场,东南边是行政大楼,上面铁塔仰角是17.6°,东边是地面观测值班室、休息室、学习室及高空观测休息室、学习室,是三层小楼,仰角是6°,北边直接是院墙,墙外是树,无释放场地,西边同北边一样。规范对观测场地的要求是:高空气象探测站四周应开阔,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5°,特别是测站盛行风下方120°范围内的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2°,在半径50米范围内要求平坦空旷,无架空电线、高大林木及建筑物等。以此考察,青岛站条件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在无法迁站的现有条件下,如何保证抓球的正确性呢?

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抓球

一、南风或偏南风

这是一年之中次数最多的风向,因为没有放球场地,所以一般把装配好的仪器连同升空气球悬挂在雷达北边的栏杆上,栏杆上提前装置有放球环以勾住连接气球的绳索,释放时观测员听到主班的口令按时释放。风大时仪器不能升起来,因为仪器被风压下去可能会挂到树枝,损坏仪器,施放前才将仪器升空或直接将靠近仪器的绳子上端拿在手中,时间到时再放,释放时主班会稍晚一点按放球键,因为气球会被风压下来,瞬间仪器不升反降,等气球升起时再按恰好。

二、北风或偏北风

这是一年中第二多的风向,风小时放球抓球都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雷达南面总有一片不小的开阔地,悬挂好仪器的气球可以升起来。风大时就得用大风放球器,施放前两分钟,观测员拿着仪器进制氢房,将充好的气球与仪器连接好,然后将气球及与之相连的仪器拿出制氢房,需小心翼翼,以免气球触地,风大拽着球跑时人可以稍微跟着动以免被拽倒,风小时人再拽着球退回来,放球时间到了,主班按下放球键也会稍晚一点,因为放球后,一是风大球一下起不来,二是放球器的绳子会抖搂开,探空仪瞬间不升反降。有经验的探空员在放球时会顺着球跑几步再松开手,球顺势也起来了,探空仪下坠也会极短甚至不下坠,探空员选择放球的时间会选在风速减小的瞬间,连接探空仪的绳子用小指勾紧,施放瞬间松开,这样绳子在释放的瞬间抖搂的慢甚至不抖搂,达到放球的最好效果。

尽管探空员经验丰富,大风放球时小心翼翼,但球撞上大楼或挂到铁塔还是会有,毕竟仰角17.6°在那摆着,想一次不碰到它很难,那就只好及时做下一次施放的准备了。

三、东风或偏东风

东风或东北风都好放,东南风施放方式与南风相同。

四、西风或偏西风

西风或西北风也好放,西南风施放方式与南风相同。

五、大雾天的放球

这可以说是最令人头痛的放球时候了,青岛近海,大雾天多,4-8月大雾天尤其多,雾有时大的升空的气球看不到,甚至连升空的探空仪也看不到,能见度接近零,这样的天放球,一般都将装配好的仪器挂在楼顶上(不管什么风向),有什么风向就挂在好抓球的顺风方向上,如南风就挂在北边,西风就挂在东边,探空仪尽量挂得高一点(雷达好跟踪),施放前让雷达跟踪住探空仪,施放瞬间也是自动跟踪,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跟得住。

如大雾天风也大(这种情况虽少也有),就比较麻烦,因为施放瞬间自动跟踪很难跟住,主班必须在放球后的几秒内抓到球,否则时间一长连楼顶的观测员也看不到球了,更不用提指挥了,主班会根据显示器上的四条亮线判断抓住球没,或者根据监视屏幕上的气球高度与气压反算高度的差值来判断抓住球没,显示器上的四条亮线两两不齐,忽高忽低,或气球高度与气压反算高度差值过大(大于100米且凹口跟踪正常),那就是没抓住球,主班应根据气球高度判断出气球的仰角,迅速将天控打到手动,将雷达摇到那个仰角,然后迅速寻找气球的方位,直到四条亮线两两对齐,气球就抓住了,再将天控打到自动。丢球时另一办法就是立即启动“扇扫”,此功能可在几秒内以启动时的仰角、方位角为中心进行半径各8°的扫描,抓住主波信号后然后跟定他,在刚放球气球仰角、方位角变化不大时效果明显,仰角、方位角偏差太大则无用,还要用于手动方式抓球。手动方式抓到球后,若不放心,仍可用“扇扫”方式确认一下,若“扇扫”后雷达仰角、方位角又回到“扇扫”前的位置,则确定手动抓球成功。

大雾天为了增加视距,一般都在探空仪下边拴一红幅类东西,以使眼睛看得更远,抓球时间可多出几秒(红色透雾能力强)。

六、雨天的抓球

雨天会将球皮打湿,外部挂上水珠,气球升力下降,升速降低,规范规定:未过500百帕,氣球升速从某层起至纪录终止均小于150米每分,应重放球。所以雨天应多充气,充气多少以雨下的大小判断,一般应多加100-500克砝码。当气球上升进入零度层后,气球上的雨滴会结冰,气球膨胀能力受限,当球上的冰限制到球皮的再膨胀时,球皮爆裂,因此雨天气球高度一般不会太高。

雨天施放时,施放前几分钟一定要将望远镜头擦干,否则镜片上的水珠会影响视线,即使是观测员也难在瞄准镜中看到气球,望远镜头在施放前一定要随湿随擦,以保证抓球顺利。

结语

做好以上几点,基本上就不会丢球了,这样既保证了探测质量,又节约了探测器材,又省去了观测员丢球时的烦恼,会让大家觉得值班很愉快,台站工作质量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篇4:不同产品条件下的定位规则

摘 要:通过鹤煤八矿的巷道维修技术经验来分析出同一矿井不同地质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选出合理、经济的巷道维修支护形式,提高巷道支护强度,控制巷道变形。

关键词:巷道维修;支护技术

鹤煤八矿位于鹤壁矿区南部,开采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厚1.9~14.0m,平均煤厚6.75m,倾角一般为20°~36°,平均25°,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经过多年开采,生产采区大部分已转移至井田深部,巷道受高矿压及采动影响变形、断面急剧变小,致使巷道进行多次重复返修;而现采用的巷道维修支护形式多为半圆拱U型棚;这种单一的巷道维修支护形式,既浪费材料,又加大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因此,根据不同巷道的地质条件及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不同的巷道维修支护形式,满足巷道支护强度需求,降低材料费用,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是要研究的技术难点。

1 巷道变形、失修原因分析

1.1 由于受高地应力条件影响,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矿井原采用梯形工字钢棚、半圆拱U型棚、锚网喷联合支护,已不能满足目前开采条件下的支护需求,从而造成巷道变形严重,架棚巷道出现支架扭曲、折曲、顶梁偏转、弯曲、棚腿下插底板;锚网喷巷道出现顶板变形、开裂、冒落、两帮内挤收敛、底鼓现象严重。

1.2 回采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主要采用U型钢棚或矿工钢梯形棚支护,顶板压力随顶煤厚度增加而增大,支架易变形;开拓、准备巷道掘进主要采用锚网喷支护,由于地应力较高,局部岩层松软,巷道变形破坏严重。

1.3 采动影响巷道受压变形。变形破坏后的巷道围岩其主要特征是强度低、空隙大、胶结程度差、受结构面切割机风化硬性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的松、散、软、弱岩层,使得围岩的力学特性显著降低和弱化,无法实现有效的主动支护和加强支护,在受到采动影响时,加剧了巷道后期的变形破坏。

1.4 矿井支护材料使用时间超长或损坏,造成的巷道失修。

2 巷道维修的技术、方法

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性质、所受的应力和支护方式不同,防止巷道失修、变形和失修巷道维修的技术、方法也不尽相同。

2.1 采取超前措施预防巷道失修

采取超前措施预防巷道失修,是一种主动预防巷道失修支护措施。其最大的优点是:维修施工方便,工人劳动强度低,维修速度快,不影响生产,材料费用低。

鹤煤八矿在32采区3201岩中巷使用半圆拱U29型钢棚进行采前加固,巷道布置于3201工作面底板之中,全长330m,巷道设计宽3600mm,高3000mm,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原设计为锚网喷联合支护。3201岩中巷采动影响超前工作面60m范围内,巷道破坏较为明显,出现了浆皮开裂、离层、底鼓等现象。为确保安全生产,经技术论证后,使用半圆拱U29型钢棚进行采前加固,巷道加固范围超前工作面60m以外;该项工程于2013年12月份结束,后设观测点,观测点每隔25m设1组,经统计在3个月的时间内,该段巷道巷帮未出现变化,顶底相对位移量50~150mm,巷道断面完全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2 因地治宜,选择合适的巷道维修支护技术

3002岩中巷是鹤煤八矿32采区的一条主运煤线。该段巷道长340m,为布置在煤层底板内的岩石巷道。由于受3002工作面的采动影响,巷道出现局部脱皮、片帮;该矿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情况后,采取了局部锚网喷,采用小孔径锚索补强加固技术对其中150m巷道进行维修加固。锚索布置长度为8m,孔径φ28mm,间距1m,排距2.5m,选用国产通用φ15.24mm,1×7股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铰线,屈服力260kN,质量1.1kg/m;采用M(eK+Z)2360树脂锚固剂4卷,端锚、内锚长度>2.4m。锚索补强施工后,5d内两帮缩量为2mm/d,顶底板移近量为3mm/d,10d后稳定在1mm/d、2mm/d,效果十分明显。8个月后,又有所增大,分别为2mm/d和2.5mm/d。现已使用6年,巷道仍可运输使用。

2.3 未产生本质破坏巷道维修支护技术

受采动影响巷道局部区域内没有太大的破坏,且尚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但矿压显现已有迹象。对于这种现象巷道不能消极等待,而是积极采取锚网喷+壁后注浆二次联合支护。即先将开裂浆皮清理掉,然后进行锚网喷,锚杆采用φ20mm优质螺纹钢,长度2m,锚杆间排距为700×700mm,用ZS350型树脂药卷进行端头锚固,锚固长度500mm,然后挂φ6mm钢筋做成的点焊金属网(网格100×100mm),喷射混凝土厚度100~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最后进行壁后注浆注浆孔间排距1200~1500mm,孔深2000mm,注浆钢管长度为2000~2200mm,注浆压力2.0~3.0MPa以内,每米巷道注浆量控制为2.0t水泥,经过加固,巷道变形得到了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 严重变形巷道维修支护技术

对巷道变形严重的巷道,经过分析后主要采用先扩巷后支护的施工顺序进行修理。由于变形严重的巷道周围岩石破碎、裂隙发育,采用锚网喷支护时,锚杆锚固力达不到预定要求,所以一般采用半圆拱形U29型钢支架+喷混凝土+壁后注浆联合支护,支护主要参数:棚距500~700mm,板梁间距300mm,帮、顶用金属菱形网罩严,每架设好四架棚后再对巷道两帮及顶喷射混凝土,要求支架和背板后与岩体之间的空隙充前严实,喷射厚度以包住支架为准,壁后注浆时保证喷层不发生开裂。经过处理,巷道变形得到了控制,巷道服务年限增长,效果很好。

2.5 动态巡查,及时支护

加强监控,动态巡查,是巷修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巷道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失修巷道,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既能及时主动进行支护,又能将巷修工作量降到最低,还能节省材料。

3 结束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下一篇:NOVOLEN气相聚丙烯工艺对产品性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