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关键词: 精神病 乙肝 梅毒 患者

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精选15篇)

篇1: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

培训总结

根据上级疾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指示,为认真做好本辖区内的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控工作,提高我中心公卫人员及医务人员的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我中心于2014年05月30日在中心会议室开展一期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治知识培训班,中心及各服务站、村室医务及防保人员均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由我中心副主任王xx主讲。首先王xx带领大家学习了由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知识》然后就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定义、症状、感染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治疗、政策倡导、健康教育和促进、性病的诊治及如何在辖 区了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等。

通过此次培训发现部分村医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治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疫情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这次培训使他们了解了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并教给了他们今后在医疗服务中如何防治职业暴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了抗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健康教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自愿咨询检测相关知识,了解了《艾滋病防治条例》的主要条款和国家制定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 “四免一关怀”政策,基本掌握了常见性传播性疾病的诊治。

通过培训后,发卷考试,98%的医务人员考试优秀。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政策策略以及医疗服务中如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的感染的了解和掌握有了显著的提高。培训班的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06-02

篇2: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个 :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2、哪些途径不传染? 日常生活一般接触不传播 胃肠道? 接吻?

共用牙刷或剃须刀? 蚊虫叮咬? 3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市主要的传播途径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一年之内最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情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 4梅毒的一般临床表现 潜伏期2---4周 表现---硬下疳

-----腹股沟淋巴节肿大

-----皮疹、粘膜红斑、扁平湿疣------梅毒性脱发

5、梅毒对胎儿的影响

可以引起流产、胎儿早期梅毒

6、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地区,人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20%,其中40-50%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7、如何预防?

篇3: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清远市内的医疗机构有市级、县(区)级、乡镇级三个层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层次均随机抽取2间医院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

1.2 方法

采用统一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及IPMTCT知识。首先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IPMTCT知识认知现状,然后通过对干预组实施IPMTCT知识健康教育,评价干预效果。

所有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均回答40道题。回答正确题目数占所答题目数的比例≥70%者,为对IPMTCT知识“知晓”。以知晓率作为医务人员知识知晓状况的分析指标。知晓率=知晓人数/调查人数×100%。

2014年1月-2014年3月,主要利用晚上医务人员培训学习时间在医院大会议室对被调查对象开展干预活动,每次60分钟(知识授课30分钟,电视录像20分钟,自由交流和指导10分钟)。主要干预内容:(1)IPMTCT相关政策、服务流程及信息管理要求等;(2)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治疗及母婴阻断干预知识。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描述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及知晓情况等。对医务人员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采用多因素分析干预对医务人员IPMTCT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所有统计学检验水平α值均设为双侧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基线调查时共发放问卷467份,回收461份,其中有效问卷450份,回收率为98.72%,通过3个月的干预措施后,发放调查问卷428份,回收422份,其中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为98.60%,其中对照组有效问卷191份,干预组有效问卷205份。

基线调查450医务人员中46.0%(207/450)为市级医院医务人员,36.89%(166/450)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17.11%(77/450)为乡镇级医院医务人员。25.33%(114/450)为男性,74.67%(336/450)为女性,男女比例1:2.95。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其中25~44岁占56.00%(252/450)。汉族占97.56%(439/450)。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占21.56%(97/450),大专/本科占69.56%(313/450),硕士及以上占8.09%(40/450)。初级占60.0%(270/450),中级占26.67(120/450),高级职称占3.56%(16/450)。临床占45.11%(203/450),护理占28.89%(130/450),妇幼保健占16.67%(75/450),预防医学占9.33%(42/450)。

2.2 既往培训情况

近一年有接受过IPMTCT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占92.44%(416/450),其中接受过IPMTCT知识培训的市级医务人员、县(区)级医务人员及乡镇级医务人员分别占93.72%(194/207)、91.57%(152/166)、90.91%(70/77),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5,P=0.884)。

2.3 医务人员IPMTCT相关知识知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知晓率69.94%(235/336)比男性医务人员59.64%(68/114)知晓率高(χ2=4.0987,P=0.042 9)。不同年龄组的医务人员知晓率不同(χ2=9.800,P=0.007)。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知晓率不同(χ2=14.011 0,P=0.000 2)。不同专业人员知晓率不同(χ2=26.995 6,P=0.0000)。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知晓率相同(χ2=0.012,P=0.994)。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知晓率不同(χ2=31.972,P=0.000)。

2.4 医务人员IPMTCT相关知识知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医务人员对IPMTCT知识知晓状况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筛选出来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回归模型中,年龄、专业、文化程度、医院级别和既往培训情况均影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见表1。

2.5 干预效果分析

干预组205人,对照组191人。干预组干预前后、对照组基线调查与终线调查时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为64.92%(124/191)对照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为70.24%(144/205),两组医务人员IPMTCT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 4,P=0.257 8)。

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89.53%(171/191)比对照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71.71%(147/2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89.53%为(171/191)比干预前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64.92%(124/191)高(χ2=32.878 9,P=0.0000)。

干预后对照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71.71%(147/205)比干预前对照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70.24%(144/205)有所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 6,P=0.744 1)。

2.6 干预对医务人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干预组医务人员实施干预措施后,不同性别、年龄组、专业、医院级别、组别医务人员对IPMTCT知识知晓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称医务人员对IPMTCT知识知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医务人员对IPMTCT知识知晓状况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筛选出来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回归模型中,调整了性别因素的影响后,结果显示:年龄组、专业、医院级别、组别是影响医务人员IPMTCT知识知晓状况的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近一年有接受过IPMTCT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知晓率70.16%比未接受过IPMTCT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知晓率45.10%高。提示我市开展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培训是有效的,培训至关重要。

不同专业人员知晓率不同,且妇幼保健和预防专业人员的IPMTCT知识较为缺乏。妇幼保健和预防专业人员在整个母婴传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提高他们在孕产期的保健指导、随访管理及数据收集上报等方面的能力,是确保我市IPMTCT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建议有针对性加强妇幼保健和预防专业人员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乡镇医务人员知晓率比市(县、区)医务人员知晓率低。乡镇医务人员作为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重要成员[4],参与孕期保健知识、产期保健等的宣传、负责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等工作,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孕妇最直接、最早服务提供者,其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对该项工作有重要意义[5]。因此,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过程中,乡镇医务人员培训是重点,应加大对乡镇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比对照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高。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的知晓率比干预前知晓率高。调整了性别因素的影响后,结果显示:30~44岁年龄组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30岁年龄组的医务人员;临床专业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妇幼保健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乡镇及县级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低于市级医务人员;干预组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医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是有效的,这结果和徐媛媛[6]研究结果是一样的。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次干预模式是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多部门协作,采用多形式干预,开展医务人员IPMTCT知识教育模式。将IPMTCT知识融入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培训体系,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7,8]。因此,应继续推广上述对医务人员开展IPMTCT知识培训模式,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治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卓菱.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2):85-86.

[2]UNAIDS.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EB/OL].2006-01-07/2016-03-01.http://www.unaids.org/en/HIV_data/2006GlobalReport/default.asp.Accessed on 06/01/07.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pations B.Available at:http://www.who.int/csr/disease/hepatitis/HepatitisB_whocdscr-lyo2002_2.pdf(accessed December,2009).

[4]宋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8):675-676.

[5]张志慧,方利文,王临虹,等.医务人员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0):681-684.

[6]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7]王前,王临虹,方利文,等.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5):416-419.

篇4: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一、艾滋病:

(一)、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和母婴传播

(二)、WHO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策略:(1)青年和育龄妇女HIV感染的初级预防。(2)预防HIV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3)预防HIV感染妇女的孕产期传播

.主动为孕产妇提供HIV相关检测和咨询服务(PITC);.确保HIV感染妇女能够得到 产前保健和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知情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

.继续妊娠者,为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新生儿选择抗病毒用药方案及咨询服务.安全分娩,避免产时感染

.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喂养的支持与咨询,随访等服务(4)HIV感染妇女及其婴儿和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三)PICT(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流程:

目标人群:育龄夫妇核心人群:婚前保健人群 孕妇、产妇、母亲 0-2岁儿童相关人群:男性 青少年 流动人口 危险行为人群

1、基本情况登记:记录所有接受生殖保健服务、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特别是孕期来接受检测孕产妇的信息。记录是否提供HIV咨询、检测。可建立独立记录或在门诊日志中增加相关信息。基本信息包括:住址、孕周、初诊、复诊、咨询、检测、联系电话等。

2、提供PMTCT基本信息 至少提供如下信息(知情同意的最低限度):妇女较男性更易感染艾滋病感染爱滋病;初期可能没有症状,通过HIV检测可以发现艾滋病;可以母婴传播;及早得知感染状况,可以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传给孩子;预防母婴传播主要方法有: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人工喂养;国家的相关政策。

特别询问:您怀孕后体重是否减轻或未增加?是否有过发热?持续时间(1个月)?腹泻过没有?持续的还是间断的?多长时间(1个月)?是否反复多次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是否来自高发地区?

3、危险行为评估:通常围绕艾滋病传播途径,对发生危险行为的可能性逐一进行评估。经性:了解性生活的情况,包括性活动的频度、方式;性伴的数量及性伴的背景;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患性传播疾病等

经血:有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否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是否接受血及应用血制品;有无接受如纹身、剃须、医学治疗、职业暴露的机会。是否来自或生活在性病/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告知行为的实际危险,分析是否在窗口期

确定是否合并STIS/TB/肝炎及其他疾病,进行其他必要检查及转诊。制定改变行为计划,提供预防措施。关注就诊重点人群。

4、提供HIV检测:

(1)解释HIV检测的意义;尽早了解自身的感染状况;尽早得到医疗保健、有利于尽早决定妊娠结局获得PMTCT服务;配偶尽早得到检测咨询和医疗保健;有助于健康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接受性;很多人不愿检测,认为结果会带来压力;

(2)提供HIV检测:了解既往检测史及其所获结果;介绍检测过程:检测的操作方法、报告时间、检测地点;告知可能的结果,提出窗口期”的可能性和重新检测的需要;提供保密便捷的检测;针对当地普遍存在的疑虑提供信息。(3)检测后咨询的目的:帮助理解并接受检测结果

(4)1.告知检测结果:解释HIV检测阴性结果的意义,判断是否处于“窗口期”,解释“窗口期”的含义;在艾滋病疫情高流行地区,建议在孕晚期或分娩时再进行1次HIV检测 5登记基本信息

二、梅毒

1梅毒传染的途径有四种:(1)直接性传染:梅毒主要是靠梅毒螺旋体传染,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黏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主要通过性交由破损处传染。接吻、同性恋、口-生殖器接触,手-生殖器接触一类的性行为也会传染。(2)间接性传染:与梅毒病人共同生活在一起通过各种器物间接传染,但前提条件是接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这种可能性极少。(3)胎性传染:未经治疗,患有梅毒的孕妇也可通过胎盘血行把梅毒传染给胎儿,这叫先天梅毒。但不足四个月胎儿由于滋养体的保护作用,不会被传染,而往后滋养体萎缩,使胎儿感染梅毒。(4)血源性传染:输入到手血者的体内,即可产生感染,这样的病人直接出现二期梅毒的症状。所以对供血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选检查时十分重要的。梅毒是一种传播很广,危害很严重,梅毒传染的途径较少的性传播疾病,未经正规治疗的梅毒病人感染后一年是最具传染性,病期越长,传染性越来越小,超过4年,通过性接触也没有传染性。

3、梅毒可以通过握手传染。在排除了先天感染、产道传染等因素外,孩子在后天与母亲的密切接触中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如亲吻、握手、拥抱及一起洗澡时传染。

4、梅毒的皮疹除了长在阴茎冠状沟、阴茎包皮、龟头和阴囊上外,有的也会长在指头、嘴唇和眼睑内。

5、梅毒的化验单上医生会标上危险的字样,以防检验员职业传染。

6、梅毒必须早期、足量、正规按计划完成疗程,性伴侣必须同时治疗,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抗梅毒药物以青霉素为首选。

三、乙肝母婴传播

1、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血源性、医源性、性接触、密切接触及母婴五种。

2、乙肝母婴传播的三种途径:(1)宫内传播:是分娩以前在宫内通过胎盘等途径传播,这种情况较少。(2)产时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亲产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带有乙肝病毒,会使婴儿经口吞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受传染,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3)产后传染:有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这种传播属于水平传播,比较常见。

3、乙肝患者怀孕的时机及注意事项:乙肝患者一定要在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维持半年以上怀孕。一旦怀孕,应终止使用各种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定期到医院进行孕期体检。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主张均衡营养,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形成脂肪肝或造成肝脏负担。

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娩后对胎儿复苏动作应轻,防止损伤咽黏膜,造成感染。避免婴儿吞下可被污染的液体。如果孕妇HBsAg阳性,伴有HbeAg者行剖腹产避免胎儿经产道时吞入被污染的阴道分泌物。

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儿童应采取预防措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合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等宝宝周岁到医院复查。

6、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有何禁忌: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孩子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情况才可以喂奶。但若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粘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或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该尽可能避免给孩子哺乳。

四、我国出台的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政策:

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可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是对孕妇儿童危害极大的三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因此,卫生部开展母婴传播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并纳入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

1、对HIV抗体阳性的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补助300.00元,住院分娩补助1000.00元,所生的儿童一个月的免费药物治疗,并给与3000.00元的婴儿奶粉补助。

2、对于梅毒孕妇给与50.00元预防先天梅毒补助,所生儿童10.00元补助,确诊的先天梅毒儿童并进行规范治疗的给与140.00元补助。

3、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阻断率。

篇5: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防治梅毒、艾滋、乙肝工作的自查报告

合江县妇幼保健院:

根据合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合卫发【2017】46号文件《关于泸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精神,我院全面开展了防治梅毒、艾滋、乙肝工作的自查,整改,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制度完善

1、我院艾滋病检测按照文件《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行责任到人,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制度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并认真检查、考核、奖惩兑现,使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我院梅毒、乙肝筛查严格按照《泸州市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开展工作。到我院的孕妇,都可以享受一次梅毒、艾滋、乙肝的免费筛查,筛查结果登记在案,如有发现初筛阳性者,马上告知孕妇到上级医院确诊,确诊的孕妇马上报告上级医院并追踪。如果艾滋初筛阳性,由我们亲自送检到合江县疾控中心确诊

3、我院三项筛查本齐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作业

二、宣传与培训

1、我院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发放三项筛查预防保健书,首诊医生要对孕妇宣传,对目标人群开展有效、可行、易接受的宣传活动,利用资料,宣传画等对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到院人员对艾滋、梅毒、乙肝的知晓率和自我防护能力

2、孕妇到院首诊医生首先看此孕妇是否接受过三病筛查,如果无,马上免费对其筛查

3、我院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开展全院学习,上级有关任何学习都积极参加

三、不足之处

1、我院的三病筛查主要针对孕产妇进行,对外宣传较少,尚需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加大监测宣传力度

2、管理资料不够完善,检测人数较少,未能完成目标任务

我院的三病筛查工作距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在不断努力,加强此项工作管理,使我院艾滋病工作做到面面俱到。

篇6: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预防乙肝、梅毒、艾滋病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按照《汉川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组,制定了《马口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于2011年5月20日召开了“马口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启动暨培训会”。在启动会上,讲解了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防治知识,安排部署了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启动工作。从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和分娩的孕产妇178人,其中接受艾滋病检测178人、梅毒检测178人、乙肝表面抗原检测178人。检测出艾滋病毒感染孕妇0人;乙肝病毒感染孕妇12人,所生婴儿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12人,没有检测出梅毒感染孕妇。

2014-10-20

篇7: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

上海闵行区是一个人口导入区, 外来人口的数量, 在2010年底, 据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统计流动人口已达一百万左右, 已高于当地户籍人口。部分精神病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流浪到上海闵行区, 又因为不同的遭遇与经历促发了原有或新发的精神疾病, 被救助部门或公安部门送到我院诊治。因为他们在外缺乏有效地自我防护和监管, 因此常常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同时也患有各类传染病。我们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精神病患者432例全部检测TPPA, 乙肝五项, 抗HIV抗体。根据不同的入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流浪组和对照组, 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由上海市闵行区110民警及救助站所送精神病患者148例, 以同期在本院由监护人所送精神病患者28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1] (CCMD--3) 中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2 样本来源

对新入院患者在1周内采取空腹静脉血4 m L, 按照外送血标本的相关要求, 由专车、专人定时送闵行区中心医院生化室检测。

1.3 检测方法

T P PA (梅毒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 乙肝五项 (H B s A 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 抗-HIV。均由闵行区中心医院生化室检验师规范操作, 阳性病例复查确认, HIV阳性者送闵行区疾控中心复测确诊。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 9.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对数值变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两组正态性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和构成比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若不满足χ2检验条件, 则替代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均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流浪组148例, 其中男79例, 女69例, 年龄18~51岁, 平均 (34.52±8.20) 岁。对照组284例, 其中男164例, 女120例, 年龄20~75岁, 平均 (45.15±14.30) 岁, 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两组患者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由表1知, 流浪组的TPPA、HBs Ag、HBV总感染阳性率大于对照组 (P<0.05) , 其他各个抗原抗体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无χ2值

2.3 流浪组常见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性别分布比较

由表2知, 流浪组男女之间各个抗原抗体比较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 控制任务艰巨[2]。本研究结果显示, 流浪精神病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6.76%明显高于对照组, 也远高于国内综合性医院普通住院病人的梅毒抗体阳性率2.14%[3]。提示流浪精神病患者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可能在缺少家庭看护和社会监管的环境中, 患者因病缺乏自我保护和约束控制能力, 常成为性侵犯的受害者和实施者, 同时也成为梅毒感染与传播的高危人群。而流浪组男女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这与南京市钟龙[4]等调查结果不一致。国内研究显示梅毒可以促进艾滋病感染[5], 说明梅毒防控工作的紧迫性。本调查发现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HIV阳性, 由于样本量的原因, 虽不能说明问题, 但也能提示临床风险的存在。

*:“—”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无χ2值

3.2 乙肝病毒携带者广泛分布于我国, 人群感染率极高, 约有1.2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本文调查发现流浪精神病患者的Hbs Ag阳性率11.49%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也明显高于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Hbs Ag阳性率9.75%[6], 流浪精神病患者男女之间统计学无差异, 流浪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也是高于对照组, 说明流浪精神病人是乙肝的高风险人群, 可能与流浪期间生活环境恶劣, 衣食住行均没有保障, 营养差及自身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3.3 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乙肝、梅毒感染高危人群。尽管乙肝、梅毒、HIV是经血、母婴、性传播。但由于精神病房的封闭式管理, 患者密度大, 活动空间小, 患者群体化的生活, 共同饮食、娱乐和休息, 有时相互打闹、伤人、自伤自残等。医院医疗防治措施对传染病, 院内感染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7]。同时精神病患者服抗精神病药物后副作用使唾液分泌增加, 在日常生活与睡眠中易不自主外流, 污染床单被套, 而唾液中存在DNA, 唾液同样具有传染性[8]。

综上所述, 提醒精神科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患者间隔离,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应常规对新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乙肝、梅毒、艾滋病抗原抗体的检测, 加强监管, 积极预防和治疗。同时提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政策, 建议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置相应的传染病科室, 对患有传染病的精神病患者及时转诊到市精神卫生中心, 以便进行全面统一规范的防治工作。更好为流浪精神病患者服务, 保障社区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 (2010-2020年) [S].2010.

[3]沈琳, 裘新民, 陈建萍.5231例住院病人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 4 (2) :179.

[4]钟龙, 潘蕾, 郝文静.流浪与正常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常见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6 (11) :1311-1312.

[5]常晓, 张海萍, 连石.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 15 (5) :553-555.

[6]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肝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S].2006.

[7]张丽芬, 张宝生.住院精神病人乙肝、丙肝、HIV、结核感染调查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4 (4) :465.

篇8: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

关于全镇人民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管理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镇内各部门: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我镇严格按照《威宁县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特制订我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管理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1、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全镇人口的90%以上。

2、扩大咨询检测覆盖面。

3、规范提供综合干预措施服务,提高干预的比例。

二、措施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家庭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类。采用其中一类试验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另一类试验进行复检,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为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3.检测后咨询。

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篇9: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的措施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各级卫生部门要主动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媒体宣传、社区宣教、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自我保健意识,让育龄妇女和孕妇主动尽早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感染孕妇应主动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干预服务。

2.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等多种服务场所对育龄妇女开展“面对面”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利用。

3.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提供预防母婴传播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感染妇女及配偶/性伴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指导其正确避孕和使用安全套,以减少非意愿妊娠,并帮助制定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

(二)关口前移,规范提供综合干预服务。1.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与检测服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附件1),为孕产妇提供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咨询与检测服务。尽早对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关检测,尽快明确感染状况,及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确保临产孕妇及时获得相关咨询与检测,并实施干预服务。拒绝检测须签署《艾滋病检测咨询知情拒绝检测书》(附件2-1)。

(1)检测前咨询

为所有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前的信息提供,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3图2、3),为所有孕妇尽早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孕产妇筛查结果阳性者,2个工作日内将孕妇血样送至当地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艾滋病确认,接收样本的确证实验室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至送血样单位。临产孕妇艾滋病筛查阳性者,医疗保健机构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孕妇血样送至就近开展确认市(州)疾控中心或省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确认疾控中心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至送血样单位,以保证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4)对孕妇进行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进行证实,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医疗保健机构不具备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确认试验的,由当地疾控中心提供确认检测服务。

孕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3)检测后咨询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阴性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阳性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知情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让其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签署《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保密)》(附件2-2),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2.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应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技术指导。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3.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1)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①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用药前应填写《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服用及采取相关措施知情同意书(保密)》(附件2-3),同意者采取后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应对孕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对孕产妇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临床分期,按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方案》(附件5)。对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Ⅱ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3++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的艾滋病孕产妇,转介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及用药过程中,应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持续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D4T淋巴细胞计数、必要时进行病毒载量等检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处理或转介服务。

②提供适宜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为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询,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保健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降低在分娩过程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

③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及时获得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对于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提供

+

3+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对于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与指导,告知其坚持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不超过6个月,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④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医疗保健机构在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的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儿童随访的相关信息。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于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按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6)进行早期诊断检测。两次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儿童感染艾滋病,及时转介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两次不同时间(其中至少一次于儿童满3个月后采血)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报告“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儿童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常规儿童保健随访服务。

负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儿童早期诊断时间和技术要求采集血样,登记相关信息后,按照生物安全有关规定,转送到省疾控中心,由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到送检单位。从采血到患者得到结果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按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附件7),应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⑤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细胞/mm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按照《复方新诺明用药方法》(附件8),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艾滋病早期诊断结果为阳性;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反复出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孕产妇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间﹤4周。

(2)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①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规范治疗。

根据孕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孕妇梅毒进行诊断,并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附件9),给予规范治疗,以治疗孕妇梅毒感染和减少梅毒母婴传播。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在++

3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对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间应进行随访,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梅毒治疗。所有梅毒感染孕妇的性伴侣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抗梅毒治疗。

②提供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提供适宜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的危险,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

③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均阳性,但后者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和没有临床表现的,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附件9),对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

④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医疗保健机构应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按照《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流程》(附件10),提供梅毒相关检测直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态,并记录相关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诊断为先天梅毒;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且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但有先天梅毒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对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附件9),给予规范的治疗,并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

(3)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诊治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至少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4.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机构职能、服务特点和服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避孕咨询指导、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营造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

(三)提高能力,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能力建设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管理、基础设备及技术服务等能力建设,严格机构资质和人员准入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提供规范、安全的综合防治服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快能力建设步伐,积极申请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有能力和检测需求的地区妇幼保健院还应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开展包括艾滋病抗体检测、CD4免疫细胞检测以及婴儿早期诊断等在内的艾滋病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性传播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指南》、《全国梅毒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检测制度,完善相关检测流程。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应同时开展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乡镇卫生院应至少开展梅毒筛查试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和《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乙肝免疫球蛋白及血液标本等的运输、存储和使用。

2.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各地要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建立由卫生管理、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检验、性病艾滋病防治、传染科、医院感染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预防母婴传播项目专家指导组,承担辖区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政策咨询、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任务,探索建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3.加强人员培训

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及服务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方式开展逐级培训,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水平。

4.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篇10:艾滋病、梅毒、乙肝资金管理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工作经费分配通知

为更好地向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统筹使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阻断补助资金,最大限度减少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为切实加强对全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资金的管理,作如下通知:

一、由富顺县妇幼保健院转移支付下拨我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经费,根据国家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或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得用于本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二、凡在代寺镇范围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均可享受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费检测、咨询服务。每人每个孕期只能享受一次免费服务。

三、我院对化验室经费补助=免费检测人数*项目正常收费标准*10.8%。

富顺县代寺镇中心卫生院

篇11: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检验科做手术前检查和输血前检查的患者, 共4709例。手术前患者4508例 (95.7%) , 输血前患者201例 (4.3%) ;年龄3天至86岁。

1.2 方法

1.2.1 H B s A g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M E I A) , 试剂由美国A B B O T T公司出品, A X S Y M H B s A g测定试剂盒测定。检测结果是与cut-off值相关的, 且经标准化了的信号经过自动计算得出, 结果=试验样品的信号/cut-off值, 结果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1.99判断为阳性, 单位S/N。

1.2.2 H C V-I g M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诊断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 , 经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 以S/C O≥1为阳性。

1.2.3 R P R

先由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 (T R U S T) 作初筛试验,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结果阳性再由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 (凝集法) 测定, 以滴度≥1∶80报阳性。阳性患者未再做进一步的梅毒确诊检查。

1.2.4 HIV抗体

万泰生物药业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抗体诊断试剂盒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 , 经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 以S/C O≥1为阳性。如结果阳性再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 重复测定, 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都阳性或一阴一阳, 则样本都送杭州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

2 结果

术前和输血前患者H B s A g、H C V、R P R、H I V血清学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H B s A g阳性率达7.9%, 比例仍然较高。据我们初步统计, 其定量结果在2.24~372.42S/N之间,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H B s A g定量结果<1 0 S/N的患者有1 3人, 占3.5%, 这部分人用ELISA检测容易造成假阴性, 应引起注意。

3.2 梅毒阳性患者中大于70岁的占34.8% (8/23) , 较文献[1]中71~80岁组患者阳性者占27.7%~27.9%略高。这些人也否认有婚外性生活史, 否认有梅毒病史, 现在也无梅毒的任何症状与体征, 除血清学实验阳性外, 无其他任何依据。这可能与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有关[2]。

3.3 HIV初筛试验有4例阳性, 其中2例由杭州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这2例均合并H C V感染, 而且无典型的艾滋病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在H C V/H I V合并感染中C C R 5表达水平下调, 破坏了H I V感染需要的协同受体, 有可能延迟艾滋病毒在H C V/H I V合并感染者体内的病程进展[3]。

综上, 笔者认为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HBV、HCV、H I V和梅毒螺旋体的相关血清学检验是完全必要的, 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 而且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同时, 我们也应做好阳性样本的保存工作, 为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芸, 李保全.11799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23 (6) :605.

[2]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4) :241-243.

篇12:艾滋病、梅毒、乙肝项目问卷调查

调查地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分值

姓 名: 年龄

1、你知道艾滋病、梅毒、乙肝是传染病吗?

(1)知道(2)不知道

2、您从哪些方面获得艾滋病、梅毒、乙肝的信息?(多选)

(1)医院医生(2)村卫生员(3)村妇女(4)宣传资料

3、艾滋病、梅毒、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多选)

(1)性接触(2)血液(3)母婴传播

4、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握手、拥抱、共用电话、吃饭、游泳、上厕所、咳嗽、蚊虫叮咬等会传染吗?

(1)会传染(2)不会传染

5、您知道在怀孕后要到有资质的医院做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查吗?(1)知道(2)不知道

6、您怀孕后到医院检查过艾滋病、梅毒、乙肝吗?

(1)检测(2)未检测

7、您怀孕后一般在几个月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

(1)6个月(2)3个月以内(12周以前)

8、您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时医院收费吗?

(1)免费(2)收费

9、您知道为什么怀孕后尽早要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吗?

(1)因孕妇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可传染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婴儿感染(2)不感染

10、您怀孕后在早期查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应采取哪些措施?(多选)

(1)可终止妊娠(2)药物治疗(3)安全助产(住院分娩)(4)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5)经前面4项处理,减少母亲将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给孩子的几率。

11、孕产妇感染艾滋病到医院需要终止妊娠需补助多少费用?(1)500元∕人(2)300元∕人

12、孕产妇感染艾滋病如需继续妊娠到医院住院分娩补助多少费用?(1)1000元∕人(2)800元∕人

13、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所生婴儿可以喂奶吗?应该怎么喂养?(多选)

(1)能喂奶(2)不能喂奶,因奶汁容易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婴儿(3)必须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14、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所生婴儿人工喂养,国家提供配方奶粉应该补助多少钱?(1)1000元∕人(2)3000元∕人

15、孕产妇感染乙肝所生婴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应该每针补助多少钱?共补助几针?

(1)100元∕针,共1针(2)100元∕针,共2针

16、感染艾滋病母亲所生婴儿是否免费检测和抗病毒治疗?(1)是(2)否

17、感染梅毒母亲所生婴儿是否免费检测和抗梅毒治疗?(1)是(2)否

18、感染艾滋病、梅毒孕妇检测抗体、病毒载量及抗艾滋病毒、抗梅毒治疗享受免费吗?

(1)是(2)否

19、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婴儿能进行常规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吗?(1)能(2)不能

20、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时间分别是何时?(1)随访: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监测抗体是儿童满12和18月龄(2)婴儿出生8个月和20个月

2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人均补助多少费用?(1)700元(2)400元

22、乙肝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按程序完成乙肝疫苗3针接种后,何时检测抗体?

(1)原则是出生后满7个月(即接种乙肝第3针间隔1个月以后)(2)出生后满7个月(接种乙肝第2针间隔1个月)

23、您知道准备怀孕和孕妇为什么要服用叶酸片?是否免费?

(1)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是免费。(2)不知

24、孕产妇要做多少次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1)5次产前检查和3次产后访视(2)3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 25、7岁以下儿童要享受做多少次免费体检?

(1)11次(2)8次

26、您知道0-6岁儿童每年都要检测血红蛋白1次吗,目的是了解孩子什么?(1)知道,主要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2)不知道

27、您知道孩子的体检程序吗?

(1)知道,28-42天(现在是28-30天)、3月、6月、8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4-6岁各1次(2)不知道

篇13: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1、与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有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产前咨询、门诊登记、送检单、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等。

2、产科接诊医师要树立严格的保密医师,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咨询和宣传。

3、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4、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测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5、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直接告诉受检者本人,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以保密方式将检验报告单送交送检医师,需要复检的及时与送检医师联系。

6、对已证实的阳性结果,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以保密方式将检验报告单送交检验师。

7、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不得随意修改和销毁,实验室意外的人员不得翻录查阅。

8、当接到实验室疑似阳性感染者报告时,送检医师不得直接告诉受检者,要及时与孕妇沟通,做好复检及证实实验的准备工作。

9、当接到实验室已证实的阳性感染者报告时,送检医师应采用合适

上报,并征求受检者意见,做好干预措施。在门诊检查、住院生产、出院随访等流程中,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篇14: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活动时间:2013年6月1日

活动地点:终兴医院门诊楼前

篇15: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健全以领导为组长科室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以妇保,儿保各科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二)做好艾滋病 梅毒 乙肝免费筛查试剂的领取,筛查登记工作,确保免费预防接种工作的落实。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下一篇: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