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杂交组合

关键词: 试验 组合 杂交 山区

不同杂交组合(精选十篇)

不同杂交组合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屠宰测定设计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从正反交9个杂交组合各组断奶的F1代商品仔兔中,选择健康仔兔90只,每组合随机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兔;于40日龄分别进行育肥试验,到90日龄结束试验,试验期为50天;再经空腹12小时,于第2天早上称重后进行屠宰测定(繁殖及育肥另有报导)。

1.2 屠宰方法

将致死肉兔左后肢用绳子悬吊倒挂,用利刀颈动脉先放血、去毛、开膛、取内脏,测定内脏,然后去掉头、爪。称胴体重,再行剔骨;公别称其净肉重和骨骼重,求得骨肉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重效果

通过试验测定,从表1数据得出:不同品种间的正反杂交,与纯种繁育组相比,杂交后代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以新×比、加×比杂交组合后代日增重最高,杂种优势率分别达17.85%、17.42%。

2.2 料重比情况

通过试验实测增重结果,由表1可知:杂交组的料重比最低是新×比、加×比分别为3.56、3.58,其次是新×加、比×新为3.71、3.74;最高是比×加、加×新,分别为3.81、3.78。纯繁组的料重比以比×比最低为3.66,新×新为3.72,加×加为3.66。

2.3 屠宰测定结果

经屠宰测定,3个纯种兔中仍以新西兰兔的屠宰性能最好。平均胴体重1295.78g,屠宰率55.14%,净肉重927.99g,肉骨比4.01:1,其次是加兔平均胴体重1237.91g,屠宰率53.57%,净肉重873.67g,肉骨比4.04:1。

不同品种间的正反杂交杂交组合所产F,代育肥屠宰效果中,以新×比和加×比的屠宰性能为最好,分别平均胴体重1535.78g、1532.32g,屠宰率57.47%、57.47%,净肉重1109.24g、1114.39g,肉骨比为4.24:1、4.30:1;其次是新×加,比×新分别平均胴体重1393.78g、1398.22g,屠宰率56.42%、56.23%,净肉重1006.99g、1016.32g,肉骨比为4.10:1、4.20:1。屠宰测定各项指标见表2。

3 讨论与小结

3.1 饲养结果表明

通过引进3个良种兔在铜仁市万山区养殖,并进行相关试验,证明他们是目前做大做强肉兔产业值得就地推广的优良品种

3.2 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育肥试验,通过3个良种肉兔品种纯繁后代和6个正反交杂种兔的饲养试验,杂交后代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杂种优势明显,新×比、加×比杂种优势率分别达到了17.85%、17.42%;同时杂交组的料重比最低是新×比、加×比分别为3.56、3.58。

3.3 屠宰测定表明

新×比、加×比屠宰率高,均达到57.47%,都是生产商品肉兔较好的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此组合在贵州山区值得推广。

3.4 建议和努力方向

在目前贵州山区种兔场少的情况下,要加强种兔的建档立卡和选育,确保种群质量;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多元杂交,以提高肉兔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促进山区肉兔养殖业的发展。

不同杂交组合 篇2

对56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35个亲本自交系的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杂交组合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个别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交系各个株型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很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对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了解自交系株型特征的相似性,从而间接地反映它们遗传背景的差异程度.这些结果对玉米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 者:司书丽 刘晓萍 谢虹 何光荣 李立公 苏立生 张旭 SI Shu-li LIU Xiao-ping XIE Hong HE Guang-rong LI Li-gong SU Li-sheng ZHANG Xu 作者单位:司书丽,谢虹,何光荣,李立公,苏立生,张旭,SI Shu-li,XIE Hong,HE Guang-rong,LI Li-gong,SU Li-sheng,ZHANG Xu(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

刘晓萍,LIU Xiao-ping(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100125)

不同杂交组合 篇3

关键词:三元商品猪;育肥性能;日增重;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828.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55-02

青海互助八眉猪是青海省知名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遗传性稳定、肉质好等优点,但其生长速度慢,后躯生长不充分,直接育肥很不经济[1-3]。近年来育种专家通过引入国外良种公猪与青海互助八眉母猪杂交,充分发挥其杂交优势,弥补地方猪种的不足,取得了显著成效[4-6]。为寻求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育肥经济效益高的三元商品猪,本研究以青海互助八眉猪为母本,以白色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为父本展开三元杂交,筛选生产三元商品猪的最佳杂交组合方式,旨在为推广应用优势杂交组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来源及分组

试验猪由青海互助八眉猪保种场提供,选择6种不同杂交组合的70日龄三元商品猪各20头。试验分为6组:LDB,长白(♂)×白杜八(♀);YDB,约克(♂)×白杜八(♀);DLB,白杜(♂)×长八(♀);YLB,约克(♂)×长八(♀);DYB,白杜(♂)×约八(♀);LYB,长白(♂)×约八(♀)。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试验组及不同重复试验猪的体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将试验猪饲养在同幢猪舍,以栏为单位进行饲喂,由专人负责,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预饲期10 d,进行防疫注射、驱虫、保健、调教,体重为20 kg时进入正式试验,试验期为120 d。试验猪实行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天观察记录采食情况。母猪日粮根据 NRC(1998) 标准配制,试验日粮配方组成为玉米、豆粕、菜籽粕、麸皮、预混料,其含量分别为65%、11%、8%、12%、4%。在营养指标方面,消化能12.53 MJ/kg,粗蛋白含量13.08%,钙含量0.68%,磷含量0.54%,赖氨酸含量0.9%。

1.3 方法

1.3.1 猪生长发育性状的测定方法 分别测量6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猪体重,同时记录育肥期耗料量。

1.3.2 育肥猪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根据当年饲料、原料价格,按照配方计算1 kg饲料的价格,再根据整个育肥期各组试验猪的总采食量,求出平均采食量,得出总饲料价格,再加上育肥仔猪的本身价格构成成本。育肥结束时测得毛重并乘以市场价得到总售价:盈利额=出售价格-成本价格。

1.3.3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杂交组合三元商品猪育肥性能测定

由表1可知,各组猪在60日龄时体重差异不显著。120日龄时,DLB组猪重与LD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LB组猪重显著高于LYB组(P<0.05),极显著高于YDB、DYB、YLB组(P<0.01);LDB组猪重显著高于YDB、DYB组(P<0.05),极显著高于YLB组(P<0.01);LYB组猪重显著高于YLB组(P<0.05),与YDB、DYB组差异不显著(P>005);YLB组猪重和YD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80日龄时,DLB组猪重极显著高于YLB、LYB组(P<0.01),显著高于LDB、YDB组(P<0.05);LDB、YDB、DYB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日增重方面,DLB组极显著高于DYB、YLB组(P<0.01),显著高于YDB组(P<0.05),与LDB、LYB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LDB组显著高于YLB组(P<0.05)。在日均采食量方面,YLB组极显著高于DLB、YDB、LDB组(P<0.01),显著高于LYB组(P<0.05),但与DY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YB组显著高于LDB、DLB组(P<0.05),极显著高于LDB组(P<0.01)。在料重比方面,DLB组最低,LDB组略高于DLB组,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YLB、DYB组(P<0.05),DLB、LDB、YDB、LY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各杂交组合育肥商品猪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本研究中以DLB组三元杂交商品猪育肥经济效益最好,LDB组次之,YLB组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3.1 各杂交组合商品猪育肥性能对比

目前对商品猪的生产要求是增重快,饲料报酬和产仔数高。国外优良品种猪生长速度快,背膘薄,胴体瘦肉率高,而且饲料利用率高,但不适应高寒环境及粗放的饲养管理。互助八眉猪对高寒环境适应性好、性成熟早、肉质优良,但生长速度慢。因此,开展经济杂交并且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开发利用八眉猪的一种见效快且经济的方法。目前主要是以八眉猪为母本,外来瘦肉型猪为父本生产二元杂交猪或三元杂交猪。本研究以DLB、DYB、LYB、LDB、YLB、YDB等不同杂交组合方式生产的三元商品猪为对象,通过育肥试验筛选最佳杂交组合方式,结果表明,DLB组的120日龄重、末重(180日龄重)、日增重、饲料报酬均最好,凸显出三元杂交组合优势,适用于生产实际,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推广。

3.2 育肥商品猪经济效益分析

从经济效益来看,各试验组均有盈利,且以DLB组三元杂交商品猪育肥经济效益最好。孔凡勇等在不同杂交组合商品猪的生长育肥性能研究中表明,杜洛克猪具有瘦肉率高、饲料报酬好(料重比低)、生长快、瘦肉颜色好、肢体健壮、公猪配种较积极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常被作为终端父本用于杂交肉猪生产或改良本地猪种[7]。本研究以改良的白色杜洛克为终端父本同长八二元母猪杂交,发现其生产的三元商品猪具有较高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同时育肥经济效益在不同杂交组合中最好,因此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DLB三元杂交商品猪。

参考文献:

[1]申中玉. 青海省畜牧业标准汇编[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2-6.

[2]孙树明. 对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前景分析[J]. 青海农牧业,2007(4):30-31.

[3]杨葆春,滚双宝. 青海八眉猪现状与活体保护方法[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6):21-22.

[4]滚双宝,刘孟州. 不同杂交组合猪繁育性能比较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02(1):25-26.

[5]田允波,李海昌. 利用公猪效应提高母猪繁殖力[J]. 养猪,1997(2):20-22.

[6]Johnson R K,Nielsen M K,Casey D S. Responses in ovulation rate,embryonal survival,and litter traits in swine to 14 generations of selection to increase litters size[J]. Ainm Sci,1999,77(3):541-557.

[7]孔凡勇,张建国,温跃辉,等. 不同杂交组合商品猪的生长育肥性能 [J]. 甘肃畜牧兽医,2011(1):1-3.

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生产性能研究 篇4

关键词:肉牛,杂交组合,生产性能

云南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西门塔尔、短角等引进良种牛对云南黄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品种改良,F1、F2代杂交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杂交牛已经覆盖到全省。然而,随着杂交改良的深入,各地在母牛的利用、肉牛品种组合和杂交选育技术路线等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困惑。试验旨在根据云南省杂交牛的生产性能调查数据,对一些理想设计的品种组合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筛选适合在云南多数地区饲养并能达到优质肉牛生产需求的肉牛品种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以能代表云南大多数地区、地处滇中的巍山县作为试验地点,对现有数量较多的西 (西门塔尔) 本 (本地云南黄牛) F1代、F2代和短本等杂交改良牛和云南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调查。并根据引进良种牛的特点及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增加海福特♂×西本♀、安格斯牛♂×西本♀、婆罗门♂×西本♀、云南正在选育的热带牛新品种婆莫云 (BMY) 牛 (婆罗门50%、莫累灰25%、云南黄牛25%) ♂×西本♀等几个品种组合,在农户舍饲和半舍饲的传统养殖条件下,开展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组合试验。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2]

增加的品种组合由适合热区和温带优质肉牛生产的品种组合模式筛选课题组提供冻精,与巍山县畜牧局一起挑选条件较好的兽医站,按要求统一母本的品种、体况和饲养条件,与农户签定好协议,再进行冻精配种,同时做好记录,对初生、半岁、1岁、1.5岁和成年几个年龄段的体尺、体重进行跟踪测定,时间误差不超过3 d。对西本 (F1、F2) 、短本等现有杂交牛和本地黄牛进行调查,根据牛的年龄,把体尺、体重校正到相近的年龄段。

为保证体重测定的准确性,专门定做了误差为0.2 kg的便携式电子称,体重、体尺测量同时进行,方法及标准经过适合热区和温带优质肉牛生产的品种组合模式筛选课题组专门培训,每个站由专人负责,以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详细记录饲养、疾病等其他情况,作为分析时的参考。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6.0和SPSS13.0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地牛和二元杂交牛生产性能 (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二元杂交牛各年龄段的体重都极显著高于其母本云南黄牛 (P<0.01) ,说明引进良种牛对云南黄牛有显著的改良效果。但级进杂交的西西本与杂交一代的西本相比,3岁以后的公牛体重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 (P<0.01) ,母牛和3岁以前的公牛体重则差异不显著 (P>0.05) ,表明级进杂交后杂交优势率有所降低。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表示西西本、西本、短本牛均未达成年,因此数据未测出。

cm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含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者 (P>0.05) 。

从表2可以看出,各二元杂交牛在3岁和成年时的体尺与其母本云南黄牛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 。胸围、腰角宽等主要反映肉牛产肉性能的指标都明显改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成年西西本的管围显著大于其他组合牛 (P<0.05) ,结合其体重与其他组牛相比差异不显著的情况,说明用体型较大的温带品种牛进行级进杂交虽能增大后代的体格,但因杂交优势率、耐粗饲和抗病等适应能力降低,在饲养条件较差时,断奶育成期的生长情况并不理想,3岁以后体重才超过杂交一代。

2.2 三元和多元杂交牛生产性能

选用云南巍山县数量较多,已有较好表现的西本杂作为母本,与其他引进优良品种和在云南取得较好表现的培育品种———婆莫云 (BMY) 牛进行三元和多元杂交试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见表3、表4。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者 (P>0.05) 。

从表3可看出,半岁断奶以前各品种的三元和多元杂交牛体重均差异不显著 (P>0.05) ,1岁时BMY×西本牛比海福特×西本、安格斯×西本和婆罗门×西本牛有更好的表现。

注: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表中海代表海福特,婆代表婆罗门,安代表安格斯。

从表4可以看出:海福特杂交牛在半岁断奶前反映出其体格大的特点,但到1岁时除管围较大外,其他体尺指标与其他杂交牛差异变小;BMY杂交牛的体高增长较大;婆罗门杂交牛的管围则相对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1) 云南黄牛母性强,繁殖性能好,适应于山区饲养,特别是在低营养、天然牧场放牧的粗放管理条件下仍可保持很高的繁殖率,是杂交肉牛生产的优秀母本。但它个体小、成熟晚、产肉率低,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本品种选育或适当引进外血导入杂交,以提高其生产性能[2]。

(2) 云南的培育新品种———BMY牛在杂交改良中起到了提高杂交优势率和抗病等作用,但因它已含有云南黄牛血缘,不宜直接用来改良本地牛,而应借鉴肉牛业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制种方式,与含75%以上的西门塔尔等温带牛血缘或多元杂交牛来生产复杂血缘的合成系。

(3) 婆罗门牛与普通牛有远缘杂交优势,还具有抗蜱、抗焦虫等寄生虫病和降低难产率的特点,可在杂交肉牛生产和新品种选育中可起到独特的作用。

(4) 西门塔尔牛因其体型大、泌乳性能好、早期生长快、适应范围广,在云南各地的杂交肉牛生产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引进时间长的地区出现了近亲、盲目级进杂交等导致生产适应能力降低的情况,大多数养牛户对肉牛品种改良还处于只注重毛色等体型外貌和早期生长速度上,对耐粗饲、抗逆、产肉和料重比等经济性能重视不够。在杂交改良工作中,应重视当前饲养条件较差的现实,保留一定的云南黄牛血缘,以提高后代的适应能力。

(5) 杂交改良的第一步应首先考虑适应性和经济性,舍饲条件和气候温和地区先用温带牛改良,可尽快改善体格和提高生长速度;热带地区应先用耐热、抗蜱、抗焦虫病能力强的婆罗门牛改良,兼顾生产和适应能力,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用肉质更好的安格斯或复杂血缘的合成系进行商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各优良品种的特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英汉, 陈宏, 马云, 等.论中国的肉牛育种问题[J].黄牛杂志, 2002, 28 (1) :1-5.

不同杂交组合 篇5

【摘要】 选取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的杂交仔猪8头,纯种野猪(♂)鄂西黑猪(♀)的杂交仔猪(以下简称为F1代)8头及长白猪(♂)F1代母猪的杂交二代(以下简称F2)8头。对其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以及对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60日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含量方面,F1与F2代猪均高于长大猪,差异显著(P<0.05)F1代猪高于F2代猪,且差异显著(P<0.05)。体重方面,初生重三种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30日龄与60日龄体重的比较中,长野鄂杂交猪的体重居于两亲本之间,重于野鄂杂交猪,轻于长大猪,且三者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家猪;杂交野猪;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球蛋白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的选择

随机选取生长健康纯种长白猪(♂)×纯种大白猪(♀)的杂交仔猪1窝,共8头;纯种野猪(♂)×纯种鄂西黑猪(♀)的杂交野猪F1代2窝,每窝4头,共8头;长白猪(♂)×鄂西黑猪(♀)F2代2窝,每窝4头,共8头。

2.主要饲养管理技术

均以舍饲为主。采用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三者结合的方法。野猪是杂食动物,饲料来源广泛。野菜、野草、树叶、青绿的农作物如王米、高粱的茎秆和果实及各种蔬莱都可作为野猪的主食饲料、除此之外还应喂全价饲料(家猪全价饲料),才能使野猪饲养达到高效益。要做到定食定量,要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出生后仔猪喂到5个月左右体重达25~30 kg,青绿多汁饲料重要是甘薯藤叶、甘薯、马铃薯、南瓜、胡萝卜、白萝卜、白菜。粗饲料重要是玉米酒糟渣、稻谷壳。精饲料重要是玉米、麸皮。

3.测定的指标

野猪与家猪杂交F1代与F2代及家猪血清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含量测定。

野猪与家猪杂交F1代与F2代及家猪初生体重,3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测定。

4.测定的方法

(1)体重的测量

称重均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每次连续称重两次,求其平均数。称重具体日龄为出生、30日龄、60日龄。

(2)血清样品的采集

待测猪在清晨采食1.5h后,用注射器从耳静脉采血8~10 mL 置于试管杯中并编写相应的待检血样号后,处于室温静置直至血液凝固,即有血清析出后,用吸管小心的吸出上清夜移于离心管中,离心后,将上清夜移于另一试管中,加盖冷藏备用。

(3)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的测定

首先于100mL容量瓶内加入标准溶液25mL,再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取出0,2.5,5,7.5,10,12.5mL,分别置于6个100mL容量瓶中,各加10%氢氧化钠溶液4mL,,然后加入酚试剂3mL,各加水至刻度,混匀后置于室温放置10min。在波长700nm处以“0”浓度为空白,以测得光密度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然后均以酚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球蛋白含量。

5.数据处理

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对其平均数进行T检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测定猪不同阶段的增重情况统计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长野鄂杂交猪初生重比野鄂杂交猪重,比长大猪轻,且差异不显著(P﹥0.05);在30日龄和60日龄体重比较中,长野鄂杂交猪比野鄂杂交猪重,比长大猪轻,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极显著(P﹤0.01)。

2.血清指标的测定统计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清蛋白及血清球蛋白方面,F1及F2代猪均高于长大猪,差异显著(P﹤0.05),且F1代猪高于F2代猪,差异显著(P﹤0.05)。

三、结束语

通过对野猪与家猪杂交F1代与F2代及家猪血清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血清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含量按家猪,杂交F2代,杂交F1代依次增加。根据杂种优势的规律,可以看出野猪的血统含量越高,其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含量越高。充分利用杂交野猪F1代,提高杂交野猪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机能,提高其抗病机能和肉质,有利于杂交野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提高。杂交野猪的血清球蛋白比家猪高,说明野猪的免疫系统有所增强,机体有更强的抵御外来病原体、抗原的能力,对疾病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减少杂交野猪生长的过程中疾病的侵扰,提高其生长性能。

通过对野猪与家猪杂交F1代与F2代及家猪初生体重,3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测定。结果显示初生体重,3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均按家猪,杂交F2代,杂交F1依次降低。尽管杂交野猪的生长发育速度低于家猪,杂交野猪在抗病力和肉质方面均优于家猪,特别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的肉质更是风味鲜美,既不同于家猪脂肪含量高肉、肉质肥厚、口感差的特点,也少有野猪的肉质粗糙、皮厚、土腥味重的缺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变,特种野猪肉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保健食品,经常吃特种野猪肉能降低血脂,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广大消费者对杂种野猪肉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杰.家畜生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9~108

[2]程泽信,李助南,汪志国.我国的野猪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J].湖北畜牧兽医,2002⑷:38~39

[3]陈一夫.野猪的生物学特性与家养技术[J].当代畜牧,2003,5:36~37

[4]王佩宝.野猪的饲养与开发价值[J].河北畜牧兽医,2002,18(5):40

[5]姜西安,米国柱,张伸玉.野猪杂交家猪试验研究初报[J].草与畜杂志,1998,(2):12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取在甘肃省红光园艺场屠宰的7月龄不同杂交组合的育肥羔羊, 在45 min内取背最长肌肉样冷冻保存, 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营养成分分析。杂交组合为无角陶塞特 (♂) ×蒙系羊 (♀) 连续杂交陶蒙三代羔羊 (DMF3) 和无角陶塞特 (♂) ×小尾寒羊 (♀) 连续杂交陶寒三代羔羊 (DHF3) , 对照组为DHF3, 但不育肥。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水分, 采用105℃干燥恒重法;粗蛋白, 凯氏定氮法;粗脂肪, 索氏抽提法;灰分, 灼烧重量法;能量, GR-3500型氧弹式热量计;脂肪酸, HP6890型气相色谱仪, 以上测定项目是在甘肃农业大学营养实验室完成。矿物质, 国标法;氨基酸, 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 矿物质和氨基酸是在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完成。

肌纤维直径:宰后45 min内取背最长肌肉样投入10%福尔马林液中浸泡固定, 用LEICA TP2235型切片机, 石蜡切片法制成肌纤维样本, 用Motic DMWB1-223型生物显微镜测量直径和照像 (10×40倍) , 该项是在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胚胎工程室完成。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LSD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营养成分

由表1可知, DMF3、DHF3和对照组羔羊肉中粗蛋白含量均在20%以上, 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肉中脂肪、水分含量和热能, DMF3和DHF3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表明经过短期育肥能增加体内脂肪含量, 提高肉的多汁性和热能。灰分含量DHF3公羔最高为1.41%, 显著高于DMF3公母羔 (P<0.05) 、DHF3母羔和对照组。杂交组合内羔羊肉常规营养成分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但公羔略高于母羔。DMF3公羔较陶蒙F1代7月龄公羔粗蛋白含量高0.16%, 脂肪高0.24%, 灰分高0.11%, 水分高1.04%, 脂肪含量低于该羊[1]。DMF3和DHF3在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方面比新疆巴里坤羊背最长肌高, 脂肪含量较也该羊低[2], 同时也显著高于100日龄羔羊肉中蛋白 (15.90%) 、灰分 (0.80%) 和水分含量 (65.80%) , 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00日龄羔羊 (17.10%) [3]。脂肪含量低可能与品种、年龄、饲料组成等因素不同有关。

注:同一列数据肩标不同的大写字母为差异极显著 (P<0.01) , 标不同的小写字母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字母为差异不显著 (P>0.05) 。*表示对照组公母羔各3只。

2.2 羔羊肉矿物质测定

两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肉中矿物质含量测量结果详见表2。钾、钠、钙、磷、铜含量DMF3较高, 其中铜和钠含量显著高于DHF3 (P<0.05) , 而铁、镁和锌含量DHF3较高, 其中镁和锌含量显著高于DMF3 (P<0.05) 。DMF3和DHF3羔羊肉中矿物质平均含量分别4 284.20 mg/kg和4 274.26 mg/kg, 表明DMF3和DHF3杂交组合羔羊肉中矿物质含量丰富, 是很好的微量元素来源。肌肉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食入这种羔羊肉比单纯补单一的微量元素效果要好的多[4]。

mg·kg-1

2.3 羔羊肉脂肪酸的测定 (见表3)

研究测定了羔羊肉中主要的脂肪酸组成, DMF3和DHF3两杂交组合间各脂肪酸含量较接近, 差异不显著 (P>0.05) , 脂肪组成基本相似, 均是以豆蔻酸、十五碳酸、棕榈酸、十七碳酸、硬脂酸、十九碳酸为主, 它们的总含量占测定脂肪酸组成的95%以上。在脂肪酸组成中硬脂酸占比例最大, 分别为46.23%和46.12%, 其次棕榈酸分别为28.26%和27.54%, 十九碳酸12.06%和11.87%, 豆蔻酸4.36%和4.14%, 十七碳酸3.52%和3.25%, 其余的脂肪酸含量则较低, 详见表3。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4.15%和4.12%, 较王志琴报道新疆巴里坤羊肉背最长肌亚油酸含量 (4.90%) 低, 也分别较6月龄DHF1和HH背最长肌 (5.78%, 5.79%) 低[5]。可能原因是饲料组成的不同, 亚油酸不能在体内合成, 须靠饲料补充。

%

2.4 羔羊肉中氨基酸的测定 (见表4)

从表4可见, DMF3和DHF3羔羊肉中氨基酸的含量较接近, 10种必需氨基酸中, 赖氨酸和组氨酸占蛋白质比例较高, 与FA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 均高于理想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的含量, 占蛋白质比例分别在7.5%和2.4%以上。从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上看, DHF3羔羊肉中含量最为丰富, 占氨基酸总量的49.60%。非必需氨基酸也以DHF3羔羊肉中含量最为丰富, 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占蛋白质比例相对较高, 分别为13.17%, 7.68%和4.88%。研究表明氨基酸中的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是肉香味的必需前体氨基酸, 尤其谷氨酸, 是肉中的主要鲜味物质。从表4中可以看出, 肉质中重要风味前体氨基酸的总量为8.08%, 尤其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丰富, 分别为2.70%和1.57%, 高于资料中报道的小尾寒羊的含量 (2.48%, 1.23%) 。

%

2.5 羔羊肉组织学测定

DMF3、DHF3和对照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7.38μm、26.89μm和26.53μm, 对照组分别较DMF3和DHF3肌纤维细0.36μm和0.85μm,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详见表5。原因是DMF3和DHF3两杂交组合羔羊经过短期育肥, 营养条件较对照组好。羊肉肌纤维的粗细随营养好坏而变化, 营养好, 肌纤维粗, 反之则细[6]。DMF3、DHF3和对照组较韩玲报道的4月龄靖远羊羔肉肌纤维最大直径 (24.7μm) 均粗, 但较冯涛报道的7月龄陶公杂F1代 (37.36μm) 羔羊肉肌纤维直径细[4], 也较成年高原型藏山羊 (♀) 背最长肌 (27.41μm) 细[7], 也较12月龄小尾寒羊背最长肌平均肌纤维直径 (33.25μm) 细[8]。试验结果表明, 该两种杂交组合羔羊肌纤维直径较细, 嫩度高。DMF3和DHF3经过育肥使肌间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增多, 增加可口性。

3 小结

(1) 对DMF3和DHF3两杂交组合羔羊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蛋白含量高均在20%以上, 肌间脂肪含量适中, 多汁性好, 肌纤维直径小, 嫩度高, 脂肪酸和矿物质种类多, 同时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种类齐全。两杂交组合羔羊营养成分较接近, DMF3脂肪酸含量均较DHF3高, 而DHF3氨基酸含量较DMF3高, 除了赖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外。动物体蛋白质和氨基酸接近人体, 特别是羔羊肉, 肉质细嫩, 食后易消化易吸收, 是食药两用的保健肉品。

(2) 通过测定结果看, 无角陶赛特羊对当地绵羊品种 (蒙系羊和小尾寒羊) 在肉品质方面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提高了杂交后代羊肉营养品质。因此, 建议当地深入开展该品种杂交改良工作, 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短期育肥, 提高羊肉产量和品质, 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参考文献

[1]赵有璋, 李发弟, 张子军, 等.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培育研究报告[J].中国草食动物, 2006, 26 (3) :3-10.

[2]王志琴.巴里坤羊肉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 2002 (1) :48-49.

[3]吴伟, 孙飞舟, 胡勇军, 等.百日龄羔羊肉肉质分析测定[J].中国草食动物, 2000, 2 (2) :32-33.

[4]姚树清, 阎奋民, 游稚芳, 等.杂种肉羔产肉性能及肉品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养羊, 1994 (3) :39-43.

[5]蒋福虎, 冯旭芳, 李蒙召.羊肉肌纤维生长规律的观察[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6 (4) :386-388.

[6]冯涛.优质肉用羔羊集约化肥育方法和效果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4.

[7]王杰, 王永, 欧阳熙, 等.藏山羊肉的品质研究[J].四川草原, 2000 (2) :50-54.

鲁西黄牛不同杂交改良组合试验效果 篇7

1生长发育测量结果及分析

1.1出生时的体重、体尺测量结果与分析

以公母平均体重、体尺比较,出生时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初生重以利鲁为最大,利鲁次之。以公牛为例进行比较,利鲁比鲁西牛大7.45kg,差异均为显著(P<0.05);利鲁比鲁西牛大5.96kg,差异不显著(P>0.05);安蒙比蒙山牛大3.03kg,差异不显著(P>0.05)。体尺方面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牛及对照组出生时的体高、胸深、胸围、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安格斯牛作为杂交父本,初生时提高幅度不甚明显,不会造成难产,虽然是其一大优点,但与当地群众所要求的大体型相勃,初时难以接受。

1.2 6月龄时的体重、体尺测量结果与分析

以公牛平均体重、体尺比较,6月龄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鲁西黄牛、蒙山牛)相比分析,体重以利鲁为最大,利鲁次之;安蒙在试验组体重最小,但与对照组的蒙山牛相比则高25.88kg,差异显著(P<0.05)。体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对比分析表明,以安格斯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其杂交优势在6月龄时尚未明显显现,见图1。分析原因一方面安格斯属于中等体型,出生重小,前期发育不会大幅度提高;二是母本品种的泌乳能力不强对所有杂交犊牛生长发育都产生不利影响

1.3 12月龄时的体重、体尺测量结果与分析

试验组及对照组后代牛(312头)12月龄时的体重、体尺测量结果见表5。以公牛平均体重、体尺比较,12月龄各试验组与对照,体重以利鲁牛体重较大;利鲁比鲁西牛提高28.24kg,差异显著(P<0.05);安蒙比蒙山牛提高58.16kg,差异极显著(P<O.01)。体尺方面,体高各组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胸围及其他体尺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安蒙比蒙山牛腰角宽提高11.99cm,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通过杂交蒙山牛(公牛)尖尻缺陷有明显改善,见图2。

1.4增重测定结果及分析

不同杂交组合与对照组不同生长阶段的日增重测量结果见图3。

不同阶段日增重比较见图4。

从图3、图4两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以安蒙试验组提高幅度较大,试验过程均在40%以上,最高达到50.92%。虽然绝对增重值没有利鲁组高,但相对提高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鲁西黄牛本来就是大型黄牛,采用中型肉牛难以收到十分明显效果,而蒙山牛原来被称之为“小疙瘩牛”,本来体型较小,安格斯对其杂交收到效果明显不难理解

从个杂交组合与对照组牛的出生到24月龄的累积生长曲线(图3)可得,出生到6月龄时的累积生长曲线的斜率相当,在前6个月内由于犊牛能吃到足够的母乳,生长强度相差很小。6~18月龄,体重的增加强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断奶的影响,以及饲养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鲁西黄牛的生长强度明显比其他杂交牛的小。18月龄以后,各组之间的生长强度虽然很相近,但绝对值明显拉开。说明试验组杂交牛的24月以内的育肥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利鲁试验组较对照组优势明显。杂交后代体型增大,背腰平直,深躯较长,四肢粗壮,体躯宽深高大,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肌肉发达,胸廓发达,呈圆筒状,臀部宽平,对鲁西黄牛及蒙山牛后躯瘦削缺陷得到很大改进。

2牛肉质量分析

色泽:肌肉呈肉红色,颜色鲜艳。脂肪白色。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牛肉比较,差异均不甚明显,鲁西黄牛在大理石花纹方面优势不突出。嫩度和适口性:煮熟和烹调后,经品尝嫩度和适口性均好,但仍以鲁西黄牛牛肉香味最浓,风味尤佳,安蒙杂交牛比蒙山牛牛肉质量有所提高。从试验结果看,无论杂交牛,还是蒙山牛、鲁西黄牛的牛肉,质量均上乘。分析原因,一是品种作用,蒙山牛和鲁西黄牛的肉质本来就好,在杂交过程中充分遗传了优秀基因;二是安格斯是国际著名优质肉牛品,提高牛肉质量无容置疑。研究结果显示,利鲁杂交和安蒙杂交均不如利鲁杂交优势明显,利鲁杂交无论在出生重、生长发育和屠宰测定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最终体重高于其他杂交组合。

3展望

不同杂交组合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在陇西田源公司进行, 试验时间为2012年9月—2015年11月。

1.2 试验羔羊的选择和分组

选择3月龄左右 (自然断奶) 、健康无病的无角陶赛特 (♂) ×小尾寒羊 (♀) 杂交一代 (简称陶寒F1) 、陶寒 (♀) ×特克赛尔 (♂) 杂交二代 (简称特陶寒F2) 和小尾寒羊各30只, 按体重对等原则分为陶寒组、特陶寒组和小尾寒羊对照组。

1.3 饲养管理

试验羔羊采取全舍饲的方法进行短期育肥, 为了减少冬季羔羊能量消耗, 在暖棚羊舍中饲喂。精料每天分2次定时定量饲喂, 每日06∶30和19∶30饲喂, 粗饲料为全贮玉米和苜蓿干草, 每天分3次饲喂, 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

1.4 测定项目

试验期内记录每天每只羊的投料量和剩料量, 分前后2次于7∶00空腹测定试验羔羊育肥始重和末重。为了减少试验误差, 称重时尽量使用同一杆秤和同一个人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育肥羔羊体重数据统计

由表1可知, 育肥末重和育肥期内总增重特陶寒组均显著高于陶寒组 (P<0.05) ;育肥全期特陶寒组、陶寒组、小尾寒羊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50 g、233 g、197 g,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0.05) 。每千克增重消耗精料以小尾寒羊对照组较高, 为3.85 kg, 陶寒组为2.95 kg, 特陶寒组2.65 kg。

2.2 育肥羔羊体尺数据统计

由表2可知, 育肥开始特陶寒F2组在体长、胸围和管围上均显著高于陶寒F1、小尾寒羊对照组 (P<0.05) , 但在体高上3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育肥末特陶寒组、陶寒组、小尾寒羊对照组在体长、胸围、管围上差异显著 (P<0.05) , 前者高于后两者;但在体高上, 小尾寒羊组显著高于陶寒组 (P<0.05) 。

3 讨论与结论

只、kg、kg/只、g、kg

只、cm、kg

通过试验, 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和特克赛尔的杂交效果已相当明显, 在暖棚式舍饲条件下, 特陶寒组的初生重、3月龄重、6月龄重依次为:4.5 kg、28.36 kg、60 kg。陶寒组的初生重、3月龄重、6月龄重依次为4.2 kg、23 kg、55 kg, 特陶寒分别比小尾寒羊高组0.7 kg、11.11 kg和25 kg, 杂交优势明显。在整个试验期内, 特陶寒组羔羊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对照组 (P<0.01) , 高于陶寒组。

本试验结果显示, 在增重方面, 育肥末重、期内总增重、平均日增重3项指标特陶寒组均显著高于陶寒组、小尾寒羊对照组 (P<0.05) ;精料转化率陶寒组、特陶寒组均高于小尾寒羊对照组, 特陶寒组最高。在体尺指标方面, 育肥始末特陶寒组在体长、胸围和管围上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对照组 (P<0.05) , 但育肥末期小尾寒羊对照组体高显著高于特陶寒组。另外, 通过外貌观测, 发现特陶寒组骨骼健壮, 胸围较大, 体型呈圆桶状, 具有良好肉用体型;说明以陶寒为母本, 特克赛尔为父本, 其杂交后代各项生产性能均优于小尾寒羊, 很好的继承了其父本优良的肉用性能和其母本陶寒体格高大的特点, 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育肥的结果表明, 在舍饲育肥的条件下, 利用特、陶、寒杂交改良, 杂交优势明显;特陶寒组与小尾寒羊对照组相比, 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利霞, 曹富文, 管生栋.不同杂交组合三月龄羔羊生长及肉用性能分析.甘肃畜牧兽医, 2015 (10) :35-37.

[2]王俊贤.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的生产性能测定.畜牧兽医杂志, 2012 (03) :15.

[3]王金文, 赵红波.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育肥试验.中国畜牧杂, 2005 (05) :47.

不同杂交组合 篇9

关键词:波尔山羊,萨能山羊,黄淮山羊,杂交组合,生长性能

经济杂交是利用不同品种间的互补效应, 通过杂交生产杂种供经济利用, 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亲本种群平均值, 表现为杂种优势, 已成为现代畜牧生产的主要方式。据美国农业部统计, 羔羊肉生产收入的增加, 15%为个体生产性能提高的结果, 25%为母羊多胎的结果, 而30%~60%则来为济杂交的结果。在我国主要省区的羊肉生产中, 主要是利用地方品种, 其次是对地方品种杂交改良[1,2,3]。前者产肉性能不高;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体产肉性能, 但不恰当的改良方式也导致地方品种的一些优良性状基因逐渐丧失[4]。现代杂种优势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 并非凡是杂种都有杂种优势, 杂种的优势及其优势潜力取决于杂交亲本的选择、选育和杂交组合是否得当[5]。

该项目从杂种优势理论出发, 依据波尔、萨能和黄淮3个品种山羊的优秀性状特点, 在选育良种的基础上优选亲本, 开展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 旨在筛选高效的肉山羊经济杂交组合, 为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合肥市肥东县博大波尔山羊种羊场。

1.1 试验品种

试验羊与杂交组合:波尔、萨能、黄淮山羊3个品种, 均经品种选育, 健康, 母羊经产, 无繁殖障碍。以波尔山羊为父本与黄淮山羊进行杂交, 至F3代 (简称波黄F1、F2、F3) ;以萨能山羊为第一父本, 与黄淮山羊杂交 (简称萨黄) , 以波尔山羊为第二父本, 再与萨黄杂种母羊杂交 (简称波萨黄) ;以黄淮山羊纯繁作为对照 (简称黄黄) 。

1.2 试验方法

配种:秋季自然发情, 人工辅助配种。

饲养管理:舍饲按常规程序免疫接种和驱虫;保障清洁饮水。日粮:包括青绿饲草 (或青贮) 、干草和精料, 参考《NRC奶牛营养需要》标准配制和供给。羔羊饲养:0~60日龄为哺乳期, 哺乳加补饲;61日龄起断奶, 转入育成或育肥期, 饲喂粗精料全混合日粮[6]。

1.3 测定项目

计算产羔率、羔羊初生重、羔羊成活率、羔羊生长发育性能 (体重与体尺) 、羔羊产肉性能 (胴体重、屠宰率等) 。数据结果用SAS 9.0软件和EXCEL程序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组合的产羔率与哺乳期羔羊成活率

由表1可以看出, 产羔率:黄黄>波黄F1>萨黄>波萨黄>波黄F2>波黄F3。其中, 波黄F1、萨黄和波萨黄组合的产羔率与黄淮山羊纯繁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而波黄F2和波黄F3与黄淮山羊纯繁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结果表明, 黄淮山羊杂交后繁殖力下降;波黄级羔羊随着杂交代数增加, 产羔率下降。哺乳期羔羊成活率:波萨黄>萨黄>波黄F2>波黄F3>波黄F1>黄黄。其中, 波萨黄组合与黄淮山羊纯繁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 杂交羊在生活力方面具有杂种优势;波萨黄组合哺乳期羔羊成活率高, 可能是由于该组合具备萨能奶山羊的高泌乳性能, 使哺乳期羔羊能充分获得母乳营养所致。

(头)

2.2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体重增长情况

由表2、表3可以看出, 无论采用何种杂交组合, 杂种羔羊各年龄阶段的体重和日增重均比黄淮山羊高, 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波黄二元杂交羔羊的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萨黄二元杂交羊;波黄级羔羊随着杂交代数增加, 杂种羔羊的体重和日增重增加。结果表明, 波尔山羊作为父本或终端父本在肉山羊经济杂交中比萨能山羊更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 且波尔山羊血缘比例越大, 羔羊生长势越大。波萨黄三元杂交羊具有极高的生长势, 杂种羔羊各年龄阶段的体重和日增重介于波黄F2和波黄F3代羊之间。

3 结论

(1) 该项目建立了不同的肉山羊经济杂交组合, 并对繁殖和生长性能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 波萨黄三元杂交和波黄F2杂交生产效能最高。

(2) 波萨黄三元杂交组合的主要生产性能参数为:父母代种母羊 (萨黄羊) 产羔率为206.5%;而对于商品代羔羊, 其平均出生重为3.07 kg, 8月龄平均体重为33.60 kg, 哺乳期成活率97.8%, 分别比黄淮山羊提高37.1%、73.1%和11.8%。

(3) 波黄F2杂交组合的主要生产性能技术参数为:父母代种母羊 (波黄F1) 产羔率为213.3%;对商品代羔羊, 其平均出生重为2.86 kg, 8月龄平均体重为32.24 kg, 哺乳期成活率93.0%, 分别比黄淮山羊提高27.7%、66.3%和7.0%。

参考文献

[1]张明国, 葛盛军, 金海平.不同品种山羊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 2007, 34 (3) :29-30.

[2]杜俊成, 郭长义.波尔山羊杂交组合筛选探讨[J].中国草食动物, 2005, 25 (3) :48-50.

[3]刘贞德.不同山羊杂交组合增重效果比较[J].贵州畜牧兽医, 2005, 29 (3) :8.

[4]曹育明, 丛永博.不同杂交组合母羊繁殖性能的观察[J].畜禽业, 2004 (7) :44.

[5]赵士湘.山羊不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测定[J].浙江畜牧兽医, 2003, 28 (3) :3-5.

不同杂交组合 篇10

张振华

“T优15”水稻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一、特征特性

植株矮壮,株高91.7厘米,株型较紧凑,剑叶窄长挺直,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根系发达,生长稳健,后期落色好。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22.5万~22.8万,成穗率68%左右,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20.6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4.4克,谷粒长椭圆形,饱满度好。糙米率81.7%,精米率73.6%,整精米率52.6%,粒长6.2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92%,垩白度11.7%,透明度1级,碱消值6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4%,蛋白质含量11.2%。营养价值高,米饭适口性好,因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还可用于生产米粉及米制食品加工原料。叶瘟和穗颈瘟发病少,抗自叶枯病,苗期及抽穗扬花期耐寒能力强。

二、栽培技术要点

T优15系大穗与穗粒兼顾型杂交早稻组合,具有感温性较强,生育特性稳定,前期长热旺,分蘖力较强,中、后期生长稳健,强实率高,成熟落色好,籽粒充实度好等特点。在栽培上应适时早播、早插、早收,总的原则是:前期主攻低位分蘖,提高成穗率,中、后期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协调好碳氮代谢,防止后期营养不足而导致功能叶和根系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确保高产稳产。

珍贵农家甜瓜品种——亭林雪瓜

朱彩华

“亭林雪瓜”是七海市金山区亭林、朱行一带的珍贵农家甜瓜品种,也是上海四大名瓜之一。

特征特性

瓜高圆形,瓜皮乳白色,有棱沟10条。瓜肉绿白色,肉厚2.1厘米,细嫩香甜、松脆可口,中心糖含量13.4%,品质极佳。孙蔓结瓜,结瓜力强,单株结瓜数可达10个以上,单瓜重450克左右,最大瓜重可达600克。全生育期90~95天,成熟期为25~27天。

栽培技术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杂交试验02-03

杂交水稻02-03

杂交桑种子02-03

杂交手术02-03

杂交辣椒02-03

杂交繁育02-03

教育真谛02-03

杂交早稻02-03

配套杂交02-03

原位杂交02-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杂交试验 下一篇:杂交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