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

关键词: 妇科病 普查 体检 疾病谱

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精选6篇)

篇1: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

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

1、全面询问有关情况,包括月经史、孕产史、既往史、计划生育措施、目前妇科症状等,做好登记工作,详细记录联系方式。

2、内外生殖器检查:按照妇科检查常规对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各部进行检查,除双合诊检查外,必要时做三合诊检查,取分泌物做白带化验筛查。

3、阴道镜检查:可疑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或宫颈癌者,可行宫颈液基脱落细胞检测:采用特制的细胞采集器直接插入宫颈管内围绕子宫颈顺时针方向旋转5周,然后将采集器直接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收集瓶中。

4、乳房检查:红外线乳透

5、作出诊断和处理意见:对普查中发现的问题,落实诊疗计划,确定进一步的诊治方案。对普查中不能确诊或治疗的病例,应落实好病人的转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6、健康教育指导:在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开展卫生保健和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提高防治疾病的效果,同时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7、做好登记和资料统计工作,认真积累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逐年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防治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8、随访工作是通过各种方式与病人取得联系,了解治疗结果和转诊后上级医院诊断和治疗结果,做好随访登记。

篇2: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

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扎实做好我市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落到实处,通过调研,本文拟从分析我市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情况入手,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对策。

一、背景及其意义

2008年人民网与全国妇联等共同发起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十大期待”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女性公民每年享受一次免费妇科检查”。2009年2月1日,全国妇联在厦门市召开妇幼保健专家座谈会,会议强调,要从广大妇女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使广大妇女获得真正实惠、普遍实惠和长期实惠。2月10日,全国妇联和卫生部领导再次共同就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防治工作进行研讨。会后,全国妇联上报了“关于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乳腺癌和宫颈癌普查工作的调研报告及有关建议”的报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这16个字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妇女的关怀。

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其死亡率排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杀手,我国每年妇女新发宫颈癌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患者明显趋向年轻化。进行妇科检查,有利于妇科常见病的防治,通过定期的妇女病普查,能及时发现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早进行防治。同时,也有利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治,许多妇科恶性肿瘤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了中晚期,如果能及时发现,如宫颈癌、乳腺癌等早期发现的治愈率达100%。在我国,妇女两癌早期治疗费用约1-2万元,晚期则高达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也难以挽救生命。因此,在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妇女已有定期进行妇科疾病检查的各种形式的制度保障,在农村少部分妇女中虽已进行了“两癌”筛查,但多数农村妇女从未接受过这项检查。令人高兴的是,湖南省已于2007年率先建立了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制度,对农村已婚妇女每三年进行一次普查普治。这些都为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有益的经验。

二、我市目前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基本情况

关注民生,关注农民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关注农村妇女的健康,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和《湖南省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工作方案》,加强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在市卫生局、市妇联的组织领导下,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资助的全市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于4月22日正式启动。共投入普查资金18万元,截止去年6月29日对全市21个乡镇(宜阳镇、松柏镇、白沙镇、官岭镇、洋泉镇、柏坊镇、荫田镇、盐湖镇、罗桥镇、新河镇、板桥镇、三角塘镇、烟洲镇、西岭镇、胜桥乡、庙前乡、宜潭乡、兰江乡、蓬塘乡、大堡乡、江河乡)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共普查妇女25066人,发病10470人,发病率为41.76%,其中慢性宫颈炎发病7346人,占发病人数的70.16%;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470人,占发病人数的4.49%;乳腺炎2504人,占发病人数的23.92%;发现癌前病变14人,占总检人数的55.85/10万;已确诊为癌变的4人(罗桥刘满凤、尹桂丁,白沙熊友云,板桥李相桂),占总检人数的15.95/10万。

2009年,市妇联与市老科协门诊部联合主办的“关爱农村妇女行动”——农村妇女免费体检活动,计划在今年3月—12月其间,每天深入一至两个村,对全市的农村妇女进行全面体检,同时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以提高农村妇女的防病、治病意识,帮助她们做好自我保健。现在这项活动已在大堡乡启动,普查项目包括妇女常见病、内科、外科、b超等,经测算普查成本费用至少为30元/人,这些费用全部是由市老科协门诊部买单。经过半个月的普查,这次大堡乡已参加免费体检活动的育龄妇女1320人,查出患有妇科病总人数553人,发病率为41.89%,其中慢性宫颈炎391人,占发病人数的70.71%;乳腺炎128人,占到普查人数的23.15%。

从两年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妇女患妇科疾病的比例较高,患病情况严重,在农

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检查迫在眉睫,很有必要。

三、开展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作法及成效

1、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一是组织宣传。召开全市妇女病普查普治动员大会,各乡镇分管卫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妇联主席、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明确责任,落实要求。各乡镇在普查组检查前三天,以乡镇为单位都召开

了动员大会,参加的人员有北京专家、督查组人员、市妇联负责人、各村书记、妇女主任、乡村医生。二是媒体宣传。通过新闻和制作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对各层次召开的会议和现场普查的实况在电视黄金时段播放。三是通过《**报》和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四是走村入户宣传。通过每普查一位妇女补助0.5元给乡村医生的激励措施,鼓励乡村医生,下组摸底造册,并发放宣传单。

2、周密部署普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卫生的正县(市)级干部任组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政府办分管卫生工作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妇联等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妇幼保健院,由妇幼保健院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妇女病普查普治责任状,卫生局成立了督查和技术指导小组。普查普治结束后,市政府组织了考核验收,对工作不力,普查普治目标未能完成的乡镇,根据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对圆满完成任务的乡镇,予以表彰鼓励。

3、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对所有普查普治对象都填写了相关卡(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资料,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负责保管,各乡镇卫生院要填写《**市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报表》,于普查结束后报市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对每个乡镇普查普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把上级所检测的报告及时反馈到各乡镇,由各乡镇通知被检查者,拿到所检查的报告单,确保检测结果的应用。

4、多渠道保障经费。对农村妇女病普查实行免费,所需一次性医疗耗材由市财政补助10万元,对体检发现有一般生殖道炎症所需做海极星治疗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门诊统筹基金中给予50元补偿,患妇女病需住院治疗的按规定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统筹基金中报销。

5、确保普查实际效果。普查普治工作从组织、宣传发动、到普查普治全过程,运行十分健康,大多数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了普查及健康教育的好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的妇女通过宣讲卫生常识,才知道如何预防妇科疾病,才意识到平时自我卫生保健的重要性;有的通过检查才知道自己患病,才开始治疗。2008年查出的发病妇女中有4007人通过了海极星聚焦治疗,治疗占发病人数的38.27%;dna检测819人,占发病人数的7.82%;取活组织检查465人,占发病人数的4.44%。2009年查出的发病妇女中有277人通过了各种治疗,宣传与检查治疗相结合达到了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目的。

四、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宣传发动有的不到位。极个别村干部不够重视,导致宣传发动留有死角,部分边缘村组没有得到通知,宣传资料没有发放到群众手上,使部分在家的妇女同志没有得到及时的普查普治。

2、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妇女病普查虽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妇女所接受,但部分育龄妇女仍然对防止生殖道感染的认识水平低,对生殖道和乳腺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故对普查需求不高,认为有病才治病,忽视预防保健,致使许多妇女的妇科疾病反复治又反复患。部分农村妇女对开展妇女病普查有害羞之感,还有极少数农村妇女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开展农村妇女病普查这是卫生部门“捞钱”,对政府的惠民政策认识不够。

3、定期普查经费很难落实。根据妇女病普查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早期发现危害妇女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为重点的要求,经过卫生部门测算,普查成本费用至少为30元/人,如果全市农村育龄妇女按13万人计算,开展一次普查需经费 390万元。根据省政府办文件规定,农村妇女病普查全部实行免费,所需一次性医疗耗材费用由政府补助,即使每三年定期普查一次,平均每年所需普查费用也要达130万元,单靠政府补助将很难到位。

4、农村妇女健康档案不健全。由于农村20—49岁的女性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已婚妇女很少,致使参加普查对象不多,农村妇女的健康档册建立不健全。

5、家庭贫困患病妇女得不到及时医治。有的即使参加了普查,并查出有异常情况,但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无钱医治,不得不拖着,不能及时治疗或得不到彻底治疗。

五、对策及建议

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妇女病检查,这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心农民,特别是关爱农村妇女健康和家庭和谐的重大举措,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好事应当办好,要落到实处。因此建议: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中,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发动上,力争做到宣传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利用农村妇女相信基层干部这一特性,积极发挥村干部的宣传作用,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力争所有育龄妇女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2、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通过举办《乳腺疾病普查》、《常见妇科疾病的症状及危害》等知识讲座和保健咨询,并利用电视、电台、报刊、墙报等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意识和深入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认识,使她们乐于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在开展普查普治的同时加强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以利提高妇女自我保健能力及采取正确的保健行为。

3、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将普查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将农村妇女病普查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范围,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妇女实施免费妇女病检查,普查经费可采取政府补贴、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的方式解决。对需要进行门诊治疗的实行优惠或低价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纳入新农合医疗大病补助或定额补助范围,对需要做组织学检查的,将标本集中送省妇幼保健院病检,按成本收费。

4、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做好妇女病普查的同时,建议逐步建立“一档一库一册”,即为所有参加体检的妇女填写相关卡(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乡(镇)村建立台帐,形成妇女病预防治疗参考手册。各乡镇要根据上级要求成立相应的妇女病普查普治领导小组,把乡村医生或妇女主任(计生专干)纳入领导小组范围,负责育龄妇女的摸底造册工作。同时明确每一级网络组织的职能、职责,明确承担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为市妇幼保健院。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市、乡、村三级每年要对辖区内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情况、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对患有疾病的妇女进行跟踪追访,督促其抓紧治疗。

5、建立健全贫困妇女社会援助机制。妇女病检查和治疗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在实现妇女病免费普查的政策后,有少数得了严重妇科病的农村妇女,因经济条件差而拖延不治或治疗不彻底,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设立贫困人口妇女病治疗救助基金,尽力为困境妇女提供援助,帮助贫困妇女获得及时治疗。

篇3: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

1 对象与方法

1.1 普查对象

为已婚的在职女教师、在职女后勤工作人员(含聘用临时工)及离退休女职工。

1.2 检查内容

使用超声波诊断仪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回声、子宫内膜厚度及结构;妇科检查生殖道感染情况;双合诊检查子宫附件大小、形状、有无压痛、增厚和包块;宫颈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有无癌细胞,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癌。

1.3 配套措施

(1)建立管理组织,由校领导统一部署,学院及有关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各单位女职工分批体检;(2)利用校医院公改基金,购进超声波诊断仪,并培训有关人员,以提高诊断技术水平;(3)做到优质服务,对受普查女职工建立档案,严格把好检查关;(4)进行跟踪治疗,让普查结果阳性者到指定医院进行相关治疗,并将普查结果逐级上报。

2 结果

2.1 普查率

统计显示,贵州大学南区已婚女教职员工(含聘用临时工及离退休人员)781人,本年度接受普查的人数为394人,普查率为50.4%(394/781),平均年龄42.5(25~77)岁。

2.2 妇科疾病检出情况

本次普查人数为394人,检出患有妇科疾病的人数为243人,检出率为61.7%(243/394);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发现,有4例见退变异型细胞。

2.3 妇科疾病检出种类及其检出率

在本次普查中共检出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宫颈管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11种妇科疾病,其中以宫颈炎最为常见,检出率为38.1%(150/394);然后依次是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及阴道炎,其检出率分别是9.9%、8.6%和7.1%;其他妇科疾病检出率相对较少,仅为7.6%。见表1。

3 讨论

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严峻的工作压力、繁重的家庭负担、独特的生理特点等因素,对妇女的生殖健康产生着种种威胁,常导致一些妇科疾病的发生。为达到“2015年人人享受生殖健康”全球性奋斗目标,保障本校已婚女教职员工的生殖健康,由学校计生办组织。校医院具体负责,有计划有制度地进行了每年一次的妇科疾病普查工作。

3.1 普查率低

本次普查采用超声波诊断技术、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法等手段对我校南区已婚女教职员工的妇科疾病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调查发现,辖区内女职工有781人,到检人数为394人,普查率仅为50.4%,较铁路、厂矿等其他部门低[2,3]。造成普查率较低的原因可能在于:(1)教学、科研或后勤服务工作的任务较重,无法抽出时间到医院接受检查;(2)对每年一次妇科疾病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只要没症状肯定就健康”、“经常冲洗阴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多吃点消炎药就可防治妇科疾病”等;(3)组织力度还不够大,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一些已婚妇女对普查及普查时间不清楚。

3.2 患病率高

本次普查人数为394人,患有妇科疾病人数为243人,检出率为61.7%,较铁路、厂矿等其他部门高[2,3];另外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发现,有4例见退变异型细胞。由此可见,由于高等院校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环境条件的限制,更容易导致高校女职工各种妇科疾病的高发。

3.3 宫颈炎发病率高的原因

在普查出的11种妇科疾病中,以宫颈炎的发病率最高,为38.1%。宫颈炎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宫颈炎2种,以慢性宫颈炎如宫颈糜烂、宫颈肥大、钠氏囊肿等最为多见[1]。宫颈炎的诱发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常见有:(1)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性生活、分娩、流产及刮宫、人工流产等,均可损伤宫颈,导致炎症;(2)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等)、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放线菌及原虫(如滴虫、阿米巴等),均可引起宫颈炎;(3)化学物质: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或将腐蚀性较强的药物片剂或栓剂置入阴道,可造成宫颈炎。由于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若发现有慢性宫颈炎,应先作宫颈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排除早期宫颈癌,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积极给予治疗,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3.4 加强预防妇科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已婚妇女对生活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可直接影响其健康观念、态度和行为,因此,针对已婚妇女开展预防妇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在高校中,已婚女教职员工的文化程度较高,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获取预防妇科疾病的健康知识的时间和途径十分有限。因此,在今后的医务工作中,要加强对已婚妇女妇科疾病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已婚妇女对妇科疾病危害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她们的检查和就医行为;同时,针对已婚妇女对妇科疾病认识的几个常见误区,大力宣传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的正确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淑真.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45-936.

[2]王国荣,杜昭钦,孙艳红.已婚铁路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24(7):434-435.

篇4:乳腺疾病普查特别行动

一般医生会从个人资料、病史、近期病理症状、婚姻史等方面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女性应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问:我最近听朋友说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多少都会出现乳腺的问题,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是肿瘤,而且最近几年总能听到有人患乳腺癌,觉得很可怕。那我应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李晓立主任: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城市职业女性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心理压力增加造成的。乳腺癌自己是不能预测的,但有一些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家族有乳腺癌患者,月经初潮早,闭经晚,未生育、未哺乳、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有乳腺良性疾病等。

早期发现乳腺癌主要靠自我检查,应每月月经后第7到10天做一次自我检查,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做一次体验,早期乳腺癌90%以上可长期生存,因此,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女性的乳房美丽却脆弱,有关部门统计,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占成年女性的48%以上,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有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其中乳腺癌危害最大,不仅可导致乳房的损毁,夺走女性的美丽和健康,更能夺走女性的生命,不可等闲视之。

女性日常可对乳房定期自检。首先应选择光线充足的场所,面对镜子,充分暴露双乳,注意观察双乳的大小、形态和皮肤有无异变,及乳头位置、乳晕色泽等;使用触诊时,可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检查时对侧五指并拢,用手指指腹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触摸。依次为由内上、内下、外下、外上象限、乳晕中央区,最后触摸同侧腋窝。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

1、乳房肿块 2、乳房疼痛 3、乳头改变(乳头位置抬高偏斜,乳头回缩、皲裂、溃烂等。)4、乳头溢液 5、乳房皮肤异常(皮肤溃疡、红肿、增厚、桔皮样及静脉扩张,乳晕色泽不均、外形不等圆。)

视诊及触诊

问诊后医生会进行视诊和触诊。被检查者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医生会从乳房的对称、皮肤颜色、皮肤质感等方面观察,然后进行触诊。一些女性有时会认为自己的乳房被陌生人按压,会有不适或者疼痛,其实不然。医生会科学地运用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与自检不同的是,医生会从乳房柔韧感、结节感以及疼痛部位、溢液程度考虑患者的情况,再根据这些初步依据,判断患者应该采取的下一步措施。

问:最近我发现左侧乳房乳头上有奶汁一样的液体溢出,用力后会挤出更多,有黄豆粒大小,然后就没了;第二天还能挤出这些液体来,这样的现象已经一个多月了,我觉得这太不正常,请专家指教。

毛一主任:这是明显的乳头溢液现象。所谓的乳头溢液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挤捏乳头时有液体流出的现象。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占乳腺疾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

此外,还要从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双侧还是单侧、单孔还是多孔、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等方面检查乳房的健康状况。根据问题中提到的情况,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检查。

高频钼靶检查

根据触诊情况医生会提示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高频钼靶检查。乳腺钼靶X光摄片被公认为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乳腺钼靶片不同于普通X光片,后者对乳房正常组织与肿块影像的鉴别能力差,而乳腺钼靶片则能精细地记录下乳腺的影像,特别是能捕捉到具有极大诊断意义的微小钙化灶。临床运用证实,它能发现小于5MM的癌肿,可以比临床提前发现乳腺癌。

美国抗癌协会向全世界妇女提议:

1、20-39岁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3年做乳房检查,35岁妇女做一基础乳房钼靶X线摄片;

2、40-49岁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做乳房检查,每1-2年做乳房钼靶X线摄片;

3、50岁以上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做乳房检查和乳房钼靶X线摄片。

问:单位每次给我们做体检在进行乳腺检查时常常是触摸或B超检查,在一次陪朋友在北京五洲女子医院检查时无意中和医生说起我家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医生建议我去拍钼靶。钼靶检查和B超有什么不同?对身体有影响吗?

孙燕院士:通常乳腺检查有多种方式,如触诊、B超、红外线、活检等;但是,医学界广泛认同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式,是乳腺钼靶检查。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技术,它本身不会导致癌症,国际上也公认是十分安全的。

在检查时病人除了可能有轻微疼痛感觉,一般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每次压迫时间很短,但短短几分钟的检查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准备检查之前如果有以前的检查资料应该如实地提供,这样医生会更容易发现潜在的乳腺癌病变。另外,还需要向医生说明乳腺的异常情况、生育史、口服避孕药史、家族乳腺癌史等情况。

手术≠切除乳腺

一系列检查之后,专家会根据检查情况做出诊断结果。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一些女性会马上紧张起来,不但是对手术的惧怕,更是害怕失去女人的焦点——乳房。其实,现代的医疗技术已经能够达到保全乳房的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创保乳术。乳腺微创技术,即应用乳腺导管内窥镜技术、乳腔镜技术,微创开展乳导管瘤及其他乳腺肿瘤诊断与治疗,术后修复与再造手术,尽可能保全乳房的完整。

问:我最近检查出有乳腺增生,医生说如果早来检查早治疗就会好治得多。我现在有些担心,我会不会转化成乳腺癌呢?

孙燕院士: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虽然尚未明确。但患了乳腺增生病以后有相当多的患者重视程度不够,迟迟不就诊或只求缓解乳痛症状,而意识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潜在危险——即少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发生乳腺良性肿瘤或发生恶性病变。针对我国乳腺癌具有发病率增高、年轻化的趋势,以及早期乳腺癌诊治率的增高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提高等现状,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疾病专家们鼓励更多的妇女主动关心自身的乳房健康,积极参加乳腺疾病普查活动,及时接受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乳腺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

权威专家介绍

乳腺疾病专家:

孙 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著名内科肿瘤学家,肿瘤研究所(医院)主任医师。孙燕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开发新抗肿瘤药物,在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进免疫作用,以及淋巴瘤、小细胞瘤和睾丸肿瘤的治疗方面卓有建树,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首长和知名人士的保健,成绩突出。

毛一 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留德乳腺病专家。曾任北大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方面有极高水平。

篇5:东岗街道妇科病普查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更好地满足育龄妇女生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根据《2011年城关区“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区人口局统一安排,我街道按计划组织辖区育龄妇女前往区服务站进行了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收效,现将我街道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开展以来,我街道高度重视,制定《东岗街道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计划》,组织各社区(村)专职副主任召开会议,明确责任、强调方法、确定对象、分配任务,将普查普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按要求将《城关区育龄妇女妇女病普查诊治记录表》发放到每一位参检已婚妇女手中,并通知应检妇女携带身份证做相关检查。三是靠实责任,各村、社区计生专干陪同检查,现场协调普查普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了普查普治工作的完成。四是迅速行动,普查工作自6月份开展,我街道用一个月时间走访统计普查对象,按照“急、难、独、困”人员优先原则,制定出普查对象名单,并分批组织群众前往服务分站就诊。截止目前,我街道接受妇科病普查普治对象

人,目标完成率。本次活动增强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健康防护意识,获得了广大育龄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篇6: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流程

第三

龙场营镇(2011年)

2011年龙场营镇计生服务站双普双查第三季度工作计划 为扎实有效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抓好民生实际工作,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推动我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开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决定》精神,树立人本理念,抓好民生实事,以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创优”工作步伐,全面提高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

二、普查目的对成年妇女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妇科及乳房检查,有利于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加强对常见妇科病的防治;有利于提高避孕节育的有效率;通过大面积普查普治资料分析,还可以为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研资料。

三、普查对象

本着针对年龄在49周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定期系统的妇科检查工作原则,兼顾更、老年期妇女。

四、实施时间及工作指标

第三季度普查时间为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要求完善前二季度的普查普治工作,认真做好资料的归档及随访工作。保证川山、卧牛、安顶、黄金四个村的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普查率达到95%,治疗及转率达85%,建档率达100%。

五、普查内容

普查主要包括妇科病常规普查。普查中应重点普查以下病种: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肥大、输卵管炎。具体内容有以下项目:

1、病史填写:一般项目;妇科病史;婚姻生育史;月经史及白带情况避孕

节育情况;过去病史及手术史;家族史、遗传病史。

2、妇科检查:主要方式有外阴部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检查;三合诊检查。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的检查以确定阴道的清洁度及阴道炎的分类。

4、B超检查:为常规检查内容。膀胱充盈后,检查自宫、卵巢及盆腔的炎症和占位性病变。

六、工作分配

分管领导任组长,计生主任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干、各村村干部为成员,负责协调、组织此项工作。由包村领导督促包村干部通知已婚育龄妇女到计生站普查普治。

七、纪律要求

在普查普治工作中,需要认真做好资料的归档及随访工作,如有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者,按技术服务管理及计生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成立安全管理机构通知 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