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 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在西方国家日渐凸显, 而有些民族矛盾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仍时有发生。大学生在跨地域与民族的求学过程中在促进民族团结、交流各民族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但鉴于现在的广大青年大学生同时又处在一个思想匮乏且个性又较为独立的特殊时代, 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那么, 通过怎样的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就成了关键问题。
2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及内容
2.1 帮助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有一定科学进步的民族观, 它是鉴别民族观正谬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意识, 辨别各类民族思想观念里的错误观点, 当大学生在接触一些民族事务或面临某些民族问题时,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引导当代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并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教育, 促进大学生形成民族观有利于民族和谐、团结,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2.2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涵是如何构筑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民族共同团结、互助、和谐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内容。这可以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识破分裂分子的不轨行径, 促使大学生产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正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民族的起源、分布、文化、语言等方面能给大学生以全方位的认识, 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2.3 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的同时, 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当下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下,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逐渐增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3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教育观的有效途径
3.1 丰富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
丰富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日常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努力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制度规范, 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科学化、时代化、大众化, 促进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与认识。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仍不够深入,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授课的针对性, 把握其实效性, 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思想认识。
3.2 组织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使当代教育更直观、更形象生动。在全国各大高校组织开展以各民族团结进步、反民族分裂的主题活动, 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意识, 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开展鼓励大学生到民族区域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主题活动, 宣传各民族团结繁荣的历史故事,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深切体会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融合,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3.3 结合当今国际情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民族分裂
现如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 互联网大数据正蓬勃发展, 某些利用民众情绪、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的妄图颠覆国家的敌对分子通过互联网大肆编造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的言论并曲解事实。当今大学生既要对国际矛盾和国际形势有所了解, 又要充分认识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性,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辩证观点培养自身辨识和认知能力, 自觉抵制民族分裂分子在我国组织的一切错误思想文化渗透和其他分裂活动。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 在全国各地高校建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专栏平台, 占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高地, 夺取互联网信息时代民族观教育的伟大胜利, 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繁荣复兴做出巨大努力。
4 结语
大学生是一群拥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具有流动性的特殊群体, 在现阶段中国交通极为发达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的情况下, 要求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往往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各大省市, 而本省的学生已经不再占据多数。这些吸收了不同地域丰富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在接收并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以后, 对他们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地看待某些民族矛盾问题, 并恰当地解决某些民族矛盾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地貌复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以后, 一直保持并秉承着多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夙愿。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主要力量, 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 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通过怎样的途径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意义,内容,途径
参考文献
[1] 于涵.浅谈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J].知识经济, 2012 (4) .
相关文章: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02-16
谈爱国主义的新内涵5则范文02-16
浅谈规划馆如何打造高标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02-16
于良心的优秀作文02-16
新特点02-16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02-16
关于加强在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通知的通知02-16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