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作文500字(通用12篇)
篇1:游杜甫草堂作文500字
杜甫草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春日里,这里弥漫着平和与清扬……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亭隐于竹林之中,我一眼便瞧见了它。
一览亭,灰白的瓦片齐齐地铺在深红的亭面上。没有阳光,显得灰蒙蒙的,亭边柳枝摇曳。我不禁笑道:“阴森森的,不会是用来锁妖的吧?”同学们也一边跟着我笑,一边胡编乱造这亭的历史。也是,如此灰暗之景,难免让人有些不正经的联想。
我们进到“锁妖塔”下,里面依然是灰蒙蒙的,我又想说笑,怎想到所有人都沉默着。我看向同学,怎知他们也紧闭着嘴,面色庄严,不肯开口。我将话咽下,静静地参观起来。在我看来,里头不过是些无聊的文物,我却一直莫名沉默着不敢打闹。
过了一会儿,终于出来了,我跳出来长吸一口气,好象脖子里一直卡着的鱼刺终于咽下了。我回望一览亭,心中叹道:又不是活物,为何有这样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或是它自有的高贵,或是人们心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重爱惜……
太阳出来了,洒在一览亭上,那一刹,仿佛放大镜聚焦一般,亮得有些刺眼。我睁开眼,亭面的深红变为大红,瓦片洁白得发亮,一切都缓和下来,空气里漫着平和的暖风!
我望向亭尖,针一般的亭尖明亮得耀眼,那一刻真的――好美!
一览亭的灰暗源于它的冷漠,而那一刹的光亮,却又让它美丽。清明草堂踏春,我发现了一览亭的美,在灰暗的反衬下,它也许更美!
篇2:游杜甫草堂作文500字
河边柳条上的柳叶好似一块块碧玉,小巧玲珑,绿得亮眼。成千上万的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绿色丝带,怪不得古人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阵微风吹来,满树的柳条随风摇摆,好像柳树姑娘在跳欢乐的舞蹈。两只金灿灿的黄鹂眨眼间就欢天喜地地飞到柳枝上,它们一会儿站在柳树最顶端,眺望着远方,好似很想看看远方的美景;一会儿站在枝枝上唱歌,时而高歌,时儿浅唱,那歌声真动听;一会儿又抓着柳条,眉飞色舞地荡起秋千来。一行洁白如玉的白露从天空飞过,它们一会儿变成“一”字形,一会儿变成“大”字形,一会儿又变成了“个”字形,好像一位位魔术师。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
正当我陶醉在这美景的时候,小河“哗啦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走进草堂,站在窗前,连绵起伏的西岭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是给西岭披上了一件好看的白色毛衣,给绿油油的大山戴上了一顶白色帽子。岸边停着许多船只,哦!原来它们是从远方东吴来的,看着这些棕色的船只,让人不禁的想到远方的家乡。
篇3:游杜甫草堂作文400字
草堂,顾名思义,是指用茅草作屋顶修建的简陋房屋。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多在茅草屋栖息度日,其所寓居之所,后人建“杜甫草堂”以为纪念。
如今的草堂全然不是“床床屋漏无干处,两脚如麻未断绝”,“鸟枪换炮”的圣堂,不但楠木参天,竹溪相映,而且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从正门开始,以此建了大庙、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原先的草堂反被“喧宾夺主”,成为了陪衬的茅屋,看起来怎样也经得起八级大风的折腾。杜甫他老人家也不要担心“卷起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罩长林梢,下者漂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扔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蓊蓊郁郁,古树参天,流水蜿蜒,小桥横卧,好一派田园风光,和比战乱蹂躏的长安。洛阳相比,这儿简直是个世外桃园。
伫立堂前的一段碑文前,杜甫的生平一目了然:
杜甫,安史之乱后于公元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拱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篇4:游杜甫草堂作文
走进草堂,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期间。石子铺成的小路通向远方,小路两边植被旺盛,有高大挺拔的楠木、青翠无比的绵竹等,真是诗一般的环境!难怪诗人能诗兴大发,和这儿的环境一定有关。
我们首先来到了浣花祠,这是当年冀国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抗击叛乱,建立了这个祠堂。
转过祠堂,便是杜诗刻廊。历代下来,有许多大文豪与名人在此写了许多怀念杜甫的诗。人们便将字刻在木板上纪念,故称为诗廊。
绕过诗廊,便是茅屋故居了。只见故居的前面是一潭清澈的溪水,旁边还有茂盛的杜鹃花,古木和古桥相映成晖,让人不禁羡慕起诗人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转过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墙,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顶的屋子,简陋无比。进入其中,发现墙体已经十分破旧,仅残存墙垣。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中间则是一个小厅,总面积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还有摇摇欲坠之感……哪里还谈得上诗意?和刚进来时的舒适感无法比拟。大诗人就在这陋室里写出了那么多旷世之作,不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简朴。我深深被震撼了!
篇5:游杜甫草堂作文
我们从北门进去的,首先到了杜甫的故居,看到了几间草房子,那时候的客厅很小,还有两间卧室和一间书房,看到杜甫的茅屋,我想起了爸爸今天早上教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还知道“安得广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妈妈告诉我是因为杜甫家的房子太小了,他希望天下的每一个穷人都能有一间大房子。我在杜甫的屋子里东张西望的瞧,我是在看风吹走茅草后留下的洞,可是洞已经被修好了。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大雅堂,在那里我看见了其他诗人写的诗,有陈子昂,李白,陆游等等,最后我们还去了万佛楼。
篇6:游杜甫草堂有感精选作文
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我看见坐落了几重整齐的建筑,顺路前行看到的第一座是一个宽阔的大厅,大门上面印着两个大字“大廨”。我不解地问同行的爸爸,爸爸告诉我大廨就是古时候官署的意思,杜甫曾经在成都做过一个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草堂第一重建筑取名“大廨”。大厅中央有一尊杜甫的雕像,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神情凝重地眺望远方,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走过诗史堂,经过柴门,我来到了最后一重建筑——工部祠。门前有一副对联引起我的疑问,“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我问爸爸:“人日是什么?”“人日是人类的生日,在正月初七这天,是源于中国神话传说的古老节日,正是因为这幅对联,于是有了每年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的习俗”。进到屋里,我看见三尊塑像,正中央是杜甫,两边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咦,为什么两个宋代诗人会和唐代诗人供奉在一起呢?”我暗自问到。这时两边的对联告诉了我答案,“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原来两位宋代诗人深受杜甫的影响,他们和杜甫一样,都在成都生活了很多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和杜甫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大家把他们三位供奉在了一起。
六年级:钟云天
今天,我特地来到位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准备和这位唐代大诗人来一场“心灵对话”。一进大门,闻着清新的空气,听到飘来的阵阵古乐,让人瞬间心肺舒畅,我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顺路往前走,来到了第二个建筑“诗史堂”,爸爸告诉我这是后人为了纪念杜甫留下2400多首传世千年的诗歌而修建的。这里有很多着名的人士留下了许多对联来表达对杜甫的敬意。其中一副郭沫若的对联我印象最深“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多么伟大的诗人啊,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为人民着想,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篇7:导游词 记杜甫草堂游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浣花溪边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诗史堂内悬挂备受人们称道的书法潇洒的对联。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那忧国与忧民的深沉情怀积淀在他如浩瀚长河般的诗史中。
在杜甫的诗史长河中,流传到今的有1400余首,另有散文和赋2O多篇,并有《杜工部集》传世。诗中多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沧桑坎坷的一生。
如今,追忆杜甫的热潮出现在课本和网络中,“杜甫很忙”。杜甫很忙的一天是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是吃着快餐的,是穿着运动打篮球的,是坐在桌前切西瓜的„„
从中学课本中衍生出的杜甫很忙现象,多是学生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有悖于尊重传统文化和维护杜甫诗人形象。不过在此现象中,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杜甫身上,不禁思考历史上真正的“诗圣”杜甫到底在忙什么?
三十五岁以前的杜甫忙于写诗和漫游,7岁已然能咏凤凰诗。20岁开始漫游吴越,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
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忙于写诗和仕途。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忙于写诗和为官。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他眼中所见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忙于写诗和西南飘泊。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他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篇8:杜甫草堂作文600字
这个时候参观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有很多旅游团带着小孩子来。厅的正中陈放着一尊杜甫胸像,以写实手法,通过塑像微蹙的眉宇,深沉的目光,以及冷峻的嘴角,准确而凝炼地刻划出诗人忧虑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拳拳赤子之心。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上联指杜甫寓居成都的草堂永远存留于后世,受人瞻拜;下联则是指杜甫作为诗圣昭著千秋万代,永受人们的尊崇。
转了转,两眼发困,索性三人坐在草厅子小眯一会儿。终于见到了书中所言的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据说这是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
茅屋是典型的川西民居,穿斗式结构,以茅草盖顶。中间是堂屋,左右是卧室,东面是厨房。整座建筑简朴而自然,大气而典雅。
篇9:杜甫草堂的作文300字
啊!这里真像大自然。首先我们去了唐代遗迹,那里有他们用的排水道,碗,水桶等等许多用品。
下一个地方是杜甫的家,里面有杜甫的书桌,床,客厅等,让我感觉杜甫的日子是很好了吧,不像有的人没钱没家。
我们还去了关于 杜甫的一些地方,比如雕像,还是人们精心雕刻的,说明杜甫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在看看杜甫的字,写的非常好,没有一个能写过杜甫的字吧,说明杜甫小时十分爱学习,并且,自己还当过官。
最后我们坐了观光车,在园子里绕了一圈,看到了我们许多没看到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十分的开心。
篇10:杜甫草堂游记作文800字
大家知道杜甫是谁吗?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十分崇拜他。我之所以崇拜他,并不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诗,而是因为他忧国忧民,上思报效国家,下忧百姓疾苦,即使在屋漏衾寒之际,心心念念的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这列“小火车”随着人群进入了草堂。依次穿过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便来到了杜甫住的房子——茅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的草堂,不见杜甫身影,也不见迎客的繁花,只有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子小路,无声地凝视来往的游人。游人如织,或满脸含笑,自拍留念打卡;或一脸凝重,眉头紧锁,轻轻抚摸这里的一草一木,碑石题字;最惹眼的是我们这些从广州远道而来的小学生,静静地立在茅屋前,专注地听老师追溯草堂过往,杜甫晚年人生历程。
据说,安史之乱余波平息后,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后,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住进了茅屋。我不禁仔细端详茅屋。茅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破烂——屋顶上的几块茅草不知飞到了哪去,发黄的墙壁被划破了,露出了条条竹子。屋子里面,也是一片冷清。唯一的优势是,屋子里还是挺大的。
时光倒回到风雨飘摇时的唐朝,在八月的一个深秋,狂风怒号,刮走了屋顶上的几层茅草。茅草到处乱飞,有的掉进了池塘,有的挂上了柳梢。一群儿童将茅草抢走了,杜甫因为年迈了追不上,倚着竹杖独自叹息。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雨,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妻儿又饿又冷,唯一可以御寒的是一床盖了多年的布衾,又冷又硬的被子,早就被孩子蹬破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可真是凄苦啊!可是即使这样,他仍不忘忧心天下寒士,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怪不得人们叫他“诗圣”!
凉风拂面,打断了这场时空穿梭之旅。我心弦微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晨!漫步草堂翠幕荫,鸣蝉尽,群雁绮霞中。
篇11:杜甫草堂游记作文800字
坐高铁和飞机到成都后,游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三个地方。其中,杜甫草堂让我的感受最深,决定写出来了。
我们进去杜甫草堂后,先看到一个很大的坑,里面有很多东西。导游阿姨详细的介绍了那坑的历史,说那原来是当年杜甫生活的村落的遗址。从挖掘的村落的遗址可以看到当年所谓盛唐时期人们生活状况,也可以想象出当年杜甫落难时生活的窘迫。当然也就不难想到杜甫为何能在这里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千古名篇了。在遗址的展馆里面,陈列了很多历史资料,还有许多文物,比如镜子、棋子、碗等等,这些都很破旧,都快看不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去看杜甫的茅屋。到了那里,我发现那草屋很新,不像破旧的样子。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山寨版的茅屋。导游阿姨说由于杜甫后来走了,草屋年久失修,已经倒塌了,这是按照杜甫后来书里写的造的。旁边还有课很高很高的树,我努力拍下照,但是它太高了,我怎么拍都拍不下来,我想这是否是因为杜甫的伟大,滋养了这些树木呢?
最后,就是去看杜甫的雕像了。这尊雕像是一个清癯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眼睛闭着,好像在孕育着笔底波澜。这个塑像太有韵意了,世纪商都复当年在成都飘零之时,只有四十多岁,我想雕塑家之所以将他塑造得如此年老,主要是为了体现生活对杜甫的磨难。旁边还有很多诗人的资料,比如李白、屈原、杜牧等。这些伟大的诗人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参观结束了,我走出大门,心里还在回想刚才的情景。这次杜甫故居之旅,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和文化。我尤其欣赏杜甫的胸襟和文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游杜甫草堂,追古思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已逝,浩气长存。缅怀先贤,我不由的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无忧无虑,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让我们的人生无愧于这美好的时代。
篇12:杜甫草堂小学作文
从北大门进去,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前行,就来到了第一个景观——“水榭”,水榭旁一方池水被茂盛树木包围着,池水清凉,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水榭停留片刻,再往前走就到了“一览亭”,这是一座三层宝塔形古建筑,“一览亭”的砖砖瓦瓦都十分陈旧,但亭子却非常坚固,也十分气派。从一览亭向西,就到了诗圣文化园。这里有杜甫的生平介绍;杜甫与李白相对而饮的蜡像;杜甫的千古名篇;还有名人游览杜甫草堂时的题词......在文化园中留连,仿佛自己身处唐代,让我感到了杜甫诗的韵味。
经过“恰受航轩”、“诗史堂”、“柴门”,终于来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杜甫草堂。这里全是茅草屋,经过第一座时,我们原以为这就是杜甫草堂,结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杜甫的邻居而已,我想这可能就是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所描写的黄四娘家吧。我们继续往前走,终于来到了杜甫草堂。推开咿呀作响柴门,眼前就是杜甫家的小院,整个小院被葱郁的树木所包围着,显得十分清幽,这古朴的院落仅仅在电视中见到过。从木门而入,径直向前,就走进了杜甫草堂正中的堂屋,堂屋里有一张小桌子,上面还放着杜甫看书的蜡烛,堂屋的左边就是杜甫的房间,房间里摆放着一张梳妆桌,一张矮小的椅子,一张宽大的床,还有旧的衣柜。右边是他小女儿的房间。这时候我感到了杜甫那段既贫苦,又幸福的时光。
相关文章:
杜甫大草堂写景散文02-26
杜甫草堂记叙作文02-26
杜甫草堂的美文02-26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02-26
观看开学第一课直播回放心得体会02-26
浅谈口语教学的定位(教师中心稿)02-26
杜甫草堂英文导游词02-26
杜甫草堂园林艺术论文提纲02-26
成都洛带古镇导游词02-26
杜甫草堂记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