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键词: 学生 教学法 问题 教师

提问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有层次地提出问题, 辅之以教师思维引导及解释, 让学生独立思考、钻研, 去完成问题的解答。最后由教师集学生的火花和教师见解, 对问题做最大限度的全面的完整的答案要点进行阐述。它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为主要形式, 层层推进, 环环相扣,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 由此到彼进行层次性解决, 形成波浪式, 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 创设某种情景, 适时提出问题

所谓的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与景象, 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等实践活动及其背景与影响。情景可分为现实情景与描述情景, 现实情景是人们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现场与景象;描述情景是正在进行某一实践活动或熟知某一实践活动的人们对某一实践活动的描述, 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情形与景象。创设问题式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史观运用能力, 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曾较成功地根据某一历史事件, 创设出某种历史情景, 让学生参与扮演某一历史人物, 重演某一历史事件, 在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的基础上, 适时提出问题, 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学习香港回归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来扮演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来模拟中英谈判。通过教学发现我们的学生并不怎么喜欢课堂表演历史剧的形式。又如:讲都江堰时, 可以描述这样一个情况:有一条河, 东边是高山, 西边是平原, 山这边的老百姓饱受旱灾之苦, 平原这边的老百姓饱受涝灾之苦, 如果同学们是水利专家,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免除老百姓的疾苦, 造福于人民。通过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式教学法开展历史教学, 不仅能很好地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 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 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情说起, 层层提问, 由浅入深, 由学生自身引到教材, 达到教学目的

除了创设情景, 适时提问开展教学外, 还可采用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教学法, 即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学生实际, 以围绕某一主题层层设问来开展教学,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讲环境问题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到资江河里去取一些水, 在不同的河段, 进行水质的对比, 并分析水质不同的原因。并去分析自己所在的村庄的环境质量, 尝试着去设计环保概念的新型村庄。

3 带有探究式的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探求知识的欲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在提问式教学法这一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 源源注入新鲜的信息, 可使其历久常新, 设计构思新颖的探究性问题, 是赋予提问式教学法推陈出新的活力之源。课堂教学提问大致可以分为验证性提问和探究性提问两大类, 这两大类提问反应两种不同的学习心理。验证性提问, 由于大多数有单一确定的答案, 又称封闭型提问, 是“接受学习”学习心理的表达。学习过程是学生把课本现成的答案或教师结论式的讲述, 囫囵吞枣地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被动的接受新知识, 引起自己认识结构的认同。探究型提问, 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又称开放型提问, 是“探究学习”学习心理的表达。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新材料、新情景、新观点的理解、分析、归纳、创造型地研究新知识, 引起自己认知结构的整合和重组。

例如:讲商鞅变法时, 提问:商鞅为秦国的变法而死, 值不值?为什么商鞅死而秦国变法未改等问题, 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思维活跃, 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掌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 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 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认、做事的启迪。再如:在讲解秦朝时围绕如何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功过是非, 可提出“我看秦始皇这一题目”让学生思考。此外, 在讲宋朝时, 还可以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穿越时空隧道到宋朝去旅游, 写一篇想象中的宋朝历史游记等等。

4 大胆的跳出历史的时间跨度, 来进行多角度的提问

例如:中国和日本曾有过交战, 21世纪如果中国再次与日本交战, 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原因是?如果中国获胜, 赢在什么地方, 如果输了, 输在什么那里?引导学生跳出历史的时间跨度, 用一种长远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不在被书本束缚住。让学生学会想更多的事情, 探究历史事件后面真实的一面。

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 既注意了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使历史走近了生活, 生活贴近了历史, 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又使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近了学生, 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中, 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体验情感等, 极大地拓展、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我在具体的新教材试教实践中由于大胆采用以上这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探究性提问的教学法, 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开始用质疑、探究的眼光来学习历史知识, 使任课各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

可是, 从目前来说, 自己的提问法实践的还很不够, 提出的问题不具有启发性, 很多都是书上现成的知识, 没有创新, 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了。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书本比以前更依赖了, 很多时候不愿意去思考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认为这样是浪费时间。尽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摘要:传统初中历史教科书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知识性, 导致历史知识的“繁、难、多、旧”。这种现象一方面遏制了初中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另一方面也严重制约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益的提高, 制约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及进行教学改革。新的历史教育应该从繁重单调的填鸭式历史教学中解脱出来, 拥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法并积极去实践。这无疑为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寻回本应该属于中学历史课引人入胜的魅力。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提供给他们亲自体验、思考历史的思维空间。从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及养成发散式的创造思维。必须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不断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法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 提问法运用得当,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运用初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对比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下一篇:油田开发中后期自然递减率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