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关键词: 京剧 名段 赏析 戏曲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精选6篇)

篇1: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二、戏曲知识竞赛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

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点?(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B《窦娥怨》C《汉宫秋》B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B

A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B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C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C)A《窦娥怨》B《牡丹亭》C《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游湖借伞》B《盗仙草》C《断桥》D《劈山救母》(D)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沉静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2: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教学重点)

2.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并能整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学难点)

3.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请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等。②访问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当地有什么戏曲及其特点。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风景线”“曲苑杂谈”等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把自己喜欢的段子推荐给大家,把精彩的唱词抄在摘抄本上。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磁带学唱几句。

2.制题。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收集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二.合作探究

(一)听一听,唱一唱 1.欣赏以下戏曲: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2)黄梅戏《天仙配》;(3)越剧《红楼梦·天下掉下林妹妹》;(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师简介上述戏曲特点。如: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欣赏指点:欣赏戏曲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2.请两组同学上台,每组三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家乡戏大展台 你的家乡有什么地方戏?请大家推荐一曲。4.刚才大家欣赏了几段优美的戏曲段子,听别人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同学们一定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台一试身手。现在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在小组内唱一唱,演一演!

(二)戏曲知识比拼台

老师先将大家分成两个队,左边这四列为红队,右边这四列为蓝队,老师当主持人,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每答对一题即可得到一张笑脸,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队!题目示例: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

1(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戏曲)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哪个剧种?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昆剧 京剧)

4.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我国戏曲采用哪四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唱、做、念、打)6.列举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7.产生于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的一个剧种是什么?请举一个剧目。(越剧。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8.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谁?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9.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徽班进京献艺,并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产生了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就是京剧。)……

第二课时

(三)脸谱鉴赏(多媒体显示)

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1.你知道脸谱有哪些类型吗?各代表什么?列举人物说明。

明确:黑脸——表示有正义感,猛智,如张飞;白脸——表示愚蠢奸诈,如曹操;红脸——表示忠勇,如关羽;绿脸、蓝脸——表示草莽英雄。2.赏脸谱识人物:(多媒体显示)

牛魔王 二郎神 孙悟空 曹操 关羽 张飞 3.赏图片辩剧目:(多媒体显示)

白蛇传 红楼梦 闹天宫 穆桂英挂帅 十五贯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四)说一说,议一议 1.中国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身处窘境。你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让戏曲自生自灭呢?还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呢?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我认为应该大力弘扬。因为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不能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2.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面对此现象,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提出至少两条合理的建议。示例:(1)改革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唱词,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2)组织“亲近戏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3)在中小学开设戏曲课,培养青少年的戏曲欣赏能力.2 三.课堂小结

通过品与演,我们发现戏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去了解它,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戏曲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戏曲三千,我们仅能取一瓢饮。希望通过这次梨园之行,我们不仅了解中国的戏曲知识,领会它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能让这种艺术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延续和发扬。

四、练习设计

描写戏曲好听的成语有“余音袅袅,行云流水,清脆悦耳,天籁之音”等,形容戏曲精彩的成语有“精彩绝伦,座无虚席,唱念做打,粉墨登场,锣鼓喧天”等。你还能举出三个来形容戏曲好听和精彩的成语吗? ①描写戏曲好听的成语:。②描写戏曲精彩的成语:。

③从上面所举出的成语中任选三个成语写一段描写戏曲的话。

答案:①示例:余音绕梁,身临其境,三日而不知肉味,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如痴如醉等。②示例: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惟妙惟肖,喜闻乐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等。③示例1:今天我去大剧院看了京剧院年轻演员们的汇报表演,在一场折子戏中,舞台上戏曲演员的表演一丝不苟,他们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惟妙惟肖。青衣身段优美,如行云流水,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示例2:演员在舞台上一丝不苟、戏曲表演惟妙惟肖、身段优美如行云流水、观众看戏曲如痴如醉。示例3:戏曲艺术如同高山流水,演员的一招一式都能透出其功底,艺术大师们的表演技艺精湛、出神入化、精彩绝伦,新秀则青出于蓝、后生可畏。

五、教后反思

篇3: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篇4: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大家可能想不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各种戏剧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吕剧,这让人感到很惊讶。不过,这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我喜欢吕剧,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吕剧迷特别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戏。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间,地点就在我们村的旧学校里。戏台后面原是教室,此时成了化妆室。上小学时,我总爱跑去看,一场同样的戏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时,虽然看不懂演的是什么,但那豪华的场景、鲜艳的服装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为了看那些衣服、头饰,去看热闹,而不是去听戏。

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去看戏不再只是为了看场景看服装,主要是听戏。你看,帷幕一拉开,只见一个个姑娘莲步轻移,环佩丁当。这时,我会目不转睛地看个够。常演的吕剧有《李二嫂改嫁》、《王二小赶脚》、《墙头记》、《龙凤面》、《双蝴蝶》等。印象中,剧里的人物个个清秀美丽,形象动人。记得一位戏剧家曾说过,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我感觉,吕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是它与我们农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差不多每一出吕剧都是根据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编写成的,因而具有朴素真实的特点。人们歌唱它,演奏它,总是有感而发的,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应当说,这便是吕剧的魅力所在。吕剧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而吸引了我。

我喜欢吕剧的另一个原因是,爷爷是演了几十年吕剧的老演员,我从小耳濡目染。我很敬佩爷爷,他不但能唱出男女不同的声音,还能够唱出感情。有时,唱着唱着,他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现在,爷爷虽然已年迈,但唱上几段还蛮有滋味。平时走路,他还不自觉地显露出演戏时的姿势。因为经常听爷爷讲述,并常跟他去看戏,所以,我对吕剧更加喜爱了。

篇5: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戏曲大舞台

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这还是我小学音乐参加公开课时,老师让我们记下的,还别说,我真的知道关于戏曲知识的只有这些,因为我从不关心戏曲,对它的印象只是两个无聊的热门在无聊的说唱着,每次扫荡但是频道时,看到它后,变好不犹豫的跳过了。

唯一的一次转折还是在这次语文课上,是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先放了一段段讨人喜欢的戏曲,这声音可好听呢!所以,我认为:反正都是学,还不如好好借着这次机会研究一下,何况它还这么好听呢!

于是,我便真的好好学了。

上完这节课,我颇有感触:难怪戏曲能从封建社会一直流传了几百年至今!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闲娱时间创作出来的,内容多为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好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心中对生活那淳朴的向往,因为戏曲顺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传甚广,所以才能格外动听。可惜现在的青年只痴迷于流行音乐,一点也不重视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星--戏曲!

篇6: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课堂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积极参加孝亲敬老活动,从小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汇报社会的美好品德。(重点)

3.学习制作活动计划、月报、海报、手抄报,提高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难点)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三、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

1.利用周五“安全教育活动课”的讲话时间,向全班学生宣读《孝亲敬老活动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开展孝亲敬老活动。

2.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布置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歌曲、悬挂感恩主题条幅或制作“孝亲敬老月”活动海报,积极宣传,营造校园孝亲感恩的氛围。

3.利用主题班会,讨论“孝”的内涵,呼吁同学们“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二)活动实施

1.小组收集孝亲故事或相关名言警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

2.开展“亲情作文”征集活动,组织评比。如:《给远方打工父母的话》《爸爸妈妈我爱您们》《今天我为爸爸做顿饭》《奶奶,您辛苦了》

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回家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亲之事,如:送父母几句温馨的祝福;给爷爷奶奶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帮长辈做家务;支持长辈的爱好;为长辈洗头洗脚或修剪指甲等。

4.邀请周边儒者或校外专家学者、作家名人做有关“中国孝文化”的主题报告。

5.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6.各小组搜集素材,分别制作一期“孝亲敬老活动”的手抄报

四、课堂活动展示

1.活动导入

同学们: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然。”这话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上天有时是无情的,想要报答父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

在这节课上,检查上个月我布置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在你们展示之前,请同学们帮我诵读写给我耄耋之年的父母的诗

2.诵读《感恩父母

(男)您们如春,用青春哺育我的懵懂,放纵我的顽皮。

(女)您们如夏,用心血标立我的人生,包容我的不羁。

(男齐)您们如秋,秋的喜悦无法掩盖您们沧桑的脸颊。

(女齐)您们如冬,不在有傲然挺立的身姿,只留下那两鬓已白的发。

(全班)您们的一生如斑斓的四季,用心血浇筑着我人生的广厦。

(男)清风纷雨颤,明室黯春惭。

(女)节至思先祖,及时孝敬缘。

(男)

孝是仁之魂,孝是义之魄,(女)孝是礼之崇,孝是德之高。

(男女领)孝是人类的命运,孝是生命的朝阳,孝是绿色的大道。

(女)孝不是寸步不离的守护,也不是毫无目标的虚度.

(男)更不是胡乱的挥霍无度,而是将那份责任融入生活中应尽的照顾。

(全班)把那份浓浓的爱还一半给父母!

还一半给父母!

3.检查敛收学生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月中的成果活动展示。

4.活动分别展示的情况见课堂实录

5.教师寄语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孩子们,我们明天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我们每天都习惯了被人爱、被人疼,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唤醒心灵听成长的声音;看岁月的痕迹;忆关爱的点滴;做真情的回报。在十年以后,愿女同学们成为好妻子、好儿媳;愿男同学们成为好丈夫、好女婿,个个搭成和美幸福的小家庭,人人构建团结友爱的大社会。

附件“孝亲敬老,做起”活动展示

1.《孝亲敬老》月报展示

2.各手抄报展示

3.电话敛收是否在家为父母洗脚捶背做家务

4.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

5.小品《爷孙俩》(在家为父母捶背、讲故事等现场演示)

5.才艺展示《炒土豆片》(展示山里孩子留守儿童的自我生存能力)

6.小合唱《时间都去哪儿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参与式教案《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案设计 第三课时 下一篇: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