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3:弱化“内在儿童”解决方案(共2篇)
篇1:思考题3:弱化“内在儿童”解决方案
思考题3:弱化“内在儿童”解决方案
(一)题目:应对 “内在儿童”过强的四种方法里,哪一个最触动自己,请写下这一次触动时的感受。
在应对“内在儿童”过强的四种方法里,要挟式最触动我。在一
次数学堂课中,一个学生上课玩手机,我首先提醒全班同学看黑板,认真听,他把手机收到口袋里面去,当我转身继续上课的时候,他又
偷偷地掏出手机了,这个时候我有点生气了,我大声说了一句,谁要
是敢在数学课堂上玩手机,我没收了就不还了。这时他赶紧把手机塞
到书包里面去了。我本来想说对于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应该会比较懂事
一点,说一次他应该就懂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找隔壁
桌的同学传纸条被撞见了,这时,我发火了,我直呼那个同学的名字
说“从刚才开始就一直玩手机,现在又传纸条,不想上数学课以后数
学课都请你到办公室去。”他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一整堂课下来都
老实了。反思:上高中的孩子“内在成人”状态相对比较成熟,要挟式
可以强迫学生上课认真听课,至少上课的时候不搞小动作,但我觉得
一开始不能对说话说得太狠了,或者说太直接了,毕竟上高中的孩子
都比较懂事了,一步步去提醒他们,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最佳的方式
是在弱化孩子“内在儿童”的基础,激发他的“内在成人”状态,使
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
篇2:思考题3:弱化“内在儿童”解决方案
关键词:幼儿教育;指南;心得;体会
当前正是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部此前制订并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的指示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本《指南》的要旨是有效改变大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们的家教能力,以免出现在幼儿阶段出现小学化教育的倾向,有效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以下,便是关于本人学习《指南》、运用《指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与小学的最大不同便是游戏的地位和作用占幼儿生活的比重。在幼儿园,游戏不但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而且也是学习的重要方面。但是,现在很多人用超前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过早地接受小学化的学习,这对于幼儿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便是学习,他们是从游戏之中学得一些应该掌握基本知识或者是生活上的乐趣,而不是将学习和玩分开,强迫或者是填鸭式地学习。在幼儿时期,没有玩就没有学,就没有真正的幼儿时期的主动学习。强化训练和超前教育并不适宜于儿童,这只是成人的规则而已。并且,这是与尊重儿童的教育理念相背离的,与幼儿的成长和终身学习理念相对立。
二、关注幼儿发展整体性的反思
《指南》中有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发展。
片面地追求一个方面或者是几个方面的发展是明显有害的,它一定会牺牲其他方面。家长和教师都没有权利剥夺幼儿自身的想法,对其进行主观上并不愿意的学习。幼儿园现在进行小学化甚至是成人化的训练与学习,这是落后的教育观念,是应该被明令禁止的。
现在,有些家长认为目前小学还在进行择校或是入学考试,如果按照《指南》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就会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之上。但是,让小孩子接受那么严苛无趣的学习,实在是不可取的。真正有远见的家长,就会仔细思考,明白教育的真正价值就是在于培养人,坚信孩子的无限可能性。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而不是去剥夺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权利。
三、重视儿童的学习品质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变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这和传统的学习并不相同。幼儿的学习与对于学业的学习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幼儿的学习品质来说,学业还不是其重点。幼儿的学习品质都是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之中体现出来的,这些品质都是性格或者素养之上的,比如说:好奇心、不畏艰难、认真负责等等。如果是在这样一个定义之下,那么那些在选择提早采用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儿童的学习品质不一定就好,而传统的读写算的能力差的幼儿就未必不优秀。
学习品质是幼儿学习探索的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包括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倾向、活泼开朗、学习倾向、合作能力等等。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幼儿会有更好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能够在游戏之中培养的。幼儿的这些品质只有在玩耍之中才能够积累下来,这是幼儿最重要、最典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习品质而言,幼儿应该多进行有意义的游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四、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指南》之中还有着这样明确的说法: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实施这一原则的要旨在于真正意义上的爱心和责任心。爱心是没有条件的,老师绝对不能只爱聪明伶俐的孩子,而应该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于享受的待遇应该是相同并且平等的。每个幼儿都有着各自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他们也都会获得自己的成功。这种成功在成人世界之中都是如此,何况是儿童世界呢?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客观上,教师和家长都会习惯性地去把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反思,让每个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将今天和昨天相比,这样才会发现孩子的进步,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指南》所涵盖的课程内容、目标和手段,为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提供了可操作的法规和依据,对于目前课程的实践和探索,起着指针作用。所有教师都应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以《指南》为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
相关文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的成因与对策02-06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02-06
意识弱化02-06
基于监督弱化的企业会计论文02-06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02-06
军人使命意识弱化02-06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02-06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02-06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对策02-06
新闻访谈节目中女主持人的性别意识弱化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