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精选十篇)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对周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的产生成为危害环境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尚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处理效率并不高,难以满足现代环境发展需求,为此,加强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危险废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
危险废物主要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单或者通过鉴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具有毒害性、易燃性和腐蚀性特点。
环境风险评价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广义概念是指人类开发活动产生或者面临的危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并基于评估结果,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狭义概念是指有毒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行的概率计算,而从本质来看,是指预测风险事故可能发生的几率以及该事故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
2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需要坚持的原则
首先,综合性。受到危险废物自身复杂性等特点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风险评价内容及难度,如物质、环境危害性等,单一指标无法满足评价目标,需要坚持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性。
其次,科学性。评价指标作为风险评价的基础,涉及专业、领域较广,需要反复论证,且在评价过程中,坚持科学原则,进行合理评估,才能够得到认可和接受。
最后,可行性。危险废物来源较广,评价指标要综合考虑数据获取及指标量化难易度,实现定性与定量结合,确保评价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危险废物处理等各方面内容,提高指标可信性,为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坚持独立等原则[2]。
2.2 体系建立
在通常情况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法、分析法和交叉法,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根据危险废物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其一,物质危害方面,可以通过废物自身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特点进行衡量,如:针对废物对人体组织及金属等造成的损坏的评价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环境毒理及暴露指标开展工作;其二,生产工艺方面,主要体现在物化、焚烧及稳定化处理方面,如:稳固化评价需要对包容危险废物固体化密封程度进行评价;其三,生产设施方面,主要考察设备先进性、使用年限两个因素;其四,环境危害方面,一般通过危险废物企业的环境敏感性体现;其五,环境管理方面,人员素质、设备维护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共同构成了评价指标,例如: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对生产环境的了解程度及在发现问题时处理情况等[3]。
2.3 指标权重方法
就现阶段来看,指标权重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特尔菲法,另一种是层次分析法,前者是指为了确定指标重要性,进行的专家意见征询活动,并建立在问题表基础之上,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后者则是指处理不易定量化变量下的多准则决策方式和方法,是一种层次化、条理化思维模式。为了确保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危险废物产生的影响,可以将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权重[4]。另外,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定量指标给予一定支持,并采取分值法,按照每个指标实际情况划分等级,通常情况下,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极高、高、中及低风险,通过对企业排放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评价,明确企业危废集中处理各方面存在的实际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少危废对环境构成的不良影响。
3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有效对策
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各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完善针对危废处理的制度,了解和掌握危废流向,实现跟踪控制和管理,并制定针对危废处理不善行为处理制度,引导和约束企业对于危废的集中处理行为。
其次,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实施危废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严惩任意排放和违反规定的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罚,还可以建立黑名单,依照危废危害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在实现全程管理的同时,适当调整末端管理体制[5]。
最后,健全应急预案。在危废处理过程中,受到危废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具有泄露、遗撒等事故风险,为此,针对这一问题,要制定应急预案,并不断健全预案,如预备抢修、救援机械设备等,减少事故发生机会。为了能够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可以设置专门部门,并对抢修、医疗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构成的污染及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
4 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危废处理有效性等方面占据重要位置。因此,企业要明确认识到危废集中处理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排放危废实际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对危废处理各个方面实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提高危废处理效率和质量,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创建良好生活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些领域产生了大量的危险废物,如工业硫酸、农药等,由于危险废物自身具有强腐蚀性、剧毒等特点,对环境及人身健康构成极大危害,而对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理,不仅能够减少处理成本,还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文章将着重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管理对策,旨在为企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伟伟,孟庆辉,门燕青.TNT当量法估算地铁恐怖爆炸中的炸药当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18(3):259-261.
[2]徐国义,胡长江,吴卫林.Na2S2O5-Fe SO4对含铬废渣中Cr(Ⅵ)的处理研究[J].安徽化工,2012,20(5):12-14.
[3]陈永宁,赵和苍,曹恒.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地质,2011,10(8):158-159.
[4]赵军,靳江红.应用DOW化方法对液化石油气(LPG)储运项目输送管道的风险评价[J].安全,2013,14(1):265-267.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2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后评价工作的探讨
结合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环境风险后评价工作,探讨了炼化企业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存在的.困难与不确定性,阐述了炼化企业环境风险后评价的工作思路、原则、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炼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确定后评价的工作重点.
作 者:刘进龙 于鸿培 Liu Jinlong Yu Hongpei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北京,100101刊 名: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英文刊名:PETROCHEMIC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5(6)分类号:X9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风险 后评价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
引言: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为获取物质、原料和资源,在开采、洗(分选)选和冶炼过程必然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我国一般大中型露天矿山年剥离量都在数百万吨以上;地下坑采每年也要产生数十万吨以上的废石;在选矿作业中每选出1吨精矿,平均要产出几吨或几十吨的尾矿;每冶炼出1吨金属平均还要产生出数吨的冶炼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2亿吨,贮存量15.99亿吨,贮存率为41.5%,工业固体废物的大量产生与堆放,造成土地浪费、资源浪费并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1]。因此,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研究方法
现存的评价方法没有一个能完全评价所有的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的环境风险因素以及对其未来风险的预测。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将不同类型的风险综合到一个评价体系,并能直接对其风险定量化。因此,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适合方法。有许多评价风险的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价法[2-3]、安全检查表法[4-6]、概率风险评价法、模糊逻辑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等。
层次分析法是一个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在于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易于理解的层次结构,以便决策者决策。尽管层次分析法应用广泛,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因为其评价的结论受限于精确的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本意。而且,通常在实际运用中,专家往往采用自己最贴切的话更能反映出评价的真实性,并非精确的数字。因此,层次分析法与模糊逻辑评价法的结合将能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问题。
二、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尾矿库、渣场)的特点及其环境风险特性与评价要求,提出将模糊逻辑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为正在逐步发展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章,综合各专家意见,对该领域环境问题的定量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该层次的一级指标为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二级指标为固废特征(A1)、环境特征(A2)、坝体风险(A3)、风险管理(A4)和利用前景(A5)。
(二)权重计算: 通过运用AHP和模糊逻辑对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能较好的为决策者提供指标重要性判断。
1.专家打分
专家根据自身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级指标进行两两对比模糊打分,如表1。再对模糊数进行解模糊,最终通过各自专家所占权重,计算得出两两对比平均值。
表1 AHP两两对比相对重要性分值
2.构建矩阵
根据专家两两比较打分结果,建立模糊矩阵,如公式(1)。其中表示如下(见公式(2))。
(1)
(2)
3.检查一致性
在计算各指标权重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
(1)计算最大特征值
(3)
其中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2)计算一致性指标CI及一致性比率CR,其中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值,见表2。若CR<0.10,则矩阵具有一致性,反之则呈现显著的不一致性。
(4)
(5)
4.计算模糊权重
根据两两比较矩阵,通过公式(6)~(14)分析计算得出模糊权重向量。
5.解模糊:根据公式(15),对模糊权重向量进行解模糊。
(15)
(三)评价指标分值计算
1. 评价指标打分
针对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及采样数据等,选取k名专家对第3层次指标进行打分,并通过表3将其转化为梯形模糊数。
表3 语言变量对应的梯形模糊数
2.构建模糊评价向量
通过对专家打分的梯形模糊数,对其求平均,得到。
(16)
(17)
(四)评价结果计算
通过公式(18)计算风险大小RM。
(18)
其中RM为风险大小(Risk Magnitude)
本文通过运用已建立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并能通过模糊逻辑及层次分析法,较为真实地反映污染源的风险问题。该评价方法易操作并且能够定量化,为环境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袁男优.建立环保支持系统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J].湖湘论坛,2005,2:64-66.
[2]G?ran Finnveden, Michael Z, Hauschild, Tomas Ekvall, et al.Recent developments in Life Cycle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1: 1-21.
[3]Catherine Reid.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mine tailings management in Canad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 17: 471-479.
[4]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洪宁宁,白景峰,詹水芬,等.安全检查表法在港口工程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J].工业及工程技术,2010,(23): 14-15.
[6]Kathryn Senior. WHO 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 has value worldwide[J].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9(4): 211.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4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风险,评价,控制
一直以来,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伴随着一系列资源浪费、不合理开发利用等现象, 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并逐渐对经济发展产生障碍。“十八大”再次重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重视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加强环境保护, 利用逐渐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做好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 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环境会计信息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主要是从直接经营角度来讲, 包括了营运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等, 它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经营效益。而环境风险则是指企业背离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 违背其环境保护责任, 以致对环境产生合理范围外的负面影响, 通过与企业其他风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进而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因此, 企业有必要对自身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分析影响自身目标实现的各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机制以控制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管理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决策者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决策过程。
(二) 环境会计信息概述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门会计, 其最终成果就是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向环境利益的相关者们提供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和环境业绩效益情况, 借此反映出管理者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环境道德水平以及可持续经营成败, 它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正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与重视。
(三) 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 充分考虑物料和能力的平衡,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预防、规避和积极应对因不合理的环境资源运用引发的环境风险。而环境会计信息则为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积累了基本素材。具体来说, 环境会计信息是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重要和基础性数据, 是风险评价的先决条件, 它帮助企业更直观地甄别风险点, 更全面地进行风险评价, 且为环境控制措施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协助企业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显然, 环境风险评价和控制与环境会计的宗旨是一致的。
二、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一) 信息辨别:识别被扭曲的会计信息
2001年6月, 经财政部批准,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 即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总体来看, 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建设还相当滞后。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 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方法以及披露形式, 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及可比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以及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许多企业不主动披露。在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又存在着信息内容被修改、筛选、加工的可能。由此, 相关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存在虚假披露、重大遗漏的问题, 真实性与可靠性难移保证。
准确的环境风险识别需要建立在真实、全面的环境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因此, 为保证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的可信度,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者首先需要识别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 辨别并调整那些扭曲的环境会计信息, 最大程度地保证风险评价的信息基础公正可靠。
(二) 风险识别:比对科学的会计信息标准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企业衡量其环境管理是否有效, 是否促进企业有序地安排并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因此, 企业要有一系列符合政府环境要求与经营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标准, 这些信息标准主要体现在:第一, 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及其相关数据反映的环境信息全面、充分、客观、真实, 包含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第二, 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如资产减值降低, 环境排污费和罚款支出减少, 或有损失减低, 机会收益增加等;第三, 环境绩效达到预期, 如资产收益率、产品产出率提高;第四, 环境责任审计获得无保留或者肯定的评价意见。通过实际信息数据与标准的对比, 一旦发现企业未达到相应的信息标准, 分析差异原因, 进而识别存在的各个风险点。
(三) 风险评价:明确风险评价重点的规划
上述风险识别为企业锁定了分散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但企业需要的环境风险评价不仅仅是对风险点的确定, 更需要对企业环境风险程度系统的公允性评价意见, 包括风险产生类型, 产生原因以及可能的后果大小。环境风险评价中涉及多层面的内容, 需要企业明确风险评价的重点, 集中资源把握关键因素的分析。利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 其重点体现在:第一, 投资层面。投资于环境保护的成本的合理性, 环境绿化投资导致的短期投资损失的承受力;第二, 融资层面。环境污染治理层面的金融贷款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安全性;第三, 资产保全层面。环境治理标准对企业财产的贬值程度;最后, 责任层面。企业因违背环境法规或合同要求, 需要负法律责任以及经济赔偿责任的可能性。通过风险评价重点的规划, 提高风险评价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也将有助于企业在有限的人力、财力以及资金状况下实现重点风险的预防控制, 减少重大错误的发生。
三、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控制
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是做好环境风险评价的前提条件, 是利用环境会计信息防范环境风险的基础准备。提升环境风险评估能力是预防、规避与控制环境风险的关键所在。完善风险应急措施则是环境风险管理最终归宿。对此, 笔者认为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全面提升利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环境风险的控制水平。
(一) 完善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笔者认为, 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 应当深入开展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基础;然后, 财政部应规范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核算方法, 减少随意性, 增强信息可比性, 这也将有利于建立起普遍适用的环境会计信息风险评估制度;最后, 环保部、财政部以及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合作, 共同制定出台更加完善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统一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范围、内容以及强制性公开和自愿公开定期环境报告和临时环境信息的具体内容, 促使企业在各方信息使用者的关注与对比中, 自觉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充分发挥内外部的监督作用
要实现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 监督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监督”不仅仅要监督环境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企业环境管理状况, 如环境管理成本、效益、或有负债等, 也要监督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措施是否正常开展, 及时制止违规行为, 控制风险管理效果。对此,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的审计机关可联合起来, 其重点在于端正企业的态度, 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监督机制, 其重点在于从组织、人员、资金上保证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辅以严格的信息披露奖惩措施, 加大内部财务人员信息披露的压力, 防范财务人员徇私舞弊、消极怠工的问题。
(三)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升风险评估水平
从环境会计信息辨别、环境风险识别到风险评价, 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环境会计本身又具有核算对象复杂化, 方法体系多元化的特点。因此, 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当前, 各大科研院校亟需加大对环境会计课程的教授, 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储备人才;企业应提高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选拔标准, 组建专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团队, 使团队成员具备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会计技能。通过企业实地培训, 提高在企业实际的会计系统中识别环境风险并提出评价意见的能力, 保证正确的环境风险管理方向。
(四) 完善风险应对机制
环境风险管理最终落脚于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当前, 企业还需不断完善风险应对机制。企业应在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风险源评价基础上, 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行动方案, 对风险控制人员进行训练, 对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效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进行核查与调整,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环境安全事故及盲目扩张投资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健全环境责任保险机制, 如建立专门的环境保险组织, 定期募集责任保险基金, 应对环境事故发生时大额的资金赔偿, 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吕雯雯.基于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2)
[2]马兴龙, 李冰.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14 (9)
环境风险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篇5
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环境风险评价能避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为环境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提出环境风险评价面临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期望变化引起的五点挑战,重点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和不确定性分析.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列举出各国有关机构推荐的.可接受和可忽略风险值;分析了造成环境风险评价不确定性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提出不确定性解决对策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最后提出展望与建议.
作 者:黄娟 邵超峰 张余 Huang Juan Shao Chaofeng Zhang Yu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0833(3)分类号:X820.4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 评价标准 不确定性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6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高含硫气田气田开采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石油和煤炭相比,有更多的优势,储量也比石油和煤炭的资源都更丰富。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的天然气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我国共发现的大气田,包括含硫气田一共有50多个,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和莺一琼五大盆地,其中四川盆地川东北普光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开发的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田,天然气中H2S含量高达13%~18%(φ),CO2为8%~10%(φ),有机硫化合物高达3406mg/m3,属高含硫气田。含硫气井的开发难度大,危险性高,属于世界级难题,做好含硫气田开采前的准备工作,如各种风险评价及预测等对该类气田的开采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联合加拿大首次对含硫气田阿斯特拉罕气田进行了勘探开发[1],美国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高含硫气井的勘探开发方面起步较早,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与标准,如HSE设计标准的提出为含硫气井的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属于含硫气藏资源丰富的国家,对含硫气田的开发已有四十多年的经验,在生产技术及集输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开采过程中针对井喷事故环境定量风险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在油气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过大或者爆炸等意外原因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如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罗家16H井发生的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了243人死亡,10万群众被紧急疏散。因此为了减少含硫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 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ERA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美国,1983年美国NAS提出了风险评价“四步法”,随后又发布了有关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1989年美国EPA提出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并制定了《生态环境评价指南》,初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相关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主要是对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指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般包括五部分,分别是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3],通常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事故树分析法、关联图分析法以及风险矩阵评价法。
2.含硫气田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工作始于美国,其代表作为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提出的一份“大型核电站中重大事故的理论可能性和后果”的研究报告,随后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开始应用于其它各领域并得到发展。目前国际上的环境风险评价问题主要是事故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对放射性物质泄漏、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等突发性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价。事故风险评价目前的研究方向有三个:第一是概率风险评价(Probability Risk Assessment),即在事故发生前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损失及风险进行预测;第二是实时(Real-time)后果评价,即研究事故发生期间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实时浓度分布,以提出正确的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从而减少风险与危害;第三是事故后果(Over-even或Past Accident)评价,主要是对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国外发达工业国家对天然气开采技术的相关评价工作发展已经相当完善,其综合评价趋势为利用计算机信息、经济技术和模拟技术,从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油气勘探规模逐渐减小,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增大勘探开发力度,广泛采纳与应用油气勘探开发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含硫气井的开采被提上日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加大对含硫气井的开采力度,探寻并研究含硫气井开采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相关有害物质大气扩散模型已从高斯模型为代表的一代扩散模型发展至目前的第三代扩散模型,并形成了含硫气田开采适用的模型体系。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1990年国家环保局颁布了“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057号文件,此后我国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中也普遍开展了环境风险的评价,但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分析评价方面存在风险管理观念落后、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环境风险评价在这方面的应用处于完善与学习阶段。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为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框架。目前我国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环境毒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在借鉴国外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部分适合环境风险评价的数据库。含硫天然气及石油开采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方面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参考ISO/CD14690,制定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與环境管理体系》、《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指南》、《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等,后续又对相关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扩充;2001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并分类编制了油田企业、炼油化工企业、施工企业、销售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以及基层队、生产车间(装置)、油库、加油站、工程项目的《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等。但针对综合风险管理的研究、定量及多因素环境风险研究等方面还很薄弱,适用于我国含硫气田开采特点的环境风险评价所需基础数据及模型还不完善。
3.结语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的环境风险评价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在立足于国内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我国国内有关环境风险评价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形成跨学科的研究队伍和研究网络,为制定适合我国含硫气田特点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国策要求的高含硫天然气清洁开采。
参考文献:
[1]天宣世界上最大的含硫气田——阿斯特拉罕气田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2),71
[2]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7
1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1.1 指标选取原则
企业环境风险具有系统繁杂、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过程复杂多变的特点。企业环境风险涉及到多个影响因素, 可供选取的因素指标较多, 各因素指标对于不同事故风险类型的权重作用各异, 并且各因素指标的可量化性、关联性、冗余性、周期性等均会对等级划分结果造成影响, 可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导致结果不能准确反映风险的实际水平。因此, 为了保证对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客观准确的划分, 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而选取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环境风险水平的指标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较为困难但十分关键的基础环节。本研究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来进行指标选取。
1.2 构建指标体系
本研究鉴于以上指标选取原则, 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根据事故统计结果以及专家头脑风暴法, 本文由基准值和修正值两个部分组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 选取了生产体系、储运系统、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厂址环境敏感性和风险源强六个企业环境风险影响因素一级指标进而构建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 (见图1) 。其中:基准值为反映企业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生产系统、储运系统、厂址环境敏感性、风险源源强等普遍性、概括性指标, 是构成企业环境风险的内因性因素指标。
修正值为反映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等具体指标, 是构成企业环境风险的外因性因素指标。
2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评价方法
本研究在专家现场查勘基础上, 采用检查表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 基准值和修正值评分方法详见表1和表2, 并采用指标求和的方式来确定企业的风险指数, 最后对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3 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结果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为保险公司厘定环境污染责任险提供依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是以其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等外在性因素对其内因性环境风险 (企业生产系统、储运系统、厂址环境敏感性及风险源源强) 进行修正而确定的, 即以修正值对基准值进行修正后取整得到企业环境风险的评价指标分值, 将其与环境风险等级比对:一级风险很高 (评价指标分值≥90) 、二级风险较高 (评价指标分值70~89) 、三级风险偏高 (评价指标分值50~69) 、四级一般风险 (评价指标分值30~49) 、五级低风险 (评价指标分值<30) , 即可确定该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
参考文献
[1]滕静, 周跃.强化环境风险等级制度推进重点行业环境风险评估[J].环境保护, 2010.
[2]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氯碱企业环境风险划分划分方法[Z], 2010.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8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严重毁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例如,2006年松花江支流遭污染,2013年山东潍坊地下深井排污事件、昆明东川“牛奶”河事件、2014年兰州水污染事件、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等等。上述问题究其原因都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
囿于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版)》(2013),以此来约束企业的生态破坏行为。
综上所述,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虽然环境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研究很多,但是我国在建立环境风险评价指标和控制体系仍存在缺陷。本文基于产权视角识别工业企业环境风险,以期为建立企业风险评价指标和控制体系提供思路。
二、产权与企业环境风险
产权,即财产权利,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包括财产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权利。产权保护是指当产权持有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或受到妨碍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权保护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让与规则,其中当一种产权被财产规则保护时,除非产权持有者自愿转让,否则不得强制转让;而当一种产权被责任规则保护时,非产权持有者可以不经过产权持有者的同意而“使用”其产权(即侵权),但必须向产权的所有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袁广达(2010)将企业环境风险定义为企业背离政府既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违背环境保护责任与道德义务,以致造成环境破坏,发生对健康或经济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版)》中定义,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耿永生(2010)将环境风险定义为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和整个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并且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甚至毁灭性事件发生的后果。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将环境风险界定为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产生毁坏、污染及损害的可能性。
基于产权视角的企业环境风险主要包括由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物及由于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的限制造成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和威胁的可能性。
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扬尘等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大气环境主要的污染物以及其危害性包括二氧化硫形成烟雾、酸雨、悬浮颗粒物;悬浮颗粒物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生态系统、致癌;氮氧化物刺激人的器官、增加发病率、形成烟雾酸雨;一氧化碳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物质产生光化学烟雾、对动植物有毒性、致癌、引发白血病;光学氧化物减缓植物生长、引起植物死亡、加重哮喘类过敏症;重金属人的神经系统、影响骨骼发育;温室气体引起地球变暖,等等。
水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净化的废水、冲洗的废水、冷却的废水排放到外界以及通过初期的雨水直接或间接的污染水资源。水环境的具体污染物及其危害性包括重金属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有高毒性、致癌性,影响骨骼发育,对皮肤、肌肉造成危害;亚硝酸盐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致癌;三卤甲烷引起膀光癌;三氯乙烯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四氯化碳致癌,对肝脏、肾脏影响极大等。
生态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从而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甚至濒临灭绝的风险;水污染、系统破坏增加鱼类和水体等减少或灭绝的风险;草原面积减少增加土地沙漠化的风险;农产品作物生长的环境遭到破坏的风险;有害物质排放,增加生物的生命健康风险。总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增加了使其恢复所付出的成本的风险。
噪声污染风险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的风险。噪声危害主要有:噪声对人和动物听力的损伤;噪声会诱发多种疾病;噪声对生活工作的干扰。
三、产权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一)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是指评估企业在生产、运转中所引起或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损失的评估,从而使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以避免、减少或转移风险。本文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版)》和郭茹、田英汉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目标层、影响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由环保专家打分,部分指标的赋值按照危害性程度赋予分值范围,部分指标按照二分值法和三值打分法进行评分,各项指标的按其风险程度赋值,分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企业环境风险指标如表1所示。
(二)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特钢”),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钢铁冶炼及加工是西宁特钢的主导核心产业。煤矿采掘及焦化产业是促进西钢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
清晰的产权可以有效地解决外部不经济。产权的界定可以使外部不经济内部化。比如,企业要想在某个地方建一个工厂,会给当地居民造成影响,企业可以和居民协商达成一致,企业支付给居民带来影响和损失相应的补偿金额后才可以建立工厂并进行生产,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产权保护的财产规则;同时政府收取企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处罚金以及环境保护费等。这样,清晰地界定了谁污染,谁治理,以此敦促企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笔者对西宁特钢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如表2。西宁特钢在环保方面设有两个部门,安全环保管理部和设备能源管理部。其中安全环保管理部参与环保的有50人;设备能源管理部参与环保的10人。另外,公司设立了10个一线分厂,每个分厂都有1至2人专门参与环保工作。本次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针对参与环保工作的总公司员工,问卷总共发放40份。其中,安全环保管理部发放30份,设备能源管理部发放10份,由企业的员工现场填写。回收40份问卷,剔除答复不全面及无效的问卷,共计有效问卷38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对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评价分值的极值为[0,28],评分越高,说明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越大。从表2中可以得出西宁特钢总体评价得分为4.8,企业环境风险属于较低水平,但是还是存在风险的。对其具体分析后,风险因素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生产设施设备的检修不到位,企业应当在这一方面加强管理来降低风险;其次是废弃物的排放方式和原料使用的危险物质及有毒物质的危害性、储存产生的风险,企业应当改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以及使用高质量、密闭性高容器储存危险物质并使它远离受体对象来减少环境风险;最后企业应当加强人员技能的提升和优化监控设施以提高风险防控以及应急能力。
四、产权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控制
(一)产权与企业环境风险控制的关系
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减少企业的损失。产权界定越明晰,风险控制效果就越好。产权持有者享有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利等。非产权持有者若想使用产权,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够合法使用。这样就提升了非产权持有者使用产权时考虑成本问题的意识,进而促使其在使用产权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控制。
产权理论赋予了居民诸如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引用无污染水的权利以及生活在良好环境里的权利等。工业企业将污染物排放到外界时会侵犯到社会公众的权利。因此企业必须赔偿给居民遭受损失的相应金额或者支付相应的金额购买排污权,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
(二)产权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
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给予内部控制比较权威的定义,阐述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了企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构建企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对西宁特钢环境风险控制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生产设施设备的检修不到位是引起风险的一个因素,西宁特钢针对这方面需加以防控,也就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第三个环节即控制活动加强管理。
其次,废弃物的排放方式和原料使用的危险物质及有毒物质的危害性、储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企业应当改善处理“三废”的方式,设置专门的“三废”处理设施,最好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同时还要对危险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储存容器加强其安全性管理,经常进行检测并监督;另外,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下级反映的风险因素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最后,涉及企业内部环境的管理,也就是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道德和环保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使员工的绩效与环境影响挂钩以及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在西宁特钢中形成良好的环保企业文化。
五、结论
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借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版)》和郭茹、田英汉等学者研究的环境风险评价及其指标建立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宁特钢为例,分析企业环境风险的大小并识别引起企业环境风险的各项因素,同时建立了企业环境风险控制体系,为西宁特钢控制环境风险提出建议,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版)[S].2013.
[2]郭茹,田英汉.钢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3]耿永生.环境风险评价简介[J].环境科学导刊,2010,(05):86-91.
[4]刘清海.“新”“旧”企业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歧与融合[J].商业时代,2014,(21).
[5]魏建,宋微.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的选择——产权保护理论的法经济学进展[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05).
[6]袁广达.基于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0,(04).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篇9
一、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我国现代社会发展阶段正处于环境污染高发期, 绝大部分活动都涉及到对环境的改造或破坏。重视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控制, 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不确定性以及发展性等四个特点, 其中客观性是指环境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受到控制, 但是无法消除;损害性是指一旦环境风险发生后果, 则这种后果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不确定性是指环境风险的发生和所造成的结果均具有不确定性, 无法被准确的预测;发展性是指人们的社会活动会推动环境风险的变化。
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多种影响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危害如社会经济、人身健康、生态环境等进行评估, 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和开展适当的、可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或策略来降低环境风险。
二、环境风险评价步骤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预计和风险评价。其中环境风险识别主要是依据相关的分析方法对可能会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对环境带来影响的因素进行筛选和识别的过程。常用的筛选和识别方法有核查表筛选和概率风险评价筛选两种。环境风险预计主要是对事件在时间、空间以及强度等方面可能造成过的后果以定量的方式进行量度或预测。常用的预测方法有故障树法和事件树法,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对初因事件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定性或地量的预测。风险评价是整个过程的核心, 是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或风险事件的对象的最大承受力分析该风险是否可以被对象或环境所接受, 进一步的, 还可以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可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与可降低事件发生后果的相关措施或行动建议。
三、环境风险管理
1、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
环境风险管理是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可以综合法规条例、风险控制技术以及事件管理手段等来平衡事件行为收益、潜在风险以及可能付出的环境代价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环境风险管理手段对事件进行管控可以降低或消除事件风险度, 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维持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等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2、环境风险管理的实现
对环境风险进行管理需要多在政府的引导线, 将企业做为主力, 即政府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指标和理论方法并将其作为各种涉及环境活动的指导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法和计划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以求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此外,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还需要公众参与到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中来, 形成政府监督、企业实施以及公众参与的局面。
实际应该用中, 可使用的环境风险管理具体措施有:风险减轻, 即在风险造成损失前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降低其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抑制, 即在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减少损失的相关措施;风险转移, 即将可引发环境问题的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对象等进行转移;风险避免, 即放弃或拒绝某些可能会对环境带来危害的事件或项目。
四、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发展建议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可用于进行环境事故发生的事前预测与防范。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管理实现的基础, 环境风险管理则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要求。当前时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对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
探索与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评价模型, 在现有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和完善, 可以有效提升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而可以为后续环境风险管理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2、加大对环境评价与管理的重视度
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 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将环境评价与风险管理纳入到管理中, 切实应用其提升环境监管力度, 促进和维护与生态环境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的发展, 从源头降低降低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风险评估可以更具透明性和公开性, 公众可以参与到环境风险管理过程中来, 协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机制。此外, 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 减少可能给环境带来破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建设长效的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相关评估与管理平台并应用其对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防范可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摘要:本文首先对环境风险评价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其实现的具体步骤、环境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最后对如何应用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樟生.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J].能源与环境, 2006 (4)
[2]汪建军.浅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 2010 (9)
[3]郭文成, 钟敏华, 梁粤瑜.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J].云南环境科学, 2001, 20 (z1)
油库环境风险评价 篇10
关键词:油库,环境风险,源项分析,风险计算,评价
油库主要经营汽油、柴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附录A.1的有关规定, 汽油、柴油为可燃、易燃危险物质, 风险类型为火灾。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规定, 汽油、柴油的危险类别为易燃液体, 临界量为汽油200 t, 柴油5 000 t。应根据实际情况, 判定汽油、柴油是否超过临界量, 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1,2,3]。现对油库环境进行风险的计算与评价。
1 源项分析
1.1 事故源项目分析
成品油用油罐车经铁路运至油库储油罐储存, 潜在的事故源项见表1。根据潜在的事故类型, 需详细调查项目周围的环境目标及人口分布情况。
注:释放速率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附录A.2泄漏量计算之柏努利方程式计算得出。
1.2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计算
储罐区的风险特征主要在溢油 (即跑、冒、漏) 、火灾爆炸等[4,5]。通过对风险类型的分析, 确定火灾为最大可信事故。以2个3 000 m3储油罐发生爆炸为最大可信事故, 油罐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为8.7×10-5次/ (罐·年) 。
2 事故风险计算
油库储油罐油品泄漏速率用伯努利方程计算:
式 (1) 中:QL为液体泄漏速度, kg/s;Cd为液体泄漏系数, 此值常用0.60~0.64;A为裂口面积, m2;P为容器内介质压力, Pa;P0为环境压力, Pa;g为重力加速度;h为裂口之上液位高度, m。
油库经营汽油、柴油, 存在着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以汽油着火为例对汽油着火运用火灾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射流, 如果在泄漏处被火点燃, 则形成喷射火。把整个喷射火看成是由沿喷射中心线上的几个点热源组成, 每个点热源的热辐射通量相等。点热源的热辐射通量按下式计算:
式 (2) 中:Q为点热源的热辐射通量, W;η为效应因子, 取值0.13~0.35;Q0为泄漏速度, kg/s;Hc为燃烧热, J/kg。
射流轴线上某点热源I到距离该点x处1点的热辐射强度为:
式 (3) 中:I为热辐射强度, W/m2;Q为电热源的辐射通量, W;tc为热传导系数, 取值为1;X为点热源到目标点的距离, m。
油罐区东面60 m处为国道, 西100 m处为铁路, 200 m处为高速公路, 因此取x=60、200 m计算I值。为了进一步确定影响范围程度, 再取x=70、80、90、100、150 m计算其对应的I值。计算结果:当距离分别为60、70、80、90、100、150、200 m时, 热辐射强度模拟值分别为13.5、9.9、7.6、6.0、4.8、2.2、1.2 k W/m2。火灾通过热辐射方式影响周围环境, 不同热辐射强度对应危害见表2[6]。
3 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火灾发生时热辐射的不同入射通量所造成的损失分区半径, 可得出爆炸影响的范围及该范围内可能波及的目标与人员 (表2) 。油罐起火时, 距离火源点距离为36~62 m, 可影响人数为11人;距离火源点距离为110~173 m, 可影响人数为111人 (假设火车站区域流动人员全部受影响) 。一般来说, 项目每班工作人员为11人, 事故发生时假设库区内所有在岗工作人员全部受影响。根据上述火灾影响范围结果计算, 可得出火灾事故最严重的危害效应 (致死) 发生概率。火灾事故风险计算结果:事故发生概率为8.7×10-5, 死亡半径 (以油罐区为中心的半径) 为36 m, 影响的范围为油库内, 发生事故在死亡半径内人数为11人, 最终事故风险为9.6×10-4人/年。参考《环境风险评价使用技术和方法》[6], 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见表3。该项目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为9.6×10-4人/年, 其危险性为操作危险性中等, 可接受程度为应采取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姜玲, 路学军.油库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J].环境科技, 2005, 18 (1) :44-46.
[2]宋世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辽宁化工, 2006, 35 (2) :107-109.
[3]陈思维, 贾圣明, 胡志勇.基于多种评价方法的储油库风险评价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6 (6) :36-39, 65.
[4]刘颖, 顾益民, 宣美菊.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在油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 (6) :165-168.
[5]李凌峰, 姚安林, 肖峰, 等.油库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技术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 2009, 35 (1) :1-4.
相关文章:
企业环境战略02-03
工业企业环境会计02-03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02-03
加强消防管理工作函02-03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方案02-03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02-03
网络环境企业财务论文02-03
经济环境企业统计论文02-03
企业环境因子02-03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