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精选五篇)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篇1
1材料与方法
.1材料收集与分离
取1例病人手术中切除的皮肤组织9块,重复试验3次。经PBS(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后置入Dispase酶中,4℃过夜;收集皮片,置0.25%胰酶与0.02%EDTA(1∶1)混合液中,37℃,10~15 min,经吹打、过滤后收集单细胞悬液加入SKF上皮细胞培养液,以10×104/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当细胞铺满80%时,用0.25%胰酶消化后接种传代,取2~3代细胞进行试验研究。
1.2细胞培养与观测
在6孔板中接种表皮细胞,待细胞铺满后,制备80μm宽的划痕并标记,作为细胞迁移的基点。用PBS洗细胞3次,去除划下的细胞,加入培养基,试验组培养基中加入15.0 ng/ml的KGF,对照组不添加。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于48、96、144 h观察,取10个迁移最远的不同点测量距离,以平均值作为表皮细胞的迁移距离。
1.3统计学处理
试验结果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细胞培养结果
原代培养皮肤表皮细胞,3~5 d可见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展开后为多角形,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具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培养特征(见图1)。
2.2划痕试验结果
24 h后,细胞可见明显迁移;48 h后试验组迁移距离较对照组远,试验组为(29.20±0.02)μm,对照组为(21.70±0.03)μm;96 h后试验组为(50.10±0.01)μm,对照组为(37.50±0.04)μm,有显著性差异;144 h后试验组划痕基本覆盖,而对照组仍可见明显的细胞空白区(见图2、3)。
与对照组相比,KGF促表皮细胞迁移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明显。96 h后两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144 h后试验组细胞迁移的距离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
3结论
划痕试验是体外试验中最常用的检测创伤愈合的模型,其有效模拟了创伤愈合初期由细胞伸展、增殖、迁移覆盖创面的过程[5]。本试验中,我们选择此模型用以观察KGF对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Nguyen等[6]曾就KGF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进行了观察,发现KGF可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本次试验我们借鉴其他试验中所采用的KGF浓度来刺激人表皮细胞,结果发现,KGF可有效促进表皮细胞迁移。作用144 h后,试验组细胞迁移距离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这与Marti等[7]在小鼠创伤模型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已有研究表明,KGF是一种特异性的高效促上皮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有丝分裂,这与c-myc、c-fos c以及核苷酸合成的调节酶的表达有关[8]。所以,试验组划痕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可能与KGF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有一定关系,但对于KGF如何促进细胞迁移,目前还不明确,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利用体外表皮创伤模型观察KGF对人表皮细胞的促迁移能力,进一步证实和肯定其在皮肤创伤愈合方面的巨大潜能,为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Braun S,Krampert M,BodóE,et al.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protects epidermis and hair foll icles from cell death induced by UV irradiation,chemotherapeutic or cytotoxic agents[J].J Cell Sci,2006,119(23):4841-4849.
[2]Belleudi F,Leone L,Aimati L,et al.Endocytic pathway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induced by UVB-dependent or l igand-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J].FASEB J,2006,20(2):395-397.
[3]Rubin J S,Osada H,Finch P W,et al.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ly identified growth factor specific for epithelial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802-806.
[4]Marchand-Adam S,Plantier L,Bernuau D,et al.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by fibroblasts in pulmonary fibrosis:poor response to interleukin-1beta[J].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05,32(5):470-477.
[5]Mathew A C,Rajah T T,Hurt G M,et al.Influence of antiestrogens on the mig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using an in vitro wound model[J].Clin Exp Metastasis,1997(15):393-399.
[6]Nguyen T N,Zang X P,Pento J T.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stimulates the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in a culture wounding model[J].Pharmacol Res,2002,46(2):179-183.
[7]Marti G P,Mohebi P,Liu L,et al.KGF-1 for wound healing in animal models[J].Methods Mol Biol,2008(423):383-391.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篇2
体外培养小鼠卵母细胞及其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表达
体外培养小鼠的窦前卵泡以得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 比较体外发育卵母细胞与体内生长的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基因表达量, 探讨GDF-9的表达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成熟的.影响. 选择体外培养第2天(D2)、D4、D6、D8、D10、D12卵母细胞作为体外发育组; 同窝雌性小鼠出生后D12、D14、D16、D18、D20、D22卵母细胞作为体内发育组; 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MⅠ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 结果体外培养小鼠窦前卵泡可以得到MⅡ期卵母细胞, 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达到89.5%、51.8%和56.6%. 小鼠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而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期体内发育卵母细胞(P<0.05). 体外发育D8-12卵母细胞GDF-9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期体内发育的卵母细胞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发育潜能较低.
作 者:彭宇洪 庄广伦 周灿权 谢守珍 程冀平PENG Yu-hong ZHUANG Guang-lun ZHOU Can-quan XIE Shou-zhen CHENG Ji-ping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430070刊 名:动物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ZOOLOGICAL RESEARCH年,卷(期):27(5)分类号:Q95关键词:小鼠 培养 卵母细胞 生长分化因子9 Mice Culture Oocyte Growth differention factor-9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篇3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IV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作为TGF-β的下游效应介质,在高糖血症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CTGF —肾间质纤维化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阻断CTGF导致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将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晚近的研究表明[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目前,多数研究均着重于HGF阻断TGF-β所致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但对于CTGF在阻断上述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明确。本实验先前的研究表明HGF对CT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能证明其对CTGF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过程亦有阻断作用将进一步为HGF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有效证据。
本试验将通过观测rhHGF对CTGF刺激下肾小管上皮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来进一步探讨HGF在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培养试剂 HKC细胞株,重组人HGF(rhHGF,Peprotech公司,美国)和重组人CTGF(rhCTGF,Peprotech公司,美国)。
1.1.2 RT-PCR试剂 Trizol (Gibco,美国),逆转录试剂盒(Promega,美国),PCR 试剂盒(Promega,美国),聚合酶链反应引物(英骏生物技术,中国)。
1.1.3 Western印迹法试剂 分光光度仪(Pharmacia Biotech,美国),垂直电泳仪(BioLabs,美国),PVDF印迹膜(Millipore,美国),ECL发光反应系统(Cell Signaling,美国),鼠抗人α-SMA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美国),鼠抗人GAPDH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美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抗体(Santa Cruz,美国)。
1.2 方法
1.2.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培养:HKC用含10%FCS的DMEM/F12培养液传代培养,培养条件为37℃,5%CO2。 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后,以1×106/瓶的密度接种于25ml培养瓶。用10%FCS- DMEM/F12培养细胞6小时后,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h,使细胞同步于静止期。
HKC孵育18h后,吸弃培养液,分三组:① 换以新鲜DMEM/F12营养液(葡萄糖终浓度为5.5mmol/L),继续培养78小时;② 换以含CTGF营养液,终浓度为5.0ng/ml,继续培养78小时。③ 换以含CTGF营养液,终浓度为5.0ng/ml,同时加入rhHGF终浓度浓度分别为50ng/ml、100ng/ml和200ng/ml,继续培养78小时。
1.2.2 COLA41、FN、α-SMA、CTGF 及TGF-β mRNA检测RT-PCR 按Trizol说明书在培养瓶提取细胞RNA,定量后取总RNA2ug作逆转录,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取1ul逆转录产物为模板,以50ul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取PCR产物5ul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并照相,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处理,以吸光度代表表达量,计算上述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即各基因条带吸光度/β-actin基因条带吸光度)。至少重复6次独立的RT-PCR全过程。
Western印迹 ① SDS-PAGE:分离胶浓度为12%,浓缩胶浓度为5%的垂直电泳。样品中加入上样缓冲液,加热变性,恒压120V,电泳7~8小时。② 转膜:采用电转移装置,将电泳后凝胶上的血清成分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恒流100A,8小时。③ 蛋白印迹反应:杂交反应液置4℃,反应12小时。去离子水漂洗膜后,反贴法覆于混合液滴上孵育5分钟,在暗室内胶片感光60秒,显影1.5分钟,定影2分钟,清水冲净晾干,结果用数码成像系统扫描,测定光密度值并计算α-SMA与GAPDH光密度比值。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由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rhHGF对CTGF刺激下HKC FN和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法)
如图1所示:rhHGF浓度分别为25 ng/ml、50 ng/ml、100 ng/ml、200 ng/ml,与单纯CTGF组比较,FN和α-SMA表达均明显减少,且其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P < 0.01)
表1:rhHGF对rhCTGF刺激下HKC FN和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
与rhCTGF组,* < 0.01;与rhCTGF+小剂量 rhHGF组比较,**P < 0.05
2.2 rhHGF对rhCTGF刺激下HKC α-SMA 蛋白表达的影响 如图2所示:rhHGF浓度分别为25 ng/ml、50 ng/ml、100 ng/ml、200 ng/ml,与单纯CTGF组比较,α-SMA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且其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
图2:rhHGF对rhCTGF刺激下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 < 0.01
3 讨论
CTGF属于CCN(包括Cyr61/Cef10, NOV和ELM-1)家族,富含半胱氨酸,为36-38kDa的单体分泌蛋白,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6q23。血清生长因子、TGF-β1、骨形成蛋白、糖皮质激素、纤维蛋白酶等均可激活其表达[2]。目前,对CTGF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清楚[3],晚近的研究提示[4],CTGF作为TGF-β的下游效应介质,可以介导TGF-β的负面效应,被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生与进展的关键因子。
本研究发现,加入rhHGF后,CTGF刺激下FN、α-SMA表达均明显下调,提示HGF可抑制CTGF所致HKC纤维化;同时,不同剂量HGF对纤维化因子表达量的影响,反映了HGF抑制HKC纤维化过程是剂量依赖性的;而rhHGF可在不影响CTGF表达的情况下,抑制后者所致纤维化,表明HGF亦可能通过阻断CTGF的致纤维化途径而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对比本实验第二部分结果,在高糖刺激下,rhHGF下调非CTGF所致的COL4A1表达,提示HGF抑制HKC纤维化可能还通过CTGF以外的其它途径。有研究表明[5],HGF可通过激活细胞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42/44MAPK)通路,削弱TGF-β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Smad2/3核转位,来阻断纤维化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HGF可抑制CTGF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表明其可通过阻断CTGF的下游途径发挥其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先前实验提示,HGF的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还可能通过CTGF以外的其它途径。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了解HGF阻断DN发展的具体机制,从而充分认识HGF在DN治疗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Junwei Y, Chunsun D.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suppresses renal interstitial myofibroblast actovation and intercepts smad signal transduction [J]. Am J Pathol 2003; 163(2): 621-632.
[2]Inoue T, Okada H, Kobayashi T, et al. TGF-beta1 and HGF coordinately facilitate collagen turnover in subepithelial mesenchyme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2; 297(2): 155-160.
[3]Junwei Y, Youhua L. Blockage of tubular epithelial to 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by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prevent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J]. J Am Soc Nephrol, 2002; 13: 96-107.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来源
人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小鼠NIH3T3细胞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实验室惠赠。
1.2 实验方法
1.2.1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 (MTT) 法
消化HO-8910PM细胞后将其细胞悬液按照40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 200μL/孔, 12 h细胞贴壁后加入KGF。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KGF 100 pmol/L组和KGF 300 pmol/L组。分别于12、24、36、48、60、72 h 6个时间点测量其增殖情况, 每组设5个复孔, 每孔加入20μL MTT后, 置于CO2孵箱中孵育4 h。将培养液吸出, 加入DMSO 150μL/孔, 振荡10 min, 用酶标仪测量490 nm处的OD值。分析数据, 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1.2.2 细胞划痕实验
将细胞消化后按照1.0×104个/孔接种于12孔板中, 2 m L/孔, 置于CO2孵箱培养。12 h细胞贴壁后, 于每孔中平行划两条划痕, PBS冲洗3次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并加入不同浓度的KGF。实验分为五组:对照组、KGF 30 pmol/L组、KGF 100 pmol/L组、KGF 300 pmol/L组及KGF 500 pmol/L组。在加药后的12、24、36和48 h 4个时间点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记录划痕处细胞的迁移情况。
1.2.3 Western Blot法
提取蛋白样:取6组细胞, 即NIH3T3组、HO-8910PM组、IL-1β诱导组、TGF-β1诱导组、IL-1β和TGF-β1联合诱导组和HO-8910PM条件培养基 (CM) 诱导组, 冷置5~10 min, 冷PBS冲洗3遍后, 用细胞刮刀刮取贴壁细胞并溶于1 m L PBS中, 4000 r/min低温离心8 min, 弃去上清, 加入细胞裂解液150~200μL, 4℃条件下放置50 min, 每10分钟摇晃1次。再次12000 r/min低温离心10 min, 取上清, 用BCA试剂盒测蛋白浓度后, 加入适量的4×Loading buffer, 煮样5 min后迅速放入-20℃冻存。按说明书行Western Blot蛋白含量检测。
1.2.4 免疫荧光
贴壁细胞在培养3 d后, 将培养细胞制成细胞爬片并固定, 检测NIH3T3的活化情况。分组:对照组 (单纯NIH3T3组) , IL-1β诱导组, TGF-β1诱导组, IL-1β和TGF-β1联合诱导组和CM诱导组。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迁移情况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 加入不同浓度的KGF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有促进作用, 但其迁移速度并不是完全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而是以KGF 100 pmol/L组最为明显, 其中KGF 100 pmol/L组、30 pmol/L组和300 p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KGF 500 p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封3 (图1) 及图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K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2 细胞增殖情况
不同浓度KGF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影响, 其中KGF 100 p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KGF 300 p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图3。
在细胞增殖曲线中可以发现, 细胞在12~48 h间增长速度较快, 尤以KGF100 pmol/L组最快, KGF300 pmol/L组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48 h达到增殖高峰后, 细胞开始迅速死亡。见图4。
K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3 KGF蛋白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 TGF-β1诱导KGF在成纤维细胞系中的表达作用最为显著, IL-1β和TGF-β1联合诱导组次之, 再次为CM组, 单纯的IL-1β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各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IL-1β、TGF-β1间接促进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见图5。
2.4 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结果证实, IL-1β、TGF-β1以及CM对成纤维细胞系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化作用, 从而间接诱导KGF在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 (封三图6) , 其中, 以TGF-β1组作用最为明显, IL-1β和TGF-β1联合诱导组和CM组次之, 单纯的IL-1β也表现出一定的活化作用。
3 讨论
K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 (FGFs) 中的一员, 它主要与上皮细胞表面的KGF受体结合, 从而激活细胞表面的氨酸激酶受体活性, 使胞质中相关蛋白相继磷酸化, 进而引起细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 导致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 最终达到促进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目的。
研究证明, KGF不但参与胚胎发育、损伤修复和血管生成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 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2,3]。国内外研究显示, KGF能促使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已有学者通过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 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了KGF及其受体在卵巢癌细胞、子宫内膜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等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4,5]。而本项实验目的在于研究KGF及其受体的表达在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卵巢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寻找分子病理学依据。
KGF主要由间质细胞或其衍生细胞产生, 通过旁分泌方式与位于上皮细胞表面的KGF受体发生作用并促进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6]。再者, KGF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停留并独立生长, 产生尿激酶型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和t PA) , 在肿瘤组织的转移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KGF及其受体在卵巢癌细胞中的共表达说明KGF有自分泌现象, 研究证实卵巢癌细胞中自分泌的KGF对维持其异常增殖也起着重要作用[7]。随后细胞的共培养体系证实无论卵巢癌细胞自分泌的KGF还是外源性的KGF均对其自身的增殖和迁移有促进作用, 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8,9]。
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主要是通过突破膜屏障和建立新生血管两方面机制发生的, 这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其中以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最为突出, 其他因素多是通过刺激这两种物质的产生, 从而间接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0,11,12]。了解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从而进一步寻找经济有效的治疗靶点, 既有利于抑制肿瘤转移的发生, 还可以预防复发, 提高肿瘤疗效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 关于卵巢癌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如癌症侵袭转移相关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KGF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说明KGF在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了解。随着更多相关基因的发现及相关细胞因子作用机制的明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抗卵巢癌侵袭和转移的方案出现。
摘要:目的 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KGF) 在卵巢癌细胞系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其在卵巢癌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选用人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 (高转移) 及小鼠NIH3T3成纤维细胞系, 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法) 分别检测不同浓度KGF对卵巢癌细胞系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研究KGF在活化的NIH3T3中的表达, 并验证IL-1β、TGF-β1以及卵巢癌细胞系的条件培养基 (CM) 对其表达产生的活化和诱导作用。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 KGF对卵巢癌细胞系的迁移能力有促进作用, 其中KGF 100 pmol/L组、30 pmol/L组和300 p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MTT实验显示, KGF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其中KGF 100 p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Western Blot证实IL-1β、TGF-β1及CM对KGF在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有诱导作用, 而免疫荧光验证了IL-1β、TGF-β1及CM对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作用。结论 KGF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促进作用, 而IL-1β、TGF-β1以及CM对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KGF在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篇5
褥疮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致残、长期卧床的患者,出院后,由于得不到较好的、科学的护理,往往在出院后半年内由于褥疮感染、发热而再次入院,针对患者情况,我们使用碘伏联合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因子进行褥疮护理,再结合翻身、频谱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3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往26例Ⅳ期褥疮合并感染的患者,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31岁,其中男17例,女9例,脑血管意外23例,帕金森氏病2例,运动神经元疾病1例,褥疮最多者于全身褥疮好发部位均有,达十余处,单处最大面积10×11cm,溃烂程度最深的已达骨膜。
1.2 方法
1.2.1 清创: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并剪去坏死组织,周围皮肤用盐水清洗干净后用0.5%的碘伏消毒。
1.2.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使用:创面用盐水清洗清创后,不用碘伏消毒,直接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创面,喷药后创面暴露,待药液吸收干燥后才覆盖,每天一次。
1.2.3 碘伏的使用:每天除去清晨使用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因子外,在每次为患者翻身时,将身体支撑妥当、各关节置于功能位,用拇指指腹按压创面周围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用无菌棉签将创面上的脓性分泌物擦净,擦时稍用力方能擦净,以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形成干痂,影响愈合,最后,在创面上涂擦0.5%的碘伏,擦后暂时暴露,待干燥后才覆盖。
1.2.4 每天用频谱治疗仪照射创面两次,以改善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给予气垫床缓解局部受压的压强。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衣服干燥。
2 .结果
通过积极的护理,除1例因病情较重死亡外,其余25例患者的褥疮均彻底愈合,最轻者7天愈合,最重者20天愈合。
3 体会
3.1 褥疮(即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3.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由含有高效表达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的再生和[2]。
3.3 碘伏:是碘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的络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芽胞,还有清洁作用。
3.4 神经科患者,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病变,至使受累部位的神经营养缺乏,较易发生褥疮,且愈合比较困难,因此,褥疮重在预防。褥疮发生后,由于患者基础病变而引起的偏瘫、截瘫、吞咽困难导致的全身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以往我们给予常规护理,收效差,疮面愈合慢,患者住院时间长,负担增加。自从我们改用碘伏联合基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因子进行疮面护理后,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42
[3] 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 1版.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2:122
作者单位:654400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
细胞因子类02-10
血浆细胞因子02-10
细胞因子02-10
细胞生长02-10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2-10
精细化工产业02-10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02-10
炎症细胞因子02-10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2-10
PAN纳米纤维膜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