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岁儿童

关键词: 聋哑 缺乏 人体 疾病

8~10岁儿童(精选九篇)

8~10岁儿童 篇1

尿碘水平可直接反映近期碘摄入量及甲状腺激素代谢情况, 是近期碘营养状态的较好标志[3]。南阳市自1996年开始普及食用加碘盐工作, 为了解市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 掌握食用碘盐和饮用水与体内碘含量的关系, 使儿童补碘更科学、合理, 笔者于2007年6-9月进行了本次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4], 从南阳市所辖县、市、区中抽取宛城区、邓州市、唐河县、南召县、西峡县、方城县30个乡的30所小学8~10岁在校儿童1 500人, 其中男生805名, 女生695名。同时抽取每个被调查学生家庭食用盐1份 (同一家庭的学生重复采样) , 共1 500份;饮用水150份。

1.2 方法

1.2.1 甲状腺肿检查

按照GB 16004-1995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和分度标准中触诊法进行检查[5]。

1.2.2 样本检测

用发放的50 mL全塑瓶采集中段晨尿10~30 mL;盐样用自备洁净干燥的塑袋采集当日食用盐20~30 g;水样为随机选取学校所在村5个方位的5户学生家庭, 用发放的150 mL全塑瓶采饮用水100 mL以上, 所有样品采集后均当日送达实验室放入2~8 ℃冰箱冷藏待检。尿碘检测采用碘催化砷铈反应试剂盒快速定量法, 盐碘检测采用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 水碘检测采用GB/T 5750.5-2006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1.2.3 诊断标准

尿碘诊断采用WHO/UNICEF/ICCIDD提出的评估儿童碘营养和尿碘中位数的流行病学原则[6]为判定依据, 含量低于100 μg/L为缺碘, 低于50 μg/L为严重缺碘;盐中碘含量采用GB 5461-2000标准, 20~50 mg/kg为正常;水碘采用GB 16005-1995标准, 低于10 μg/L为碘缺乏。

2 结果

2.1 甲状腺肿大情况

南阳市8~10岁在校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53%, 均为轻度肿大, 且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0.31, P>0.05) 。见表1。

2.2 尿碘、盐碘与水碘检测情况

儿童尿碘浓度频数呈正态分布, 峰值在100~300 μg/L范围内, 浓度中位数为201.7 μg/L;尿碘含量<20 μg/L的样本只有1份, <50 μg/L的样本有59 份, 占检测数的3.94%;50~100 μg/L的样本有203份, 占检测数的13.53%;100~300 μg/L的样本有869份, 占检测数的57.93%;>300 μg/L的样本有369份, 占检测数的24.60%。 抽查家庭食用盐样本1 500份, 饮用水150份, 检出食用盐中未加碘样本32份, 占总数的2.13%;<20 mg/kg的样本126份, 占总数的8.40%;20~50 mg/kg的样本1 342份, 占总数的89.47%, 盐碘的总体平均值为25.7 mg/kg。饮用水中<10 μg/L的样本104份, 占总数的69.33%;10~50 μg/L的样本46份, 占总数的30.67%, 总体平均值为9.81 μg/L, 无大于50 μg/L的样本。见表2。

注:*尿碘为中位数。

2.3 尿碘与盐碘、水碘关系

随着儿童尿碘水平的升高, 在同一频数分布内盐碘平均值及合格碘盐所占百分率稳步提高, 而水碘平均值及合格水碘所占百分率变化规律不明显。对儿童尿碘水平与盐碘、水碘含量的实测值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显示, 尿碘与盐碘测量值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0.144 (P<0.01) , 存在正相关关系;尿碘与水碘平均值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0.117 (P>0.05) , 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南阳市被调查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53%, 且男、女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超过了GB 16004-1995中规定的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 (5%) , 原因是该市西部山区5县为地方性甲状腺肿轻病区。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随着全市不断加强以食用盐加碘为主的碘营养计划的实施, 与2002年检测结果相比, 西部山区县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已有下降, 且均为轻微。检测的1 500名在校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1.7 μg/L, 频数呈正态分布, 儿童尿碘中位数与尿碘频数分布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 (IDD) 的判定标准[7], 尿碘中位数值比2005年河南省第5次8~10岁学龄儿童碘缺乏病监测结果[8]显著下降, 基本符合WHO推荐的儿童尿碘适宜水平, 表明南阳市在校儿童现阶段碘的摄入量满足身体需求, 碘营养状况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 盐碘平均值比2005年河南省监测结果29.18 mg/kg[8]有所下降, 合格率为89.47%, 略低于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90%的规定[7], 提示碘盐的加工和保存条件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占总数2.13%的32份未加碘样本, 说明私盐销售在该市一些乡村存在并还有一定市场, 要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IDD) 的目标, 必须长期做好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工作, 特别是对私盐加工和销售问题, 更要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水碘合格率为30.67%, 且无大于50 μg/L的样本, 说明南阳市6县 (区) 为水碘含量缺乏的地区, 对群众进行碘营养的加强尤为重要。

对儿童尿碘水平与盐碘、水碘含量之间的关系探讨说明, 在水碘含量很低时, 盐碘是碘营养的主要来源, 水碘等外环境因素是对碘营养的补充, 盐碘与尿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 不同地区的儿童个体对碘盐中碘的吸收和排泄有较大差异[10]。研究证明, 尿碘与甲状腺肿患病率呈“U”型曲线关系[11], 因此, 要把儿童尿碘水平稳定在WHO提出的最适宜水平, 在确定不同地方的最适宜碘盐含量时, 应对当地儿童开展不同含碘量的碘盐干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目标人群食用不同含量的碘盐与尿碘的变化规律, 找出最佳补碘方法与剂量, 为更安全地进行儿童补碘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慧萍, 曹玉华, 王素雅, 等.加碘盐与人体健康.食品科学, 2006, 27 (11) :536-539.

[2]陈祖培.中国控制碘缺乏病的对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80-304.

[3]范义兵, 陈海婴, 凌军, 等.尿碘作为碘缺乏病监测指标的意义.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5, 24 (3) :346-348.

[4]方积乾.卫生统计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67-270.

[5]国家技术监督局 (GB16004-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分度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6]WHO, UNICEF, ICCIDD.Ideal iodine nutrition:A brief nontechnical guide.IDD Newsletter, 2001, 17 (2) :29.

[7]国家技术监督局 (GB16006-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8]郑合明, 罗军, 李小烽, 等.2005年河南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7, 26 (2) :184-186.

[9]沈金钧, 桑仲娜, 刘嘉玉, 等.碘摄入量与晨尿中碘排量的关系研究.营养学报, 2008, 30 (1) :22-25.

[10]许碧云, 陈炳为, 倪宗瓒, 等.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尿碘的变异.卫生研究, 2004, 33 (5) :578-580.

8~10岁儿童 篇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7.10亿,19岁以下网民占有全体网民的23%,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2059万。与2015年底的数据相比,10岁以下儿童群体占有比有所增长,互联网在低年龄段继续渗透。专家指出,今天的孩子生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是真正的“网络原住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调查显示,有10%左右的少年儿童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约1%的孩子上网成瘾,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

近六成95后择业看好“网红”

2016年,被不少人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红元年”。据近日上线的《大数据微报告:95后择业观大起底》显示,近六成95后想当网红。从数据上看,可能因为一线城市选择面更广,想成为网红的95后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占比并不算高,只有两成左右,但是在二线城市,这一占比差不多都是五成左右,大部分95后们最想做的网红是电子竞技玩家和主席。在中国,网红“Papi酱”拿到1200万元的巨额投资,让“网红”经济真正站上风口。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红”效应已渗透到中国社交、电商、直播、游戏等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网红”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关照”一词来自嘉峪关

“关照”,顾名思义,关心照顾的意思。而在明清时期,“关照”则主要指出入关口的证明文书。不过,这还得从“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说起。据史学考证,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鲜为人知的是,嘉峪关还是“关照”最初使用地点。“关”的本意为门闩,引申为关塞;“照”是公文、证件。嘉峪关地处咽喉要塞,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中西往来的国门,因此出入嘉峪关的手续极为严格,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方可通行。“关照”的种类也很多,有屯民、客商、遣犯等,各持有不同要求和规范的“关照”。历史发展到现在,“关照”已经被“护照”取代,“关照”一词更是发扬光大,“关照关照”“多多关照”的使用频率有增无减,然而“关照”的历史价值不可取代,已成为嘉峪关这座600年古城传奇的见证。

“丞相”和“宰相”

是一回事吗?

看电视剧时,经常听到“宰相”或“丞相”之类的名词,都指代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行政官员,但历史上却没有“宰相”这个官职,这是为什么呢?“丞相”一词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个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改称为相。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明初,中书省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力极大。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至此,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被废除。“宰相”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官名,它是泛指最高行政长官,通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它的官名随着朝代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司徒、中书令、尚书令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考古证实“郑和到访非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队完成了肯尼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有了许多重大发现:肯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年代最早可追溯到9世纪,表明早在晚唐时期,中国商品就已经抵达这一地区;发掘出的永乐官窑瓷器,基本确定了郑和到访非洲的事实;肯尼亚马林迪古王国的创建年代为9~10世纪,比英国学者之前认定的14世纪向前推进了四五个世纪。现在的马林迪市是古代马林迪王国后期的都城遗址。文献记载,这里几乎可以肯定是郑和船队曾经登陆非洲的地点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绕过好望角后在非洲的第一个登陆点。马林迪是第一个接纳葡萄牙的伊斯兰王国,成为葡萄牙人进军印度、马六甲和中国的基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近视已成“国病”

我国首份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白皮书《国民视觉健康》近日发布。白皮书指出,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是近视。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37亿至4.87亿之间,其中,高度近视的比例在2.33%至2.47%之间。白皮书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发病率将增长到五成以上。儿童青少年中,近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6至15岁的平均近视率达到46.64%,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严重。

“击掌”本是舞蹈形式

戏迷都知道,京剧、豫剧、秦腔、川剧等很多戏中都有《王宝钏》一剧,其中有出《三击掌》的唱段,叙述主人公与家人击掌约誓,愿离开相府,嫁给乞丐薛平贵。这里的击掌是盟誓时的动作,表示自己说话算数,绝不反悔。这和勾手指的动作异曲同工,效果相似。但击掌起初并不是约誓的动作,而是一种舞蹈形式。随乐起舞时,舞者手舞足蹈,随着音乐节奏来回击掌活跃气氛,增强效果。新疆克孜尔石窟就存有古人舞蹈时击掌的壁画。估计后来兴起的鼓掌,便是从观看舞蹈的贵族配合舞蹈的节奏而击掌,演变为击掌助兴的。古人情绪激昂之时也常常不住击掌,借此宣泄某种情绪。由于手掌在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后来便以击掌表示交换掌印,郑重地代表盟誓。

国外游客的“无痕旅游”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旅游大国,吐槽国人不文明行为的也开始增多。而不少发达国家的游客在旅途中,往往能做到“无痕旅游”。所谓“无痕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你到一个地方旅游,就如同你没有到过那里一样,不留下任何痕迹!无痕旅游的第一个层级,就是自觉排队、遵守交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刻画,这第一层级绝大多数国人都能做到。第二个层级,就是在公共场所不发出噪音,包括在博物馆、车厢、餐馆等一切室内外的公共场所都要轻声细语,在餐厅里用餐时嘴巴不发出声响,还有就是不在室内、车厢内使用语音聊天,不在禁烟的室内室外吸烟。 第三个层级,就是在使用完公共厕所之后能够自觉清理干净,在入住的酒店里做简单的垃圾整理,在自助餐厅整理桌面并倾倒垃圾,在狭窄的空间不堵路,多人走路不并排而行,与人擦肩而过时不触碰到他人,不使用过于浓烈的香水,在电梯里不面对陌生人站立,在商店里不乱摸不准备购买的商品,不随意拍摄他人,在剧场内观看艺术表演时不随意鼓掌喝彩等。

【责任编辑】蒲 晖

保山市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分析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国家“2011年度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中疾控地病发〔2011〕13号) 和“全国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保山市的腾冲、龙陵、施甸、昌宁4个县,分别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 镇)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 镇) 随机抽取1所村级小学20名8 ~ 10岁学龄儿童( 非寄宿学生,男、女各半) 的随意尿样。另外,在隆阳区水碘<150μg /L的乡镇随机抽取1所行政村小学的12名8 ~ 10岁非寄宿学龄儿童的随意尿样。共计412份尿样。其中8岁儿童90名,男生34名,女生56名; 9岁儿童173名,男生91名,女生82名; 10岁儿童149名,男生81名,女生68名。

1.2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标准,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WS /T 107-2006)[5]进行尿碘检测。

1.3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根据2007年WHO、国际控制碘委员会( ICCIDD) 、国际儿童基金会( UNICEF)第3次修订版本中的规定[6],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在100 ~ 199μg / L之间为足量碘摄入,在200 ~ 299μg / L之间为超足量碘摄入,≥300μg /L为过量碘摄入。按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GB 16006-2008)[7]进行判定: 8 ~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 > 100μg / L( 标准尿碘正常值范围100~ 200μg /L) ; 尿碘低于50μg /L的比例<20%为达标。

1.4尿碘检测由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参照质量控制实验室尿碘质控考核的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尿碘实验室承担。实验室人员均接受过省级培训并取得资质。

1.5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 ~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进行概括,尿碘数值比较采用方差( ANOVA) 分析,尿碘( μg /L) 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调查对象总体尿碘中尿碘检测频数分布情况位数为319.59μg /L; 尿碘低于50μg /L的构成比为2.18%( 9 / 412) ,50 ~ < 100μg / L的为1.94% ( 8 / 412) ,100 ~ < 200μg / L的为12. 38% ( 51 / 412 ) ,200 ~ < 300μg /L的为28. 64% ( 118 /412 ) ,≥300μg /L的占54.85%( 226 / 412) 。见表1。总体上不同县( 区) 间8~ 10岁学龄儿童尿碘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F =2.409,P = 0.049) ,分别比较两县( 区) 间尿碘数值,结果显示,仅龙陵县与施甸县8 ~ 10岁学龄儿童尿碘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983,P = 0.003) ,其余县( 区) 之间尿碘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2.2不同年龄组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分布8 ~ 10岁学龄儿童各年龄组尿碘频数分布呈现向右拖尾的正偏态分布,出现向高值偏移趋势,高峰均集中在300μg /L附近。不同年龄组学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3.32,P = 0.101) ; 不同性别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8.17,P = 0.085) 。

3 讨论

碘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正常甲状腺功能的维持以及身体生长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8]。尿碘水平是衡量人群碘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尿碘水平作为衡量人群补碘成功与否的尺度[9]。一定样本量的群体尿碘值可反映该地区相应人群碘营养水平[10]。本次调查显示,保山市只有4.13%的8~ 10岁学龄儿童尿碘 < 100μg / L,表明保山市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要求[7]。

保山市8 ~ 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19.59μg /L,碘营养状况高于足量碘摄入水平[6]。本研究结果表明,保山市8 ~ 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 4.13%( <100μg /L) 的儿童处于缺碘状态,其中2.18%( <50μg /L) 的学龄儿童处于严重缺碘状态,1.94%( 50μg /L≤尿碘<100μg /L) 的学龄儿童轻中度缺碘; ( 2) 28.64%( 200μg /L≤尿碘<300μg /L)的学龄儿童为超足量碘摄入; ( 3) 54.85%( ≥300μg /L) 的学龄儿童为过量碘摄入。上述情况表明,保山市8 ~ 10岁学龄儿童的碘摄入量可能超过人体的正常需要量,应考虑当前食盐加碘含量的合理性。尽管碘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缺乏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障碍,但碘摄入过量也可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1]。

本研究缺点为仅对为期1 a的8 ~ 10岁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且样本不大,导致结果的代表性不高。今后开展全面、连续、系统的,样本量更大的监测是必要的,以全面反映保山市8 ~ 10岁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

有趣的8岁儿童谜语 篇4

2.明月当空,邀人共仰 (打一字) —— 谜底: 昂

3.唤我水边住 (打一字) —— 谜底: 涂

4.日月各西东 (打一字) —— 谜底: 明

5.文武两全 (打一字) —— 谜底: 斌

6.六十不足,八十有余 (打一字) —— 谜底:平

7.东西南北无弯路 (打一字) —— 谜底: 置

8.一口咬掉牛尾巴 (打一字) —— 谜底: 告

9.一中咬去多半截 (打一字) —— 谜底: 名

10.花落人亡两不知 (打一字) —— 谜底: 七

11.东西种梧桐,南北栽杨柳 (打一字) —— 谜底: 楞

12.大丈夫不得出头 (打一字) —— 谜底: 天

13.草色连云人去住 (打一字) —— 谜底: 荟

14.边吃边喝边呤(打一字) —— 谜底: 品

15.参差树木朝阳(打一字) —— 谜底: 楂

16.草下可藏(打一字) —— 谜底: 荷

17.文武双不猜斌 (打一字) —— 谜底: 刘

18.千少万多 (打一字) —— 谜底: 仿

19.沾水就活 (打一字) —— 谜底: 舌

20.欲话无言听流水 (打一字) —— 谜底: 活

21.自有一日出头天 (打一字) —— 谜底: 春

22.兔儿头上戴顶帽,满腹苦水无处申 (打一字) —— 谜底: 冤

23.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 (打一字) —— 谜底: 等

24.斩草不除根 (打一字) —— 谜底: 早

25.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 (打一字) —— 谜底: 朝

26.草木之中有一人 (打一字) —— 谜底: 茶

27.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 (打一字) —— 谜底: 也

28.要一半,扔一半 (打一字) —— 谜底: 奶

29.黑笔写出白十字 (打一字) —— 谜底: 亚

8~10岁儿童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深圳市6个行政区小学中的8~10岁儿童。

1.2监测指标尿中碘含量。

1.3抽样方法按《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6]省级病情监测中的儿童尿碘采样方法, 将每个区所辖街道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街道(不足5个街道的区抽取全部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1所小学作为监测点。 在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学生50名,男女各半,采集日间随意1次尿样。

1.4检验方法用ICP-MS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检测尿中碘含量。

1.5质量控制检测实验室通过全国IDD实验室质控考核,并在样品检测中插入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1.6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不同区、年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调整α,检验水准α′=α/比较次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全市及各区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全市共检测8~10岁儿童尿碘1 487份,中位数为218.6 μg/L,第25位百分位数为128. 3 μg/L, 第75位百分位数为311.3 μg/L。 各区儿童的尿碘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H=40.539,v=5,P<0.005)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第25位百分位数~第75位百分位数( μg/L) 。

2.2不同性别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全市共检测8~10岁男性儿童尿碘752份,中位数为221.8μg/L,第25位百分位数为135.9 μg/L,第75位百分位数为316.2 μg/L。 不同性别儿童的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P>0.05) 。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第25位百分位数~第75位百分位数( μg/L) 。

2.3不同年龄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全市共检测8岁儿童尿碘408份,中位数为216.4 μg/L,第25位百分位数为127.6 μg/L,第75位百分位数为297.0 μg/L。 不同年龄儿童的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非参数Kruskal- Wallis H检验, H=1.743,v=4,P>0.05) 。 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第25位百分位数~第75位百分位数( μg/L) 。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IDD的重病区之一,自从1995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IDD防治取得巨大进展,2002年全国第4次IDD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已基本消除IDD,近年来由于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的升高, 引起人们对高碘摄入的关注。 因此,对人群碘营养水平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人体摄入的碘大部分是通过尿排泄的, 尿碘是反映人群或个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7]。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控制IDD理事会( WHO/UNICEF/ICCIDD) 推荐6~12岁儿童的尿碘水平作为碘营养状态评价标准[8],提出尿碘中位数<100 μg/L为碘缺乏,100~199 μg/L为碘适宜,200~299 μg/L为大于需要量,≥300 μg/L为碘过量。 我国IDD消除标准[9]也将8~10岁儿童尿碘作为评价指标之一,规定尿碘100 μg/L以下的比率<50%, 50 μg/L以下的比率<20%才达标。 实践证明一定数量的随意1次尿碘中位数可反映群体的碘营养水平,也是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的较好指标, 通常认为样本量至少50份以上方可克服个体尿碘浓度的变异对群体水平的影响[10],也有学者认为评估群体尿碘水平至少需要100份的尿样[11]。

本次尿碘监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地域覆盖深圳市全部6个行政区,监测数量每个区200份以上,总数达到1 487份, 能真实反映深圳市居民的碘营养水平。 结果显示:2014年深圳市8~10岁儿童。 尿碘结果达到IDD消除标准( GB 16006-2008) 中8~10岁儿童尿碘指标的要求。 对照WHO/UNICEF/ICCIDD提出的标准[8]: 深圳人群的碘营养处于充足状态,轻微大于需要量,有少数人群存在碘过量的风险, 提示深圳市人群的碘摄入量有下调的空间。 2009年我们曾做过深圳市居民总膳调查,得出深圳市平均食盐摄入量为9 g,大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6 g[12],食盐摄入过多,从中得到的碘也多。但是,2002和2005年全国8~10岁儿童尿碘监测中位数分别为241.2和246.3 μg/L[13,14],这次深圳市的监测结果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有研究指出,沿海地区不同人群的尿碘中位数有明显差异,儿童尿碘水平高于成人、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15], 若儿童尿碘水平在100~200 μg/L, 有人提出儿童尿碘以100~300 μg/L为宜[1]。 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深圳市居民的碘营养是充足且适宜的。

各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均在200~299 μg/L之间,各区之间的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深圳市是移民城市,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口味、饮食习惯不同有关( P>0.05) 。 8、9、10岁儿童间的尿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饮食习惯基本相同有关。

8~10岁儿童 篇6

关键词:碘缺乏病,甲状腺肿,尿碘,碘盐

金昌市是甘肃省环境缺碘地区之一, 是碘缺乏病中度流行区, 自80年代中期开始, 进行了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2003年按照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实施办法综合判定, 金昌市已基本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要求。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碘缺乏病病情, 评价防治效果及人群碘营养状况, 确保干预措施得到长期有效落实, 真正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按照碘缺乏病监测方案, 我们于2004—2007年连续4年对8~10岁儿童进行了碘缺乏病监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金昌市城乡小学8~10岁儿童。

1.2方法

按容量概率 (pps) 抽样法, 在金昌市城乡抽取30所小学 (城镇5所, 农村25所) , 每所小学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 进行甲状腺检查。同时在对被抽检的学生中, 每校再随机抽取12名儿童 (男女各半) 检测尿碘。对全市批发层次及居民户进行定量监测盐样。

甲状腺检查用触摸法[1], 尿碘测定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2], 碘盐测定用直接滴定法[3]。

2结果

2.1病情监测

4年累计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4968人, 共查出甲状腺肿大者243人, 肿大率4.89% (表1) , 肿大率逐年下降。

2.2尿碘测定

4年尿碘测定结果表示,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226.9μg/L, 其中小于50μg/L 38人, 占2.60%;小于100μg/L 133人, 占9.08%;100μg/L以上1293人, 占88.3%。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 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表2) 。

2.3盐碘测定

4年共定量检测盐样3048份, 其中, 批发层次828份, 合格828份, 合格率100%;居民户2220份, 合格2174份, 合格率97.9%。但仍有44份非碘盐 (表3) 。

2.4健康知识调查

分五年级学生统一试卷调查和家庭妇女问卷调查形式。五年级学生共答卷2400份, 及格2348人, 及格率97.83%;家庭妇女问卷640人, 及格540人, 及格率84.38%。

3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 金昌市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病情监测是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客观指标。甲状腺肿大率由2004年的5.96%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4.29%, 不难看出甲状腺肿大率虽然有逐年下降趋势, 但是, 肿大率仍处较高水平, 与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上升及尿碘水平相矛盾, 其原因之一可能与甲状腺肿大率是一项比较稳定的指标, 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有关;其二, 是否存在其他原因致甲状腺肿大有待进一步探讨。

儿童尿碘监测可以反映碘缺乏病干预效果, 通过10余年防治, 2004—2007年尿碘中位数保持在219.9~231.0μg/L之间, 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 但是, 儿童尿碘在50μg/L以下者占2.60%, 小于100μg/L者占9.08%, 这将直接影响我市人口素质的提高。

批发层次碘盐合格率为100%, 居民户碘盐合格率为97.53%, 但非碘盐率为1.17%, 说明仍有非碘盐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碘缺乏病的防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作, 为实现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所取得的成果, 还需进一步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尤其是加强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持之以恒地抓好全民食用加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继续加大碘盐监测力度, 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4]。

(感谢近年参加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各位同仁。)

参考文献

[1]GB16005-1995.碘缺乏病区划标准.

[2]WS/T107-1999.WS/T107-2006.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

[3]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

8~10岁儿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金昌市城乡小学8~10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在金昌市城乡抽取30所小学(城镇5所,农村25所),每所小学随机抽取42名儿童,其中8岁14名(男女各半),9岁14名(男女各半),10岁14名(男女各半)。

1.2.2 儿童甲状腺检查:

采用触摸法检查被抽中的42名儿童的甲状腺,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积分度标准》[1]判定。

1.2.3 尿碘监测:

在被抽检的42名学生中,每校再随机抽取12名儿童(男女各半),其中8岁4名(男女各半),9岁4名(男女各半),10岁4名(男女各半)的尿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尿碘[2]。

1.2.4 盐碘监测:

对全市生产和经销点的食用碘盐按照东、西、南、北和中5片分,每片随机采集166份,共采集828份。对全市居民户食用碘盐分别以县、区、镇和乡为单位,从东、西、南、北和中随机采集盐样共计2 220份,采用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检测盐碘。

1.3 结果判定标准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判定按照GB16006-1995,碘缺乏病病区判定按照GB16005-1995,食用盐碘含量判定按照GB5461-2000。

2 结果

2.1 甲状腺检查情况

4年累计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4968人,共查出甲状腺肿大者243人,肿大率为4.89%,肿大率逐年下降,见表1。

2.2 尿碘测定情况

4年尿碘测定结果表示,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26.9 ug/L,其中小于50ug/L者38人,占2.60%;小于100ug/L者133人,占9.08%;100ug/L以上者1293人,占88.30%,表明我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目标,见表2。

2.3 碘盐定量检测情况

本监测结果显示,金昌市居民碘营养状况良好,达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生产和经销点碘盐合格率为100.00%,居民户碘盐合格率为97.53%,但非碘盐率为1.17%,说明仍有非碘盐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见表3。

3 讨论

病情监测是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客观指标。甲状腺肿大率由2008年度的5.96%逐年下降至2011年度的4.29%,结果表明,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5.00%,不存在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流行。但是,肿大率仍处较高水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甲状腺肿大率是一项比较稳定的指标[3],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依据学龄儿童尿碘评价碘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标准,根据流行病学标准,国际权威学术组织首次提出了人类碘摄入的剂量范围和定义:尿碘中位数100~199ug/L为适量碘摄入,200~300ugug/L为超足量碘摄入,>300ug/L为碘过量。本次调查结果中,我市儿童尿碘中位数保持在219.9~231.0ug/L之间,提示我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足量碘摄入以上,碘营养状况良好。

碘缺乏病的防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作。全民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中最经济、最有效及最简便的措施,居民户食用盐监测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居民食用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的碘盐,正确食用碘盐,为进一步推动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4]。但碘缺乏病的危害依然存在,由于碘酸钾是挥发的,高温和光照会加速挥发,传统的烹调方法,不合理的膳食习惯,敞口容器盛放食盐,也是碘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了做好碘缺乏病控制工作,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建议今后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食盐营销市场管理,加强监督与监测工作,严厉打击非碘盐行为。为实现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所取得的成果,还需进一步加大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加强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使碘盐缺乏病防治知识家喻知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居民合理食用盐,食用合格碘盐,提高群众的健康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以全民食用加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大对碘盐的监测力度,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不断巩固防治成果,尽早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致谢:感谢近年来参加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各位同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栓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6005-1995)碘缺乏病区划标准[S].1995-12-21.

[2]中华人民共争国卫生部.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WS/ T107-1999,WS/T107-200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刘芳,李素梅.尿碘和甲状腺体积作为碘缺乏病监测指标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5):343-344.

浙江省8~14岁儿童行为问题现状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依分层、典型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原则,于2006年12月-2007年1月抽取浙江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5个地区(杭州、嘉兴、金华、临海、丽水)的城市、农村民工小学各1所,每年级(三~六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为调查对象,共获调查对象3 600人,实收有效问卷3 507套,有效率为97.42%,其中男1 862套,女1 645套;年龄在8~14岁之间,平均(10.08±1.37)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8]由英国精神病学家Rutter编制。该量表适用于学龄儿童,已被国内外广泛用于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包括父母问卷(31项)和教师问卷(26项),评分为3级:“0”分指从来没有这种情况;“1”分指有时有或每周不到1次,或症状轻微;“2”分指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1次。父母与教师问卷分别以13分和9分为临界值,凡大于或等于临界值者被评为有行为问题。其中有行为问题者,若“A行为”(违纪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神经症行为)总分,则为“A行为”;反之,则为“N行为”;评分相等者为“M行为”(混合性行为)。在教师问卷前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成绩排全班前30%(包括30%)为上等,30%~70%(包括70%)为中等,70%以后为下等;在父母问卷前附家庭经济水平(分上、中、下3等)。

1.2.2 调查方法

Rutter父母、教师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班主任(担任3个月以上) 无记名编号成套。教师问卷由班主任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填写,父母问卷以家长会形式(未到场的家长则以电话形式)向家长说明调查意义,取得同意后由父母或抚养监护人亲自填写。

1.2.3 统计方法

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编号,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核对,运用SPSS 13.0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χ2检验和配对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父母问卷检出有问题儿童650例,检出率为18.5%,其中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21.3%与15.4%;教师问卷检出有问题儿童485例,检出率为13.8%,其中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17.1%,10.2%。父母、教师问卷中男生行为问题均多于女生(χ2=32.44,72.86,P值均<0.01),男生以A行为居多,女生以N行为居多。见表1。

父母、教师问卷检出一致率为77.3%,2者检出均有行为问题169例(4.8%),均无行为问题2 541例(72.5%),父母+/教师-的有481例(13.7%),父母-/教师+的有316例(9.0%);经配对χ2检验,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7,P<0.01)。

2.2 不同生源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父母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城市小学(16.7%)、农村小学(18.7%)、民工小学(22.9%)儿童均以N行为居多;教师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84,P>0.05),城市小学(14.6%)、农村小学(14.4%)、民工小学(10.2%)儿童均以A行为居多,见表2。

2.3 不同成绩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

不同成绩组儿童父母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6,P<0.01),成绩较差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成绩下等者以A行为居多,中、上等者以N行为居多。不同成绩组儿童教师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7,P<0.01),成绩较差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成绩中、下等者以A行为居多,上等者以N行为居多,见表3。

2.4 不同经济状况家庭儿童的行为差异

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儿童父母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P<0.05),经济较差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中、下等经济水平家庭儿童以N行为居多,上等者以A行为居多。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儿童教师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P<0.05),经济较差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3类家庭儿童均以A行为居多,见表4。

2.5 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儿童的行为差异

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父母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16.18,P值均<0.01),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均较高,3组儿童以N行为居多。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教师问卷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88,12.23,P值均>0.05),3组儿童均以A行为居多,见表5。

3 讨论

3.1 男生行为问题较女生严重

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父母、教师问卷分别为18.5%与13.8%,高于国内大部分研究结果[9,10,11],这可能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快有关,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容易折射到学龄期儿童身上导致行为问题的出现。父母、教师问卷调查均提示: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这也验证了相关报道[12];男生行为问题以A行为最多,女生以N行为最多,这很可能根源于男女生的生物学特征及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相比而言,社会更认可女生的情绪反应(N行为)和男生的攻击性行为(A行为)。此外,本文证实了严征等[13]的研究。原因可能与填写量表者有关,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比较关注,而父母或者抚养人则更在乎儿童躯体方面。

3.2 民工儿童行为问题突出

父母问卷显示,民工子女行为问题较农村、城市严重,而教师问卷3者无差别,可能原因是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籍,不能如同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保健等,他们虽生活在城市,但城乡差异仍不能消除;此外,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劳动力密集的落后地区,在各方面甚至落后于就读城市周边的农村,成长环境等各方面的差距导致了民工子女行为问题较城市、农村儿童突出。得来不易的读书机会使得民工子女在校遵守纪律、按时上学和完成作业,故在校表现中行为问题较少。

3.3 学习成绩差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如同相关研究[14],随着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行为问题的发生也减少。行为问题和儿童学习成绩相互影响,行为问题可抑制学生发挥潜能,从而对儿童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反之,学习成绩也影响着行为,在家孝顺、听父母的话,在校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前提,所以说学习成绩较好者在校表现都较好,同时因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得到教师的夸奖,学生会将在学校的良好行为延伸到家庭以期得到父母的赞许,故学校的教育对孩子在家的表现也有促进作用;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儿童会受到更多来自学校、家长和同学等方面的压力,从而引起或加重不良行为的发生。

3.4 家庭经济较差、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行为问题较多

常州市8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 篇9

龋齿是中国爱卫会、教育部、卫生部提出的需重点防治的六大学校常见病之一[1]。8岁儿童正处于乳恒牙替换期,是牙列发育、牙颌系统快速增长和龋病高发的时期。了解8岁儿童患龋率、龋失补构成比、易患龋牙面、乳牙患龋与恒牙患龋相关性等状况,对科学开展学校龋齿防治工作,尤其对开展适龄儿童的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本研究于2014年6—11月对江苏省常州市8岁儿童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常州市5个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和武进区)随机抽取133所学校的共25 447名8岁儿童(小学二年级,下半年为三年级学生,按调查当月年龄计算)进行调查,其中城市儿童13 046名,乡村儿童12 401名;男生14 054名,女生11 393名。

1.2 方法

检查程序和使用器械依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进行[2]。使用便携式照明灯照明和统一的调查器械(平面口镜、CPI探针等)对受试者进行口腔检查,现场由2名口腔医师担任口腔检查工作,1名负责检查,另1名负责现场核对和结果记录。调查指标为乳牙患龋率及龋失补构成比、第一恒磨牙萌出率及其患龋率、充填比、窝沟点隙形态。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由常州市口腔卫生项目办公室专家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统一认识、方法和标准。所有参与口腔检查的医生均为取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该市各级医院口腔科在职医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标准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均大于0.8)。各辖市区均成立由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口腔医生组成的口腔疾病干预项目办公室,根据就近原则划定各医院承担的学生口腔检查任务。由学校所在辖区的口腔疾病干预项目办公室负责每月检查工作进度和现场质量考核,并每月上报市口腔疾病干预项目办公室检查结果。

1.4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调查表文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经逻辑检查、核对后,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t检验、Spearman检验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龋率及龋均

见表1。

常州市25 447名8岁儿童患龋率为62.08%,其中男生患龋率为61.50%,女生为6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8,P>0.01)。城市学生患龋率为60.62%,乡村学生为6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5,P<0.01)。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恒牙患龋率分别为60.30%,61.02%,62.75%和64.67%,患龋率在城市男生与女生(χ2=0.71,P>0.05)、乡村男生与女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90,P>0.01)。2014年常州市8岁儿童龋均为(2.41±2.71),其中龋均男生为(2.41±2.72),女生为(2.42±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7,P>0.05)。城市学生龋均为(2.29±2.67),乡村学生为(2.54±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P<0.01)。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龋均分别为(2.29±2.69)(2.28±2.64)(2.53±2.75)和(2.56±2.75),龋均在城市男生与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与乡村女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龋失补构成比

常州市8岁儿童乳、恒牙的龋失补构成比见表2。乳牙患龋率为59.61%,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87.15%,7.24%,5.61%;恒牙患龋率为9.74%,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94.23%,1.18%,4.59%。乳牙的龋齿充填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21,P<0.01)。恒牙的龋齿充填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7,P<0.01)。乳牙的龋齿充填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P<0.01)。恒牙的龋齿充填率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龋病好发部位

2.3.1 乳磨牙龋病好发部位

下颌第二乳磨牙最易患龋,其后是下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在上、下颌第一乳磨牙中,远中面最易患龋,其次是咬合面;在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咬合面最易患龋,其次是近中面。见表3。

2.3.2 第一恒磨牙龋病好发部位

常州市25 447名8岁儿童中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率为99.01%(100 778颗),其中5.41%患龋。牙面全部萌出且无龋的牙齿中,有0.88%(839颗)第一恒磨牙进行了窝沟封闭。随机抽取31所小学共3 903名8岁学生,检查发现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中,有69.35%的恒磨牙符合窝沟封闭条件,即牙齿完全萌出、无龋且深窝沟。第一恒磨牙龋病好发牙面是咬合面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面。见表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乳磨牙患龋与第一恒磨牙患龋的相关性

25 447名儿童中,有97.90%(24 912名)的儿童4颗第一恒磨牙全部萌出。儿童乳磨牙患龋者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1.8%(1 729/14 648),乳磨牙无龋者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5.9%(606/10 264)。检验显示,乳磨牙患龋与第一恒磨牙患龋有相关性(χ2=247.28,P<0.01,OR=2.1,95%CI=1.94~2.35)。

3 讨论

龋病是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龋后如不及时加以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口腔疾病,甚至导致全身性疾病[1]。本次调查显示,常州市8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9.61%,高于南京市城区8岁儿童乳牙患龋率(52.11%)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5岁组儿童乳牙患龋率(58.72%),但低于西安市7~9岁学生乳牙患龋率(64.03%);恒牙患龋率为9.74%,低于南京市城区8岁儿童恒牙患龋率(19.78%)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2岁组儿童恒牙患龋率(28.9%),但高于西安市7~9岁学生恒牙患龋率(6.44%)[3,4,5]。城市患龋率、龋均(60.62%,2.29±2.67)均低于乡村(63.61%,2.54±2.75),可能与城市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刷牙行为好于乡村儿童有关[5]。常州市8岁儿童龋齿充填率仅为5.54%。其中乳牙充填率为5.61%,远低于南京市的30.44%和徐州市的9.01%[4,6,7];恒牙充填率为4.59%,远低于北京市的33.50%和南京市的9.94%。与WHO全球口腔保健的低限目标“城乡学龄儿童龋补率都达到30%以上”,以及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规划目标“城市充填率达到30%,乡村充填率达到15%”都有很大差距[8]。充填率较低,一方面由于家长对乳牙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替换,忽略了乳牙龋的诊疗;另一方面反映了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有些家长不知道“六龄牙”是恒牙。因此,迫切需要提升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开展多形式的龋病防治措施。

下颌第二乳磨牙最易患龋,其次是下颌第一乳磨牙,乳磨牙龋病好发部位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本次调查中发现,常州市8岁儿童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率(99.01%)高于西安市(95.0%)。已萌的第一恒磨牙中有5.41%患龋,可见龋齿防治工作应尽早抓起。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且无龋,咬合面、颊面和舌腭面窝沟点隙较深,能插入或卡住探针,是窝沟封闭的必要条件。对3 903名8岁学生检查发现,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中有69.35%的恒磨牙符合窝沟封闭条件,远高于钟素兰等[10]对广州市番禺区1 655名7~8岁二年级学生调查结果(37.9%)。但仅有0.88%的第一恒磨牙进行了窝沟封闭,表明该市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很欠缺。今后应加大力度开展窝沟封闭等防治措施,提高儿童口腔的健康水平。本调查中,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下颌明显高于上颌,龋病好发于第一恒磨牙咬合面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面,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9,11,12]。原因可能是上颌第一恒磨牙靠近腮腺导管口,有唾液的冲刷作用,自洁能力好,不易龋坏;而下颌第一恒磨牙窝沟形态较上颌第一恒磨牙复杂,且由于咀嚼时食物的重力作用和上下牙咬合作用,更易积存食物残渣。

Fontana等[13]研究表明,患龋易感因素包括龋经历、变异链球菌、饮食习惯、社会经济地位等,并认为龋经历是最佳的龋病预测因子。乳前牙患龋主要与婴幼儿时期含奶瓶等不良习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习惯终止,所以乳前牙患龋对预测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无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乳磨牙患龋与第一恒磨牙患龋呈正相关,与其他研究一致[9,14]。乳磨牙龋经历可作为第一恒磨牙龋病流行的预测因子。一方面由于儿童乳、恒牙患龋有共同的影响因素[15],另一方面可能与乳牙患龋导致变异链球菌水平增加、产酸能力增强等口腔内环境改变及其造成的食物嵌塞不易清洁,进而引起恒牙患龋有关[16]。因此,建议加强对患有乳磨牙龋坏儿童的跟踪监测,及时开展恒牙龋患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居家养老范文 下一篇:居家防疫消防安全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