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性评价报告完美

关键词: 环境 报告 管理体系 评价

合规性评价报告完美(共8篇)

篇1:合规性评价报告完美

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评价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分析。

二、评价范围

在办公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因素。

三、评价依据

1、体系标准

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

3、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四、评价时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五、评价组成员 评价组长:XXX 成 员:XXX

六、评价过程综述

评价组成员针对《环境因素清单》中的82项环境因素进行了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合规性评价,其中重点评价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7项环境因素。

1、固体废弃物排放:

存在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有:日常办公和生活垃圾、废旧设备、建筑垃圾、木屑、施工废焊条头焊渣、废弃石膏板、废弃龙骨、吊件、连接件、角钢、槽钢、方管、钉、电焊条、钻头、电线、废弃的各种包装物、运输遗洒、废弃的办公纸制品、废办公文具的废弃共20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行政部制定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在办公区域和施工现场都设立了分类排放场所,垃圾排放委托相关方进行,识别的20项环境因素符合要求。

2、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和排放:

危险化学品的贮存有:库房贮存油漆、板材、有机溶剂、胶粘剂、乙炔和氧气瓶。危险废弃物的排放有:废日光灯管、油漆化学品泄漏、油漆稀料空桶丢弃、设备漏油、废损配件丢弃、油抹布丢弃、废机油排放、油污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废墨盒、硒鼓、磁盘共17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辽宁省污水与废气排放标准》。制定了《危险化学品控制管理办法》,行政部编写控制油品、化学品的泄漏的管理方案,设置了化学危险品的购置和发放记录,电脑复印机耗材由供应商负责回收,识别的17项环境因素符合要求。

3、噪声排放:

噪声排放有:切割机作业、电具切割线槽、直排式气枪钉饰面板、冲击钻作业、电锤打眼作业、理石墙地砖现场切割、力工砸墙、木工使用电锯作业、理石雕刻作业、车辆噪声排放共10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辽宁省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暂行规定》、《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机动车辆允许噪声》。项目部在强噪声施工过程中避开在夜间施工,严格执行《噪声控制管理办法》,均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10项目环境因素符合要求。

4、能源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存在有:办公生活用水的消耗、办公生活用电的消耗、办公用品的消耗、施工临时用水处水的消耗、施工用电的消耗、建材的消耗共6项。适用的法律法规有:《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了《水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施工用电管理办法》、《节能降耗管理办法》,教育员工节约用水、用电,并制定了购买节约型水龙头管理方案,对办公用品实施定额发放,6项环境因素符合要求。

5、甲醛、苯释放:木工板材粘洁、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板装修、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和水性处理剂作业;库房贮存地毯、地毯称垫、壁纸、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人造板、库房贮存油漆、涂料、胶粘剂共13项。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各项目部通过各项原材料的检测报告,对材料的污染进行控制,未发生材料污染事件,13项环境因素符合要求。

6、紧急情况和事件:办公场地发生火灾、焊接作业中发生火灾、乙炳瓶爆炸、库房贮存油漆、板材、有机溶剂、胶粘剂发生火灾共7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编写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预案,行政部编写了预防火灾、爆炸发生的环境管理方案,如预紧急事件按预案执行。7项环境因素符合要求。

七、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

本制定了: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购买节约型水龙头,采购PVC装饰胶片,控制油品、化学品的泄漏共4项管理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了环境因素,完成目标、指标情况较好,资金管理到位,管理措施有效。

八、环境管理分析的报告

自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以来,针对ISO14001:2004标准、三整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及法规和其他要求,人力资源部举行了多次培训,使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贯彻到每个员工,在每个施工过程中都体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理念,环境管理体系在公司覆盖范围内运行基本有效。

九、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改进的建议

1、部分部门和项目部对标准理解不透,学习不到位,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方法不能熟练运用,建议举办标准培训。

2、项目部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强噪声,如切割机作业、冲击钻作业。建议尽量避免在夜间和生活区一侧使用,减少噪声污染。

十、环境合规性评价结论

各部门都能够有效遵循法律法规进行施工,未发生过环境扰民事件,未有单位和个人投拆,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各单位的环境行为基本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要求。对在合规性证据收集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责任部门能够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纠正即纠正措施,对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合规性评价分析,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绩效。

2015年10月27日

篇2:合规性评价报告完美

评价时间:2013年12月20日

一、法律法规收集情况

本企业自建立管理体系以来,一直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的收集,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收集了一定数量的与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目前

共收集EMS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29件,OHSAS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22件。

二、法规遵守情况

EMS:

企业自建立以来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未发生违法事件;遵守城市各级噪声控制规定,噪声排放检测合格;生活和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按规定进行处理;生产过程中基本达到无尘操作;企业有相关的能源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一定能源消耗知识的能源管理人员,企业对主要耗能设备配备有相应的计量器具,企业对主要耗能设备制定出能源消耗定额,并根据定额按月考核。

本市环境保护局为企业出具了环境守法证明,证明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未发生过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情况。

OHSAS:

企业现建有完整的安全教材并且每年组织对企业人员进行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国家要求制定了安全消防管理制度,防火安全责任制;按要求配置消防器材,设立安全标志;定期对消防器材安全通道状况进行巡检。企业产品生产及安装按国家相应标准操作;企业设有义务消防组织。

企业建立健全了劳动保护制度,按规定配发劳保用品,遵守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规定,各种防护措施防护到位,并按期检查;劳保用品均从具备生产许可证的供方中采购,确保劳保用品满足要求;对生产中各种特种作业设备定期安检,确保设备完好;生产部定期对生

产现场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对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并责令整改。

三、守法评价

通过以上守法情况,全体评价人员一直认为我企业在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方面,很好的遵守了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存在违法现象。

评价人签字:

篇3:合规性评价报告完美

1 收集

要准确辨识出适用的法律、法规, 前提是收集范围要全面、来源要可靠。

1.1 确定收集范围, 包含以下方面:

1) 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

2) 国家和行业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非法规性指南;

3) 中国石油相关规章制度及其他资料等。

4) 中国参与签订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相关公约。

1.2 确定收集途径, 包含以下方面:

1) 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非法规性指南和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公约, 以上法律、法规主要通过上级下发的文件、订阅相关专业报刊、浏览相关网站等途径获取;

2) 国家和行业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 主要通过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及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中国石油门户网站等途径获取;

3) 中国石油相关规章制度主要通过下发文件等途径获取。

2 辨识、确认

2.1 辨识

是识别法律、法规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 (适用性和有效性) 的过程。

首先, 从收集到的众多法律、法规中, 按照其适用性, 识别出与各岗位健康、安全与环境重要危害因素相适用的法律、法规文本。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适用本法”。

本企业是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有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据此条款确定此法适用于中心。

其次, 依据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和修订时间等确定其文本是现行适用的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文本中注明, 于1994年7月5日通过,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现未修订, 是现行有效版本。

2.2 确认

是通过各岗位存在的重要危害因素和产品要求, 对照应遵守的法律、法规条款予以确定、证明。

当确定了其文本是适用和有效的, 再次采用查阅资料、咨询等方法深入理解其具体条款含义, 识别出应遵守的具体条款, 以再次证明其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本企业属于用人单位, 人力资源部 (职能部门) 所规定的工作日应在本条款规定的范围内, 再次证明了此法适用于中心, 此条款适用于人力资源部。

3 建立、更新清单和文本库

3.1 清单的建立

识别、并经确认为适用的法律、法规详细信息, 要记录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中。信息内容包括:名称、编号、类别、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实施时间、修订时间、适用范围、适用条款等。

为便于查询, 从横向上按其级别进行分类, 共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国家法律;国家法规;地方法规;标准、规范与规程;上级公司文件。

从纵向上按其重要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共分为三个方面。依次为:安全方面;健康方面和环境方面。列表如下: (由于上级文件为保密文件未在此列出)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单位:油品监督检测中心 (表1)

3.2 文本库的建立

按照级别分别建立文件夹, 将文本分类存放于不同的文件夹中, 其文本序号和名称要与清单中的相一致。

3.3 清单和文本库的更新

通过日常或阶段性的识别、确认, 定期剔除无用、废止的, 同时增加、替换新的法律、法规, 以保持清单和文本库的有效性。

4 传达过程

传达范围分为内部员工和外部相关方;传达方式可分为直接传达和间接传达。

直接传达主要利用企业门户网站传达和培训方式传达;

间接传达主要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 编制到企业规章制度中 (内部传达) , 以便员工遵守;在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中注明 (外部传达) , 以便相关方遵守。

5 合规性评价

为了验证遵守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中心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合规性评价。

5.1 评价方式

合规性评价可以采取集中综合评价、分散滚动评价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心各项管理工作涉及的重要危害因素相近, 一般采取集中综合评价;各项业务活动专业性强, 涉及的重要危害因素相对繁杂, 一般采取分散滚动评价。

5.2 评价方法

中心采取多种方法, 一次针对多项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如:对照各类HSE监测结果;HSE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巡视、直接观察法等。

5.3 评价实施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现状与事实行为和有效的记录证据等与有关法律、法规中适用条款进行逐一对照, 从中找出符合性证据和存在的差距。例举实施记录如表2:

评价后, 责任部门对发现的不符合, 立即进行纠正, 并制定预防措施, 主管部门验证其做法的符合性。 (现已整改完毕)

6 结论

目前, 法律、法规的辨识、传达及遵守已成为中心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探索、创新出的普法宣传途径和方式, 推进了中心HSE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 创建了依法治企、依法强企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由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分公司编写

篇4:合规性评价报告完美

关键词: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的正式規则中,国家法律虽然密如蛛网,但仍然留下了大量的规则空白地带,将这些规则制定权交由社会组织来行使,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①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正式规则存在盲区的情况下,公司自身无疑是内部规则制定的最适合主体,公司规章制度成为国家正式规则的演绎和延伸。在实践中,不论规模与性质,公司都有一套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然而,在充分享有规章制度制定权的同时,公司也非法外之地,公司规章制度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将导致公司规章制度效力基础不稳,甚至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为了规避公司法律风险,推进依法治企步伐,近年来,公司规章制度的合规性评价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与此相应的是,理论和实务界关于公司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尚未成熟,指导合规性评价的体系化知识比较匮乏。作为参与企业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管理的一员,本文旨在探索公司规章制度合规性管理的有效路径,以便抛砖引玉,提高合规性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

二、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规章制度

公司规章制度,也称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我国《公司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都采用了“规章制度”这一概念,同时,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规章制度大都用于规范劳动关系,严格劳动纪律,企业规章制度因此被长期称为“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学界至今仍有沿用。然而不论采用何种称谓,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对公司规章制度尚无明确的界定,学界对此也呈百家争鸣的状态。在对学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基础上,本文将规章制度概念界定为:公司为实现其设立之目的,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管理需要,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调整公司内部关系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关于规章制度的性质,主要存在契约规范说和法律规范说两种主张。契约规范说认为,“公司所属员工之所以接受公司内部规则的支配,原因就在于他们同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公司内部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应为雇员所默许接受,其法律效力和约束力源于双方的共同意志。”②法律规范说认为,“企业规章制度在事实上发挥着行为规范的作用,从法理角度观察,企业规章制度的强制力和约束力的基础是上述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③笔者认为,契约规范说将规章制度的效力归因于公司与员工双方的“共同意志”,不可否认,随着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规章制度所蕴含的“共同意志”成分确有提高,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并非总是保持一致,公司不可能毫无原则的迁就于所谓的“共同意志”,契约规范说对此缺乏说服力。法律规范说认为规章制度之所以具有效力在于其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作为国家正式规则的演绎和延伸,规章制度是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范”,④“在我国现行法上具有‘准法律的性质”⑤如同国家法律反映人民意志一样,法律规范说在强调规章制度“法律规范性”的同时,其内涵深处并没有否定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共同意志”的存在,因此,笔者认为法律规范说更为合理。

(二)合规性

“合规”指的是遵从、依从、遵守规定的意思。它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逐渐发展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目前,学术界对“合规性”概念也没有清晰的界定,在规章制度的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将“合规性”和“合法性”不加区分使用的情况,因此对“合规性”的认识无法绕开“合法性”这一概念。合法性普遍是指合乎既定的法律规则,其中“法”主要是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正式规则。笔者认为对于公司规章制度制定而言,其受到的约束不仅仅限于正式规则,还包括公司章程、上级公司管理规定、特定的“立法”技术等非正式规则,因而仅仅进行“合法性”评价并不能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对规章制度的评价采用“合规性”的概念表述更为准确和恰当。

三、合规性的评价维度

在对“规章制度”和“合规性”概念作出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规章制度的合规性是本文探讨的核心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个维度可以为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内容的合规性。内容的合规性评价是评价活动的核心,是判断规章制度可接受性的最重要的标准。由于规制公司管理的国家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此项维度的评价难度无疑是最大的。在该部分内容的评价中,要根据评价对象锁定 “规”的范围,并熟悉“规”的内容。在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规章制度中权利、义务和责任内容的设定是否违规,尤其要注重对职工具有利害关系的相关规定的审查评价。

(2)程序的正当性。程序就是关于办事或者工作的方法、步骤和顺序,程序的正当与否是实质正义实现的基础,正当程序往往是法律工作的最低要求,“这种要求之所以是最低的,是因为它是克服一些人们普遍认为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而存在的,它只是确保程序正义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⑥对公司规章制度的程序合规性的评价注重的是规章制度产生过程上的合规性。例如,我国《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 “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3)体例的技术性。在规章制度制定合规性的评价中,一般对体例结构技术性的关注较少。“前苏联法学家凯里莫夫认为, 立法技术是在一定的立法制度中历史地形成的最合理制定和正确地表述法的规定和条文以达到最完善的表达形式的规则的总和。”,“前苏联法学家科瓦切夫也认为, 立法技术是确定如何建立法的结构的规则的总和。”⑦两者都认为立法技术是一种“规则”。美国12866号“管制计划与审查”行政命令也将“规章的简洁性与易于理解性”作为白宫信息和监管事务办公室(OIRA)进行法律审查的重要内容。⑧如同立法技术一样,订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规章制度质量的高低,意图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协调的规章制度更便于执行和遵守。在规章制度的合规性评估中,充分借鉴立法技术,对规章制度进行体例的技术性评估,以便保证规章制度的质量。

(4)体系的协调性。“当多数的规范或规整相互竞合时,特别会显示出:只有从个别规范与其所属规整的关系,经常还必须有其与其他规整及各该规整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各该规范的作用范围。”⑨体系协调性评价,主要是审查公司不同部门拟定的规章制度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相互矛盾冲突。由于公司内部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各有自己的专业管理范围,在对一些职能重叠和交叉的管理事项上,存在从不同专业角度管理思路不一样的地方,导致多头管理或内部管理文件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所以对规章制度进行体系协调性评价十分重要。

四、合规性评价的组织方式和评价技巧

(一)合规性评价的组织方式

在开展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公司,此项工作一般由合规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合规管理部门一般具有专业的法务人員,其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比较有效的识别规章制度存在的合法性风险。正如对规章制度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内容的“合法性”方面,合规性评价还包括程序正当性、体例的技术性和体系协调性等方面,仅由合规管理部门开展评价活动不能保证合规性评价的质量。因此,本文主张采取由合规管理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代表参与的集体评估模式,做到对规章制度的评价维度全覆盖,提高合规性评价水平。

(二)合规性评价的技巧

尽管涉及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不同的规章制度一般具有相同逻辑构造,采用着相同的“立法技术”。因此,采用对规章制度组成要素进行实证的方法分析,能够避免合规性评价缺项漏项的问题,提高合规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规章制度的逻辑构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①总则。包括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制定原则、适用范围等。②分则。包括行为模式和奖惩措施等。③附则。包括解释机关、施行日期和废止条款等。在规章制度的合规性评价过程中,不同内容关注重点不同,采用的评价维度亦不相同。总则和附则部分主要侧重于对表达的技术性评价,正文部分更侧重于对内容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体系协调性的评价,下面结合规章制度的逻辑构造就合规性评价中部分重点内容予以具体分析。

1.总则和附则部分的评价技巧

(1)制定目的。“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自一种目的。”⑩制定目的在规章制度中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彰显规章制度内在的价值取向;二是克服规章制度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发挥规则的价值补充功能。在实践中,规章制度中关于制定目的表述问题主要表现在“表述过于空洞抽象,不能准确地表达其规范意义,难以理解;用语多系‘大词宏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多不属于法言法语;内容层次差别较大,多者八九层、少者一两层,或过繁或过简;内容顺位不尽合理,各种法律价值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等等”,?对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接受性和权威性,有助于规章制度的遵守。

(2)制定依据。制定依据是规章制度是否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一般位于规章制度首条的位置。对制度依据的评价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引用依据的有效性,避免将已经废止失效的制度作为引用依据,导致规章制度产生有效性危机。二是引用依据的相关性,引用依据必须要与制度制定的目的高度相关,否则可能导致规章制度缺乏合法渊源。

(3)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是指适用规章制度的条件和情况,主要解决规章制度在什么空间范围内对何人何事发生效力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规章制度理所当然地只能对公司内部的人员和事务发生效力,但在一些管理链条较长的企业集团中,对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往往难以做出明确界定。有些对企业层级不加以区分,均要求所属企业“依照”执行;有些做了一定区分,要求只在公司内部发生效力,所属企业可“参照”执行。笔者认为,不论公司管理层级如何,都应尊重公司主体的独立人格,保证其享有充分的规则制定权利。就规章制度适用范围而言,除非确需母公司集中管控的事项外,应尽量采用“参照适用”这一概念,保证子公司管理的灵活性。

(4)施行日期。施行日期是规章制度的必备内容,常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公布时间与施行时间间隔较短或者公布时间即施行时间,缺乏必要的宣贯时间,导致员工无所适从。建议在公布时间与施行时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二是基于规范已经发生的事实,施行时间早于公布时间。鉴于“法不溯及既往”的法治原理,笔者认为公司规章制度应该避免此种现象。

(5)废止条款。此条款一般用于制定新法时,对一些旧法明示废止,不再适用。在使用废止条款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废止只能针对以前制定的同一内容的文件;二是只能废止与自身效力等级相同或低于自己的文件。三是不能用模糊语言搞一揽子废除,要明确被废止规章制度的名称。

2.分则部分的评价技巧

分则是规章制度最主要的部分,是规章制度被执行或遵守的直接根据,其主要包括行为模式和奖惩措施两部分内容。行为模式是对适用主体“应当做的、可以做的、允许做的和禁止做的实际事项,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直接的指引”?奖惩措施类似法律后果,其与行为模式相互依存,是对遵守或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价值评价。在具体的合规性评价活动中,从内容合规性的角度,重点关注分则内容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违背公司上一位阶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逾越权限;从程序正当性角度重点关注规章制度是否征求民主意见;是否需要履行特定的决策程序(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及职代会程序);对员工或组织的惩罚是否提供申辩或解释渠道等。从体系协调性角度重点关注规定内容是否与其他规定协调和一致,避免规定之间矛盾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随着公司在社会场域中的深度嵌入,面临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发生风险的概率不断增大,可以说,对规章制度进行合规性评价是公司应对风险事态的有效举措。在对公司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研究和总结相对缺乏当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维度和技巧做了一定总结和探索,目的在于提高合规性评价活动本身的规范性和操作性。由于作者水平和资料所限,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注释:

①转引自张羽君.公司内部制度效力研究[J]法学论坛,2013,(1).

②张羽君.公司内部制度效力研究[J]法学论坛,2013,(1).

③杨继春.企业规章制度的性质与劳动者违法惩处[J]法学杂志,2003,第20卷.

④何伦坤.软法与高校规章制度的正当性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5).

⑤黄建中,高圣平.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性质与司法控制[J].人民司法,2007,(4).

⑥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2).

⑦汪全胜.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⑧刘权.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事前合法性审查[J].江苏社会科学,2014,(2).

⑨[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4-146.

⑩[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刘风景.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达技巧[J].法商研究,2013,(3).

?全胜.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公司制度、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胡立峰.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 学与法律方法[M].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周旺生.立法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楊秋凤(1982~ ),女,山东菏泽人,法律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职员;

篇5:合规性评价报告

合规性评价报告

批准: 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七分局

2012年6月28日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七分局2012年度合规性评价报告

一、评价目的:

通过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测量和监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为我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而履行我公司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承诺。

二、评价范围:

第七分局机关及各项目部在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有要求的活动。

三、评价方法:

资料评价。我部根据资料做出合规性评价。

四、评价内容:

1、重要环境因素管控的合规性评价: a污水排放:

存在施工现场混凝土保养废水、生活废水、机械设备清洁废水排放等3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148-1993。

项目已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生活区设置隔油池,生活废水都经沉淀过滤,排入当地排水管道;在施工现场清洗处设立沉淀池,清洗车辆、冲刷搅拌的废水沉淀后重复利用。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b固体废弃物排放:

存在办公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纸、废旧金属、废木材木屑、废线绳等的6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及时外运;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不能回收的办理垃圾清运证,定期运至环保单位指定垃圾场处理。

c危险废弃物

存在微机消耗器材、旧灯管(泡)、废电池、含油棉纱(布)废弃、废弃油漆桶、涂料桶、废弃含油机械零部件、废机油、废柴油、塑料编织袋、废塑料薄膜、废苯板、废海绵、一次性餐盒、废塑料包装物等15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各项目建立了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对危险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公司统一回收处理;禁止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储存、利用、处置。基本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但在个别废弃物在处置过程中缺乏有可追溯性记录。d噪声排放

存在土方挖运、材料运输、土方回填碾压打夯、吊装机械、木工加工机械、钢材加工设备、钢结构件制作安装、手动工具运转、搅拌机、混凝土汽泵、混凝土浇筑振动棒、施工现场模板钢管摆放、各岗位噪声等13项环境因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E粉尘排放

存在电焊烟尘排放、木材加工、水泥、大白粉使用、场地扬尘、土方挖掘运输粉尘、钢结构打砂除锈、墙面打磨等7粉尘排放。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项目对施工时对现场道路进行硬化或半硬化,沙石料场硬化并采取防尘措施,从事渣土、垃圾外运的车辆采取了覆盖措施,大风天气停止土方及轻质、粉质材料作业,粉尘作业采取搭设防护棚、洒水措施减少粉尘排放、加强通风、采取新的工艺方法控制焊接烟尘排放。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2、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 a个人劳动安全意识

项目部按计划定时足额为员工提供了由定点厂家生产的劳动防护用品,基本符合《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规标准要求。

b、安全生产方面合规性评价:

项目已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都能遵照法规执行,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安论证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3、合同方面合规性评价

分局根据公司规定,对施工项目关于合同方面的规定都能遵照法律法规执行,基本符合《合同法》、《招投标法》。

五、评价结论

分局和项目部都能够有效遵循法律法规进行施工,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环境扰民事件,无个人或单位投诉,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未发生尘肺病、传染病及其他卫生防疫问题事件,各项目的环境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环境要求,对于合规性评价分析所确定的薄弱环节,分局将制定改进措施,以持续改进分局的安全管理绩效。对在合规性证据收集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各项目均能够及时组织原因分析,立即制定措施和组织实施纠正,通过对纠正结果的考核,表明纠正措施制订是适宜的,执行结果是有效的。对公司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分局及项目部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往往只关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的时候忽略了对细微安全隐患的查改,今后要加强全面仔细的安全检查力度,关注细节,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分局和各项目部在应急救援响应方面缺少演练,应定期实施二级应急响应演练确保生产安全。

2、各项目部制定了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但在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不能在过程中检验控制能耗的效果。目前只能从总的成本上反映能耗控制情况。具体的考核办法还有待于完善。

3、项目部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理解不透,学习不到位,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方法不能熟练应用,重现场管理,轻纪录管理,要加强培训学习。

篇6:合规性评价报告--参考

合规性评价报告

依据《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14001:2017,IDT)和厂《质量环境管理手册》要求,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对工厂生产、活动、服务等过程遵守的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合规性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一、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

根据体系要求,管理者代表在2017年共识别44项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法律法规获取途径主要有政府环保部门网站、公司文件要求、环保部门等。

二、法律法规的运用与实施

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噪声管理规定》、《废水管理规定》、《废气管理规定》、《固体废气物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并对影响现场环境的主要污染因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办法要求对各项环境因素进行时时监控,如:行政人事部对生活污水、噪音排放及大气进行了监控,各部门对打印机墨盒、日光灯、化学品瓶罐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

三、重要环境因素合规性评价

按照体系要求,对现场重要环境因素涉及法律法规及要求进行检查与评价,结果如下:

1、固体废弃物管理:

固体废弃物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收集运输处理,符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化学品瓶罐等危险废弃物由行政人事部收集暂放后交由有资质单位统一处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废气排放管理:

通过资质机构对焊锡等工序进行监测,废气排放各项指标均符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火灾管理

针对火灾制定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各公司配置消防灭火器材和物资,定期保养。针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节能降耗管理:

通过开展各种降本增效活动,节约能源资源。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改进工艺,降低能耗,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通过此次评价可以得出结论:公司2017年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厂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发生环境污染情况。

制订:

篇7:合规性评价报告样板

依据矿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安全环保科在注重获取法律、法规版本,宣传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标准,不断深化三体系工作。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

按三体系要求,安全环保科在2008年识别81个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进行收集、清理。新获取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154项。完善2008年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修订版(更新)6个、作废3个。矿获取的法律法规在内部局域上公布,各单位均可在网上阅读(获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11月份组织各单位预算对法律法规适用条款进行识别,通过此次识别,确定不适用的有32个,体采用新版本替换旧版本的有4个,增加了1个标准。此外,对公司文件也进行了收集整理,识别武钢集团公司文件36个,矿业公司5个。目前识别安全方面的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有157个,环境方面的有59个。

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矿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了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将其融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之中,对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培训学习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全员脱产培训,安排有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学习。二是通过每周一的班前活动日组织学习,并安排有抽查职工学习掌握情况。三是通过每季度的安委会由生产副矿长组织学习最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学习。

三、相关法律、法规识别控制

矿建立和保持了《法律、法规获取及识别控制程序》QEO/WGkYLX-CX-Ⅱ03-2009 B/0。安全环保科在识别、确认、登记、更新上均按程序要求执行,通过安全监督管理网站、环境管理网站等互联网以及订阅的报刊等方式获取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教育职工遵章守法、大

力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预防杜绝事故和职业病发生。通过制度及程序文件控制管理,提高了员工的环境保护、健康安全意识,并能够自觉地遵守本岗位有关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法律、法规的运用与实施

对法律法规的运用,将适用于我矿的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融入到矿相关管理制度及程序文件中,如: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湖北省环境条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BG12348-2008),并对影响现场环境的主要污染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合格,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建立了评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首先考虑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如:我们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认识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置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应注意的事项,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和措施,实现了办公、生产、施工现场垃圾分类管理。

通过贯彻落实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在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中首先考虑如何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降低和消除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在这方面我们取得的一些成效。

五、制定评价更新措施

为了使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能定期评价,并得到及时更新,我们充分考虑到识别法律法规时的时效性,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等,建立了评价的更新控制措施。

我们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发生环境污染情况,消除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对法律法规用及其它要求的合规性评价祥见附表。

附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

篇8:2013年度 合规性评价报告

合规性评价报告

****(****)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二月十七日

評價时间:2014年2月17日

主席:孫**

参與人员:*

報告起草:*

評价目的:

对本公司過去一年的环境管理体系遵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確保體系運行過程的有效性和運行結果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評价範圍: 在2013年度,公司管理和運營活動中涉及到的所有環境因素(包括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的管控過程與結果。

評價依據:

ISO14001:2004標準

公司體系文件

相關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评价内容:

一﹑年度情況概述:

在2013年度,公司內﹑外部的”環境”基本沒有變化:公司延續以往的產品與工藝流程,與之相應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沒有較大的變更,在執行層面,各環節的管控制度與方法沒有明顯改變。

在2013年度,公司在資源﹑能源的使用效能方面進一步提升:部分工序從使用柴油改為使用天然氣﹑電能,以及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等。

二﹑法律法规的獲取﹑傳達﹑執行情況:

2013年度,公司法律﹑法規獲取方法,主要采用了“付費式新法律法規軟件速遞”的方法:公司付費給法規網站,下載並安裝專用電腦軟件,定期使用該軟件直接檢索新法規,從使用結果看,方便﹑快捷﹑不容易遺漏。

依照文件規定,在有適用於本公司的新法規時,行政部會以「法律法規更改通知書」的形式通知到相關部門,並且,視具體情況考慮制定相應的工作指引用於執行。在2013年度,共獲取更新的法規13個,並已經在公司內部進行了有效的傳達與執行,符合有關要求(參見「法律法規更改通知書」等記錄)。

三﹑與法律法规强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

1.消防应急准备情况:

公司依照《應急準備和響應》作業程序書,進一步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指引:《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管理指引》﹑《緊急逃生流程》﹑《化學危險品中毒.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從制度層面對公司可能發生的或潛在的緊急情況做出了規範管理與

應急處理預案。

公司有指定責任部門定期對應急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包括對準備工作(包括物資和培訓等)與潛在的緊急狀態相適應情況,從監督檢查的結果看,應急準備工作整體充分,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

在2013年度,公司計劃並組織實施了2次消防演習,模擬在緊急情況下的疏散等項目,演習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符合有關要求(參見演習總結報告)。

2.資源﹑能源使用情况:

公司对于生产用水﹑电﹑紙張的消耗实行量化管理,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和考核方法,本公司盡可能採取先進生產工藝和管理措施,盡量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節約用水和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目前已投入運用的包括二次用水回用處理站等,回用的水經過處理達標後用於綠化和沖廁所等用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的有关规定。(參見雜用水檢測報告)

公司的有關工序也逐步從傳統能源轉為清潔能源,包括實施了:噴油部從柴油燃料轉為天然氣,氧化部從柴油鍋爐轉為電爐,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

3.污水排放情况:

工業污水方面

本公司工業污水主要源自除油﹑磷化﹑陽極氧化﹑表面處理﹑噴油的工藝廢水,公司已建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收集到處理站後,按環保要求對該污水進行嚴格的處理,通過污水管道達標排放,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的二級標準和《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要求。(參見污水處理工作指引與相關記錄,污水檢測報告)

生活污水方面

生活污水主要是員工生活所產生的污水,污水普遍含有的污染物包括:懸浮物﹑有機物﹑和植物營養(氮﹑磷)等,本公司對此類污水設置了化糞池處理,然後經污水管道達標排放。

生活污水還包括食堂污水,食堂污水中含有CODcr﹑BOD﹑油污和洗滌劑等污染物,公司對此污水設置了三級隔油池,隔油隔渣後流向化糞池再處理,然後通過污水管道達標排放。

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的二級標準。(參見檢測報告)

4.噪声排放情况:

本公司的噪聲源主要包括注塑機﹑衝床﹑備用發電機﹑鍋爐﹑風泵等。公司對設備建有獨立的房間,對門窗﹑牆壁進行了適當的減噪處理,同時,建立有設備維護保養制度,適時添加潤滑油預防機械磨損;另外,在佈局上也進行了合理安排,高噪聲設備安排在遠離宿舍區和廠區邊界,減少對外部的影響,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參見廠界噪聲檢測報告)。

公司在主要的生產工場均設置有噪聲監測點分佈圖,定期對這些位置進行噪聲監測,以確定作業人員工作的環境是否適合,以及確定是否應該配帶相應的噪聲防護裝置(參見噪聲監測記錄)。

在高噪聲的生產場所設置噪聲源警告標識,提醒所有進入該區域的工作人員均需要佩帶適當的勞動保護用品。防護用品的領用與更換均保留有簽收記錄,同時,對工作人員進行噪聲傷害的宣導與教育,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雖然在定期的審核過程中有偶發性出現個別工作人員沒有佩帶防護用品,但已經即時進行了整改,因此,整體運作有效,符合有關要求(參見廠房環境檢查清單)。

5.废气排放情况:

本公司廢氣主要來源於注塑﹑噴漆﹑移印工序產生的廢氣,備用發電機和鍋爐運行時產生的廢氣,以及食堂產生的油煙和火煙,廢氣有按要求進行通風﹑收集﹑處理﹑然後達標排放,有關的設備/設施有維護保養制度,以確保排放廢氣符合法規要求。注塑廢氣﹑移印廢氣﹑噴漆廢氣﹑備用發電機廢氣﹑食堂火煙的排放符合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要求;

食堂油煙排放符合《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要求;

鍋爐廢氣符合《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765-2010)要求;

氧化部車間廢氣符合《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表5要求。(參見檢測報告)

6.固體廢物管理情况:

本公司設有垃圾站,由專人負責對生產﹑生活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了有效的分類管控與處理,包括一般工業固廢垃圾(可回收)類﹑生活垃圾(不可回收)類﹑危險垃圾類,各類垃圾由總務部收集後統籌處理:

一般工業固廢垃圾(可回收)類和生活垃圾(不可回收)類,分類收集後統一交收購商處理;

對於危險垃圾,各有關部門統一交總務部收集並保留簽收記錄,總務部將收集後一定量的危險類垃圾依照環保要求,交有資質處理的公司進行處理,並保留處理聯單,符合有關環保要求;(參見交收記錄和轉移聯單)

本公司生活區設有醫療站,醫療站產生的醫療垃圾,由駐廠的醫療機構將一定量的醫療垃圾帶回醫療機構總部,保留交收記錄,然後由醫療機構集中處理。符合有關環保要求(參見交收記錄)。

7.化学危险品采购﹑运输﹑储存与保管情况:

本公司設置有化學品倉,專門用於存放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的油漆﹑天那水等化學危險品,化學品倉的結構與位置符合有關要求,倉內化學危險品的儲量有進行管控,化學品倉有專人負責管理,儲存的環境條件有定時的監測,符合有關要求(參見監測記錄)。

化學危險品倉的管理人員有進行相關的知識培訓,合格上崗,倉內張貼有相應的MSDS,設置有專門的衝洗裝置和相關的應急物資,裝置和物資處於有效狀態。

化學危險品的領用得到有效管控,生產單位安排專人統一到化學危險品倉領用少量(一般為一天生產用量)的化學危險品原料用於生產,從化學品倉到生產現場的運輸途中操作規範;

生產單位僅有臨時存放區域,不設儲存倉,使用單位在現場有張貼相應的MSDS,並教導員工了解化學品的物理特性與緊急處理方法,符合有關要求。

四﹑顾客、周边邻居投诉、环保局等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情况:

2013年未收到周边邻居的投诉,环保局对我公司的排污情况监测达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五﹑内﹑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情况:

1.內部審核

在2013年度,由**部主導,內部共進行了2次管理體系稽查,其中,下半年的一次稽查中有一個NC發現項,經過糾正與改善,**部已經對糾正和改善的成效與結果進行了評審,已作結案處理(參見:內部稽查糾正行動通知)。

2.外部審核

在上一個年度,***外審時有一個NC發現項,2013年度***對此NC發現項進行了跟蹤評審,並作出了:未發現其他法規缺失,該不符合糾正措施有效的評價,該NC發現項已作關閉處理(參見:***稽核報告)。

六﹑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落实:

公司在導入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時已经进行过环评,并顺利通过。

七﹑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

公司在2013年度沒有新工藝﹑新項目實施。

八﹑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情况:

公司在2013年度无此类情况。

九﹑重大环境事故的处理或改进的建议:

公司自运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以来,未发生过重大环境事故。

十﹑评价结论意见:

本公司環境管理體系處於有效運作狀態。

在2013年度,本公司没有违法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严格遵守了国家與地方有关环境方面的规定,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并适时调整與更新,严格按体系标准执行。

公司生產﹑生活都能夠在有效遵循法律法规的情況下開展,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环境扰民事件﹑无个人或单位投诉﹑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门神画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启示论文 下一篇:东亚国家现代化之路的对比研究与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