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从国内外事故统计资料得知, 吊车起重作业事故往往造成人员非死即伤或设备严重损坏的后果, 吊车起重作业在海洋石油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概率较高, 因而各作业公司都将之列为高风险作业之一。在众多海洋石油作业机构中, 有两个地处南北不同海域的油田在安全管理尤其是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方面业绩表现突出,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又各具特色。
XJ24-3和XJ30-2钻采平台是南海东部区域西江油田最早开发的两个海上固定平台, 坐落于距离香港东南约130公里的南中国海, 平均水深100米。自1994、1995年相继投产以来, 都已连续运营超过了十九个年头。平台上所用物资完全靠船舶运送、并分别由两台Nautilus L-340柴油机驱动、固定基座、定长臂架摆动变幅式吊车来往穿梭。
赵东油田位于渤海湾极浅海区域, 平均海图水深2.4米, 最大潮高4.4米, 于2002年10月27日成功地完成了固定式钻井平台ODA的海上安装。随着油田开发需要, 相继安装了ODB钻井平台、OPA、OPB生产平台以及C4无人值守卫星平台, 共有6台不同型号规格的固定基座、定长臂架摆动变幅式吊车。
十几年来, 西江油田和赵东油田严格执行各自公司的HSE管理体系对吊装作业的各项要求, 从人员能力、设备保养制度化、信息沟通、作业现场管理等方面做起, 营造了良好的起重作业安全文化, 未发生因吊装作业引起的人员伤亡 (损失工作日) 、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事故。
2 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吊车起重作业的良好实践
海洋石油起重作业与陆地起重作业有许多共同点, 其最大的区别是作业场所的不同, 钻采平台上所用的生产、生活物资及产生的废料垃圾完全由船舶运送、靠安装固定在平台不同方位上的吊车穿梭卸装。西江油田和赵东油田运行十几年来, 摸索出了许多形式不同而又卓有成效的措施。
2.1 严把起重作业人员资质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及持续培训
海因里希法则 (Heinrich’s Law) 表明, 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 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未遂事故反复出现诱发的结果, 而未遂事故的发生是基于众多安全隐患的存在。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况, 按照事故中人与物的定量分析知道事故产生的原因大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即使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由人来操作、支配或诱导的。西江油田和赵东油田都把人员资质管理列为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的第一位。
所有参与吊车起重作业的人员如吊车司机、起重指挥及起重司索人员均需持证上岗, 按国家规定每两年进行复培。平台安全监督建立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信息登记档案, 对持证人员进行跟踪, 保证了证件的有效性。西江油田要求新取证人员须经过师带徒实习阶段、确保胜任后方可独立操作, 建立了吊车司机每半年回顾一次吊车操作手册制度, 维修监督每半年组织一次吊装作业安全程序回顾学习, 人员包括吊车司机、司索人员、材料员、生产监督、钻井监督和平台经理, 所有的学习培训均留记录并存档。
赵东油田只录用技术熟练的吊车司机, 且执行“操作规程零违反”的铁的纪律, 违反规定即开除, 不给犯错的机会。甲板司索及指挥队伍人员稳定, 从技能方面对安全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2 吊车起重工具及设备检查保养制度化、鼓励技术革新、采纳合理化建议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两个油田都建立了维修保养管理机制, 所有吊索具都建立了明细册, 记录了规格型号购买日期安全工作载荷等, 从出厂时的合格证及技术参数、到投入使用后的检查、维修保养直至最后报废都进行了存档和记录。
吊车司机及司索人员每天交接班后进行使用前自检、机械维修组进行吊车固定周检和月检 (由维保系统自动产生的检查单, 内容除包括检查吊车主体结构状况外, 还要确认指重仪表、制动器、限位器、紧急开关、限位报警、灯光、喇叭、雨刮器等安全附件状况可靠) 、甲板组 (包括司索及指挥人员) 进行吊具月检 (吊索具依据登记明细表进行月检, 达到报废标准的现场报废并更新明细表) 、第三方 (中国船级社或发利嘉航) 进行吊具索具半年检并涂色标和挂牌、吊车厂家技术人员对吊车进行全方位的年检。另外DNV (挪威船级社) 平台年检也包含吊车项目。所有检查保养都进行记录并存档。西江油田平台管理层每周对平台上作业单位进行一次工具检查, 包括吊装用的钢丝绳、卸扣、吊带、吊装葫芦等。各级检查保养确保了吊装设备机具的可靠性。
吊车本身关键部件如钢丝绳按相关标准检测、但在海上平台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五年, 西江油田另外还规定了滚筒、大遵守报废标准、不凑合。进行可能影响吊车整体强度的维修作业后必须按规程进行拉力测试。
西江油田使用的Nautilus吊车出厂时的大小钩只有上限位防碰装置、及液压式重量指示仪表等安全装置, 为保证作业安全, 先后采纳合理化建议增加了大小钩接近防碰限位前声光报警、超载声光报警及直升机到达前声光提醒等。
为提高夜间作业安全, 采取了大小钩钩头及平台甲板装卸区涂荧光漆、贴反光带以提高视线清晰度。货物卸船或转运时, 司索人员需要牵拉尾绳以控制货物的摆动, 为避免人员走到重物下方, 每个装卸区都存放了自制的勾尾绳器具。货物装船时, 库房人员对超过小钩安全载荷的货物, 在吊环上张贴“使用大钩”标识、避免误用小钩超载。针对润滑油罐、废油罐、化学药剂罐、直升机油罐等安装了防意外泄露阀等等。种种措施为起重作业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3 保证信息沟通、加强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管理
准确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保证起重作业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正常采油生产维修过程中需要起重运移物资外, 起重作业还时常围绕着钻修井作业而随时开展。影响吊装作业的因素包括天气、海况、时间 (白天或夜晚) 及人的生理因素, 这要求作业现场有更加周密的计划, 尽力安排吊装作业在白天和天气状况良好时间段进行。
西江油田安全员每天早上将天气海况信息、飞机货船信息张贴在会议室门口, 并结合当天的作业内容提出防范措施, 重点关注高风险作业。材料员负责打印来船货物清单, 在卸船前将货物清单交给吊车司机和司索指挥人员, 保证人手一份, 做到对货物内容、性质 (腐蚀性如化学药剂、易燃易爆如氧气乙炔瓶等) 、要求、重量、数量、尺寸形状等心中有数, 以便合理配备人员及机具、确定起重方法。提前规划存放地点、吊装方案以及吊装路线等。材料员还负责填写回装船单, 装卸前与船沟通, 确保吊车司机、甲板司索与供应船之间的信息通畅。而赵东油田的电报员、材料员为同一个人, 确保了信息无误。
西江油田除每天早上班前会和每周周会上回顾与吊装作业有关的“安全行为观察卡”及隐患报告外, 自2011年开始提出召开双周吊装作业安全会并制度化, 参加人员包括吊车司机、司索与指挥、材料员、高级机修、各个监督及平台经理。会上对上次问题进行回顾, 对过去两周吊装作业进行总结, 收集对设备、船舶、作业行为等意见或发现, 落实责任人。设备问题当场安排、船舶问题进行反映、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 一一落实到人头。如某船上水手皆外籍人士, 存在沟通障碍, 提出安排一中方人员协助沟通的建议得到采纳。
实行重大或复杂吊装作业前召开作业安全分析会制度, 明确任务、分析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另外, 及时分享外部吊装作业事故教训, 增强吊装人员的安全意识, 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确保设备机具完好可靠, 作业过程中确保人员站位合理、信号传递清晰、吊装作业平稳进行等等。不同形式的沟通为起重作业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船舶以及陆地库房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 及时发现了存在的隐患并及时给予解决, 保证了吊装作业的安全。
2.4加强作业现场管理, 明确人员职责、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 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演绎出弱项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实施弱项管理, 识别影响安全绩效的主要原因或薄弱环节, 集中优势资源加以改进。西江油田及赵东油田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起重作业的高风险性, 识别出现场作业是起重作业的薄弱环节, 由此规定吊车司机是吊装作业现场第一负责人, 明确所有参与人员的职责。在吊车日常运作方面, 吊车司机、起重指挥以及司索人员各司其职, 精细检查,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召开作业前安全会, 所有参与人员学习起重方案、具体分工明确职责, 对影响区域进行隔离并悬挂标志, 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清理现场、清除一切障碍物。专人指挥, 指挥人员穿戴鲜明高亮度指挥背心, 站位于司机视力可及的地点并能清楚看到货物运移全过程, 否则, 增加中间指挥人员以便清楚传递信号, 采用以标准指挥手势为主、对讲机为辅的指挥原则。司索人员确保货物起吊前系上尾绳、吊车司机须听从指挥, 并严格遵守“十不吊”。提升下降平稳操作、避免冲击负荷以防止超载或钢丝绳排列紊乱。
起吊10吨以上重物、同时使用两台吊车如乘坐工作吊篮进行吊车月检、更换配件 (大小钩、钢丝绳、滚筒、吊臂) 、更换钻机顶驱等可能出现两台吊车交叉作业的情况时, 通过申请工作许可证 (PTW) 制度及作业安全分析 (JSA) 、作业风险分析 (TRA) 制定相应措施来控制及降低风险, 只有当风险降低到可控可接受的范围后许可证才能得到批准。西江油田对尼龙吊带的使用要求严格控制, 使用前须申请工作许可证并得到批准。
严格遵守起重作业中对风速、浪高和能见度的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5号《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明确规定, 当风速超过15米/秒时, 停止起重作业。西江油田吊装作业管理程序对天气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风速不超过15米/秒、浪高不大于3米及视程不低于250米。超出标准时吊车司机有权拒绝作业。赵东油田当风速大于11米/秒时须开PTW, 执行14米/秒停止起重作业。特殊情况下, 确实是生产或钻井急需的物资, 必须经吊车司机、平台经理和船长三方同意且控制措施要履行到位方可进行。任何一方不同意, 吊装作业就不能开展。南海区域冬季常刮东北季风, 且地板湿滑, 给吊装作业带来极大的难度。管理层明确指出, 不能因为南海东部天气恶劣的常态而将非常规吊装作业变成常规作业。
执行停工授权政策。吊装作业中发现不安全的行为和状况, 任何人都有权停止作业。安全上互相依赖彼此的协助, 以确保一个安全的环境, 共同预防伤害发生。西江油田仅2012年涉及到吊装作业的“安全观察卡”累计达到48张, 其中纠正不标准行为的有35张。相互的关注与观察, 是对日常吊装作业规范运作的有效促进。
西江油田建立了连续起重作业两小时换班或休息工作制度。主要指钻井作业期间装卸套管或油管, 通常要连续起吊50到60次, 在钻井作业不停顿的情况下, 配备足够人手 (白班和夜班共四个司机) 、两小时一调换以确保吊车司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赵东油田每天要派人到五公里外的C4无人值守卫星平台进行检查维护, 人员通过守护船来往穿梭于平台群与C4之间, 而人员吊篮靠吊车在平台与守护船之间转运。HSE管理体系包含专门的程序以针对人员吊篮的使用管理。程序要求, 使用前按检查明细表对吊车、人员吊篮及索具状况一一确认签字, 专职安全人员必须到场, 给乘坐人员进行安全提示并监督程序被严格执行。赵东油田的作业经理及安全部经理每季度进行一次起重作业现场审核, 对设备维护、程序执行、现场管理进行检查评估, 对发现的问题定人定期整改。
3 实际效果
西江油田仅2011年就完成了328船次装卸任务、8000多次货物的吊装转运, 2012年出船109船, 装回头货物101船, 而赵东油田常年钻井、平均每两天一船次, 人员每天往返穿梭与平台群与卫星平台之间。十几年来, 两个不同海域、互不关联的油田严格执行吊装作业管理程序, 安安全全地完成了生产、钻修井、维修保养等重大项目以及生活物资的装运, 有力的保证了平台原油生产, 保障了海上设施重大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体会
(1) 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若想取得良好绩效, 离不开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重视安全不能仅仅落实到口头上, 须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以身作则, 用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 比如落实奖惩办法。 (2) 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较为全面的安全管理知识, 熟悉各岗位的安全风险及操作规程, 以避免违章指挥。 (3) 以人为本, 把握员工情绪及思想动态, 发现不良倾向, 及时进行疏导, 防患于未然。 (4)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树立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 鼓励全员参与隐患排查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从人机料法环各方面对已经发现的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控制,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安全管理水平螺旋上升。
摘要: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 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在风险高、难度大、作业复杂的海上石油钻采平台上, 吊车起重作业几乎承担了所有生产生活物质的转运, 其安全管理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西江油田及赵东油田投运十几年来, 均取得了不俗的安全业绩, 尤其在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上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本文以作者多年亲身亲历和观察, 对西江油田及赵东油田的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提炼出了注重人员能力、设备检查制度化、确保信息沟通、加强现场管理等吊车起重作业安全管理的四大精髓, 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吊车起重作业
参考文献
[1] 《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编委会.起重司索指挥作业[M].第2版.气象出版社, 2012: (161) .
相关文章: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02-19
厉害了我的国的观后感02-19
《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读后感作文02-19
我看中国的龙文化02-19
假如我是蟑螂国的女王作文02-19
工地参观实习报告02-19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历02-19
从奢侈品消费看中国的消费税改革02-19
关于家与国的作文02-19
中泰两国的论文题目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