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

关键词: 篮下 中锋 球员 篮球比赛

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精选7篇)

篇1: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

今天反复看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稍做比较吧:

比较

1、引子——伦敦:泰晤士河,以自然为线索来到会场,小清新;北京:烟花脚印,以人类足迹为线索,充分利用夜色,效果震撼,一上来就手笔不俗,好像张艺谋一开头说,接着看吧哥们今晚就靠创意出来混了……两者相比各有千秋,更喜欢北京的。

比较

2、倒计时—— 伦敦:孩童头顶的气球破裂,童趣,小清新;北京:击缶迎宾,这个倒计时可以载入史册的,荡气回肠,不用多说了。相对来讲伦敦的倒计时没有在自己的体系中出彩,这个桥段张艺谋完胜。

比较

3、五环—— 伦敦:工业铸造,飞升太空,前者在聚合后喷射花火时较为壮观,后者在开幕式最后点出被气象气球带入太空时感觉颇具创意(不过这个立意没有再被强化些有点可惜)。北京:梦幻五环,当时看到这个五环时,好像呼吸都被带着飘走了,不能以创意而更应以艺术来形容了。以上两者各具特色吧。

比较

4、国旗—— 伦敦:陆海空三军护旗入场,手语唱诗班唱国歌,看到后者中的许多残疾儿童在虔诚地“唱”着国歌令人非常感动。北京:杨沛宜林妙可《我的祖国》令人动容,56个民族共唱国歌立意高深。国旗入场桥段更喜欢北京的,唱国歌桥段更喜欢伦敦的。

比较

5、主题曲—— 伦敦:网上那多人都在问“有唱吗?”有的人说是黑猪,有的人说是火的战车……天,这一点上真失败,就算人家survival在金曲榜单上成绩不好也不能这样啊。北京:即便《我和你》注定是那种流行不起来的偏艺术感空灵不接地气的作品,但起码还正经占一席之地,起码俩人站地球上还惹眼球。

比较

6、文艺表演—— 伦敦:绿色乡村实现了返璞归真不与北京开幕式争锋的目的,立意也好,表现童话那段颇有特色,但不够震撼,此外工业革命、国家医疗以及舞蹈等特色和表现力较弱。北京:太多太经典的桥段了,巨型卷轴、郑和船队、太学学生、行为艺术画卷、活字变幻、太极阵、京剧昆曲、液晶地球……

比较

7、运动员入场—— 伦敦:用快节奏背景音乐带快入场的效率,值得推广。北京:运动员的七彩足迹成为画卷的一部分,运动员成为行为艺术的参与者,这创意想想都帅气。

比较

8、和平鸽—— 伦敦:带白鸽翅膀的自行车,创意也不错。北京:以虚的和平鸽起飞的画面代替,以观众双手做成的鸽子代替,创意不俗。

比较9圣火伦敦:小贝浑身都是戏结果只给个押镖的角儿,点燃圣火者好,立意在团结和未来,而每个代表团一个火盆汇聚成为圣火这创意的确不凡,就算是Thomas Heatherwick炒世博英国馆的冷饭也原谅他了!北京:可位列巴塞罗那射箭点火之后排第二的经典,李宁跑过鸟巢屋顶那一圈屏幕影像就像掠过人类长河。

比较

10、结尾—— 伦敦:以8万人齐唱Hey Jude为压轴,Paul McCartney这老小子还指挥男的唱两句女的唱两句,开幕式最终真正成为了每个人的盛会。赞!北京:没有专门的结尾压轴。比较

11、明星和幽默—— 伦敦:007、憨豆、小贝,其实女王也是作为明星之一参与演出的,还有众多的摇滚明星,憨豆的幽默节目可谓史上一绝。这些都说明英国人把奥运会就是当作那么一件乐呵的事儿。北京:奥运会及其开幕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出场明星和类型显得较为单一,表演形式就更单一。

比较

12、综合—— 伦敦:一个比较实在的文青和小清新综合体,更多地强调集体、强调多样和包容,体现了一个心智成熟而又充满活力、富于智慧和自信的大国形象。北京:惊艳的创意和视觉表现超出全世界的预期,诗书礼乐也有想提升奥运会的层次境界和文化输出的嫌疑,锐意进取的完美处子秀背后略带紧张。

篇2: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

有比较才有鉴别。伦敦奥运会开幕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结论。作为一名中国人肯定会说,北京最棒;作为一名英国人自然认为:伦敦最牛;而作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第三者或许会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上做了一个比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指数:☆☆☆☆☆,是最气势恢宏的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指数:☆☆☆☆,是最自然亲近的开幕式,北京略占上风。而对开幕式的评语,北京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伦敦是“已经举办了三次奥运会的英国,又给世界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确实看不出谁更好。再看对开幕式的点评,北京是“以奥运会行销中国形象,这正是主办奥运会的辐射效应”,伦敦是“英国崇尚自然、生活、科学,在本开幕式中向全世界完美展现”,同样比不出谁更好。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时用了一个词:无与伦比;罗格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致辞也用了一个词:无可比拟。无与伦比和无可比拟,只是反映出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完全体现不出伦敦的和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谁更好。

北京的四环边上的鸟巢,伦敦东区的那个大碗,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既然同属高科技,自然没有高下之分。《北京晨报》资深体育记者葛晓倩写了一段话:“从北京到伦敦,没有十全十美的奥运会,只有所谓的‘史上最佳’。这就跟4年前的北京要比雅典更好,雅典比悉尼更好,悉尼比亚特兰大更好一样。奥运会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质,推动它的发展,却从来不是唯一的拯救者。”此话说得很好。按照葛晓倩的逻辑,伦敦比北京好,而且应该比北京好。

小时候听到大人讲个一个故事——“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长大后才知道,张飞岳飞相差几个时代,怎么能打呢?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奥运会也是如此,每届奥运会无论开幕式还是场馆设施,都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根据葛晓倩逻辑得出的“伦敦比北京好”这个结论,其实也是基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的一种认识。

篇3: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

古代奥运会开幕式起源于宗教神话仪式,宗教文化甚至是奥运会仪式唯一的作用。而现在,以祈求神灵庇护为目的创造的祭祀活动已经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多元文化对话与沟通的视觉艺术盛会。开幕式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的变迁。

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始,只有基本礼仪,音乐上基本是宗教音乐风格的赞歌。开幕式也无国家民族之间的分别,整个是对古代奥运会的模仿。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等电子传播技术的出现,使得奥运会开幕式更加直观、快速的呈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开幕式也成为了宣传本民族文化、建构国家形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最佳平台。在第四届奥运会上新增加了统一的入场仪式、统一的服装、运动员在本国国旗引导入场。1913年顾拜旦先生设计出奥运会五环标志。第七届奥运会上首现放飞和平鸽仪式、运动员宣誓和独立的会徽。1936年柏林奥运会创立火炬接力仪式。这样的文化符号增进,使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规范,也为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各种文化符号的加入,奥运会开幕式已基本成型。

20世纪70年代起,奥运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大洲,也承载着各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通过每一场开幕式,人们都能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文化价值

美国传播学者凯瑞认为,传播过程则是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造、理解或使用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这个过程因而成为一种分享意义的文化仪式。

仪式传播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奥运会开幕式有文化表演、运动员入场、升旗、宣讲、点火炬等仪式展演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与文化息息相关。现代奥运会仪式已经由简单的作为运动形式的某种仪式而逐渐抽象成具有文化交流与认同的仪式,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主要用来向世界观众展示举办国的文化。

文化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内容,也是其价值所在。邬烈炎在《外国艺术设计史》中谈到“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每一届开幕式上的各种演出、人物、音乐、舞美、服装等,这些所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围绕着开幕式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通过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媒介事件,“邀请”亿万观众“参与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在无形中了解接受着英国的文化。英国人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骄傲,用工业革命、互联网、007、憨豆、乐队等英伦文化符号向人们传递英国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旨在唤起全世界对于英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接受、认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三、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分析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符号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奇妙岛屿”,展示了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开幕式的大屏幕展示了一个几分钟的纪录片,展示了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它带领着人们的视线穿过伦敦塔桥等伦敦的地标性建筑,来到主体育馆“伦敦碗”的现场,农夫、绿地、牛羊、人们欢歌笑语,仿佛一幅田园画卷。英国的乡村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人眼中美好生活的记忆。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一句台词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草地被席卷,篱笆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巨大高耸的烟囱和厂房工地。这一部分英国人并没有炫耀工业文明带来人类的进步,而是想告诉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的贪欲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007特工詹姆士邦德护送女王从天而降来到“伦敦碗”。由儿童和伦敦GOSH儿童医院几百名医务人员展示的英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随后出现了英国著名的童话形象,憨豆先生这个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出现在《火的战车》中,他的表演亦庄亦谐,交响乐表演与做着各种滑稽动作甚至还放了一个屁的憨豆先生一起,强烈的反差让人理解了这就是属于英国人特有的幽默。英国电影、电视片段的展演,一首首经典的英式摇滚乐响起,点燃了所有观众的激情和梦想。开幕式中几乎出现了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和乐队,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剧。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英式住宅、酒吧文化、地铁爱情、家庭温馨这些画面给我们展现了英国平凡人的方方面面。这些英伦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元素,像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首文化之歌,把英国的传统和流行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显示了英国发达的创意文化产业,提升了英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特色

开幕式作为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其多元文化是必须的。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似乎加入了太多“不和谐”的元素。争议性文化也是英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幕式上展现了争议性的音乐和电视。

曾被认为是“引人吸毒”的《猜火车》,曾遭禁播的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歌曲,在开幕上都有所呈现。《上帝拯救女王》这首作品拿英国女王开涮,把女王的臣民描述成白痴,直接向政府开火。同样还有歌曲《放松》,因其单曲碟片的外包装上含有色情图片而被禁播。这两首被禁歌曲入选了奥运会开幕式歌曲名单。这种影响国家形象的负面元素也被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英国人宽广的胸襟和英国文化的包容性。开幕式就是要充分展示国家形象,获得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得本民族的认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唤起了很多英国人心中的美好记忆,重塑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二是获得世界的认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为世人理解和接受。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让英国人重温经典的记忆,为英国发达的现代文明骄傲自豪,也邀请世界人民了解接受英国的文化,向伟大的文化致敬。

仪式传播就是文化传播,当今社会,每个民族都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奥运会主办国家都会充分利用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文化输出,建构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形象。奥运和文化即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开幕式作为一种进行文化传播的承载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

摘要:仪式、传播和文化三者紧密相连,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种仪式,具有文化性,其仪式传播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本文试图分析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以及伦敦奥运会的文化元素和仪式传播特点。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仪式传播,文化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8.

[2]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75.

[3]邬烈炎.外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77.

[4]闫伊黙,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J].文化研究,2009(2):116-118.

[5]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庆工程大学,2010.

[6]陈明玥.仪式传播与城市对外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播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2.

篇4:LONDON伦敦奥运开幕式解读

田园牧歌心灵家园

从莎翁笔下《皆大欢喜》里创造的森林里的理想世界,到全球热播的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田园牧歌才是根植与于英国人生命中的最美生活的模样。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首章《田园牧歌》带领观众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英国人的心灵家园。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几百年前的生活,89位动物“演员”,在34名演员的带领下演绎英国田园诗意。

无人猜中不设主火炬塔

子夜零时,当环绕一周、象征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铜花瓣依次燃起,最终汇成一个巨大的主火炬。而奥运会结束后,由204个铜花瓣组成的这个主火炬将被拆散,各参赛代表团将带走属于各自的铜质花瓣。

007的皇室任务

还有什么比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特工詹姆斯·邦德带领英国女王出场更酷的方式呢?保守的英国人幽默不玩则已,一来就请出了皇室成员。在开幕式文艺表演第四章《喜悦与光荣》中,邦德的新使命是带领“女王”从白金汉宫搭乘直升机,并使用英国国旗图案的降落伞空降“伦敦碗”。

憨豆先生“客串”

《烈火战车》经典片段

《插曲》这一章节向观众展示了经典电影《烈火战车》的片段,英式幽默再次出现——憨豆先生一本正经端坐在现场的交响乐团中,一边弹着一指钢琴,一边做着白日梦——穿越时空,出现在《烈火战车》中的经典一幕中,与主人公海边一同跑步训练。

工业革命的喧嚣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人在开幕式上专门用《混乱时代》向曾经的世界工厂致敬,并对这一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时期进行反思。

战争带来胜利的喜悦也带来生命消逝的哀伤。场地中的一块红色罂粟花盛开的地方几名士兵肃穆而立,和大家一起在悼念过去和现在所有战争中的亡灵。

全世界都在唱歌

电子乐大师迈克·欧德菲尔德(Mike Oldfield)与亨德尔庄严的皇家古典乐共同营造出的肃穆氛围中,英国女皇隆重入场。随后8分钟的串烧则将英国人引以为傲的Beatles,Rolling Stone,Sex Pistols、The Who与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等经典摇滚一网打尽!Arctic Monkeys(北极猴)以一首Beatles经典的《Come Together》号召所有的运动员团结友爱。

篇5: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在国家体育馆——鸟巢,正式呈现在90000名观众面前。绚丽的烟火点亮了北京夜空,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紧接的是2008名鼓手用击缶的方式倒计时。接下来观众们看到的是一连串美妙的舞蹈和画面,它们带给观众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和历史。表演结束后,运动员们出场了,按照传统,是由奥运发祥地——希腊,带领204个参赛国家进入体育馆。中国代表团,由639名运动员组成,在姚明举旗带领下最后进入会场,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最后,通过用绳索把中国奥运冠军李宁提升到体育馆上方,点燃圣火盆。不仅是中国人,世界人民也在关注开幕式。英国报纸——报道,北京奥运开幕式不管是在人数,色彩,音效还是在投入上,都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届开幕式。法国时代报也同样做出评论,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可以,也没有一个国家将可以与中国的开幕式在努力,人力,同时性和独创性方面相媲美,而且不得不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经给下一个举办城市造成压力。伦敦奥委会已经承诺,四年以后他们将呈现一个同样振奋人心的开幕式。让我们期待他们可以实现承诺。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began finally in the Bird’s Nest stadium with attentions of all over the world.At that moment, the Chinese feelings of nation pride arise greatly.The great moment 8th August arrived, that more than 80 chiefs of state watched the opening ceremony in the nation stadium.Things got off to a bound with an initial firework display which lit out in the sky above Bird’ Nest stadium.The opening ceremony’ pageantry scene was a celebration to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also the wish to the world.At eight O’clock in the evening of 8th August——eight is taken as the favorite number in china, the whole world was paying attention to Beijing and a crowd of 91000 spectators in the Bird’ Nest stadium.The number of spectators who watched the live show on TV was more than 4 billion.Beijing began this summer Olympics in a special ceremony as the host city.In this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there were 91000 spectators in the bird’ nest stadium, besides, 4 billion spectators of all over the world would be watching the live show on TV.This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was the biggest 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s.There were many popular people attending the ceremony, including America president Bush and Russia premier

Beijing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began with flowery firework display and bright lighting.The splendid performance of 2008 drummer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s of all over the world.More than 80 nation leaders, including America president Bush, and 91000 spectators were watch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in the Bird’s Nest stadium.

篇6: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解读

来源: 新华网

奥运会开幕式一向是主办城市向全世界推介其文化和历史的舞台,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从莎士比亚到罗琳,从工业革命到社交网络,英国人试图通过三个小时的表演和狂欢告诉世界:伦敦影响了,也将继续影响着世界。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自信满满地表示,开幕式的演出展现了伦敦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华。只不过,对于不熟悉英国文化的观众,有些“精华”似乎颇令人费解。在这里,我们选择了一些章节加以解读。

倒计时的奥运钟

钟是伦敦地标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伦敦人的定义其实就是在能够听到伦敦钟声范围内出生的人。国会大厦的钟——大本钟用钟声宣告新年的到来以及晚间新闻的开始。在历史上英国全境教堂的钟声宣告着危险的降临或是自由的到来。在战争的结束或者加冕礼上,同样能够听到钟声。

而在大型庆典中鸣钟庆祝一直都是英国的传统,奥运会开幕式上倒计时敲响的这口奥运钟直径约为3.5米,重达23吨,不仅是全欧洲最重的一口钟,也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一口谐波调谐钟。它的铸造地就是位于伦敦东区的怀特查普铸钟厂。这是英国最古老的制造业公司,成立于1570年,即伊丽莎白一世王朝时期,其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鼎鼎大名的伦敦大本钟。此外,美国费城自由厅的独立钟,以及上个月英国女王即位60周年庆典中,女王乘坐的“王室之舟”上面发出动听音乐的钟,也出自这里。

奥运钟的另一大特别之处就是钟的表面有三圈装饰性铭文,是怀特查普铸钟厂的标准装饰,而这其中就包括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诸多名句。这口大钟将在奥林匹克公园放置200年,之后会被送回铸钟厂重新调音。

田园牧歌心灵家园

高楼大厦,城市繁华渺如云烟,从莎翁笔下《皆大欢喜》里创造的森林里的理想世界,到现在全球热播的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田园牧歌才是根植英国人生命中的最美生活的模样。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首章《田园牧歌》带领观众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英国人的心灵家园。白云下,初夏明媚阳光中,农家小屋炊烟袅袅,周围流水潺潺,羊群、牛群缓步草坪,水车缓缓翻滚。人们或田间劳作、或屋后游戏比赛、或享受惬意的野餐。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几百年前的生活,89位动物“演员”,包括40只绵羊、12匹马、3头牛、2只山羊、10只鸡,10只鸭、9只鹅和3只牧羊犬,在34名演员的带领下演绎了这幅英国“农家乐”,而表演舞台由总面积达7346平方米的草皮组成,上面的稻谷也是真的。

此时童声合唱团的声音从英伦三岛传来,其中圣歌《耶路撒冷》在“伦敦碗”唱响,爱尔兰民谣《伦敦德里小调》来自北爱尔兰著名景点巨人之路,苏格兰“国歌”《苏格兰之花》来自苏格兰的精神象征——爱丁堡城堡,来自威尔士的罗西里海滩的《天堂的面包》则是英国著名赞美诗,在国家重要场合演唱。

向莎翁致敬

奥运会开幕式怎么会少了这位英国大文豪的影子。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2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被誉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或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此次,他的名作《暴风雨》巧妙地连接起第一章《田园牧歌》和反映工业革命的第二章《混乱时代》的表演。《暴风雨》创作于1611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传奇剧”,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暴风雨》描写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带着女儿米兰达和魔术书流亡到一座荒岛,在那里调遣精灵,呼风唤雨。

由英国著名导演肯尼斯·布莱纳扮演的著名英国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缓缓诵出其中名句——不要恐惧:岛上已充满了躁动,预示着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主持修建了大西方铁路、系列蒸汽轮船和众多的重要桥梁,是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而导演肯尼斯·布莱纳以改编多部莎翁名著闻名。

工业革命的喧嚣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人在开幕式上专门用《混乱时代》向曾经的世界工厂致敬和对这一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时期进行反思。

史学家大多同意将1708年9月定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当时英格兰西部的什罗浦郡一个名为阿布拉罕·达比的修士利用焦炭取代木材冶炼钢铁。这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开端。

工业革命时代又称机器时代,机器首次取代人成为生产线上的主角。机器的广发使用,导致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英国成为世界首富,军力随之骤升,将战火燃烧到了世界各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战争带来胜利的喜悦也带来生命消逝的哀伤。场地中的一块红色罂粟花盛开的地方几名士兵肃穆而立,和大家一起在悼念过去和现在所有战争中的亡灵。罂粟花在英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1915年5月3日,加拿大军医、中校约翰·麦克雷在战争中目睹一年轻战友牺牲之后,写下不朽战地诗篇《在弗兰德斯战场》。其中写到: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一行又一行,绽放在殇者的十字架之间。罂粟花因此在英国被赋予特殊意义。每年11月11日是英国纪念战争先烈的“荣军日”,届时上到女王、下至平民,都会佩戴纸制的罂粟花以表哀悼。

女王和邦德

还有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特工詹姆斯·邦德带领英国女王出场更酷的方式呢?保守的英国人幽默不玩则已,一来就请出了国家元首。在开幕式文艺表演第四章《喜悦与光荣》中,邦德的新使命是带领女王从白金汉宫搭乘直升机,并使用英国国旗图案的降落伞空降“伦敦碗”。这一之前被英国著名小报《太阳报》在今年4月1日愚人节上爆出独家“消息”没想到成为现实。

《007》电影中最新一任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执行了这项光荣的使命。当然真正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并没有跳伞来到开幕式现场,她在丈夫爱丁堡公爵的陪伴下,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同步入会场。

今年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也是风靡全球的系列谍战电影《007》面世50周年。在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的时间是第二长的。从二战时的司机和机械工,到英联邦的首领,英女王将历史联系在了一起。她曾宣布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开幕,而1948年伦敦奥运会则由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宣布开幕。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公映。丹尼尔·克雷格是第六任007,2005年首次出演邦德,片名为《皇家赌场》。

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作为帆船运动员参加过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三届奥运会,从2001年起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本届奥运会将是他最后一次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参加奥运会。

孩子,我们的未来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孩子是开幕式《梦幻岛之路》这一章的主题之一,而另一主题就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在世界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英国医疗系统,该系统创建于1948年。

这一幕中用到320张道具床,而600名舞蹈演员都是货真价实的医务工作者。白色道具床组成了孩子的鬼脸和四个大写字母组成的单词GOSH,这是伦敦最著名的儿童医院——大奥蒙德街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首字母缩写。而为孩子们朗读童话故事《彼得·潘》的中年女性则是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

此次经典的哈利·波特虽然没有出现,但表演台中十多米高的人物形象正是她笔下哈利的死对头伏地魔。同时登台的经典童话邪恶形象还包括彼得潘中的库克船长、《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红心皇后、《101斑点狗》中的女皮草狂库伊拉,这些“坏蛋”随着英国童话最有名的保姆形象玛丽的出现而消失了。

憨豆先生和《烈火战车》

从查理·卓别林和斯坦·劳莱到詹姆斯·邦德和哈利·波特,英国电影不乏知名人物。《插曲》这一章节向观众展示了一些最受欢迎的英国电影片段,包括与奥运会主题密切相关的《烈火战车》。而英式幽默再次出现,并由英国著名演员罗温·艾金森——憨豆先生来完成,他一本正经端坐在现场的交响乐团中,一边弹着一指钢琴,一边做着白日梦——穿越时空,出现在《烈火战车》中的经典一幕中,与主人公海边一同跑步训练。

现场由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正是来自《烈火战车》,指挥是世界著名指挥家、英国人西蒙·拉特尔爵士。

《烈火战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曾获198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影片讲述剑桥大学犹太学生哈罗德·亚伯拉罕为了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的第一个犹太人。最后,自信而有拼搏精神的他终于夺得百米冠军,而影片另一位男主角埃里克·利迪尔正是英国著名短跑运动员,曾在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夺得男子400米冠军。

埃里克·利迪尔与中国渊源深厚,他中文名字是李爱锐,其父为詹姆士·丹露帕·利迪尔牧师,母亲名为玛莉·雷登,是一名护士,父母均为苏格兰人,是英国伦敦会差派中国的传教士。埃里克生于中国,在巴黎获得盛誉后回到中国传教,并在1945年2月21日死于日军战俘营。他生前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尽力帮助过许许多多贫苦的中国农民。

网络时代

这一章节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一户普通英国人家的故事。周六晚上,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十来岁的儿子在打电脑游戏。女儿琼准备出门跳舞。在地铁里,她看到一个男孩,一见钟情。但是这个男孩坐在另外一辆地铁上。她把手机丢了,男孩碰巧捡到了。他在一家又一家的酒吧里找寻着她……酒吧里播放着各个年代的流行歌曲。

浪漫的爱情故事通过英式情调慢慢展开。故事的结尾,男孩和女孩通过社交网络取得了联系。谁发明了互联网?伦敦人、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

在这一章节中,开幕式导演团队试图通过一个爱情故事将英国生活展示给世界:英式住宅、英国地铁、酒吧文化,甚至包括一辆英国知名品牌迷你汽车。

与主同行

《与主同行》是英国乡村牧师亨利·弗朗西斯·莱特临终前创作的一首赞美诗。1847年,病榻上的莱特在极大的悲痛中,提笔写下了这首感人的圣诗和曲谱。歌曲真诚表达了死亡的恐惧和对信仰的坚定,是流传世界名曲。

开幕式导演团队事先向观众征集了他们想念和怀念的人的照片。开幕式现场,成千上万的电子照片在开幕式现场大屏幕上展现。全场观众与演员们一起怀念那些当晚无法在自己身边的人。

《与主同行》也是圣雄甘地最喜欢的乐曲。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上乐队也曾演奏这首乐曲。这首曲子跟体育的渊源匪浅,从1927年起每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现场观众都会齐唱此曲。

自行车时刻

自行车不光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在英国人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古代雅典,参加奥运会的队伍都会从家乡带来一只鸽子,在奥运会结束的时候放飞回家,鸽子的脚上会绑上信息,告诉家人准备欢庆胜利者的回归。传统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和平鸽放飞仪式,但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就没有再用真鸽子,而逐渐用各种鸽子的替代方案来执行这一传统仪式。

伦敦奥运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75辆“鸽子自行车”就是代表了从古至今奥运会上放飞的和平鸽。这种鸽子自行车是在自行车上装了翅膀做成的。而这一奇妙的混合体是受到了美国自然主义者刘易斯·海勒的一句话的启发,他曾经说“骑自行车是我所知道的最接近鸟儿飞行的方式”。

英国跟自行车有着悠长和骄傲的联系。现代自行车是苏格兰的一位铁匠发明的。而就在上周,布拉德利·维金斯还成为了第一个获得今年环法自行车大赛总冠军的英国人。

盛会开始

这一章节标志着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标准程序包括: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组委主席讲话、升奥运五环旗、唱奥运会会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代表宣誓。

古希腊奥运会上,有奥林匹克的誓言,参赛选手要向神表明心迹。现代奥运会前五届没有举行宣誓仪式,国际奥委会本准备在第6届举行,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未能施行。奥林匹克的官方誓言是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首次出现的。它由主办国的官员和裁判共同宣读。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代表全体参赛运动员宣誓的是英国柔道运动员萨拉·史蒂文森。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正式宣布伦敦奥运会开幕,将开幕式推至高潮。

永不熄灭的光

伦敦奥运圣火经过在英国70天的传递,于27日晚来到“伦敦碗”。

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奥运会的前奏,是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强有力的连接,是仅次于奥运会本身的最重要的传播工具。火炬在接力传递活动中,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与和平的信息,点燃人们对奥运会的激情。伦敦奥运会火炬由7位不到20岁的年轻火炬手共同点燃,再一次回应了奥运会“激励下一代”的口号。

小贝和足球

足球可谓英国第一运动,大卫·贝克汉姆则是英国足球运动员的优秀代表。他出生在伦敦东区,这正是奥运会主要场馆的所在地。贝克汉姆曾先后效力英格兰曼联、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以及美国洛杉矶银河等俱乐部。作为奥运大使,也为伦敦成功申办奥运立下汗马功劳。此次小贝也是一路护送奥运火炬从水路抵达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地“伦敦碗”外。

永远的披头士

披头士是20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摇滚乐队,1956年成立于利物浦,成员包括主唱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后来加入的林格·史塔,乐队于1970年解散。

《Hey Jude》是披头士乐队(又称甲壳虫乐队)成员之一保罗·麦卡特尼爵士为乐队灵魂人物约翰·列侬与前妻的儿子朱利安写的,歌曲创作时朱利安不过五岁,歌曲在1968年发行,作为单曲发行了800万张。歌曲鼓励面临父母离异的小朱利安“不要沮丧”,“不要害怕”,“不要消沉”,勇敢面对未来,生活会更美好。麦卡特尼的演唱会也经常将这首歌曲作为保留曲目,在全场“啦啦啦”的大合唱中压轴表演。(记者易凌

篇7:伦敦奥运开幕式TOP10

(2012-07-28 08:10:02)转载▼ 标签: 分类: 综合体育

奥运会 007 憨豆 开幕式 英女王 贝克汉姆 哈利波特 工业革命 体育

四年又一个轮回,万众瞩目的伦敦奥运会终于拉开了帷幕,尽管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才是正餐,如今重回英伦三岛,关注度将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奥运会毕竟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会,而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同样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精彩。

第一,007纯色英伦风采。

作为世界影坛最具震撼力的系列电影,007系列电影已经深入所有人的心目中,而在如今出现的六任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当中,有多达五位是来自英伦的巨星,其中不乏肖恩-康纳利、罗杰-摩尔、皮尔斯-布鲁斯南等影视巨星,而最新一任的詹姆斯邦德无疑就是丹尼尔克雷格,他的硬汉形象令人倾倒。由此本届开幕式的第一个高潮就是由新一任邦德拉开,而这位新邦德即是以“微电影”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进入了英国女王的办公室。

第二,伊丽莎白女王空降。

如果说詹姆斯邦德令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英伦男性特有魅力,那么紧随而至的就是英伦女性的标杆人物英国女王的出场,尤其是这一次扮演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是正是她本人,而非其他任何一位演员,可谓是86岁英国女王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电影里真人秀。更精彩的还是邦德和女王一同坐上直升机,飞过伦敦所有地标性建筑,最终空降是开幕式举办地——伦敦碗,精彩纷呈,虽然最终跳伞的是两位“替身”,但这种匠心独运依然令人心醉。

第三,英国幽默大师憨豆。

众所周知卓别林是好莱坞幽默大师的代表,而英国幽默大师自然则是罗温艾金森扮演的憨豆,而当英国最成功的指挥家拉特尔在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中的经典旋律时,憨豆先生却混迹其中,他左手不停地在电子琴上佯装弹琴,表情一如既往地搞怪可笑,但他的右手却拿出相机不停拍照„„一系列令人捧腹的表现随即拉开帷幕,尤其是他当中的“屁声”更是令人捧腹。

第四,英国最帅男人小贝。

作为英国最帅的男人,同时也是最成功的体育运动员之一,贝克汉姆无疑是无可绕开的人物,毕竟他可是“万人迷”啊!由此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白衬衫,深色领带,贝克汉姆化身船长稳坐快艇驾驶位,为在船头运送圣火的女选手保驾护航,一路穿过泰晤士河著名的塔桥,用他标志性的微笑诠释了英伦不同于邦德的另一男人风采。

第五,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当然伦敦奥运会同样少不了孩子们的乐园,而英国如今最受欢迎的作家无疑是JK罗琳,而她构筑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更是令全世界的魔法迷心驰神往。因此在一条梦幻之路上,那里通往彼得潘的永无岛,由此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最大反派角色伏地魔闪亮登场,不过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孩子们的纯真善良战胜了伏地魔,而童话由此轰然上演。

第六,英伦三岛田园风光。

稍显“抠门”的伦敦奥运会在田园风光上是一大主导色彩,而英国合唱团则是重要呈现者,都是英伦三岛耳熟能详的旋律,圣歌《耶路撒冷》来自伦敦碗,爱尔兰民谣《伦敦德里小调》来自北爱尔兰的巨人之路(爱尔兰著名景点),《苏格兰之花》(苏格兰“国歌”)来自苏格兰的精神象征——爱丁堡城堡,《breadofheaven》来自威尔士的罗西里海滩,都是音乐的共鸣。

第七,莎士比亚引工业革命。

伴随着莎士比亚名作《暴风雨》里的美丽诗句“不要恐惧:岛上已充满了躁动„„”肯尼斯-布拉纳扮演的著名英国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闪亮登场,而这个人物曾经主持修建了大西方铁路、系列蒸汽轮船和众多的重要桥梁等。这也宣告了英伦引领了工业革命的第一个伟大时代到来,田园风光消失,而随着而来的则是人们生活在工业革命下的翻天覆地性变化。

第八,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永远是无可避开的一大话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痛历史还沉睡在所有人的记忆沟回,但一切归于平静,当一块红色罂粟花盛开,在几名士兵的肃穆而立,他们和大家一起在悼念过去和现在所有战争中的亡灵,而场地电视大屏幕上则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阿克灵顿兄弟营”一些士兵和军官的名字,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

第九,英伦梦幻现代故事。

随着来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因此一个个网络故事如期上演:周六晚上,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十来岁的儿子在打电脑游戏。女儿琼准备出门跳舞。在地铁里,她看到一个男孩,一见钟情。但是这个男孩坐在另外一辆地铁上。她把手机丢了,男孩碰巧捡到了。他在一家又一家的酒吧里找寻着她。酒吧里播放着各个年代的流行歌曲,浪漫的爱情故事通过英式情调慢慢展开。故事的结尾,男孩和女孩通过社交网络取得了联系。这些现代爱情故事呈现了英国的住宅文化、地铁文化与酒吧文化等。

第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伦敦大学简介 下一篇:驻英大使伦敦奥运演讲